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的明白,”祖阳激动地说,这才是讲道理的好官哪。

其实这件事比他想像的会麻烦得多,只是祖阳不知道罢了。

“第二件事就是不得漏税偷税,但你也不用担心,这次我回庆州城就会讲到这个税务问题。”王巨说道。

宋朝商税很简单,行者齎货,谓之‘过税’,每千钱算二十;居者市鬻,谓之‘住税’,每千钱算三十。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贩运的商人按照所带货物的价格,每百抽二,谓之过税。坐商(多指生产者与销售者)每卖出一样货物,按其售价交百分之三,谓之住税。

那么过税在哪儿交,就是在各个关卡或者专门征商税的场务交纳。

可事实不是这样征法,有钱有权有势的大商人,几乎一文钱商税也不交,但无权无势的商人,往往被胥吏衙役反复勒索敲诈,坐商卖一样东西,交百分之三往税,往往还要交百分之二往税,行商同样也被勒索得交纳往税。然后往往一县一乡就置一个场务苛剥,从庆州到长安,能过几十道场务。

但不能不做生意,于是大家一起歪门斜道了。

所以祖阳一听,就苦瓜起脸。

王巨又说道:“我回去后,会下一道露布,张贴于所有州城县城,凡是环庆路境内所有商贾,坐商交纳一道往税后,拒交任何其他的税务,包括过税。行商于本州之内经营,只用交纳一道过税,若有胥吏强行征交两道以上的过税,可以来庆州城投诉,官府以其苛征的税钱以双倍补偿。凡是环庆路境内的商贾,在他州行商者,只要是合法经营者,只用交纳两道过税,便可以在全境五州军境内任何行商,任何人苛剥,可于庆州诉讼,仍是双倍补偿。”

“这样就太好了,小的一定不会漏税,”祖阳喜出望外道。

“第三个要求便是这批借款,只能用你这个作坊的经营与发展上,不得以任何借口挪作他用,否则以诈骗官府钱帛罪名处理。”

“那能不能用它还偿?”

“还债也可以,但必须是偿还因经营作坊欠下的债务,但不得以任何借口偿还因其他原因欠下的外债。”

“这我会遵守。”

“此外我还有两个建议,你可以听,可以不听。”

“小的不敢。”

“第一项建议,便是你所织的图案风格很是不妥,技艺虽然不错,也只能说是勉强凑合,因此若听我劝,我会从夏州替你聘请几个技艺高明的工匠过来,但你一定要善待人家。”

“谢过小老子,”祖阳一下子跪了下去。这那是建议,分明是大力扶持吗。

主要现在官员还没有这个观念,甚至以碰商人为耻,实则九成人比那个七岁不吃路边李子的神童王戎还要贪。

另外就是读儒家书,对商业的作用不大明白,甚至以为城中做工的,行商的百姓为浮民,只有在田里种粮食的农民才是真正的良民。

所以在王巨心中很正常的举动,却将祖阳感动了。

“你起来,且我我第二条建议,眼下你先将这次危机化解,如果以后经济转好,你可以于冬天派家人,或者自己去南方看一看,在广南那边黎人十分手巧,能将木棉织成精美的布匹,你可以在这个技艺上进一步改进,然后将羊毛织成线。”

“羊毛织成线?”

“恩,当然,不要求象丝线那么细,它可以略粗一点,然后你再想一想如果此物事出来,它会有何意义?”

这还是纤维的问题。

所以竹子做纸技术很复杂。

同样,现在的短绒棉织布也非常地困难,那么羊毛织线成布则更困难,但也不妨缠杂蚕丝与麻线进去进行混纺。

然而只要弄出来了,那不亚于一场小型工业革命。

“会有很暖和的衣服。”

“不错,”王巨道,除了会有很暖和的衣服,还有羊吃人。但在宋朝不需如此,相反的,它会带来很好的正面作用。为了谋利,那么会有许多权贵自发地推动朝廷向西向北扩张,以便取得更多的牧场去养羊。而非是象现在,还未打呢,后方就有人扯后腿了。

实际因为自己带来的变革,以及王安石变法,几年后就会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不断的战争,那怕败了,也可以继续打下去。

到时候耗也将西夏耗死了。

不过这个技术有点儿复杂,多少有运气成份在里面,因此王巨又说道:“如果你能成功,我可以免掉你十年的所有税务,当然,也许那时我多半不在庆州,不过可以将这一条写在契约上。任何官员不执行,你可以去京城上诉。如果你害怕,也可以写信给我,我替你上诉。”

