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作只需20年-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不早几年或者晚个十年?很显然,在靠近2000年的那几年,必定出了“大事”,导致了地方政府开始大量缺钱。

    古来国家维持运转主要靠税收,当今的中国也不例外,这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历朝历代,苛捐杂税层出不穷,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方告一段落。从1949年开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业工人为国家建设兢兢业业而基本是无私奉献的工作所积累的财富,当时税负实际上少之又少。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两腿并行,一面维持原有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对自己的供血能力,一面增加税收收入。而在允许占少部分的私营经济相对发展不久之后,公有制的弊端导致在市场相对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纷纷亏损严重,使得国有企业丧失造血能力,入不敷出,不但不能为财政做贡献反而成为财政的包袱,而庞大的行政开支又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国家财政,于是,国家没钱了。

    要解决这个燃眉之急,第一步便是国库券的诞生,发生在80年代中后期。但国库券这样的公债毕竟基数太小而且迟早要兑现还给购买人,最直接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税收上,而中央税收成了重中之重。增加税收从90年代初到现在二十年来,一直在增强,从未间断,也没有缓和的迹象,每个人都会发现身边的税种越来越多也愈收愈重。

    从1994年开始我国税收主要以分税制为主体,来加强税收分配制度,说白了就是三级税收制度:中央政府主要承担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的职能,占税收总收入的60%;省级和县级地方政府更主要的在资源配置上发挥作用,分别占税收收入的15%和25%。在1993年分税制改革前,全国税收总额分配比例大致为:中央20%,省15%,县65%。显而易见,中国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中央和地方县级政府的税收收入比例做了个对调,也就是中央得到全国税收大头,省政府维持不变,原来得到大部分税收的县级政府现在只得到个约莫25%的小头。

    因此县级地方政府开始缺钱了,特别是从1998年中央开展了严格的税收法制建设,强制结束了1994年之前的包税制而落实了之后的分税制,这才使得税收大头真正的落入了中央国库。这就是2000年之前发生的“大事”,此时没钱的县级地方政府开始到处筹钱。首先利用一切可能将手头的地方国有企业纷纷卖给私人和外资,并同时将乡镇等集体企业卖给个人来换得现金。但是在2000年前后经过两三年时间,这点家底也卖的差不多了,唯一能填饱地方财政胃口的就只剩下土地了。

你会工作多少年——我不想65岁才退休! 第二节  看看你的糟糕状况(3

    此后从2001年开始,靠卖地来获得土地出让金则成为地方财政的首要任务,这期间最早于1999年就开始尝试高价卖地的始作俑者,有江苏的地级市宿迁和省会城市南京,以及湖北的武汉,此后才全国纷纷仿效之,很快蔓延开来。

    可见,房价高企的直接原因是三级税收分配比例的不合理。中央税收过高,本来收取税收总额20%左右却多收了近40%,导致国库异常充足,国富。而原本获得65%税收大头的县级地方政府现在却只分被配到了25%的税收收入,导致县级地方政府无限的想方设法增加收入(炒高卖地费用),增高现有税种特别是房地产税的纳税基数(房价),其直接结果就是民穷,三代人几十年的收入全部用来买一套房子。

    因此,税收分配不改革,高房价的现状就不会改变,此为高房价的本质,与我们奋斗中的职场人士息息相关。明白了以上房价的本质,我们就可以对房价趋势有个大致的判断,而不会死等房价暴跌了。

    四.基本的税收知识知多少

    税收,跟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关,这里我们普及一下最基本的税收知识。

    我国第一大税为17%的增值税,它是我国最主要也是最大的税种之一。增值税中75%为中央财政收入,25%为地方收入。要增加税收收入,第一步当然从这个最大的税种开刀。在2008年1月开始执行的增值税转型,对非生产型的贸易公司代理等中间商家开始了增值税的全面开征。于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年国家税收却依然突飞猛进,增收接近20%,跟这一条法规的执行有直接的关系。

