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也理解了,毕竟这些安排,在前段时间,皆不能确定,不能确定的事,王巨又怎么能说出来?

种谊在边上也开心:“明公,这一战可能名垂千古。”

“不要高兴太早了,种谊,你马上回去休息,明天就要准备了。”

“喏。”

两人高兴地退下。

环州那边安排好了,接下来就是这个头痛的荔原堡了……

第486章买安

“姚兕让刘阒向延州救发援兵,进驻华池寨,又让刘阒用快马请求我再发兵去凤川堡。”

“方法是不错,可难哪。”章楶说。

华池城的问题是必须用低调与不拉仇恨的方式,让西夏军队不降临于华城城下,否则计划就宣布失败。现在韩绛与郭逵二人态度都有些暧昧不清,发不发兵是一回事,就是发兵了,什么时候兵力到达又是一回事。

王巨开的那条道,现在还在,甚至王巨离开后,开始有许多商人与行人从那条道上走了。

然而从集结调动军队,再抵达敷政,再抵达华池城,得多长时间?

还有后方的军队。

后方三万余保捷分成了四旅。其中刘昌祚与王君万兵力都达到了二十四营,一度让其他旅将皆有些不乐。不过最后王巨说出大约计划后,便没有反对声音了。

因为这两旅人数最多,可皆用来发起大会战的。那时候手中没有一支强悍的兵力,就无法决定胜负走向。

现在之所以放在后方,一起省去粮草负担,二是顺便替官府安排难民,三就是不惊动敌人。

宋朝兵力少嘛,大胆深入吧。

另外还有两旅,一是种谊手中的九营官兵,这也是有用场的,现在就派上了用场,马上要去环州。

一是李克忠手中的六营官兵,同样也用途,防止敌人从淮安镇深入,那么李克忠手中的兵力就要立即投放到庆州。但非是凤川堡!

想要不惊动敌人到达凤川堡,只有一条路,从宁州插到坊州,再从坊州插到直罗,然后再进入凤川堡,但那样绕了多少路?时间还来得及吗?

因此只有一个办法,直接进入到子午山,从庆州后方插到凤川堡。可弄不好就打草惊蛇了。再说,仅是六营官兵,能起到震慑作用吗?

王巨自从听到消息后,一直到现在,就没有想出好办法。

“主要是韩公与郭公想法有点多啊。”章楶叹息道。

如果韩绛与郭逵全力配合,那什么问题也没有了。立即从延州发出两支军队,一支自敷政到达华池镇,一支从直罗到达凤川堡。只要集结得快,又不需要他们带粮草,那么就能抢在西夏军队将主意打到两堡砦身上之前,兵力抵达。这必须要求一是快,二是来的兵力多,那么西夏人又会自动将兵力龟缩到荔原堡下,麻烦就解决了。

但这是不可能的。

不是韩郭自私,关健他们会不会相信王巨能大败三十万夏军?

王巨说道:“真不行,让刘昌祚去凤川堡吧。”

“这不妥吧,就算后方有援兵过来,不知会有多少,后方过来的援兵战斗力也让人怀疑,又无大将带领……”章楶担忧地说。

永兴军派来的援兵同样会有保捷,也有禁兵,但问题是他们都在后方,远不及真正边军凶悍,又不及郑白渠这几万保捷军淳朴团结,甚至器甲装备也成问题,一支乌合之众,怎能当一支尖兵,投放到大会战战场上?

“姚武之这次是失误啊。”

“质夫兄,如换我当时在场,恐怕也无从选择。姚兕毕竟在荔原堡驻守了好几年。”

章楶无语,这么庞大的计划,在执行时总会出现变动的,所以章楶坐镇庆州城不停地修政,使得战局走向,向自己计划的方向发展。然而皆没有想到会是姚兕出现了严重失误。

“郭家寨的那些蕃子这次害人不浅了,再说他们手中又能有多少财富?”

可能几年时间过去了,郭家寨仗着地形的优势,快速发展了,确实是比周边诸寨百姓生活要好得多,手中的余钱也多一点。

但他们的财富当真算是财富吗?恐怕就是那个族长的财富,到了京城,连三等户都算不上。整个寨子的财富加到一起,还不够这次大会战平均下来,折腾一个时辰所带来的消耗多。

“他们一直就生活在荔原堡前方,又未出远门,最远的顶多做为背骡子,去横山贩运私盐,或者去庆州城走一遭。宛若井中之蛙,又能有多少见识?”王巨说到这里,忽然想到了“人样子”,但狄咏似乎第一次来西北,就算狄咏能得他老子的一些遗传,初来乍到,能发挥出多少军事才能?

至于章楶根本就从脑海里将狄咏过滤掉。

说不定狄咏还未必会让曾公亮派到前线呢。

章楶忽然说道:“子安,真不行,立即派人日夜不停,骑快马去秦州,将苗授召来。应当还来得急。”

“召苗授来?”