“小的那敢……”上诉一个知州?祖阳才没有当年丁氏那个胆子呢。

“不是你敢与不敢的事,而是你作为大宋子民,是在替朝廷维护它的信誉,一个国家失去了信誉,就不能使百姓相信,诏令也就无法执行。不过……算了吧,这样,如果你成功了,可以写信通知我一声,到时候由我来处理。但这一条也是建议,你若不采纳,我不会怪你。”

“小的愿意采纳。”

正好祖阳的媳妇烧好了茶水,王巨与亲卫们一人喝了一碗,然后各自放下大粗碗,又说道:“那就好,具体的你想好了,写好了,去庆州城,我估计又回盐州了,不过你可以找章通判,他会全权处理你这件事。”

说完,带着一行亲卫,扬马而去。

祖妻奇怪地问:“夫君,他是谁啊,好大口气。”

“他就是大家传言中的文魁星、武曲星,新任知州。”

敢情还两星合一了。

“我的妈呀,”祖妻吓得一下子跌倒在地,然后站起来说道:“知州要帮助你啊,快,快准备香烛,到祖坟上烧香去。”

“好,”祖阳道。

这一刻他又变得精神起来。

夫妻俩进淮安镇用仅剩下的钱买香烛,祖妻又在路上问:“夫君,那个知州好俊俏。”

“夫君,好小的知州哦。”

“夫君,他真没有架子,我家那个茶水也吃掉了。”

“夫君,他怎么会帮助你啊?”

“夫君……”

“行了,不要说了,他是好官。”祖阳无奈道。

王巨也没有他们所想的那么好,或者说这夫妻俩命很好,因为王巨即将做一件重要的事,他们正好碰上了……

第567章资本的开始(下)

王巨看着十几位官员,说道:“我今天回庆州城,刻意在淮安镇外牛庄一户叫祖阳的百姓家逗留了一会。”

然后他将经过说了说。

有的人不以为然,做生意嘛,有赚有亏,就象赌钱一样,这个也要管,岂不是吃饱了饭,撑得慌?

王巨看着大伙脸色,也不生气,主要这些人真不懂啊。尽管说不定这些人的家人也在做生意,但不知道这个做生意会有什么样的意义,生意与生意又有什么不同。

他又说道:“诸位,毛制品有多贵,你们清楚,但庆州工艺落后,始终卖不上价。如果工艺跟上去,毛制品价格上去,羊毛也会跟上去,那会养活多少人,又会带来多少税收?”

后面一句说完,十几个官员猛然醒悟。

宋朝毛制品有多贵,贵得让后人都不敢想像。

比如熙宁五年倭国僧人成寻为去寒冷的河东做准备,“通事毛衣、毛头巾、毛袋、毛袜,直钱五贯与了。”

有人说中国古代有毛衣毛巾吗?

这个怎么说呢,毛巾与后世毛巾样范差不多,但材料肯定有区别,毛衣也非是后来的毛衣。

它主要还是以麻与丝为主料,搭配少量羊毛或驼毛制成的布料,比较厚,羊毛与驼毛比例也很小,多了织不起来。

并且因为无法绞成真正的线,感觉上毛茸茸的,所以也叫毛衣毛巾毛袜,也会起到一些保暖作用。

当然,这种毛衣毛巾并不是王巨所想的那种,也就是后人眼中的毛衣毛巾。

就是这玩意儿,价值五贯。

成寻的翻译也买了毛头巾、毛沓、革手袋,三样共花了一贯五十文钱。

整比后世贵了二十倍,并且还是不合格产品。

凤翔府特产的绦,也就是茸毛带子,长两丈,粗三四寸,价值十贯钱。

北宋末年,庆州有聪明人,发明了用手捻出的毛线,但这个太麻烦了,于是索性学习福建路百姓,让小孩子用手捻那种不合格的毛线,再织成布,然后一匹只重十四两的“毛线布”价值四百贯铁钱,那时铁钱与铜钱兑换比是一比十到一比二十之间,也就是价值二十贯到四十贯钱,一两毛线价值一贯半到三贯钱!

就是这种笨重的手捻毛线技术,现在还没有出来。

一张礼佛毯或坐毡,若是秋冬卖价值三十多贯钱,春夏“胡乱卖了者”,还要十五贯钱,并且其中多是陕西冒牌西夏的礼佛毯,正宗的西夏礼佛毯一般人还买不到。

一匹冬天盖在床上的毡,面积与一匹绢大小的,质量好的也要卖到二十贯钱,差的也将近十贯。

所以往税务上引,大伙还能不明白吗?

如果将祖阳这个作坊扶持起来,那怕一年只生产两千床毡毯,一床只售十贯钱,仅是往税与过税,官府就可以征得一千多贯商税。况且还有百姓售羊毛时的税务,不向祖阳征税,但百姓总要交一个百分之三的往税吧。

况且王巨准备进一步扶持祖阳,打算刻意从盐州请来技艺高明的西夏工匠,如果工艺跟上来,价格又合理,一年所售的数量何止两千床?

