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轰!”
大片大片的倭国战舰不断地被击中、击伤、击沉,古老的倭国联合舰队在大明版北洋水师钢铁战舰前只能是被动地挨打,而没有丝毫还手之力,在如此强势的打击下,倭国联合舰队终于崩溃了。
“冲!冲上去!玉碎!玉碎!板载!板载!”德川家宣此时真的疯了,红着双眼、跳着脚、狂舞着倭刀歇斯底里地狂吼着。
“玉碎!”
“玉碎!”
“玉碎!”
“啊!”
德川家宣的嘶吼嘎然而止,他的背后挨了一刀,长洲藩藩主毛利吉就一刀桶进德川家宣的心脏处,德川家宣低下头,只见自己的胸膛上冒出一道刀尖,刀尖上鲜血直流,德川家宣感觉到自己全身的力量正在缓缓地消失,莫名的黑暗紧紧地笼罩住自己。
“玉碎……”
“我们败了……”
“大和完了……”
“我们是大和的罪人……”
“唐人、唐人来了……”
德川家宣闭上了双眼,颓然倒地,死得不能再死。
“我们败了,但我们没有死,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投降,我们投降!”长洲藩藩主毛利吉就“唰~”地一声从德川家宣身上抽出倭刀,并猛地向德川家宣的尸体踢了几脚。
“混蛋,都是你,妄图对抗大明天兵,你想死别连累我们,降了,我们降了,再有言战者,德川家宣就是此例!”毛利吉就被大明版北洋水师打怕了,却是忘了在江户议事时,他是最坚定的死硬派,力战大明,叫的最凶。此时的毛利吉就瞪着血红的双眼,冷冷地盯着各藩大名,只要有一丝不同意见,便手起刀落。
“降!我们乞降!但愿大明看在同是东亚一脉,能够放过我等……”
“呛啷啷~”各藩大名、武士以及士卒们纷纷将兵器扔在船上,并升起了白旗!
“升白旗!”
“升白旗!我们乞降!”
片刻后,倭国联合舰队残余的战舰上纷纷升起了白旗,放弃了挣扎,扔掉了兵器,颓废地坐在船上,等待着大明的审判。
“大人,敌舰升白旗了,他们降了!”郑啸风兴奋地吼道,这一战开拓了郑啸风的眼界,再先进的风舰战舰,在这钢铁战舰前没有丝毫还手之力,古老的战术统统被推翻,海战掀开了新的篇章。
杨烈掀开了大舰巨炮时代的篇章。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杨烈如是说。
“大人,降兵如何处置?是杀、是放还是收编?”郑啸风恭敬地问道。
杨烈盯着海面上残存的战舰以及苟延残喘的倭国士卒,发现这些士卒们不哭、不喊也不闹,脸上没有大难不死的兴奋感,只有茫然无措的深深颓废之感,杨烈知道,这些士卒已经被吓破了胆,没有任何的抵抗之心。
他们的心死了,在大舰巨炮的碾压下,心死了……
依照杨烈的心思,杨烈压根不想留下一人,如果是按他以前的想法,他绝对会将这些残存的士卒统统杀光,一个不留。但他现在身为一军统帅,遇事不能只凭意气用事,他更不想留下嗜杀的恶名,更何况这些已经被吓破胆的倭国士卒将会充当“带…路…党”的作用。
综合利弊,杨烈决定先暂时放他们一码,待到全面征服倭国之际,统统将他们赶下海喂王八。
“只诛首恶,余者收编!各藩大名一个不留!”
“停止射击!”
“起锚!”
“前行!”
在杨烈一连串的命令之下,大明版北洋水师停止了攻击,随后起锚。定、镇二舰,开始起航,驶向吉野号,其余六舰紧随其后,众多辅助战舰、补给舰等收编倭国降卒、收拾残局、打扫战场。
“大人,是想要收缴吉野号吗?”郑啸风指着倭国联合舰队唯一的主力战舰沉声问道。
“不!”
“我决定!”
“撞沉吉野!”
(本章完)
第171章 碾灭倭奴舰队()
“撞沉吉野!”
在另一时空,两百多年后,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大人在弹尽粮绝之际,发出了不甘的怒吼。
而在这一时空,杨烈也发出了同样的怒吼,但结局绝不相同。
定远舰缓缓地起航驶向吉野号,此时吉野号上的各藩大名见大明版北洋水师的战舰俱停止了炮击,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
“降帆,抛锚!停止前行,等待大明王师前来受降!”毛利吉就扯着嗓子吼道。
毛利吉就吼完后,等着水手们将全部的风帆、抛下船锚后,便带领着各藩大名跪在吉野号的船上,恭敬地等待着杨烈前来,既然已经选择了投降,气节什么的统统抛掉就是了,总得给大明留下好印象不是。
毛利吉就以及倭国各藩大名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心安理得地等待杨烈前来,结果忽视了定远舰越来越快的速度。
当定远舰离吉野号越来越近、速度越来越快,且毫不减速之时,毛利吉就以及倭国各藩大名的脸色可谓精彩异常。
“快、快跳海!”
