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延陵山密林深处的山洞里。
来到山中停下,天色已经放亮,红娘子这才得空仔细打量被自己救出
的李公子,这一看竟大吃一惊,这个李公子居然就是自己当年在杞县卖艺时
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位年轻公子。李岩似乎也认出了眼前这个黑装侠
女,就是当年那个翻腾在钢丝绳上的红衣姑娘,世间竟有这等巧事!两人一
番相叙,顿时觉得彼此十分亲近,李岩对红娘子的冒险相救感激不已,红娘
子则为自己救出的是他而万分庆幸。
李岩对自己越狱逃匿行为惶恐担心,红娘子万般柔情地安慰着他,劝
他待风头过去再作打算,先在山中隐居些时日,有意无意中,红娘子流露出
以身相许的意愿,李岩受宠若惊,但一想到家中的娇妻,不免有些顾虑,欲
爱又止,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天,红娘子下山去寻食物和日用品,让李岩在山中等她。李岩一
个人坐在山洞里,左思右想,觉得自己主张开仓放粮的行为确属情势所迫,
只要调查清楚,应该可以获得谅解,如今擅自越狱,平白无故地加上个罪名,
岂不是弄巧成拙?再说父亲身为朝廷大臣,自己又是前途可待的举人,何必
逃隐山中,作亡命之徒呢?如此想来,他渐渐下定了决心,索性趁着红娘子
不在身边的机会,径自循路下了山,到城中县衙去投案。
为李岩的不翼而飞,宋县令正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这时见李岩又自
回罗网,连忙把他钉上脚镣手铐,打入地牢,诬陷他是串通贼人的要犯,准
备就地处死,以免得他再次逃跑,自己受到牵累。
县城里的百姓听到李公子将被处死的消息后,悲痛万分,纷纷奔走街
头,商议着搭救公子的计策,商量来商量去,始终没想出个妥当的办法。正
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红娘子手挥宝剑,骑着一匹白马飞驰入城,在闹市中
振臂一呼,马上应者上千,大家一窝蜂地跟着红娘子冲进县衙,赶跑衙役,
杀了宋县令,打开地牢,救出了悲愤已极的李公子。
事情不由自主地闹到了这种地步,已经和举旗造反没有什么两样了,
既然如此,李岩只好接受了红娘子的提议,打起义旗,聚众为军,与朝廷抗
争!经过一番谋划,李岩当众宣布:“劫狱杀官,罪已加身,事已至此,不
如挺而走险,如今世道昏暗,我们何不独树一帜,称雄一方,也好给百姓们
谋些好日子过。大家可否愿意随我同起?”当地的百姓早已痛恨致极,如今
德高望重的李公子摇旗呐喊,怎不心情激荡,当即就有数千人表示愿意舍命
相随。
大家推举李岩为首领,占据了杞县县城,势力四处扩张,基本控制了
整个杞县和附近一些城镇。由于李岩施行的一系列减税免捐方案颇得民心,
远近饥民纷纷闻讯投奔到他的旗下,很快就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义军队
伍。
这时李岩的夫人汤氏已去了京城公婆家,她是在李岩入狱后奔往京城,
找公婆设法搭救丈夫的。既然揭竿而起,夫人回来的希望十分渺茫,红娘子
又是一往情深,李岩禁不住敞开了心扉,接纳了红娘子,夫妻俩一唱一和,
把义军整治得象模象样。
京城中李尚书夫妇及汤氏得到李岩落草为寇的消息大为震惊,连忙连
连写信劝他改邪归正,可李岩既已骑虎,势成难下,只好对父母妻子的劝告
不闻不问,李尚书夫妇大感家门不幸,羞愧难当,为了表示自己对朝廷的忠
心,一家人一同自缢而绝,汤氏也在其中。
后来,李岩的起义军与闯王李自成的部队结合在一起,李岩成为李自
成麾下出谋划策的重要人物。崇帧十六年春天,义军攻破京城,李自成自立
