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时空-中华帝国-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真的是那些清兵将领天生胆怯无能吗?看到敌人就害怕?我不相信,要知道当年这些人大多都曾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的战斗,并非一点打战的能力也没有。那么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赏罚不明!包括李鸿章在内为了搞自己的小派系,因此论功行赏只看派系,不看成绩,因此再傻的人也不会拼命,只要朝里有人就可以了,所以才会出现那些多胆怯无能的将领。看看吧在平壤一溃千里,丢失属国的叶志超,犯了这么大的过失,任何人都会觉得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可是呢,这样的人最终只是被革职就算了,其中猫腻也没什么好讲的,但是这带来的后果就是,谁也不会在战场上拼命了!
顺便奉劝一下许多架空的兄弟们,没有做到赏罚分明,那就不可能有纪律。这样的军队,无论配备什么样的武器,无论主角怎么个预知历史做好布置都只会打败仗。
第三十章 灭金
    既然帝国有了天大的喜事,那当然要大赦天下了,这可是中国传统的“福利”之一。除了这,李志远在群臣的“劝说”下,决定从今年开始选秀,要知道,自从李志远坐上龙廷以来,还从未选过秀呢。许多臣民们都希望有机会被选上,攀龙附凤一直都是中下层人士的期望。再加上李志远决定要实行宫女轮换制,所以许多大臣都要求开始选秀。
因为按原来规定,宫女服役满十年即可出宫,那么就必须要形成轮流选秀入宫的制度,否则,到时候都出宫了,李志远这个皇帝岂不是没有宫女侍候了?后妃们难道得自己干活?所以决定从今年起,每两年选一批,然后出宫也一样,每两年出一批,每次换百分之二十,十年正好。
至于出宫吗,这是早就宣布了的政策,李志远肯定是执行的,但本来打算直接放出去,但后来反复考虑后改成:先在宫中服役八年,之申请出宫,核实后即在宫外工作二年,最后就可以自由了。
为什么要额外划出两年工作呢?这样做是因为,宫女往往有可能接触到一些机密,虽然出宫前会有专人负责讲明保密责任,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让她们先到外面不重要的地方工作两年,减缓一下可能泄密的时间,最后再回家的好。二来,这些宫女毕竟侍候过皇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李志远也希望她们回家后的日子能过得开心些,给她们一个工作的机会,让她们在工作中接触一些中下层的官员,出宫后说不定结成良缘也未可知,这样比她们回家乡再找配偶好多了。三来,这些宫女因为只做两年就离职,正好用来做一些容易出现贪污腐败的职任,比如巡查使,调查各军军饷发放情况、功过赏罚情况、抚恤发放是否完足、地方官员是否清明、统计资料是否弄虚做假、灾情是否真实等等。虽然这并不能保证一定没有贪污勾结的可能,只不过由于轮换得快,减少官官勾结的机会,增大了贪污的成本而已。从理论上来说肯定是不错的。
在开封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时,北国边疆仍然在征战中。在接到宜州海军陆战二团的求援信以后,虽然兵力相当紧张,海军陆战队的指挥官司马长风咬牙派出一个团,两天内就到达了宜州。在获得了支持后,宜州的守军士气大振,多次击退女真人的进攻。仗着武器上的优势,女真人已经无可奈何了,但由于海军都没有配马,仅凭缴获的几匹,机动力根本不够,所以仍然只能挨打,难以反击。
决定这一战斗的最终结果的是陆富贵,他派出了一个师,最终迫使女真人撤退。
本来看起来应该派更多军队去的,按原定计划,灭辽后由李新负责对女真的战争,而陆富贵则回到开封。所以由于陆富贵借口要回京参加凯旋仪式,要去获取消灭辽国的荣誉,所以不愿意作太多的动静。在等到李新后,陆富贵交接了大军,带着俘虏和大批美女财物返回帝国。
李新率领四个骑兵师和四个步兵师在海军的配合下,东出辽境,往辽东而来,这里现在被女真占据,他的目标非常简单,消灭女真!
