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簧歉霰』屎笫且桓鲆裁挥猩醴蛉松怂母觯且涣铮醴蛉说拿妹猛鮾簥愂巧怂母龆樱飧黾旨巧巳龆印D强杉旨г诰暗鄣男闹惺呛苡械匚坏娜耍跃暗垡患爸硪步宋郎洌暗劬痛缶>褪寡凵歉鲔ざ迹兴郎淙ゾ燃旨Вざ际侨ǖ泵豢醇扑坎欢>暗垡豢淳兔耍暗厶嶙沤>鸵郎淅锩娉澹ざ季屠棺【暗鄣穆罚班弁ā币簧蛳吕此祷噬险飧黾旨Р还褪且桓雠税。酪桓雠讼旅婊够峤桓雠耍煜碌呐擞械氖前 D慵词共话ё约旱纳幕埃阋驳梦罂悸强悸前。阋驳梦蠛航娇悸且幌拢阍趺茨芪艘桓雠司腿ッ跋漳兀恳蛭ざ嘉腋詹潘倒耍粲诳崂簦崂粲幸桓龊艽蟮奶氐悖捍目崂舭。嵌加幸桓龉餐氐悖褪侵恢矣诨实垡桓鋈耍渌艘桓挪还堋;实鄣纳哂谝磺校渌娜四呐乱爸戆鸭旨Ц粤嘶蛘吒粤耍ざ纪耆豢悸恰[ざ妓档煤芮宄飧鏊懒耍乱桓鼍屠戳耍系牟蝗バ碌牟焕窗。运妥柚沽撕壕暗鄣拿跋铡:罄矗馐且怀⌒榫爸碓谖郎淅镒艘蝗τ殖隼戳恕R爸沓隼匆院螅晡炊ǖ募旨б渤隼戳耍且怀⌒榫飧鍪露⒓淳捅槐ǜ娴今继竽嵌チ恕q继笠惶飧鲔ざ夹校攘宋叶右幻择继罅⒓淳椭厣土僳ざ肌4哟艘院螅ざ季痛蟮眯湃巍K哉飧鲋魃蠊儆姓饷匆桓龉适隆U饧滤得魇裁茨兀克得骱壕暗墼诖砑旨д饧虑榈氖焙颍耆涣私廑ざ颊飧鋈耍私馑悴灰蹈寡凵耍憔褪酋咚唤潘膊唤郎洌豢赡苋サ模涣私馑5蔷饧拢壕暗鄱咱ざ加辛松羁痰牧私猓怨瞬痪茫氲氐募媚峡こ鱿至艘恍┎环ê狼浚缓蠛壕暗劬秃敛挥淘サ匕眼ざ几晒チ恕[ざ嫉侥嵌螅挛宄盐椎暮狼恳幌戮蜕绷恕I绷艘院螅黾媚峡ざ己ε拢俳目な丶僳ざ级枷窦松霞兑谎褪芹ざ颊飧鋈嘶褂姓蜓购狼浚捶ㄑ侠鞯囊幻妗5谌拢褪俏颐乔懊娼玻壕暗鄯狭⑻拥氖焙蚴且槐叻狭⑻樱槐呱崩跫г诔械那资簦敲瓷崩跫资舻娜耸撬兀烤褪钦飧鲔ざ肌6一褂幸桓霰尘埃笔币崩跫г诔械那资舻氖焙颍笔钡闹形静⒉皇芹ざ迹笔钡闹形臼且桓鼋形犁旱娜耍庖桓鋈宋颐窍旅婊够峤驳剿呛壕暗劬醯梦犁赫飧鋈吮冉现液瘢皇屎献稣庵稚比说氖拢土偈苯形犁盒菁伲慊厝バ菁父鲈碌募伲偈卑眼ざ寂晒矗ざ家簧先伟牙跫У那资羧挛宄可惫狻K咱ざ际钦饷匆桓鋈恕K裕揖醯迷谝爸硎录墓讨屑洌壕暗鄱咱ざ疾⒉涣私猓羌媚峡さ氖录蜕崩跫资舻氖录屑洌壕暗鄱咱ざ家丫辛朔浅I羁痰牧私猓辽偎靼祝谑裁词焙颉⑹裁辞榭鱿驴梢云粲蜜ざ肌U庖坏阌Φ泵挥幸晌实摹;庖簦痕ざ际且桓鋈绱吮掳焓碌娜耍沂且桓鋈煤壕暗鄯浅P湃蔚某甲樱蠢矗蜜ざ既ド罄矸咸拥陌缸邮呛壕暗墼缇团趟愫玫摹A跞俦簧庇Ω檬呛壕暗墼缫言ち系降氖虑椋热徽庋敲春壕暗畚裁椿挂蜜ざ祭瓷罄矸咸恿跞僖话改兀克训啦幌敕殴恿跞俾穑苛跞僦赖谋澈缶烤褂凶旁跹豢筛嫒说拿孛苣兀克韭砬ㄔ凇妒芳恰分惺侨绾谓衣墩庖焕氛嫦嗄兀
刚才王立群先生讲到,郅都是一个只为皇帝负责的秉公执法的官员,而且通过几件事郅都最终获得了汉景帝的信任。所以让郅都审理废太子刘荣一案,汉景帝对审理的结果一定是心知肚明的。那么,汉景帝既然知道让郅都审理这个案件刘荣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为什么还要让郅都审理这个案子呢?老谋深算的汉景帝究竟想做什么呢?王立群先生对刘荣之死有着怎样独特的分析呢?
