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遇未知的自己-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能把自己和我们的想法、故事、情绪分开,从而得到自由。
杰克?康菲尔德提出了很好的忠告,他建议我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假装自我不存在,把所有的经验都当成一场电影或是梦境。别做电影中的主角,假装你是个观众。观看所有角色的演出,包括你自己在内。让身心放松,抛弃执著的自我感,心灵安住于觉知中。仔细观察当你放掉紧抓不放的心情后,生命自身会如何呈现。”德芬的话 我们一般人对自己的身体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95%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由自动导航系统操控的。所以,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就可以帮助我们把5%的版图扩大,找回更多的自己。怎样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呢?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信息。
放下你的故事,走出信念的阴影
在信念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三大阴影:
一、我不够好。
二、我无足轻重,不重要。
三、我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由于这三个阴影的影响,我们在生命中会创造出大量的“故事”来迎合我们的信念。唯有作出决定,用故事爱我们自己,而不是用故事打击自己,才能运用自如,发挥当初我们设计故事的真正用意。
我就常常遇到这样的读者,有很多的故事要说,每一个都很冗长,而且悲剧性特强。我不知道如何告诉他们,只有停止“改变”故事,停止“修改、转化”你的故事,愿意放下它们,进入“不抱希望”的状态,不再想知道“我”究竟是谁,“我”的未来究竟会如何,我们才能再度找到希望。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灵性的修持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拿来修补,甚至是强化故事的工具。放下故事,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但是,我们要怎样才能放下我们赖以为生的故事呢?首先,我们要放弃受害者的角色。第一步就是为自己的故事负起全部责任。很多人灵修了半天,其实还是在自己的故事里面打转,收集了一堆好听的话,内心深处的伤痛仍然没有疗愈。这种情形在灵性老师(包括我)身上最为常见。
所以,真正放下,就是指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也就是说,承认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共同创造者。
同时,我们可以看见,在创造“阴影信念”继而衍生出各种故事的同时,我们其实是有一份礼物要带给这个世界的。有些人因为自己的痛苦遭遇,而从事了帮助人的行业,或变成一个能为他人的生活带来转变的人,有的甚至是写出、画出、创作出美丽的作品与世人共享。其次,我们要做观察者,聆听自己内在的那个喋喋不休地说故事的“声音”。这是让我们脱离自己故事的第二步,也是最基本的功夫。
或者,你可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重复自己的故事,我们甚至可以访问当年的其他人,看看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你的角度有什么不一样。你会发现,自己多年来信奉为真理的一些看法,在别人眼中竟然如此不值一提。另外,你还可以以一个乐观人士的身份重复写下你多年抱着不放的故事,看看会有什么不同。当然,如果这个故事是你在出生之前就写下来的,那你可以试着去理解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帮自己安排这样的故事,有什么课题和“礼物”在其中呢?
我这里还有一个狠招,就是站在镜子前重复地述说自己脑海中总是翻来覆去的故事,说到自己厌烦为止。你也可以给自己的故事写一封信,赞美它,因为它教导了你哪些课题,同时向它表明,你决定走出限制,改变你跟它之间的关系。
最终,我们还是要去面对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一直怀疑,我们的情绪是制造故事的“元凶”。至于如何面对情绪,那你就要学会更好地与自己的情绪共处了。与情绪相处的方式和其他任何人、事、物相处的方式一样,就是去全然地接受它、体验它,不要想从它那里逃开。德芬的话
