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军议不能有太多人参与。

    荀贞特令人去营中把荀攸叫回,又召来许仲、荀成、戏志才,几人聚在一起,开了个小小的军议。荀攸、戏志才、许仲、荀成四人可谓是荀贞最亲信的人了。荀攸、荀成是他的族人,戏志才先和荀彧的关系极好,现和荀贞的关系极近,许仲是荀贞最放心的军中将领。

    诸人聚在堂中,荀贞令典韦等在外警戒,不许任何人接近,把何顒的信给他们四人看了,说道:“你们怎么看这件事?皇甫将军可能要调离冀州,去长安了。”

    看完何顒的信,戏志才说道:“眼下这个关头,皇甫将军一旦离开冀州,这冀州恐怕就要乱了啊”

    去年底缺粮,今年春疫病,诸郡皆盗贼蜂起,冀州满目疮痍,底下的百姓、流民蠢蠢欲动,这就像是一堆火在暗中燃烧,至今没有掀起大规模的乱事之唯一缘故就是因为皇甫嵩还在冀州,有他的威名镇压,没有人敢作乱。

    可一旦把皇甫嵩调走,这乱事恐怕就按不住了,要爆发了。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87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一)() 
看完何顒的信,戏志才说道:“眼下这个关头,皇甫将军一旦离开冀州,这冀州恐怕就要乱了啊”

    荀攸赞同戏志才的意见,说道:“现如今冀州各地不但盗贼蜂起,而且黄巾余党不断地混入流民中伺机作乱,西边山中的巨贼王当、褚飞燕等又互相来往密切、蠢蠢欲动,这就是一个暗潮涌动的火山啊,朝廷如果在这个时候调走皇甫将军,冀州必生起大乱。 ”

    荀攸、戏志才能看出这一点,朝中的衮衮诸公当然也能看出,可眼下的问题不是“能不能看出”,而是朝中已经无人可用了。

    剿灭黄巾军的两个大功臣,一个皇甫嵩,一个朱俊,朱俊的母亲病逝了,他弃官归家守孝,而今能用的只有皇甫嵩,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由此也可看出,经由黄巾一乱,汉室的天下已然是千疮百孔,到处起火,已经顾不得了太多,只能顾着救急,救一处是一处了。

    许仲、荀成对时局的了解不如荀攸和戏志才,眼光和见识也不如之,他俩没有发言,只是聚精会神地听荀贞、荀攸、戏志才三人对话。

    荀贞叹道:“志才、公达,你们说得很对。皇甫将军只要被调走,不出一个月,冀州必乱……,别的郡我管不了,但是赵郡绝对不能乱。”

    何顒给荀贞写这封信来,一个是为了让荀贞早做皇甫嵩将要离开的准备,另一个也未尝没有暗示荀贞可趁此机会立下战功,保住赵郡安全,如此这般,如果冀州大乱,而赵郡独安,那么就如鹤立鸡群也似,他将会是非常显眼夺目,到那时候,何顒、袁绍就可为他谋得一个更好的职位了。

    说来说去还是要尽早入山击贼。

    王当和褚飞燕来往密切,很明显是要作乱的,皇甫嵩还没有走他们就这么眉来眼去的,皇甫嵩一旦离开他们岂会老老实实?各种因素放到一块儿,入山击贼是迫在眉睫的了。

    戏志才沉吟了会儿,说道:“除了击贼,还有一事需得早做筹划。”

    “何事?”

