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努力持戒或是做利他的事,并且提升自己的心智,那么,人性就能够不断朝着好的方向改善。
在本书前面的章节我曾提及,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因此,即使一个人做了坏事,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过,这种价值就如同无生物或植物一般,因为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一部分,只是具有存在的基本价值而已。
例如,植物中的藤蔓,生长时自然会攀附在别的植物上,进行光合作用并吸取养分,结果迫使被覆盖的植物枯萎死亡。动物世界也一样,有一些肉食性动物为了自己的生存,必须猎食其他动物。总之,这一类的存在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必须牺牲对方。
这种情况本来不是恶,因为这只是自然界的生物努力延续自己的生命,未考虑到对其他生命的影响,而自由觅食、自由生活的结果。虽然牺牲了其他的生命,但就某种层面来看,这也是因为生物努力在大自然中寻求生存所致。因此,我认为可以容忍这样的行为,而不将其归为恶行。
目前,因为人类对地球和其他动植物滥用自由,对大自然造成极大的伤害,因而正在承受更大的惩罚。地球环保问题的出现,仿佛让人感觉到,大地正在对人类呼喊着:“醒醒吧!人类。”
我也曾强调,具有思考力和心智的人类,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具价值的存在,这种说法并不过分。人类居于万物之首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人类的思想和行动会对万物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如果人类散播错误的思想、采取错误的行为,都将给犹如万物母亲的地球带来莫大的伤害。
因此,对于人类,我们的要求是:作为最具价值的光荣存在,人类应该付出相应的责任。
然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人类不仅没有尽到责任,而且还不断践踏其他的生命,残杀其他种类的动物,破坏所处的大自然。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何人类竟然可以心平气和地做这样的事?
我觉得,把人类说成“与其他生命或其他动物相同的存在”是低估了人类存在的价值。我想强调的是,人类具有最高的存在价值,所以,人类应该改变对自身的看法,应该感受到自身的荣耀,并尽快承担起伴随荣耀而来的责任。
最近,已经有人开始觉醒,并且开始提出警告。他们自省道:“既然生而为人,那么多少也应该为世界上其他的人尽点心力吧!”他们希望能把自己的力量积极地贡献给社会。
人类是地球上惟一能够“全盘思考地球事物”的生命,其他的动物或植物皆无此能力。正因为如此,人类是具有特殊价值的存在,对人类而言,倾尽全力为世界的进化而努力,才是人类最重要的使命。

第九章   自由
就人的本质而言,自由很重要;但是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的自由,同时也是让人类作恶的理由。就像前面提到的,人类往往为了争取自己的自由而带给别人不自由。

欧洲人的善恶观认为世界上有两种耗一神与恶魔。恶魔专做害人的坏事,而神的责任则是拯救人,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在神与魔、善与恶的矛盾中诞生的。
孩提时期我也相信这就是事实,但是有一天我突然发出以下疑问:如果神真的是一种美好的存在,为何他会创造恶?
