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隰州、霍州十几个县修水利,还有下面几十个县正在挖矿修路,外加上军中可能还有一些工程。这四个筑路营现在也非常吃紧,只怕仅仅李侍中的面子还不能调动筑路营。”县丞张行也是刚刚中举的官员,他对于老营的情况也算有些了解,于是担忧的说道。

    “这修筑水利、造福全城百姓的事情,一旦成功,咱们永和县的官吏都是大有好处的。这一次大家全部发动各自的关系,要全力促成此事成功。”

    “不仅我要带头给李侍中写信,种县尉也要修书一封给你的父亲种郎中。老大人以前配合孙郎中掌管后勤司。在中枢也有些影响,有了他的帮助。这件事成功的把握就更大几分。”

    种衍的父亲种平现在为枢密府总务司司长,也算是正五品官员。他以前长时间担任后勤司副司长。与司长孙登还算是关系不错,种平虽然官小,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却比李翰更加有用。

    “此外李驿长你也要给你的堂侄李旅长写一封书信,他现在正驻扎在临汾县,让他给大将军也吹吹风。我再去赵知府、周同知那里求告求告,让他们也发动关系,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孙可望轻轻地叩了叩案首,最后一锤定音说道。

    永和县虽然只是一个山区小县,但是在高层的关系却非常多。远远超过寻常的县城。

    驿长李守信的侄儿为第四旅旅长李自成,县尉种衍的父亲为总务司司长种平,隰州同知周恒为永和县本地人。况且孟真、张行这些中举的官员还有许多同年在中枢为官,更何况李翰这个文官之首也担任了超过一年的永和县令。在加上隰州知府赵瑨为刘宣的文书出身,可以说是真正的天子近臣。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看不见的关系,孙可望才有几分把握说服总部调动一个筑路营。

    孙可望摆了摆手,对张行说道:“张县丞,咱们府库之中还有多少存粮,有没有粮食供养即将到来的筑路营?”

    张行作为一县的县丞。对于县中财政最为了解,只见他侃侃而谈的答道:“去年咱们永和县共收取赋税一千二百两白银,因为李侍中修筑水库,发动百姓屯田的关系。咱们收获了二万石粮草。”

    “除了发给百姓足够的口粮之外,加上去年大将军留下的陈粮,咱们还有大约一万四千石粮食。这还不算去年战事紧急。咱们永和县支援了白旅长六千石军粮。”

    有了张行这番话打底,孙可望心思又活泛起来。他站起身来。在县衙之中来回走动,边走边说道:“既然咱们不缺粮食。这次修筑水库还能开垦一部分良田,不如上书赵知府,让他允许咱们招收一部分流民。毕竟咱们永和县农田就要超过十几万亩,可是人口却只有不到七千人。这还要算上大将军去年留下的一部分陕北人。”

    “从去年开始,因为平阳府的兵乱,再加上朝廷残酷逼稅,今年春天整个山西已经出现了一部分流民。最近虽然大将军推行剿兵安民、劝民返乡的仁政,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流民无家可归。只要咱们永和县上书招揽流民、组织屯垦,无论是隰州赵知府、还是临汾大将军,都会支持恩准。”

    孙可望这番话说的非常在理,在他的推动下,永和县发动的大量的人情关系,在临汾县开始了大量的公关游说活动。因为李翰、李自成、种平、赵瑨、周恒等五品以上等重臣纷纷出言支持,所以很快一个筑路营就向永和县调动。

    这一个筑路营由曲沃县的一部分壮丁,加上汾州庆成、永和二家王府中的中层宗室等罪犯混合而成。除了这一个筑路营之外,介于永和县人丁稀少,以免延误了工期。大将军府还从晋中、平阳二府雇佣了上千民夫,跟随着押送的一队骑兵赶来永和县城。当然雇佣民夫的费用还需要永和县拨付,隰州府与大将军府只能分担一少部分费用。

    而已经完成了春耕的郭坨子,也带着乡中的巡丁在这次西行的队伍当中。他带着汾州五个乡六十余名巡丁负责保护、监督这上千的民夫壮丁。

    这些民夫壮丁、都是官府雇佣而来,每日的工钱为管饱两顿饭,铜钱五十文。这些人中,还包括郭坨子同村的村民朱慎銶本人。

    老皇爷朱慎銶虽然手中有些余钱,但是因为入世未深、花销无度,很快就将藏起来的二十两白银大部分花干净。虽然他家中有了家具、有了房屋,但是柴米油盐样样都需要银子,很快他就花光了手中的银子,在难以继续生存。