    “如像何公信中所言,朝廷准备调皇甫将军坐镇长安,那么皇甫将军显然不可能独自一人去,州中的兵马他肯定会带走部分。州中生乱,本就兵马不足,再被皇甫将军带走些,可谓雪上加霜,新来的州牧或者刺史说不定会调用中尉的义从兵马啊。”

    这的确是有可能的。

    荀攸也想到了这一点,说道:“确然。中尉,此事需得细细考虑啊。”

    荀贞点头说道:“是得细细考虑。”

    他与荀攸说的都是“细细考虑”,字面的意思一样,两人话里的意思实则不同。荀攸说的“细细考虑”,意思是让荀贞考虑好如果新来的州牧或者刺史调用他的人马的话,他把哪一部人马交出给州中使用。荀贞说的“细细考虑”的意思却是考虑一下怎么才能拒绝这个调令。

    如果是皇甫嵩调用他的人马,荀贞二话不说,会全力响应,积极应命。皇甫嵩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对皇甫嵩的军事才能、人也十分敬服,不会拒绝皇甫嵩的调令。可换了是个别人来当州牧或者刺史,荀贞却不愿把他辛辛苦苦练出来的兵马拱手奉上。

    只是细细考虑了半晌,荀贞却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即使朝廷不再设置州牧,来的是位刺史,但只要朝廷给下节制调用州中兵马的权力,那么刺史的命令荀贞也是无法拒绝的。

    想来想去,荀贞只能作罢,放弃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拒绝不听命令的打算,做出了决定:如果真要调我的人马,那就把那新练的两千新卒交出去些便是,总之,义从旧部是绝不能交的。

    议罢皇甫嵩如果调走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荀贞有了腹稿,即令许仲、荀成二人立刻回去兵营,现在就着手做入山击贼之预备。

    “疫病已算平息了,天也暖和了,出兵的时间就定在下月中旬之前。”

    许仲、荀成恭谨应诺,接令回营。

    ……

    三月初,在疫病彻底平息之后没多久,荀贞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调皇甫嵩镇守长安的诏令被送到了州治高邑的州牧府里。

    以荀贞在朝中的根基之浅,尚且能提早得到此事,更不用说皇甫嵩了,他早就获知了详情,对这道诏令已有准备。

    皇甫嵩既然拒绝了阎忠劝他造反的建议,尽管看出了汉室有覆灭之险,却仍然决意要做个纯臣,那么对朝廷的这份诏令自然不会有丝毫的抵触,接到诏令的当天他就按照诏的旨意,檄令驻守冀州各郡的州兵,从中总共抽调召集了三千人,命去长安,而他自己则轻车简从,只带了百余亲兵离开高邑,启程先去洛阳面圣。

    从高邑去洛阳有几条路可走,皇甫嵩选了赵郡、魏郡这条路,却是为了再见一见荀贞。

    荀贞、刘衡离开邯郸,在赵郡与常山郡的郡界处接住皇甫嵩,扈从他的车驾南下。

    皇甫嵩诏令在身,行进甚速,在赵郡境内只走了三天,第三天到了赵郡与魏郡的接壤处,在这里住了一晚。晚上,他召荀贞入帐,两人面谈了一夜。

    “中尉,将军都和你说什么了?”随行的宣康很好奇。

    荀贞虽昨晚一夜未睡,然因压力太大却毫无倦意。

    他驻马赵郡边界,目送皇甫嵩的车驾进入魏郡,喟叹了一声,说道:“将军说冀州可能会要生乱,命我先下手为强,先把赵郡境内的群盗剿灭,然后等新刺史到任后全力配合新刺史。”

    皇甫嵩一代人杰,用兵如神,而且比荀贞、荀攸、戏志才更加了解冀州的整体形势,对冀州可能将会出现的反乱他是一清二楚,之所以没有反对朝廷调他去长安的诏,只是一来他深知不论是天子、抑或是朝中的士大夫、又或者是宫内的宦者都不可能容许他长久地待在冀州牧的位置上,——州牧本就权重,形同实权诸侯,冀州又是大州,乃是光武皇帝的“龙起”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朝廷怎么可能会让他久处?二来长安的汉帝陵园也确实不能有失。