“快跳!”
毛利吉就带头跳了下去,跳下去九死一生,不跳十死无生!毛利吉就算是看出来了,杨烈根本没有打算放过他们。
“咔嚓”一声,高速行驶下的定远舰用冲角狠狠地将吉野号撞成了两截,汹涌的海水瞬间冲进吉野号的船舱,吉野号快速地沉没。
“加特林六管旋转机关枪,准备!开火!”杨烈烈冷冷地一喝。
“突、突、突……”加特林六管旋转机关枪开始疯狂地开火,血色刹那间染红了海水。
“停,打扫战场!”杨烈见加特林六管旋转机关枪扫射的差不多了,海面上几乎再无幸存者,遂命令停止了枪击,士卒们开始打扫战场,甄别降卒,杀掉贵族,让降卒呈一盘散沙状,一切做的有条不紊。
此役,倭国海上力量全军覆灭。
趁这打扫战场的时间,明皇朱慈炤以及其余五王踏上了定远舰,与杨烈商议下一步计划。
“大人,打扫战场、收编战俘太过于消耗时间,我们何不舍弃这些,然后轻装上阵,然后兵贵神速、协大胜之势,轻取江户?否则一量等倭国得到海军战败的消息,就会集结重兵以抵挡我军进攻。”郑啸风不解地问道,这些是明皇朱慈炤以及其他五王的意思。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我们的目标是占领倭国!要占领倭国首先就要消灭其有生力量。我们要一战而定乾坤。不急,我们慢慢地收编降卒,就是要等倭国集结大军,然后一战而胜!”杨烈拳一握,厉声说道。
“敢问镇海将军,攻占倭国后,谁为倭国之主?”在明皇朱慈炤不断地示意下,北地辽王沐天波沉声问道。
沐天波的话一出口,本来窃窃私语的现场,瞬间变得悄然无声,诸王紧紧地盯着沐天波,眼睛的余光时不时地撇向杨烈,心想守着镇海将军杨烈的面就敢这么直接地表达出想夺权的意思,真够大胆的,不怕杨烈将你的战舰收回,顺手再把你给灭了。
但众人一看到沐天波与明皇朱慈炤两人眉来眼去的便心里明白了,这是明皇慈炤想夺权,沐天波只是推出来投石问路的石子而已。
“沐天波,你什么意思?你想干什么?我们现在还未占领倭国,你就想争权夺利,什么意思?”郑啸风急了,一拍桌子大声喝道。
“没什么意思,本王也没有什么争权夺利的意思,只不过我等攻伐倭国需得师出有名,名正则言顺,况且此为国战,需要统一指挥,而且这也不是为你在倭地开国的私人之战!”沐天波同样吼道。
“哟呵~怎么着,接收钢铁战舰的时候要的比谁快,等到让你们出力的时候你们就不出力了?只想得到,不想付出,这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郑啸风红着双眼紧紧地盯着沐天波以及明皇朱慈炤。
“没有人不想出力,只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本王只想把大义的名分定下,师出有名!”沐天波死咬着大义就是不松口。
“混帐,说来说去还是要争权夺利?莫非你对镇海将军的安排有异议?或者你们根本就不服镇海将军的指示?”郑啸风厉声吼道,隐隐有些逼宫的意思。
“慢着,你们吵归吵,别牵连我们,我们三藩一切以镇海将军杨烈马首是瞻!”秦王、越王、吴王在沐天波开口之前,赶紧说道。
“我怎么不会服从镇海将军杨烈的指示,如果不服从,我还会带着北地男儿前去澎湖会盟?”
“谁知道呢,也许面服心有服呢,有便宜就占,没便宜就跑呗……”
“混帐!我沐天波深受镇海将军大恩,让我坐拥北地,岂会作这下作之事,我等诸王商议各项事宜,岂有你一个海盗头子插言之地!”
