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那样,仅是粮草一项,就会将朝廷财政坑得苦逼。

因此他对王巨吩咐道,勿得安置厢兵,安置了也没有多大作用,这些厢兵任务繁重,能抽出空来耕作吗?以安置保捷军为主。实际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又让章楶在整个陕西,包括秦凤路与环庆路、鄜延路、泾原路内陆地区的义勇与厢兵中挑选保捷。

包括眼前五营保捷,已经挑来了四十六营新保捷军,未来仅是郑白渠就可能安置了九十多营保捷军。当然,这会有很多好处的,陕西没有保捷,禁兵又在猛裁,到时候用什么来战斗?但有了这九十营保捷那载然不同的,无论投放到那一个战场,都是决定胜负走向的利器。

然而王巨又苦笑:“不能再增派了,再增派,没那么耕地安置。我只答应官家安置八十营官兵,而不是一百多营官兵。”

“难道上白渠也安置不下去吗?”

“质夫兄,不瞒你说,内库木棉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于是陛下给我下了一份诏书,额外多拨了五十万缗钱供修渠之用。前几天为此我还与侯知县刻意到北面察看了一番,渠工不会做大的改动了。但看看能否在上游,不干涉下游取水蓄水的情况下,再建几座水堰,以使最大限度将几条支流的河水截住,这样才能多开垦出一两千顷耕地。只能如此了,否则就是你这五营保捷军带来,我手中的耕地也会吃紧。恐怕你还不知道一件事,尽管我发出露布,禁止郑白渠耕地交易。但传闻下面已经开始私下交易,一亩良田居然涨到六贯钱。”

“今年丰收。”

今年河北涝灾地震,陕西收成却很好,郑白渠几乎所有耕地亩产量都在两石半以上,有的使用了王巨那种移载法载种高梁,两季产量竟然达到了三石半,高产的达到了四石。

四石的亩产出现在北方,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地价一下子涨起来了。

这还是王巨那道禁令起着作用,否则地价上涨得更快。

“丰收是好事,但这个地价……你想一想,明年分田时会有多麻烦。”

“继续抄家吧。”章楶打趣道。

“质夫兄,为什么我今年只抄了一家,还是苦劝良久不听才抄的家,去年抄家,抄得司马光差一点想咬死我,如果到明年我抄上四家五家的,还不知道会引起多大的风波。”

章楶不言语了,不要说别的,就说章家,有那么干净吗?还不是一样。

不过这个王巨也想管了,只要能将军士安排下去,承诺给百姓的耕地安排下去,他任务也就完成了,为了这个地,他几乎都将头发急白了。

王巨又说道:“其实除了郑白渠,不是没有地,如绥州的大理河,青涧城的营田,听说秦州那边也有许多荒田,蔡公又在葫芦河畔开垦了两千顷地。这些耕地大者两三千顷,小者几百顷几十顷,累加起来,不会少于两三万顷面积,足以容纳十万保捷军。再加上郑白渠这支保捷军,与几万蕃骑,陕西边军数量足够多了。即便朝廷以后只驻扎十万禁兵,也有了与西夏一战之力。当然,伐国之战除外。只是朝廷缺少了统一规划罢了。”

“没有两三万顷吧。”

“我只说一个地方,秦州甘谷城周边几百里熟蕃一起被西夏掳走,哪里现在几乎荒无人烟,若开垦出来,会有多少耕地?”

“是啊是啊。”章楶猛地反应过来。

何止,王韶得到熙河四州后,说能搜得一万五千顷闲田可让军士耕种,也可以募民耕种。

这些地全部耕种起来,朝廷再也不用支付西北的粮草了。当然在王韶开边之前,手中必须得有粮食,而且王韶经营的熙河地区。环庆与鄜延两种无法受益,所以这个郑白渠最为关健。

有了郑白渠的粮草,若是朝廷财帛稍稍宽裕,就可以对西夏发起尝试性的浅攻战术。

司马光说重要的乃是钱,现在就是缺钱,可他又不去想办法,或者说想到了办法,不愿意说出来。王安石说重要的不是财,而是未得人未得术。

其实都不对,不是钱,钱的问题容易解决,缓有缓的策略,急有急的办法。况且有王安石,还担心钱吗?