    但是,不违抗诏令不代表他就对冀州放心了,冀州这些郡里,最让他放心、最让他觉得可以震慑反叛的只有荀贞,故此在离别时叮咛嘱咐。

    对皇甫嵩这一片“乃心王室”的忠诚,荀贞感叹万千。

    他想道:“如果拒绝朝廷的诏令,那么对朝廷而言就等同叛乱,只会引来更多的麻烦,可如果不拒绝朝廷的诏令,冀州的百姓就要作乱。皇甫将军也是左右为难,不得已而听诏啊。”

    送走了皇甫嵩,荀贞与刘衡转回赵郡。

    刘衡接着收拾疫病后留下的烂摊子,荀贞则积极备战。

    皇甫嵩离开冀州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开,常山、赵郡西边山中的褚飞燕、王当现在应该已经得知消息了,他们如要作乱,那么已经为时不远了。

    荀贞必须要在他们作乱前先下手为强。因为着手得早,军中动员、情报、后勤等等各方面的工作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他已决定五日后便就出兵。

    不过在他出兵前,一个消息从魏郡传来,却是皇甫嵩在经过魏郡邺城时,发现中常侍赵忠家的住宅超越了规制,有僭越之事实,遂上朝廷,弹劾赵忠,请求朝廷把他的住宅没收。赵忠是邺城人,他是中常侍,天子呼他为阿母,权倾朝野,多行不法,家宅僭越毫不奇怪。

    只是以天子对赵忠的宠信,皇甫嵩的这道弹劾明显是没有用处的,皇甫嵩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是弹劾了。

    荀贞闻讯后,又连着喟叹了好几声,说道:“将军这是一心一意要做纯臣了。”

    很快,即到了出兵之日。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88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二)() 
赵郡现有两个巨贼,一个黄髯,一个王当。

    黄髯部现有千余人,王当部现有三千余人。

    这两个一个是新贼,一个是旧寇,这次出兵该先击谁?

    在出兵前的军议上,诸人对此争论不休。

    有建议先击王当的,因为王当势大,在赵郡西边山中的势力根深蒂固,而且又与褚飞燕来往密切,如果不先把他击破,那么一则,他可能会与褚飞燕起事作乱,二则,他也有可能会趁荀贞击黄髯之际,与褚飞燕合兵从后击荀贞,这样一来,荀贞两面受敌,必败无疑。

    但是更多的则是强烈要求先击黄髯,两个原因,一个是黄髯先降复叛,激怒了诸人,诸人想“坑”了他,再一个次要的缘故则是黄髯部均为乌合之众,击之容易,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让两千新卒打个实战,不经历实战,没有见过血的兵卒训练的再精良也不能称是精卒。

    这两种意见争论不休,荀贞、荀攸、戏志才却是早有定见。

    在军议上,荀贞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他与荀攸、戏志才反复讨论商定的方略,诸人齐齐称妙。

    出兵当日,荀贞只留下了五百兵卒守卫邯郸,率余下四千余步骑离营向西边山中进发。

    ……

    这次出兵,荀贞压根就没有遮掩行踪的打算,四千余步骑明打旗帜,行在道上,队伍绵延出数里之远,加上随军带的粮秣辎重、刘衡拨调给他的数千民夫,一路走来,烟尘滚滚,沿途的乡民见之,四下传言,都说“中尉荀公”倾城而出,带着上万步骑进山击贼了。

    云顶峰上,黄髯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的旧部把他拥到议事堂上,一个个惊惶失措,搓手无计。

    黄髯见到他们的这副模样,鄙夷之至,去年这些旧部裹挟他作乱,说得到了王当的支持、商量是投王当还是褚飞燕以换个一官半职的时候可不是这副模样,当时这些人一个比一个高兴,一个比一个能吹,而今事到临头,却是呆坐如鸡了。

    虽然鄙夷他们,黄髯却也不得不打起精神,询问荀贞部的进军方向。

    要知,他叛变了荀贞,又烧死了荀贞治下的一个乡蔷夫,被荀贞抓住,他自忖是必死无疑的。为了自己的活命,他必须得认真地对待荀贞的这次进剿。

    “据可靠情报,荀贼出了邯郸,一路向西,直向我云顶峰来。看他架势,是要来剿灭我等”

    黄髯等所在的云顶峰在赵郡西边山中的中间部位,而王当则是在赵郡西边山中的北边。荀贞既然是朝云顶峰方向来的,那么只能是奔着他们来,不可能是奔着王当去的了。

    “荀公带了多少人马?”

