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坦克突击-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战斗中遭到损失,兵力兵器有限。建立混成支队的目的,是恢复各兵团、部队、分队作为独立战术单位的战斗力;减少中间环节,改善军队指挥;:建立新指挥机关或者恢复老指挥机关,以便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各集团军司令员都渴望保证各混成支队能有效地、独立地行动,其方法是各混成支队编成内除了坦克和摩托化步兵部队外还编有炮兵、高射兵器和保障军队作战的分队。例如,建立坦克第1集团军坦克第31军的军混成支队时,由缩编成营的各旅组建的坦克混成旅包括有。近卫迫击炮第79团的1个营,集团军反坦克歼击炮兵团和自行火炮团的2个连,军属高射炮兵1个连。而且乡各旅的后勤分队都巳丧失战斗力,以坦克第31军的油料前送连加强了混成支队。因此,根据上述战役的经验,组建混成支队的主要原则是:把坦克和人员保持有最大战斗力并有建制指挥机构的几个部队(分队)的剩余部分合编成混成支队;保持损失较小的分队在建制上的完整性。必要时,可彻底打乱兵团(部队)的建制,编成混成支队。在这种情况下,混成支队的编成内编有保障军队战斗行动的分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坦克集团军的经验,战争年代的混成支队,是由失去战斗力的分队、部队和兵同临时编成的,在编成之前它们不具备组织编制所要求的数量和质量指标。

但是,尽管这些店时编成的支队战斗力有限,不如建制部队,它们仍能完成许多独立的、积极的任务,包括在进攻过程中追击敌人和抗击敌预备队的反冲击,保证在敌军防御纵深内夺取重要目标和地区等。混成支队能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科尔松一谢夫琴科夫斯基战役和在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地区追击敌人时完成了任务,证明它们能有效地行动。指挥机关缺少编制规定的参谋人员和严重缺乏通信器材,决定了领导组建混成支队并指挥其行动的特点。例如,1943年8月27日,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野战指挥部掌握的无线电器材占编制数的23%,运动通信工具占26%。指挥员和司令部工作的复杂性还在于:除了组建混成支队,还要指挥战斗,调动部队(分队)到集合地域进行补充(改编)。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指挥员和司令部比在一般条件下更紧张地工作,发挥最大的主动性。

在这样条件下,采用各种方法恢复指挥机关。例如,在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组织混成支队井转交近卫机械化第‘5军司令部指挥时,由坦克第18和第29军拨出2部大功率电台和3部中等功率电台。军作战处和侦察处,以集团军司令部有关处的参谋予以加强。

在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各军中,主要是合编几个损失了自己大部兵力兵器的司令部,来恢复各混成旅的指挥机关。例如,坦克第29军混成旅由坦克第25旅旅长指挥,而司令部则由其他两个旅(坦克第31和32旅)的司令部合编而成。军把作战处和侦察处转隶给混成支队司令部。这时,军工兵主任领导工程保障,采用这种方法需要花费时间,是在领导人员和指挥器材损失严重的条件下被迫使用的。恢复坦克第2集团军各混成支队指挥机关的方法,是把旅改编成的营转隶给军某一坦克旅的司令部。例如,把以前隶属于集团军的自行火炮团和其他一些分队,转隶给坦克第11旅指挥。十分清楚,这是建立混成支队指挥机关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但并不是随时都可以采用的。具体选择什么方法恢复战斗力或建立混成支队指挥机关,取决于时间多少、指挥器材数量和司令部人员的配备程度。

混成支队执行战斗任务时,对它指挥的方法与一般条件下相同,只是指挥所的组织结构稍有不同。例如,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基本指挥所负责领导集结地域各部队和兵团的补充问题,而作战组则负责指挥集团军混成支队的行动。在坦克第1集团军,保留了统一的指挥所,负责指挥各军,在坦克第2集团军,司令员及其指挥所直接指挥集团军组建的所有混成支队,不通过中间环节。在第一种情况下,集团军司令员通过作战组指挥一个混成支队,集中主要注意力整顿丧失战斗力的各部队。在第二种情况下,指挥3个坦克军,保障迅速而有组织地转隶给合成军团。由此可见,建立混成支队时和他们作战过程中的军队指挥,是由受领的任务、保持高效率和指挥器材数量有限决定的。指挥的稳定性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挥机关恢复工作和通信器材保障工作的质量。总之,通过建立混成支队,改善了军队指挥,提高了集中程度,为集中使用现有的兵力、补充和再建丧失战斗力的兵团和部队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并且是新编军队的一个来源。在上一次战争中,军队指挥机关局部恢复坦克集团军各部队战斗力的经验表明,在必须以有限的兵力作战的条件下,建立混成支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组建混成支队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具体条件、时间多少、兵力兵器的战斗力以及受领的任务。应当强调指出,混成支队应当单独地或在其他兵团协同下完成积极的进攻任务。在短时间内、在严重的战斗情况下组建混成支队的经验,以及在战斗使用中所取得的良好效果,都证明不仅可能而且在一些情况下必须建立这种支队。

