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王商上书表示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当时朝中的许多知名人士都为王莽说好话,汉成帝也认为王莽很贤能。

    王莽的表兄、王太后的外甥淳于长发迹在先,地位超过了王莽,而且他善于阿谀奉承,又曾为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出过力,深受汉成帝信任。很快升为卫尉,掌管皇宫的禁卫,成为九卿之一。这时大司马王根准备退休,很多人认为淳于长应继任大司马。王莽为了扳到他仕途上的竞争对手,秘密地搜集了淳于长的罪行。然后王莽利用探望的机会告诉王根。淳于长暗中为接替担任大司马已做好了准备,他已经给不少人封官许愿了;同时又说出淳于长与被废皇后许氏私通之事。王根大怒,要他赶快向太后汇报,王太后让成帝罢免了淳于长。查清了他的罪行,在狱中将其杀死。

    在淳于长死后,王莽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三十八岁,后来的事情自不必待言。

    董昭心中暗道。虽然主公家族根基不如王莽,但主公远见卓识胜过王莽,由大司马而篡汉自立,必定不会重蹈王莽的覆辙。

    董昭此人处事低调,却眼光高远,早已看出大汉式微不可拯救,迟早要改朝换代,在这一点上,他比田丰、沮授等人都值得吕布信赖。

    朝中纵然有人因大司马这个官职联想起王莽。却没人敢在天子刘辩、太后何莲面前提及,因为吕布在天子刘辩、太后何莲面前一直是一副赤胆忠心的模样,跟历史上曹操屡次欺凌汉献帝刘协的状态迥然不同,天子刘辩将吕布视为义父,而太后何莲视吕布如同亲老公。这样亲密的关系下,有冒大不韪者进言说吕布恐成王莽、董卓者,在此之前,皆被天子、太后下令杖毙。现在无人敢信口雌黄。

    天子诏颁布下来,吕布太尉之职升格为大司马。都督全事,录尚书事,为内阁首辅。

    东汉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为虚职,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将军,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而到了三国时期,各国官制基本沿袭了东汉官制,魏国在三公之上另设大司马,为上公,第一品,位在大将军之上,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蜀汉的大司马位在大将军之上,如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吴国设有大司马和左大司马、右大司马,位在上大将军之上,一般由大将军或者上大将军升迁而来,如吕岱、施绩、陆抗、丁奉、朱然、全琮,所以吕布任大司马比任大将军更能显示他无上的权力。

    因太傅卢植去年去世,经吕布独断,内阁辅臣一致推荐,太师蔡邕升任太傅,太保马日磾升任太师,尚书令黄琬升任太保,司空崔烈、司徒郑玄继续留任,太尉则有皇甫嵩兼领,尚书令则有幽州刺史董昭升任,此后,上三公太傅、太师、太保与三公司徒、司空、太尉皆为年满六旬以上高级官员的荣衔,并无实权。

    自此之后,御前内阁有大司马吕布、尚书令董昭、太傅蔡邕、太师马日磾、太保黄琬、司空崔烈、司徒郑玄、太尉皇甫嵩、车骑将军朱儁、御史大夫田丰等十人组成,因尚书令董昭、御史大夫田丰、司空崔烈唯吕布马首是瞻,其他人等亦皆服吕布之能,最重要的是吕布得天子、太后十分信赖,吕布的大司马府便凌驾在内阁之上,成为了大汉最高权力机关,实权几乎始终集中在大司马吕布手中。

    在地方上,执掌军权的各州将军、各郡尉、各县尉、各乡尉、各亭尉都是从吕布中央军派出的,而地方六曹官吏中有过半都是经吕布推荐或从吕布的中央大学堂走出去的,地方大员上,幽州刺史则有原青州刺史孔胄转任,青州刺史则由原魏郡太守诸葛玄升任,凉州刺史由原朔州刺史郭缊转任,朔州牧由太尉皇甫嵩兼任,司州牧由车骑将军朱儁兼任,豫州刺史由张邈升任,辽州刺史由刘政升任,而冀州牧则由吕布亲自兼任,除了孔胄、皇甫嵩、朱儁之外,其他都是吕布的亲信,可以说地方上也被吕布牢牢掌控。

    ps:求推荐票!

    e

第709章 霸道与王道() 
当朝廷和地方都被吕布掌控,吕布原来一直努力隐藏的野心开始萌动起来,吕布麾下那些一心想获得从龙之功的文武将领体察上意,开始活动起来。

    尚书令董昭自从献策让天子、太后赐封吕布为大司马之后,又入吕布的大司马府进言道:“请主公上奏天子,恢复五等爵位!”

