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横决暴动,以自为救济。然其借口以为横决之事实,又率非其所受痛苦真实之原因,因此法令之不善,反得借此以自匿,而永无改良之望。若有学会焉,于法令之已颁布而未善者,共相研究,指其得失,而加以纠正,以杂志公布于天下,则修订者可借为攻错,执行者可预为补救。即身受者亦可心知其故,而为正当之诉。愿此学会杂志之利一也。
且闻从事起草法令之人,亦有明知法令之未善,而不能救正者。则以政府意旨所在,或一二要人为迁谬锢蔽之论所劫制,甘以一时之感情,冒天下之不韪。新进下吏,或因利害所关而不敢争,或争矣而未见信,遂致前后抵触,违背法理之法令时时成为问题。若有学会焉,于法令之正在起草尚未颁行之际,预为研究,凡今日政府所易蹈之谬误,先为痛论其得失,则政府或有所顾忌,未敢任意杂以私见,即起草诸君之稍明法理者,亦可借以自壮,不敢终于缄默。此学会杂志之利二也。
凡法律之解释最易起疑问,有同一条文而当事者双方各主张自己之利益,各有坚卓之理由者。故各国解释法律之书,汗牛充栋,学派颇多。其他施行细则、判例、批评等应用之际,疏解之方,亦至不一致。然立法之本意决无甘违反人情者,法律而有不顺人情,非字句之偶疏,即解释之或歧耳。故法律解释之当否,其关系甚巨,其权决不能全委之官吏,必有学者以为之监督补助。盖官吏因其地位感情之不同,而观念遂淆,或至徇一时之利害。若学者则以学理人情为标准,必能顾世界之公论。故若有学会杂志,于已颁行之法令共为研究,而加以笺注、解释,则非特可祛解法令之弊,且可妨官吏曲法之害,庶可得公平之结果。此学会杂志之利三也。
且法律文字虽谨严,而意义则包含甚广,往往手段则如此,目的则在彼,以普通人之见解观察之颇易失其精意。如本为保护多数之权利也,或误为增加义务;本为增进多数之幸福也,或疑为限制自由;或较旧法为严,而反以为宽,或视旧法为轻,而反以为重;或本已概括,而指为疏漏;或本为防遏,而疑为奖励。非有学者将法律之精意,时时推阐之、演绎之,作为浅说,以指导国民,则虽有最良之法令,而吾民不能心知其意,因疑俱之故,不特不能食良法之利,或反酿成恶果。若有学会焉,共相研究,而以杂志发表之,则推行之际,补助必多。此学会杂志之利四也。
读史札记(6)
综以上数利观之,则今日法学杂志之刊,诚宜多多益善矣。乃环观海内外,凡六七年前留学界所刊行之杂志,已十不存一,而海内新刊之专攻法学、能备上述数利者尤为绝少,是不特于向者鼓吹输入之功实为未竟。即如从前笺注律令之勤,亦觉未逮,宪政前途其将焉赖,元济颇以为虑,不揣谫陋,今年与同人在上海创立法政杂志社,月刊杂志一册,冀上助宪政之进行,下为社会谋幸福。今发行亦数月矣,乃者吾乡明法诸子,于杭州行政长官所驻之地,有法学协会之集合,以研究法学为宗旨,而以杂志报导所研究之状况及结果。将即日出版,书来问序于元济,因将平日所怀之意见,及吾国法治之现象,述其所感而为之序。
《浙江图书馆善本书目甲编》序
(1937年2月)
