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袁绍还是更进一步,要“废立天子”,要得个拥护之功,一旦他的此策得以实行,确是如戏志才所说,那他必将会在群雄中独大,无人可与抗衡了。

    闻得戏志才此言,荀彧兄弟倒也罢了,荀攸深以为然,说道:“确然如此”

    荀谌提出了一个问题,说道:“若是即便不得将军支持,而袁绍一意孤行,又该如何是好?”

    荀彧沉吟说道:“刘幽州素有忠仁之名,想来纵便是袁本初提出此议,他也肯定不会接受的。”

    戏志才笑道:“正如休若所言,今天子无失德,罪在董卓,刘幽州汉家宗室,久负盛名,向来爱惜名望,以我料之,断然不会昏了头去听袁本初此议的。”

    荀彧是从刘虞平时行事的风格出发来做的分析,而戏志才的这句话虽说得隐晦,在座诸人皆聪明人,却也都能听得明白,他这却分明是“诛心之言”了,他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在说:刘虞如果接受了袁绍的此议,那他往昔的“盛名”必然会不复再有,刘虞既一向爱惜名望,那他肯定就是不会接受袁绍的此议了。

    荀贞以为然,他是知道历史走向的,也正因此,听了荀彧、戏志才的分析,才更佩服他两人的“先见之明”。

    荀攸这时又起身离席,伏拜堂上,正色说道:“袁本初空拥高名,而已显不臣,为扶助汉室,攸敢情将军早定取徐之策。”

    :

118 谋议取徐分优劣 战起要在以速胜() 
戏志才、荀攸、荀彧等人,虽是共同辅佐荀贞,均为荀贞现在倚赖重用的股肱心腹,可在“辅佐荀贞”这件事上,他们的心思还是有所不同的。   w w w 。  。 c o m

    比如戏志才、荀攸,久从荀贞,和荀贞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他两人又都是智谋之士,而非“唯忠君为上”的“纯儒”,故而在而今天下乱兆已显的情况下,他两人自是首先从荀贞的角度出发,希望荀贞能够更进一步,以期可在将来成长为能与袁绍、袁术抗衡的“一方雄主”。

    而荀彧则不然,荀彧当然也会为荀贞本身的利益着想,但至少就现下来说,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荀贞本身的利益,而是汉室、天子。

    话说回来,不管荀彧、戏志才、荀攸等人的心思各有什么不同,单就和陶谦争徐州之事,他们的意见却是一致的:都支持荀贞这么做。

    只不过,戏志才、荀攸是为了荀贞本身的利益,荀彧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扶持汉室,——现今天下,不臣者众,便不说董卓,如袁绍、袁术诸辈,亦皆都显露出了不臣之心,那么要想扶持汉室,使汉家再次中兴,不用说,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壮大自身的力量。

    听了荀攸请求自己早定“取徐”之策,荀贞沉吟了下,没有直接说自己的打算,而是反问荀攸,问道:“公达,以你之见,何时取徐为好?”

    荀攸、荀彧等荀家人不必说,戏志才也是早就和荀彧、荀攸等人相好,现今他们俱在荀贞帐下,平时互相之间来往甚多,针对“取徐”一事,他们私下里已经议论颇久,有了共识了。

    荀攸当下答道:“将军返郡已数月,政、军诸事悉已善妥,现今广陵兵精粮实,外有暗援,以我等愚见,明年春暖之时,便当是‘取徐’之季。”

    老实说,对争夺徐州这件事,荀贞做是一定要做的,而且荀贞对此也是有一定把握的,但如果究根追底,要说对此究竟有多少把握,荀贞却也是有点拿捏不准。

    毕竟陶谦治徐已有数年,虽因行事刚强之故,得罪了一些本地士族、豪强,可一则,他是“朝廷命官”,正儿八经的是由朝廷任命的徐州刺史,二来,他手底下有泰山、丹阳两支精兵,又控制着东海、琅琊、下邳三郡,无论是从名义来说,还是从实力来说,他都是占优势的。