为大顺皇帝。不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的部队大败干一片石,此时
李岩建议道:“事已至此,当以一致抗拒清兵入关为要任,可与南京新立的
福王密切联合,暂缓称帝,等把满清人驱逐出关后,再议皇位之争。”李自
成坐上了皇帝宝座,舍不得轻易放弃,不但不采纳李岩的忠告,反而听信了
小人的挑拨,唆使牛金星用毒酒杀了李岩,然后载着大批金银财宝,率部向
西安撒退。
此时红娘子正率领一支人马远在中原一带征战,侥幸逃过了李自成的
迫害。李岩惨死的消息传来,红娘子悲愤填膺,立刻打起广“为夫报仇”的
旗号,开始与李自成为敌,同时又反击满清。虽是两面受敌,但因红娘子调
遣有方,她的部队还是接连取胜。
到后来,李自成失势,清兵攻下西安,直驱中原,大军压头,红娘子
被迫撤向湖北一带,将人马并入南明巡抚何腾蚊麾下;然而,不久之后,清
兵南下,屠扬州、陷南京,南明很快烟消云散,红娘子也在激战中失去了下
落。
黄媛介鬻字卖画乐清贫
崇侦未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下北京,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崇侦皇帝
吊死在煤山,明朝廷残部在南京拥立福王为帝,整个国家陷入一片兵荒马乱
之中。
此时,国内相对安宁的是南方、尤其是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畔,原本
就富丽繁华,如今又有大批的人由北方逃难至此,王孙贵族)商人大贾、文
人雅士、贫民百姓,无所不有,使这里愈加显得热闹昌盛。
不知从哪天起,在西湖断桥桥头的一处树荫下,摆出了一个出卖字画
的摊点。流落西子湖畔的落魄文人很多,靠鬻字卖画为生的人不计其数,这
种摊点多出一两个本不稀奇;可断桥边的这家字摊却有引人注目的独到之
处,因为它的摊主是一位清秀素雅的妇人。古时女性学字习画并有一定造诣
的人并不多,有的也多是名门闺秀或青楼卖艺女,极少有人摆摊街头,纯纯
地靠着这门特长吃饭,所以这一个字画摊一摆出,马上引起一片好奇的注目,
有意,无意围上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
那主摊的妇人并不因人多而惊慌,她不多抬头看众人,只是安详的接
待前来买字求画的客人。轻言细语地问过客人的要求,便低头醮墨运笔,或
书中堂、条幅,或写函笺、拜帖;但她似乎更喜欢作画,除了身后悬着的绳
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画幅外,只要客人提个内容要求,她便立即根据要
求,当场构图作画,颇能切中客人的心意,她自己嘴角也浮出隐隐的笑意,
看她的作品,书法苍劲中带有几分妩媚的韵致,隶、行、楷、篆,尽能挥洒
自如;所绘的山水、花乌、人物画则更为叫绝,往往笔触不繁,设色也极淡
雅,却透出一股清灵脱俗的气韵,确非一般鬻字买画的街头艺人可比。
是谁家的女子有如此俊才而又沦落街头?说起来还真有些伤感。这妇
入名叫黄媛介,字皆令,是江甫水乡嘉兴一户书香人家的宝贝小闺女。黄家
世代诗书相传,虽非大户,也算得上中等殷实人家。小媛介天赋极高,读书
写字,吟诗作画,都显得极有灵性,所以倍受父亲黄云生器重,悉心调教,
十三、四岁时才名便盛传一方,这嘉兴一带的人都说:“黄家有女,冰雪聪
明。”对爱女的婚姻,黄父也早有打算,在媛介十岁时,便与同窗好友的儿
子杨世功订下了娃娃亲。黄、杨两家相距不远,大人经常来往,也不因“男
女授受不亲”而约束小儿女的交往,所以少年的黄媛介与同岁的小未婚夫杨
世功常在一起读书玩耍,彼此十分要好。
