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嫁-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张大夫蹙眉。

他对周氏的病,虽然没有十全的把握,但是开的方子,也算是对症啊。

宣平侯府不用,那么他们怎么治好周氏的?

张大夫对这点比较感兴趣。

“贵府奶奶的病,是哪位神医开的方子?”张大夫认真问道。

他没有动怒,而是真心好奇。

他这个人,也算有点涵养。

安枫就解释给他听:“是我表妹,上次您也见到了,贴祝由符的那位表姑娘。”

“这。。。。。。”张大夫瞠目结舌,“这怎么可能?”

他一脸震惊。

祝由符可以治好病?

荒唐!

“前几天,表妹来复诊,也有解释。”安枫耐心道,“她说,拙荆乃是情志病,并非普通病。黄帝内经有言:忧思伤脾。

脾弱就会导致泄泻。

我几个月前,因训练将士受了些伤,躺了半个月,拙荆听闻之后,整日忧心忡忡,对我甚是思念,故而成疾。

诸位太医,都没有想到此种病因,给拙荆用了将近两个月的药,都药不对症。

拙荆连服药两个月,都没有效,反而添重了她的病,心里对药石起了憎恶。任何药入喉,她都抵触,因此药石起不了作用。

表妹写信,催促我回京,又瞒着拙荆。拙荆大喜过望,‘喜胜忧思’,拙荆病因就去了。

她仍有脾虚,却不信药石,当前给她用药,难以起到疗效。表妹说,荔枝可以扶元健脾,所以她哄拙荆吃下荔枝干。

而后,她又诓骗拙荆说,她擅长祝由符,从而让拙荆以为,真有巫医救治,添了拙荆的信心。如此,拙荆吃了好些健脾的荔枝干,又不再忧思,还相信有巫医辅佐,就不药而愈。”

安枫不停顿,一个劲把事情说给张大夫听。

张大夫一路听下来,一开始还摇头,而后,渐渐被震惊住,惊讶不已;再听到后来,心里折服,连连点头。

他之前还骂安肃愚昧,如今看来,他是自己愚昧不堪了。

治病,先找到病因,所以凌青菀让安枫即刻回京;再因为病家饱受药石之苦,知道病情抵触药石,就借用巫医说辞,给病家信心。最后,她不开药用的荔枝,反而用甜食荔枝干,达到健脾扶元的作用。

治疗的过程,既抓住了病因和病家的心理,又出奇制胜。

张大夫听罢,久久无言。

他整个人被折服得五体投地。

什么荒唐的祝由符,原来都是张大夫自己学艺不精。要不然,他应该看得出那位表姑娘的用意。

最后,他对安枫道:“令妹运用医术,不拘一格,因病用方,故有奇效。若她是男子,迟早要名镇一方!”

安枫笑了笑。

他很赞同张大夫这话。

凌青菀治病之神妙,在于她的出其不意。若不是医术娴熟,也难以运用自如。

假如她是男人,不久必然要天下闻名的。

张大夫带着他对凌青菀的敬意,和安家送给他的礼物,心甘情愿离开了京城。

他走的时候,反复问了安枫,那位表姑娘的名讳。

安枫没说。

这是张大夫唯一的遗憾。

***

第027章太原

更新时间2015…4…206:51:19字数:3059

第027章太原

凌青菀治好了大表嫂周氏的病,赢得了安家上下一片感激。他们颇有疑惑,凌青菀到底是怎么学会的医术,却没人当面问凌青菀。

只剩下高兴了。

就连汝宁长公主——就是周氏的婶母,也亲自登门看望凌青菀,送礼酬谢。

凌青菀瞧见汝宁长公主,就不停打量她。

“菀儿!”景氏轻咳,“你这孩子,怎么傻傻的。。。。。。”

回神间,凌青菀看着汝宁长公主发愣。

汝宁长公主笑容和蔼,双目慈善。她含笑而语,声音温柔又亲切,丝毫没有长公主高高在上的姿态,对景氏道:“表姑娘同我有眼缘,这是咱们娘俩的缘分。”