陈子叔亮长浙江省立图书馆有年,去岁冬于馆创设全浙文献展览会。余往观者再,虽公私藏弆未能尽致,然幐帙满前,吾浙文物之盛可以概见。越二月,以所辑馆藏善本书目甲编视余。余惟浙中藏书素页殊誉,宋元之世绵邈勿论。于明有钱塘妙赏楼高氏、嘉兴万卷堂项氏、山阴淡生堂祁氏、会稽世学楼钮氏、鄞万卷楼丰氏、天一阁范氏、兰溪少室山房胡氏。于清有仁和小山堂赵氏、玉玲珑阁龚氏、寿松堂孙氏、欣托山房汪氏、椒园沈氏、丹铅精舍劳氏、琳琅秘室胡氏、结一庐朱氏、钱塘瓶花斋吴氏、振绮堂汪氏、抱经堂卢氏、婕影园何氏、嘉惠堂丁氏、海宁道古楼马氏、得树楼查氏、向山阁陈氏、拜经楼昊氏、别下斋蒋氏、嘉兴静惕堂曹氏、清仪阁张氏、秀水潜采堂朱氏、平湖味梦轩钱氏、小重山馆胡氏、石门讲习堂吕氏、桐乡文瑞楼金氏、裘杆楼汪氏、知不足斋鲍氏、归安芳椒堂严氏、咫进斋姚氏、皕宋楼陆氏、乌程暝琴山馆刘氏、德清鉴止水斋许氏、鄞云在楼陈氏、双韭山房全氏、抱经楼卢氏、山阴鸣野山房沈氏、瓞瓜堂周氏、萧山十万卷楼王氏、湖海楼陈氏。即吾海盐,如胡孝辕之好古堂、张文鱼之石鼓亭、马笏斋之汉唐斋、黄椒叔之醉经楼、及余家之涉园,当其盛时亦尝充箱照轸,辉耀一世,或百年或数十年。堂构凋零,五厄时至,销沉飘堕,莫可究诘。琳琅万卷,化为烟云,东观石渠,徒留后人凭吊之迹。独无一兀峙岿然灵光,而菁华亦既耗竭矣。七阁之建,逾二百载,东南存者,厥唯文澜。虽中更丧乱,而鸿编巨简,散者复聚,佚者复完。典册有灵,神物呵护,省馆得是以为之基。主其事者钱章二子,精研国故,思有以光大之。博收广采,日有增益,叔谅规随,克竟其志。自宋讫明,精椠名钞凡得六百余种。而浙人着述有四之一,其在今日洵难能而可贵矣。自兹以往,倘能尽集乡贤遗着,荟萃一堂,更取宋之临安书棚、元之西湖书院、明之闵凌二氏、套板诸旧本而附益之,使全浙之文献充实光辉与湖山而益寿,岂不懿欤?吾知叔谅必有取于是矣!民国纪元二十有六年二月海盐张元济。
《马相伯先生年谱》序
(1939年11月14日)
余闻相伯先生死于谅山之讯。哀其以大耋之年,不获宁居一室,被迫远徙,殒身于千里炎徼之外,为之悲愤者不置。越四日,张子若谷以书来,言己辑先生年谱,欲谋梓行。又三日,过余所,视余以全稿。自言与先生同为天主教徒,幼时肄业震旦学院,出先生门下。暇辄诣土山湾先生所居道院,聆所述生平经历,既归必笔而存之。自先生留居南京后,不得复见。乃遍搜时人着述,参以所闻,辑为是谱。会先生年届百龄,分日排登中美日报,以饷世人之欲知先生者。今哲人萎矣,窃思以是传诸久远,又指卷中所记蔡元培、梁启超、汪康年与余从先生习腊丁文事示余。余与三君皆同年挚友,意当时或同有兹约,而又余与汪君皆未能实行。然竟获厕于私淑之列,亦弥自欣幸也。戊戌政变,余谪南下,侨居海上,始识先生。一日与谈泰西科学之盛,先生徐言科学必有其大原,且世人又何以能知科学。余乃知先生深于教理,与世之以祸福感人者迥不相侔。数十年来,未忘斯语。张子许以其稿留余所,阅读既竟,窃叹以先生之学之才,未能一展其用。于内则仅至山东督制机器,勘查矿产;于外则仅参赞东京使署,襄助高丽举办新政,至议辟九龙商埠。且未采行,在美贷金设银行,又成而被驳。怀奇不遇,壹郁谁语?赖有是谱,聊以识其言行。师弟之情,有足多者,张子语余。先生尚有手书随使高句丽日记,暨所储中西名籍,寄赠丹阳图书馆。旅沪同乡会为之运至故里,尚未发箧而城已陷,且大火,恐书毁矣,使存者,谱中事必可裒益多许。相与感喟者久之,余悲先生之病殁蛮荒,而犹幸其能得高弟以传诸不朽也。因序而归之,读是编者,其亦有山高水长之思也夫。