    1999年前后新增或者严格征收的几个税种还有个人所得税,个人存款的储蓄利息税以及个人车辆购置税;2008年底金融危机到现在的几年间开征并数得上名号的就有燃油税,车船税,房产保有税;我们近期可以看到在2013年前后就会征收的还有资源税,社会保证税,遗产税,赠与税,房屋租赁税,物业税,二氧化碳排放税;不远的将来在2015年前后还会增加更多的新税种:空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垃圾税,噪音税,结婚税,离婚税,超生税,火葬税……绝不是耸人听闻,这些税收听起来离你那么远,其实已经这么近。

    重点说下跟我们职场人士休戚相关的几个税。

    首先,个人所得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均月收入20元时的800元起征点,到2010年的2000,再到2011年9月开始执行的3500元起征点。不出意外,号称减税的新个税法将会使得个税的收入比以前更多了,关键的一点不是起征点从2000调整到3500,而是25%的税级范围从20000飞流直下降到了9000元,再过几年更多的人将荣幸的进入25%的征收范围,名义上减少了超额累进个税计征法的税级,实际上增收了。

    然后,社会保证税,现在你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工资减去保险公积金后的应税所得额来计征的,最早2014年你每月缴纳的五险四金也将交税,逃无可逃。

    接着,遗产税,当你拿着微薄的收入却因为父母留给你几套房产而沾沾自喜之时,不要高兴太早,国家很快会立法对于遗产课以重税,父母留给你100万的房产你要先缴纳接近50万的遗产税才能继承。

    最后,说下物业税。2011年1月底国家在重庆和上海试点了房产保有税,这个税属于物业税的范畴,只不过中国房产只有70年的使用权而无永久居住权。所以在当下物业税不能名正言顺诞生且房价高企的情况下,房产保有税这个权宜之计则应运而生。这个税一旦开征,将会万代继承下去,必定会是将来税收的重头戏,它甚至被寄予了取代现在每年几万亿土地出让金的厚望。所以在贷款买房后除了计算每月的还贷你还要合计下每年要交的房产保有税,在月供后留出钱来缴纳。

    五.“伤不起”的物价

    物价其实属于地方范畴,也就是在当地所销售商品的价格,除了百姓日常消费品(食品,水电煤气等)关系民生的物价在中央重点监测和控制之下不可随意乱为之外,其他所有物价地方政府都可以用来炒作赚钱。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现行税收制度不改变,地方就拿不到大头子的税收,必定会在房产炒作之外物色更多的炒作对象。今后千奇百怪的高价商品会层出不穷,“蒜”你狠“豆”你玩只是才刚刚开始,表面看似民间投机资本的炒作,实则充满了地方政府的纵容与推波助澜。高房价已经因为地皮的有限性以及中央严格的监控而产出不了多少财富了,接下来的就是如下财富目标:郊区的小产权房,农村的宅基地,小学初中高中的上学名额,本地户口,车牌,停车位,墓地费,火化费用,等等。一句话,物价走高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生活,人们时常感到挣得还没有花得多,真真是伤不起啊!

    Tip:公有制历史遗留下来的低工资制度导致我们当今的收入偏低,低工资又偏偏遇到了侧重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的社会财富观,这就陡然增加了靠工资收入维持生存的难度。而且,今后若干年,中央针对必需品增加的税收和地方针对非必需品的价格炒作,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前者的目标群体是全体人民,而后者面对的则是他治下的所有平民,被标榜为中产阶级的职场人士,均在其列。

    我们透析了中国的低工资制度、社会财富观以及房价的本质,并预判了税收和物价的趋势,是为了弄明白我们职场发展的大环境。这样的残酷现实,使得我们想通过工作来解决物质基础之困的目标来的更加任重道远,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实现职业突破的迫切性。

你会工作多少年——我不想65岁才退休! 第三节  职场如何突围?