如果我们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一个,刘荣自杀以后,汉景帝跟窦太后的两种不同反应。两个人的反应不一样,一个是痛心疾首,一个是麻木不仁,两种反应不同。再一个,从汉景帝任命的审理这个案件的主审人的来看,要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皇长子刘荣被逼自杀这件事情,汉景帝脱不了干系。我们可以倒过来推想一下,如果说他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那么,当皇长子刘荣自杀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能不感到悲痛吗?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啊,既然儿子的死讯来到之后他麻木不仁,反过来说明,他早就料到刘荣可能会有这么个结局,这是一点。再一个,郅都那个主审人是个非常可怕的人,他杀栗姬的亲属的时候临时换下了卫绾,把郅都换上去,你要把两件事情合起来看,当然史学界没有人这样讲,我个人认为,皇长子刘荣的死,汉景帝是主谋,是他逼杀了自己的皇长子。当然这个结论要说出来,可能会引起大家的一些疑虑,其中一个疑虑就是,一个做父亲的人,一个做皇帝的人,为什么一定要逼杀自己的皇长子呢?他已经不做太子了,他不可能再威胁到其他的人了,那么为什么还要把他赶尽杀绝呢?
我想,这里面不外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废太子的身份。历朝历代被废太子的结局都非常惨,因为太子是储君,储君就是后备君主,所以,无论谁被立为太子之后,在太子的周围总有一些大臣在积极地支持他。这些大臣围绕在太子的身边,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太子一旦登基了,他们就成了拥立太子登基的有功之臣,他有一个拥立之功。这个拥立之功就可以使他们获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所以每一个太子的身边都会有一群人在支持他。那么这一群人支持他,对于登基的太子来说,自然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对于废掉的太子来说,废太子和他周围的人就成了皇帝心中的心头大患。因为这些人随时可以把废太子抬出来,和新太子抗衡,所以刘荣在这点上他很不谨慎。其实刘荣从太子的位上被贬到临江王的时候,他应该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是个什么地位呢,是个已经被废掉的太子,已经废掉的太子地位非常不稳,他随时可能被皇帝还有新太子视为政敌,视为隐患,所以废太子必须要十分小心。当然,刘荣有他的必死之道,就是他的身份决定了他有必死之道。当然,他还有取死之道,就是他的不谨慎。你已经被废了,你的母亲被杀了,你的母亲家族的人也被杀了,你自己的地位可以说是朝不保夕。在这种情况下,你应当极其小心,极其谨慎,他竟然扩建宫殿,占了祖庙的地,这明显是违法的事啊呀,这件事情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是万万做不得的事情,可是刘荣做了。我们从这一点来看,刘荣这个人不智,很不理智,很不聪明,就是他意识不到自己身份的危险性。他还以皇子自居,以诸侯王自居,他和其他那些没有做过太子的诸侯王完全不同,他们不可能对新太子构成威胁,唯独这个废太子最容易对新太子构成威胁,所以废太子要特别小心,刘荣犯了大忌,这也是刘荣被杀的第一个原因,他的身份。
