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夏天的圣诞-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奚蒙蒙


《夏天的圣诞》 第一部分

《夏天的圣诞》 目 录

目录
第1章她们圣诞前夕1
第2章果果寻找心中不定的狂欢节7
第3章一直渴望到新西兰旅游,可到一个地方旅游和在一个地方生活是两码事10
第4章Dillon12
第5章乐观的人说命运喜欢时时给人惊喜,悲观的人说命运喜欢时时给人意外15
第6章中国人说: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中国人……16
第7章只有当羡慕是种慢动作,它长久伫留心底时才更有滋味20
第8章人生就和这赌场里的陷阱一样,是一场总和为输的游戏29
第9章果果觉得塑料袋被重重地在了地上34
第10章千金露露饥肠辘辘35
第11章也许Rain才是那种挺不容易的女孩38
第12章Rain从小就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一定要把芭比娃娃做得那么标致42
第13章她当时若是怀着特龌龊的想法,绝不会用那么高的声调把这种事儿说出来55
第14章“傻逼!”他心里笑着,因为对于他来说这是逮到了另一根救命稻草了58
第15章“Thanksforfuckingmefortwoyears(谢谢你陪我上了两年床)”61
第16章他这样的人若是占人家便宜太小只会觉得吃亏,只有占了双倍便宜那才算占了便宜呢68
第17章浩然这种人,命运往往只有两种,要么轰轰烈烈走完一生,要么因不屑于小事而永远碌碌无为71
第18章“TOKI总是说中国男孩子是不是都特别有钱,而女孩子都特别漂亮。”75
第19章毕竟在这世界上,当你需要的时候能出现的人太少了77
第20章他愚蠢得就像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选择怎样死法吗?81
第21章浩然认为自己是个变态85
第22章马路很热闹的,可是马路并不被爱92
第23章父亲说:我女儿聪明又漂亮,开始我是把她当总理培养的,可后来我发现目标定高了,只好改成当总理夫人来培养了98
第24章钱雨想,新西兰生活将从车库开始101
第25章原则也是人制定的,外国房东也是人108
第26章她一直都是望着生活这盏天平的两端,毫无意义地为高的一边加砝码112
第27章他时常想若是就此不玩车了,省下那么多时间又能做什么有意义事情呢118
第28章其实每个人都好像月亮,都有不为人知的阴暗面129
第29章熟人又怎么样?朋友也不过就是相互利用和欺骗的人139
第30章她不知道,若不承认错误只会把错误延续下去,为铸成更大错误埋下隐患144
第31章喜欢的人不认识,认识的人不喜欢啊148
第32章神秘,是她吸住他的第一股力量,此后才是日见生长的追慕,还有爱152
第33章浩然连忙闭上大嘴:“哦,我看看这水晶真的假的。”157
第34章毕竟并非每朵美丽的花都是为了果实而绽放的163
第35章漂泊在异国的女孩,内心深处也渴望过这样的呵护166
第36章我长嘴没有和屁股说话的习惯176
第37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使你不自信180
第38章为了一百个理由我要冲出城市,不需要理由我就回来了187
第39章谎言这东西就是这样,一个能扯一个相信,谎言便成功完成使命了202
第40章对于一个平时极少流泪女孩,人们又怎么会在她偶尔流泪时,质疑她眼泪中的真实成分呢?210
第41章在奥克兰留过学或者在别的国家待过的中国学生都知道,国外的生活其实挺无聊的217
第42章爸爸对她期望那么高,把她当成总理夫人培养,可那总理本人咋也得先学会说话啊225
第43章那条街道向上陡峭得十分厉害,似乎象征人们永远无法预测婚姻或者留学的未来一样229
第44章尼采说他最伟大的思想是在病床上的,而她最痛苦的思想则是在病床边产生的234
第45章外国人毕竟不是你的同胞,没事时候大家可以和平共处,有事的时候,民族情绪就来了241
第46章在成长过程中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梦想成真的,重要的是我们又重返通往理想的大道了250
第47章左鸣所谓喜欢这家的水煮牛肉不过是个借口,她真正喜欢的是生活中吃、喝、拉、撒这些简单事情也选择在危险地方进行259
第48章她觉得这古老校园正和这根香烟散发相似味道263第49章她气得顾不上察言观色了,疯了似的从钱雨手中夺过吉他,来个就地正法273
第50章自己是什么?不过是一只轻飘飘的氢气球,一只永远无法回到地面的氢气球279
第51章这耻辱完全来自他所爱的人对耻辱的态度,而不是来自耻辱本身284
第52章她第一次感觉自己的痛苦便是整个世界的痛苦,自己的末日就是整个世界的末日292
第53章她的挣扎只是加速她的毁灭而已298
第54章这就是男人,当他爱你的时候甘愿做你的双足,当爱情成为往昔,他却要亲手砍去你赖以行走的双足302