重要的与钱无关,而是军事。在这三十年内,若不能一鼓作气将西夏解决,宋朝还会走向灭亡。有人怪童贯的海上之盟,但没有童贯的海上之盟,女真人就不扩张了?

只要将西北问题解决,那怕回鹘人搁在哪里不问,那么就可以将兵力抽出来,专心于北方。

所以王巨明知道郑白渠是一个坑,苦得要命,最后还是义无反顾跳下去。有了郑白渠,马上就看到了好处,今年收获的只是郑白渠一部分耕地,即便去年分下去的耕地,至今还没完全开垦出来呢,但有了这部分的收获,就有了一车车粮草,送向了绥州。若是完全开垦出来,四万多顷良田一起收获,在这二三十年内,西北还会不会受粮草的压迫?

“因此还望质夫兄在韩公面前美言几句,将利害关系说一说,不能再置保捷军了。否则以韩公的性子,最好将所有义勇都变成保捷军,但我上哪儿变出来耕田?”

“如果朝廷财政充足,当时从更上游开渠首就好了,”侯可叹息道。

“侯知县,应当满足了,”王巨说道。去年年底,内库钱用光了,赵顼无奈,只好将内库的珍珠拿出来便卖,垫付宗室的薪酬,今年春天渠工开工,赵顼再次典卖内库珍珠,这是他自己不能卖的,否则连他自己本人都想便卖出来换钱了。

PS:注,史上这一年十一月,出奉宸库珠二千三百四十万,付河北四榷场鬻之,别封椿以备买马。因为几年宋朝没买马了,或者说买马,那个价格出得太低,没有买到马。但西夏屡屡入侵,不得不购马以备边。然而这一年财政仍很困难,三司与内库没有钱,只好便卖奉宸库的珍珠买马。尽管宋朝史料多是范祖禹之子范冲编写的“玄幻版”史书,不过从这些蛛丝马迹还能看出来宋朝这时财政的困窘。

可能我写了很多支线,但这些支线都是为主线服务的,个人觉得这样写,场面会很庞大,故事也不会单薄。毕竟是一本长达几百万字的架空小说。

第三七四章奢侈品

章楶与侯可都无言。

实际赵顼更无言,本来是指望今年好一点,然而河北继续灾害,一个南效祭又花了很多钱帛。他甚至怀疑若无王巨带来的财政盈余,这个大锅盖还能不能揭开。

还会能揭开的,不过揭得更困难。

章楶道:“也许再过两年就会好一点。”

这是指裁兵的,与郑白渠这支增加的保捷军无关,虽然在韩琦的坚持下,增加了满员四十六营保捷军,可是总体而言,开支非增反减。其他的保捷军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二,等于与原来的相比较,总支出还下降了一部分。

但整个宋朝裁掉了二十五万军队,现在需要一些退伍安置费用,再过两年,不再支付退伍安置费了,那么就可以节约上千万贯,再加上一个坊场河渡,一进一出,就是一千五百万贯钱帛了。

若无大的灾害,国家财政可以出现初步的盈余。

章楶还没将棉花的收入计进去,对这件事,章楶知道得不大清楚。但就是疏忽了,另一件事他同样也不知道,就是那个巨大的积欠!

王巨反问道:“质夫兄,你以为西夏就甘心让我朝得到绥州?”

就一句,章楶不作声了,就是出现盈余,又能如何,一场战役打下来,什么盈余也没有了。

不过这实际不是问题,有王安石!

没王安石敛财,靠王巨这些小打小敲的,还是解决不了这个危机。

王巨接受军队。

确实章楶做得很不错,他虽挑选出来四十六营保捷军,但这么多保捷军中几乎就没有一个是羸弱士兵。

“虎狼之卒。”

“子安,你也不光顾着修渠,适当地练一练吧。”章楶劝道。

“你看我有时间练军吗?”