仅是这个税赋,就可以忽略那个利息了。

不过有一个官员担心地说:“王公执行青苗法,恐利息有所冲突啊。”

那个半年就收二分利息,这个一年才收一分利息,悬差太大了。王巨说道:“无妨,介逋公的青苗法是济农赈贫,打击高利贷,我的只是扶持朝阳产业。”

“朝阳产业?”

“就是有前途的正当作坊,前景光明,行业不违法,经营者本身也是遵纪守法的良民,同时只限定于作坊,与行商无关。”

其实就是指工业,这时候将这些作坊不是当成了工业,而是也当成了商业。

“明公,就是利息太低,如果是二分利那就好了。”另一名官员说道。

无论王巨怎么诠注,这一分利的出现,必然会与二分利的青苗法有所冲突,但如果是二分利,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甚至让大家头痛的,马上就到来的青苗摊派钱也立即解决,不摊派了,专门贷给需要的商人。

“那我来说一说青苗法,说实话,它就是变相性的加税敛财,所以反对的人很多。另外它是根据各户贫富摊派的,越有钱摊派的越多,然而一等户往往有势力,平时连任何税赋,两税、商税、杂税,甚至包括科配,都不能交给国家,况且向他们强行摊派青苗贷,这些人反对,一人当抵一千人反对,因此看上去声势浩大。”

屌丝可以逆袭,那是对手弱小,当对手足够强大时,纵有几百万自来水,同样也能轻松的秒杀。

这才是真相。

“但陛下为什么要支持?它也有它的优点。高利贷诸位也多少知道一点,因为赌博、行商欠下的高利贷我们不管,但许多豪强是趁贫困百姓急需之时,发放高利贷,然后逼迫贫困百姓将土地卖给他们,甚至连家人都成为其家仆。兼并到一定地步,国家必然走向灭亡。青苗法虽然在敛财,但某种程度上,至少能阻止这个不好的趋向蔓延。也确实有一部分嗷嗷待哺的百姓也被得救。所以豪强反对,官家支持。”

“虽然在敛财,但一年收入不过四百余万贯,一户人家不足三百文,并且富人摊派得多,对贫困百姓压力不是很大。但是国家财政一直很困难,如果不是财政困难,我现在也没有机会与你们坐在这里说话了,而是大军继续向西。正是财政压力,我不得不停下脚步。所以官家也默视了介甫公的敛财。”

马上也要轮到庆州发放青苗贷之时,王巨得将它说清楚,不然自己管辖下就会出现混乱。

王巨又说道:“朝廷青苗贷过来时,先让百姓自行选择,余下的,摊派吧。”

“但用什么贷给祖阳?”另一个曹官问。

这也是一个问题,现在王巨手中有一些额外的钱帛,但可以用来奖励三军将士,也可以用来抚恤烈士家属,甚至重建家园,修建堡砦。

它们都能勉强说得过去,毕竟庆州乃是军事重州。

但挪出来放贷款,那就说不过去了。

“正好,我下面说的就是这件事,听闻为了盐税,诸位与商贾发生了争执?”

为了卖出更多的青盐,王巨派人暗中于各州城扬言,前线堡砦一旦建设完毕,以后休想再有私盐到宋朝来了。

如果翻开新地图,似乎是这么一回事。

几十个堡砦修建起来,几乎将所有路口一起堵死,甚至保安军那边的长城岭路也堵死了。

实际是不可能的,以后还会有私盐私商过来。

不过前线确实在大建土木,而且这也是一次正大光明销售青盐的时机。

因此前线大捷消息传扬开来,许多商人涌过来,要求购买青盐。

这让王巨隐隐有些后悔了,难道自己将盐价谈低了?于是提出征盐税。

以前没有盐税,买了盐钞,到指定地点销售,那个盐商还愿意交税?我能买盐钞,而不是买私盐,就算对得起朝廷了。

但那是钞盐,现在是青盐,抢来的盐!虽同是盐,性质却不同。

不过盐税定得也很低,交一个往税,与一个过税,那么就可以在环庆路各州军销售了。至于其他地方,则与王巨无关。

而且王巨也有一个说法……

这次交易量庞大,所得的分配群体也很杂。

因此王巨做了调节,比如鄜延路的官兵,有的是本路保捷与蕃兵,有的是来自京城的禁兵。那么最科学的方法,便是给一部分钱,让士兵花销,还有一部分变成商品与日用品,送到将士家人手中。特别是来自郑白渠的几万保捷军,与环庆路后方的各个将士,这些货物商品直接交到各县管事手中,王巨再请各个管事交给各将士家属手中,这样本身就节约了商贾的运输成本。

