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辽国长期从萧氏一族中选皇后的话,确实是这样的,各位可以翻翻史书。
第二十七章 破辽
早在李新攻占上京时,吴修便开始接触试探策反的可能,摆在萧得里底眼前的选择孰优孰劣其实是很明显的,辽国大势已去。但要一个人做出背叛自己长期以来的信念却是不容易的事,而且辽国虽然势弱,但还不一定会灭亡,因此多少还会有一丝幻想。
但是随着附近城市的陷落,陆富贵兵围中京,萧得里底最后一丝的希望也已经破灭,现在不再是脚踏两条船的问题,而是生和死的抉择。看到时机成熟,吴修也抛出了最后的绣球,如此的具有吸引力,彻底打垮了他心里的最后一丝犹豫。
患得患失的过程确实非常痛苦,无数次的辗转反侧,无数次的徘徊,头发都白了不少。做出抉择后,萧得里底心里反而轻松起来。他立即开始行动,找到族弟都统萧干,他已经抱怨过好几次了,也隐约表露过对现在情况的绝望,只不过当时自己并未拿定主意,所以故意含糊,这一次拉他入伙肯定能行。再加上两人的关系又非常密切,就算萧干本身没有这个意思,但至少不会出卖自己。
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后,果然萧干二话没说,立即便加入,两人约定,萧干负责开城门,萧得里底负责控制枢密院――辽军的指挥中心。
再在秘密与几个亲信商议后,萧得里底于永乐六年六月四日开城,陆富贵大军冲入城中,辽军其他军队措手不及,无力抵挡,被迅速分割包围,指挥体系完全崩溃,各个部队只能各自为战。
虽然如此,但城里的辽军数量仍然非常多,巷战对中华军来说很不利,不过,陆富贵是个老将了,轻重缓急分得很轻,目前中华军的任务并不是占领每一个街道、每一所房屋,而是抓住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只要抓住他,辽军散兵再多,也只需一声招呼就会投降。
所以,中华军只是占据城墙和各个要点,分割辽军,使之既不能得到良好的组织联系,也不能救援皇宫。这种战术其实就是后世的蛙跳战术。
排除了其余辽军的干扰,陆富贵集中中华军的精锐部队强攻皇宫企图在最短时间内抓住辽帝,哪怕是死的也行。
辽国禁军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即便是面对强大的火枪,仍然死战不退,再加上占据着地利,给中华军带来不小的伤亡。但是在强大的火器:火枪、手榴弹加大炮的组合面前,不到一个时辰,便完全击溃,活捉了耶律延禧。
在听到辽帝已经投降的消息后,其余辽军失去战斗下去的勇气,纷纷在中华军的喊话下放下武器。
盘距中国北部百余年的辽国终于灭亡了!
与此同时,先期一步占据锦州、宜州(今辽宁义县)的海军陆战队却与女真人紧张对峙。
五月上旬,在松子岭大战后,海军得到辽军主力已经消灭的情报,便依令在锦州一带的海边登陆,在那个时代,不存在两栖登陆战一说,也没有炮台,所以整个行动相当平静,没有任何辽军前来干涉,只不过相当于中华军的一次散编后的紧张集合一样。
三个整团的海军陆战队和一个特种作战团共计一万四千人将小小的锦州团团包围,这里以前一直是后方,只到高永昌造反时,才显得重要一些,但辽国已经没有能力加强它了,因此,这里的驻军不过一千余人。在十倍的敌人面前,守将明智地选择了投降,中华帝国兵不血刃就占据了这个重要的据点,完全关闭了辽国东向的通道。
女真人果然贪婪,听到中华帝国大举进攻辽国之后,完颜阿骨打不顾士卒疲劳,不顾辽东局势尚未完全稳定,立即率领大军向西进攻,竭力在辽国身上再割一大块肉下来。
幸好在古代,消息传递非常难,女真人得到消息已经晚了,他们刚攻占显州(今辽宁北镇县),海军就已经登陆锦州,当女真人赶到宜州时,这里刚刚被陆战二团占领。
看到情势有些混乱,完颜阿骨打顿时冒出贪婪的念头,想乘中华军战后疲劳,来个一锅端。
正准备下令进攻,手下头号谋士杨朴劝阻道:“陛下,依臣之见,这中华帝国军力强盛,连强大的辽国都转眼就被灭了国,咱们要是一开战,就算开始能捞些便宜,但就会结下深仇。辽国眼看亡国在即,一但灭亡,中华帝国腾出手来之后,肯定不会放过敢于挑畔的女真那样一来,就会再次陷入战争中。而此刻,女真刚占据辽东,获得了大片土地和人口,还没来得及好好消化,有必要先停战一两年,等实力增长了再说。更何况,据斥候报告,辽国抵抗并不激烈,中华军的伤亡不大,那这样一来攻城就不容易了,如果花了巨大代价,却结了一个强敌,这不值得吧。”
大将宗干却强烈反对道:“我国起兵之初,辽国比我国强大无数,当时其它部落都嘲笑我们以卵击石,等着看我们是怎么死的,可是现在呢,我国已经拓地千里,占领了辽国东京这样的重镇,军队也从一开始的二千五百人发展到现在的五万人。如果凡事都畏首畏尾,怎么会有今天呢?”
