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在逃。太守令:‘擒杀波才者,赏百金’。尔等若能将其擒杀,可送至郡府,领取重赏。”

    波才没能被抓住的消息隐瞒不住,索性公开。趁机,也可再提升一下个人的威名、打击一下太平道的士气:我是前北部督邮,波连被我杀死了

    围观的百姓里不少太平道信众,知道波才、波连,起了一阵骚动。

    荀贞不多说,分出两队人驱散他们,叫他们各自归家,自带众人冒雪夜行,返回阳翟。

    ……

    回到阳翟,天已亮了。

    叫开城门,诸人入城,到得太守府外。钟繇提前接到了城门的急报,在门前相迎,第一句话就问:“拿下波才、波连了没有?”

    “杀了波连,波才逃了。”

    钟繇惋惜不已,顿足说道:“可惜,可惜”

    “这是刘邓,杀波连者就是他。据他说,波才与各县太平道的小帅约定,两天后同时举事。”

    “两天后?”

    “是。”

    钟繇面色大变:“何其急也何其急也”

    命各县捕拿波才、波连党羽的檄令昨天才刚传达下去,远一点的县恐怕昨晚才刚收到,两天后太平道就要举事,短短两天,怎么来得及捕拿反逆呢?给朝廷、州里的急报也是昨天才刚送出,计算路程,等朝廷、州里收到上报,太平道没准儿早漫山遍野地攻城略地了。

    荀贞自责地说道:“未能擒杀波才,我之罪也。”

    “不怪你,不怪你。要非你,郡里至今尚不知妖道要反。要非你,郡里也无法把波才、波连在城里的党羽一扫而空。要非你,郡里也查不到波才、波连的踪影。这些,都是你的功劳啊今波才侥幸逃脱,只能说天不亡他,这场乱祸在劫难逃。”

    说到“把波才、波连在城里的党羽一扫而空”,荀贞问道:“波才、波连的党羽都被拿下了么?”

    钟繇颔首,说道:“总计一百三十一人,名单上的人一个也没逃掉”

    钟繇、杜佑昨夜带领郡卒,戒严全城,分头扑入各里,按照名单,大索波才、波连党羽。

    波才、波连的党羽虽在荀贞夜入城时就起了警觉,奈何人太分散,寡不敌众,被钟繇、杜佑各个击破。他们反抗得很激烈,活捉的不多,大部分被格杀当场了。相应的,钟繇、杜佑带的郡卒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

    钟繇说道:“妖道尚未正式乱起,郡卒已伤亡颇重。咦,贞之,你带去的那些郡卒呢?”他这时才注意到跟着荀贞回来的都是他门下的宾客。

    “我把他们留在了庄里打扫战场,稍后会由王主簿带回郡里。”

    “你门下的宾客辛苦了一夜,定都累了。府君把城南的兵营划出了一片给你,你可让他们先去休息。还有那些伤者,也得及早医治。”

    随同钟繇出来的有一个吏员,是兵曹椽的佐。荀贞即令宾客、里民抬着伤者,跟随这个佐前去兵营休息。

    一切杂事,如饮食、住宿,包括医治伤员都有这个佐安排。

    许仲、江禽、陈褒、刘邓、程偃、文聘、高素、冯巩等人没有去,荀贞带着他们与钟繇、荀攸、戏志才进入太守府中。

    ……

    文太守熬了一夜,精神不支,强撑着坐在堂上等荀贞的消息。

    费畅、韩亮、杜佑、郭俊等郡吏陪坐下首。

    荀贞登入堂中,令刘邓呈上波连的首级,跪伏在地,禀报攻庄的经过。

    听得没能拿住波才,文太守很是失望,再又听得太平道两天后全郡举事,他困意顿无:“啊,啊,这可怎么办?”