李新一改他以往的谨慎作风,分兵两路,由他率领大部分步兵,沿辽国东部官道向辽东进攻。而骑兵三个师,则向北包抄一个大圈子,绕到完颜阿骨打的后方(北面),趁其不备,夺取通州(今吉林四平),切断了完颜阿骨打北逃的通路,由于阿骨打为了占领辽东,带来了大部分的女真精锐,目前后方极度空虚。如果李新与之逐城争夺,女真人就会一步步退回北面,这样虽然能胜利,但时间就非常慢了。所以李新避实击虚,也不是避实了,其实应该说是两面出击。
而中华军的优点就是强大的火器,根本不怕正面对敌,所以李新带着步兵,从宜州进攻显州(今辽宁北镇),然后进攻沈州(今沈阳),包围辽阳(今辽阳),逼女真人决战。
完颜阿骨打根本就不曾想到,南人居然会千里机动,包抄他的后路,在那个时代里,没有无线电报,对于分兵一般都很谨慎的,而且派出去之后,谁也没法知道这支部队是不是成功了。
不过,李新并没有这样的担心,中华帝国对女真人的情报工作很早就开始了,每个女真人的档案这个是拿不出来,但是女真的人口,兵数,大致分布情况,还是能拿到的。因此,李新发现在女真的大后方,总共只有区区不到三千人把守,而且还不是精锐的时候,女真人就已经注定失败了。以整整三个师,三万武装到牙齿的强大军队,偷袭敌军的二流部队,只要不被人埋伏,结果是不需要分析的。
七月二十六日,李新进逼沈州(今沈阳),这里是辽国东京辽阳的北大门,也是完颜阿骨的后路,如果丢失,他呆在辽阳就失去回到北面的退路,因此,这一仗,他不得不打。
在第三天的战斗中,女真人在最能发挥他们长处的野战中被中规中矩的帝国陆军轻松击败,遗尸近万,余部逃往银州,至于南面的辽阳,完全被丢弃。这一仗,对于中华帝国来说,几乎没什么可值得大书特书的,当然了,在军史上书记官仍然花了两句笔墨坦承女真人相当凶悍顽强。相信,后世那些动不动就声称“马背上的民族”“真满洲”天下无敌的汉奸们看到了之后有何感想。
李新一面抽出少量部队接管沈州和辽阳,自己仍然亲率大部队紧追在女真作部之后,他是受过皇帝陛下教导的优秀军官,对于作战的主要目的――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这个道理是牢牢记住的。
银州迅速陷落,完颜阿骨打一路仓皇北逃,他一直弄不明白,中华帝国军那强大如天雷的武器究竟是怎么回事,无数的女真健儿连战斗机会都没有就死去了,现在的士兵的士气低落到极点。
到了咸州,一个当头霹雳让阿骨打惊呆了,通州已经陷落了!!他无路可逃,要不然就要向东穿越原始森林,这条路,生死难料,而且不可以让大部队经过。
面临绝境,阿骨打反而冷静了下来,决心决一死战。经过他一番鼓动,手下本来已经失去信心和勇气的士兵们,眼中也出现的勇气。第二天,阿骨打主动出击,因为他知道,一来城里粮草支持不了多久,二来,小小的城墙也挡不住中华帝国的“天雷”。与其躲在城里窝襄地弊死,还不如轰轰烈烈战斗。
战斗的结果不言而喻,女真人全军尽没。这并不是偶然的!后世的中国里,无数的拿着大刀长予的勇敢的士兵倒在火枪面前,落后者就要挨打。
作为一个开国之君,完颜阿骨打不可谓不聪明,不可谓不能干,可惜他面对的不再是历史上那个混乱的辽国,更不是软弱无能的北宋,而是一个尚武的中华帝国,军人们地位得到巨大的提高,能力得到极大的信任。在这么一个一千多年前就曾经出现孙武吴起这样伟大的军事家的国家里,不管这个女真人再怎么个“雄才大略”,又怎么能比得上无数知识培养起来的优秀帝国军人呢。
第三十一章 转向
    女真主力被全部消灭,完颜阿骨打战死。李新亲率大军到达通州,与骑兵会合,这时,女真一方的势力已经几乎被灭,早在骑兵攻占通州之后,骑兵部队就迅速夺取了黄龙府和宁江州等地,女真人已经失去了几乎全部的城市,考虑到女真部落大多散居在深山,因此并未入山清剿。
李新正在发愁,对于这些零散的小部落,虽然打起来容易,但太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利于长治久安。没想到,手下报告说俘虏的杨朴想见他,杨朴本来就是汉人,对于阿骨打,他虽然很敬重,但压根没想过要跟他同生共死,现在女真人已经失败,他也要自谋出路了。
他向李新献计,一,缴灭完颜部,毫不留情,但要公开宣示这一决定,并把完颜部忘恩负义的事张扬出来,使自己师出有名。二,把完颜部与女真区分开来,杀鸡给猴看之后,对于那些首鼠两端的部落,要加以安抚,这个安抚的人吗,最合适的就是杨朴了。
李新打的也是这个主意,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他也是知道的,而且皇帝陛下在下达命令时也曾给他很大的自由度,既可以用安抚将女真人融入帝国,也允许他在不利的情况下对女真进行种族灭绝。李新决心执行前一条,但他对女真人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很多事决定起来不容易,而且执行起来也难,因此杨朴的加入,使得他迅速开展行动,完颜部被接连打击,女真人的精锐已失,一些老弱根本阻挡不了帝国强大的军队,为了彻底地分裂女真人,杨朴开出了大笔的悬尝,又威胁利诱女真的其它部落对完颜部落井下石。
