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情物,表示占有。常人看石,最先想到的是值不值钱,而真正爱的人只问自己喜不喜欢。对自己真正喜欢和真正打动自己的石头,那它就是另外一个生命,或者另外一个自己,是和自己惺惺相惜的终身伴侣。
信仰的虔诚带来心灵的宁静与安详。在电影《入殓师》里,“父亲”的台词打动了不知多少人:在很久以前,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就会找跟自己心情一样的石头,然后赠予对方。收到的一方会在石头里得到感触,然后去了解对方的心。例如光滑的石头,就能想象他平静的心。凹凸不平的石头就代表担心对方在电影的结尾,被误解的父亲临死前手里紧紧握着的,正是儿子小时候送给他的一块石头。????一块石头,也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又可以是最离不开的。信仰可以赋予石头生命——只要有人的地方,石头就被雕成大大小小的佛像。藏传佛教更是把石头视作有灵性的东西。我们认识到,一块石头,白色的石头,能带给人多大程度的心灵平静和愉悦。????也许,心性不是只有人才有,它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体悟心性,就是体悟万事万物的本质,老子从水体悟到做人,而每个人对于一块白色石头的体悟,也会有所不同吧。但是,就像我们在西藏所学到的那样,对着一块石头,一个人看到的其实正是自己最真实的本心。????扎西尼玛:什么引领着我的精神世界????在过去的三年里,有个人一直在路上,风里雨里,酷暑寒冬,他都带领着一帮人沿着仓央嘉措的足迹,捡拾仓央嘉措曾经钟爱的白色的石头。这个人就是扎西尼玛。????在2010 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和他有过这样一段对话——????问:说说你对这种石头的看法吧。扎西尼玛:首先是有缘人才能得到这种石头,这种缘分的基础就是热爱。问:你第一眼看这个石头是什么感觉?扎西尼玛:那是一种很神圣的感觉。我们走了很多路,到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我发现只有在特殊的位置才能有这种石头。找这种石头,更重要的是要靠一种感觉,也许是我和这个石头有着特殊的情感纽带吧。一开始我们请了一些工人,没有一个工人能在三个月内学会认识这种石头,他们辨认不了,最后整来了一大堆没用的。后来,我就和工人们讲这种石头特殊的韵味,教他们怎么欣赏和喜欢,后来慢慢地他们才有所感悟。如果一开始就对这种石头的内涵和意义不清楚,没有更深的理解,就不会有这种神圣的感觉。
?问:听说在庙附近会更容易找到。扎西尼玛:对的,而且确确实实要有缘分才能找到。往往很大的一个地方就只有那么一块。所以,寻找石头的时候,你心中会有一种使命感。问:你所说的这个石头更深一层的内涵是什么?扎西尼玛:说起来很复杂,实际上也很简单,那就是从外在到内在,这种石头很洁白,很温润,就像学佛的人一样,身上总会有一种圣洁、沉稳的魅力。因为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对石头很感兴趣,有所接触,我觉得在所有石头里,只有这种石头让我感觉到一种神圣。我觉得这是佛赐给我的信物,通过这种石头,慢慢地我对佛教和西藏文化也越来越感兴趣,内心越来越沉静、愉悦。????问:就是说石头成了你精神世界的引路人,指引了你的精神世界?????扎西尼玛:对,对这种石头我不只是停留在欣赏层面,而是通过它来净化我的内心世界。我越来越觉得,寻找和发现这种石头也许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我寻找的是自己的内心,是一种我们还了解不深的传统文化。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以这种石头为载体,感觉和传递我所说的这种心灵的东西。????问:你怎么比喻你所找的石头的价值?????扎西尼玛:对不了解和不珍惜的人来说,它可能一文不值,但是对真正喜欢和理解的人来说,它又是无价的。我觉得它就像西藏人日常用的酥油灯一样,是我在浮躁的现代社会的黑暗中,能够看到的一点点光明。????问:就像心灵灯塔一样?????扎西尼玛:是啊,我和你讲,哪怕是在一片再荒凉的土地,只要发现了一块这样的石头,你就会有一种要留下的感觉,你再次回到这个地方就会觉得很亲切。????问:说说这里面的辛苦吧。????扎西尼玛:要说辛苦啊,我已经开坏了两台车了,有一次还掉到了沟里。那次下雨路滑,车忽然就失去了方向,但是说来也奇怪,十几米的深沟掉下去,人一点事都没有。当时车里面一共坐了4 个人,都没事,连点伤都没有,真的是非常神奇。