“住口!六王会盟之时,镇海将军明确表明我郑啸风有一席之地,你现在是何意?我看你根本就是不服镇海将军的安排。”
“够了!说罢,你到底什么意思?你到底想干什么?还未胜利就先内讧,如果不给本将一个合理的理由,就别怕本将辣手无情!”杨烈猛地一拍桌子,然后冷冷地扫了沐天波一眼,却是对着明皇朱慈炤说道。
“咳!咳咳……”明皇朱慈炤在杨烈冰冷的目光有些不自然,不断地向着沐天波打眼色。
沐天波无奈之下,只得再次站了出来,姿态放的很低,期期艾艾地说道:“镇海将军容禀,此次与倭国开战总得有个正当的理由啊,我大明王师须得师出有名……”
“说重点!”杨烈冷冷地打断沐天波的话语。
“此次征伐倭国,我相信在镇海将军的指挥下,依靠这船坚炮利占领倭国可谓十拿九稳,但你们吃肉总得给我们喝口汤吧,毕竟,我北地男儿以及诸王也是出了力的……”沐天波也不傻,死活将三藩拖上一条船,硬着头皮说道。
“住口!沐天波你别不要脸,还喝汤,镇海将军连肉都给你吃了,这钢铁战舰不是肉啊,想喝汤可以,把钢铁战舰给我,你想喝多少汤就给你多少汤……”郑啸风跳着脚吼道。
“沐天波你想要好处别扯上我们三藩,我们三藩同气连枝,镇海将军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我相信镇海将军不会亏待我等……”三藩赶紧站出来摆明立场,但最后一句也是不软不硬地将了杨烈一军。
“我明白了……”杨烈缓缓地看了众人一眼,淡淡地说道,“说吧,明皇朱慈炤,你也是这个意思?要权还是要利?还是两者都要?”
“不,这两样我都不要……
(本章完)
第172章 进击的北洋水师()
“不,这两样我都不要……”明皇朱慈炤淡淡地说道,然后紧紧地盯着杨烈沉声说道:“权,我不要,也要不了,相信镇海将军也不会给我节制诸军的权力,三藩及延平郡王也不会给……”
“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海洋之利润数倍于陆地,但我朱慈炤坐拥中原腹地,平原地带、沃野千里,海洋之利虽然丰厚,但还不放在我的眼里。”
“那你想要什么?!”杨烈本以为是朱慈炤在背地里鼓动着沐天波前来夺权,但发现不是那回事,沐天波与三藩还有延平郡王摆明的是为了利益,那朱慈炤是什么意思?
“名!你杨烈指军这些钢铁战舰,指挥诸王士卒,我不会有一丝插手,即使我的手下,你也可以尽情地指挥,我相信,你杨烈不会胡乱指军,也不会故意让我麾下的士卒白白去送死。甚至你们所得的利益我也不会要一丝,我只要求你镇海杨烈必须以大明的旗号去征伐倭国!”
“我要名!你杨烈,还有诸王对倭国所做的一切,必须是在大明的旗帜下,这是我的底线!否则一切免谈,即使你杀了我,灭了我麾下士卒,这一点也不可更改!”明皇朱慈炤斩钉截铁地说道。
听明皇朱慈炤这么一说,杨烈便心中了然。这明皇朱慈炤出生于末代皇朝,成长于动乱之间,待成人之际便国破家亡,无奈之下只能四处逃窜,如若是平常人也好,躺在深山或许能落个平安,但朱慈炤身上流着皇家的血,更矢志未忘国仇家恨。
可惜他生错了年代,时值满清肆虐,如无意外,他的人头肯定会成为满清皇帝的玩物,幸好,杨烈横空出世,力挽狂澜,这才使朱慈炤有一喘息之机。更借杨烈之威,虽未光复朱明天下,但也获得了中原之地,与其他诸王五分天下。
此时,朱慈炤再想靠大义之名一统天下根本不可能,使用武力更不可能,三藩兵强马壮,延平郡王海战无双,即使以他马首是瞻的北地辽王沐天波也不可能放弃封地、兵权,所以朱慈炤很不甘心。
但朱慈炤再不甘心也无法,不但不能武力一统天下,还得防着虎视眈眈人三藩,生怕三藩联合起兵,故此他对大义的名分看的特别重,尤其是杨烈承认的大义,就相当于有了护身符,本身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故此,明皇朱慈炤对什么权啊、利啊看得并不重,他看重的就是名份,杨烈承认的名份!