然后,李新再利用帝国的威势,强逼将行政体制推行开来――实际上完颜阿骨打已经用这一行政制度取代原始部落制,而李新只不过把这个制度完善一些。
其实这根本不是大问题,女真人被辽人征服上百年,而在帝国的强势下,再加上巨大的利益――女真人可以自行买卖猎物,可以参军,可以做官,这样的话,女真人迟早会融入帝国这个大家庭里。
随着帝国四周敌对势力的消失,李志远也开始静下心来考虑,下一步如何打算,在地图上,除了吐蕃(西藏)和大理(云南)之外,现在帝国的版图已经远超后世,而这两处,正处于内乱中,消灭它们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
所以,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国家的战略发展,军事行动,或者叫扩张行动,是肯定要继续的,但是不应该再成为主流,而是以国家建设发展为主,以发展资本主义来带动军事的扩张。
与此同时,海军的发展也要加大投入,陆地上,几乎没有什么特别危险的对手,只不过是简单的军事行动,而海上,海军在没有铁甲战舰之前,都可以说是脆弱的,一次飓风,一次火灾,都能让一支舰队毁灭。而海军的扩张一方面要加强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就是要让扩张给帝国带来直接的利益,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在庆祝活动结束后,中华帝国开始大的政策调整,对于新占的领地,采取安抚与剿灭同行的策略,同时一些不太激烈的抵抗采取不同的偏重,对于穷人主要采取安抚的方式,对于地方豪强,只要有反意,立即铲除。为了减少敌对,李志远也“勉为其难”又纳了几名妃子。所有的一切都要保证,一定把帝国的统治制度完全侵入到每一个角落,将这片新的土地融入帝国。
在军事方面,由李新率四个步兵师和两个骑兵师,组成东北方面军,作为东北的机动战略力量,随时准备进攻朝鲜和日本,海军组建北海舰队,并建设旅顺港,作为基地,配合东北方面军的行动。南面,由张铁锁,原湖北守备师师长,由于在山地战中表现出色,率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组成西南方面军,伺机进攻大理。吐蕃方面,由陈飞率三个步兵师和两个骑兵师组成吐蕃方面军,准备进攻吐蕃。至于尹之丹,奉命在上京道,组建西北方面军,由两个骑兵师和一个步兵师组成,并新组建三个蒙古骑兵师,准备向西北方面进攻,这支部队,在组建之时,李志远直接指示,该部的任务将是一路向西征服,要打到欧洲与海军远征军汇合。
由于国内刚并吞了大量土地,而且帝国又不允许掠夺新领地的物资,反而还要救济穷人,因此帝国的经济也相当吃紧,再加上李志远决定把国内发展提升为第一优先,因此用于军事行动的资金就非常少,各个方面军虽然领到的任务,但是帝国在同一时间,只能在一个方向开展进攻,所以,三个方面军只能根据任务要求,反复侦察演练,等待帝国中央的决定。
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国家的法规。但这也同样是一把双刃剑,一个不好的法规对经济的破坏是致命的,因此,李志远在发布各种相关规定时,还是非常小心的,宁可放慢些。
其次就是大量的基础建设,由于两年多以来,帝国处于不断的战争当中,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军工有关的企业获得很大的发展,但是,国内的大型建设项目完全停止,很多物资采用配给制,对很多物品及产业采取了高税,这些措施虽然是必要的,但其对很多民用的企业造成很大的伤害,也对帝国的经济秩序产生不良影响。但战争结束了,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开展基础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李志远决定修建更宽更平整的国家主干公路,从开封到北平到沈州(今沈阳),从开封到徐州到连云港,从开封到武汉(李志远改的新名,即前文的鄂州,以后为了方便,将逐渐使用现代地名,省得读者看得累),武汉到长沙到广州等几条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干道。除了这些以后,还修建大量的各路的高级公路。李志远还要求,各地都要制订修路计划,确保道路畅通,使物产流通更加容易,减少商业运输的成本,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
由于蒸汽机在有了橡胶密封后,效率得到相当大的提升,而且经过近几年的教育及实践,工程技术也得到相当大的进步,因此,李志远拍板决定试建一条开封到徐州的铁路。
第三十二章 水利
    (风信子语:不好意思,上章写得太急,忘了把水利工程加上去,为了让文章看起来流畅些,所以改了一点,把政治制度的东西拖到后面来。)
李志远更做了一个重要的工程决定:修建襄汉渠。这条渠引白河水北上直达开封,使长江中游能直通黄淮中游。
