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保持肃静
(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
有一年,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在俄国举行巡回演出。他杰出的表演倾倒了俄国的听众,也惊动了深居皇宫的沙皇。于是,他被沙皇召入宫中,为皇族和官员们演奏。
演奏开始了,李斯特用全身心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可他发现沙皇和众官员们并没有用心听,而是闲聊起来。钢琴家怒不可遏,突然中止演奏,合上琴盖,静坐在那里。沙皇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不弹了。
李斯特不失礼貌地对沙皇说:“陛下说话的时候,我理应保持静穆。”
文学是我的情妇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
契诃夫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受人爱戴的医生。他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便当了医生。即使在他三十岁就成为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之后,他的职业仍然是医生。
契诃夫对医生职业非常热爱,每当别人赞扬他的文学作品时,他总是谦逊的说:“我是医生。”或者风趣说:“医生是我合法的妻子,而文学则是我的情妇。”
远程的回报
(美国高等法院首席法官霍姆斯)
美国高等法院首席法官霍姆斯是一位能够轻松对待自己的成就与名誉的人,不轻易夸耀自己的荣誉。当他的雕像在华盛顿落成揭幕时,有位年轻的妇女兴奋地对霍姆斯说:
“我是从四百里之外赶来看你的雕像的。”
“我也很愿意走四百里路程去向你表示感谢。”法官谦逊地回答。
做骗人的广告
(美国歌剧演员马丁内利)
一位记者采访美国歌剧演员马丁内利(1885—1969)时,问起他的抽烟的习惯。
“烟叶、纸烟、雪茄,哼!”他厌恶地大声回答说,“我从不愿谈这些话题。”
记者略略吃了一惊,提醒他说,在一则香烟广告中,他曾经断言那种香烟对他的嗓子无刺激作用。
“是说过,”马丁内利不耐烦地说,“我承认是有这么回事。它们怎么会刺激我的嗓子呢?我从不抽烟!”
没有私生活的人
(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
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1929年出生)将自己的生命完全奉献给了巴勒斯坦解放事业。
他没有家庭,没有孩子,没有私生活。
一位西方女记者曾问他:“难道你真的不喜欢女人吗?”
他脸上露出了少有的忧郁神情说:“难道有谁讨厌女人吗?我是个受磨难的人,我不愿有人跟我受罪。”
迟到五分钟而已
英国名将惠灵顿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举世知名。
有一天,惠灵顿将军和政府官员约在伦敦桥上见面,政府官员迟到五分钟。惠灵顿一脸不悦。
政府官员:“阁下,我只是迟到五分钟而已!”
惠灵顿:“迟到五分钟而已?你可知道在五分钟之内,我们的军队可能就被打败了!”
下一回见面,政府官员比惠灵顿将军早到五分钟。
政府官员:“阁下,我比你早到五分钟!”
惠灵顿:“我一向准时,绝对不会浪费五分钟的等待。”
医生的享受
(德国医学家格里辛格)
威廉·格里辛格是德国著名医学家。他不愿白白浪费自己或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一些重要的关节,所以每当遇到唠叨不休的病人,他就十分恼火。
一天,诊所里来了位女病人,她进门后一言不发,把手伸给格里辛格。两人的对话出乎意料的简单:
“事故?”——“玻璃碎片。”
“何时?”——“昨天早晨。”
“已处理过?”——“碘酒。”
“还痛吗?”——“感到血液在跳动。”
接着进行了简短的检查,伤口得到了包扎。
“费用。”
“真令人高兴,”格里辛格笑容可掬地回答,“不用付钱,夫人。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该感谢的是我。”
谁敢冒名顶替我
(中国作家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中国现代作家。文革期间,赵树理在山西省长治市挨批斗,被关进了“牛棚”。
一天,有个造反派头头看中了花园里的一盆花,想拿回家去,却不知道这盆花好不好,便来到了“牛棚”问这些“黑作家”们:“这盆花怎么样?”大家都不敢回答,说:“不知道。”造反派头头一听火了,指着赵树理大叫着说:“你这么大年岁的人,怎么也不知道?!”
赵树理磕了磕他的烟斗,笑了笑说:
“我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好说。因为我是黑帮,我说是香花,你们说是毒草;我说是毒草,你们又说是香花……”
那个造反派头头听后一时语塞,说不出什么,只是怀恨在心。在一次批斗会上,他唆使人将赵树理好一顿毒打。
赵树理的肋骨被打断了,又发炎又化脓,引起了并发症,被抬去看医生。医生几乎认不出他来了,十分惊讶地问道:
“你就是大作家赵树理?”
赵树理淡淡地一笑说:
“这时候,谁敢冒名顶替我呢?”