第55章不管人为什么哭泣,总要以擤鼻涕作为终结308
第56章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313
第57章她,虽然生得漂亮,可是爱情对她来说只是个奢侈品317
第58章可是他却再不会想入非非了,他知道那泪水与爱无关328
第59章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是残疾人吗,不都有人性中残缺不全需要别人帮助的一面吗?332
第60章此时,在等价的幸福面前她朋友的幸福再也不会是一种讽刺了334
第61章也许这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呢——她终于不再羞于说出“爱”这个字眼了340
第62章夏日晴朗里不再有他的季节,那封信像是块墓碑,浩然给自己预留了墓志铭345
第63章又是夏天又是圣诞348
关于小说《夏天的圣诞•;留学新西兰的男生女生们》
推介语
这不是一个留学故事,
这也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这是放任自流下的人生状态,是悲悯天下的人文关怀,是渴求中对获得的珍重,是失去后对珍惜的懂得。
基本情况
小说《夏天的圣诞》由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奚蒙蒙、顾宁共同创作,约23万字,2006年12月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现正由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深圳晚报》和新西兰《镜报》此前曾予连载。
内容简介
把1980年代出生的中国孩子摆进一种放任自流的人生状态,他们会上演一出什么样的悲喜剧呢?从小来新西兰留学的美女左鸣,出入酒吧,玩弄男性,又在人性苏醒中,苦心追求脚踏实地、富于野心的奥克兰大学学生钱雨;心怀父母离异之痛的果果,敏感而矜持,上进而又有一点叛逆,在一帮同学中出类拔萃,偏偏被无心向学的嬉皮小子浩然一见钟情,热烈追逐……留学异国,最难堪的是孤独、寂寞和对不可预测未来的惶恐,因此追求各种各样的刺激成为时尚,放纵于性,甘做苟居男女,成为一种流行。那么,爱呢?爱作为人类最古老也是最美好的感情,真的就不复存在了吗?……
小说以世纪之初中国留学潮为背景,着力于现实生活的开掘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示了新一代留学生所处的特殊的文化情境,讲述了果果、浩然、左鸣、钱雨、露露、马天、Jane、Rain、Water等留学生的成长故事,笔调风趣幽默,故事美丽动人,加上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巧妙揭示,对快餐式爱情的强烈质疑,使两位青年女性作家的洞察、思考和文学表现功力跃然纸上。
第1章
她们圣诞前夕
直到圣诞节前几天,Jane才留意到天气是那么温和。
“南半球的气候真是怪了,圣诞居然是在夏天呢。”
今年圣诞节距离去年的那么近,好像刚过完上一个又开始过这个了。她还记得去年圣诞节,是和几个朋友在南岛但尼丁过的,也就是在那次健行活动中弄丢那只跟随她多年的小手电筒的。
去年圣诞节奥克兰华人还没现在这么多,她推测今年奥克兰平安夜也会和去年一样清净,要不大大小小商家为什么要赶在圣诞节前拼命促销完一年的积货呢?
随着圣诞节到来,那条平日被午夜的霓虹灯、便利店、低音炮、各色的美女和奇装异服装饰得异常浮华的皇后大街(QueenStreet),像谢幕后除却妆容更显宁静惬意的女演员。圣诞,使这个城市从一幅浓艳油画褪色成一幅别有韵味的中国水墨画。
打烊时间快到了,便利店里印度老板看了眼挂在墙上的钟,即使快过圣诞了他也没提前关门的习惯。确切说这是个Shell(壳牌)加油站附带的便利店。这种小店在超市关门后可以满足那些游逛于街头的人的某些急需,因此被称为便利店。这便利店恰因其便利,即使一个城市里经营着成百上千家,也不会因为相互竞争影响生意,而那摆满货架的零食之类恰是便利店的招牌货。
印度人开始擦台子上的水,一会儿他就要出去收招牌。这不是份清闲的活儿,他已经很久没时间去MissionBay(使命湾)喝咖啡了,更别说到风景宜人处去旅游了;他虽然有满意的收入,却没有时间去花那些赚来的钱。不过比起他在奥克兰的乡亲,那些开商店卖布料的,开的士车的,进工厂的,上大学吃学生津贴的,吃救济找工作的……他不是最幸运也不是最不幸的。
“有电话卡吗?”他琐碎思绪被一个清脆而特别的声音打断了。
“不好意思,没有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其后,好奇心驱使他顺着狭小窗口寻找那声音。月光宛如一盏舞台灯照在一个和他一样长着黑头发的小脑瓜上。
小脑瓜刹地抬起,他看清那是额前飘着刘海面容娇美的亚洲女孩。她身子颤抖蜷缩着,脸色苍白。
“你不舒服吗?”他本想告诉她就要打烊了,可他注意到女孩的颤抖。
“有电话卡吗?”