岁月若按照正常的情况变迁,渐渐长大的黄媛介与杨世功很快就将组
成一个美满幸福的小家庭。可就在黄媛介接近待嫁年龄时,战火在大江南北
蔓延开来。由于朝廷昏喷,各地纷纷举起义旗,兴兵造反,北有高迎祥、李
自成,南有张献忠,势力迅速发展,顿时天下大乱。大乱之下,区区读书人
便显得无所用处,科举取仕之途断绝,疲于生计的人们不再有心思送子读书,
以开馆授课为生的黄家,日子日渐紧迫。为了谋条活路,黄媛介的姐姐媛贞
嫁给了贵阳太守朱茂时作偏房,哥哥鼎平则放弃了学业,转而做起了小买卖,
黄家的生活勉强支撑下来。
而黄媛介的未婚夫婿杨家情况则很糟糕,连一日三餐都维持不了,哪
有钱为儿子办婚事。黄媛介已到了婚嫁之龄,黄家开始催促杨家娶亲,杨家
实在无力办一次勉勉强强的婚礼,杨世功惭愧难当,索性离开家乡,一是想
外出找点挣钱的门路,二是权且躲开眼前的烦恼。
在这空档里,太仓才子张溥慕名前来黄家求亲,张溥的家境、人品都
属上乘,黄父动了心,想将小女儿改配给他。黄媛介得信后却执意不肯,她
无法忘记与杨世功共同度过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她的心己系在杨郎身
上,于是心意坚决地对父亲说:“良驹不配双鞍,好女不事二姓!”黄父毕竟
是读书人,觉得女儿的话确合礼数,也就不勉强她了。
杨世功在外地听到了家乡传来的消息,心中万分愧疚,媛介身为一弱
女子都如此坚贞,自己堂堂男儿却躲避在外,实在对不起伊人,于是收拾行
装返回了家乡。黄家得知杨世功已回家,便上门商议嫁娶之事:“即然世事
如此,也就不必讲那么多排场,只要儿女两情相悦,其他便不重要了。”两
家父母都想通了,婚事便办得极为简单,黄媛介高高兴兴地嫁到了杨家,虽
然生活清苦,小夫妻相敬相爱,日子也过得怡然自乐,杨世功放下了读书人
的面子,以贩卖畚箕聊以为生。
谁知战乱绵延不绝,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艰难,杨世功的畚箕生意也日
渐冷落,最后终于做不下去了,全家人又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勤俭持家的黄
媛介想到了自己擅长写字作画的特长,难道不可以凭此为生吗?她悄悄与丈
夫商量,丈夫起先不愿意妻子在市上抛头露面鬻字卖画,可又实在找不到其
他的生路,最后只好同意了黄媛介的想法。可嘉兴地方此时地贫人穷,有多
少人能把闲钱丢在字画上,黄媛介只好与丈夫背起行囊,来到犹且繁华的西
子湖畔谋生。
夫妻俩在西湖畔租了一个小阁楼安身,杨世功在家操持家务,准备纸
墨,黄媛介背上家什,毅然走上街头摆开字画摊。
别看黄媛介的摊前总是热热闹闹,但真正掏钱卖字画的人并不多,况
且这种街头买卖,报酬十分微薄,黄媛介一天天写写画画下来,收入仅够勉
强维持夫妻俩的生活,和节省下来一些捎给嘉兴的公婆。日子虽苦,却日日
守着风光明媚的西子湖,做着自己喜爱的舞文弄墨之事,黄媛介觉得也不算
太环,虽是替别人写字作画,她却也能尽心尽意于其中,把它当作是一种练
习和创作,书法画技竞不知不觉地在进一步走向纯熟。
端坐摊中的黄媛介,虽然布衣荆钗,不施脂粉,但那天生的丽质,清
雅高洁的气质,仍然散发出诱人的魅力,也就不免惹得一些浪荡公子心里痒
痒。一个春日的午后,摊前没有了看客,黄媛介欣赏着花团绵簇、水明波静
的西湖,心中画意甚浓,便提了笔,自顾自地在宣纸上铺彩作画。这时,三
个锦衣绣冠的花花公子,从附近酒楼里走了出来,略带醉意,摇摇晃晃地走
近了黄媛介的摊子。黄媛介察觉了动静抬头看时,那三个人已嘻皮笑脸地围
在了她面前。黄媛介不亏是见过世面的人,料想这三人心怀不轨,但毕竟是
光天化日之下,量他们也不敢乱来,于是从从容容地问道:“三位客官,是
否要些字画?”