    听荀攸说明春当是“取徐”之时,荀贞不觉心中想道:“明春‘取徐’,我亦此意。”

    想及自己的担忧之处,荀贞开口说道:“当日击董后,文台表文谦为下邳相,而自归广陵以来,我所以不先为文谦取下邳,而却全力理本郡之政,治农储粮,裁汰部曲,外结朋援,正是因为忌惮陶恭祖势强力雄,而今我虽军、政皆已妥帖,可以我一郡之力,击彼三郡之大,我还是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的把握啊。”

    戏志才起身说道:“将军之所忧虑,我知之。将军言陶恭祖‘势强力雄’,所谓‘势强’,无非是因他有朝廷诏命,所谓‘力雄’,不过是因他有三郡之地。以我之见,这两点都好对付。”

    “噢?愿闻高见。”

    戏志才笑了起来,说道:“将军何需问我高见?”指了指荀贞的肚腹,笑道,“我的高见,其实早在将军的肚中了”

    荀贞问道:“何出此言?”

    “当日击董后,孙将军表乐文谦为下邳相,将军此着,不就是为了破解陶恭祖‘势强’么?”

    荀贞嘿然一笑,说道:“知我者,志才也。”

    陶谦是名正言顺的徐州刺史,荀贞做为州中的一个郡太守,不能无故兴兵,与之争徐,所以早在数月前,他就下了“表乐进为下邳相”这一步暗棋。乐进一成为下邳相,荀贞就可以进兵下邳,而荀贞一进兵下邳,陶谦明显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只要陶谦不坐视不理,荀贞就可以借机与他开战,那么如此一来,荀贞就成功地绕开了“以郡犯州”这个麻烦,换言之,也就是说,成功地把陶谦有“朝廷诏命”这个麻烦给化解掉了。

    荀贞笑罢,又说道:“势强固是不难破,然欲破‘力雄’,实不易也。”

    大义是个麻烦,但说到底,大义只是个名头,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契机、合适的说辞,不难化解;然而,“力雄”却是硬实力,要想也将之破解掉,没有捷径,只有靠自身的实力。

    而如把荀贞和陶谦各自的实力做一个对比就会发现,荀贞只在一个方面占优,那就是兵士的精锐。对自家帐下将士的战斗力,荀贞是充分信任的。毕竟这些年南征北战,他手下着实是磨砺出了一批能战的将校,浴血杀出了一批敢战的精卒,较之陶谦的部队,肯定精锐得多。

    可同时,荀贞的劣势却有三点,一个是兵力不足陶谦众,一个是粮食没有陶谦多,再一个就是地盘不及陶谦大。

    这三个劣势加在一起,就决定了如果“争徐”,荀贞必须速战速决,绝不能陷入久战,一旦陷入持久战,只靠广陵一个郡,肯定是打不赢陶谦三个郡的。

    那么,到底能不能速战速决,取得速胜?

    这一点,正是荀贞有一定把握,可却又拿捏不准的。

    戏志才说道:“陶恭祖兵众地广,人、粮远多於我,从表面看,将军似不占优,可如细较之,陶恭祖实际上只不过是一棵病树罢了,看起来枝繁叶茂,而内实已枯虚,只需一点外力,即会轰然倒塌。”

    “噢?”