说罢,她接下腰上的一块羊脂蝉花玉玦,送给凌青菀,道:“这块玉佩,我常年佩戴,是我幼年时太皇太后所赠,如今赠给菀儿姑娘吧。”

景氏大惊,连忙拒绝。

凌青菀却觉得这玉玦眼熟,非常眼熟。

她恍惚中伸手,接了过来,道了句:“多谢长公主。”说话的时候,她有点惶惑。

景氏重咳,又不好从凌青菀手里去抢,一脸尴尬对汝宁长公主道:“让长公主破费。小女不懂事,冒昧收下您如此贵重之物。。。。。。”

她说了很多客气话。

汝宁长公主既然拿了出来,自然不是敷衍的,故而她笑笑,说自己很喜欢凌青菀,又说凌青菀治好了周氏,也是周家的恩人等等。

景氏再三道谢。

凌家摆席,请长公主用膳,景氏把二房、三房、三姑娘和老太太,都请了过来。

她们全部兴高采烈的来了。

景氏想到上次凌青菀生辰,她们打发下人来送礼,不肯亲自来,如今请长公主坐席,她们倒来得齐全,不由在心里好笑。

宴席上,二婶母表现得很热情。

长公主性格和善,也一一和她应酬,很亲热的样子。这让二婶母误会了,以为长公主很喜欢她。

当天长公主告辞,没过两天,二婶母居然给长公主下帖子,想去拜访长公主。

长公主府根本无回应。

这件事,不知从哪里传开了,下人们都知晓了,背后嘲讽二婶母,都笑得半死。

连凌青菀的乳娘和丫鬟们也听说了。

长房素来和二房不和,听闻如此闹剧,岂有不笑的?

“贾氏这人,行事有时候叫人摸不着头脑。”凌青菀的母亲听说此事之后,倒也没生气,只是无奈。

二婶母娘家姓贾。

景氏也觉得挺丢脸的,毕竟长公主是来看凌青菀,才到晋国公府。

不过,这件事没有形成什么大笑话。

晋国公府乃落寞贵胄,没什么话题。唯有你得势、高高在上,旁人才对你的事感兴趣

落水的凤凰不如鸡,二婶母这般闹剧,亲戚朋友连看热闹的心情都没有,故而没什么影响。

不幸中的万幸。

事后,景氏登门,去二婶母那边,明确警示了一番,让二婶母不要丢凌家的脸。

二婶母恼羞成怒,气得在背后大骂景氏。

景氏就当听不到。

凌青菀很佩服她母亲:该严厉的时候,景氏从来不怕事;该装聋作哑的时候,景氏一向熟视无睹。

所以,她执掌这个家,旁人挑不出半点错儿。

光阴快如梭,碧瓦添新霜,转眼间新年就到了,旧的一年悄然而去。

晋国公府上下,围在一起守夜。

凌青菀把家里人重新认了一遍,她努力把他们的样子一个个记下。

就连祖父也出来了。他已经快七十了,因为个子高,背有点弯。消瘦、苍白,表情默然,蹙着眉头,似乎很讨厌这种团聚。

祖父不喜欢孙女,这是母亲过告诉凌青菀的,故而她没有往祖父跟前凑。

凌青菀的大哥和四弟、堂弟,都在祖父身边坐了。

碧穹澄澈,繁星点点,午夜格外寒冷。终于挨到了子正,放炮之后,大家吃了些热腾腾的宵夜,各自回房。

凌青菀回了母亲的屋子。因为冷,她连忙爬到了床上,濄在被窝中。

她母亲却把大哥和四弟也叫了来。

母亲给他们兄弟一人一个荷包,笑着道:“新年了,娘祝你们步步高升。。。。。。”

荷包里放着状元及第的银锞子。

兄弟俩接下,都道谢。

“桐儿。”母亲见凌青桐又要跑的样子,立马喊住了他,让他到自己身边来,然后对大哥道,“城儿回去睡吧,明日早起还要拜年。”

凌青城有点担心幼弟又惹母亲生气,故而脚步微停,有点犹豫。

母亲轻轻咳了咳。

凌青城不好再耽误,转身去了。

母亲把凌青桐带到里屋,让他坐在临窗的炕上,也不避讳凌青菀,对凌青桐道:“你舅舅又来信,让你去太原府军中,你可愿意去?”