那三个花花公子见黄媛介这般客气,心里顿了一下,也就不好意思太
张狂了,其中一个上前道:“小娘子如此才貌双全,落得街头卖画,真是可
惜呀!”这里话刚落,另一个又凑了上来,涎着脸说:“是呀,不如跟我们回
府去写字画画,少爷们重重有赏。”说完,就上来要帮黄媛介收拾东西。
黄媛介淡淡一笑,挡住他们的手,正色道:“我凭本事吃饭,有何可惜?
寄情于湖光山色之间,其乐无穷,何必重宅深院!”话说完后,见他们面露
温色,黄媛介又放缓了口气,客气他说道:“不如我在此送三位客官一副字
吧!接着,铺纸提笔,飞快地写下了一首诗。
著书不费居山事,沽酒恒消卖画钱;
贫况不堪门外见,依依槐柳绿遮天。
此诗明明白白地表示了她甘贫乐道的心愿,三位花花公子见了不由得
暗暗叹服,只好接受了诗幅,灰溜溜的走了。
黄媛介篱字卖画的日子久了,名声渐渐在西湖边传开了,许多闺秀举
行文会,都特意下帖邀她前往,她倒也欣然从命,着一身淡雅布衣,坐在花
红柳绿中,反而别有一种风采。
当时女性举行文会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多才多艺的名妓发起并
参予的,一种是名门淑女、大家闺秀举办的。这两种文会各有自己的一班人
员,因门第不同,往往是不互相掺合的。而黄媛介的身分与她们都不一样,
所以两种文会都对她敞开大门,她也不分彼此,只图谈诗论文,酣畅尽兴。
西湖上的名妓之首,此时要算是柳如是,她已是钱谦益爱姬,在西湖
畔筑“绛云楼”而居。“绛云楼”已成了柳如是会客宴宾的场所,文人雅士
穿梭如流,黄媛介也是座上常客。柳如是见她生活贫困,便劝她不妨到一些
名士文会上唱诗作陪,也好得些赏金贴补家用。黄媛介明白那种身份实际上
相当干诗妓,虽然酬金较高,却以卖笑为生,实为她不耻,因而断然拒绝。
她虽然常与名门贵族之士相交,但竭力坚持不出卖自己,宁肯卖字街头,过
一种清贫自得的生活。对此,钱谦益曾私下里对柳如是说:“媛介虽穷,清
诗丽画,点染秀山媚水之间,未尝不是一件乐事呀!”此话确实道出了黄媛
介生活的真谛。柳如是将此话转告黄媛介后,媛介深为感慨,答道:“知我
也,知我也!”当即赋诗一首,赠钱谦益以酬相知之意。诗云:
懒登高阁望青山,愧我年来学闭关;
淡墨遥传缥缈意,孤峰只在有无间。
黄媛介的人生岁月就在这种平淡悠远的氛围中流逝,既无大喜,也少
大悲,陪伴着山水诗画,终了一生。
杨娥壮志未酬身先死
明朝未年,西南边陲昆明的黔国公沐天波府中有一位女护卫;名叫杨
娥,她容貌娇艳,武艺高强,在当地甚有名气,一般的飞盗毛贼对她莫不闻
风丧胆。
杨娥出身于一个武人世家,自祖父起就在黔国公府中提任护卫兼武技
教习。传到杨娥这一代,有她与哥哥杨虎两人,杨虎生得身材魁武,虎背熊
腰,将家传武功练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黔国公府众侍卫中算得上是顶尖
人物,可每每与妹妹杨娥比武,总不免略逊一筹。杨娥丈夫张小将也是同在
府中效力的护卫,他本是杨虎的好朋友,暗中倾心于杨娥的美貌与豪气,便
托杨虎从中撮合,终于与杨娥结为夫妻,并肩相协,忠心耿耿地保护着黔国
公府的安全。