“要么上书请陛下挑选几勇将过来。”

“这倒也是,”王巨道。实际上他关注了一些名将,并且找到了一些名将的下落,如刘昌祚,燕达,张守约,刘舜卿,曲珍,和斌,王光祖,王君万,还有一部分名将下落没有打听到,比如赵隆,贾岩,郭成,王舜臣,毕竟他手中的资源也有限,不可能冒昧地对赵顼说,这些人就是名将,得立即找出来。况且有那么多同名同姓的人物。

就是这些找出来的人当中,也有一些人开始了自己的轨道,没必要干涉他们的发展。

但他手中还真的几个合适的人选,第一个就是种谊,种家老小,现在才二十几岁,不过能混一个指使,提前载培。还有一个是姚麟,姚兕母亲刚刚去世,姚麟在家丁忧,但早满了一百天,可以夺情让他出山。另一个人便是供备库副使苗授。这三个人都暂时不在军中,倒是可以将他们调过来,搭配一个职官,然后负责训练这几万保捷军。

除了种谊可以稍嫩一点外,其他两人资历与经验也应当足够了。不过王巨想了想,又加了一个人,王君万,据说此人有点贪,心胸也略狭小,但同样能打,现在仅担任着秦凤路一个指使之职,虽无什么实战经验,却有一定的练兵经验。补上此人,三人的不足便完全弥补上了。

想到这里,他立即写了一封奏章,向西府发出请求。

在这一条上,文彦博犯不着为难。

“子安,你还真任人唯亲哪,”章楶打趣道。一个与姚兕有关,一个与种诊有关。

“怎么办呢,换作你,知道谁人可用?”

“倒也是事实。”

当然章楶可不知道这四将的厉害,但王巨也不知道一年后章楶这次无心提醒,对他来说会有多重要。

章楶又说道:“这几将若是能到来,子安还要提醒他们一句,指使之职要睿智能御下,都头必须要勇敢,我只是略挑了一挑,挑得不仔细,因此给他们之职仅是代职,还望这几将下来后,仔细挑选。”

“其实各营指使与都头,都最好进行甄别挑选。”

“最好是最好,那是不大可能了,”章楶叹息道。军中有太多太多无能的武将,贪起来一个比一个厉害,但真打的时候,又不管用。

那怕庆州大顺城一战,那样的奖励,有的指使表现仍不大合格。

“慢慢来吧,总的来说,现在我朝军队表现,比仁宗时要好得多。”

“那是没有李元昊在。”

王巨让他一句话弄得也无语了。

…………

“官人,你们在岭南种的是黄金啦?”李妃儿抱着几床棉被与琼娘走过来,气呼呼地问。

“怎么啦?”

“一张被子二十贯,为什么这么贵?”

去年赵顼也送了一床棉被给王巨,但让王巨打着赵顼的名义,送给了居养院一个最高龄的老人。为何,别看这小小的一床被子,能得到的大臣实际真的不多。在他这个档次上,王巨是唯一的一个大臣,包括章楶都没捞到。

它不是被子,在赵顼眼中,是一种认可,但在其他大臣眼中,多是嫉妒与仇恨。

于是他高调地去了居养院,假意说是赵顼听闻郑白渠办了一个居养院,刻意赠送一床木棉被,给高寿长者,以示慰问。

送走了,仇恨值多少会下降一点。

做得不错,高滔滔在宫中再次表扬了王巨,只是王巨不知道罢了。

然后到今年,大量棉被来了,利益想最大化,不能只在京城销售,现在汴水冰封,扬州江宁也有了,另外关中也运过来了,泾阳因为郑白渠,开始变得繁荣,一部分商人也带了一些棉被过来销售。

去年是皇上的赏赐,受了会拉仇恨值,但现在有的卖,俺用钱买来的,不会拉仇恨值吧。结果妃儿与琼娘去泾阳购买,然后无语了。别人不知道,觉得稀罕,但她们知道产量哪,这一亩地棉花产量虽然不能弹出来十床棉被,可能弹出来六七床棉被吧。那么是否意味着一亩地的收益能达到一百多贯?

“二十贯?”王巨也有些咂舌,又问:“有人买吗?”

“有人,估计再迟几天,就买不到了。”

“那也不贵。”

“还不贵哪,那得卖多少钱?”