    老皇爷朱慎銶从小生活在王府之中,尽管也是地位不高、饥寒交迫,但是他对于社会上的生活还是不太懂。等花光了银子,朱慎銶就只能一边种田,一边去城里给人家打短工。

    这次大将军雇人去永和县兴修水利,朱慎銶眼见工钱不错,还比打短工合算一些。于是就将农田搁下、报名参加了这个短期的雇佣。(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九章水利四

    从临汾到永和县的距离超过三百里,再加上众人集结准备的时间,直到过了半个多月,快进入五月中旬时,老皇爷朱慎銶等两千多劳动大军才进入永和县境。

    此时,永和县的孙可望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并且开始修筑工程量较少的蓄水水库。

    蓄水库修筑在境内低洼的五道凹,工程量并不算很大。五道凹四面环山,除了将低洼处的百姓迁移出来之外,只需要修筑一道五丈高的石墙,就能保证储存足够上万亩农田灌溉的雨水。

    而最近二十来天,孙可望几乎每天吃住在水库,全程监督每日工程的进度。所幸他年纪还小,并没有婚配,才有如此充沛的精力。

    因为修筑水库能大规模的将旱田变成水田,所以永和县能够收益的百姓干劲十足。虽然只有八百劳力,其中三百人还是妇女,但是工程的进度却算不上很慢,现在只有二十多天,水库的修筑就完成了一多半。

    等筑路营一来到永和县,孙可望马上就调派人马进行大规模开工。在永和县的熟练工指挥下,超过两千名壮丁开始挖掘二十里的沟渠。

    连接芝河与桑干河需要通过六座村庄,绕过两道山梁。按照李翰去年修筑水库的经验,可能还需要使用火药开山炸石。

    尽管面对重重地困难,但是孙可望等地方官仍然坚定不移的推行着这项工作。有了筑路营与民夫壮丁的帮忙,开渠的进度也越来越快捷。

    与此同时。在整个五月间,孙可望还安顿了上千流民,从他们中间征收了三百劳力参加到开渠的工作中来。在永和县官吏百姓热情的支持之下。两条河流连通的距离越来越短。

    等进入了六月中旬,快进入酷暑之中时,五道凹水库已经彻底修筑成功,而沟渠也差不多挖掘了一大半。

    老皇爷朱慎銶吃力的担起一筐泥土,奋力的爬上两丈多高的陡坡,然后将泥土倒在陡坡上面。他稍微在上面歇了歇脚,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返回沟底继续挑土上坡。

    眼见太阳越来越往西斜。朱慎銶用身上的短衫抹了一把汗,干活的速度也更加快了几分。

    “朱慎銶,你的速度可是要快一点。如果不能担三百石土石,我也不能给你记工钱。”监工之人名叫杨四真,尽管他手中没有拿着皮鞭,但是对于老皇爷朱慎銶来说。此人仍然是最让人痛恨的狗腿子。

    “杨老爷。您大人有大量,手头上稍微宽容一点儿吧!小人今天吃的有些少,实在是干不完了,不如等到了明天,小人将今天的进度一起赶上。”朱慎銶费力的将一担土担到坝上,然后连续的拱手做稽,脸上带着讨好的求告道。

    “现在这平阳府可不是你家朱皇帝当家做主,你这个假皇爷还拿什么天潢贵胄的架子。今天担不上三百担土。你就不要想让老子给你记工钱。”杨四真可能以前被藩王欺凌已久,他现在稍微有一点儿权利。马上就在朱慎銶等民夫头上作威作福起来。

    “杨老爷,十几天前每日只挑二百四十担土石就能记工发钱。如今每天多了六十担,小人实在是有些支持不下去了,你老人家高抬贵手,今日就宽宥一些吧!”

    朱慎銶的这番话仿佛抓住了杨四真的痛脚,实际上杨四真也的确是贪污克扣劳工的工钱。杨四真脸色一黑继续骂道:“既然老皇爷你心怀不满,今天你就要多挑一百担土,不然今日你就拿不到工钱。”

    “谁给你这个权力让你如此欺负人?”

    说话之人声音响亮,看上去也非常年轻,正是在河道上巡查的孙可望。他伸手一指杨四真骂道:“来人,将此人给我押起来,查一查他的根底,我倒要看看谁给他的胆子让他如此跋扈?”