?还有一次,眼看着还有40 公里就到可以吃住的地方了,可是车忽然坏了,一动不动。那时候天又黑了,又是刮风又是下雨,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们身上也没有吃的了,本来想着再忍耐一下,马上就到地方了。结果没办法,只好在那等,我们足足在风雨里等了3 个小时,终于来了一辆车。那个司机真的是非常好心,我们还没拦车他就自动停下了,主动问我们怎么回事。我说车坏了,他就说要不把我们的车吊到他们的车上,他的是个带吊车的大车。就这样,他把我们带了40 公里,终于回到了我们住的地方。????问:这个车好像是专门去救你们一样。????扎西尼玛:是啊,那么长时间就去了那么一辆车,而且他还带着可以把我们的车吊到他车上的工具,我觉得冥冥之中真的是有一种运气。还有,我说的那次掉到沟里,车里面的人都迷迷糊糊的,大家一睁开眼睛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很惊讶怎么会在这里。????问:当时你开车,只有你知道怎么掉下去的?????扎西尼玛:我是知道的,当时心里急死了,刹车也不好用,方向也没????有了。那时我们忙了一天往回赶,车后面带的石头太重了,可能是把车压(翘)起来了。不过,当时我真是感觉有种力量在保佑我们。当然那辆车也已经报废了。有时候在沙漠里找石头,到了夏天就特别热,地面反光特别强烈,当然会很辛苦。但是,你不知道我们每次找到石头后有多么高兴!我真????的觉得,冥冥之中一种使命感在里面。????问:你们这么辛苦,每次收获能有多少?????扎西尼玛:我们经常一出去就是十几天、将近二十天,每次收获都不等,走远了收获多一些。我们最远走到过玉树方向,收获了几百公斤的原料。????问:那这种石头没有矿么?????扎西尼玛:没有。我早就觉得这真的是很神奇。有时我也在想,这个石头为什么分布得这么广?石头这个东西不是说你找到矿带就能找到好料,这个石头是要靠你人去捡的。
问:那这种石头,就像游方的僧人一样?????扎西尼玛:对,非常像。看似万物无常,但是冥冥之中早有定数,而且一般庙周围会比较多,十公里范围内肯定有,特别是在青海境内,沿途路边都会有。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地方,看到了一块灰色皮子的石头,被那些工人踢来踢去,我一看就说,这块一定不错,结果用锤子敲开了一个边,一看,雪白雪白的。但是说来也怪,工人们谁都看不到,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哎,说起来辛苦,但是心里面还是很喜悦的。????问:是什么喜悦呢?找到宝贝的喜悦?????扎西尼玛:不是的,是一种发现的喜悦,是从平凡中发现了不平凡的那种成就感。????问:你很厉害,能透过表皮看到里面的本质。????扎西尼玛:这我不敢这么说,但是总之,如果这个石头是一个人的话,这么专心地寻找了这么几年,我确实能感觉到它内心的一些东西。我越来越觉得,为什么仓央嘉措看到这种石头后会觉得震撼,想起来他的母亲,后来终生不离不弃,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石头确实是一种类似灵魂的东西吧。????问:那好看石头有很多啊,为什么偏偏这种石头你觉得有灵魂呢?????扎西尼玛:还是因为它能给人一种神圣感。当然,这也和个人喜好有关。当你非常喜欢它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赋予了它人格和生命,给了它灵魂。石头也可以是灵魂的载体嘛。所以,如果说很多人都能像我一样喜欢这个石头,那么他们就都能和它心灵相通,那它的意义就更深远了。人给一块石头赋予生命之后,石头就会有一种灵性在里面,就像《红楼梦》里的“通灵宝玉”一样。????问:在寻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吧?????扎西尼玛:困难还是很多的,有些当地人不知道我们在找什么,就会阻挠,但是每次我们都能克服困难,困难一旦可以被克服就不算什么困难了。我想这些都是对我的一种考验吧。只有经历了艰辛的喜爱,才是真正的喜爱。????问:你信佛么?
