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正说着话,蕃落军郭都头闯了进来,副将苏平拉都没有拉住,郭都头一进门就跪下说道:“姚将军,请救救我的族人吧。”

姚兕皱了皱眉头道:“郭逋,你们郭家寨离这里有十来里路,敌寇自大顺城涌了过来,几乎达到了十万大军,我怎么去救?”

“郭家寨破了,他们逃了出来,困在了松子峁。”

“苏平,是怎么一回事?”

“上午五千西夏先行军抵达郭家寨,郭家寨未守住,于是且战且逃,从后面梁峁上向荔原堡逃跑,逃到松子峁时被夏人的骑兵绕道追上,围住了。眼看不妙,郭家寨的族长派人提前骑马,来我们荔原堡搬救兵。”

“不行!五千夏兵,还有骑兵,荔原堡有多少兵力,僵持下去,后面随时会有数万敌寇赶过来,危矣。”刘阒道。

“刘将军,不是,虽然是五千先行军攻打我们的寨子,不过追兵不到两千人,余下的大约都留在寨子里。”郭逋立即急切地说。

“那也不行!”刘阒斩钉截铁地说。

这中间有很多原因。

前几天就在动援撤退,甚至为了撤得快,一些离各堡远的村寨粮草一起烧焚了。

但还有少数村寨不听,多是蕃人,汉人几乎不用动援,就撤得差不多了。

原因很多,不过在华池县境内,被西夏人收买的人不多,肯定有,但只有少数几个人,就是这几个人也不能代表着整个寨子。

首鼠两端的更少。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相信朝廷。还有其他一些古古怪怪的原因,比如“有钱”。

一穷二白的寨子撤了就撤了。

然而一些富裕的村寨撤退时,难免会担心他们各自的贵重财产,蕃人也讲究财不露白,有两个钱,不知道往哪儿放,甚至直接埋到地下。这一撤,撤到大后方,好几百里地,有的人就不放心了。

郭家寨就是一个典型,寨子规模不小,究竟多少户,姚兕不大清楚,蕃户多不统计的,不过大约的有一百七八十户。

它位于荔原堡前方十来里处,华池水畔,寨下还有一条华池水的支河,于是形成了一个面积可观的水草丰美的草塬子。

原来安疆堡未拿回来,西夏会时常来侵犯,不过自从拿下了安疆堡,两个门户都控制住了,于是郭家寨放心大胆的养牛养羊,正好王巨开垦郑白渠,又有两倍的市价买牛,这也使得郭家寨受了一些益。

于是寨子越好就越好。

生活好了是好事,但这次撤退时,不知道郭家寨的族长是怎么想的,就是不同意。

象这样的寨子原先有十几个,荔原堡周边有,华池城与平戎镇那边也有,以至姚兕与刘阒,加上华池丁知县三人不得不下去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劝说。

大多数被劝说成功了,可还有几个没有劝说好,包括郭家寨。

他们理由很简单,我们寨子大,有寨墙,有自保的力量。再说前面还有大顺城与安疆堡呢。

其实就在前天,姚兕还下去劝说了一回,这时候肯定来不及撤向宁州了,但姚兕劝说他们去凤川堡,这个总行吧,不是很远,都在华池县境内。

然而郭家寨族长还是不同意,说大顺城那边不是打胜了吗?

差一点逼得姚兕说出,这就是你们尊重的小王老子的命令,可这个真相,这时真的不能透露。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没办法了,况且姚兕本身还有很多事要提前准备安排,于是只好不管了。

郭逋急了,道:“我郭家寨是忠于大宋的,就象这次,主动让寨中的强人来守堡。”

“可我让他们都回去了。”姚兕道。郭家寨不撤,姚兕哪里敢收他们寨中的强人?你们还是自保吧。

“姚将军,上次大顺城之战,我们寨中可是牺了九名丁壮。不能小王老子一走,朝廷就不管哪。”郭逋继续央求。

“朝廷不管,为何有这次大撤离,要知道为了这次撤离,朝廷得花多少钱帛?后方有多少汉人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刘阒又斥责道。

这个刘阒不是好人,郭逋只好看着姚兕道:“姚将军,发发善心吧,当年小王老子在,为什么大家皆英勇奋战,因为小王老子说我们替你们保卫家园。所以才得到了大家的忠心爱戴……再说松子峁离荔原堡只有四五里路啊,难道你眼睁睁地看着大伙就在你眼皮下面被西贼屠杀?”