2。车辆武器的修复

修复车辆武器在保持坦克集团军战斗力的整个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给补充分队补充新的车辆武器,主要是在战役准备各阶段以及长时间的战役间隙中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修恢车辆武器的意义。在战斗过程中,用刚出厂的坦克补充部队,是很少见的现象。因此,在交战过程中修恢损坏的坦克装甲车辆并迅速补充部队,是补充坦克损失的最重要来源。例如,在利沃夫一桑多米尔战役中,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修理部门的工作经验表明,修复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数量大大超过战役开始时坦克集团军配备的战斗车辆数量。换句话说,在一次战役中,每一辆坦克和自行火炮都可能损坏两三次,并修复两,三次,重新归队。

通过分析各坦克集团军在一些进攻战役中的损失情况,可以看出修理工作中的许多重要因素(见附录一和附录二)。第一,进攻战役持续时间平均为15…20昼夜时,坦克集团军不可修复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约占最初数量的25%,而总的损失约占82%。每昼夜的损失约占战斗车辆最初数量的5%,其中需大修的占0。6%,需要中修和小修的约占3%。

第二,需要后送和修理的战斗车辆,约占总损失的70%。在需要修理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中,由于战斗损伤丧失战斗力的约占70%由于技术故障丧失战斗力的约占30%。在一些战役(如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参加的远东战役)中,由于技术原因丧失战斗力的车辆,约占63。8%。第三,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战斗损伤,从时间来看是不固定的。战斗损伤取决于许多因素,而首先取决于集团军的行动性质、战役的激烈程度、敌军防御阵地配置反坦克兵器的数量和坦克乘员的训练水平。例如,参加突破敌军防御战术地幅的各集团军(如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和柏林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奥廖尔战役和柏林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所遭受的损失,大于实施“纯突破”的各集团军(卢布林一布列斯特战役中的坦克第2集团军),平均每昼夜为0。7…3。8%。对损失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各集团军所受领的任务,伪装兵力兵器的方法、持续时间和伪装的水平。

因此,从附录一可以看出,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别尔哥罗德一哈尔科夫战役中遭受了最严重的损失,绝不是偶然的,当时该集团军要参加对敌军防御战术地幅的突破,争夺坚固支撑点,抗击敌军坦克强大集团的反冲击。此外,在普罗斯库罗夫一切尔诺夫策战役中的情况也是一样,战斗行动持续了一个多月。而且在某些情况下,集团军是分别在不同时间进入交战的。因此,不是实施强大的坦克突击,而是多次实施坦克冲击。这就是为什么,在奥廖尔战役中坦克第2集团军遭受了每昼夜最大的损失。许多资料表明,各集团军在战役第一阶段遭受了严重损失。例如,在利沃夫一桑多米尔战役中,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每昼夜平均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7%,在战役第一阶段(1944年7月15…18日)损失8。6%,而在战役第三阶段(1944年7月28日…8月29日),在追击过程中,约损失6。3%。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和其他许多战役中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在城市战斗中损失最严重。例如,1943年1月,坦克第3集团军接近哈尔科夫时共有378辆坦克,在城市战斗.扣损失了邹辆坦克。坦克和自行火炮被敌人炮兵火力击毁的为58。8…94。8%,被航空兵炸毁的为2…14%,被长柄火箭弹炸毁的为24%(见表24)。如果说在苏军1944年以前的进攻战役中被炮兵击毁的不可修复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占全部被毁车辆的16%,那么从1944年年中开始被空心装药破甲弹和长柄火箭弹击毁的提高到30…80%。炮兵使用空心装药破甲弹击毁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损失情况如下:不可修复的占30%大修的占15%,中修的占25%,小修的占30%。按战斗车辆种类区分,损失情况如下:坦克损失约占总数的65%,自行火炮约占45%,而且中型坦克不可修复的损失最高达39环,重型坦克最高达31%,而自行火炮不可修复的损失最低为20%。按技术原因分类,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损失情况如下:自然技术损耗约占67%,技术保养不良约占35%,工业生产原因约占25%。上述统计数字再一次表明,损失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坦克兵战斗使用的性质和条件。对敌人进行可靠的火力压制,坦克兵同步兵、工程兵联合行动,保证有必要的技术保障时间,驾驶员有熟练的驾驶技术,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能减少战役中的损失。上一次战争的经验表明,在战役准备时节,不少于60%的战斗车辆是经过修理以后补充部队的,在进攻过程中达到85…90%。因此,修复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是补充损失的主要来源。在这样条件下,坦克技术勤务担负两项主要任务:修理战斗车辆和采取预防措施。而主要目的是提高技术装备的生存力。要做到这一点,靠的是各领导机关根据战斗行动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进行的大量组织工作、苏联军人的英雄主义和后勤部(分)队的劳动。

