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隆美尔传-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连多个夜晚,他一直坐到深夜面对地图、照片和军
事报告绞尽脑汁。他要求到的黎波里的新坦克每天必
须前进200 英里。1 月17 日,他在给露西的信中
说 :“局势正按照我们的推断发展,我脑袋里塞满各
种各样的计划,这些计划我一丝也不敢向周围的人透
露,否则他们会认为我是十足的疯子,然而我并没有
疯,这仅仅因为我比他们看得更远些 。”他接着写道:
“在短短几小时内,我最妙也最新的计划便诞生了。”
他的新计划是什么呢?他对克鲁威尔和拜尔莱简
单地谈了一下他的“新打算”。“装甲兵团将对付集结
在阿杰达比亚以南的英军 。”为了达到能突然进攻,
使英军来不及防范,隆美尔只让少数几个参与的高级
指挥官知道,连柏林统帅部和意大利统帅部都没有报
告。他禁止炮兵用胡乱发射的炮火进行回击,故意让
卡车运输直到黄昏还在向西运行,然后趁着夜幕将车
辆调转头驶向英军方向。
1942 年1 月21 日格外寒冷,早6 点,隆美
尔收到了希特勒发来的两封电报。第一封宣布非洲装
甲兵团改称非洲装甲集团军,第二封通知隆美尔他被
授予佩剑一把和橡树叶奖章一枚。隆美尔顿觉精神大
振,兴冲冲地赶往前线。8 点30 分发动进攻的时刻
到了,隆美尔身先士卒,指挥在海岸公路上的战斗部
队穿越布雷区。他的左边是广阔的大海,右边是贫瘠
的沙漠。克鲁威尔的非洲师在右翼数公里的地方也发
起了进攻。新装备的3 型坦克发挥了威力,德军反坦
克炮手携带着反坦克炮,以跳蛙式的动作从一有利地
点进到另一有利地点。英军第1 装甲师缺乏沙漠作战
经验,所属3 个坦克团又是分别投入战斗的。德军的
突然进攻就使他们损失了过半的坦克。隆美尔得意地
说 :“我们的对手像是被塔兰图拉毒蜘蛛蜇了似地一
败涂地 。”
隆美尔的专横跋扈,独断专行激怒了意大利人。
1 月23 日,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司令卡瓦利诺将军和
凯塞林一齐飞来见隆美尔。卡瓦利诺告诫隆美尔说:
“权当这次行动是一次出击吧!你必须直接返回布雷
加港 。”隆美尔自恃有希特勒撑腰,他告诉卡瓦利诺
将军 :“我要把这次进攻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只有元
首才能制止我行动 。”卡瓦利诺只好咆哮着离去了。
1 月26 日中午,隆美尔决定不顾一切继续进攻。
他一方面要克鲁威尔佯装向梅奇里前进引诱英军,另
一方面却亲率一支小部队冒着大雨向英军班加西仓库
前进。在班加西以北,沿着通向德尔那的公路,一个
印度师的长长纵队正在行进。隆美尔突然从东边出现
在他们面前——仅仅带着几辆坦克和装甲车。隆美尔
发动突然进攻,不到1 小时就摧毁了印度师。隆美尔
又占领了班西加,并缴获了大批战利品,其中包括急
需的1300 辆卡车。29 日,希特勒在自己的演说
中对隆美尔大加赞扬并决定提升他为大将。并让一位
即将去北非的将军传话“告诉隆美尔,我钦佩他”。