“这……”

“姚将军,真的不能救,救得不好,能坏明公大计。”刘阒道,当然郭逋可不知道这个明公指的是谁。

“我出去看一看。”姚兕登上城头,举起望远镜向西北方向看去。离得不是很远,不过中间隔了一些山峁,看得不清楚,但还能看到一大群人困在松子峁峰顶上,顽强奋战,不过坡顶上也倒下了一些人,坡顶中间是一群吓得憟憟发抖的妇女小孩子。至于老人,也拿起土弓在作战了。

姚兕叹了一口气说道:“刘将军,你立即回去,派人请求延州发出几营官兵,不管是什么兵,只要是兵就行,做一个样子。再者,立即派人去宁州,请求明公发出几营官兵,迅速抵达凤川堡。”

“韩公郭公未必听我的。”

“放心,他们不是陆诜……就在眼皮子下面,我于心不忍哪。”

“何苦之……”刘阒跺了跺脚,迅速离开。

郭逋有些傻眼,不就是救一些乡亲吗,为什么这么麻烦?比他想的还要麻烦,也比姚兕与刘阒想的麻烦。以至王巨在宁州听到后,生生愣了大半天,然后想,姚兕做了选择,不过换自己当如何选择,这个代价太大了,不亚于用八个大兵来换一个瑞恩。

第483章误打误撞

姚兕立即下令:“立即派出所有骑兵,左右包抄,苏平,你带领两营兵卒殿后,负责接应郭家寨的乡亲,若有伤者,轮流背着回堡,不得耽搁。”

“喏。”

姚兕也亲自下了城头,上马出城。

为什么自洪德寨、安塞堡、业乐镇、荔原堡一线以西,包括城内的百姓也要撤离?

此战中,有的堡砦是可以丢的,与有意丢无关,而是兵力悬殊太大,有的堡砦又残破不全,无法守住。但有的堡砦是绝对不可以丢的,比如大顺城、淮安镇、荔原堡、西谷砦、东谷砦,那怕柔远寨丢了,这几个堡砦都不能丢失。

但为何也不安置百姓?

其实用意很简单,那就是挪出空间。

这一战双方动用了罕见的兵力,包括宋朝在内,如果将强人壮马与自发参加的民兵包括在内,宋朝的总兵力都胜过了定川砦之战中葛怀敏手中的兵力。

那三万余保捷还在宁州。

不过余下的宋军,以及强人壮马多投放到了前线,几乎达到了五万人。当然,得看怎么算了,如果将这些强人壮马排除在外,那不过三万多战士。

但不管这一万多强人壮马算不算真正的战士,他们都要算是人,要物资,要武器,要粮草。那么就得要空间。

为了达到坚壁清野的目标,让百姓将所有衣料粮草运到各堡砦,有的百姓将一些无关紧要的物事也运到了各个堡砦,这同样占据着空间。

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战马,因为王巨推动,整个环庆路增加了几千骑兵,这是好事儿,骑兵多了,战斗力也强了,然而这些战马不可能放在野外。实际从现在起,整个野外让给了西夏人,否则就可能落得好水川与三川口的下场,敌人数量太多了。这些马占用空间何等厉害?