我们的遭遇是配合我们需要的某种情绪而产生的,这是我们的一种模式、习性。比方说,你常常有不被爱的感受的话,你就写: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这种东西,你愈去排斥它,它愈不走,而且还会变得更强!所以,你看见了以后,就要先接纳它,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种情绪,我要放下对它的需要。
阴影效应
“阴影理论”方面最具权威性的美国现代作家黛比?福特,曾和另外两位很有名的作家合写了一本书,叫《阴影效应》(大陆译为《阴影的力量:在动荡世界寻找爱》)。书出版的同时,她还发行了一部电影,非常精彩,里面有很多感人的细节,我看了以后感触非常深。
“阴影”是什么?我在《活出全新的自己》里介绍到,并且和大家分享了面对自己生命中的阴影的一些方法。阴影就是我们的性格、行为及习惯当中,自己不喜欢、不承认、不愿拥有的部分,被我们压到意识层面之下。我们之所以会不喜欢、不承认、不愿拥有,是因为在小时候,家人、周围的邻居朋友及环境等告诉我们,我们没有这些或是我们不能够拥有这些。
阴影并不是都是坏的,有些人把自己好的那一面也压制下去了,因为可能小时候父母告诉他不可以哭,就意味着不要多愁善感,不要太关心别人(收起了自己柔软的心),或是父母笑他怎么这么胆小,他就会应声收起自己的勇气。
怎么去发现自己的负面阴影呢?很简单,你最讨厌的那种人拥有的特质,就是你的阴影。《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这部超级好看的电影当中的男主角的邻居,痛恨同性恋者。原来他自己就是同性恋,在对男主角表白后被拒,竟然无法接受事实,进而杀了男主角,真是非常可笑。这就是我们的阴影,常常在不恰当的时候出来掌控大局,破坏我们的人生。
要怎样才能找到正面的阴影呢?多去观看那些你崇拜、仰慕的人的特质,他们有的,你都有,否则你不会看见。
我们拒绝生命中的阴影,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健全的人,每天耗费很多能量去掩盖、压制自己不喜欢的部分,进而时不时地投射在周围人的身上。
灵修这么久,我觉得拥抱生命中的阴影其实是灵修人最需要去做的。我看到很多人灵修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对金钱锱铢必较,或是道德上还有很多瑕疵,还是活得很不快乐,其实,这些都跟“不承认、拥抱自己的阴影”有关。
那些强迫、压制自己需求的人,那些把自己的阴影锁在“地下室”的人,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因为他们的生命是缺失一块的,有一部分是永远不见天日的。黛比?福特在年轻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少问题,她一直不想做自己,老把自我感觉不好的部分压制下去,不去面对。直到有一天,她因嗑药过度昏睡在浴室的地板上,醒来时,她知道自己要做一个彻底改变,否则这一生就毁了。
如果你的灵修到了一个瓶颈,觉得自己怎么修了半天也没有进步,那我可以跟你说(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这是你该好好看看自己的阴影,好好拥抱它的时候了。
我现在试着在生活中去观察自己批判的对象,以及被压制下去的那份不舒服的感觉究竟是什么。同时去探究我批判的对象和让我不舒服的感觉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作祟,然后勇敢地去面对、接受。我发现,当我不那么用力地去做好人,并且试着不去争取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的时候,我会放松很多。我也试着用拜伦?凯蒂老师说的“不去寻求他人的爱、赞赏和认同”,随时提醒自己、观照自己。然后我发现,我这样比较对得起自己,不让自己再委曲求全了,而当我这么做的时候,其实我的心态更好,脾气更好,对待周围的人也更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希望更多的人能走上这条道路。
德芬的话
梦是潜意识通往意识的桥梁。它当然有示警、指引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让你宣泄情绪或展现出被你压抑的人格特质。有很多看似简单的生活事件,看起来好像无足轻重,可是都潜藏着一些信息。比方说,你想从事某种行业,因此要去考一个证,结果考试当天找不到准考证啦、交通堵塞啦等,诸多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就显示出你的潜意识其实并不想走这条路。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四十岁那一年,我很痛苦,很迷失。
虽然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工作也是人人称羡的。存款虽然不多,但我知道我们终究会有那么一天,有足够的钱过好日子,因为老公跟我的能力都不错。