集团军司令员受领了战斗任务并传达给技术副司令以后,通常开始安排战役的技术保障工作,这项工作包括:定下决心,制定技术保障计划,准备修理抢救器材,组织正确使用器材。技术副司令的决心主要是计算:预计的损失,所需的修理器材,现有的修复能力,必要数量的加强兵器、修理用的机件和备件。技术保障的组织工作实际上一值在不断地进行,特别是在坦克集团军担任预备队以后,更加广泛地展开了这项工作。在这期间’,集团军各兵团的修理分队和坦克乘员集中力量整顿现有的车辆。给驾驶员上专业课,提高他们在具体条件下使用车辆的知识。为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对坦克和自行火炮按计划进行预防性检查。同时,还应当进行以下工作:交流上一次战役的技术保障经验,一训练坦克乘员根据季节和战场特点使用车辆,提高技术水平,:补充修理和抢救部队和分队,补充修理技术设备等。

例如,在柏林战役前夕,利亚皮舍夫上校工程师领导的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修理部队,修复了200多辆战斗车辆,这一事实证明,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在别尔哥罗德一哈尔科夫战役前夕,坦克第1集团军修复了又215辆汽车。在战役前准备车辆的过程中,修理人员表现出了高超的技巧,并发挥了创造性。例如,在准备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时,近卫坦克第l集团军修理营(营长是沙鲍欣中校工程师)的官兵们,直接在本营中制造履带销,表现出了机智和灵敏:找到了所需尺寸和质量的钢材,用手工压制销头并轻微地淬火。总共制造了3万个履带销。结果到战役开始时,各坦克损坏的履带销都换上自制的,而且每辆坦克还有20个备份销。在准备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时,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的修理工也发挥了很好的发明创造精神。在严寒来店时,坦克兵面店一个问题:在冬季条件下,如何保持车辆的战斗力,不必因加温发动机而消耗摩托小时,而且能使发动机迅速起动。在近卫坦克第12军中,相当迅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坦克掩体中构筑了保温间。保温间是个3米深坑,筑有侧壁、圆木顶盖和挂有草帘的缓坡出入口。在各保温间内设有坦克加温炉,使坦克内温度保持在零上8…12度,发动机可立即起动。坦克由保温间进入掩体后可进行射击或前往冲击。这些工事为实施进攻保存了摩托小时。在战役过程中,各抢救修理单位的使用程序和工作方法,取决于战役的特点、纵深、持续时间和速度,取决于各部队和兵团坦克装甲车辆的类型和技术状况。由于坦克损伤和故障的性质不同,修理二〔作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也不同。修理分为三类:小修、中修和大修。每种修理都需要有不同的期限和实施条件。