以往黄河与长江航道完全独立,因此只能通过陆路运输,效率低,费用高,非常不便。在隋炀帝时期,修建了大运河,贯穿了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使得南北的物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大运河,长江下游江浙地区恐怕就不会象后世那么发达了,因为有了运河,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因此物资生产、交易非常方便,江南的经济才得到巨大的发展。但是大运河是位于下游,而在上中游地区,要想互通的话,还是得走陆路,因此非常不便,所以修通襄汉漕渠,那么长江与黄河中游就可以直接联通,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这条运河最主要的地方是在于穿过河南方城,进入淮河流域。方城是地质学上的“地堑”,指两个同性质断层间的下降断块,其形成与地壳的水平拉伸作用有关,如“莱茵地堑”“汾渭地堑”等。方城垭口们于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位于方城东北部,形状东北窄,西南宽的喇叭状。是最完美的通道,经此水道,由于汉江水位高,只需挖深20米,完全是自流形式。
在李志远原来的时代里,这实际上就等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就是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陶岔引水经河南南阳,方城进入淮河流域,北上穿过黄河而成。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历史上北宋宋太宗在公元978年和988年两次下旨试图修建“襄汉漕渠”,动用数万民夫,修了一百多华里,后由于工程技术不足,(可能是洪水冲垮),后停建。认为“地势悬绝,非人力所能达”。
但现在经过李志远多年来在教育科学方面的投入,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基本上,农林水利部经过研究,认为凭现在技术完全可以完成。
修建这条运河,既可以煅练工程技术,一旦建成,仅仅在经济上,估计就能让国家财政收入增加4%!要知道水利运输不仅运载量巨大,而且费用低廉,对经济的拉动效果非常明显。再加上这个大工程其本身就需要大量的人工,对经济的帮助相当大,所以李志远最终痛下决心,干了!
其实相比李志远同时决定的另外一个工程来说,襄汉渠并不算什么,这个工程就是治黄!只是,这个治理黄河是个非常复杂的长期的工作,已经超越了工程的范畴,所以并不单独算成工程。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象乳汁一样抚养着中华民族。可是,由于人类的滥砍滥伐、无节制地对环境的破坏,最终使得这条“母亲河”完全失去了活力,中上游水士大量流失,昔日清流澈见底的水流变成黄砂混杂的泥河,在汉唐时代时,虽然黄河已经浑浊,但整个河段都还能盛产鱼虾,到了明清时代时,黄河鲤鱼已经基本绝迹,到了21世纪,黄河已经寸草不生,完全成为一条死河。不但如此,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所以黄河河床不断上升,为了防止黄河泛滥,河堤也被迫随之越筑越高,黄河的水面远远高于外面的高度,成为一条悬河,正因为这样,黄河一旦决堤,它的危险就更大,造成的损失就更厉害!治理黄河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河清不可俟”成了中国人的悲哀。
李志远并不懂得水利,但幸好以前多少听过一些道理,因此他的治理方案也不算瞎指挥。他做的最主要的事并不是搞单纯的大工程,而是移民!没错,就是移民。看起来,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可是,李志远认为黄河之所以会这样,正是由于人们向黄河索取过多,而黄河已经无力承受的缘故,因此,减少人类的破坏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办法。
需要迁移的人包括两个大群体,一是,生活在黄河中游黄砂大量流失的区域的人口,在当地实行退耕还林,人工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另外一个就是减少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口,主要是农业人口,正是因为这些人与黄河争夺土地,试图把黄河限制在一个小小的水道内,以便挤出更多的耕地来,所以,黄河才会如此危险。如果把黄河河道放宽,在更远的地方修建河堤,人为地留出足够宽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