有人说:恶的存在是为了让人类持戒。神只具备了善良和美丽的本质,如果世界万物都像神一般善良、单纯,将会多么美好。那么为何还需要恶呢?我的脑海中一直存有这样的疑问。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领悟到:“恶”难道不是由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吗?换句话说,世间本来没有恶,恶是人类为了存活,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因而累积而成的结果。
那么,人类又为什么可以做坏事呢?我认为答案就是“自由”。自由是人类能自成一格地活着(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因素。就人的本质而言,自由很重要;但是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的自由,同时也是让人类作恶的理由。就像前面提到的,人类往往为了争取自身的自由而带给别人不自由,就在人类歌颂自己拥有自由的同时,也创造了罪恶的阴影。
为何令人尊敬的自由也可以变成作恶的理由?其实就像厨房里的菜刀一样,在某些时候菜刀可以被用作杀人的工具,但在平常菜刀只是用来切菜的工具。因此,我虽然觉得自由是值得歌颂的东西,但行使自由这项权利时却非得十分小心不可。
提到这点时,不禁让人想起最近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负面”消息。例如,不断发生十七岁左右青少年的杀人事件,对社会造成莫大的打击。当媒体将未成年人犯罪当成茶余饭后的话题进行报道时,带给大众的却是无比暗淡的心情和悲伤的气氛。
其实,并非只有日本才有这样的问题,在美国偶尔也风闻小学生在校园携枪射击其他学生的新闻。我认为,这样的情况已经成为先进工业国家共通的问题。
为何原本天真的孩子们也产生了罪恶的犯罪行为呢?我认为,在物质文明如此发达、社会如此富裕的时代,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未被管束的孩子们之所以动恶念、做坏事,理由就在于过分我行我素、滥用自由。在过度自由的状态下,他们渐渐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结果就开始犯错。
要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觉悟”。因此,释迎牟尼才会教人以“六度波罗蜜”修炼、提升自己的心智:即为他人尽一份心力的“布施”、知足常乐并谨守戒律的“持戒”、凡事容忍的“忍辱”、努力奋斗的“精进”、保持心境平和的“禅定”,以及最后达到的“智慧”。
事实上,在释迪牟尼出现之前,人类早就从自然界学到了这些功课。从人类居住在荒野的时代开始,历经狩猎到以畜牧农作为生的时代,人类一直和生存危机相依相存。
那时,如果猎不到动物就可能会挨饿三四天,到了依靠农业种植粮食时期,虽然生活远较打猎时期安定,但如果遇到持续干旱、农作物歉收,便会饿死更多人,这也是很常见的生存危机。
因此,在条件十分严峻的自然环境中,“不竭尽全力工作,就无法生存”的“精进”精神,宛如真理般重要。
此外,每逢干旱、大雨、台风等自然灾害来袭,人类就显得更加无助。这种无助的经验带来“人无百日好,灾难来时须忍耐”的“忍辱”精神。
更重要的教训是,粮食充裕时不可以因此饱食终日,应该节制、贮存以备不时之需,于是,“智慧”应运而生。
因为自己也可能遭遇苦难,因此当邻居有难时,要慷慨解囊给予救济,这样的品格也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训练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每当拿到美味的食物,必定会和邻居们一起分享,这样的习惯维持了一段时间才消失。
其实,这就是“布施”的精神。这种习惯是从严峻的自然环境中学到的,通过这种互动,人类充实心智、锻炼智慧,而只有拥有了智慧才能终止恶行。
但是,当人类拥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之后,就逐渐忘记了从大自然学到的教训。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也曾面临相同的状况,因此释迦牟尼才将“六度波罗蜜”这样的生活智慧,传授给当时的人类。
当前的日本,情况几乎和当时的印度一样。经济的富裕,让人不必很努力也能过上一般水准的生活,因此很多人宁可当打工族,多余的时间宁可用来游玩,也不想被固定的工作套住。“精进”、“持戒”既和他无关,也不曾思考“忍辱”是何物,这样的日本人正与日俱增。
因此,和提升人类心智有关的思维,正在被社会全部否定和忽略。我相信,经济比日本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定很少出现青少年犯罪。
贫穷国度的小孩自幼即得帮助父母劳动,贫乏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心智。尽管联合国宪章中主张,让未成年儿童劳动是违反人权的行为,就某种意义而言这是正确的,但是环境考验和试炼人类的功能性,也值得重视。
导致青少年犯罪盛行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战后的教育过度强调“自由重要性”的概念。前面曾提到,很多人因为主张自己的自由,而给他人带来痛苦,但是战后的日本教育根本未曾提及此点,特别是最近的教育方针只强调自由,认为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利。
但是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从幼儿园时期就尊重他的自主性,这种教育方式和放牛吃草有何不同?这种教育的后果,就是培养出一群不管长到多大都无法控制自己欲望的孩子,也因此才会发生那么多十七岁青少年犯罪的案件。