黔国公是明朝廷册封的世袭爵位,在当地拥有相当大的权势,可以养
兵备甲,有维护边区治安的责任。传到沐天波时,已是崇帧未年,闯王李自
成挥兵攻陷京都,崇祯皇帝自缢殉国;紧接着是清兵入关,李自成败走西安;
明室皇裔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朝廷,唐王朱聿键则在福州建立
了隆武朝廷,可惜在三年之内相继覆灭;其后明朝旧臣瞿式耬等又在肇庆拥
立了桂王朱由榔,改元永历。
永历皇朝先是在梧州、桂林、全州、广南、安隆等地辗转流亡,发展
起了一定的势力,最后在西南地方势力支持下,将根据地定在了昆明。一段
时间里,永历皇朝曾拥有云、贵、粤、湘、赣、川、黔等七占之地,颇有中
兴之象,黔国公沐天波成为永历皇朝忠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无奈气数有限,
清军逐步逼进,永历皇朝的地盘越来越小。到了顺治十五年,清兵联合吴三
桂分三路进攻云南,永历皇朝无力抵挡,只好率部众逃往缅甸。这时,杨娥
与哥哥及夫婿因武功卓越,已被黔国公沐天波进献给永历皇帝做了御前护
卫,逃亡中,他们竭力保护着永历皇帝,在吴三桂大军的追赶下,艰难地前
行。
途中,由于风餐露宿,又粮食不济,总是克扣自己照顾妻子及他人的
张小将患上了重病,为了不拖累大家,他强忍着病痛随军急行,最后终于病
死在一片荒山野林之中。
张小将一死,杨娥成了寡妇,按当时的习惯,新寡之人在军中是不吉
利的,所以杨娥不宜再担任御前护卫随军前行,只好由哥哥杨虎陪同潜返云
南。回乡的路上,兄妹俩暗中商量好,到云南后秘密发展同道,继续进行反
清复明的战斗。杨家兄妹俩刚到昆明不久,就听到缅甸那边传来了噩讯,原
来吴三桂挥兵追到缅甸后,缅甸人害怕他的强大势力索性抓起了在缅甸避难
的水历皇帝及随从人员,一骨脑交到吴三桂手中以求自身的安宁、永历皇帝
等一千人员很快就被押回了昆明其中就有黔国公沐天波在内康熙元年四月,
由平西王吴三桂作主在昆明斯杀了水历皇帝及其所有朝廷大臣。
杨斌兄妹亲眼目睹了自己追随多年的故君与故主同时殉难,心痛如刀
割同时也燃起了强烈的复仇之火尤其是杨斌,把丈夫病死的帐也一并算到了
吴三枝头上,恨不得马上砍下那老贼的狗头。
经过一番谋划,杨斌兄妹在平西王府附近开了一家豪华的杨蛾酒店由
杨斌出来主持店面,尽量把店子对海红红火火以便引起平西王吴三桂的注意
日要他一接近便可寻机杀掉他好为故君、故主、故夫报仇雪恨.
这年杨斌三十三岁,正象一R 熟透了的水蜜桃,浑身散发着香甜诱人
的气息、她从未生育.而巨勤练武艺所以一直保持着娇好的身材、红润光泽
的肤色炯炯有神的眼购看上去与二十出头的姑娘没什么两样;再加上她为了
引人注目,故意巧施脂粉、浓妆艳饰、美目流盼,引得很多男人垂涎欲滴整
天固守杨斌酒店”转圈。“杨娥酒店’很快就在昆明城里出了名,生意十分
兴隆。
酒店名走一响,自然引得附近平西王府的许多人也成了店中的常客。
一天,王府中的几个侍卫来到“杨娥酒店”,呼酒点菜,划拳豪饮,一直喝
得个个脸红脖子粗。借着酒劲,几个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