读史札记(7)
《德诗汉译》序
(1939年1月)
昔尝读玄奘三藏法师传。当时翻译经文,有证义、缀文、笔受诸职,有字学证梵语梵文诸大德为之赞助,其后又有于志宁、来济、许敬宗、薛元超、李义、杜正伦等时为阅看,随时润色。盖两国文字迥殊,沟而通之,若是乎其难其慎也。海通以还,译学大启。异城名编,日新月盛。顾未闻由援唐世译经之例以从事者,余友侯官严几道,少习英文,归修汉学。其自定迻译之例,一反当世苟简之为。厥例有三,日信达雅,读其成书,殆无愧色。窃尝闻其绪论,谓译词章家言,最为不易。盖词章由文字而生,文字已移,词章何所附丽,牵强附会,必有害辞害志之失。余于英文所造极浅,然聆其言而深信,近有创真译之说者,关节脉络,一仍其朔。仅摘其所涵之实义,易以相对之辞,诘屈聱牙,不可卒读,即读之亦如坠五里雾中。此穷而思遁之术,自欺欺人,未可为训者也。吴兴应君溥泉,幼怀壮志,间关求学,初之英伦,转而之德,诵其诗人戈德翕雷诸家之作,咏叹流连。谓其能感发人之善心,译之以饷国人。一日袖以示余,余受而读之,训词深厚不懈,而及于古。余不能诵其原作,然可决其证义缀文之际必极矜慎。溥泉语余,非独不敢违其意,即其词采、其音节,亦一一以两国之言文求其诉合而无间焉。此严几道所视为难者,而君乃黾勉以赴之,雄文健笔,洵加人一等矣。原有序,言彼邦之诗明畅浅显,能使读者变化气质,余窃请进一解。倘能更以极明浅之文,恒习之序,别译一编,使如白香山诗,老妪都解。则所以激发吾国人者,其收效不益广且远乎。或以为俯徇时好,则非余之所望于溥泉者也。时民国纪元二十有八年元月,海盐张元济序。
《美国不动产抵押放款之研究》序
(1939年10月)
徐子旭瀛,肄业南洋公学,余方摄理校事,知其劬学励行笃实,异于侪辈。既卒业,游学北美,归国从政,先后长上海特区法院尤久。尝过余语,其行诣之笃实,一如其在学时。一日携其哲嗣贤怀君所撰《美国不动产抵押放款之研究》际余,谓是在美国康乃尔(ell)大学习银行学报满考绩△T△X△T△小△说△共△享△论△坛△之作,欲得余序,以弁卷首。余未交贤怀君,然因父以知子,断必能不负所学也。留案头数月,余读之竟,窃有所感。美,富国也,其利商重农之政尤为世所称道。然在七十余年前,犹未有国家银行。设于各州者,地方银行耳。亦州自为政,而资本之■(“支力”),竞争之滥,管理之肤率,农与商交困,而农为尤。至一八六三年,《国家银行法》成。其经营不动产之抵押,始趋于正。厥后有区域之限制,有估值之比准,有息率之定额,有分期偿还及断绝变卖之则例。至一九一六年,续制《联邦农村贷款法》,而农民始大获其益。贤怀君于一制度之成,必溯其源流,穷其利弊,而于意所未惬者,复为谋补苴之策,询可谓善于探讨者矣。我国之有国家银行,后于美者又四十余载,其财力之厚薄,相去宵壤。亦有农民银行,而顾名思义,惠泽逮于下,殆不及什之一二。抗战有年,民力耗丧;兵祸既熄,所亟者莫如恢复之资。庐舍荡然,孑遗田土。异日之政,首当兴农。农村空乏,舍行不动产之抵押法,盖无他道,则是书宜可借镜矣。贤怀君其善刀而藏,时至即出其所学,奉其趋庭之训,为商市濬利源,为农甿裕生计。堂构相承,有厚望焉!