“好!日月昭昭,天佑天明!此次攻倭,就以大明为旗帜!不但今日如此,以后也要如此!华夏大地,我不允许在有争斗,一切争斗只能向外!”杨烈厉声说道。
“此事告一段落,现在说攻伐倭国的事宜。虽然明皇只要大义,并不插手军事,更不要权,不要利,但毕竟出兵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占领倭国后,这里就划给明皇!”说罢,杨烈摊开倭国的地图,就将琉球群岛划了出去。
“这里归郑啸风!”杨烈把倭国的九州岛及附近的小岛划了出去。
“这里归本将,本将不在时,由郑啸风代管!”杨烈把四国岛划了出去。
“其余两岛北海道、本州,你们四家平分!”杨烈大手一挥,轻轻松松将倭国给瓜分了个干净。
明皇朱慈炤在得到杨烈亲口所定的大义之后,便坐在一旁,对杨烈的划分连看也不看,对他来说已经是心满意足了,琉球群岛对他来说只是个屁大点的地方,根本就不挂在心上。
郑啸风也是心满意足,总算是有了立足之地了,九州岛啊,那可不小了,接近整个倭国的四分之一了。
延平郡王以及三藩等看着地图,眉头紧皱,久久不语,杨烈明白,相对来说四人觉得自己所获得的少了。
杨烈也不答话,只是拿过地图,在北海道、本州两座大岛的几处点了点,淡定地说道:“不患寡而患不均,本将懂这个道理,本将也不会分配不公,郑啸风前身为南海海盗王,位于新加波的地盘已经被英国人抢走了,故本将特意给了他一块封地,明皇要名,本将给他名。”
“你们三藩三分长江以南之地,并不缺乏土地;延平郡王占据台湾,也不缺乏土地;你们所求不过利罢了,此处有几处丰富的银矿,怎么分配,你们四家自行解决。还有明皇,你也别觉得这琉球群岛可有可无,如若你在这几处大岛修建好港口、码头,派上驻兵,当个补给站,你之所得并不比你中原地带一府之地一年的税收少。本将言尽与此,诸位谁还有异议?”
众人眼睛不由得一亮,均表示无异议。
“既然如此,那我们整装待发,七日后攻攻伐倭国本土。第一战,也是最后一战,本将定在江户!”杨烈指着倭国的地图,狠狠地用拳头一砸。
“七日,足够倭国调动大军了……”杨烈淡淡地说道,话声中带着无尽的血腥。
“大人,如果倭国不集结大军,化整为零,节节抵制,我等如何?”郑啸风突然问道。
“收编的那些降卒是干什么用的,即使他们战场上不出力,带个路也是可以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给他们赏田、赏地、赏权利,我不相信他们不为我所用,如若真要发生此类就靠诸位努力了,可遣数员上将,在陆地上不断攻伐,同时派遣延平郡王部在海面上四处骚扰,逼其决战。”
郑啸风点点头,“如此倭国可下,不过就是耗时有些长罢了……”
“所以啊,要争取一战而定天下!啸风,放一些士卒以及几个贵族回去,让他们把战败的消息带给倭国天皇及各藩残存的力量,想法让他们抓紧时间调动军队。”
“末将明白!”郑啸风说完就下去安排。
很幸运,毛利吉就没有死,不但没有死,他和一些士卒被释放了回去,倭国士卒本身就是联军,战败之后,各部均被打散,趁此机会,郑啸风和延平郡王往士卒中掺杂了一些懂倭语的内应。
毛利吉就本已经被打怕了,被释放后,根本顾不得清点士卒,也没有时间清点,就这么急勿勿地带着被释放的士卒乘着小船,连自己的封地都不回,就急匆匆地直奔江户。
(本章完)
第173章 兵发倭国本土()
毛利吉就非常狼狈地逃回了倭国,逃到了江户,将倭国联合舰队全军覆灭的消息带给灵元天皇后,整个江户一阵鸡飞狗跳。
即使再不插手军政大权的灵元天皇也明白,海军的覆灭就意味着倭国本土再也无险可守,倭国各地都处于随时被攻击的地位,只因为倭国本土狭长,四面临海,且是个岛国没有战略纵深,稍有不慎便有灭国的风险。
在一阵阵鸡飞狗跳之中,以灵元天皇为精神领袖、以毛利吉京为军事领袖,联合残存的各藩贵族,在江户紧急召开了商议抵挡大明的军事御前会议。
会议一开场,毛利吉就以参战者的身份向在场的歪瓜裂枣们讲述了海战的经过,以及着重描述了大明的船坚炮利,同时还急赤白脸地声讨德川家宣。
当倭国众人听到大明的军舰俱是钢铁战舰,炮弹巨大、弹林如雨之时,倭国众人俱哈哈大笑,均认为毛利吉就为逃脱战败而夸大其辞,甚至有少人指责毛利吉就根本就是未战而逃,从而导致了舰队的覆灭。
这种指责迅速发酵,在众人铄口之下,强烈要求毛利吉就引退,再不指染指倭国的军事力量,接下来,众人就为推选新的军事指挥官以及如何抵挡大明的进攻而争吵。
也有人提到过化整为零、节节抵抗的袭扰战术,但得到了众人的一致抵制,盖因此时的倭国正属于江户时代,幕府名义上一统全国,实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