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我这里还有一份名单,你对他们下令,既然不役兵役,那么就要纳税赋,请他们按照汉人纳的税赋,将以前二十年内的税赋交给官府。若是一个月不交满者,以反叛罪论处,到时候我会派大军过来剿灭。”

“这个……”

“当然,他们是不可能交满的。”

“就是啊。”二十年税赋啊,将这些村寨连人卖掉,也不可能交清的。

“然而我军大捷,连三十万夏军都击败了,在这种大势下,他们也不敢谋反,到时候他们必向你继续哀求。因此还有一个办法,那么就让他们立即十丁出七丁,随军服兵役,将功论罪。”

“明公,这些人不能往军中放啊。”

现在战事平息下来了,就是没有平息,谁敢用哪,保不准他们就会在背后往自己人身上插一记冷刀。

“是啊,所以在会战前,我吩咐你,三天未来者,就不要来了。不敢用!但现在我另有用场,让他们集结起来,青岗峡、清边军、折羌会等处,我随便找一个西夏军寨,让他们攻打。攻不攻得下来,投不投降,死伤多少,皆不问。”

“这也是一个解决之道。”

强行镇压肯定不是办法。

王巨这还是以毒攻毒,一是让他们互相攻打,结下生死大仇。

二是消耗这些部族的丁壮,将他们各部族的丁壮数量减少,没有足够多的丁壮,这些部族就慢慢不那么强盛了。

再加上迁来一些比较忠诚的部族,以后环州就可以正式治理。

种古又看了看那份名单,几乎三分之二的“中立派”立于其上,较大的部族比例更多,几乎达到了五分之四,特别是慕容族。

这是一份针对意识很强的名单。

“总之,以后环庆路要改变以前的思想,听话的孩子才有奶吃,而不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哈哈哈,”种古被这个比喻逗得大笑。

但这个笑话其实一点也不好笑,往往听话的孩子才没有奶吃,能吃到奶的多是会哭会闹的孩子。

“但也要小心,真不行,我让种谊那几营保捷军,迟些天回去,配合你一下。”

“嗯。”种古额首。

种家八子,种古不是最惊艳的一子,但他是长子,也是最稳重的一子。

王巨要的非是强行镇压,而是借助敌人之手,将这些部族的丁壮消耗,削弱这些部族的实力。

因此以震慑为主,那么就需要有更多的兵力在手中,才能震慑住这些人,而非是逞强。

“你另外再派一些人手,察看环州的道路,看那些道路需要兴修。等这些部族解决后,我会抽调一些战俘,将环州的道路也修一修。”

这就是从乱入治了。

王巨不仅是庆州知州,还是环庆路的安抚经略招讨使。

就是将后面的官职拿掉,他还是有权管理环州事务。

两人说了一番话,王巨也没有久呆,他现在的时间紧,只有抽出两天时间,到后方安排一下,马上还要回盐州去。

于是王巨又立即骑马去了庆州,非是为了军事,还是为了治……

第565章资本的开始(上)

“你再不还钱,我们就要用你家人抵债。”姚大虫带着家中的仆人,将几十台织机全部砸了后,又凶恶地对祖阳说道。

其实真不能怪姚大虫,他放给祖阳的利息很低,只有二分,听说朝廷的青苗法半年利就有二分了。

宋朝有宋朝的律法,民间有民间的律法,那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就是这么简单。

欠债了,人家上门讨债,上哪儿说理都得要还债。

一伙人走了,祖阳一家人哭哭啼啼。

祖阳只是披着皮袄子,坐在门坎上发呆。

西夏这场入侵真是飞来横祸啊。

他这场横祸不仅与西夏入侵有关,也与王巨、蔡挺有关。

先是王巨在华池县废除了大牲畜计入财产户等的政策,用此鼓励支持百姓饲养大牲畜,随后又置办炕房,大规模孵出鸡鸭鹅,又鼓励百姓载种一些果树,还有单株移载高梁,载种苜蓿青芦,将蕃人的半牧半定的饲养牲畜方式向定居饲养方式发展。

然后王巨就走了,可这些政策却保留下来,迅速将华池县百姓的生活改善。因此蔡挺也接着在庆州全州推广。

应当这些政策是比较好的。

蔡挺走后,庆州知州乃是李肃之,若论爱民如子,蔡挺与王巨皆不及李肃之,这些都是利民之策,李肃之当然不会破坏了,甚至连家禽与果树,都有意不算财产计入户等,以便进一步保护这些副业的发展,以改善百姓生活,反正朝廷也不指望边境的庆州会给国库带来什么收入。