以退为进
(法国政论家、哲学家马伯利)
有人劝法国政论家、哲学家马伯利竞选国家研究院院士,马伯利坚决不肯。他说:
“如果我真当选了院士,人们就会说,‘哼,他怎么当选院士了,一定是……’但我宁愿让人们说,‘他应当是院士。’”
石油大王的吝啬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一生至少赚进十亿美元,捐出的就有七点五亿美元。他对金钱的看法是:我不但不做钱财的奴隶,而且要把钱财当做奴隶来使用。
洛克菲勒习惯到一家熟识的餐厅用餐,餐后,给服务生一毛五分钱的小费。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给了五分。服务生不禁埋怨说:“如果我像您那样有钱的话,我绝不吝啬那一毛钱。”
洛克菲勒笑一笑说:“这就是你为何一辈子当服务生的缘故。”
作家的年龄
(作家威利·莫里斯)
作家威利·莫里斯在一次回答大学生提问时说:“我信不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人,因他们缺乏经验,又常常自以为是,同时对历史规律又一无所知。我也信不过任何年过三十的人,因为他们过于沉迷于物质的东西。”
“那么你今年多大?”一位大学生反问。
“三十。”作家回答。
只买单程车票
(法国前总理克莱孟梭)
法国总理克莱孟梭,年少时血气方刚,极具好斗性格。有一天,他单枪匹马拟赶往巴黎市郊赴一场生死决斗。临行前,交代助理前往车站买票,指定只买单程车票。
他的助理不解地问道:“我没听错吧?您好像对这次决斗很悲观。”
克莱蒙梭坚定地回答说:“不!我是想用对手的车票回来。”
站在先辈肩上的一个孩子
有个人当面夸奖牛顿说:“你的成就比你所有的先辈都伟大啊!”
牛顿笑笑说:“是的,因为我是站在先辈肩上的一个孩子!”
物理学家的奥秘
卢瑟福做实验时十分专注。有一天他和助手在实验中突然发现了一个新的数据,卢瑟福急忙说:“快记下这数据。”
助手环顾屋内,惶惶地说:“先生,这里没有纸。”
“记在你的衬衣袖子上!”卢瑟福严厉地说。
此后,助手将这件衬衣珍藏起来,对人说:
“这里藏着成为物理学家的奥秘。”
我一定要长笑
(中国爱国民主人士李公仆)
李公仆(1900—1946),中国现代爱国民主人士。
五四运动爆发时,李公仆在镇江一个商店当学徒。他看到奸商与官府勾结,倒卖日货,十分气愤,即以“长啸”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抨击时弊。
他的行动触怒了老板,老板把他的行李扔出房门,气急败坏地说:“你去长笑吧(指李公仆取笔名为“长啸”),我要叫你长哭!”
李公仆却说:“长哭的不是我,而是你们!我一定要长笑,要为摧毁旧世界长笑!”说完,他便放声大笑而去。
使水沸腾的人
(英国浸信会教负责人司布真)
C·H·司布真(1834—1892),英国浸信会教的负责人。他以自己的口才和文才俘获了大批的听众,也使他在二十岁时就成了一名著名的传教士。当然也就免不了成为舆论关注的人物,不过他都能淡泊处之。
一次,他又被评定他的功绩的众多争论者所包围。一位朋友开玩笑地说:“我听说您又掉入了热水之中。”
“不止我一个人在热水中,”司布真说道,“其他的人也都在热水中,我不过是个使水沸腾的人。”
其他大可不必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著名作曲家。曾因作康塔塔《萨达纳帕尔》获罗马大奖。柏辽兹讨厌签名。当时巴黎有位红得发紫的女歌手,好几次想请他签名都被回绝了。但她还不死心,特意写了一封信给柏辽兹:
“如果能得到您的签名,我一定请您吃最好的馅饼,并让您亲个痛快。”
柏辽兹回信答道:“只把馅饼寄来吧!其他大可不必!”
道德是什么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众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你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代价
(古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底波)
阿里斯底波总是从现存条件下去获得快乐。据说,有一次第欧根尼向他吐了一口痰,他却无动于衷,耐心地忍受着。当别人为此而责备他时,他却淡淡地说:
“渔夫们为了捕到一条可怜的小鱼,不惜让海水溅在身上。我为了捕一条大鲸鱼,难道不应当忍受这一点水花吗?”
圆圈
(古希腊哲学家捷诺)
有一次,古希腊哲学家捷诺的学生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您所掌握的知识比我的多许多倍;您解答问题十分正确,我们都觉得明了清楚。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点怀疑呢?”
哲学家用手杖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在大圆圈里又画了一个小圆圈,然后说道:“大圆圈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的知识,显然,我的知识比你多。但是,这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你和我不懂的部分。大圆圈虽比小圆圈大,可是接触无知的范围也比你大,这就是我常常怀疑的原因。”
富翁与有钱人
有人问第欧根尼:
“您认为那位财主是不是个富人?”
“不知道。”第欧根尼回答,“只知道这人很有钱。”
“那也就是说他是富翁啊!”
“不,富翁与很有钱是两码事。”第欧根尼纠正道:“真正的富翁是那些完全满足于其所有的人;而竭力追求更多地占有,要比那些一无所有而泰然处世的人还要穷困。”
只有一个人算人
一天,伊索的主人要去浴室洗澡,他把伊索叫来说:“到公共浴室里去看看,今天洗澡的人多不多。”
伊索走到公共浴室门口,看见往浴室里走的人非常多。他刚要转身回去告诉主人,忽然发现浴室门口有一块石头,碍手碍脚,也不知是谁把它放在那里的。进出浴室的人,只要稍不小心,就要被这块石头绊倒。可是被绊的人总是将那个放石头的人咒骂一句,然后爬起身走开,从没有人动手将这块石头移开。
伊索站在那里心中暗暗好笑时,忽然又见到有一个人被石头绊倒了。那人也骂了一句:“哪个该死的将石头放在这里!”