单就媒体报道和专家的议论,感觉上仍无法解释青少年犯罪的真正原因。我则认为,理由如同前述,因为他们欠缺认真的劳动,也不曾受苦受难,不曾为他人贡献一己之力,而让自由无止境地泛滥。
因此,我认为唯有教育孩子们控制欲望,并教给他们有效的控制方法,才是当前要务。至少应该教育孩子做到帮助别人的“布施”,以及不做不该做的“持戒”这两种好的行为。当然,凡事必须努力的“精进”和面对苦难须忍耐的“忍辱”,也应该让孩子们自我训练。释迩牟尼强调的“禅定”,也就是维持心境的平和,虽然也很重要,但是我认为,对青少年教育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布施”和“持戒”。

第十章  青少年犯罪
考虑青少年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们美好的心灵”,而最基本的教养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忍耐恶劣的环境以及努力工作,这是砥砺心志必要的功课。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急剧增力。。假女口你将镜头拉近一点观察,就会发现,犯罪者多属于品貌端正的少年,家庭背景也不错。情况显示,似乎那些生长在经济上比较宽裕家庭中的孩子,犯罪的比例也比较高。
回首一下那些日本还很贫穷的时代,孩子们几乎天天都得压抑自己的自由,过着凡事忍让的生活,那个时候也看不到今天社会常发生的那些问题。
主要是因为,以前通过成人与成人、小孩与小孩之间的交往,在平时就训练自己做好自我控制。而现在的家族和朋友之间欠缺同样的互动,所以不了解如何控制和控制的尺度,自然就会产生问题。
现代家庭孩子少,爸爸买回来一个蛋糕,往往由一个孩子独享。相比之下,以往假如一家有五个孩子,就得分成五份,由于很难切出五块同样大小的蛋糕,于是最小的孩子吃最小块,最年长的孩子吃最大块,如果排行小的孩子吵着要大块蛋糕,必定会被责骂。
但相对地,当家中大扫除时,最年长的孩子干得一定最多,最小的孩子甚至可以作壁上观。只要家中有兄弟姐妹,就得经常彼此帮助和容忍,从日常生活中学习自我控制。
也就是说,如果家庭中有手足,大家就能依长幼关系建立某种规则,在此规则下自然地训练。曾有人表示,自己“通过吃火锅,学会了不要恶性竞争的经验”。在家族成员中学会轮番上阵的生活,也学到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法则,这样的学习是极其自然的。
最近,经常听到的说法是“年轻人的心荒芜了”,很多人提出“心的问题”。但是即使人心的问题存在,当问到该如何整治荒芜的心时,答案不外乎“告诉他们心的重要性”、“给予咨询”或“医治他们生病的心”,虽然口径相当一致,但也充分显示,没有人确切知道如何从事心灵方面的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说“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十七岁少年犯罪的问题”,也有人认为“贫穷的家庭没有心灵荒芜的儿女”。照理说家贫的孩子做坏事好像比较合理,但没想到事实正好相反,有钱人家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做坏事。
翻开日本的历史,明治、大正、昭和三位天皇在位时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社会非常贫穷,因此孩子们如果不工作,家计就很难维持。虽然孩子们总是贪玩,有时也想调皮,但是在父母亲的斥责下,还是拼命努力地帮忙工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或许这也算是“持戒”吧!再加上理解了必须努力工作才能存活的“精进”,通过苦难而学到的“忍辱”,经过层层关卡,因而磨炼了自己的心智。总之,贫穷家庭的孩子不得不勤奋工作,而且必须学会控制欲望,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在苦难中忍耐,这些看似不幸的因素反而导致了他们日后的成功。心田之所以荒芜,主要原因是人们忽略了教育孩子们这三种锻炼心志的作业。考虑青少年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们美好的心灵”,而最基本的教养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忍耐恶劣的环境以及努力工作,这是砒砺心志必要的功课,必须将这样的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如果不教育孩子,只是一味地说:“因为他们的心是荒芜的,所以才有所谓十七岁少年的问题”,或是整天嚷着:“因为十七岁少年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应该留意心的问题”,但终究还是没有人愿意定下心来好好地思考真正的解决方法。
我曾在前面的章节提到,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学校教育出现了问题。首先是“培养自由个性”的错误方针,随着这个错误的方针,即使孩子再小,也奉行“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不要教孩子做什么,而是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教育方式。问题是,这种教育方式对锻炼孩子的心智成熟并无帮助。释迦牟尼所说的“持戒”是遵守戒律,也就是“不做不该做的事”,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但是到底什么是“不该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呢?不了解这个重点就无法“持戒”,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教孩子们明辨是非的道理。