隆美尔对希特勒则越加感激涕零,私下写到,“为元
首、为民族、为新思想贡献我的微薄之力使我感到十
分荣幸 。”隆美尔的胜利再次引起了德国上下法西斯
式的狂热之中。
在胜利的鼓舞下,隆美尔又开始制定更大的计划。
昔兰尼加像阳台一样伸入地中海,建有许多机场以控
制马耳他和地中海东部。只有征服昔兰尼加,攻克托
卜鲁克,才能向埃及和尼罗河推进,进军埃及是隆美
尔梦寐以求的。然而经过几天的激战,隆美尔的部队
已无力继续追击并突破贾扎拉防线。自2 月6 日起双
方在贾扎拉两侧形成对峙,隆美尔卷土重来的第一个
浪头已过,他正积蓄力量掀起更大的恶浪。
为了请求支持,隆美尔决定亲自前往罗马和柏林。
1942 年2 月15 日,隆美尔首先起程飞往罗马,
到罗马后,他受到墨索里尼的热情款待,但双方没有
讨论军事问题。17 日,隆美尔又来到希特勒在东普
鲁士的大本营“狼穴”。 他满以为希特勒会格外关注
北非战场,但希特勒却表情却很冷淡。
“我的元首,最高统帅部1942 年关于北非和
地中海作战计划是什么 ?”隆美尔问道。
希特勒避而不答。
隆美尔又建议夺取马耳他岛,希特勒又未置可否。
隆美尔情绪低落地离开了东普鲁士。他已清楚地
意识到,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看法,一如1941 年,
认为非洲是一个得不偿失的地区,若把大量人力物力
投入这个战场是划不来的。
但是,德最高统帅部也明白,如果不占领马耳他
岛,光靠德空军第2 航空队对该岛进行空中压制,还
要承担掩护航运输队和支援隆美尔地面部队的进攻也
是力所不及的。于是,德空军方面负责人凯塞林劝希
特勒同意隆美尔的攻占马耳他岛,再进攻尼罗河的计
划,希特勒终于同意了。对此,意大利方面原则上同
意参加对马耳他岛的作战,但他们提出缺少训练有素
的军兵和一定数量的运输机和滑翔机,因此借故要求
6 月底才能执行这一计划。鉴于此,隆美尔决定先占
托卜鲁克,再攻占马耳他岛。这一新的计划也得到了
希特勒的同意。到4 月底,墨索里尼、卡瓦利诺、凯
塞林和希特勒在一起会商的结果是:隆美尔先进攻托
卜鲁克,然后再占领马耳他岛。但有一个重要的附加
条件是一旦他拿下托卜鲁克,就必须立即转入防御,
以便轴心国的主力集中进攻马耳他。
3 月中旬,隆美尔返回了利比亚。短短一个月时
间,沙褐色的沙漠已是一片绿色。远处,由鲜艳的红
色、柠檬色,紫色点缀着。隆美尔心情非常高兴,他
的计划已得到了上司的批准,攻占托卜鲁克的愿望即
将成为现实。看着这美丽的景色,他欣然让摄影师为
他拍了一张别致的照片寄给他的露西。
隆美尔知道,即将进行的是一场硬仗,他必须有
足够的准备。因此。他一返回利比亚,便全力以赴地
投入到新的进攻之中去。3 月末,他把装甲集团军的
指挥部搬到德尔纳附近马姆泽姆的一座石头建筑里。
这里虽不很宽敞,却能避开太阳,遮挡沙漠风暴。这
里曾是英军的指挥所,在这所建筑的墙壁上写着 :
“请保持清洁,我们很快就会回来 。”对此,隆美尔
真有点忍俊不禁。
一个星期后,隆美尔着手改编装甲集团。乔治·
冯·俾斯麦少将和古斯塔夫·冯·瓦尔斯特中将分别
接任第21 装甲师和第15 装甲师的指挥官。与此