再一个,刘荣被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汉景帝在废太子的时候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主要是两个人,这两个都是了不得的人。一个是周亚夫,我们前一集讲过,周亚夫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太尉,立了大功的人,是周勃之子,立子大功。周亚夫可以说是景帝朝的重臣、功臣。一个是周亚夫坚决反对,另一个坚决反对的是谁呢?另一个坚决反对的就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另一个主帅,大将军窦婴。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窦婴因为平叛立有大功被封为魏其侯,所以两个都非常有地位,非常有身份。特别是景帝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朝中的大事基本上就是条侯、魏其侯两个人说了算,条侯就是周亚夫,魏其侯就是窦婴,这两个人是坚决反对废太子刘荣,这两个景帝朝最大的重臣和功臣都是废太子刘荣的最坚决的拥护者,这岂不是把刘荣给害死了吗?你想想有这么两个人拥护着他,汉景帝能不提防吗?这两个人,你想想那么大的权力,那么大的声望,如果在景帝百年之后,这两个人打出拥立废太子刘荣的旗号的话,刘彻能对抗得住吗?这是汉景帝非常担心的事情,这也是汉景帝一定要想办法把废太子刘荣除掉的最根本的原因。这一集的题目叫《景帝清障》,他要清除太子刘彻登基道路上的障碍,这个障碍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废太子刘荣,这就导致刘荣被逼自杀。当然刘荣自杀了,并不意味着这件事情了结,这个废立之争的余波还要延续下去,并不意味着这件事情全部结束了。那么,刘荣虽然自杀了,拥护刘荣的人还在啊,拥护刘荣的周亚夫还在吧,窦婴还在吧,这些人还会有什么动静呢?汉景帝对他们还会有些什么行动呢?请看下集《平安太子》。


第7讲平安太子

画外音:上一集我们讲到,汉景帝的皇长子刘荣非常不幸,他被立为太子仅仅四年后就被废掉,后来,又因为侵占宗庙之地而被逼自杀。可以说,刘荣的太子当得很不平安。根据《史记·外戚世家》的记载,刘彻继位太子的过程非常艰难,历经五个女人四年的相互角逐,但刘彻被汉景帝立为太子之后,却是出奇的宁静,整整九年的太子生涯没有遇到过任何风险。刘彻与前任太子刘荣相比可以说是幸运的平安太子,可是上一集讲到的在废太子刘荣的过程中,朝中重臣周亚夫是极力反对的,那么,以后他会不会为难新太子刘彻呢?精于权术的汉景帝还会有哪些措施来保证刘彻成为平安太子的呢?
上一集我们讲到,汉景帝借郅都之手除掉了皇长子刘荣,为刘彻顺利接班扫清了障碍。但仅仅除掉刘荣还没能完全达到目的,汉景帝下一个寻找的目标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吴楚七国之乱立了大功的周亚夫。周亚夫是一个什么人呢?