    戏志才看不起他胆小如鼠,跪拜在荀贞身后,大声说道:“今赖贞力,阳翟城定,波连亦死,内患已无,唯一可虑者,外患耳。贼人仓促乌合,便起十万人,吾郡有精卒数千,亦足能保城旬月不失。京师距我郡只有一二百里,一闻警讯,必会立遣上将、统大军星夜驰援,待大军到日,妖贼反手可平明府,郡将也,一郡之胆,今若失胆,郡将亡矣”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文太守收拾起了往日的刚愎自用,拿出了虚心求教,说道:“卿言甚是妖道两天后就要举事,以卿之见,吾郡该如何应对?”

    “明赏罚,择良将,厉兵备战。”

    “如何明赏罚?”

    “天下承平日久,郡兵多不知战,军法亦多松弛。军法松弛,赏罚无制,是无制之兵,纵有良将,亦难获胜。凡罚者所以明武也,凡赏者所以鼓士气也。《尉缭子》:‘民内畏重刑,则外轻敌’。是先明赏罚,方能接战。忠不才,愿为明府执军法。”

    “好,好”文太守满口称好,对他自请执军法的要求却不置可否,继而问道,“如何择良将?”

    “将为本也。军法已明,再有良将,三千卒可横行州郡。忠荐一人,明府若能用为将,反贼纵百万众,吾城无忧。”

    “何人?”

    “故北部督邮荀贞。”

    钟繇闻此言,亦出席举荐:“繇同举故北部督邮荀贞。”

    杜佑、郭俊等荀贞往日的同僚深知其能,亦出席举荐:“佑俊等亦举故北部督邮荀贞。”

    满堂吏员,离榻出席举荐荀贞的占一多半。文太守迟疑了下,问荀贞:“卿愿否?”

    荀贞当然愿意。他不但愿意,还准备举荐许仲、江禽、陈褒、刘邓、文聘、高素、冯巩等人,要不然,他带着这么多人登堂作甚?只是没想到,没等他主动提出要兵权,戏志才就举荐他了。

    这件事儿,他绝对没和戏志才商量过。

    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大乱在即,如果不能执掌兵权,还留在阳翟作甚?

    他恭谨地说道:“愿为明府分忧。”

    文太守看了看那些跪拜在地,举荐荀贞的吏员,有心不委其兵事,亦难拒众意,只能无可奈何地说道:“我本想复卿为北部督邮,既然如此,就改委卿以兵曹椽之任。”

    东汉初年,光武帝五次“罢省郡国兵”,各地郡国有的有郡兵,有的没郡兵。没郡兵的不说,有郡兵的又分两类,一类是郡兵较少,一类是郡兵较多。太守之下,郡兵较多的置郡司马,郡兵较少的置兵曹。兵曹椽即是兵曹的长官,职在辅佐太守,掌管郡兵。

    荀贞跪拜谢过,说道:“今夜攻庄,悉赖戏忠之谋;临阵激战,刘邓刺杀波连。此二人有大功。文聘、姜显许仲、江禽、陈褒先传警讯於颍阴,使明府能早知太平道反事,继又随我驰入郡府,今夜陷阵催锋,亦有大功。贞斗胆,请明府擢文聘为门下督盗贼,擢戏忠为右兵曹史,姜显为左兵曹史,刘邓、江禽、陈褒为兵曹佐。”

    兵曹的吏员配置和别的诸曹一样,椽为长官,其下为史,再下为佐,再下为循行。“门下督盗贼”和主簿相同,是门下亲近吏之一,“主兵卫”,类似郡守的侍卫队长。

    此正用人之时,文太守纵不愿意,捏着鼻子也得认了,况且荀贞举荐的人里还有文聘。他应道:“好,就依卿意。”

    “高素、冯巩本为西乡大姓,闻太平道反,夜起,率宾客驰颍阴,今夜又从下吏捕波才、波连,亦有功。请明府用其为兵曹循行。”

    兵曹椽、左右兵曹史都委任下去了,多几个循行也无关紧要了。文太守说道:“全依卿意”