“小姐,已经卖完了,不过我这里有电话你可以用的。”他示意女孩可以从侧门进到店里。
女孩摇摇晃晃进了店,灯光下,她长长的直发凌乱却又黑又亮,水灵灵的眸子醉眼。
“电话在哪?”她大声询问。
他把电话递给她,她醉醺醺地靠在架子上拨号码,他闻到她头发混合着烟和酒的味道。货架上几筒薯片被她晃得滚到他刚刚拖过的地面上。
“你要喝点水吗?”他关心地问她。他在店里工作多时,却并不经常遇见像她这样喝得醉醺醺的女孩。
“不,我要回家!”她抓着头发叫喊,由于用力,紫色超短裙下露出雪白的大腿。“他们比我还醉,我怎么能叫他们送我回家呢?”她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却像是说给他——一个陌生人听的。
他望了眼水箱,里边还有冰,便为她接一杯冰水。她在摆着冰水的小桌上趴下,这才稍稍安静下来。这使他放心了许多,她刚才那副模样的确让他有些害怕。他坐在她旁边椅子上,注意到她目不转睛盯着杯子里的冰,眼里又闪烁出某种东西。
从那块冰里,她看到DominionRd(华人戏称“倒霉路”)上中国餐馆挂着红色大灯笼,她看到Casino(赌场)门前晃着些熟悉的人影和MissionBay(使命湾)吃着冰激凌并肩漫步的恋人……那冰里还有车辆急驰而过,而躲在最后那块已经融化一半的冰里则是一片苍茫墓地,她湿润的眼睛甚至看出那墓碑上看不清楚的碑文。
“你累了吗,需要我帮你叫出租车吗?”印度人从她眼里溢出的泪花判定她是疲倦了,便礼貌地问她。
“谢谢你哦,我还醒着,可是天啊,我已经晕得不行了。”她转过头去,说完很放肆地笑起来。
“喝多了感觉就是这样,”他也笑了,“以后不要让自己醉成这样了,答应我好吗?”他还鼓着嘴巴故意做个鬼脸逗她。
“嗯。”她点头答应却知道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叫Ewan,你呢,希望成为你的好朋友。”他伸出手去。
“左鸣。”
“左鸣吗?”印度人念着那怪腔的汉语,指着路边的丰田出租车说,“快叫他送你回去吧。”说完,接着问道:“左鸣,你以后还会来找我吧?”
“会!”
她在他目光护送下坐进出租车,回头望了眼那个黄色Shell(壳牌)加油站,她知道她是不会再来找他了。她总是这样的,对很多东西都是离别那一刻才多看上一眼,这一眼比平日看多少眼更能使其永存心底。
桌上杯子里那似乎永远没法融化的冰,还在继续着这个奥克兰的夜晚。
奥克兰市中心以南有座叫Mt。Eden(伊甸山)的死火山。火山失去本来功效后“荣升”为观光台。站在Mt。Eden上眺望,可以清楚地看见奥克兰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奥克兰南区有所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样简称为MIT的理工学院。学校又划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南院大门外空旷得只有麦当劳和巴士站。尽管这两样东西并不新鲜,但对于那些漂泊在这儿的各国留学生来说,却是解决了吃饭和走路问题。住的方面,虽然学校建有学生公寓,但多数学生并不会选择住在这里。
Jane曾和两名Kiwi学生、一名俄罗斯留学生合住过一套学生公寓,现在却逃离了。何谓Kiwi?Kiwi本是一种鸟,唯独产于新西兰本土的鸟,不会飞,长喙,鼻孔在喙端,惯于夜间活动,以小虫为食,被认定为新西兰国鸟。可通常Kiwi却指的是新西兰的人,因为新西兰人喜欢以Kiwi自称,也喜欢给许多东西都贴上Kiwi这个标签;颇为奇怪的是,一种最早产于中国叫猕猴桃的水果,到了新西兰后也被称作KiwiFruit(奇异果)了。
学生公寓的厨房是共用的,每每见俩Kiwi带一群朋友把厨房闹腾得乌烟瘴气。那天Jane进了厨房,又是一片狼藉,踩着脚底咯咯碎响的薯片走近一看:啤酒瓶子和发霉比萨饼正泡在水池里!她饭也不做了,晚饭是从肯德基买的炸鸡翅,那油腻腻的炸鸡翅是她过去在国内新丝路当模特时想都不敢想的。她提着炸鸡翅回来时,一Kiwi学生正和一香蕉女孩——所谓香蕉人,是从小在西方长大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亚洲人,他们皮肤是黄的,内心是白的,是白人化的亚洲人——并排坐在门口红色木楼梯上抽着一种怪味东西。Jane知道这是大麻。他们一边吸大麻一边朝她笑,Jane跟他们打声招呼屏住呼吸穿过那股浓浓臭气冲进自己房间。
不久Jane搬到离学校两站地的OldPapatoetoe居住——小区是以毛利文命名的,读起来有些拗口。从那以后就每天坐公交上学。算下来已经好几个月了。她每天都提前到车站。那所谓的车站,不过是挂在电线杆上写有“STOP(停)”的一块两巴掌大的白牌子,上面没有站名,更没有告知下一站为何,终点站在哪,唉,真是块一穷二白的牌子。等车的,只有零星几个人;上了车,车上同样就那么几个乘客。这里交通还不如家乡上海郊区发达,街上行人也没上海郊区多,而Jane是自己选择从大城市来到这现代化农村的。她的心却一直飞向另一个城市:时装之都米兰。她外语不算很好,为了梦中的米兰,虽然已经放假了,仍然每天坐公交到学校南院图书馆看书。
图书馆一直坚持开到圣诞前几天,可校园却连鬼影都见不到更别说人影了。
下午3点多,正是新西兰太阳工作最起劲的时辰,太阳晒在胖墩墩毛利司机枯燥的长发上。可正值假期,乘公交车的人很少。司机不喜欢车上没人,这样谁跟他聊天呢。人们都叫他bo,很形象的:司机座位仿佛装不下他的庞大身躯了。
“你好,Jane!”