周亚夫是太尉周勃之子,但并不是长子,周勃死以后,周勃的长子周胜之接替了他的爵位。但是后来他的长子因为犯了法被废了,当时,周亚夫在河内郡任郡守,所以就封周亚夫为条侯。周亚夫真正得到汉文帝的赏识,是因为有一个突发事件。这个事件是在文帝朝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匈奴大举入侵的事情,匈奴的入侵直接影响到京城长安的安全,所以汉文帝就派了三支军队,分别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驻军,这三处大致的位置都是在现在的西安和咸阳的附近,其中,周亚夫是细柳营的主帅。汉文帝为了慰劳这三处的军队,他亲自到这三处去慰问。到了霸上,到了棘门,汉文帝就轻而易举地进去了。而且主帅都亲自出来相迎,汉文帝也感到很高兴。最后,汉文帝的慰劳大军走到周亚夫的细柳营出现问题了,汉文帝慰劳的先头人员走到营门前发现这个细柳营跟霸上和棘门完全不同,那些守卫营门的士兵一个一个是弓上弦、刀出鞘,守卫得非常严,而且皇帝的先导进不去。汉文帝的随从就告诉守营门的士兵说皇帝来了,守营门的士兵竟然回答,我们军营之中只知道将军的命令,不知道皇帝的命令,就被挡住了。后来,汉文帝来到跟前也进不去,只好派人拿着皇帝的节信,就是皇帝的信物,说明皇帝亲自来劳军,这样,周亚夫才下令打开营门让皇帝进来。而且,汉文帝进了营门以后,守营门的军士就告诉他们,军营之中不能够快速骑马,就是不能狂奔。汉文帝没有办法,他的随从就勒着马缰慢步徐行,就是慢慢地走。到了营帐之中,周亚夫是一身戎装啊,拜见汉文帝,说我戎装在身不能行跪拜礼。文帝慰劳了一番,出来以后,文帝身边的人都对周亚夫很不理解,汉文帝却对周亚夫的行为大加赞赏,霸上和棘门的守军,和细柳营相比的话,那个霸上和棘门简直就是儿戏,那个一次偷袭就可以成功,但是周亚夫的军营谁来偷袭都无法撼动。所以,从此以后周亚夫大得汉文帝的欣赏,所以汉文帝临死之前给他的儿子汉景帝有一个交待,说如果国家用急事,可以作用周亚夫。文帝死了景帝继位,景帝继位以后,景帝三年不是遇到吴楚七国之乱吗?周亚夫就立了大功了。所以,周亚夫就是这样得到了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
画外音:细柳营的故事说明,周亚夫不愧是一代名将,结果是他这种汉军严谨、恪于职守的大将风范赢得了文景两朝皇帝的器重,并始终得到朝廷的重用。在景帝朝的三件重大人事安排上,周亚夫一次又一次地表现出他的严谨与倔强,奏出了君臣之间的不和谐音符,那么,这三件事情上周亚夫的所作所为有道理吗?汉景帝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位重臣的关系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记载这一事件的呢?
刚才王立群先生讲到,《史记》中记载的周亚夫是一个行事严谨的将军,一个有功于汉朝的人,他的做事风格就是秉章办事,知无不言,所以,这就难免做出一些与皇帝意愿不符的事情。那么,周亚夫与皇帝发生摩擦和矛盾的时候,汉景帝会如何处置呢?
吴楚七国叛乱被平定以后,周亚夫得到信任,担任太尉,担任丞相,一直在朝中任高官。但是,他在吴楚七国之乱得到信任之后,连续发生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他阻止汉景帝废立太子。这件事情上,他明显地违背了汉景帝的意志,所以汉景帝这以后两个人的关系上出现了比较大的裂痕,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在阻止废立太子不久,又发生一件事,就是窦太后提出来要封皇后王娡的哥哥王信,封他为侯,周亚夫再一次提出反对。就像反对废太子一样,周亚夫反对的理由就是刘邦白马盟誓的三句话:就是非刘者不王,非功不侯,如果不遵从,天下共讨之。那就是不姓刘不能封王,没有功不能封侯。所以周亚夫就坚持说,皇后的哥哥王信他没有功,不能封功。这一次导致窦太后很不愿意,其实这一次封侯这件事情汉景帝也不同意,但是汉景帝不好阻拦他母亲,他拿出来朝议,结果是周亚夫出面阻止了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实际上一方面汉景帝的目的达到了,另一方面,周亚夫这种难以驾驶的一面让汉景帝很不安。