    五等爵位便是公、侯、伯、子、男,最早是尧舜时期施行的,在夏朝的时候延续,商朝废除子、男二等,周朝又恢复五等爵位制度,不过后来封国内又各自增添诸多不同的低等爵位,爵位制度开始混乱。

    秦灭六国,实行纯粹的郡县制,赏爵为二十等。两汉仍承秦二十等爵,同时增添王爵,初时王爵为大功劳者皆可受封,西汉初分封了八个异性诸侯王,不久大多扫除,随后改为只有皇族才能封王,分封了一批同性诸侯王于关东,镇土抚民。初期诸侯王国一般较大,常有几郡,平七国乱后削减,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到后来的王国不过相当一郡,且王死后诸子皆可分其地,越来越小。东汉封王爵,如西汉制度,只以皇子封王,其郡为国。

    王爵下面便是侯爵,二十等爵中的列侯、关内侯,以户数为差,大者不过万户,少者五六百户,西汉时的侯国建制相当于县,有国相,相当县令,受所在郡守节制。

    而到了东汉时,因为卖官鬻爵风行,又由于征辟、察举、任子等制度使得世家基本垄断了官吏选拔权,二十爵位里面的其他爵位名存实亡,对于下面的臣子来说,王爵是毫无指望的,真正靠谱可以拼一下的爵位只剩下了列侯和关内侯。

    列侯有国邑,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故有县侯、乡侯、亭侯的称谓。像关羽的汉寿亭侯跟吕布的温县侯就差两个级别;关内侯仅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一般系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

    吕布心知肚明,董昭倡议恢复这个五等爵位的用意,并不只是因为二十等爵位大多名存实亡,更有深刻用意。就跟历史董昭向曹操建议恢复五等爵位制度一样。

    历史上,当曹操采纳董昭建议,让五等爵位恢复,董昭便继续进言,并游说群臣。给曹操加魏公,给曹操加魏王,给曹操加九锡。

    吕布完全可以料想到,董昭建议自己恢复五等爵位,下一步必定会继续劝吕布称公、称王,然后一步步地削弱汉天子的权威,为吕布将来君临天下做铺垫。

    吕布沉吟不语,最近这五年来,他一直徘徊在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进而君主立宪、篡汉自立这两个道路之间。无法立下决断。

    董昭便道:“主公,您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了瓶颈时期,到了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若是你能还犹豫不决,不妨召集所有在邺城的文武群臣来大司马府议事,借着商讨恢复五等爵位制度。来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若是他们大部分人都同意主公称公爵,那主公您应该就会下最后的决心了!”

    吕布犹豫不定,只好听从董昭所言。召集在邺城的文武群臣来大司马府议事。

    大司马府议事厅里,座无虚席。尚书令董昭起身明言道:“主公文治武功,虽然卫青、霍去病重生,亦不如矣,在下以为,仅大司马之位不足以表主公之功,我们应该联名上表朝廷,提升主公的爵位!”

    吕布故意装出轻描淡写状:“吾得天子、太后器重,为朝廷效力,南征北战乃本分而已,实在不宜多求奖赏,温县侯的爵位足矣!”

    众人尽皆迷惑地望着董昭:“按照本朝制度,主公之县侯爵位已经是臣子的最高爵位了,再往上便是王爵,那只有皇族才能封王,主公不是皇族,又该如何提升?”

    董昭微微一笑道:“恢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由侯爵升为公爵!”

    吕布轻轻摇摇头道:“本朝爵位制度甚好,为何要为吾一人而擅改爵制?!”

    董昭猛地摇头道:“主公,非是为您一人而改此爵位制度,实是之前朝廷卖官鬻爵,致使爵位轻滥,又由于征辟、察举和任子等制度基本上垄断了官吏选拔权,虽二十等爵仍在,其作用已式微而益轻,除列侯、关内侯两级外,其余的几乎名存实亡,无法起到原本设置爵位的目的,大部分有功之士终生不得封侯,如李广一般,如此制度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董昭此论虽然是至理,但田丰、荀彧等保皇党是何许人,他们马上就识破了董昭的用意,知道董昭跟郭嘉、贾诩、王朗、华歆等人一直在积极地推吕布往更高的权位行进。

    田丰当时厉声疾呼:“董公仁,你这是把主公放在火上烤!天下人一直公认主公乃大汉赤胆忠臣,若为了主公一人而专设公爵之位,天下人该如何看待主公!本来你建议天子封主公为大司马已经不妥,让天下人联想到当年王莽亦曾做过大司马,你若再劝天子封主公为国公,更会让天下人想到王莽篡位前的安汉公!”