    黄髯当了一次荀贞的手下败将,算是被荀贞打服了,对荀贞敬重非常,不肯称荀贞为汉贼,而是尊称为“公”。

    他的旧部这会儿没工夫计较他的用词,一人答道:“带了上万人马,远望之,尘土弥道,甲械耀日。”

    黄髯在荀贞的军中待过,知道荀贞部众的虚实,听这人说荀贞带了上万人马,心道:“荀公部义从加上新卒,总计五千步骑,何来‘上万人马’?想来是兵卒与民夫加到一块儿约有万人。”按民夫六千人就算,那么荀贞这次带出来的人马少说四千步骑,他倒吸了一口凉气,说道:“荀公大举进兵,这是要必要消灭我等不可啊”

    他问道:“你等给王当送信了么?”

    “早几天前,闻荀贼出兵时就遣人去找王当求援了。”

    这些“旧部”分明是没有把黄髯当回事儿,几天前就派人去找王当了,今天却才告诉黄髯。不过正如这些“旧部”没工夫计较黄髯的用词,黄髯这会儿也没工夫计较他们的怠慢,问道:“王当回信了么?”

    “还没有。”

    正说话间,外边来报:去给王当送信的人回来了。

    黄髯忙令叫入,这人进来拜倒地上,奉上了王当的回信。

    黄髯展开观看,见王当在信上说已查明荀贞的确是往云顶峰去了,叫黄髯等放心,他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绝不会坐壁上观,说他已邀褚飞燕带兵入境,准备合诸部之力齐把荀贞消灭,并说道,荀贞如果待在县城里不出来,有城墙为护,他还犯愁怎么收拾他,却没想到“此贼”天堂有路不走,地狱无门偏来,竟然主动出城进山,难道不知山里是他们的天下?这次定要将“此贼”斩了不可,与黄髯相约:等荀贞与黄髯开战后,他就与褚飞燕合兵来援,从后击之,两面夹击。最后在信末,王当说道:待灭掉“荀贼”之后,愿与黄髯共举大事。

    黄髯看罢,把信递给众人看,众人大多不识字,有识字的干脆拿了信站在堂中念给他们听。

    听完了,众人无不大喜,都说道:“有王当、褚飞燕来援,荀贼死定了”

    一扫方才的愁云不展,个个喜气洋洋。

    有的乃至幻想起了消灭掉荀贞后的场景,说道:“灭了荀贼,为天公将军报了仇,我等名声大振,举旗一呼,散落在各地的我道余部必定纷至云来,等到那时,又可重振去年的雄风了”

    黄髯看着堂上一片的欢天喜地,暗暗叹了口气,这王当虽然在信中说会来救援,可山贼的道义能够相信么?他如果不来,又将如何?退一步说,即便王当与褚飞燕带兵来了,凭他们就能击败荀贞么?要知荀贞可是皇甫嵩帐下的悍将,从颍川打到巨鹿,转战千里,几无败绩。

    总而言之,黄髯对这场战争不看好,已经打好了一旦战败不利就马上逃跑的念头。

    山路不好走,荀贞部的车骑、民夫、辎重又多,出邯郸后,整整走了十几天才到了云顶峰下,到得峰下,为避黄髯部的势头,不急着攻山,围山三日不攻,直到第四日才展开了攻势。

    对荀贞围山三日不攻的举动,黄髯颇是纳闷,荀贞是用兵的良将,当知兵贵神速的道理,而且明知王当可能会驰援云顶峰,却为何三日不动?难道是希望山中自乱,不战自胜?这倒是有点可能,在荀贞围山不攻的这三日里,山中的群盗确实是纷乱不堪,他们本来就是很多股小股的盗贼合并在一块儿的,无外压时内部尚算稳定,外部一来强大的压力顿时就乱了起来。