然而各个堡砦能有多大的空间?即便现在的大顺城,称为城,也不过八百亩面积,更不要说其他堡砦了。

只有百姓走了,才能腾出许多空房子,当仓库,当马厮,当军营。

荔原堡也有三营骑兵,还有三百余人壮马。

他们全让姚兕带出城。

郭逋在他后面问:“姚将军,难道救我们寨子的乡亲,很为难?”

姚兕皱了皱眉头。

不是很为难,而是很很地为难。

这几天的局势发展得很顺利,甚至比王巨预想的还要顺利,然而今天却因为这几百名蕃人,出现了意外。

姚兕不由地又想到了几年前的惨战,如果那天不是出了意外,胡谦就不会惨死,也不用打得那么惨烈,差一点就让西夏人喘过气,扭转战局了。

希望这次不要带来不好的后果吧。

但要么不救,救了也不用说,姚兕默默,未答。

野外依然是一片冰天雪地,不过离得近,很快就要到了。

姚兕扭头说道:“松子峁离荔原堡很近,敌人既然敢在这里追杀郭家寨的百姓,那么后面应当还有一些军队,并且离得不远。因此大家务必速战速决,不可耽搁。”

“喏。”

姚兕一挥手,骑兵分成了两路,沿着两道积满白雪的山沟向松子峁包抄过去。

绕过了两个小矮山,就到了敌人面前。但夏军同样有备。

两军兵力差不多,虽然后面苏平带着两营步兵跟上来了,但夏军的后面跟上来的军队更多。

姚兕抬头看了一眼,松子峁上还有四五百人,另外山上山下还有两百余丁壮倒在了血泊中,流淌的鲜血在白雪上绽放着一道道刺眼的红色。

但整个郭家寨百姓最少有一千人的,估计另外的百姓已经在他们寨中就被害了。

并且这四百来人多是妇女小孩子,丁壮剩下不多了。如果姚兕晚来一会,这些人就会全部被害。

但是这些人的反抗,也杀死了一些西夏兵士。

这个不管的,得迅速结束战斗。

姚兕双腿用力地一夹马,解下大弓,瞄准了一位将领打扮的西夏人,拉满了弓,手一放,一箭流星般地飞射过去,那名夏将立即被射翻落马。

姚兕继续夹马狂奔,又一箭干掉了另外一名夏将。

随后他将弓重新挂上,抽出大刀,一边举刀一边拍马冲刺。

眨眼之间,姚兕便冲到了夏军面前,一刀又劈死了一名夏兵,继续马不停蹄,杀向夏军。

李三狗在那天集结时,嘴巴上赌狠,他是蕃人,又看着王巨的面子,怎么办呢,大家只好让着他。实际上此时论个人武艺,无论姚兕,还是刘昌祚,或是王君万、燕达、姚麟,包括姚兕的儿子姚雄,都在李三狗之上。林广、二种也与李三狗相仿佛。毕竟李三狗不是当年的李三狗了。

在他的带领下,左侧宋朝骑兵也凶狠地杀了进去。

同时右侧宋朝骑兵也抄了过来。

仅是倾刻间,西夏人就渐渐不敌,于是西夏劣根性立即发作。

这个劣根性就是指表面凶悍,实际懦弱。只要稍稍不敌,马上就会拨腿而逃。在这上面远不及宋军了,宋朝立国以后,也多次惨败过,但看看君子馆、三川口、陈家谷、好水川那些战役,几乎战得只剩下最后一人,都没有人投降。至于高梁河、岐沟关那两战是特例,一个是赵匡义带头逃,一个是曹彬带头逃,他们都逃跑了,手下人能不逃吗?

“追二里地。”姚兕下了一个很短的命令。

大家感到很古怪,为什么只追两里地?