    虽不能尽得太守的信用,但能名正言顺地掌握部分军权,荀贞又多了两分迎战的底气。

    ——

    1,兵曹椽和郡司马。

    “汉初,承秦之旧,郡置郡兵,有司马为军官,若郡兵为骑兵,则郡司马称郡骑司马。郡司马领辖於郡太守、郡都尉。其后承平,久无兵事之郡罢郡兵或仅余少数之郡兵,其郡之郡司马亦不复置。然有兵事之郡仍置郡兵,亦仍置郡司马,尤以边郡为然,上列诸例可见,至汉末仍有其例。罢郡兵或仅余少数郡兵之郡,既不置郡司马,其兵事由郡太守自辟之兵曹掾史或兵马掾史任之。”

    孙坚做过郡司马。

    孙坚是吴郡人,或因吴郡常有兵事,或因当时邻郡“会稽妖贼许昌”造反,故郡中设有郡司马一职。孙坚以郡司马招募了千余精勇,与州郡合,大破许昌后,有功,“刺史藏旻列上功状,诏除坚盐渎丞”。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13 黄巾围城() 
在被任为兵曹椽后,荀贞一边调遣人手出城,砍伐近城的林木,凿开结冰的护城河,做守城的准备;一边下到军营,用了几天时间熟悉郡兵的情况。 兵法云:“知己知彼”,就要迎来大战了,兵可以不知将,将不能不知兵。

    本郡共有郡兵三千余,因地处平原内地,不临北疆,也不临海,郡中亦无大河,故而没有骑兵,也没有楼船兵,全部是“材官”,也即步兵。

    通常来说,“材官”分为三类。一类是“甲士”,即重装步兵,士卒多健壮勇猛,盔甲齐全,装备重型锐利兵器如戟、戈、矛等。一类是轻装步兵,不着铠甲,使用矛、剑、盾等轻型短柄的武器。一类是“蹶张士”,即弓弩兵,使用弓、弩。

    颍川郡三千余郡兵里最多的是轻装步兵,占了一大半,一千七八百人。弓弩兵次之,约七八百人。甲士最少,只有四五百人。

    甲士和轻装步兵被混编在一起,两千多人编成了一个“部”。依照惯例,弓弩兵独立编制,编成了两个“曲”。

    荀贞亲自下到各部、曲,一个队、一个队的走过去,仔细核实兵员人数,并仔细检查士卒装备,同时仔细询问平日的训练情况。

    经过核实,人数倒是不错,各部、曲郡兵加在一块儿,共计三千一百余人,只是这三千一百余人并不是每一个都能上阵杀敌。荀贞在各曲、各队都发现了不少白发老卒,一问年龄,老的六十多岁,小一点的也五十多了,铠甲都穿不上、武器都拿不动了,还怎么上阵杀敌?

    有汉一代,特别本朝以来,“募兵”分为两类,一类是临时招募,战后解散;一类是长期在役的职业军人。乐府诗唱道:“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说的就是后一种募兵,颍川郡兵里那些五六十的老兵也正是属於后者。

    不过两者又有不同之处。乐府诗里唱的是一个随军出征、身不由己、想回家而不能回的老卒故事,颍川郡的这些老兵却是因为家穷,为混口饭吃而留在军中的。“募兵”要给钱的,叫“雇值”,生民不易,与其饥一顿、饱一顿,不如待在军里,还能有个温饱。

    各曲都有这样的老卒,统计上来,一百多人。当此关头,不合适将之辞退,万一惹得其中有人生冤,反而不美。荀贞索性把他们编成了一个屯,负责后勤补给。

    颍川邻近京城,交通便利,经济好,人口多,是个富郡,郡兵们的装备不错,训练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自从光武皇帝罢免了郡国“都试”后,内地的郡国兵大多训练松弛。所谓“都试”,就是一年一度的军事演习。这在平时自然有利於朝廷控制地方,但一逢乱事,未免就显出弊端。经过了解,荀贞发现,本郡郡兵的训练强度、密度甚至还不如繁阳亭受训的百余里民。那百余里民三日一操,这些郡兵十天半月才训练一次。

