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雄师:四野档案-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月12日,南下北宁线作战开始。。至9月29日,东北野战军先后攻克了河北境内的昌黎、北戴河和辽宁省的绥中、兴城,切断了辽西走廊,将锦州义县的国民党守军包围。战事发展顺利!然而,头绪纷乱,喜中亦有忧。
9月25日,林彪、刘亚楼得悉沈阳国民党军正用空运将第四十九军增援锦州,于是命令第八纵队用炮火控制、封锁锦州机场。哪知,26日八纵回电询问:“锦州有两个机场,东郊机场已几年未用,西郊机场正在使用,请示应封锁哪一个机场?”
刘亚楼一看八纵电报勃然大怒。大骂一声“吃草的”!的确,八纵的这个电报是够“迷糊”的。刘亚楼改派九纵控制机场。两天后,第九纵队炮营轰击了西郊机场,击毁飞机五架,阻止了沈阳向锦州的空运增援。
9月30日,毛泽东得悉此事后致电东北野战军:“歼敌两万,毁机5架,甚慰。望传令嘉奖。”同时,电文中也告诫林、罗、刘、谭,“大军作战,军令应加严”。
鉴于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林彪下决心将指挥所迁到锦州前线。9月30日,林、罗、刘、谭率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有关人员组成的前线指挥所,自双城乘火车转移。
林彪、罗荣桓一行离开双城后,北上哈尔滨,又转向东南的牡丹江,至拉林站时,突然掉头北返,过三棵树江桥,由江北联络线转向滨洲铁路经昂昂溪南下。
从昂昂溪往南,铁路线逐渐向作战区域延伸,为了保证东北野战军指挥机构安全顺利南下,担任运输司令的郭维城亲自打前站,在林、罗乘坐的专列前检查线路,并亲自乘坐铁道摩托车在前面开路。
10月1日,东北野战军攻克义县,全歼守敌1万余人。在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候,炮兵司令员朱瑞在深入前线观察义县县城突破口时,不幸踩中地雷牺牲。
罗荣桓在途中得知朱瑞同志牺牲的消息,心情十分沉痛。红军时期,罗荣桓就同朱瑞在红一军团政治部工作过,八年抗战中,两人又在山东共事多年。特别是在东北的这三年中,朱瑞同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为组建和发展东北野战军的炮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罗荣桓满怀深情对周围的同志说:“朱瑞同志懂得炮兵,他亲自组建部队,训练干部,对炮兵事业是有建树的。”罗荣桓专门发电报给在通辽的后勤部政委陈沂,嘱咐其迅速回哈尔滨协助安排料理朱瑞同志的丧事。
10月2日,东北野战军前方指挥所专列夜行昼宿,走走停停,于清晨抵达郑家屯。在郑家屯以西的临时宿营地,前方指挥所人员正准备吃早饭的时候,值班参谋报告:“正东方向发现敌机一架。”
刘亚楼果断地命令所有人员立即下车,就地分散隐蔽。这是一架国民党空军的侦察机,在空中盘旋了几圈后,便飞走了。“看来沈阳的卫立煌还在摸我们的底。”刘亚楼望着消失在天际的飞机,自言自语地说。“报告,一○三,是不是继续前进?”作战科长尹健的请示打断了刘亚楼的思考。“一○三”是参谋长刘亚楼的代号。为了保密,东北野战军的主要指挥员都编有代号,一般以代号相称。林彪是“一○一”,罗荣桓是“一○二”,谭政是“一○四”。
刘亚楼回过身来,对作战科长说:“我已经请示过‘一○一’,他决定暂时不走,要机关人员在附近村落分散隐蔽防空。你告诉他们,架好电台后立即与军委和各纵队联络,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情况。”
经过一番紧张的忙碌,列车车厢已经分成数段散置于好几条铁路支线上,机关人员则分散进入隐蔽位置。天渐渐黑下来。晚上10点钟,见还未发出行动的命令,作战科长尹健又去请示。
刘亚楼小声对尹健说:“有新情况,要等军委回电”。接着,又补充一句:“告诉电台,注意收听军委来电!”