同时,一些增援部队也陆续到达。随后,隆美尔开始了
艰苦的练兵。士兵们冒着酷热,进行艰苦的沙漠战训
练。新兵们必须学会在烟幕和坦克掩护下如何向敌军
阵地发起进攻;军官则要学会如何像坦克观测员那样
行动,及时向后方请求炮火增援;制造假目标和虚设
物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隆美尔则乘坐指挥车不停地
奔波,检查各部队的备战训练。
英军也在加紧准备。奥金莱克原计划5 月中旬发
动进攻,但由于隆美尔装甲集团军的实力大为增强,
遂将计划推迟到6 月中旬。在准备进攻的期间,英军
加强了贾扎拉防线,构筑了野战工事,设置了大片的
布雷区。贾扎拉防线位于托卜鲁克以西75 公里地域。
北起海岸附近的贾扎拉南至沙漠中的比尔哈希姆,绵
亘80 公里,由一系列要塞组成,并有相当的防御纵
深。防线的北端由南非第1 师把守,南端筑有要塞,
由自由法国第1 旅驻守,外围布有厚密的雷阵。由防
线的中央西迪哈夫塔向后延伸10 多公里是“骑士桥
”,也是一个坚固的要塞,由英军第1 旅把守。 防线
的后方是机动能力强的装甲和摩托化部队组成的强大
预备队。托卜鲁克是整个防线的补给基地。
面对英军坚强而牢固的防线,隆美尔一直在思考
最佳作战方案。他面临的选择余地是不大的,既不能
直接发起正面进攻,也不能做漫长的运动以越过比尔哈
希姆尽头的沙漠。最后他决定把装甲集团军的全部
坦克集中到贾扎拉防线的南翼,然后北上绕到防线的
背后,这样可以切割英机动部队与其一线部队之间的
联系,在防线背后进行突破。这是个大胆而新颖的作
战计划,但这样他自己的后勤补给线也必须从那个翼
侧绕道而行。如果战斗失利,就会面临全线失败的危
险。
隆美尔的计划遭到了其他高级将领的反对,主要
是冒险性太大,但隆美尔仍坚持自己的方案。5 月1
2 日上午9 时,他简要地向全体高级指挥官作了报告。
“我们面前的敌军由三到四个师组成,其中南非
师和英国师的一些部队在固定的阵地上。敌军并非全
是机械化部队??他们的机动部队由一到两个装甲师
组成,全部摆在后方排成梯队。我们的任务是尽可能
向西引诱敌人的步兵 。”
伴随着急促、明快的手势,隆美尔指着地图说道:
“我们必须造成不是向南进行侧翼包围,而是在北边
发起正面进攻的假像去赢得这次胜利 。”
1942 年5 月26 日晚8 点30 分,隆美尔宣
布“开始行动”。他的汽车直接开往前线,他率领的
主要突击部队在夜色掩护下迂回贾扎拉防线。1 小时
后,隆美尔在颠颠簸簸中跨过月光皎洁的沙漠。他的
左翼是意大利第20 军,右翼是非洲军师和第90 轻
装师,隆美尔不时核对自己的指南针、汽车的速度表。
凌晨3 点,他率领部队到达预定的比尔哈希姆沙漠以
南的第一道停留线上,成功地绕过了英军的防线。5
月27 日凌晨4 点30 分,这个事先约定发动进攻的
时间,一切并非如隆美尔所料想的那样,非洲师和第
90 轻装师,还远在比尔哈希姆以南,而且他对攻占
比尔哈希姆的意义又不足,没有派出强有力的部队夺
占该地,而英军正好利用它作为基地攻击他的运输队。
其他各路也遭到了英军的顽强抵抗。英军在战斗中第
一次使用了美式格兰特坦克,它的火力比隆美尔的任