接下来又发生了第三件事情。这件事情是指的在汉匈关系中间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就是匈奴有五位将领投降汉朝了,汉景帝就想封他们为侯,封五位降将为侯。当然,汉景帝的这种想法遭到了周亚夫的反对,周亚夫不同意,这是第三次投反对票。汉景帝是坚决要封,周亚夫是坚决阻封,两个人是正式顶上去了。作为汉景帝来说,他有一个想法,在汉匈关系上出现匈奴的将领投降汉朝的事情是不多见的,如果有五个人投降我们封了他,可以鼓励更多的匈奴将领投降。所以,汉景帝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策略,从策略上讲,汉景帝的说法有道理。周亚夫反对,周亚夫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周亚夫说这五个人本来是匈奴的将领,现在来投降汉朝,等于说对匈奴的单于来说他是不忠之臣,他对匈奴是不忠之臣。你现在封他等于是鼓励作臣子的不要忠于自己的主子,所以周亚夫反对,周亚夫的反对他是从道德立场上来看。讲得也对啊,你在一个封建社会中间,如果你不鼓励臣子忠于国君,你鼓励那些投降的人,那岂不是天下乱臣贼子就成了一片了吗?周亚夫讲得有他的道理。周亚夫是从稳定整个封建统治制度的角度不主张封,汉景帝是从汉匈关系的角度主张封。一个从策略上考虑,一个从道德上着眼,两个说的各有自己的正确一面。所以这件事情很难说是景帝对,还是周亚夫对,是景帝错还是周亚夫错。但是,两个人为这件事情顶上去以后,当然,最终拍板的权力在汉景帝手里,汉景帝最后是封了。汉景帝这一封,周亚夫是不干了,怎么办呢?撂挑子了。递了个病假条,请病假不上班了。当然周亚夫这种做法是一种软对抗,是你不听我的,我就泡病假,我不干了。那么作为汉景帝来说的话,我正不想叫你干,我废太子,你反对;我封王信,你反对;我封匈奴的降将,你又反对。你处处和我做对,你请病假刚好,我批准,就趁着他请病假汉景帝就下令把周亚夫丞相的职务免了。这样,周亚夫就从一代名将,汉景帝之朝最大的功臣,变成一个赋闲在家的休病假的长休病号,在家休息了。
画外音:周亚夫以一种不明智的方式与朝廷对抗,也就是与皇帝对抗,最终落得赋闲在家,但周亚夫毕竟是两朝元老,有能力,也很有威望,汉景帝想再给周亚夫一次机会。根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景帝有一次请周亚夫吃饭,想开导开导他,那么周亚夫会不会把握住这次机会,重新登上政治舞台呢?在汉景帝试探周亚夫的过程中,他们二人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不同呢?
周亚夫在家本来也不招谁不惹谁,可是汉景帝请他吃饭,在这个酒宴上给他准备了一大块肉,这一大块肉是一整块肉,既没有过切开,也不给周亚夫任何餐具,周亚夫就瞅着那一大块肉没法下嘴,这个宴你说说汉景帝安的什么心啊。他其实是在暗示周亚夫,至于这个暗示是什么,等一会儿我来讲。周亚夫悟不出来,周亚夫就找主持宴请的人,找他要餐具。这一要餐具,汉景帝就火了,汉景帝就说了一句话:这还不满足你吗?就是我给你请过来,给你这么一大块肉,你还不满足吗?周亚夫一看汉景帝怒了,赶快站起来,又是脱下帽子请罪,走了。但是周亚夫其实是憋着一肚子火走的,这边周亚夫走了,那边汉景帝就指着他的身影说:这个人绝不是一个侍奉少主之人。这个结论就可怕了,这个人不是侍奉少主之人,那他背后的意思就是要把这根刺给剔掉。
汉景帝这次请周亚夫吃饭,弄了一整块肉,是既不切也不给餐具,我们可以从汉景帝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什么谜。就是他卖的什么药?什么意思?其实汉景帝是个周亚夫一个暗示,暗示什么呢,就是说没有我的帮助,肉到你嘴边上你也吃不到嘴里。以这个比附那个立功,你不要以为你立了那么大的功,如果没有我的支持和帮助,你能够立那个功吗?你凭什么居功自傲呢?现在肉到你嘴边,没有我的帮助你吃不下去啊。这里面牵扯到汉景帝的为人,因为我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