李肃之过后便是李复圭,三人当中,李复圭稍差一点,不过他总比孙沔强吧。

所以这几年饲养家禽家畜的百姓多了,不过家畜还是以养羊为主,马牛占的空间太大,在庆州不大适合大规模养殖。

羊分为三种,奶羊,专门养奶羊的人是最少的,最多的还是肉羊。

只有极少数人养了绵羊,剪毛赚钱。

这时代皮毛处理技术很落后,但也有一些粗陋的技术,庆州就有一些作坊专门处理皮革或者羊毛。

羊毛不是制成毛线的,王巨记得前世似乎考古到中国很早就有了一些类似制造毛线的机械,但王巨在宋朝那么多地方,也没有看到什么毛线。

毛线的市场其实真的很大,一旦制成了毛线,那么就有了头绳子,而不是现在的丝绳丝带。

有了毛线就有了毛线衣,甚至羊毛衫的啥。

这得慢慢来,必须等棉花普及,纺织机进一步改良,棉花真正织成棉线了,那么羊毛也能绞成毛线。

也不是说王巨知识有限,就是专家来了也不管用,打一个比喻,王巨前世的工业树是一棵参天大树,现在宋朝的工业树连一个豆芽苗都不如。再打一个比喻,原子弹的理论很简单,高中知识,但能造出原子弹的国家有几个?

因此现在的毛技术,主要还是用来编织对技术要求更粗犷的毡毯。

它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将毛进行一些处理,以便以后没有很浓的异味。

二就是绞织成毯。

但庆州的毡毯技术很差,还不如西夏。毡毯质量差,卖不上价,羊毛的价格同样也卖不出来。

以前祖阳依据淮安镇地形之利,做着一些小生意,赚了一些钱,这些生意也包括走私过来的毡毯。

渐渐他就产生一个想法,如果将庆州毡毯技术提高,使质量达到了西夏顶尖水平,这就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别看私商不交税,实际方方面面暗中塞腰包贿赂的费用,比交税还要多。况且货物从山那边运过来,当真没有运输成本?再加上两面的商人谋取差价。这个利润空间大了海去。

他想到做到,于是从前年春天就开始研发,又从西夏人手中用商品换来一些技术,一步步地将毛处理技术、织机进行改良。

虽然几百年后看到他这段历史,会让人发笑,但在这时代,特别在比较落后的边境地区,祖阳算是前趋者了。直到去年冬天,祖阳才投入生产。

这个时间太漫长了,而且获取技术来源很是困难,再加上投产,都要花费不菲的钱帛。因此手中攒下的钱花光了,还借了两千多贯钱。

不过他的努力效果也不错,去年年底终于推出样品,虽不及西夏与西域来的一些毡毯精美,但总的来说,质量还可以,至少在庆州是上乘产品。如果不是这场战争,这个外债顶多一年多时间便可以偿还掉。

然而战争到来。

这次战争不可怕,前线除了极个别村寨想不开,没有撤走,多半成了西夏人的点心,余下的百姓皆及时撤离到后方。

祖阳也撤走了。

但他悲催了。

这次大撤离,官府下令让百姓带走贵重物品,以及大牲畜,这个大牲畜就是牛马驴骡,以及少量骆驼。

首先它们价格皆很贵,官府赔不起。其次宋朝最缺的就是这些大牲畜,不仅是马,牛驴之类同样缺乏。哪里舍得杀。

不过羊与家禽的什么,就不客气,统统宰割,一半给士兵打牙祭,一半让百姓带在路上做伙食,回来后按价赔偿。至于粮食、一些略有些贵重的物品、布匹则送入各堡砦保管,回来后交还。

战后官府确实也做到了,尽管发生了无数混乱,但多数百姓能表示理解。

可是祖阳就欲哭无泪了。

得到官府的赔偿后,百姓又陆续从外地运来羊崽子养了起来,不过从外地弄过来价格就变得贵起来,规模远不及从前,至于绵羊几乎彻底消失。

未来只要各任知州不昏庸,还会恢复过来,但那一等就得好几年辰光。

要命的是现在一批批青盐在向庆州调运。

其实王巨与王安石对高利贷,只能算是一个旁观者,虽然派人了解,也看到它的种种丑陋,可不能算是一个内行人。

如果王巨与文彦博关系好,并且沆瀣一气,文彦博也许会大诉苦水,这个高利贷的钱真是那么好赚的吗?

首先它会背上一个恶名。

其次它要白道黑道通吃,象文彦博这样出身高的人家,利息是不敢收得太重了,否则逼死了若干条人命后,千夫所指,别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

真正敢收高利息者,不但不怕背上这个恶名,得交好官员胥吏衙役,得收买恶讼师,得养许多打手,这些开支同样庞大。

最后就是放了,能真正收回来的有几何?