何一辆坦克都要猛烈得多。德军的坦克部队受到了沉
重的打击。27 日,隆美尔虽然发动突然进攻,但他
并未如愿以偿。他的部队到天黑时都面临着陷入重围
的危险。
第二天,隆美尔企图速战速决,但装甲集团军更
加四分五裂,司令部也被打得七零八落,给养也严重
不足,他的处境更加险恶了。29 日晚,隆美尔决定
放弃他原来的计划,准备用反坦克炮阻止位于德军东
部的英军坦克的进攻,同时组织部队向西边的西迪穆
夫塔撤退,在英军雷阵中撕开一个缺口,恢复与正面
进攻部队的联系,以便取得一条供应自己部队给养的
主要路线。
5 月30 日晨,他把突破口选在由英军据守的一
片遍布碉堡的浅滩上,当地阿拉伯人称此浅滩为浅碟
性凹地,隆美尔的士兵则把它叫做“釜”。
下午,隆美尔驱车离开战地去会见凯塞林和希特
勒的侍从副官贝洛。凯塞林56 岁,元帅军衔,德军
南线总司令。隆美尔怀疑他会摆出一付上司的架势,
便装出一副不恭的样子。凯塞林却显得颇为大度和圆
滑。凯塞林发现隆美尔虽初战不利,但现在的计划还
是切实可行的,其高明之处在于让装甲集团兵在反坦
克炮构成的屏障后原地不动,使英军在猛攻这道屏障
中自己分散兵力,待其分成小股并筋疲力尽的时候再
由装甲部队发起反攻。
5 月31 日,隆美尔亲率部队对西迪穆夫塔发起
猛攻,当部队受阻后,他便赶到前沿,亲率先头排继
续前进,这时他全然不像一个指挥数万大军的高级将
领,而更像1914 年初上战场时的那位“百夫K ”。
激战至6 月1 日,德军飞机前来增援,对英军阵
地一阵狂轰滥炸。当隆美尔发现阵地上的英军已无力
坚持时,便冲身边一名营指挥官高声叫道 :“莱斯曼,
向他们摇白旗 !”莱斯曼连忙脱下衬衣摇动起来,其
余的人则挥动手帕或绶带。果然3000 多名英军陆
续爬出来举手投降。这样隆美尔便在英军贾扎拉防线
上撕开了一个10 公里宽的大缺口。
双方的激战仍在进行。隆美尔总结初战失利的教训,改
用稳打稳扎的战法,决心一个一个地攻克英军
阵地。他已认识到,向西进攻前,必须首先攻克贾扎
拉防线的比尔哈希姆。6 月2 —5 日,隆美尔在俯冲
轰炸机的掩护下包围了比尔哈希姆。比尔哈希姆要塞
由4000 名自由法国的官兵坚守着,有一个用弹药
箱、地堡和散兵坑组成的复杂的防御系统。此外,还
有1000 名犹太人组成的志愿军。自5 月26 日以
来,他们英勇地打退了以意军为主的一次又一次地进
攻。德国轰炸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轰炸。要塞的壕
沟和墙壁坍陷了,许多士兵被活活压死,没有担架、
没有水,甚至无法埋葬死者。炸弹爆炸的硝烟和尸体
腐烂的恶臭浑杂在一起,简直令人窒息。但他们仍然
顽强战斗着。要塞里的犹太士兵争相传递着一句口号:
“战斗到底,全世界的犹太人都在注视着我们 。”
经过3 天激战,要塞守军弹尽援绝,不得不撤出要塞,
这样3 天之后隆美尔终于攻占了比尔哈希姆。要塞的
法军顽强抵抗为他们沦陷的祖国争得了荣誉,也给隆
美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道 :“法军在与外界完
全断绝联系的情况下,仍然坚守不屈,实在令人钦佩!”