这个人爬起身后,却动手将石头移开,然后才走进浴室去。
伊索回去对主人说:“今天浴室里只有一个人。”
主人听了大喜说:“只有一个人吗?那真是好机会!可以舒舒服服地入浴一次了。”
他吩咐伊索赶紧收拾衣物跟他去。
到了浴室,伊索的主人发现里面挤满了人,便责备伊索说:“里面这么多人,你为什么告诉我只有一个人?”
伊索就将他在浴室门口见到情形告诉主人,并说:“别人被石头绊倒后,只知道骂人,从不想将石头搬开,只有一个人在绊倒之后,想到将石头搬开,以免再绊倒别人。因此,我认为只有他才配得上称作一个人,我一点也不曾说谎。”
生命力
(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前406)曾承认写三句诗有时要花三天时间。一位跟他谈话的低能诗人惊讶地叫了起来:“那么长时间我可写出一百句诗呢!”
“这我完全相信,”欧里庇得斯答道,“可它们只会有三天的生命力。”
秘诀
(罗马帝国国君西吉斯蒙德)
西吉斯蒙德(1368—1437),于1411年任神圣罗马帝国君主。有一回,他在宫廷里大谈人生哲学,有一个大臣就问他:“在这个世界上,人是这样的脆弱,而且终究不免一死,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较为持久的幸福?有没有什么秘诀?”
“当然有。”君主胸有成竹地回答,“那就是只要在健康时把那些生病时只好允许别人去干的事都干掉,就会获得持久的幸福。”
最年轻的岁月
(古罗马政治家大加图)
被古罗马人视为正直和廉洁的象征的古罗马政治家大加图(公元前234—前149),八十岁时开始钻研希腊语,这使他周围的人大为不解。他们问他:“您已是耄耋之年,怎么还学习这么难学的希腊语?”
大加图回答说,“这是我所剩下的最年轻的岁月了。”
二隐士谈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和关尹)
小山坡上,从不同方向走来两个人。一个步履轻松,他就是关尹;另一个步履疲惫,他就是老子。
两人走近,行过隐士见面礼后,便坐下来交谈。
关尹:“你很疲劳。”
老子:“你很轻松。”
关尹:“希望越大,失望愈多。”
老子:“不抱希望,也就无所谓失望。”
关尹:“人世本无希望。”
老子:“万物本应美好。”
关尹:“追求美好,痛苦便随之而来。”
老子:“或许还有办法。”
关尹:“你还抱希望。”
老子:“你其实也没有完全失望。”
关尹:“阳光只能照亮一部分,黑暗却可以笼罩全部。”
老子:“水最柔弱,却无坚不摧。”
关尹:“对痛苦的思索,莫非也是一种快乐?”
老子:“对学问的追求,难道也是一种愚蠢?”
求义和羡色逐财
(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
有一个人来到墨子门下,墨子说:“何不学习呢?”那人回答说:“我家族中没有学习的人。”墨子说:“不对。喜爱美色的人,难道会说,我家族中没有人喜欢美色,所以不喜欢吗?难道会说,我家族中没有人想富贵,所以不想富贵吗?喜欢美色的人,想要富贵的人,不用看别人如何,仍然竭力去追求。义,是天下最宝贵的东西,为什么要去看他人呢?一定要努力去行义。”
将死
(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
庄子快死的时候,弟子商议要厚葬他。但是庄子说:“我用天地做棺木,日月做璧玉,星辰做葬珠,万物来送葬,这不是一个很壮观的葬礼吗?我还有什么可求的?”
弟子说:“我们是怕老鹰来吃先生啊!”
庄子答道:“在地上会被老鹰吃,在地下又会被蚂蚁吃。把我从老鹰那里抢过来给蚂蚁吃,你们不是太偏心了吗?”
以不贪为宝
(中国古代政治家子罕)
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一块宝玉,献于大夫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愕然,说:“这是一块世上少有的宝玉,我费了不少力气才弄到手,今日献上,怎能不收呢?”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以你宝换我宝,不宜。”
第三章 生活精妙口才术
第三章 生活精妙口才术
——舌头是生活的“开心锁”,好口才是成功之家的“镇宅之宝”
一个人不论在祈祷什么,他总是祈祷着一个奇迹的降临。任何祷辞都不外是这样的意思:“伟大的上帝呵,请使二乘二不等于四吧!”
——(俄国)屠格涅夫
常言道:十句好话能成事,一句坏话事不成。好听的话人人爱听,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恰如其分、适当地说点好听话肯定会让人高兴,赢得他人的好感。生活中,那些表面上看来威严如山,似乎很难接近的人,听上几句好听话,也立刻会变得心软面善,满脸堆笑。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