正因为不大了解,王安石在青苗法定位上犯了严重错误,那就是二分利。

这是春放秋收的二分利,多高的利息?什么样的收入,能半年就获得二分利息?那么两年下来,岂不要翻上一番?大跃进也没有这么快的速度。

王巨看得更清楚一点,但只知道这个利息太高,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却没有往高利贷深处想,所以这次盐价定位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最终定位是一斤二十二文钱,王巨虽然知道价格不高,不过也觉得凑和了。

实际这个价格很低的,想一想解盐,从盐场出钞的成本价格就达到了二十文,但解盐售价岂能比是青盐?一旦正大光明销售,两者价格最少相差十几文钱。

所以才有了那么大的订购量。

不要问高利贷,这玩意儿来钱快,可不是一般人能玩得动的。有人放利息,但非是高利贷,就象姚大虫放给祖阳的利息,也只有二分。因此手中有余钱的,全部投到此次的青盐上了。

然而现在庆州没多少了绵羊,各个债主看到一门更好的生意,于是纷纷上门来要债。

于是就出现了今天这个情况。

忽然他十岁大的女儿喊道:“爹爹,官兵,官兵来了。”

难道有人带着官兵来要债?祖阳呆滞地抬起头,看到一队官兵骑马迅速地向他家奔驰而来。

只是眨眼之间,这队官兵就到了他面前,一个个翻身下马,动作整齐。这让祖阳感到这队官兵有些不一样,究竟哪里不一样,他是甄别不出来的。

然后一个眉清目秀,长相十分好看的年青将领走了过来问:“这里有一个叫祖阳的人,你知道吗?”

“小将军,就是我。”

听到祖阳称喟小将军,后面的这队兵马全部笑了。

年青人摸了摸下巴的胡子,有些讪讪,道:“我很小吗?”

这让祖阳如何回答。

“你就是那个做毡毯的祖阳?”年青人又问。

“正是。”

“这怎么啦?”年青人又走到那些被砸烂的织机面前问。

“将军,小的借了债,夏人入侵,官府下令坚壁清野,将羊一起宰杀,债主害怕我没办法还债,一个个便上门将我家的财物搬走,也将这些织机砸坏掉。”

“看来是我的错。”

“做生意有亏有赚,怎能是将军的错。”

祖阳真不怪谁,官府让百姓撤离,坚壁清野,这样才能迅速打败敌人,并且官府这次做得很仁义了。为了对付三十万敌人,以及环庆路那么多百姓的生命,自己一家又算得了什么?

“不错不错,知道坚壁清野,还明大是非,看来我来对了。”年青人又说。

“请问将军是……?”祖阳狐疑,就算是官兵吧,就算是真正的武将吧,这说话口气也太大了。

“你将你家的经过再说一说,我不是太了解。”年青人未说他是谁,又问了一句。

祖阳便将经过又讲了讲。

他美丽的妻子则在边上不停的哭,真怕啊,若是姚大虫翻脸不认人,将她与儿女拖去卖掉怎么办?自己进了火坑不题,连女儿不久也要跳到火坑里。

年青人听完后,从怀中掏出一块毡毯,不是整块毡毯,而是剪去一角的样品,问:“这就是你家的产品?”

祖阳辨认了一下说:“将军,正是。”

“织工不错,可是图案不行,我看了两块,你想仿照中原的图案,但仿得又不像。其实不用仿中原的图案,就取西北图案也不错,有民族风情,反而会卖一个好价钱,舶来品在任何朝代都受欢迎的。”

“舶来品?”

年青人拍了一下脑袋说:“就是来自外邦外国的商品,比如倭国纸扇,杭州那边也在仿造,质量并不比倭国的差,不过价格悬差一直很大。”

“但现在……”祖阳都要哭了,你说这个神马的管用吗?况且扯到杭州了,杭州与我有啥关系?

“无妨,我马上回去会下一令,从后方运一些物资到盐州,从盐州那边换一些牲畜过来,包括一些羊羔子,再以货换工的方式,交给百姓饲养,几个月后你又可以购得大量羊毛。”

“你下令啊……难道你是……”

第566章资本的开始(中)

“不错,不过我不喜骚扰乡亲,我们说正事吧。”王巨道。

宋朝有很多官员也亲民的,上山下乡看看老百姓,但真正能与官员攀谈的百姓还是少之又少。

祖阳有些晕乎乎的。

他不相信自己这个产业有多重要,或者说自己死活就放在了眼前这个年青知州心上。淮安镇还好一点,要知道再往前去一点,哪一个山山洼洼,不是用鲜血染成的。

王巨似乎看到他的想法,简单地解释了一句:“庆州多山少川,虽然水土不及我的家乡保安军那边恶化严重,也是一个贫困之所。从这块黄泥地里想抠出什么,庆州永远是无法好起来的,故此我希望你能带着乡亲们一道致富。”

“知……小的没那本事。”

“一个人肯定没那本事,但人多了,庆州就变好了。我们说正事吧。你眼下眼下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个无妨,因为你自己研发,所以比较懂,这个技术在你脑海里,只要条件充分,就能东山再起。因此我代表官府,给你一个机会。”

祖阳漂亮的妻子也不哭了,她还没有想到王巨身份,也在心想,这个小将军说话怎么这么牛气?