凌青桐抬眸,看着母亲,问:“娘,您要我去吗?”

不知为何,母亲眼睛突然湿了,声音陡然微哽道:“我当然舍不得你去。”

凌青桐愣了下。

躺在床上被窝里的凌青菀也微愣。

母亲并非懦弱性格,像这样突然当着孩子哭起来,母亲很少见的。

“娘。。。。。。”凌青桐有点无措,低声喊着母亲。

景氏吸了吸鼻子,用帕子将眼角的水光拭去,整了整心绪,这才继续道:“你总是不听话,又不爱读书,光顾着玩闹。把你留在家里,我管不了你,看着你不成器,如何对得起你父亲?

思前想后,还不如将你送到军中,让你舅舅苦心教导,总好过我慈母多败儿,耽误你。。。。。。”

说到最后,声音又是一哽,情不自禁湿了眼睛。母亲很舍不得孩子。

“我不去!”凌青桐道。

母亲都这样哭了,凌青桐岂会不知母亲的不舍?

故而,他拒绝去太原府的军中。

“你不去,往后可用心念书?”景氏有点欣慰。可欣慰之余,她继续追问幼子,想趁机逼他立下誓言,今年好好读书,不调皮捣蛋。

凌青桐却低头沉默,良久不语。

“那你到底要如何?”景氏又是伤心,又是生气,见他这样,声音微提,“你是要气死我!”

凌青桐头更低了,就是不说话。

景氏对这孩子,简直无计可施。她心底太软,舍不得送他去军中;可是他又不服管束,凌青城和景氏都压不住他。

景氏以为他跟往常一样,不会再开口了,无可奈何准备让他回去,却听到他说:“我不去舅舅军中,可是我愿意去军中。”

“这是为何?”景氏愕然。

凌青桐低着头,不答。

景氏突然脸色微变,神情不自然起来。她盯着凌青桐,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端倪。

凌青菀坐在床上,都远远瞧见母亲眼神微颤。

她似乎很震惊。

“姨母家的大表兄从信阳回来了,过了年才走。我愿意跟大表兄去信阳。”沉默半晌,凌青桐继续道,“我不去太原!”

“你。。。。。。”母亲想问什么,突然抬头看了对面床上的凌青菀,话头一顿,话就咽了下去。

“我不喜欢念书,我不去太原!”凌青桐突然从炕上爬起来,丢下这两句话,立马跑了。

母亲都来不及抓住他。

“你慢点跑。。。。。。”母亲追出去,叮嘱了一句。可是凌青桐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不去太原。”凌青菀倏然觉得这句话好熟悉。

“不,我不回太原。”电光石火间,凌青菀的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稚嫩的声音,语气和她四弟一模一样。

是女孩子的声音,是喊她姐姐的那个声音。

凌青菀愣在那里。

母亲回房,她都恍然不觉。

“菀儿!”母亲喊她,打断了她的思路。

凌青菀回神,冲母亲笑笑。

母女俩各有心思,都有点睡不着。躺下之后,凌青菀装睡,尽量均匀的呼吸;母亲则辗转反侧。

梦里的事、四弟的事,让凌青菀脑袋昏昏沉沉的。

“不,我要回太原府。我谁也不怕,回去跟婶母过日子,就是不想留在京里。”凌青菀听到这样的声音。

然后,她又听到同一个声音说,“不,我不回太原,我宁死也不回去。”

为什么?

同一个人,为什么要说完全相反的话?太原府,到底跟凌青菀有什么关系?