原来,在辽西方向,情况发生了变化。9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外围发起攻击后,卫立煌急调守备沈阳的第四十九军从空中增援锦州。
9月29日,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炮轰机场,阻断了沈阳向锦州的援助。蒋介石得悉后,亲自飞往沈阳,决心拼死守锦州,打通北宁线。在蒋的严令督促下,驻沈阳的第九兵团等部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指挥,从新民地区南下,自东向西驰援锦州。与此同时,蒋介石又调山东第三十九军的两个师,北平傅作义指挥的六十二军、独立九十五师和第九十二军的二十一师,分别由烟台、秦皇岛、塘沽海运葫芦岛,会同据守锦西的第五十四军及暂编六十二师,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由锦西北上,自西往东打,准备夹击进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部队。
当日,中央军委急电东北野战军,将国民党军增兵锦西、葫芦岛的情况作了通报。机要秘书谭云鹏将刚译完的“军委通报”送给林彪,这位东北野战军总司令沉思良久,气氛紧张起来。一个戏剧性的情况发生了。。
本来,在酝酿主力南下作战时,林彪就疑虑重重,迟迟下不了决心。当时,林彪的主要顾虑是:主力部队南下,实行远距离奔袭作战,缺粮缺油,一旦出现华北傅作义与东北卫立煌两头夹击,那么,苦心经营的重装备将无法撤出战场。一旦失去了这些汽车、大炮和坦克,东北野战军的火力会大受影响,推迟东北决战胜利的时机。林彪终于拍板定案,挥师南下之后,在原订的攻打锦州预案中,因锦西、葫芦岛方向敌人兵力不大,林彪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沈阳方向。在兵力部署上,除了集中主力准备攻锦州外,将战斗力强的第五、第六和第十纵队摆在沈阳以西以北的彰武、新立屯、黑山、大虎山一线,准备迎击沈阳出援锦州的敌军。而在锦西、葫芦岛方向,只放了一个战斗力不算太强的第十一纵。
然而,10月2日,蒋介石增兵葫芦岛,使驻守在锦西葫芦岛方向的国民党军兵力突然增至九个师,并且组成东进兵团,准备配合沈阳西出之敌,双向合击东北野战军,而眼下锦西、葫芦岛的国民党部队,距锦州仅50余公里,况且,两地之间有铁路、公路相联,其间无险可守。
林彪沉思良久,唤来了机要秘书谭云鹏,口述一份在日后引起一连串是是非非的致中央军委的电报:
得到新五军及九十五师海运葫芦岛的消息后,本晚我们在研究情况和考虑行动问题。估计攻锦州时,守敌八个师虽战力不强,但亦须相当时间才能完全解决战斗。在战斗未解决之前,敌必在锦西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抽出五十四军、九十五师等五六个师的兵力,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则该敌可能与守敌会合。在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六十里,无隙可图。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好,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间。长春之敌数月来经我围困,我已收容逃兵1。8万人左右,外围战斗歼敌5000余。估计长春守敌现约8万人,士气必甚低。我军经数月整补,数量质量均大大加强,故目前如攻长春,则较6月间准备攻长春的把握大为增加。但须多迟延半月到20天时间。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林彪审阅电文后,于10月2日22时交机要电台,以特急电报发出。此时进攻锦州的部队仍按原部署继续向锦州推进。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的专列亦于深夜继续前开。
10月3日清晨,罗荣桓和刘亚楼一同去找林彪。罗荣桓说道:“给军委的电报发出了?要考虑回师打长春?”林彪“嗯”了一声,说道:“准备了一桌菜,却来了两桌客人,你说怎么办?”罗荣桓说:“我们也调整一下部署,把围困长春和监视沈阳方向的部队调一部分到锦西方向来,怎么样?”
林彪说:“援兵不止西面这一头,更大的是东南的那个廖耀湘兵团。如果锦州久攻不下,两头敌人上来,这个风险太大了。”罗荣桓说:“从战役本身看,风险确实很大。但从全局看,是战略上的需要,冒险是值得的。军委一贯的思想是打锦州。再说,几十万大军突然拉回去。。”
林彪从椅子上站起,来回踱着步,转过脸来问刘亚楼:“参谋长的意见哪?”
刘亚楼肯定地回答:“还是应该打锦州!”
林彪思考片刻之后,唤来了谭云鹏,亲自交待:马上去机要处查一下,看昨晚那份电报发走没有,如果尚未发出,就扣下不发;如已发出,是否向中央机要局申明此电作废。
谭云鹏一溜小跑,直奔机要处。一查,因为是特急电报,机要处早已随到随译随发了。
西柏坡那边,中央机要局大概也已经译好电文并送给了毛泽东。要想申明作废,已不可能。
谭云鹏如实汇报,林彪一句话也没说。三位领导人都沉默不语。最后,罗荣桓打破了沉默说:“为了补救,是否重新给军委发个电报,申明继续打锦州。好在上次电报也没说死,只是强调了傅作义部增援葫芦岛,正考虑是继续打锦州还是回师打长春。”
林彪同意重新发一个电报,申明打锦州决心不变。对罗荣桓说:“电报是不是请你执笔?”