“最少比永兴军,我们不知根底的诸将要强。其实我们计划推演得也有些失误,即便没有姚兕营救郭家寨乡亲的事,敌人兵力也太多了,说不定在久攻柔远寨不下时,还会将视线转移到华池砦与凤川堡身上。”

如果姚兕这次不激怒西夏人,西夏人不会将兵力往华池砦身上分摊的,哪里不是梁乙埋的主战场。正是姚兕这次的激怒,加上大顺城下梁乙埋吃了大亏,于是怒极之下,分出近半兵力去了荔原堡。

至于西夏人去了荔原堡,也许不会关注华池砦,这个可能性太小了。

这是章楶主动替姚兕解围,否则战后姚兕不是有功,反而有过了。

王巨沉默一会道:“那就召苗授来。”

这也是无奈之策,就算苗授来了,多半会战也快要爆发了,然后呢……继续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况且刘昌祚这支大军前往凤川堡,这是分明对西夏人说,快注意子午山另一侧动向吧。然后斥候来了,悄悄一看,啊,宁州还有这么多宋军哪。能不影响吗?

所以两人沉默一会,又重新推演。

一夜未眠,天未亮,王巨便将刘昌祚喊来,立即下令,让刘昌祚率领他手下二十四营保捷立开拨。

刘昌祚感到不解,王巨将原因简单地交待了一下,以及以后的安排。刘昌祚也无语了,但只能如此了,而且必须很快就要拨营。否则今天西夏人斥候打探,明天就能分兵凤川堡。也就是在这不到二十个时辰里,必须行军一百六十多里路,赶到凤川堡。一万多军队,又是这种天气,在这么短时间内,赶一百六十多里路……然而遇到这种变化,刘昌祚能说什么呢,至少比魏庆宗那个悲催的家伙强吧,他马上要以不到千人的兵力,将那个残破不全的雪泥小堡守上两天。

刘昌祚迅速离开,时间太紧了,耽搁不得。

王巨又让快马去秦州,这个时间也急,主要的也是时间,王韶不会不放人,可是苗授那怕早来一天,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晚来一天,局势就会恶化一分。

章楶忽然大笑道:“子安,你也不能算是战神哪。”

至少不能算是算无遗策。

王巨也笑:“质夫兄,我不是,你也不是。”

不是王巨不是战神,而是章楶现在不是战神。连连的交战,对王巨军事修养的成长会有极大帮助作用的,不过论高度,以后章楶的高度必然会超过王巨。这是天赋,就象苏东坡在诗词字画上的造诣,比他努力的人很多很多,可古今中外,又有几个人超过了他。

太阳冉冉升起。

一丝鲜红洒向了大地。

魏庆宗站在城头上,看看蜂拥而来的敌人,心想,这真是一个血色黎明哪。

…………

京城,延和殿便殿,几十名重臣坐在下首,桌子上放着一叠奏报,皆是不好的奏报。

不仅有庆州的,还有巴蜀那边的。

先是巴蜀那边的急奏。

南川与巴县的熟夷李光吉、王衮、梁承秀三族,也就是位于长江南边的三族夔峡熟蛮,让宋朝头痛的而且最黑暗残忍的夔峡蛮!

这三个蛮酋各有数千地客,这个地客就是佃户,但与中原的佃户不同,更接近于唐朝的部曲、家奴。

加上宋朝软弱的怀柔政策,因此势力越来越大。这个胆子也是渐渐培养纵容出来的,胆子越来越大,那么做事也就越来越无法无天。尽管他们所在的部族仍是宋朝强力管辖范围之内,但无法无天了,那就什么事都敢做出来了。

先是诱胁汉户前去投奔,怎么办呢,谁让汉人比其他种族的人勤劳,想要富,手中就得要有大量汉人。但他们生性残忍,这一招不大管用。于是三人直接用武力胁迫,如果不从,也就是我让你们来投奔我,不同意,那么就屠之,直接统统杀死。

其实韩琦也要泪奔啊,俺不就是手中有几十万亩耕地吗?最少九成是以正大光明手段得来的,就是余下的一成,最少不是以残忍的手段得来的。但让王巨一次又一次攻击。

比起李王梁三人,俺还是三朝宰相么?