这次将士表现不错,可一个小将,凭什么能代表官府?

王巨也没有管她有什么想法,他时间太紧张了,迅速说道:“未来官府可以贷三千到五千贯钱给你,年息是一分,十年偿还。当然,你可以提前偿还,偿还了也不用付利息。如果说提前偿还一半,只用付余下一半的利息。这个我以后可能派专人与你亲自签订这个契约。”

“一分利?”祖阳不相信。

实际宋初民间利息也不高,不过随着经济的繁荣,做生意缺钱的人多了,利息越来越重,然后高利贷便产生了。

为什么会借高利贷,想一想,那一个人一生当中不遇到困难之时。在最困难的时候,明知道高利贷是火坑,也要往下跳。甚至还求着人家放给你。

所以高利贷一直有着市场,那怕一千年后,民间还有高利贷,这个灰色地带是一个无法铲除的毒瘤。

因此水涨船高,利息越来越重。

然而王巨很清楚,不管什么产业,每年能增加百分之二十的收入,四年累积收回成本,那就算是效益好的生意了。就象投资耕地,一亩地均价三贯钱,租出去收一半租子,一石多点粮食,粟麦稻谷,均起来可能只有一百来文钱,投资比是二十比一,百分之五的收益,如果公平的交纳两税,那么只有百分之二的收益!

但现在的利息轻者往往都达到二分,所以往往十之六七借了钱,还不起了,就不想还了,于是借者不敢借,想贷者只能找高利贷去借,然后一借就是……死!

因此一分利,才是合理的借贷利息,借者有盼头,放者也能将九成以上的贷款收回。

当然,王巨用不着向祖阳解释,他继续说道:“难道某还会与你打逛语。”

祖阳妻子在边上说:“请问大将军,你贵姓哪?”

王巨身后亲卫又是笑,敢情小将军变成了大将军。

“嫂嫂,我姓王。”

“王将军,你担任……该死,妾身多嘴,妾身给你倒茶。”倒底是生意人的家属,有点见识,丈夫是知道的,只是这个俏哥子不大愿意说,自己干嘛问。

“不……”祖阳想阻止,家中值钱的东西一起让人搬走了,只有一包老叶茶,人家那会喝。

“那就劳烦嫂嫂,我们这一行正好跑得急,有些渴了,不过就干煮,不要加米粉姜葱即可。”王巨说道。

对吃茶他真无所谓,那怕给他最好的建茶饼,用米粉葱姜茴香胡椒一煮,他也吃不来了。

“好来。”

“但你必须答应我几个条件,”王巨继续说着正事。

“请小老子吩咐。”

王巨最恨的两个称呼,一个就是王公,弄得自己就象七老八十一样。还有一个老子,你们敢称呼老子,俺不敢收你们这些小子。

但怎么办呢,不能再岔下去了,得将事情迅速说清楚。

“第一个我希望你能树一个良心作坊,我来之前,也派人暗中打听过你这个人,平时所举也还是正派,否则我今天不会来的。”

王巨以前在华池县留下了极好的名声,不过庆州与华池无关,而且这些年,因为庆州重要,皆派重臣前来担任知州,总体来说,八成官员表现得都不错,所以祖阳对王巨这句话并没有特别的反应。

“但人是会变的,特别是得到官府支持后,有的人就会立即改变。”

“我不会。”

“你会我也不怕,因为这第一件事讲的就是这个,官府给你低息,希望是由你带动一些百姓变更富裕,造福更多的乡亲,因此我希望你拟出一个具体的雇工薪酬,以及雇工的生产时间,可能有时订货紧,那需要延长生产时间,我也能理解,但延长必须要有适当的补贴,此外若是雇工家中有事,本人有事,是否准假等等,你必须想好后,写一个章程出来。但切记,一定是你能办到的,双赢的,何谓双赢,那就是能造福乡亲同时,也要给你谋利,不能给你带来反面的负担。而且这也要写在契约上,所以不能做出过高的承诺。懂吗?”

“小的明白,”祖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