    ……

    安顿好老卒,调查完情况,荀贞把屯长以上的军官叫到一块儿,开了一个小会。

    开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和军官们熟悉熟悉,一个是大战将至,守城攻敌的主力是郡兵,不能瞒着他们。

    军官里知道太平道将要造反举事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仅仅听到了点风声,具体情况不清楚,听荀贞说完,一听情况这么严峻,满堂五六十人小半惊骇失色。

    荀贞暗暗发愁,将乃一军之胆,如今连这些军官们都“闻乱色变”,还能指望底下的士卒勇悍敢战么?

    不过,转念一想,想及此前“雪夜攻庄”时,波才、波连手下宾客、道众们混乱不堪的表现,他想道:“郡兵虽然操练少,又没经历过甚么战事,然而到底是‘郡兵’,不论是军事素养,还是铠甲兵器,较之太平道的信徒,好歹强上许多。只要我调度得当,想个办法把他们的士气调动起来,或不足以主动出城破敌,但若只守城,应还是可以的。”

    会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荀攸、戏志才。

    在他下到军营的这几天里,荀攸、戏志才一直随从在他的左右,也看出了郡兵的不足之处,对此深以为然。

    荀攸想得更远一点,说道:“今之堪忧处,不止郡兵,还有百姓。前夜,钟功曹和杜曹椽领带吏卒清洗、捕杀城中的妖贼党羽,已使得城中人心惶惶。自中兴以来,吾郡已承平百数十年,百姓久不知兵事,大乱若来,骤逢兵祸,必恐怖失措,惊惧骇怕,不知何去何从,人心更加不定。军无斗志,民心又乱,阳翟危矣。”

    “公达言之甚是,可有妙策应对?”

    “乱若不起则就罢了,倘若果真乱起,可请太守出面,告诉城中百姓,就说:奉命守城,洛阳援军不久就会来到。”

    可以想象一下,城池被围,放眼城外都是敌人,与外界音讯断绝,也不知外边的情况怎样,坐困孤城,谁不会忐忑害怕?但如果在这个时候,主官告诉你:不必担忧,我这是奉命守城,用不了多久,京师的援军就会到来。“外有必救之师”,民心自也就稳当了。

    荀贞大喜,说道:“公达妙计。”当即带着荀攸、戏志才赶去太守府献计。

    到了郡府,进入前院,还没登入正堂,就听见堂内有人怒声喝道:“府君乃剖符之臣,天子以一郡托之,百万郡民望之,今贼乱未起,便闻风而遁,岂有此理?且,洛阳距我郡不到二百里,近在肘腋间,吾郡若失,洛阳危哉为君、为国、为民,便是妖贼百万围城,也不能走何况今日妖贼尚未起事?费丞,你撺掇府君弃城走,可是想陷府君於不忠不义,令府君受天下人的不齿唾骂么?”

    荀贞在堂门口抬眼看去,说话的是钟繇。

    钟繇跪坐榻上,挺身向前,一手按在案上,一手握成拳头,放在胸前,怒视对面。看他的样子,像是一言不合就要上前开打似的。

    坐在他对面的是郡丞费畅。

    费畅大约自知理亏,眼神闪烁,满脸通红,不敢迎对钟繇的怒火,却也不肯闭嘴,嘟嘟囔囔地说道:“荀贞没能拿下波才,叫他跑了,搜索至今还不见他的影踪,也不知他藏去了哪里。功曹椽常在郡府,不知乡下事,乡间的愚夫愚妇信奉妖道的极多,万一他起事,从者必众,只凭我郡兵三千,如何抵挡?”说着话,他偷觑文太守的表情。