统统杀死后还不算完,人杀完了,家产与耕地腾出来了,三人强行圈占,投充客户。清朝八旗子弟也这么干过,强行圈占大量良田,役使汉族农民前去投奔为奴,称为投充。

好吧,就算是汉人如刍狗,那么你占了这些耕地,得交纳赋税吧。然而谁敢去催税。不交,这些耕地又在田册上,得向朝廷完成赋税,于是乡里里胥只好代为交纳。然而这时免役法还没有实行呢,里正胥吏那来的钱帛代为交纳,实际所谓的代为交纳,就是往其他汉户与一些温顺的蛮户上摊派。于是其他百姓越来越穷困,虽然三人残暴,但为了卑贱地活着,只好去投奔。又有一些犯罪分子在官府的追捕下,也去投奔,好了,到了他们名下庄子上安全了,没有一个官兵敢去追拿。

但因为他们的残忍,主动投奔的汉人仍然很少,大量耕地无法得种,可此时他们力量已经真正强大起来,因此出兵强行抓捕了数百户几千汉人为客户。

这样继续下去,当地整个就乱了,而且其家人与亲属也不停地去官府告状,没办法,当地官员只好对他们说,其他的我就不追究了,你们将这数百汉户交出来吧。

三人却答道:“他们不是汉人,而是獠人,并且这些獠人听闻官府派人来查问,也吓得逃走了,我们不知道他们逃到了什么地方。”

官员怕出事,只好装聋作哑。因此到最后,当地百姓畏之,连告状都不敢告了。不过三人做了亏心事,也怕半夜鬼敲门。因此用钱贿赂当地百姓做其耳目,又修堡治器甲自固。

张诜到了当地担任转运判官,看不下去了,便与当地的度支判官孙构商议,准备兵伐三酋。然后一边向京城汇报,以让京城同意他们的发兵。一边又派人向李光吉三人传话,你们做得太不象话了,立即派亲人做质听命,让你们家中的地客各安生业,不然就派兵穷讨你们。

三人根本不听。

朝廷那边则是拖了大半年才同意下来。

于是南川县巡检李宗闵与指使李庆率兵前去讨伐。

然而这三人广置耳目,朝廷还没有出兵,他们便得到了朝廷出兵的计划。因此派人于木蓝寨设伏,李宗闵中了埋伏,三军全部壮烈牺牲。

桌面上摆的就是这件事前后的奏报。

正常情况下,那就继续派重兵讨伐吧,归根结底,不就是三个蛮酋们,他们手中又能有多少兵力?

然而文彦博等人看完,一起说道:“陛下,西北有警,不能再用兵于西南,此乃当务之急,而且此战浩大,用费不菲,也不能于西南再起边事。因此明智之举,当厚赏之,让其开化自新。”

加大力度买安吧。

这三个人无法无天,不就是为了多得钱吗,我们给你这个钱,得到了这个钱,那么也就能收手了。

就是这个歪理儿,九成大臣还认为是对的。

王巨也没有想到庆州之战,未成为转移变法矛盾的工具,反而成了买安的最好借口。不过孙构也不傻,他在四川早料到了可能会出现这种荒唐的局面。

因此一面发出奏报禀报了李宗闵牺牲的消息,一边继续用兵。让渝州巴县兵马使杜安行秘密募土兵。一防李光吉探听到消息,二是利用当地百姓对李光吉的痛恨,因此杜安行迅速就募得一千多土兵,而且这些当地的土兵因为痛恨三族蛮人的残暴,所以作战勇敢,迅速击败李光吉的手下私兵。官兵随后继之追击,击杀了梁承秀。焚烧了李光吉与孙承秀所居族寨。

后来奏报上只说了六个字,遂焚二族所居,实际所发生的既强硬,又凶狠,所有房屋一起烧光了,财产掳空了,族中百姓敢反抗的也一起杀掉了。

孙构硬了,李王二人怂了,李光吉与王衮只好退保到黑崖岭,不过这个岭对于土兵来说,起的作用不大,大家都熟悉这种山地作战,但以防万一,孙构又从黔州调来几百土兵,入夜,鼓噪前进攻打。李光吉部下不敌,被土兵生生逼得跳悬崖而死,王衮被捉。

战斗结束了,并且孙构以其地建南平军,境内也安定了,那么大家还能说什么?

难道说就一千几百名土兵能平定的三个蛮酋,居然逼得那么多重臣吓得要花重金买安?然而大伙也不会觉得惭愧,决定错了就错了,冷处理就行了……

但那是随后发生的事,现在庆州仍是最关心的地方,那么就庆州吧,余下的几十道奏报,都是与庆州有关的……

第487章歪楼

从庆州到开封达到一千多里,不过感谢庆历西北之战,现在的道路情况比较良好,加上用了快脚递的送信方式,基本上前线的战事,两到三天,便送到了京城。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消息并不是昨天的消息,而是前天,甚至是前天之前的消息。

开始情况还是不错的,大顺城那两天打得才叫诡异哦。

不过敌人兵力厚的优势就看出来了,虽然大顺城让窦舜卿干掉了好几千夏军,但对西夏军队整体的伤害并不大。

随后就是几支敌军的移动。

王巨为了让这群“军盲”看得更清楚一点,前天上午在宁州还画了一幅地图。这份地图刚刚才到赵顼手中,赵顼这才将大家召集到延和殿议事。

王巨在地图上面标准了各自的行军路线,以及未来可能的进攻目标。比如大前天王巨在宁州接到的消息,仁多零丁的军队还正在通塞川集结,不过王巨就画出了他们未来几天的行军路线,实线画到了淮安镇与美利堡,虚线是雪泥堡。