    就在黄髯都快放弃协调各股盗贼矛盾的时候,荀贞总算开始攻山了。

    战斗一打响,黄髯就察觉此次攻山的荀贞部众好像换了一个样子,上次攻山时,荀贞的部众无论将校、兵卒,俱奋勇不可挡,这次却进攻缓慢,攻势不锐,并且在诸部的协调作战上总是出现问题。黄髯是黄巾军的老兵,去年打了半年的仗,对战阵也是较有经验的了,略一思忖,即猜出荀贞今次派出攻山的定然不是他的义从旧部,而是他去年底招募的新卒。

    黄髯猜出了荀贞的心思,荀贞这是想用他来做磨刀石,来磨一磨他去年底招募的那两千新卒。

    虽然猜出了荀贞的心思,黄髯却也只有苦笑而已。

    他的部下说起来有近两千人,看似不少,比他以前的旧部还多,可这近两千人却是由十几股贼寇组成的,纯是乌合之众,换了是他,也不会放过这个练兵机会的。

    接连攻了两天的山,荀贞部下的这两千新卒在付出了近百伤亡后,渐渐找到了感觉,有了上战场的样子,各种兵器的使用,各种进攻的配合,各种战术的运用皆渐渐成型。

    山中的贼寇尽管有一两千人,可一则是多股盗贼合并而成的,二来也缺乏正规的训练,在荀贞招募的那两千新卒攻势渐猛之后就抵挡不住了,节节败退,从山腰一点点地退到了快到山顶的地方,近两千寇贼死伤近半,而黄髯旧部们渴盼的王当、褚飞燕的援兵却至今未到。

    黄髯不像他的“旧部们”那么天真,已然料到王当是不会来援救他们了。

    王当既然不会来援救他们,黄髯心道:“我也该给自己找一条后路了。”

    ……

    王当藏身的地方叫做卧虎山,是赵郡北边最大的一座山,属西山山脉。

    王当是赵郡的巨贼,盘踞赵郡多年,消息灵通,荀贞出邯郸后的第三天,他就获知了此事。

    在得知荀贞是往云顶峰去后,他马上遣人赶往常山国去找褚飞燕。

    打发走王当旧部信使的次日,他派出去的信使回来了。

    “褚飞燕怎么说的?”

    “褚飞燕说去年饥荒、今春大疫,贼朝廷又调走了皇甫嵩,这是起事的良机,他已说动了张牛角等州中大豪以及於毒、眭固等山中群雄,约定在本月中旬共同起事。张牛角率众击巨鹿,褚飞燕击常山,於毒击魏郡,眭固击河内,并及刘石、孙轻、青牛角、左校、李大目等分击中山等郡,请将军在本月中旬前或在赵郡起事、或去常山与他会合。”

    於毒、眭固等人有的是冀州各郡的大豪,有的是黑山沿脉诸郡的巨贼,有的则是黄巾军的余部渠帅。褚飞燕是个心存大志、机智多谋的人,这些月,他不但与王当来往密切,并与张牛角、於毒等信不断,早有起事之念,终於等到了眼下这个举旗造反的良机。

    “去常山与他会合?”王当哼了声,说道,“他麾下人马上万,我部众只有三千余,我去与他会合,不是送肉上嘴,等着他把我吞掉么?之前不是已经议定,待到起事之时,他借我一千精卒,助我击取赵地?却怎又出尔反尔,叫我去常山与他会合?”

    “倒不是出尔反尔,褚飞燕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