因此,佛教用“如果做这种事,死后会下地狱”的简便说法来教人持戒。人们因为害怕,所以提醒自己要努力遵守戒律。反观现代的教育,让一群什么也不知道的孩子,从小就去做自主、自发的行为,从来不教他们分辨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事,也就是从来不教导孩子遵守戒律。
有些人甚至认为“孩子很纯真,即使不教,他们也能分辨善恶”。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孩子绝非如此,他们不具有控制欲望的能力,他们是充满我执的动物。
在远古时代,因为人类在严峻的自然环境中寻求生存,通过生活,大自然教导人类区分“应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无法学会遵守戒律者,无法继续存活下去。
回头看看现代社会,因为经济太富裕,大自然的法则反而行不通。因此我们只能通过教育,仔细而正确地教导孩子们认识什么是“身为人类,可以做与不可以做的事”。

第十一章  人生的目的
出人头地也好,成功也好,只想过有趣、特异的人生也好,都只是人生的一种过程而已。人生真正的目的是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

人类开始真正感觉到自己活在世界上,具有了存在意识,一般来说,是在已经有了判断事物的能力之后。从出生到具有此种判断力之前,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活在世上。所以,在具有判断力之前,人类只能在双亲的保护下活着,一直到十二三岁左右,才开始懂得思考人生是什么。
虽然个别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大多数人开始思考人生,都是受父母或师长的影响。因为他们总是在耳边叮泞:“确立自己人生的目标,树立伟大的志愿,然后向自己的目标和志愿挑战。”大部分父母会为孩子规划“好好努力、考上好的学校、成为伟大的人物”这样出人头地的人生,孩子自己也是按照父母的期待而用功学习的。
书读得好的孩子就这样努力往前走,在不断为自己的出人头地而努力的过程中,很多人肯定这就是他的人生目标。但是求学过程不顺利的孩子,在过程中不断遇到挫折。万一考不上好的学校,就只能踏人社会开始工作。在一面工作、一面体验社会百态时,有人不禁开始思索:“只有一次的人生,与其过着长期灰暗的生活,不如让自己过得更有趣、更快乐、更特异一些。”
无论是哪一种人,在不知不觉中,年龄都在增长。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是努力往出人头地方向冲刺的人,或是想过有趣、快乐、特异人生的人,慢慢地都会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
为什么呢?因为开始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在逼近自己,也因此开始思索“为了活得长久一点,要注意健康了”,接下来就开始将健康列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只要和同辈的朋友相聚,话题不外乎“吃这个有益健康”“这种药比较有效”“我最近得了这种病,你要小心哦!”或是“哪个医生好呢?”等等,以显示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在维持健康。不管是努力出人头地的人,或是那些追求有趣、快乐、特异人生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工作可以马虎一些,对健康却丝毫不敢大意。
所谓的长寿,主要是指“肉体维持长时间的存在”。人类想要保护开始衰弱的肉体,让自己生存的时间长一点,多多少少就会忽略他人,变得自私和执著,心中开始出现这样的想法:“只要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
理论上,人过了中年,应该是工作和人际经验都更臻于圆满,人格品质也随之提升到更高尚的境界才对,但没想到对健康与肉体的执著却取代了这种美好的成长。于是,人类开始沉溺于欲望,也因而带来了老迈与丑陋,我感到当前的日本就充满了这种风气。
人类生活的方向本来就充斥着分歧,其实,天资优秀的孩子当然可以从小怀抱出人头地的想法,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孩子向现实低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度过只有一次的人生也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即便是出人头地、扬名立万,也只有在这一世呀!名誉、地位和财产,在我们往生以后,没有一样能带到另一个世界,连肉体也是留在地球上的。就像前面提及的,能带走的只有灵魂,也就是意识体而已。 
再者,无论此生过得多么有趣、特异,死了以后也只能余留灵魂,如果那时灵魂只留存一点点“这一生还挺有趣”的印象,我觉得这样的人生似乎也没有很大的意义。
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当我们往生的时候,留下的灵魂或意识体具有真正的价值。活在世间获得的名誉、累积的财产及建立的地位,是否能成为灵魂的价值呢?或者度过有趣、奇特或波澜万丈的人生,是否就能提升灵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