    正常情况之下,男性在60岁女性在50岁退休,假使你从20岁开始工作,那么你的工作年数应该是40年或者30年。但是,现实情况是你几乎要工作50年都不一定能解决物质基础之困。

    物质基础的矛盾自古就有,当下却特别严重,一直以来只有一条康庄大道来化解。

    一.“正能量”途径

    “正能量”途径,就是通过自己合法的付出来获取报酬,比如上班拿工资,比如投资取得收益,再比如出点子获得奖励,还有购买彩票中奖,甚至取得别人的赠与获得亲人的遗产等等,这些当然都是正面的。本书侧重于共性成功之道的探讨,因此我们主要讲解通过劳动力付出来取得报酬的道路,这正是你我他大多数人都在走的职业之路,也是我们所推荐的道路。

    但问题是这条道路注定不平坦,而且如前文所说,即使工作了50年却仍然解决不了物质基础之困。

    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呢?答案其实已经有了。劳动并取得报酬,天经地义,只不过你的工作方法不对。本书接下来就是告诉你,如何才能通过更好的工作解决你的物质之困。如果你想通过掠夺的方式或者游走于法律和道德边缘的劳动来取得更高的收入,那接下来的内容就没必要看了,本书告诉你的是一个正派的职业之路。

    二.打破魔咒的关键“公式”

    正题已经确立,那么如何通过职场来解决我们的物质之困呢?我们将工作的定义来拆解一下。普遍认为:工作即是通过劳动取得相应报酬的过程。很明显,工作是个过程,必定有结束的时候,只不过有人长有人短而已,甚至大多数人都跟我的邻居老王一样工作了一辈子,工作50年是普通百姓活生生的写照和宿命。

    这个魔咒如何被打破呢?关键就看这个“过程”的定语“通过劳动取得相应报酬”。我们付出了劳动,自然可以得到金钱等收益,那么这个收益肯定彼此不同或者有多有少,关键就落在“相应”二字之上了。相应,这里当然指的是你付出的劳动和你取得的收入这两者的相互对应。你单位时间的劳动可以折算成现金收入,不信你现在就可以计算一下你每天甚至每个小时的工资收入是多少。上班后,你去找人事部门核对一下,他们早就算好了对应你的单位小时工资,你看看你自己算得是否准确。

    你的总收入(Y),自然等于你单位时间的劳动报酬(A)乘上你的工作时间(T)。这个公式:

    Y=A×T

    可以让你找到你要的答案。于是,你要是想Y尽可能的大,那么就只有从A和T来努力,说白了,要么增加你的工资,要么延长你的工作时间。

    我们先来看后者“工作时间”,人的寿命是一定的,一般人难到百岁,而且即使你很长寿工作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T最多等于你的寿命减去成年的岁数18岁,而几乎所有人在去世之前已经丧失了劳动力。因此,你的工作时间实际上已经无法再延长了。

    那么,我们只能将目光转到A也就是你单位时间的工资上面去。因此,增加你的工资,成为职场突围的唯一途径。A的大小跟时间点(S)职位(Z)单位(D)和人物(R)四者有关,你的工资自然就是跟如下因素密不可分:你工作的那个时间点,你的工作职务,你就职的公司,你自己作为劳动力的素质。

    首先,时间点(S)。你可以看下手表,现在是哪一天,此刻是什么时间。这一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固定的,世界大同,因此时间点这个要素只在当下的你跟以前的自己比较之时才发挥作用,对于我们所说的此刻的工资来说,则没有影响,我们先将它忽略。

    然后,看你的职位(Z)。职位具体来说,就是你的工作职务,实际上指的你当下的工作岗位,你可能是技术员、销售员、工程师、律师、医生等等,也可以是公司总经理或者工厂老板,甚至是国家管理者,总之“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工资肯定是有差别的。因此,从对工资的影响来看,职位(Z)至关重要。

    接着,看下你的工作单位(D)。这里讲的就是你工作所服务的单位,企业不同则薪水大不一样。公司有好坏,很多人都喜欢去大公司,因为大公司财大气粗给得起高工资,说出去也有面子。因此,就业单位(D)对我们的工资收入有着重要影响,它是核心因素之一。

    最后,看下人物(R)因素。这里我们将之定义为“你自己作为劳动力的素质”,放到职场上来说,这就代表着你这个人,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出生国别甚至身高外貌以及关系能力资历学历社会背景等等都会有差异,“贾府的焦大不会娶林妹妹”,同样,不同的人放到不同的岗位,其结果也千差万别。因此,你自己(R)则成为了决定你工资收入大小的最后一个重要因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你工作的收入A就成了一个主要以ZDR为三个变量的函数:

    A=A(Z;D;R)

    我们将公式进一步写明,则

    Y=A(Z;D;R)×T

    Tip:收入公式Y=A(Z;D;R)×T中,Z、D、R为变量。可见,抓住了工作职位(Z)、工作单位(D)和你自己(R),你就找到了增加收入并突破职业之困的钥匙,你的职场就从这里突围。

你会工作多少年——我不想65岁才退休! 第四节  告诉你:工作只需20年

    如何增加收入,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详解。为了避免老王的故事在自己身上重演,活在当下的我们应该思考下自己的职场人生。我们能否将工作时间缩短呢?比方说,从实际的50年减少到30年,甚至工作只需20年呢?可否精简成下表呢?