美利堡未来也必是仁多零丁攻打的对象,不然三路不能联系在一起。但雪泥堡就不大好说了,若是慕容不配合,陈兵环州也没有什么意义。

但这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各个箭头后面所标注的兵力,金汤城大约有四到五千兵力,这是防止延州那边进攻,截西夏人的后路与物资粮草。所以兵力有点多。白豹城那边则是两千到三千兵力。这个兵力如果宋朝不反攻两城,可以不计入宋夏战争的兵力。但若反攻,同样得要计入西夏战争中投放的总兵力当中。

大顺城那边是主力,大约是十三到十五万左右,因为人数太多了,无法统计,这个只有梁乙埋等西夏主将心中清楚,斥候是无法打探的,只能做一个估计。

然后是梁乙埋各支分兵的走向与兵力分布,如定哥那边派出一万五千到两万兵力从小道进攻安疆堡。不要以为这个兵力少,姚麟在安疆堡手中的兵力包括强人壮马在内,还不足五千人。况且正面还有梁永能的大军在狂攻。大顺城的西侧留下了两万到两万五千夏军,一困大顺城,二则巩卫后方的粮草辎重。这个兵力也是大顺城现有的两倍兵力了。至于大顺城背面会留下多少兵力,因为是前天早上的消息,图上还没有标注。

仁多零丁那边则是七万到八万兵力左右,梁永能的兵力大约在六万到七万。

也就是西夏这次发出的兵力最少是二十六万,如果包括金汤白豹二城,以及被窦舜卿干掉的几千兵力,最少达到了二十七万以上。最多则有三十万,真正的三十万!这也验证了韩韫送来的情报无比的准确。

当然,王巨这么做道理也很简单,这么多敌人,你们就不要怪我兴师动众,或者忧民的什么。

“疯子,疯子。”吴充喃喃道。

就那么一点大的小国家,居然能发出三十万大军。别看宋朝养的军队多,也不敢这样玩哪,不怕劳民伤财,国破家亡?

吴充犯了错误,他敢情以为西夏与宋朝情况一样呢。

宋朝如果发出三十万大军,那带来的消耗,是无法想像的。就象史上的五路伐夏,虽然号称五十万,实际只有三十几万军队,余下的都是民夫。宋朝的民夫那是真正的民夫,不可能派在战场之上的。然而五路伐夏失败后,也生生将宋朝一座座金山银山打没了。如果放在熙宁之初这么做,宋朝甚至会因此出现亡国的可能。

但西夏是宋朝么?

如果那样,曹魏,刘蜀与孙吴,或者以前史上多个朝代,还不知道亡了多少回。

然而就是西夏用兵军费省,动辄三十万军队,也只是疯子才敢这么做的事。两个梁氏虽不是疯子,也善长权谋之术,但绝对是两个疯狂的战争狂人!

大家看得表情极其沉重。

果然是三十万哪,宋朝自建国以来,从没有那个单独的战役,面临过三十万敌军。况且还不是南唐、南汉与蜀国的三十万敌军,而是游牧民族西夏的三十万铁骑。

大伙久久无语。

就在这时,冯京说道:“据前线斥报,契丹阴发腹里兵(指不是幽云地区,而是大草原上的军队)三十万,不令中国知。”

这个似乎也有可能,辽国若犯宋朝,不一定非得要从河北而来,如果他们配合西夏人,将大草原上的军队抽到阴山,再与西夏人配合,两面惨战,至少府麟路是不保了,甚至绥州延州全部有危。

赵顼惊讶地问:“果真有此事?”

这不是开玩笑的,就是这个三十万西夏军队,已经让大家心惊胆战了。再来一个三十万辽军,那怎么对付啊?

王安石忽信忽疑,虽然王巨临行前解释了辽国不可能发兵的原因。但不好说啊,万一他们真的发兵怎么办?相信吴充是枢密副使,不会那这个来开玩笑的。

他想了一想说:“虽有此不足怪,陛下即位后,先经营绥州,又谋银州(指银州南侧,包括罗兀城地区),破其唇齿之势。这会让辽人以为中国若征服夏国,当觇幽燕。况且夏国主幼,妇人用事,岔而无谋,万一不敌,西夏灭亡,对辽国不利。因此可能会出兵阻挠我朝,削弱我朝国力。”

“如果这样,当怎么办?”

“陛下应当以静制动,虽加一契丹,边事未必会狼狈不堪,不过若再有进取之举,后果就非是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