阿骨打有些犹豫,他虽然贪婪,但还是有些理智的,这到底要不要动手,是个难题。
丞相撒改这时提出一个最合他心意的建议:“既然咱们与中华军都在攻击辽国,而且以前也得了中华帝国的一些接济,咱们就自居为盟军,混进城去,然后乘中华军不备,杀人夺城。事后屠城,正好大抢特抢,来个死无对证。看中华帝国有何话可说。”
于是完颜阿骨打大喜,立即派人前来联系,要求进城。海军陆战队二团团人谢军,他虽然不知道女真人正在打他的主意,但他在出发前得到的任务里就已经包含有防止女真人捞现成便宜的命令,因此拒绝了女真人的要求。
风信子语:蛙跳战术,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采用的,它不再与日军进行逐岛争夺,而是利用已方的海空军优势,只攻占那些对战局有重要意义的岛屿,至于留在后方的日军,失去空军海军,拿什么来威胁美军的后方呢,呆在岛上又能对战局起什么作用呢,那只能等死。这一军事思想,极大的加快了战争的进程,为尽快消灭日寇作出巨大的贡献。
第二十八章 对峙
阿骨打火冒三丈,在他看来,只有自己拒绝别人的时候,哪有别人敢对自己说不呢。
不顾劝阻当即下令强攻宜州,女真人确实非常勇猛,立即排出队来,准备冲锋。
看着女真人要动手,二团的战士开始紧张起来,因为谢军根本没有想到女真会当场翻脸,所以只是作为简单的布置。而宜州刚被攻占,城里乱成一团,所以更多的精力还在维持城内的秩序,清点俘虏、物资,接管各处衙门等等,绝大部份的士兵都在城内执行任务,而城防基本没有多少人,幸好炮兵连为了占据制高点,很自然地驻扎在城门楼上,位置正好面对着女真人,发现女真人的动向后,炮连连长陈自立来不及请示,便下令立即开始发炮攻击。
女真人也不是不想隐藏他们的意图,但这跟在平原上作战不一样,宜州好歹有城墙,总不能让骑兵去撞墙吧,所以女真人得先把攻城武器准备一下,把云梯什么的拿出来才能攻城。
至于有一段塌方的城墙,他们确实看到了,但一来相当窄小,(中华军的火炮可不是后世的五百公斤的航空炸弹,威力小多了),二来,无数的碎石残砖对骑兵来说接近于专断马腿的陷马坑,只能用步兵冲锋,这也要作一下调整布置,因此稍有动静,就被陈自立看出他们的企图。
一堆炮弹咂过去,顿时把女真人的队伍打乱了。女真人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武器,突然之间,有如天降霹雳一般,所落下的地方,当者立毙,血肉横飞。一个个都惊得乱窜,许多无知的人甚至以为是天神震怒,吓得滚下马来,跪在地上叩头不已。
完颜阿骨打一开始也是惶恐不已,不知所措,但过了一会,他清醒过来,这种人一般都只会用天象吓人,没有的事都会造出来,所以自身很少会被被人的异象吓住,起码不会轻易当成是天意。因此很快镇定下来,他下意识的认为是中华军的妖术,只是身边的人比较混乱,不得已,只得带着人先后撤远离妖人再说。
果不其然,撤远一些后就发现,这种“天雷“是有距离的,远一点之后,就完全安全了。许多手下心里有些没底,纷纷议论起来是不是要撤军,跟手下的惊慌不一样的是阿骨打开始起了贪念,要是能抢到这种妖法多好,于是一时之间既没有攻城,也不肯退走,先驻扎了下来。
谢军听说女真人攻城,不由一楞,赶紧把人调到城墙上驻防,士兵们气喘吁吁地冲上城墙时,女真人已经撤到远处,总算没出大漏子。松了一口气,可是紧接着他的心又悬了起来,宜州可不是自己的后方,这里刚刚被自己攻占,俘虏了近一千人,看守俘虏、看守各个据点衙门仓库,这些都需要人手,而且这里居住的辽人对自己的到来并不欢迎,万一在打战的时候来个动乱怎么办?更何况,自己为了抢在女真人的前头,一路轻装,武器弹药并不充分。看人数,女真人看样子足有两三万人,自己不过三千出头,而且相对于陆军,海军陆战队配备的火炮无数质量还是数量可是差远了,这仗可不好打啊。
本来宜州是有城墙的,是可以据险而守,充分发挥火枪的优势。可惜中华军在进攻时,直接用炮火轰塌了一段,现在想补起来根本就来不及了。
谢军这边在犯愁,女真人这边也一样不好过,女真人正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封建制转化的过程中,仍然是无知到极点,对于科技是七窍通了六窍―――仍然一窍不通,不要说火药,哪怕是走马灯,对他们来说都是神秘莫测的高科技了。对于这类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天雷”,古人是再害怕不过了,所以纷纷在打退堂鼓。
所以阿骨打要想说服手下鼓起勇气进攻会放“天雷“的敌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而且就算是他自己也搞不清这个”天雷“会不会炸死自己。
于是女真人不得不扎下营来,准备先看看情况再说,就象《黔之驴》一样,贵州的老虎第一次见到驴,还真不敢轻举妄动,先试探两天,再让你们知道,俺们贵州的老虎可不是吃素的!(顺便给俺们贵州恢复名誉,哪个臭小子搞的黔驴技穷这个成语,那只驴明明是外地运去的,俺们那旮只有勇敢的老虎!)