但是那一年,我陷入抑郁之中,觉得即使有一百万美元放在我面前,我也会说:拿来做什么呢?虽然当时我的所有财产离一百万美元还差得远呢!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干吗,我的人生目的和意义何在。我被逼到墙角,无处可退,太不开心了,只能开始向内寻找答案。有人说:“我还在为五斗米折腰呢,哪有闲情逸致来谈灵性,不像你。”
要我说,你可以继续为五斗米折腰,辛苦而且不快乐地工作,在这个物质世界求得温饱,终其一生庸庸碌碌,茫然以终。或许,由于你的努力,你终究可以累积一些物质的财富,但你的内在未必快乐。而且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因为,你其实可以走不同的道路,从改变内在世界开始,让你的外在变得更加美好。当你的内在改变时,外在的环境不得不变。如此一来,你会获得双赢。我自己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见证。我走过的,你也可以。我做到的,你也可以,我们并无二致。现在,我试着用有限的语言来为大家解释当年让我非常困惑的问题:“我是谁”的答案,就像玫瑰花香那样无法言传。如果硬要试着用语言来描述的话,我可以说:我知道我是身心灵的组合体,这是现在的我的模样。但是,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是谁?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谁是我?我不过是一个灵体,一个意识的存在。
当我们没有感受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之前,就像一个没有闻过玫瑰花香的人一样,人家怎样用语言形容给你听,你也只是头脑中的理解、知晓。只有亲身闻过之后,你才会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一定的科目要修,就像上大学一样,是有固定的学分要完成的。如果某一科目挂了,我就必须重修。如果本来一学期只要修四门课,我特别努力,修了六门,学分提早拿到了,我当然可以提早毕业。比方说,有些人的婚姻不幸福,那婚姻就是他要修的科目。原来命中注定可能要挂三四次才能过关,但这个人很努力,第二次就修过了,那婚姻这门功课他就可以放下。同样的,金钱、事业、健康以及与父母的关系等,都是这样。
当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被动地修学分,学功课。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使命,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每个人都带了自己独特的天赋来到这个世界上。
如何找到自己的独特天赋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呢?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有几个方法可以一试。
第一,你真心喜欢什么?什么是你擅长的?也许你会说,我喜欢的东西无法换饭吃,我得养家糊口,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真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我们知道,行行出状元,任何事情,你只要做得好,就会得到很好的报酬。即使你的兴趣喜好是养宠物,种花草,你也可以找到展露天赋、完成使命的契机。重点在于,你是否能够交托,是否愿意冒一些世俗认定的风险?
所以第二点就是,你要相信宇宙,相信生命。老天无条件地提供空气、阳光给我们,它也会同样地提供我们在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但我们忙于抓取自以为最好的东西,双手满满的,心里充满竞争、焦虑、嫉妒、恐惧等负面能量,而老天想要给我们的惊喜,被这些东西挡在门外,我们只能排队等候。所以有时候我们必须放手,放空内心,让老天来运作,让自己内在的直觉和声音有机会被我们聆听到。
第三,想象你在临终的时候,躺在床上,那个时候你会关注什么?没有人会说“唉,当初我要多挣个一百万就好了”,或是“我要是多买一部车就好了”,又或是“我该开家公司,自己当老板的”。
你躺在死亡之床上时,心里所念所想的东西,就是你现在应该要努力的方向。也许是:我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我爱的人是否平安快乐?我是否应该告诉他们,并证明我爱他们?我是否充实地活了这一生?我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是否善用了老天给我的资源,把它发挥出来,让我和周围的人,甚至更多的人都受益?
有一句话非常发人深省:人活着的时候,就好像自己永远不会死似的。而死的时候,又好像都没活过似的。白活了!我何其幸运,基于我爱与朋友分享好东西的热情和天赋,我能够把自己的经历拿出来与全世界的华人分享,并且感动、帮助了不少人。最后我再说一句:我能的,你也能。找出你的天赋,完成你的使命,不枉此生!
德芬的话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钱当然,谁不想要?