扎西尼玛:我之前根本不信佛,真的,所有的寺院我从来不磕头,从来不点香。但是我现在确确实实变了,我觉得自己变得纯粹了,心能静了,排除了过去很多各种各样的烦恼。之前我虽然生活优裕,但有时候真的是夜不能寐,但现在完全没有了。????问:工人们呢,他们有什么变化?????扎西尼玛:他们可能是感觉不大,他们不知道这种石头背后的故事,只是在技术上能够辨认而已。每次他们捡回来之后,都是我初次分拣,大概要剔除掉50%,然后再仔细筛选一遍,这次大概只能留下10%。真的,遇到一块好的石头很难。有的从外面看很不错,但实际上里面已经裂了,用不了。所以,要很大的缘分和机遇会集到一起,才能得到一块真正好的石头。????问:这似乎就像人修行一样,每个人的天分不同、努力不同,造诣也不同。石头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吧?你这些话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每块不一样的石头,就好像是不一样的人一样。听说这种石头现在越来越少,拣石头也越来越难、越来越枯燥,你估计你还能坚持多久?????扎西尼玛:我说过,我有一种使命感。只要这种使命感还存在,我就会一直走下去。不是我停不下来,而是这种使命感在强烈地驱使我无法停下来。我想也许两三年吧,那时候我会积累足够多的石头,也积累了足够多的回忆。也许那时候会把重点放在其他方面,比如说静静地坐下来,做些研究。????“信仰”:一切力量和幸福的来源????对一块小小的石头的崇拜和信任,让我们更加深入西藏人的内心。通过实地走访和阅读大量相关的历史记录和现实细节,我们发现了一个脆弱而坚韧、敏感而笃定的心灵世界。????西藏人似乎总是小心翼翼,很少抱怨,也许怕抱怨会激怒神灵。与人为善已经融入了他们的血液。在他们看来,所有对自然和神灵表达崇拜的态度和做法,都能让人更踏实,也更快乐。????山、湖都是神灵的魂魄居所,就像每个肉体都是一个灵魂寄居的地方一样。比如,藏北最著名的传说都与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山有关,而且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是一对“夫妻”。人们相信,在神山神湖的本命年转山转湖,会给同样属相的朝圣者带来格外的好运,但必须绕着转一整圈,否则心不诚——绕纳木错一圈至少要5天。
?树木花草、庄稼、动物、房屋、水井、河流、山川、土地乃至灶台等,万物有灵,这些神灵都能加害人类,而且都像孩子一样需要爱护,并且有各种脾气,要十分小心,不要触犯他们。男人把他们的生命神扛在右肩,女人扛在左肩。如果把厨房弄脏,灶神一生气全家就要生病。烧饭溢出来了,主妇们就会狡黠地“哄”神说:不是我,是邻居烧饭溢出来了啊。????在西藏人的内心世界里,“域拉”是管辖一方的神灵。域拉权力很大,脾气也不小,很容易生气、发怒。如果伺候不周,就有可能使他们不悦,其结果就是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雪冰雹、干旱瘟疫。人们认为,冰雹是神魔的箭,所以雪山神也被称为“冰雹王”。西藏共有18个冰雹王,其中最大的自然就是念青唐古拉山神。据说当年莲花生大师从印度来西藏传教,驯服了这些山神之后,规定他们只能危害那些不敬或作恶的人。可是,只要是人,谁又没起过邪念,谁又没做过错事呢?所以冰雹似乎总不缺理由。????如果年景不好,西藏人就会向域拉忏悔,检讨自己做得不到的地方,请求宽恕,并保证来年献上更丰厚的献供。总之,西藏人总是检讨自己,很少会抱怨别人。如果收成好,人们也要向域拉表示衷心感谢。????播种和收获都要举行祭祀。庄稼收割后,各家要把第一簇青稞放在村外的山上、水渠、十字路口、房顶等处,给各方神灵进贡,山神、河神、村神、井神,一个都不能落下。????有学者记录西藏农民开镰那天的礼仪,一方面要给土地神献上青稞酒和糌粑,一面还要念念有词地祈祷:今天我们开镰啦,请告诉青稞地里的神灵和生命,有头的藏起头,有脚的缩起脚,要不我手里的大家伙来了,弄出牦牛大的伤口我就不管啦土地啊,在春天和夏天,给你吃的不算坏,喝的不算差,我们送肥送水,像服侍老爷喝酒一样勤快,今天我们割青稞,像酒徒喝酒一样彻底,像喝酸奶一样贪婪????在婚礼前,新娘家的人通常要请法师祷告,请屋神和各路神灵保佑新娘,不要因为新娘出嫁就生气,也不要对新娘纠缠不休。法师甚至还会告诉神灵说,新郎家不会厚待它们,还是待在原地比较划算。这些神不仅度量小,而且还是醋坛子。????有一次,一位在当地体验生活的女作家夸村里一个小女孩漂亮,她母亲立刻愤然领孩子走了。后来这位作家才明白,那是因为母亲担心夸奖会招来鬼神的嫉妒,让小女孩生灾。还有一次,有位邻居家盖房需要砍一棵树做房梁,在砍树前,邻居要请法师念经,请求树神的原谅,不要发怒,不要在未来的房梁上“动手脚”。