但它只是一方面,这些盐利所得,有一部分是修建堡砦、重建家园的,因此不是需要钱帛,而是需要各种物资。

至于参加运输的百姓,同样也需要各种物资,现在王巨又用物资刺激盐州百姓采盐,那又需要更多的物资。并且这些物资十分复杂,不可能得到钱帛,再到后方将各种物资重新买回来。

因此用了一部分以物换盐的方式交易,并且占的比例还不小。

其实就是钱,同样也麻烦,钱有交子、银子、铜钱与铁钱。

银子王巨是最欢迎了,并且往后去,银子在税赋中占的比例也在增加,现在每年朝廷每年的税赋收入当中,银子都占到了一千多万两。

不过有多少商贾愿意拿银子过来交易?

然而余下三样货币或准货币,同样头痛,即便铜钱,各式铜钱价格也不相等,仁宗时发行的铜钱,就远不及赵匡胤赵匡义时发行的铜钱硬通。

所以王巨请了延州商户帮助,让他们派来几十名管事账房协助。

不过数量太大太杂了,物价也在波动不止。

依然时不时让各个盐商钻到漏洞,变相地将购盐成本下降。

对此大家也无奈,数量太大了,防不胜防,没办法阻止,再说谁能掌控住物价?

所以推出盐税后,各个商贾排斥,这些官员同样不甘心,便责问,你们当真是每斤盐付出二十二文的代价吗?

总之,现在后方为了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官员虽是强势群体,可碰到钱,不好意思吵。于是双方旗逢对手,将遇良敌,基本打平了。但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两风相据不下,能不下雨么?

因此王巨又说道:“诸位有没有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现在庆州本身就需要大量物资,有一部分是朝廷提供的,有一部分就是利用青盐交换的。如果换成官府去购买,以官府的呆板,加上数量巨大,买什么什么就贵,而且还会耽搁时间。商贾是赚了钱,但我们也是省了钱。”

这就有些深奥了,不过有的官员还是想懂了。

“至于加了商税,你们也可以对他们解释,实际也不多,一斤盐只交一文钱税,但交了这一文钱税后,就可以正大光明,心安理得地去销售。”

这个盐究竟怎么回事,恐怕现在京城两府三司的所有官员都说不清楚,这些商人同样也说不清楚……那么他们就会多少有些心虚。

那就可以利用他们心虚的心理,让他们心甘情愿将商税交出来了。

“另外再对他们传一句话,就说我知道他们一定不甘心,但实际让他们以物资代替钱来交易,等于变相地替他们节省了这个一文钱的税务,人要知足,最少不能让我当成傻子。”

但这个问题不是王巨今天的重点,他继续说道:“实际它不严重,商人本身就是逐利而行,吵一吵争一争,终是正常不过。但我要说另一件事。因为运盐,这次将会动用很多百姓参与进去。这个时间会持续很长,可能两个月,也可能是三个月……”

其实它等于是在抢钱。

呆得时间越长越好,但不可能一直呆在盐州,早晚得撤军回来,这要看朝廷与三个夏使怎么谈判了,或者西夏有什么想法了,所以时间王巨也不好确定。

“所以有许多百姓会因此得到一笔不菲的财富,他们不可能用所有所得,一起用物资支付,因此用不了多久,他们渐渐手中都会有许多余钱。但他们需要的货物,也多因为用货物换运费的方式得到了,这些余钱会走向何方?只有两个去处,一个花天酒地用掉,造成整个庆州物价上涨。一个是放在家中藏起来,甚至埋到地下面。”

大家面面相觑,一直都是这样,难道不对吗?

“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个引导,比如成立一个部司,或者称它为庆州发展基金吧。”

大戏即将上演了。

第568章隐患

王巨时不时冒出一个新名词,不过大家也不奇怪,这是新事物嘛,当然用新名词了。

这时候斩杀高怀忠的效果就看出来了,那么多将士,眨眼之间就卡嚓了,而且王巨只带着一营蕃骑过去,当着十六营永兴军官兵的面,将那么多将士斩首的。

这让大家想到了王巨凶名在外,下面的官员多是听,即便质疑,也尽量用委婉的语气说出来,省怕开罪了王巨。

王巨不顾大伙的想法,继续说道:“我朝税赋几乎是唐朝的五到六倍,事实财富也可能是唐朝的五六倍。但这个富是富在极少数人,普通百姓依然很贫困。如果所有百姓都有唐朝百姓的五六倍收入,那会发生什么?”

于签判笑道:“明公,那不可能。”

“是啊,不大可能,如果真有这个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