权力显然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啊,我们还要健康。当然,除此之外,每个人都在追求爱和快乐。
走出心中的牢笼,自在解脱
我们在受害者牢笼里面待的时间愈长,就愈不快乐。受害者情结愈少,你才会愈来愈快乐。如果此刻的你心情不好,我可以跟你打赌,你一定或多或少地在这个牢笼中打转。
受害者牢笼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即使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招数,而且知道愈在里面“流浪”就愈不快乐,可常常在意识上还是看不出来。而且,在我们的内心,这样的牢笼有无数个。也许今天你从这个牢笼中解脱出来,明天又进入了另外一个,好像是挣脱出来了,其实是进入一个更大的牢笼里而已。所以你必须时时小心,并体察你的内在。
有一次,我去帮一位老师翻译他后三天的课程。不巧,我当时又病啦,而且是喉咙痛(上次,我帮这位老师翻译时讲不出话来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很不开心,我一直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但是,我的身体常常跟我作对。我花了不知道多少心思、精力、时间、金钱在它上面,可是,虽然我看起来年轻,身体真的不错,但常常精力不足,该要干事儿的时候就生病。
这次,我受害的情绪达到最高点,觉得我的身体真的对不起我。我平常不是当拯救者(不停地吃各种营养品、锻炼、按摩等),就是成为迫害者(埋怨我的身体,厌恶它)。后来我发现受害者牢笼的出口在哪里呢?不在别处,就在受害者的情绪上。
就在我担任翻译的前一天,我终于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一直处于受害者地位,却浑然不觉。我受够啦,决定不当受害者了,我愿意去面对因为身体不跟我合作而产生的沮丧、绝望、挫败、无力感,并且跟它们和平共处。
结果就是,前一天我发烧,头痛,第二天开始翻译的时候,身体虽然不是特别舒服,头晕晕的,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但是,当我愿意跟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时,它们就不是问题啦。我的情绪可好了,开心得很。我决定不再扮演受害者角色,所以,不管我的身体怎么样,我都不受它影响。
第一天结束了,我回到房间,喉咙很痛,很像要讲不出话来的感觉。我还是不受影响,不中计。但我很真诚地跪下来祈祷,希望我能够顺利地帮老师把剩下的两天课好好地翻译完。结果,第二天,我的状况就好多了,第三天,我就完全恢复正常了。
所以,你再怎么对抗都是没有用的,当你臣服以后,你的情绪获得了解放,你离开了牢笼,外面海阔天空!
不过这位老师说,他以前都是从一个小的牢笼换到一个大的牢笼。所以,我也一直在观察自己,有没有进入另一个比较大、比较漂亮的牢笼里。
随时注意,不管那个牢笼多大、多漂亮,它都无法给你自由。我知道自己还有机会随时“入狱”,所以密切地观察、提醒自己。
在这里,我说的是我的身体,而你的配偶,或是你的工作、你的孩子、你的婆婆、你的事业,都可能是让你“入狱”的原因。我之所以和大家分享我的心路历程,是希望愈来愈多的人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德芬的话
如果你从来没吃过冰激凌,你会对冰激凌有渴望吗?你会想着冰激凌而流口水吗?所以,爱、喜悦、和平是我们曾经拥有的,因此我们才如此热切地追寻它们。

你和耶稣的差别在于,你拥有很多
怎样知道自己是谁,其实最重要的是把错误的认知去除。小时候父母告诉我,我的名字叫“张德芬”,长大了我是学生,开始有了很多头衔:演讲比赛第一名、“北一女”校刊主编,后来就是“台视”新闻主播、家庭主妇、畅销书作家**那我到底是谁呢?从小到大,老师从来没告诉过我们“我是谁”,但给了我们很多令人非常困惑的信息。
让我来告诉你“我是谁”吧。你是神,你跟耶稣、佛陀没有什么不同,最大的差别在于你比耶稣、佛陀多拥有了很多东西。《遇见未知的自己》就是教大家怎样穿过层层迷雾,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你的本来面目可能像太阳一样,但现在云层太厚了,把你团团围住,你要穿越厚厚的云层才能看到自己的真面目。
“我是谁”这个议题,真的是要抽丝剥笋,自己去体会才能找到答案。当你穿过重重迷雾,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时,那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我自己也在这条路上一直探索,对于“我”是谁,“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我越来越有自信能找到答案。
德芬的话
一位有识之士曾说过,如果现在把我们人类所有的财富重新公平地分配,不出几年,所有人的财富状态又会恢复到现在这样。所以,决定你此刻状态的,不是外在的遭遇,而是你内在意识层次的水平。
会痛的不是爱
“会痛的不是爱”这句话是知见心理学创始人恰克老师说的。我一直在琢磨这句话,为什么爱中就一定有痛?如果用“会痛的不是爱”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们人世间会有多少爱出局呢?
西班牙文中的“我爱你”,实际上就是“我需要你”的意思。我们会去爱,是因为我们都有需求,需要被满足。就好像我们的心里有个洞,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