    “先说兵众,陶恭祖所倚仗者,丹阳、泰山二军而已,而在这两军之中,他能确切指挥的又只有丹阳兵罢了,泰山军是一支客军,必不会为陶恭祖效死力,只要将军在战事起后,以迅雷之势,给予陶恭祖以重大打击,泰山军定就会犹豫狐疑,可用计图之了。”

    荀贞点了点头。

    这些月,荀贞加大了和臧霸的联系,所图者,正是为了能让臧霸在将来自己与陶谦的争战中保持中立,至不济,也要让臧霸不彻底站在陶谦那一边。

    “再说地广。陶恭祖虽有三郡之地,可只要泰山军狐疑观望,便就断了他的一郡;将军可遣使再赴彭城,许以好处,彭城相见识短鄙,即使不能说动他出兵相助,可只要能说动他列兵於国界,对将军而言之,就是多了一郡。如此,陶恭祖少了一郡,将军多了一郡,彼此都是两郡之地,陶恭祖‘地广’之优自不复存。”

    荀贞颔首称是。

    “至若粮多,却是一桩好事。”

    荀谌没听明白,插口问道:“陶恭祖粮多,为何是件好事?”

    戏志才笑道:“以将军之兵精,使泰山狐疑,得彭城之为助,取徐易也,徐州已然易主,粮多自是好事。”

    :

119 郭奉孝东阳说反 刘玄德广陵先至() 
荀贞帐下的臣谋士现下虽多,然如陈群、郭嘉、徐卓诸子,年岁稍轻,阅历稍浅,在军事战争上的经验尚且不足,如程嘉、宣康、李博、岑竦、陈仪、栾固、邯郸荣、直、秦松等等诸辈,或长於外事、或精於律法、或长在辞,或早已是改行政事,又或专擅军事后勤等方面,而至若具体的军谋战略,则皆非其长,又如张纮,此公虽有谋略之能,但新投荀贞未久,毕竟在亲密度上还有待提高,还不能如戏志才等人一般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故而,而今荀贞在军事上的谋主实际上仍然还是以戏志才、荀攸为主,只不过多加入了一个荀彧。复制址访问 :

    所以,当戏志才、荀攸、荀彧三人意见一致,并且齐心合力地辅助荀贞定下了取徐的时间以及策略之后,这件事就正式提上了日程。

    在这之前,“荀贞早晚会与陶谦争徐”这件事,不但许仲、荀成、乐进等这些军的高级将校心里有数,包括陈褒、聘、赵云等这些级将校也是很清楚的,只不过,在此之前,这件事一直没有放到桌面上来讲,都是大家心领神会而已。

    现在,通过和戏志才等人的计议,荀贞正式定下了此事,把“争徐开战”的时间定在了明年二月,换而言之,也就是说,最多两个月后,就要和陶谦开战,就要兵进下邳。

    顿时间,广陵方面整个的军政系统就因为此事而高度紧张地运转了起来。

    在和戏志才等人定议过此事的次日,荀贞接连秘密下了两道召集令,一道是召集分布在各县的宣康等人来郡府议事,一道是召集军“校尉”以上的军官亦至郡府议事,并有部分实际上在各营担任监军、参谋任务的“司马”级别的军官也得到了召集令。

    这两道召集令把荀贞帐下得力的臣、武将悉数囊括其。

    不用说,这自是荀贞要亲自给他们下达备战的命令,同时,并要在会议上给他们分析一下现今的天下大势和“广陵”在整个天下大势所处的位置,以此来给他们讲清楚“为什么要和陶谦争夺徐州”,——虽然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如果能把战争的原因和目的讲清楚,让将校们都能知道“为何而战”,那么显然是会极有利於备战工作以及将来的作战进程的。

    这两道召集令都是秘密发出的,宣康、许仲等臣武将也都是分批到达、入府的,时逢年底,将快到新年的正旦,从表面上看来,这只是荀贞在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宴请群臣”,因而,陶谦布置在广陵的暗线对荀贞此次召集群臣的实际目的并不清楚,完全被蒙在了鼓里。

    宣康等人分布在各县,一来有远有近,二来各有农、政之事需要处理,不能一接到命令就马上赶赴郡府,所以,荀贞给他们定下的聚会时间较为靠后。

    许仲等武臣,大多都是率部在广陵县附近驻扎,去郡府路近,而即使是那些带部在广陵各县或边境驻扎的,军令如山倒,荀贞一道命令下来,他们也都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轻骑简从,星夜来赴,因而,许仲等武将的聚会就比臣的聚会要早好几天。