    董昭猛地一拍议事厅中间的桌子,愤然站起道:“田元皓,你竟敢口出如此诛心之言!王莽沽名钓誉,如何跟主公相提并论。主公精忠报国,人人钦服,又乃天子尚父,便如当年武王之尚父吕尚为齐国公,又如何?!此乃天子家事,与你何干!”

    一时之间,议事厅里一片大乱,吕布在旁微笑旁观,很快便看得出,自己麾下文武群臣,分成了从龙党、保皇党两派和中立派。

    从龙一党,文官以董昭、郭嘉、贾诩、华歆、王朗、吕范为主,武官以高顺、曹性等并州宿将以及吕岱等吕氏族人为主,他们一心想让吕布黄袍加身。

    保皇一党,以田丰、荀彧、孔融为主,他们感念两汉四百年基业不易,有复兴汉室之念,对于扶持吕布篡汉自立是抱着反感甚至敌对的心情,动辄以不可做王莽、董卓来提醒吕布。

    议事厅里将近有一半文武将领都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置身事外,不论吕布是做大汉忠臣也好,篡汉自立也罢,只好能保证住他们的利益,他们都支持吕布。

    目前看来保皇一党的势力没有从龙一党大,但若是加上皇甫嵩、朱儁、蔡邕、马日磾、黄琬、郑玄等保皇党老臣们,从龙一党并无必胜的把握,毕竟吕布的邺城朝廷一开始就是以团结大多数保皇党以对抗董卓、袁绍而发家的,不像曹操迎献帝刘协时麾下除了荀彧、荀攸外几乎都是从龙派,没有太多牵绊。

    吕布明白,董昭从龙一党跟田丰等保皇一党之间的截然不同,归根结底是政治理念的不同,从龙一党是王道,而保皇一党是霸道。这王道、霸道并不是从字面望文生义的意思,实际上,王道和霸道是自从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形成的诸侯处于乱世的两种思路。

    所谓霸道,就是要“上尊天子,下合诸侯,讨伐不臣”,成为天下的诸侯之长,历史上这样做的人,最典型的就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等五人,史书称呼他们为春秋五霸,管这类的事业称为霸业,而对这种思想也就称呼为“霸道”,其实,历史上曹操做的或吕布现在做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基本上都是这个思路。

    说起王道,很多人认为王道就是简单的仁德治国,其实是一种误解。王道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他认为诸侯通过仁义治国,规范礼仪,最后能够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在秦始皇之前没人称帝,夏商周三代的天子其实都只称王,只有进入战国时期之后,诸侯国才胆敢逾制称王。所以孟子的“王天下”思想,其实就是认为诸侯通过仁德的手段,就可以君临天下,取周天子而代之。

    董昭等从龙一党并不主张“尊王室讨伐不臣诸侯”的“霸道”,主张要推翻衰微的汉室,建立一个新王朝取而代之,而田丰等保皇一党则认为大汉皇室还有救,还有中兴的机会,吕布顶多只能做到周代吕尚的位置。

    历史上,曹操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道”思想起家的,最后当他说“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为自己的儿子取代汉室铺平道路的时候,其实是舍弃了“尊天子讨伐不臣”的霸道思想,向王道思想靠拢,这其中不能不说受到董昭的很大影响。

    吕布过去一直处于动摇不定的状态,徘徊在君主立宪的霸道、篡位自立的王道之间。

    因为吕布的犹豫不决摇摆不定,所以保皇党、从龙党才能暂时保持合作,共对袁绍、曹操、刘备。

    吕布看了议事厅里泾渭分明的两派人,知道现在还有袁绍、曹操、刘备、陶谦、刘璋、张鲁等敌对势力没有清除,实在不宜把自己最后的决定说出来,现在还是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御外敌,只有等大汉真正统一到邺城朝廷旗下,吕布才会做出最后决定。

    w

第710章 封爵武安公() 
就在保皇党、从龙党吵得不可开交之际,中间派的魏郡太守满宠起身劝解道:“诸位,诸位,息怒,且听在下一言!诸位争执关键在于主公为国公之事是否让天下人非议,在下有一计,可平息天下非议!”

    保皇党、从龙党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满宠:“伯宁,计将安出?”

    满宠白袍似雪,清俊的脸蛋上浮现一抹从容的笑意:“若是天子仅封主公一人为国公,定然惹来天下人非议,若是天子又封皇甫嵩、朱儁两位老将军同为国公,三人同为国公,则天下人必无争议。”

    众人目光又齐刷刷地瞄向吕布,主公虽然年轻,但这几年功劳远大于皇甫嵩、朱儁,他肯跟皇甫嵩、朱儁一起共领国公之位吗?