谢军不敢怠慢,立即派出求援人马,往锦州和原辽国中京方向同时求援,他估计这时陆司令的大军肯定已经包围了中京了,那个方向肯定会找到人,陆军这边实力强大,随便就能抽调个万儿八千的来支援自己,而在锦州海军陆战队总共也不过一万人而已。
于是双方都紧张地对峙着,战斗随时有可能爆发。
风信子:不好意思了,暂停更新两周,要考试。以俺的情况来看,估计是惨不忍睹的啦,但总得花点心思吧,所以只好委屈读者了,想来大家也会理解:打工仔也要吃饭吧。又,发几篇杂论,算是弥补一下吧。
第二十九章 铁军是怎样练成的
辽国灭亡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京城,开封城里几乎一片欢腾,朝堂上,大臣们手舞足蹈,兴奋不已,纷纷称颂皇帝陛下圣明,乃圣天子在世,歌功颂德的文章多得数不胜数。
李志远也非常开心,虽然早已经料到这个结果,但在事情没有真正成为事实之前,总会有些担心的,现在总算是“威加海内”了。
当夜,皇帝陛下与群臣大宴,赋诗作词无数,君臣尽欢。朝堂内外,完全进入一种天下太平的喜庆中。
难道李志远并没有听到前线已经与女真进入战争状态的报告吗?不是的,他在稍后便已经看到这个消息了。难道他不担心可怕的女真人吗?确实,李志远压根没为女真操过心。
李志远在以前的时候,经常看到网上某些文章不断声称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之类的屁话,还编些“真满州八旗”天下无敌,汉人根本打不过之类的汉奸言论。李志远对这些狗屁一向极为愤怒,看看历史,辽圣宗征伐女真,大破之,俘十余万人,从此女真臣服于辽。这怎么回事,女真不是早就过万了吗,怎么还被辽人征服了呢?至于岳家军多次击败女真人,那就更不用我来说了。再看看明代,袁崇焕也曾以九千人正面对敌女真十三万人,略占上风。就算退一万步说,女真人真的无敌,那为什么他们不曾永远统治世界呢?不知这些汉奸们在想什么!
这种事就象有时生活发生的事一样,几个强盗就把一车人给抢了,没人反抗。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们没有组织,再加上胆怯,各自为战等,一车人不过是很多个单独的个体而已,所以区区几个强盗就打败了一整车人。在战场上也跟这个类似,打不过别人,不是因为敌人强大,而是自己懦弱,自己无能!不是去痛定思痛,发愤图强,找出不足之处。片面夸大敌人,只不过是给自己将来的投降做汉奸找借口!
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的铁军是怎么练成的呢?
最重要的就是铁的纪律,一个铁军必须完全服从命令,令必行,禁必止。指挥官下令冲锋的时候,哪怕部队死得只剩一个士兵,他仍然毫不犹豫前进。当指挥官下令撤退时,哪怕地上摆满了金银,也没一个士兵停下来捡。(要100%达到这一种情况有点难,但这是所有的军队追求的目标。一般至少要达到60分吧,否则就谈不上有战斗力。低于60分,嗯,我想除了韩信这类的天才之外,谁也指挥不了。)
其次,赏罚分明,其实这就是达到第一条的手段,没有明确的物质刺激,那些士兵凭什么要守这么严格的纪律。看一下历史:那些给鞑子作走狗,作战勇猛的将领,比如吴三桂、耿精忠等汉奸,他们不正是明朝的将领吗?可是他们打鞑子的时候,没见得这么拼命啊?这是为什么?