“Hi,bo!”Jane在他身后找个位置,细长身躯似乎只占了一半座位。她环视一下,除了她,还有两个穿校服高中生,是附近中学的,其中一个毛利女孩头戴耳机自得其乐。bo有些不爽,对Jane说你再教我一首歌吧。bo和Jane已经算是朋友了,他总是对她提这一类要求。记得Jane第一次坐公交上学时,bo开车经过她要下的站,Jane不知道向司机招手示意,bo开着车头也不回猛冲过去。后来她从bo那儿知道,要下车必须提前揿下扶手上红色按钮,这样司机座位上方电子屏“STOP(停)”灯亮,车便会自动停在下一站。Jane只觉得老外这些规矩有些呆板。
记得bo曾扭头问她:“你是日本人吗?”
“你怎么会觉得我是日本人呢?不,我是中国人。”不过尽管Jane不乐意,她长得确有大和民族影子:细长眼睛,皮肤白皙细腻,装束时髦。
从那天起,她就知道bo很喜欢唱歌的,每次乘客少了,bo就要她教唱中国流行歌曲。歌唱完了,他们聊天,Jane说:“我很想去米兰学服装设计。”bo似乎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便表态,竟把话题转向澳洲,开始向Jane炫耀自己在澳洲做过公交司机,还拿出澳洲驾照为证,他指着上面帅帅的照片,让Jane看得不敢相信地笑出来,不过那的确是他本人,只是那是一张1998年就过了期的驾照。
“澳洲好吗?”Jane没去过澳洲,她有点好奇常在电视里看到的袋鼠在现实中是个什么样子。
“袋鼠,满身臭气的家伙!”司机职业的bo似乎有些怨恨袋鼠,似乎担心有一天澳洲袋鼠会像老鼠一样泛滥拥满马路造成交通堵塞。
“只是我在澳洲工资比现在高,若我没钱了还会去澳洲的。”
“可以把它送我做个纪念吗?”Jane指着那张驾照。
“哈哈,好吧。”
“因为这是我最后一次坐你的车了,”Jane看着倒车镜里bo有些不解的表情,便说,“我已经买了车子,圣诞以后我会开车上学。”
bo这天没有按照规定路线走,车上打亮了NotInService(不在服务范围内)的灯,一直把Jane送到一条无尾静街,又目送Jane走进那栋小木屋。bo望了眼已不那么炙热的太阳,他爱这太阳,仿佛这太阳是属于新西兰而不是属于世界的,不过也许过段时间他真的会去澳洲,因为在澳洲他能赚比现在高1/5的薪水。
第2章
果果寻找心中不定的狂欢节
1999年新西兰大开国门吸引中国留学生,不少留学中介堂而皇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向新西兰输送留学生。电视台报纸和新兴网络媒体一如既往不经调查地大肆宣扬新西兰留学好处,云:新西兰乃继英、美、加之后最好的新兴留学国家,虽然对中国学生开放不久,但环境一流,居民大都是欧洲后裔,气候冬暖夏凉……
果果是在《北京晚报》广告夹缝里挑了那家中介的。在一个冷气飕飕的办公室里,一个微胖女人对着满屋人大声朗读她的简历:陈果果,女,19岁,高中毕业,现就读国际语言文化交流学院大学一年级经贸英语专业……而后有感而问:“这国际语言文化交流学院在哪儿?”
“跟一间小学租的房。”
老道的胖中介立刻明白了:一定是个不怎么样学校才起个挺大名字来支撑门面,就好像他们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