    文太守年纪本就大了,这几天又睡不好觉,往日在堂上,他从来都是挺胸抬头,尽管干瘦短小,却也显得十分奋发,今日却萎靡不振,脸色发黑,满眼血丝。他咳嗽了声,看了眼钟繇,又看了眼费畅,正想说话,听到堂门口一人厉声叫道:“乱事将起,不思保全郡国,反欲弃城逃。在下请明府斩郡丞”

    诸人齐往堂门看,乃是郭图。

    这几天,郡中的大吏们各有司职。

    荀贞熟悉郡兵情况,整顿备战。钟繇招募武勇,充实城防。杜佑亲督各县搜捕波才。郭图与仓曹、户曹清点郡府存粮,他刚算清好存粮数目,回来禀报,恰碰上钟繇怒斥费畅,听到了费畅劝文太守逃跑的话,登时勃然大怒,厉声说罢,越过早来片刻的荀贞三人,在门槛外去掉鞋子,大步入内。

    荀贞与荀攸、戏志才对望一眼,跟在他后边相继入堂。

    费畅和郭图的关系还算不错,没料到他翻脸不认人,出口就是“请明府斩郡丞”,又羞又怒,说道:“波才一起,从者必众,现我城中只有郡兵三千,京师也不知会不会驰援吾郡,阳翟恐终不能全。我劝府君弃城,也是为了府君着想啊”

    郭图大声说道:“阳翟沟深垒高,城墙坚固,郡兵虽只有三千,但城中大户众多,合其宾客、徒附、奴婢,可得数千人,除此之外,城中百姓数万,去其老弱妇女,能协防杀贼的青壮亦有万人。外有坚城高墙,内有两万能战的军民。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自逸。何忧之有?”

    郭图是阳翟人,宗族、家人全在阳翟,一旦弃城,大乱一起,死无遗类。所以,他坚决反对费畅,死也不肯弃城。

    文太守虽然刚愎自用,虽然在知道太平道将要造反后惊惶忧惧,但毕竟和费畅不同,怎么说也是个士子,文氏在南阳也算个名门,不管是为了家族的清誉,还是为了个人的美名,都不可能未战先逃。

    他干哑着嗓子说道:“公则说得对。我城中郡兵虽不多,但这两天,张、黄、淳於、辛、赵诸氏的家长,还有公则家的家长,我都见过了,他们愿意组织族人、宾客、徒附、奴婢协助守城。功曹椽这两日在城中招募壮勇,也招来了不少勇士。莫说妖贼还没起乱,就是起了,依现下的兵力、人手也能守住城池,费丞多虑了。”

    他顿了下,问郭图:“公则,你说‘兵食有余’,城中现有存粮多少?”

    “足够万人吃用半年。”

    这是个好消息。文太守紧蹙的眉头略微松开了点,叫郭图、荀贞等人入座,问荀贞:“郡兵如何?”

    荀贞简略地汇报了一遍,最后说道:“波才至今不见踪迹,大乱或许就在不久后。大乱一起,城中怕会汹汹。为安民心,公达有一计献给明府。”

    “噢?何计?”

    荀贞示意荀攸说。荀攸说道:“请明府到时候宣告城中,就说明府是奉命守城的,并说洛阳援军不日即至。”

    “好,好。正该如此。”

    在文太守看来,荀攸的这条计策固是好计,但远非当务之急,毕竟乱事还没起。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只过了一夜,荀攸的这条计策就用上了。

    雪夜攻庄后第三天,波才围城。

    放眼城下,无边无际,都是额抹黄巾的太平道信徒。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14 守城初战() 
荀贞站在城头,向城外看。

    雪,早停了。由近至远,城下的空地、城外的旷地,长长的官道、远处的田野林木,白皑皑一片。

    再远处,颍水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从西边来,往东边去,因是活水,没有结冰,在初生的朝阳下反射出晶亮的光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