中华民国纪元二十有八年十月,海盐张元济叙。
(原载《美国不动产抵押放款之研究》,徐贤怀着,商务印书馆1940年8月长沙初版)
吴绶卿先生遗诗序
(1912年3月)
吾不见绶卿久矣,去岁夏余以事入都。思访之,继知其治军于外,不果往。越两月而绶卿被刺于石家庄,无识与不识皆痛惜之;佥谓绶卿不死,京津大局必早底定。武汉南北两军亦不致激成恶战,然则绶卿死而因之死者且千万人。语云:死有重于泰山。其绶卿之谓矣,犹忆十四年前,拳乱方炽,绶卿与陈君锦涛、温君宗尧会于余居。谋所以安定之策,绶卿解衣磅礴,意气激壮,发语悲愤。尝以手抵案不止,此情此景,犹在目前。今绶卿以身殉国,而澜生、钦甫亦均能奔走国事,肩任艰巨,余独优游海上,甘自暇逸。,真愧对吾死友也。谢君炳朴从绶卿戍边有年,以其遗诗来示余,余不能诗;然读之益追念绶卿不置,绶卿不必以诗传,而能使后之读者想见其为人,则是编之辑未始无助也。
读史札记(8)
续修滕县志序
(1933年)
有清之季,余为东方图书馆搜藏全国方志。历二十年,凡得二千一百余种。综二十有二行省,并边远各区计之,十有其九,民国既建,腹地议修新志者,书缺有间,每驰书相假。图书馆借抄者又络绎不绝,窃自幸于文献之征稍有裨助。上年闸北之役,毁于兵火,百无一存,丁兹大难,戎马蹂躏,万方一概,循此以往,不亟修葺,殆真有祀宋无征之慨矣。山东滕县生君克昭,远道莅沪,携其新刊续志示余,喜见先得我心也,受而读之。按滕县今存者,有康熙五十五年修、道光二十七年所重修本,是编为高仲诚前辈所纂,踵道光志而作。凡已见者不复叙,阙者补之,讹者正之,断自道光之末。讫于宣统三年,水利与民生有关,铁路为新政之要,一因一创,载笔特详;入民国后,则高君延柳、生君克中所续,凡未改易者,悉仍曩例。最近倡始者,别定新名,盖运当鼎革,政体攸殊,固不容混前后为一也;克昭渊雅好古,复以所集金石拓本涉于本邑掌故者,详加考核,附刊编末,尤足补前志所未备;而余窃有感者,今之方志,比于古者列国史书。史以记事,事必责实;而彭善瘅恶之意,即行于其中。自来方志隐恶扬善,多举名宦循吏,章氏七难,慨乎言之,余于深叹吾仲诚前辈为不可及也。旧志有职官谱、宦绩志,此则并为官师;贤者表之、不肖者纠之,旧志已引其绪。此则益严其辞,是非衡乎大公;毁誉准诸舆论,是诚为修志者之准的矣。世风日降,廉耻沦亡;赃官污吏,踵趾交错。士大夫膺笔削之责者,倘能于尝罚不明之时,而以褒贬代之。是吾夫子修春秋之志也,斯意也岂不可为之先导乎。
鄂轺载笔序
(1940年5月)
旧制,子、卯、午、酉岁八月,直省举行乡试。先期礼部以试官请于朝。天子乃命翰林官或进士出身之科道部曹二人,往司厥事,甚盛典也。光绪二十九年,岁癸卯。吾友李守一编修受朝命充湖北乡试正考官。至于今三十有八年,距君之殁亦十有三年矣。哲嗣崧峻将以君奉使时日记,曰:“鄂轺载笔者,刊印行世。”问序于余,余受而读之。乡闱典礼规则,纪述綦备,足以考见一朝选士之制。命题校艺,晨夕将事,必敬必慎。唯陨越之是惧,是科副考官饶编修芝祥。中道闻讣,奔丧去职,而君以一身肩其任,故忠勤倍着。取士既如额,所得尤多知名之辈。诚可谓无辱君命者也。试事既竣。越二年,又奉命赴日本考察学务。旋授广西提学。既到官,创设全省小学校,为数至夥,考绩称最。且以时局艰危,非变法不足以自拯。非破格用人不足以有为,屡上书请赦戊戌党人,一时称为敢言。君之倡导新学,焦劳国事,固与寻常词臣不同。而是编者亦不足以尽君之生平矣。民国纪元二十有九年五月。馆愚弟张元济拜序。