罗荣桓客气地说:“好吧,大家凑。”
于是,罗荣桓执笔开头,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边议边写,很快便起草好了致中央军委的电报。
10月3日上午9时,这份电报由机要秘书送机要处发出,重申了攻锦决心和部署:
(一)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们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之可能,至少能歼敌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头攻长春,则太费时间,即令不攻长春,该敌亦必自动突围,我能收复长春,并能歼敌一部。
(二)我们拟采取如下的布置:以四纵和十一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方面之敌;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五、六、十、十二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增援之敌;以大、小、新、老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
电报发出后,林彪、罗荣桓一行已经到达彰武以北的冯家窝棚。西柏坡的中央机要局收到罗荣桓起草的第二份电报时,已是3日晚20时15分。再译成电文,抄送毛泽东那里,已是4日凌晨1时30分。在此之前,毛泽东已收到林彪的第一份电报,并于3日的17时和19时连续发出两封措词严厉的电报。
在第一份电报中,毛泽东不客气地指出:
(一)你们应利用长春之敌尚未出动,沈阳之敌不敢单独援锦的目前紧要时机,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锦州,对此计划不应再改。。在五个月前(即4、5月间)长春之敌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在两个月前(即7月间),长春之敌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锦西、滦县线之第八第九两军亦已调走,你们却又因新五军从山海关、九十三师从天津调至葫芦岛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
(二)你们指挥所现在何处?你们指挥所木应在部队运动之先(即8月初旬),即到锦州地区,早日部署攻锦。现在部队到达为时甚久,你们尚未到达。望你们迅速移至锦州前线,部署攻锦,以期迅速攻克锦州。迁延过久,你们有处于被动地位之危险。
毛泽东意犹未尽,又起草并发出了第二份电报,再次讲明了打锦州的重要意义和理由:
我们再考虑你们的攻击方向问题,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在电报中,毛泽东分析道:
假定你们改变方针,打下了长春,你们下一步还是要打两锦。那时,第一,两锦敌军不但决不会减少,还可能增加一部,这样将增加你们打两锦的困难。第二,目前沈阳之敌因为有长春存在,不敢特长春置之不顾而专力援锦,你们可利用长春敌人的存在。。牵制全部、至少一部分沈阳之敌。如你们先打下长春,下一步打两锦时,不但两锦情况变得较现在更难打些,而且沈阳之敌可能倾巢援锦,对于你们攻锦及打援的威胁将较现时为大。因此,我们不赞成你们再改计划,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力争于10天内外攻取锦州,并集中必要力量与攻锦州同时歼灭由锦西来援之敌4至5个师。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
10月4日凌晨,毛泽东收到罗荣桓拟稿的第二份电报后,才松了一口气,于旱6时复电表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
10月5日,林彪、罗荣桓一行自阜新换乘汽车到达锦州西北20余公里的牤牛屯,设立了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经过慎密侦察,东北野战军确定了攻锦计划:第一步,扫清外围据点,接近城垣;第二步,南北对进,实施向心突击。10月9日晨,锦州外围争夺战开始。
东北野战军第七和第九纵队攻占城南炮台山、双山子、罕王殿山、朝阳堡,将女儿河南岸守敌肃清。
10日,八纵攻占城东大小紫荆山、百官屯,11日,攻占北大营、八家子,一直打到锦州城东关。
12日至13日,第二和第三纵队在城北攻占合成燃料厂、团管区、师管区、配水池和大疙瘩,逼近城垣。经过国民党守军两年多时间的苦心经营,锦州的城防工事已构成环城纵深防御体系。在攻克外围防御地带的战斗中,东北野战军付出了重大代价。其中,攻打位于城北的配水池,便是一场恶战。
配水池,位于锦州城北约两里处的一个高地上,高出地面六米多,是一个利用伪满时期钢筋水泥蓄水建筑改造成的防御支撑点,为进抵城垣的必经之途。
以配水池为核心,在不到半平方公里的阵地内,构筑有20多个永久和半永久性明碉暗堡,碉堡之间是密如蛛网的交通壕。坡下玉米地里,有一道宽深各3米的环形外壕。壕外,则是雷场、铁丝网。
守卫配水池的是国民党暂二十二师一团二连,150余人,是清一色的老兵,枪打得准,有战斗经验。该连还配属一个重机枪连、一个战防炮排。战斗打响后,兵力增加到一个营。
攻打配水他的,是三纵七师二十团的一营和三营。10月12日清早,攻打配水他的战斗开始,直至晚6时,这个城北防御支撑点才易手。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争夺中,三纵连续发动进攻数十次。战斗结束后,一营清点人数时,600多人的营仅剩26人。
外围战斗逐步逼向城垣,范汉杰召集兵团司令卢浚泉和各军长们研究对策,决定将守军撤到锦西,与侯镜如的东进兵团会合,然后再回师北上,与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夹击位于锦州的东北野战军。
12日,范汉杰把向锦西撤退的决定报告了卫立煌,卫立煌不同意。正在僵持之中,范汉杰收到蒋介石发来的急电:“锦州关系全局,请吾兄坚守待援。”
锦州外围虽四面环山,但城垣脚下是大片开阔地,对进攻一方威胁极大。攻击纵队都各自挖了十多里长的交通壕,推进到锦州城下。锦州城完全裸露在东北野战军的兵马之下,成为林彪、罗荣桓的囊中之物。
10月14日上午,经过几天激烈战斗的锦州外围忽然呈现出一片寂静,淡淡的雾蔼掺杂着缕缕硝烟,使这座古老的城垣显得那么幽远而神秘。。
10时整,林彪向刘亚楼点了点头。刘亚楼下达了命令:总攻开始!