实际如不是为了掩护这几百名百姓撤离,给他们撤离的时间,姚兕一里地都不想追。

二里地,一会就到了。远处似乎有影影绰绰的大团军队向这边扑来,但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有将士意犹未尽,还想追一追,不过姚兕勒马停下,他们不得不停下。

“回去吧。”姚兕说道。

一千多宋军调转马头向回走,刚刚这一战他们表现不错,伤亡不到五十人,却击毙了两三百夏兵。不过姚兕脸色一直阴沉着,回到了松子峁,几百名百姓也下了山峁,郭家寨的族长一下子扑倒在地,不停地用头撞地:“谢过姚大将军,谢过姚大将军。”

姚兕看着这个贪财的族长,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难道我不撤,违反了宋朝律法吗?或者说是王巨的命令,那有没有搞错,我们一不是士兵,二你只是命令,不是诏书。

我们有难了,向你求救了,你不救没有人用刀子架你脖子逼你来救,你救了,我们感谢了,还要怎么样?

这样想,姚兕觉得很悲催。

主要这个郭家族以前对宋朝比较忠诚,整个寨子百姓全部去掉了原来的党项姓氏,改姓郭,生活方式与语言,也渐渐汉化。不然姚兕又不会亲自出来营救。

算是自己人了,就更不能说什么了。再说,他们也不知道宋军的真正计划。

姚兕呆了一呆才说:“立即带着你们家中乡亲,随某回堡。”

这时苏平也带着两营步兵赶了过来,有的人背着受伤的百姓,迅速往回去。现在安全了,那个族长一路走一路哭,大家不撤,一半是因为他的缘故,现在好了,整个寨子的丁壮牺牲了四分之三,就连一些妇女老人孩子,都被西夏人砍死了。至于财富,还有屁的财富。

他在哭,然而姚兕想哭都哭不出来。

果然,不好的消息便到来了。

梁乙埋在大顺城留下了一部分军队,还有一部分由清一色步兵组成的军队,正带着三四天的干粮,正顺着那条艰难的小道,抄安疆堡的后路。

实际若无梁永能的大军在前面攻城,牵制了宋军,从这条小道走实际很危险的。一是难走,特别是在这个天气里,攀山越岭,格外艰难。二是地形复杂,容易遇伏。

不过现在问题不大,马上连柔远寨都分不出兵,那来的伏兵?

但就是分开了这两支军队,还有八九万大军越过了大顺城,来到了庆州腹地。

谁知道梁乙埋刚到达华池水畔,就听到这支骑军兵败的消息。

他大怒道:“都哆腊讹,你带领四万大军,立即攻打荔原堡。”

“大将军,这样不妥吧,当务之急,是必须拿下柔远寨,而非是荔原堡。”

“都哆腊讹,你说错了,当务之急不是柔远寨,而是疆砟堡。如宁哥已经去了疆砟堡,明天就可以抵达。那时两边夹攻,必会收回疆砟堡。如定哥再与梁永能两军会合,到时候南北夹攻,必会拿下柔远寨。那时才是攻打柔远寨的好时机。”

其实从大顺城到疆砟堡并不远,如果身体利索,两三个时辰便可赶到了。当然,军队数量越多,行军速度越慢,但换成其他季节,顶多也不过大半天路程。

然而在这个冰天雪地里,想快都快不起来。

所以至少明天上午,如定宁才能将军队率达疆砟堡城下。

从正面攻疆砟堡比较难攻,但从后面攻打,则是很容易,加上姚麟只是一个菜鸟,拿下疆砟堡不会太困难。

再说梁乙埋手中的兵力足够多,四万去攻打柔远寨,与八万攻打柔远寨有区别吗?什么区别都没有。那怕派二十万大军来攻打,城墙就那么宽,能容得下么?