凌青菀头疼欲裂。

最后,她几乎哭出声,是母亲把她摇醒了。

天已经大亮了。

“什么太原府,说了半天的梦话,就听到这个词。口音倒是学得很像。”母亲笑着问凌青菀。

凌青菀又是一愣。

上次,她的丫鬟说她做梦说梦话,是太原口音;如今,母亲也说她带着太原口音。

而凌青菀自己,根本不知道太原话怎么说,她只会官话。

她低垂着眼帘,任由丫鬟替她梳头,心思兜兜转转。

“我大概是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凌青菀想,“别告诉母亲,她会担心的。”

医者不自医,凌青菀无法给自己诊断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她一直留心。

将来若是有医术超群的大夫,她必然要去问诊。而太医们,连个情志病也治不好,凌青菀不信任他们。

***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一,大家看书之余,别忘了推荐票好吗?这是新书榜最后一周啦,拜托大家~~

第028章回京

更新时间2015…4…216:39:09字数:3360

第028章回京

凌青菀起床之后,梳洗一番之后,跟着母亲、兄弟,去了晋国公府外院的正堂。

正月初一,称元旦(注1),是一年岁月的更始,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一岁节序,以此为首。

元旦此日,要隆重庆祝,宫廷举行大朝会,民间则要祭祀、放炮仗、拜年、贴桃符、饮屠苏酒、食素饼等。

凌青菀跟随母亲和长兄幼弟,到了晋国公府的正堂。

正堂展挂了祖宗的画像,设了香烛、茶果糕点酒水等,以为祭奠。

尚未到时辰,故而来得人不齐。

祖父还没有到。

约莫等了片刻,祖父才来。他衣冠整齐,盛装锦服,带领着晋国公府上下,给祖宗上祭。

祭祀之后,放起了长长的炮仗。

“我弄了些‘火杨梅’,等会儿你们兄弟去放。”三叔站在丹墀上,轻声对凌青城兄弟道。

火杨梅是一种烟火,以枣肉、碳屑为丸,系以铁丝燃之,花光四溢,华美绝艳,风靡一时。

“真的?”四弟凌青桐伸过头,惊喜问道。他最喜欢放燎竹和烟火了。

“自然。”三叔笑道。

故而,炮仗放完之后,大家各自散回自己的院子,四弟就被三叔拐跑了。

大哥凌青城没去,跟着凌青菀和母亲回了榭园。

他们吃了素食饼和屠苏酒,也留了些给四弟,就忙碌起来。

凌青菀和大哥帮着母亲换桃符、贴对联、挂千、钉面蛇、令如愿、撒麻豆,把元旦该做的事都做完了。

“我昨夜就让婆子们熬了五木汤,你们兄妹净面、涤发,延年益寿,青丝稠黑。”母亲对凌青菀和凌青城道。

五木汤,就是用根旎檀、节沉、花鸡舌、叶藿、胶薰陆等五种木头,煎汤熬煮,用来洗澡、洗头,是元旦习俗之一。

现如今,已经不需要真的去洗,只需净面,摸些在头发上,就算用过了五木汤,保佑头发稠密浓黑,身体健朗。

“菀儿,我帮你涤发。”凌青城自己用完,对凌青菀道。

凌青菀颔首。

丫鬟把凌青菀的云鬟拆散,凌青城拿起一小撮发丝,沾上了五木汤,然后再用丝帕仔细拭干。

丫鬟重新帮凌青菀挽上发髻。

过程很简单。

凌青城替妹妹涤发之后,又替母亲。

忙完了,就到了中午。

景氏又带着孩子们,去了老太太那边的正院用午膳。

满满一家子人,景氏、二叔二婶、三叔三婶、未嫁的三姑姑、祖父祖母,凌青菀兄妹三,二房的堂弟和两个堂妹,三房两个堂妹,整整十六人。

大家分成了两席。

席上,二婶话最多,甚至对景氏言辞不客气。她还记着上次她给长公主下帖子被景氏警告的仇,心里不痛快。

景氏全当听不懂,慢慢吃饭。

“。。。。。。这羊肉没味,该不是猪肉吧?”二婶正喝着羊羹,突然道。

猪肉,乃是低贱肮脏之物,哪怕平日里再穷,权贵之家也不会让猪肉上席。

二婶这话,是对景氏的指责。

同席的凌青菀看不下去了,立马道:“猪肉什么味儿,二婶倒清楚,我们却是不知道。”

二婶被堵得哽住。

对啊,若是没吃过猪肉,怎么猜疑这是猪肉味?