东北野战军的1000余门火炮率先开火,城塌堡飞,烟尘迷漫。
东北野战军二纵、三纵和六纵十七师组成的北集团,在韩先楚、罗舜初的统一指挥下,由北向南实施突击;
邓华、吴富善指挥七纵、九纵组成南集团,由南向北实施突击;八纵则部署在城东,担负由东向西的辅助突击任务。
半个小时后,除八纵外,各突击集团分别从8个突破口冲入市区,与守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数小时的激战,彻底汀乱了范汉杰的防御体系。
下午,范汉杰决定向锦西方向突围。先以暂编十八师向北猛攻,范汉杰与卢浚泉等将领则在特务团的护送下,从第六兵团司令部北面的坑道向东门转移。
15日10时许,东北野战军攻占了第六兵团司令部,将残存敌人压缩至老城。至下午6时,二纵、七纵在老城胜利会师,全歼了残敌。正当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和谭政等为攻克锦州而谈笑风生之时,范汉杰、卢浚泉却落荒而逃。原来,范汉杰的突围计划没有成功。范脱下国军中将军服,化装潜逃,于16日下午,在锦州城南的谷家窝棚,被东北野战军俘虏。当日,在忙牛屯,林彪、罗荣桓接见了范汉杰。
锦州的迅速攻克,得益于西东两线的阻击,尤其是西线的培山阻击战,更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塔山位于锦州以西40公里处,距锦西仅10余公里。此处名曰山,实则仅为濒临渤海的一片开阔地带,海拔50余米,无险可守。就在这无险可守的开阔地带,第四纵队筑起了一条塔山防线,抗击着九个师的国民党军东进兵团。下达任务时,林彪对纵队司令吴克华、政治委员莫文骅说:“守住塔山,胜利就抓住了一半。告诉你,塔山必须守住!拿不下锦州,军委唯我是问,要我的脑袋;守不住塔山,我唯你是问,要你的脑袋!”
从10月10日开始,四纵在塔山恶战六个昼夜,每日击退国民党军三至五个师的轮番攻击,阵地屹立不动。
10月13日,蒋介石乘坐“重庆号”巡洋舰亲临塔山附近海面,下达死命令:“限于明日黄昏前攻下塔山,否则,军法从事。”
14日,国民党军对塔山的攻击更为猛烈。从北平机场起飞的B—24型轰炸机将一颗颗重磅炸弹扔向塔山;“重庆号”巡洋舰上的大口径火炮也参加了轰击;从华北调去的独立第九十五师,团长、营长带头,一波又一波涌向四纵的前沿阵地。连四纵的老兵也感到惊诧:国民党军会有这种劲头?
15日,侯镜如集中五个师轮番攻击,战至下午,当锦州方向炮声沉寂后,这位东进兵团的司令官亦感到大势已去了。16日,蒋介石从北平乘机又一次亲抵葫芦岛,等待他的是:“锦州陷落、范汉杰下落不明”的消息。蒋介石痛骂进攻塔山的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
18日,蒋介石携杜聿明飞往沈阳。此次一是要撤卫立煌换杜聿明,二是仍要东西对进,攻占锦州。
由于蒋介石一意孤行,强令部属攻打锦州,使国民党在东北的最后一点力量终于葬送在辽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