都哆腊讹无言以对,他想了想又问:“大将军,确定那支宋军返回到了大顺城。”

“都哆腊讹,你是不是怕死了?试问,这么多军队,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梁乙埋恼怒地说。

斥候打探的消息,是回到了大顺城。不过宋吉这一回变得小心起来,也防止高敏那支军队设伏,于是广派斥候四下察看,除了碰到少数宋朝斥候在野外游荡外,什么军队都没有察觉。况且现在这么多兵马行军,总会在雪地上留下足迹的。

至于担心,也担心,担心的是粮草不足,攻城困难。

如果不能迅速拿下宋朝几个堡砦,获得供给,时间又拖得久,那么粮草就会出现危机。

攻城却一直是西夏人最头痛的事。但这个城还不得不攻,安疆堡、柔远寨、荔原堡、西谷砦、美利堡,一个都不能少,只有那样,才能将大顺城变成一座孤城,那么才能逼降守城的宋军。或者使宋军丧失士气,强行攻下大顺城。只有大顺城拿下来,后面的物资粮草才能源源不断地顺利运到军中,那么就可以正式图谋庆州了。

但如何攻下这些堡砦,经过大顺城的挫折后,梁乙埋头渐渐就有些大了。

至于会不会失败,梁乙埋根本就没有想过,大顺城那是特例,其他堡砦有那地形吗?没那地形,就是有那种鞋子与那个古怪的滑板,也不能对西夏大军产生致命的危胁。

因此梁乙埋对都哆腊讹的过份小心,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然而都哆腊讹这一回还真想错了,姚兕最担心的就是西夏分出很多兵力,兵临荔原堡城下……

第484章墨菲定律

都哆腊讹只好率领着四万大军浩浩荡荡扑向荔原堡,

荔原堡修建得比较晚,主要也是为了配合大顺城的,否则大顺城在前面太过单薄,但是其面积也不小,占地面积几乎达到了二百五十亩。也许后人说这算什么大,还不如俺们小区面积大呢。但莫忘了,它只是一个军事堡塞,已经不算小了,马上接下来的重心,东谷寨面积只有六十几亩。

至于美利堡与雪泥堡更是小得可怜。

当初范仲淹建设美泥(后改名为美利)、虐泥(后改名为雪泥),大拔城等处小砦时,范仲淹只派兵士百十人防托。他本人则说:如贼马大段入寇,便令归侧近大城寨内一处防守,所贵不致枉陷军民,人心稍安。

也就是它们起的只是一个缓冲时间作用,敌人来了,这些小堡砦挡一挡,给后面百姓逃跑的时间,然后一百几十个兵士就立即撤向附近大堡,随它沦陷。

但也不是仁多零丁高射炮打蚊子,这叫狮子扑兔。

所以就是这个二百五十亩,让都哆腊讹感到头痛。不过好在荔原堡并不象大顺城那样的恶心。

其实这后面还有种种考虑。

这个冰墙战术,一是杨六郎,二是大顺城,西夏人也学习去了,大顺城西侧筑了冰墙,马上又在东面筑冰墙,你们这些宋军就乖乖呆在大顺城不要出来吧。但会不会成功,要待时间去证明。

然而论难度,实际大顺城难度还要稍低一点,水濠就是河就是水,城外就是大团的黄土地,破开濠冰,用水随便和一些黄泥巴,放在早就准备好的版具里,几个小时后拿下版具,冰墙就树立起来了。

但杨六郎那种浇水于墙的做法,必须要军民一担担地将井水挑上城头,然后慢慢泼下去。还不能快了,否则未成冰,便流到城墙下面,灌入护城河中。

当然,两个战区形式是不相同的,河北那边不可能学习王巨这种坚壁清野的做法,试问遂城后方那来的子午山。因此辽军来了,郊外的百姓一起逃向遂城。

这么多百姓会侵占空间,但杨六郎能有什么好办法解决?不过郊外的百姓加上城内的百姓,使得劳力变得宽裕起来,于是让杨六郎化弊为利,担水浇墙成冰。

显然这个方法,在庆州是不可取的,况且庆州许多堡砦本身的食水就困难了,那来充足的井水去担水浇冰?

幕后的故事与算计,都哆腊讹不大清楚。

只是看上去荔原堡会比大顺城好对付一点。

但当真好对付?

天色还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