    吕布刚才一直是笑眯眯地观察着在座的各位文武臣属,并不强行阻止众人的争论,见众人都带着征询的目光看着自己,便朗声笑道:“汝等莫要与吾生分,该问就问,该说就说!”

    荀彧虽然新近归顺吕布,却得吕布器重,为大司马府署理留守长史,大着胆子,拱手问道:“主公,请问您到底是怎么考虑的?是否要按满伯宁所议?”

    吕布点点头,继而又摇摇头道:“吾愿为公爵,不过不是国公,而是县公,虽有封地,却不立国,而且吾准备建议朝廷,以后不论是王、公、侯诸爵位,虽有封地,可按照不同比例享受封地赋税,却不可称之为封国,既无军权,亦无治民权,但有监督官吏之责!”

    田丰、荀彧尽皆大喜:“主公之意,不论是王,还是公,还是侯,皆不立国?”

    吕布点点头道:“昔年七王之乱。昔年冀州刺史王芬拥立合肥侯之乱,数年前陈王刘宠之乱,皆因王侯立国所致,故此吾以为,可设封地。却不可设封国。”

    田丰、荀彧等保皇党最担心吕布求封国公。按照此前旧制,王公的封国里可私自拥兵、可私自任命官吏,如此吕布的封国必成国中之国,威胁刘汉皇室的地位。既然吕布已经应允此后王、公的封国里皆无军权亦无人事权,而且还不可称之为封国,则吕布便是为郡公,对朝廷都没有多大的威胁,保皇党顿时放心了。

    吕布随后一番话让他们更放心了。吕布起身大声说道:“吾观诸位此前一直怀疑吾有王莽、董卓之志,诸位且放心,吾一直以来只有吾祖姜太公之志,一直没有王莽、董卓之志,现有袁绍、袁术、陶谦、曹操、刘备、刘璋、张鲁诸贼盘桓在外,大汉中兴大业尚未成功,吾辈不可互相猜疑,更需团结一心。请诸位消除疑虑,与吾齐心合力。共同剪除袁绍、袁术、陶谦、曹操、刘备、刘璋、张鲁诸贼,以实现大汉中兴!”

    保皇党人尽皆激动振奋,齐声喏道:“谨遵大司马之命!”

    从龙党人华歆悄声问郭嘉:“奉孝,你与主公交情默契,你以为主公果无王莽之志?”

    郭嘉神秘一笑。悄声道:“主公说他一直没有王莽之志,意思是他以前一直没有,以后就难说了。现在大敌当前,不可内讧。主公英明!”

    董昭、贾诩、华歆、王朗、吕岱等从龙党人都微微点头,从此之后。不再跟保皇党人做任何争执,他们明白,主公的雄心不在现在,而在未来。

    既然暂时已经平息了争执,吕布也没有借爵位改制的机会擅自为国公,保皇党人就事论事,也觉得原来的二十等爵位非改不可,便同意了从龙党人的提议,而且现在大汉朝堂上拥有爵位的汉室宗亲、世家大臣在过去十年战乱间已经死去大半,残存的人员稀少,阻力小,想要改革爵位,如今正是最佳时机,否则等吕布麾下文武将领立功越来越多,封出去的爵位越来越多,想要再改就非常麻烦,不如趁现在就改。

    吕布废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谓赐爵,又恢复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但因为现在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已经封了很多,不宜撤销,又参照西晋的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等十八级的爵位设置,设置了大汉的二十级四十等爵位。

    二十级爵位,有亲王、郡王、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乡侯、乡伯、乡子、乡男、亭侯、亭伯、亭子、亭男、关内侯、关外侯、勋爵、士爵,每一级的爵位又分为二等,如勋爵,有一等勋爵、二等勋爵,如此总共有四十等爵位。

    王、公、侯、伯、子、男皆有封地,在同一个封地里,侯、伯、子、男这四种爵位里只有一个爵爷,如吕布之前的温县,他为温县侯,则温县就不能再有温县伯、温县子、温县男,如关羽的汉寿亭侯,汉寿亭里只有他一个亭侯,汉寿亭伯、亭子、亭男不会再有,当一个有功之臣被封为亭男,随着他不断地建功,他可以从亭男升到亭子,然后升到亭伯,升到亭侯,每次擢升,他可得到的年俸便可多得半成,一个亭男原来只可以享受一个亭半成的赋税,等他升到亭侯,就可以享受二成的赋税,如此类推到郡、县、乡各级封爵上。

    关内侯、关外侯亦有封地,关内侯的封地为大汉治内的一个村寨,可享有该村落一成或两成赋税,关外侯的封地为大汉治外一个城池,看似遥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