    随着孙县令一声令下,随行的亲随一拥而上将杨四真捆起来。不到一个时辰功夫等天色刚刚暗下来,就查清楚了杨四真贪污**,欺压民夫的事实。

    孙可望本就是心狠手辣、当机立断之人,他指了指杨四真通骂道:“难道大将军给你的俸银还不够花销吗?你这厮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心眼已经黑不见底了,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来人,去将县中通判何至城找来,本县要给他当庭定罪、明正典刑。”

    不大一会功夫,何至真急匆匆的赶来,面对孙可望的吩咐,何至城不敢怠慢。况且杨四真违法犯纪的事实也非常清楚。

    何至城细细算了算杨四真的贪污数目,对孙可望说道:“按照大将军颁布的法令,吏员贪污白银十两就可以处斩。杨四真每天从下面五十个民夫手中贪污四百五十文钱,一共贪污了二十一天。按照现在一两银子九百一十文铜钱的官价来算,杨四真贪污的银子已经超过了十两,按律应该处斩。”

    “好,你去将县丞张行、县尉种衍二人找来,让他们二人签字画押,将这个损公私肥的畜生当场处斩。”

    按照刘宣制定的法律,县令并不能随便处死犯人。如果事态紧急,可以在通判、县丞、县尉的支持下便宜行事。

    孙可望本人从小受到贪官的欺凌,所以本人非常痛恨仗势欺人的恶霸贪官。在他的雷厉风行性格之下,种衍、张行二人纷纷同意了孙可望的处理意见。

    眼见自己就要上断头台挨一刀,杨四真顿时露出虚弱的本质。他一时间竟然屎尿齐流,连滚带爬的对着孙可望哭诉道:“县尊老爷饶命,县尊老爷饶命!小人兄弟考中了科举,已经在临汾当上了大官,你老人家看在同僚的份上,绕小人一条狗命吧!‘

    “今日就是大将军保你,犯在我姓孙的手上,你还是死路一条。来人,给我将案犯就地处斩,脑袋割下来在河道上传首三天。”

    随着孙可望一声令下,杨四真运气不佳当场丢了脑袋。孙可望将杨四真贪污的十两白银分发下去,补偿给了朱慎銶等受害的众人。

    在一声声青天大老爷的称颂中,孙可望趁着夜幕赶回了永和县。(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章纳妾

    自从孙可望断然处置了杨四真之后,河道上的监工顿时大为震惊。杨四真也算是背后有靠山之人,他的三弟已经考中了科举,当上了浮山县七品通判。正因为如此,杨四真才能担任监督河工的一等吏员。

    没想到他遇上了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孙县尊,居然当天就被雷厉风行的孙县令砍下了脑壳,轻易的丢了性命。

    对于杨四真的下场,剩下的监工尽管有些兔死狐悲,但是拿强项令孙可望也是毫无办法。毕竟孙可望根正苗红,是跟随大将军刘宣打天下的陕北老人。再加上此人与中书府李侍中还有一层师生关系,并不是这些小小监工背后的靠山能够轻易撼动的。

    有了严苛的孙县令监督,剩下的监工再也不敢投机耍滑。他们悄悄的将克扣的血汗钱发还给了下面的民夫,然后将贪污的账目合拢抹平。

    没有了这些扒皮的酷吏压迫,这上千民夫反而焕发了极大地热情,工程的进度反而更快了几分。

    到了六月下旬,河渠终于快要挖通了。眼见工程量已经不大,再加上现在也到了夏收之时,于是孙可望等官员开始分批次的遣返远在晋中的民夫。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皇爷朱慎銶也随大流回到了汾阳城五牛庄。这次出去,朱慎銶一共干了四十二天,领到了铜钱两千一百文。

    经过这一次出去挖河渠,老皇爷朱慎銶终于知道赚取银子是多么艰难。所幸有了这二两多的白银,朱慎銶的生活已经勉强能支撑到秋收时节。

    因为他出去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朱慎銶耕种的农田已经荒芜。再加上今天干旱带来的减产,朱慎銶种植的十亩良田只怕也打不下几石粮食。

    朱慎銶从永和县修河堤回来后。没有休息几天,马上进入繁忙的劳作当中。他一边挑水灌溉。一边清除杂草,还抽空为孙可望孙县令雕了一个牌位,每日间供奉在房前。

    就在老皇爷朱慎銶每日间忙碌不休之际。已经是半个山西省主人的刘宣却喜气洋洋的站立在堂前。

    今天,也就是农历七月初四,整个西河王府张灯结彩。正堂中摆着八桌席面,刘宣的警卫处处长王双喜面带喜色的迎接着形形色色的宾客。这天,正是刘宣纳妾的日子。

    老话说娶妻娶贤、纳妾纳色。自从与金娘成亲以来,刘宣从没有过别的女人,两人的感情也一日胜过一日亲厚。两人成亲不到二年。还正是蜜里调油之时,刘宣的心中也没什么纳妾的想法。

    况且因为起兵之时相互之间的共同患难,刘宣对待金娘的感情也不同寻常,也并不想伤害这个贤惠的妻子。

    但是自从刘宣攻下平阳府,占据半个山西以来。他麾下的文官武将、多次拐弯抹角的劝说他多纳美妾,多生养儿子。就连他的岳父李昭云、大舅哥李旭中也几次前来,劝说他纳妾生儿子。