比尔哈希姆之战结束后。从兵力上英军仍占有优
势,但隆美尔已经摆脱了战时的不利局面,重新取得
了主动权,遂决定抓住战机,立刻发起反攻。经过1
2 、13 日两天战斗,隆美尔又打了两次大规模坦
克战,击毁英军坦克140 辆,并占领了托卜鲁克内围
的要塞。
6 月17 日,隆美尔的部队又一次兵临城下,托
卜鲁克,这个1941 年隆美尔曾经屡攻不下,付出
过惨重的代价的城市。这一次隆美尔的进攻计划是:
首先从西南面佯攻,吸引守军的兵力;主力则经过托
卜鲁克向东运动,然后来个回马枪,集中在要塞的东
南面,借夜色完成攻击部署,第二天拂晓在炮兵和空
军火力掩护下突然攻占托卜鲁克。
6 月20 日5 时,隆美尔站在阿德姆东北的高地
上。战斗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天亮以后,透过双筒望
远镜,他把托卜鲁克的轮廓看得一清二楚。5 点20
分,按照预定的计划,凯塞林派来上百架轰炸机,编
成密集的队形。飞机俯冲攻击之处,顿时烟云腾空。
随即德意炮兵也进行猛烈炮火轰击。至7 时,已经在
英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宽阔的突破口,拿下了十几个
支撑点。大约8 时,隆美尔带上他的指挥所,视察了
两处已占领的阵地,并亲自指挥部队进攻。他站在一
个斜坡上,发现托卜鲁克港内有几艘英国船只正在起
锚,即令炮兵向这些船只开炮,共击沉6 艘,下午,
德军攻占了托卜鲁克港。
晚饭后,望着取得的胜利,隆美尔很激动,他晚
上倒在自己汽车的一个角落里,脑袋疲倦地靠着车窗
等待天明。
6 月20 日夜,摆在托卜鲁克守军面前的唯一出
路就是从要塞突围,要塞司令官克洛普将军本打算突
围,但他不清楚英第8 集团军司令的意图,又遭到属
下人员的强烈反对,因而变得举棋不定。21 日天刚
亮,绝望的克洛普将军令部下升起白旗。3300 名
俘虏垂头丧气,蓬头垢面地陆续走出来。
隆美尔终于如愿以偿了,在他胸中的希望之火正
熊熊燃起,夺占托卜鲁克不过是跨过尼罗河的跳板,
他要像亚历山大帝、恺撒、拿破仑一样征服埃及,做
一个伟大的征服者。
托卜鲁克的陷落像一颗重型炸弹在埃及和英国本
土引起巨大的恐慌。英军沿着海岸公路拼命溃逃,已
无力在利埃边界站稳脚跟。6 月21 日晚上,丘吉尔
正在华盛顿与罗斯福会谈。两人对世界大战的形势忧
心忡忡。两人正在讨论:应在什么地方开辟第二战场,
这时一封电报送到罗斯福手上,总统读完后冷若冰霜,
随之交给丘吉尔。丘吉尔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坦率承认
“这真是个难以描述的严峻时刻,电报上说:‘托卜
鲁克投降了,2。5 万人被俘(实际上是3。3 万人)。’
这太突然了。我不敢相信,让在场在依思梅将军打电
话给伦敦核实真假。 几分钟后,他回来告诉我哈伍
德海军上将刚从亚历山大港返回伦敦,证实说,托卜
鲁克陷落了,形势如此危急,以致不久的将来德军就
可能对亚历山大港进行猛烈的空袭?? ”“这是我在
战争时期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不仅军事上令人难以
接受,而且严重损害了英军的声誉 。”
而此刻在德国,隆美尔的胜利则又引起了一场喧
闹。6 月22 日,整个纳粹帝国都沉醉在来自非洲的
胜利消息中。一座新落成的桥以隆美尔名字命名;从
省长到将军纷纷给露西寄去贺电。维也纳附近的驻防
司令更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在写给露西的信中说:
“隆美尔的名字将列入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行列!”
就在这一天,希特勒晋升他为陆军元帅。当晚,德国
广播电台播发了这一消息。此时,在2800 公里外
的北非战场上,隆美尔正躺在一辆指挥车里睡觉。突
然他被工作人员的欢呼声惊醒,只听播音员说道 :
“元首大本营,6 月22 日。元首晋升非洲装甲集团
军司令官隆美尔大将为陆军元帅 。”对于这一耀眼的
奖赏,隆美尔自己也惊呆了。他在给露西的信中承认:
“对于我来说,当上陆军元帅真是像作梦一样 。”在
第三帝国短短的12 年中,除了纳粹党二号人物,空
军总司令戈林曾获得“帝国元帅”这一特殊军衔外,
再没有人能超过“元帅”这一军衔。元帅们永不退休,
并有资格配秘书、马匹和小车,还有专用司机和其他
额外津贴。这一年,隆美尔年仅51 岁。 
 第八章 阿拉曼大战
激战后的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