记得某小说书中描写一当汉奸的自述道:“为什么我在宋朝当兵的时候贪生怕死、望风溃逃,而投降鞑子之后却奋勇争先,死战不退?难道是我贱吗,给人做奴才反而更勇敢了?是因为鞑子赏罚分明,打胜了有的是金银财宝,打输了就要砍头,我能不拼命吗?而在宋朝当兵,哪怕作战再勇敢,杀敌再多,假如不会奉迎、拍马、行贿,一样会被打压甚至罗织罪名。反过来,哪怕屡战屡败,甚至不战而溃,但只要朝中有人,一样加官进爵。看到这样的情况,傻子都知道怎么做了。”虽然李志远非常憎恨汉奸,但看见这样的话,真的是无话可说。
这两条是最最重要的,是一支军队的基础,没有了它,就根本不成为军队。那种幻想找两个历史上有名的人,建个称为军校的建筑,然后大把投钱进去,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的架空作者们太天真了。
当然了,有些东西光靠物质刺激是不够的,或者说,有时候穷得拿不出物质来做奖励。所以还需要别的办法。人是有思想的,而思想上的满足感有时会比物质更重要,所以才会在军队中设立各种各样的荣誉,以激励士兵更加勇敢。另外,古代名将,往往要与士兵同甘同苦,同吃同睡等等,也是为了让士兵在作战时更加拼命。
除了这些以外,信仰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有时比物质还重要。人的精神动力是非常强大的,就算没有外在事物强加的信仰,人类有时由于自身的信仰(或者说本能)也会舍生救人,比如母亲救子女等等。
而一个坚定的信仰,让士兵们觉得自己作战是件神圣的事业,是光明的事业,自己的牺牲是伟大光荣的等等。这会使士兵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哪怕物质极度匮乏,甚至吃草根树皮都能英勇作战。所以很多统帅都喜欢用宗教或者类宗教的东西给士兵们洗脑,比如十字军的圣战,阿拉伯人的圣战(好象叫护教吧),日本的武士道,咱们中国,嘿嘿,不说了,反正一样的道理。
除了军人本身之外,其它如武器、战术指挥等,也一样很重要。武器在前文有过专述,这里就不讲了,战术指挥就主要的就是优秀将领。
我们经常看到历史上,一个造反者最终当了皇帝,他身边总是涌现了一大群优秀的将领。按照比例来说,这不应该的。但事实上造反头目身边的人发展成了人才的几率太高了,难道真是上天有意派这些文曲星武曲星来辅助他的?根本就不是,这不过是为了神化而编的故事。优秀的将领一样是培养出来的。
一个好的头领除了自身要有才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培养锻练人才。比如我曾看过一本关于成吉思汗的书,提到,每次打完仗后,成吉思汗都要和手下大将们一起坐下来分析得失。这样,不但能帮助直接参与的将领避免同样的错误,也使未曾参与的其它将领得到学习提高的机会,久而久之,经验积累多了,水平自然见涨,优秀的将领就这样出现了。
而在李志远这里,不但每次战斗后都有各种各样的分析总结讨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为培养将领都建立了专门的军校,在古代,军人的才能大多只能靠自己摸索,没有人觉得有传授的必要,不存在军校一说,所以很多将门世家就是这样来的,皇帝也不得不信任这些人,因为,其它人都不懂。虽然自古也有一些兵书如:六韬、孙子兵法等等,但那多数是理论上的,也是针对高级指挥官的,对于细节根本是一笔带过,对于中低级军官而言,几乎没有太大的帮忙。
而李志远很早就建立了军事教育,学习、讨论、实践成了军校的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从这样方式培训出的军官虽然不能称为优秀,但他们甫出校门就可以算是称职的,起点就很高,而且经过在实际岗位上的锻炼,将来的成就远远大于那些简单的学习者。
而李志远现在正是因为有了一支钢铁的军队(这一条有点夸张),优秀的将领,远超对手的武器,再加上人多势众,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小小的女真。
风信子语:忙里偷闲,拾起一本《甲午悲歌》看了一会,伤心啊,在整个战争中,大多数清军一听说日军到来,立即闻风远溃,要不然就略作抵抗作个样子,然后便逃窜无及,丢下大批武器弹药,连完整的炮台堡垒都弃之不顾,旅顺港耗资数千万两白银,炮台为德国人所设计,坚固无比,库储弹药无数,结果一日之内便丢失了。
难道真的是那些清兵将领天生胆怯无能吗?看到敌人就害怕?我不相信,要知道当年这些人大多都曾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的战斗,并非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