为许良臣题许文恪暨仁山阁学应制卷子
(1939年2月25日)
余许外叔祖文恪公、从伯仁山公当嘉道两朝先后入翰林,供奉南斋。渥被知遇,此皆当时应制之作,一片承平雅颂声。因台其后搜辑装潢出视,回首凤池,真不胜今昔之感。此后恐不可复得。岂独君家之世宝,抑亦艺林之掌故也。珍重弆藏,愿以相勖。民国纪元二十有八年二月二十五日海盐张元济。
题张豫泉同年六十年前乡榜题名录
(1939年9月7日)
光绪己卯岁,余年十三,随官粤垣,寓纸行街。从谢榴生先生读,学为举业,是秋乡试榜发。一夕灯下,余父出广东闱墨,指第一名陈伯陶所为文为余讲解。言次若不胜企羡者,余私自揣,他日余亦必为此以娱吾亲。翌年侍母回海盐。其年余父以襄理陵水县事,积劳病殁任所。越九年己丑恩科。余获中式,本省乡试闱墨出刊余首艺。余仅得捧呈吾母,而吾父已不及见。又四年壬辰,余举进士,睹同榜陈伯陶名。追忆己卯秋夕侍吾父诵广东闱墨事,历历如在目前,而吾父弃养已十有二年矣。迨晤子砺同年,语以是事,真如旧识。豫荃同年,先与子砺同登乡榜,是年又同举进士,顾以病未与殿试。其后又改官外省,故踪迹较疏。国变后来居上海,时一相见,始知与子砺为儿女亲家。子砺第十一女适其第七子俊堃,尝与其兄良士以年家子礼来谒。余见之如见故人,今岁余移居霞飞路,距豫荃寓所近,过从较密。旧事举乡试满六十年,当重赴鹿鸣宴,豫荃今岁躬与其盛会,新得当年坊刻题名录一叶。朋辈竞为诗,以张其事,豫荃以视余。余所识榜中人仅崔磐石前辈、刘问刍、谢漱六三君,顾皆已作古人。子砺亦已于八年前下世,独豫荃为仅存之硕果,且精神矍铄。强健无殊五六十许人。转瞬壬辰周纪,重宴琼林,亦意中事,余欲为之贺而愧不能诗,因记其与是榜之因缘。兼豫为十三年后随君同会琼林之左券焉。民国二十八年九月七日。
读史札记(9)
谭文勤师会试墨卷及复试卷跋
茶陵谭文勤公,余壬辰会试、复试及朝考受知师也。此为吾师咸丰丙辰会试墨卷暨复试卷,瓶斋世兄出以相视,属为题记。吾师之勋业文章,叶焕彬、叶柏皋、汪颂年三同年均阐述,无复赘言。窃惟科举为历朝大政,沿及有清,措施益密,今停罢已三十余年。一切制度,知者渐鲜。过此以往,恐遂湮没。谨就见于卷中为余所知者,缕述如下,或亦关心国故者所乐闻欤,按会试例于丑、辰、未、戌年三月举行。首场钦命四书文三题:首《论语》、次《中庸》、次《孟子》。如首题用《大学》,则移《论语》于次,又五言八韵排律诗题一。试期在初八日至初十日,二场《五经》题各一:首《易经》,次《书经》,次《诗经》,次《春秋左传》,次《礼记》。试期十一日至十三日,三场策问五道。以古今政治学术为题,不拘门类,应试者依次条答,不录全题,但书第几问。试期十四日至十六日,经策诸题,则正副考官所命也。科场事为礼部主管,会试设知贡举。掌闱中事务,满汉各一人。先期由礼部奏请钦派,故三场试卷。卷面均钤礼部之印及钦命知贡举之关防,是科满知贡举为礼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