    荀贞现下的地位虽然今非昔比,可一则,受前世的影响,他不认为自己就比兵、农尊贵,二来,也是有意为之,所以,在这许仲等这帮旧人干将面前,他一如既然,还是没有丝毫的架子,当约定集会之日到来,他亲至府门相迎诸将。

    前几天下了场雪,雪不大,时至今日,积雪已化,天气晴朗,暖阳当头,晒人身上颇觉舒意。

    荀贞未着铠甲,亦未着官衣,穿了件黑袍,头上没带冠,裹了条黑帻,腰间悬剑,在戏志才、荀攸、荀彧、陈群等亲近左右的簇拥下,立在府门,含笑迎人。

    武将,头一个到的不是许仲,也不是荀成、乐进,而是刘备。

    刘备内着铠甲,外穿轻裘,骏马宝剑,和关羽联袂而来。

    远远见到荀贞在府门相迎,刘备忙招呼关羽,一起跳下马来,把坐骑丢给随从,两人快步来至近前,就要下拜行礼。

    荀贞上前将他扶住,打量了他几眼,笑道:“旬日未见,玄德精气甚佳啊”又看了看关羽,笑道,“怎么才一个多月没见,云长就又益发雄壮了”

    刘备渴求功名,坐不住,也闲不住,讨董之战时被荀贞表为了雍奴校尉,从荀贞回到广陵后,因知荀贞早晚就会“为乐进取下邳”,故而两次请缨,求驻东阳。东阳县在广陵郡西,临着下邳,一旦荀贞用兵下邳,肯定会经过此地,到那时,刘备如能在此县驻扎,熟悉周边地形,必然是会得到大用的。东阳本有驻兵,乃是陈褒及所部,早在荀贞出兵讨董时,陈褒就被荀贞派驻在了此地,以镇郡界,防止外侵,按理说,陈褒既已驻扎在此,那没甚特别缘由的话,理不该撤换,奈何刘备两番恳请,荀贞只好由他,召回了陈褒,改以刘备率其本部屯驻东阳。

    刘备得偿所愿,兴高采烈地去了东阳,这已是一个多月前的事儿了。

    不过,刘备虽去了东阳,却不是常驻县不动,十天前,他才又回了广陵一趟,给荀贞送了一点下邳郡的产出,并给陈芷、唐儿诸人也都以“下邳特产”之名,各送了一些礼物。

    倒是关羽,自到了下邳,就没有离过军营,这是月余来的头次回来广陵县。

    刘备转脸瞧了眼关羽,转回头,笑对荀贞答道:“非是云长益为雄壮,实是天寒,棉衣太厚。”

    荀贞哈哈大笑,望了望刘备、关羽所带的从人,问刘备道:“宪和、奉孝没有来么?”

    宪和,即刘备的谋主简雍;奉孝,自是郭嘉了。

    荀贞改遣刘备驻东阳时,为起到锻炼人才的目的,给郭嘉了一个“军司马”的职位,把他也一道遣去了,——徐卓当时也和郭嘉一起,亦被委了个军司马,被外放到了荀成的军。

    刘备顾盼左右,见左近没有外人,遂低声说道:“奉孝日前和下邳郡内的一个豪强搭上了关系,正在说其助明公取下邳,故而未能与我同来。宪和也留在了东阳,为其协助。”

    “噢?下邳郡内的一个豪强?”