岂不是自打嘴巴吗?

“这是哪家规矩?”二婶转移矛盾,质问景氏,“咱们长辈说话,孩子插什么嘴?大嫂,你就是这样当家的。”

“就是这样当家的。”景氏不疾不徐,淡淡道,“菀儿没指着三弟妹和三姑娘的鼻子说话。。。。。。”

景氏丝毫不像是吵架,声音温柔甚至带着几分笑意。

二婶气得变了脸。

她还欲说什么,却见凌青菀斜睨着她,眼眸带厉,神态威严,噙着不容质疑的冷意,让二婶怔了下。

那边,三婶不知说了句什么,景氏和三姑姑笑起来,气氛松懈,二婶的话就打断了,再去接上就输了底气。

一顿饭,吃得不太开心。

饭菜撤了之后,丫鬟们端了茶。

祖父又回了他的书房,二叔、三叔和凌青城兄弟,都出去拜年了,家里只剩下几个女人,陪着祖母坐。

祖母也不高兴,大概是因为凌青菀母女在饭桌上没给二婶好脸色。

“。。。。。。我听二弟妹的话锋,竟是不喜欢牛、羊肉,觉得味儿不对。如此,二房的肉就停半个月吧,让他们换换口味。”景氏若无其事,对老太太道。

老太太脸色骤变,二婶的脸色也更加难看。

停了牛羊肉,让他们吃素吗?

“况且,家道艰难。。。。。。”景氏慢悠悠的,跟老太太算起账说,说起当家的种种辛苦。

老太太被她气得半死,一口气喘不上来,恨不能破口大骂。好半晌,老太太才勉强平静开口,对景氏道:“既如此,这个家你莫要当了,交给老二媳妇吧!”

二婶正在生气,听到这话,只差狂喜,脸上线条微动,努力控制笑意。

“怎敢辛苦二弟妹?”景氏道,“她连猪肉、羊肉都分不清。”

景氏在借力打力。

二婶面容扭曲。

三婶和三姑姑憋着笑。

老太太也是气得半死。

老太太和她的儿媳妇、女儿并不是一条心,三婶和三姑姑聪明,偏向景氏。

就这样,景氏愣是不动声色,停了二房半个月的肉,什么肉都不给他们。

连菜和饭也减半。

二叔先受不了,从外头买肉,自己要另外煮。可惜整个厨上都是景氏的人,而且二房没有小厨房,买了肉也做不成。

外头饭馆的肉,且不说难吃,价格也高,凌家是落寞世族,二叔手头紧,哪里吃得起?

所以,二叔逼迫二婶登门给景氏道歉。

二婶忍气吞声,诚诚恳恳说了自己的错,表明以后不敢,景氏才重新给他们添了肉菜。

“也是傻。”景氏评价二婶,“这家都在我手里,跟我置闲气有什么用?想治她还不是易如反掌?白吃这么多天素。。。。。。”

这就是为什么景氏从来不和老太太、**奶生气的缘故。

她们说她们的、闹她们的,景氏睁只眼闭只眼,完全不放在眼里。

真惹急了景氏,景氏断她们的口粮、裁她们的丫鬟、减她们的日用,到头来还不是得给景氏赔礼道歉?

外院的男人二叔和三叔,可是都聪明着,丝毫不敢帮腔,怕得罪景氏。

他们都知道景氏厉害。

准确的说,是景氏的兄长和妹夫厉害,惹不得。

凌青菀在一旁笑。

景氏回眸,对她道:“傻笑什么,你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