甚至连数字也有灵性,比如,人们认为,三、十三、九都是吉祥的数字,而单数总是比双数更加吉祥。据说,在过去,西藏重要的仪式都在凌晨举行。比如结婚,新娘必须在破晓前离开娘家,因为一天中最初的几个小时被认为是最吉祥的时光。法师往往告诉新娘,必须在凌晨四点前嫁出去。所以,参加婚礼的客人凌晨两点就要起程赴宴。什么人可以参加婚礼也需要法师占卜,因为如果“相克”就会带来灾难。????西藏人很随性,藏历和阴历差不多,但西藏人成倍地增加吉利的日子,删去不吉利的日子。比如,藏历中有两个连着的二月二日,却找不到二月四日。藏历中的每个月的十五和三十,都被视作特殊的日子,这期间积德和造孽的效果都会被成倍放大。所以,西藏人在这几天不吃肉,禁止屠杀牲畜。????因为藏历四月是佛祖出生、涅、顿悟成佛的月份,西藏人相信在这个月做好事和坏事的业力,一次相当于十万次,所以在这一个月人们不吃肉,因为这个月一条命等于十万条命。很多人还会选择这个月进行苦修,有的甚至在白天水米不沾。还有人8天、15天或一个月守“不语戒”。在这个月,过去的政府官员每人都要特赦一名死囚,而没有这个特权的普通老百姓,则大多选择买羊放生,以积累功德。????在西藏人的意识里,能伤害我们的神灵不但在周围,还在人们体内。每个人的躯体里都有五群神灵,分别在头顶、右肩、两个腋窝下以及在心脏附近。这些神灵到处游走,如果碰巧触及某个神灵所在的位置,人就会不舒服或者毙命。另外,相应于内外的各种变化,每个人都会在特定的地点、时间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况当中。所以身体生病后,一个传统的西藏人会先请法师确定是不是神灵所致,然后才会去看医生。到了藏医那里,医生也会开出很多神秘处方,甚至包括足以让人目瞪口呆的东西,从活佛的茶叶、食品、掉下来的头发到他的排泄物,等等。????在这个雪域高原的精神世界,“与人为善”就是一切,“信任”就是一切。而“信仰”,则是一切力量和幸福的来源。????从仓央嘉措开始????在寻找仓央嘉措足迹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现代都市人和依然继承了仓央嘉措那个年代大部分传统的西藏人的内心,是两个迥异的世界。记得母亲生前有次在生病住院很多天后,忽然对我说:“人一到医院,把什么事都看开了,过去放不下的,也都能放下了。”是的,人生本来无常,生命自有比欲望得到满足更加重要的意义,何须浪费时间贪恋、执迷于那些虚名浮利的烦恼呢?这些我们往往要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能领悟的道理,是很多西藏人从一开始就笃信不疑的常识。
?有人说,从1840年至今的170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过完一生的中国人,一代都没有。正是因为人生多苦,追寻生命的价值和精神意义,才格外显得珍贵和重要。????现在不少有关西藏的书,不是介绍好玩的、好看的,就是介绍猎奇的、好吃的,我经常会觉得其实这也许是对西藏精神价值的一种浪费。雪域高原的价值,并不在于追求感官的刺激,而是要通过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理解,让自己浮躁的内心平和下来,尝试另外一种生命的体验,让自己的灵魂受到一种别样的熏陶和滋养。????比如,在探寻仓央嘉措和他的内心世界的精神之旅中,我有幸度过了一个更有意义的生日。当我了解到有高僧说“过生日大吃大喝实际上不是祝寿,而是折福。正确的庆生,应该是母亲在世时报母恩,母亲不在世时报众生恩,因为众生如母”,我选择了通过做一件善事默默地度过了自己的生日。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人端着酒杯拿着蛋糕对我说“生日快乐”,但我的确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浸透身心的愉悦。????抛开那些神秘主义的、唯美主义的,同时也不免失于肤浅的好奇和围观,重新发现西藏,发现西藏人的精神世界,反思现代文明的种种精神和心理问题,从一个比较纯净的内心世界里得到人生价值观的启发,拂去现代人心灵的浮尘,是我的“仓央嘉措发现之旅”最有意义的收获。????记得从西藏回来的那天晚上,我听到一个故事,说是内地某著名寺庙的方丈曾到北京请人吃饭,席间言其饱受舆论攻击之苦恼,感叹手下的小和尚们“不懂电脑”,不能得心应手地回应和反驳网上评论。我听后不禁哑然失笑。世俗的漩涡,连一些和尚也不得清净,在欲望的浮光掠影中,哪里又是我们俗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