    “正是,其人名叫阙宣,乃下邳郡南有名的一方豪强,奉孝闻过往东阳县境的下邳人云‘阙宣信道,素忿笮融重佛’,因而心动,遂派密使潜入下邳,和阙宣搭上了关系。”

    荀贞顾看戏志才、荀攸、荀彧、陈群诸人,笑道:“阙宣之名,我亦有闻,本想过了新年正旦,我就遣人去见他,却没料到奉孝才去了东阳一个多月,就先把这件事办下了,好,好啊”

    郭嘉在荀氏的私学里读了几年,当时荀攸从在荀贞身边,不在家里,荀彧是在家的,故而对郭嘉非常了解,而且之前他也是一直在荀贞面前夸赞郭嘉的,此时听了荀贞此话,笑答道:“奉孝实我郡之龙凤也,单论其才,胜我十倍。”

    荀贞摇了摇头,笑道:“这话说的太谦虚啦”

    刘备适时接口,笑着说道:“明公乡里英才荟萃,奇士辈出,如论龙凤,何止奉孝一人便不说他人,只在场诸君,又何尝不是龙凤。”

    戏志才等皆颍川郡人,得荀贞信用,且本人也确是各有长才,故而刘备这一句话倒不算奉承。

    戏志才见刘备只夸了自己等人,却没有提荀贞,因而调笑刘备似的问了一句:“缘何只讲‘在场诸君’,不说府君?吾等皆龙凤,府君如何?”

    刘备收起笑容,端正严肃地回答说道:“龙凤者,翱翔於九天,犹可见也,如府君,非龙凤可比,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

    荀贞又是一笑,见刘备、关羽都内着铠甲,因对他两人说道:“天冷,着甲身寒。今召卿等来,非为公事,私宴而已,可去甲衣。”唤来左右,命引刘备、关羽至府侧的塾室内,让他两人去甲。

    刘、关脱去了内甲,顿觉身体轻松,裘衣近体,浑身暖舒,出了塾室,两人没有入府,而是便立在荀贞身后,随荀贞一道迎后至诸将。手机请访问::feisuzw。

    :

120 昼聚虎狼争为战 夜宴当以军法行() 
荀成、乐进、赵云、刘邓、陈到、陈褒等等诸将络绎来到,夏侯兰等掌责军法、阀阅的军官们也先后来至,被改派到屯田军中的江禽等将也都来了,所有应召的将校中,许仲到得最晚,他来到的时候,荀贞已经没有在府门前等候,而是与荀成、乐进、刘备等人都在堂上坐了。复制址访问 :∮,

    外边典韦进来禀报:“许将军至。”

    ——早年时,许仲因杀人而由荀贞给他改了个姓名,唤作“姜显”,上次朝廷大赦,荀贞借机把他的名字报了上去,现下他已改回了原姓,因“仲”这个名不够“大雅之堂”,所以他干脆就仍以“显”为名了。

    许仲一直是荀贞手下最得重用的将领,现今虽有荀成、乐进与他地位相当,可如论在军中的威望,荀、乐两人却还是不及他,诸如陈到、陈褒等人,有的是他的旧部,有的现在仍归他统带,即便是不曾在他营中听命的,有的也曾在战争时受过他的节制,故而,一听许仲到了,上至荀贞,下到荀成、乐进,再到赵云、刘邓、陈到、陈褒等等在场所有的军官,尽皆站起了身。

    许仲本就寡言,掌军多年,越发深沉,他在堂外脱去鞋子,着袜登入堂上,抬眼看见荀贞起身相迎,忙至堂中,下拜行礼,口中说道:“末将来迟,岂敢劳主公起身。”

    “我知你军务繁杂,来得迟点才是正常,……起来吧,坐。”

    许仲确是军务繁杂,荀贞这些时日把精力主要用在了农、政、粮、外事上边,军中的事情大多都交给了许仲主办,荀成、乐进等协办,所以许仲今天来晚,实是不得已。

    许仲的坐席在右边上首,仅次戏志才一人,尚在荀攸、荀成、荀彧等诸荀之上,由此也足可看出他在荀贞军中的地位以及荀贞对他的信重。

    许仲闻命起身,至席间,等荀贞坐下,又请戏志才、诸荀等人坐下,他这才跟着坐下。

    看他坐下了,赵云等人亦相继落回席上坐定。

    大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