    刘宣知道,他现在作为一方人主,纳妾生儿子已经成为一种安定人心的政治工作。毕竟现在医学条件不好。随便一个感染都能要人小命。

    况且刘宣的长子刘冕因为早产的关系,身子骨也算不上多好,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意外发生。所以无论是李翰、赵胜等文臣,还是张虎成、李自成等武将。几乎全部都自发的开始规劝刘宣纳妾生儿子。

    最后就连金娘,也可能受到了种种的压力,也开始劝告刘宣纳妾。

    对于纳妾。刘宣一个正常强壮的男人自然是有想法的。但是为了不让金娘这个共患难的妻子伤心难过,刘宣每次都能压住这种念头。只在心中想想罢了。

    自从今年三月以来,上门劝告的说客越来越多。再加上金娘也想通了,几次相劝。刘宣终于决定遂大家的愿望当一回种马,纳美妾生儿子。

    可是明末的小脚端庄美女,也的确让刘宣大倒胃口。虽然李翰、程皓等人找来个几个大同名妓、士绅小姐,但是刘宣一个也没有看对眼。

    山西因为晋商遍地,富户繁多,本地妇女缠小脚的风气非常兴盛。尤其是平阳府这种富庶的地区,更是几乎家家缠足。反倒是刘宣起兵的老家陕北,因为自然条件恶略、土地贫瘠异常,想要出头的男丁都会加入边军博取功名富贵。在乡村地方妇人也需要种田劳作,所以大脚的妇女也较为常见。

    最后,李翰、程皓等人终于摸清楚了刘宣的审美,只好从陕北老臣的大脚家眷中选拔人选。

    最后,刘宣看上了种平的女儿种五娘。但是在明末之时,妾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正妻,也远远比不上民国之时的姨太太,凡是正经人家,并不愿意自己的女儿为奴为妾。

    明末的妾室、地位非常低微。不仅不能拜天地,花轿也不能走正门,嫁衣也不能穿红色。最重要的一点,妾室入门还需要正妻的同意,并且向正妻斟茶磕头。

    如果以后金娘不喜欢这些小妾,以刘宣与金娘的感情,这种嫁过来的小妾几乎不可能有什么好下场。

    所幸刘宣的地位不同寻常,如果以后能打下了天下,就是真命天子、开国太祖。如果刘宣兵败,那么种平这种跟着造反的老贼也几乎没有好下场。他们之间,其实早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了。

    所以在众多朋友相劝之后,种平终于点头同意,让自己的女儿种五娘成为刘宣的小妾。

    因为是纳妾的原因,刘宣也没有大操大办,既没有拜堂成亲,也没有三媒六聘。只是简单地摆了几桌酒席,宴请了临汾县五品以上的文武百官,以及在陕北时期的一些熟人故友。

    在众人三番五次的劝酒中,刘宣糊里糊涂的喝了个半醉。尽管还有王双喜等亲兵挡酒,但是刘宣还是在昏昏沉沉之中进入了洞房。

    在一番酒醉的糊里糊涂之下,刘宣仿佛笨手笨脚的雏鸟一样就把事办了。

    第二日一大早,刘宣带着行动不便的种五娘给金娘斟茶磕头,算是正式接纳了这个家庭新成员。(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一章种衍

    就在刘宣纳种五娘为妾之后不到十天,他终于定下了军情司司长的人选。

    军情司的司长刘宣直接提拔了骑兵二营的营官马武,至于马武骑二营营官的职务由骑三营营官刘国能调任。刘国能的职务刘宣提拔了骑兵营老资格哨长张效仁接任。

    马武是刘宣早期的亲兵出身,也是刘宣从小卒简拔为军官骨干。在几万大军中,马武也算是刘宣最亲信的嫡系。

    以前因为不放心投降的刘勇,所以刘宣只能派遣马武、张效仁等亲信制衡刘勇。但是最近随着刘宣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刘勇也彻底放下了小心思,一心一意的在刘宣军中发展。

    这是时候,再将马武这种凶狠的忠犬放在刘勇麾下,也基本上没有了多大的用处。

    况且虽然军情司的架子已经搭起来,但是司长这个灵魂人物却一直没有人选。想要在这个职务上有所成就,第一不能老实,第二要有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忠诚于刘宣。

    刘宣麾下虽然有虎贲几万,将校不下百员。但是一时之间,还是选不出一名合适的司长人选。最终刘宣还是勉为其难的选择了自己老亲兵马武。

    马武出身马贼盗匪,在陕北纵横多年没有丢了脑袋,为人还是非常机警的。在这两年多的征战中,马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