    职场时间区间 职业状态描述

    职场前十年 工作只需20年

    职场后十年

    (表格二全职工作20年)

    当然,如果真能像表格中描述的这样,即使大学毕业后再出国深造或者读研考博到了30岁才毕业,那么也可以仅仅只用十年来做职场铺垫,再用十年来实现职业大发展,最终工作了20年到50岁就可以退休了。这是多么美好的职业抱负啊!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职业规划?怎样才能做到工作只需20年呢?这就是本书的应有之义,教你怎样达成。

    一.大目标:实现财务自由!

    如果你想20年就取得别人40年才能得到的财富,那么如下三个公式即组成了一个方程组:

    Ⅰ。Y1=A1(Z1;D1;R1)×40

    Ⅱ。Y2=A2(Z2;D2;R2)×20

    Ⅲ。Y1=Y2

    我们将之求解,可以迅速得出“A2等于2倍的A1”这样一个结论。这里的A1可以理解成你原来的收入水平,通过努力你实现了薪水两倍的提升,在现实工作中是完全可以实现的;A1也可以被看成你当下的市场价值,事实证明如果想方设法通过努力使得你的收入高于市场价的2倍,也是现实的;A1同样可以是你看到本书之时的年收入,那么A2即是你看过本书之后运用所介绍的方法技巧实现职业突破之后的收入。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来看,A2大于等于A1的2倍,都是切实可行的。此后,你的A2变成了将来的A1,你又会发现新的A2,你的收入不但节节增长,而且事业也不断奔向成功,这是一个马太效应。

    我们的目标是,将职业生涯浓缩进20年中,只需用20年的时间就可以让你实现工作自由财务自由时间也自由,去享受你的事业,开创你更加广阔的人生,这就是“工作只需20年”的意义。

    如果沉迷于一般职场规律而没有改变,我们将和老王一样工作直到去世,不是我们去驾驭自己的职场,而是被工作了50年。我们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去做自己的主人,职场生涯才更加富有意义。

    本书介绍了一个让你受用终生的“大方法”,独创了中国当下成功的职场方法论,更用现实的真人真事做了大量典型案例的描述,上百个具体情况下的“小方法”则遍布全书。这些都是为了让你掌握工作的主动性,做好更符合逻辑更积极的职业规划,从而开启你自身可支配的职业生涯之门。掌握了工作的精髓,规划好你的职业人生,并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工作计划,是为以后的“不工作”而服务。只需工作20年,你就能做自己的主人,从而为自身打造“创新人生到创富人生再到创造人生”的伟大事业。

    人一生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需要,从低到高逐级提高:最底层就是满足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第二层是得到社会尊重并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最高级才是实现自己的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要解救我们自我脱离第一需求的泥淖,财务自由则必不可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你才能去追求自己的爱好,追逐自己的梦想。

    最近流行的“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等电视节目,虽然略显粗俗,但却有不错的收视率,因为它们充分突出了我们大众追求梦想的精神。但是很可惜,上台的这些身怀绝技的达人大多数都被生活所累,为生计而奔波,没有物质基础他们的梦想显然不能实现。通过成为明星的快速致富之路来解决物质基础之困,现在则成了他们唯一能去追逐梦想的途径。


你会工作多少年——我不想65岁才退休! 第四节  告诉你:工作只需20年

    达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没有特殊技能的普通人呢?可见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要在物质基础之上去满足自我的需求实现个人价值,就更加任重道远了,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实现不了。

    但是,自从本书开始,这种情况将大为改观。我们想要达到追逐梦想的目标,首先需要解决物质基础问题,财务自由则成为了重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