坦克部队和兵团的技术保障排和连,是用来进行小修和帮助乘员保养坦克装甲车辆的。小修工作是大量的,主要是排除故障,其方法是更换损坏的机件和仪表的零件,以及进行必要的调整、紧固、焊接和钳工一机械作业。上述分队直接在损坏地点修复大量费时不多的车辆。为了不脱离自己部队,修理分队在一个地点只停留较短时间。军修理部队(活动坦克修理站)在本军行动地带内前进,主要进行中修,更换或修理损坏的坦克部件和组合件。检查技术状况,调整和紧固各部件和武器。中修可保障修理间隔期限内车辆的最大行程。活动坦克修理站也完成坦克兵团(部队)修理分队因时间不够未能完成的部分小修任务。在进攻过程中,坦克和机械化军修理部队在军损坏车辆收集所完成大部分工作。坦克集团军修理单位在战役初期不展开,同各抢救连一起执行队尾技术保障任务。在作战过程中,他们修理坦克,主要进行中修。集团军修理营和各后送连常常作为兵团的加强兵器使用。例如,在东普鲁士战役中,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正是这样做的。集团军抢救修理单位主要在下列场合分散使用:坦克兵战斗紧张,进展缓慢,或者集团军各兵团在相距很远的方向上进攻。

坦克第4集团军在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的数据,证明了部队、兵团、军团修理单位的修理能力:各旅的技保连修理了648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各军的活动修理站修理了1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集团军修理营修理了171辆战斗车辆。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和在战役纵深内行动时,修理单位应尽量靠近作战部队,完成当日任务后到达集合地域时,他们往往同作战部队配置在一起,但是只有每昼夜的进攻速度为15、20公里时才可能做到这一点。

卫国战争最后阶段进攻战役的特点是军队的前进速度大大加快,这就要求重新考虑组织技术保障问题。由于后勤部门包括后勤部队(分队)落后,上述使用修理单位的方法不能取得良好效果。要求集中使用集团军的抢救修理分队。

例如,1945年1…2月,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在进攻过程中的做法是,用集团军修理营、军活动坦克修理站、两个建制的集团军后送连和两个损坏车辆收集所建立了两个抢救修理群。这一时期,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修理后送分队的使用情况见表25。从表25可以看出,损坏车辆收集所在一处停留、修理和后送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时间为3…16昼夜。在40天里,他们修复了227辆战斗车辆,经检查并排除故障的有35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从而保障了坦克装甲车辆的战斗力处于高水平。根据集团军技术副司令、工程技术勤务少将德涅尔的建议并考虑到当时的作战情况,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对迄今为止的坦克技术保障体制作如下变动:集团军修理分队负责坦克和自行火炮的中修;军修理分队脱离军建制,直接隶属于集团军,承担小修任务;旅和营修理分队免除小修任务,只负责技术保养。

在这次战役中,各损坏车辆收集所展开在各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上,彼此相隔4050公里。每个收集所包括有坦克修理连、机械加工排、抢救连的牵引车、携带备件和油料的车辆以及通信和侦察用轻型车辆。损坏车辆收集以跃进的方式前进,绕过前面的收集所,可在一处停留6…9昼夜,即修完集中在那里的坦克,脱离作战部队150公里以上。采用这种方法使用修理分队,有助于集团军在作战过程中修复几乎所有需要在军队修理的坦克装甲车辆,并返回部队。集中领导军修理站的工作,也便于组织修好的车辆归队,经过熟练的技术援助和维修以后以5…10辆为一组返回部队。结果,到1945年2月1日,在送修的758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中,修复了577辆,76%归队。修理部队和分队的专业化,对组织快速修理损坏车辆具有重要意义。专业化为改进修理工艺、提高修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创造了条件。1943年建立的活动坦克机件修理厂直接在方面军后方修理了大量坦克发动机、组合件和机件。这为把最先进的换件修理法广泛运用到军队修理部队的实际工作中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换件修理法大大缩短了车辆停留修理的时间,各修理部队和分队不需要有精细修理发动机和机件用的复杂工艺装备。结果,提高了各修理部队的活动能力,简化了野战修理工作,提高了修理能力。应当强调指出,在上一次战争中,相当广泛地推广了修理部队专业化。按照这条路子改组了活动修理厂、修理部(分)队、以及由军和集团军的修理人员和器材组建的独立修理队,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地完成了修理工作。例如,在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专门修理坦克的第152活动坦克修理营,临时配属给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十分有效地修理了技术兵器,没有分散使用有限数量的备件、专用设备和工具,也没有使用集团军修理人员和器材完成修理任务,而且当时也未做好完成这项任务的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