“有人买,并且卖得快,就不快。再说,这是内库交给商人的,内库未必能得多少钱。我估计,官家听到这个价格后,肯定气坏掉了。”

“不过它确实是一个好东西,很暖和,”琼娘用手摸着棉被说道。

“物以稀为罕为贵为好,再过十几年时间,它就不稀罕了。”王巨说道。

这种暴利可能赵顼与王安石没有想明白,但它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十几年二十几年。

市场决定的结果。

为何?它才出现,产量有限,即便内库推广,想要普及,也要好几年过后了,再说岭南地广人稀,靠迁徙百姓,又能迁来多少百姓,苏利涉上书说迁二十万户,那用二十万户,若是迁一个十万户,那个声势就会惊天动地了。

但它的市场需要量有多大?非是京城,也非是北方,准确地说岭南以北都需要它。这就是一千多万户的市场。还有呢,价格稍跌一跌,契丹那边没人交易过去?西夏呢,河湟吐蕃呢,高丽呢,倭国呢?这个市场太大了,除非棉花从岭南正式向江南西路,巴蜀,福建与江浙蔓延,也开始普及,那时候价格才会猛烈下跌。

不然就会一直这么贵着,供需量相差太大了。当然,几年后不会出现一床棉被二十贯的天价。

这个价格王巨也承受不的啊,摸着棉被说:“二十贯哪。”

“原来官人也心痛啊。”

能不心痛吗,一万块钱一床被子!真正的奢侈品。

琼娘在边上看着王巨表情,不由咯咯地乐。

实际京城那边随着汴水河封,后面的棉制品就在沿江一带销售了,因此剩下的不多,同样开始涨价,有的棉套用的彩锻精致一点,同样涨到了二十贯。

赵顼很少出宫的,顶多偶尔到赵念奴哪里坐一坐。

大臣也听说了,并没有太反对,这是一反赵曙做法,对赵念奴看重,也是对宋仁宗看重,认了“正统”。但赵顼也反思过头了,他翻翻史书,看到赵匡胤死得不对劲,又不好说他爷爷的爷爷赵匡义干掉了赵匡胤。于是诏宣祖、太祖、太宗之子孙,择其一人为宗,令世世封公。宋宣祖就是赵家三兄弟的父亲赵弘殷,实际就是指赵匡美这一脉了。又诏赵德芳的孙子赵从式为安定郡王。

一份迟来的告白……

这也罢了,算是赵顼有良心吧,然而到了九月,赵顼忽然心血来潮,下了一诏:中书门下考艺祖子孙属近而行尊者一人,裂土王之,使当从献于郊庙,世世勿绝。

正好韩琦进京述职,连忙进谏道:“主鬯从献,皆太子事。忽择一人令郊庙从献,岂不疑骇天下视听乎!”

可以进献,但按照礼仪,从献于郊庙的,只有身份是太子,因为各种事故,没有当成皇帝的,后任皇帝为示宽容,用前太子从献于郊庙。

现在让赵匡胤子孙从献于郊庙,就等于默认了赵匡胤后代有太子之身份,再加上赵匡胤死得很古怪,以后说不定就会翻起轩然大波。因此可以封郡王,那怕拜王都没关系,但这个从献郊庙万万不能执行。

虽然赵顼弄错了,不过这份心还是不错的。

但他偶尔一坐,赵念奴身份立即尊贵起来。

然而这次与赵念奴没有关系,而是外面采办太监说的。

赵顼同样傻了:“二十贯哪,为什么朕却这么穷哪。”

一床成本只要一贯多钱的被子,能卖到二十贯,照样有人买,并且供不应求,但为什么国家揭不开锅盖?

赵顼让这个二十贯弄得快抓狂了。

他身边的太监安慰道:“陛下,很正常啊,樊楼一顿酒宴少则几百贯,多则上千贯。一根早上市的瓠瓜要一贯半钱。据传仁宗兴办宫宴招待大臣,看到宴上有新蟹一品,十分喜爱,便问其价,答曰一只新蟹需钱一千文,仁宗感慨万千,都不敢下筷子。”

这样比较,棉被真心不贵,一根瓠瓜不过做一碗汤,十五根瓠瓜十五碗汤,二十贯便没了。但它们能及上一床棉被的价格?

但太监越解释,赵顼越抓狂。他大声地问了一句:“二十贯的被子,朕也舍不得用哪,这么多棉被,究竟谁在买?”

第三七五章交待

妃儿又说道:“我买了一些物事,待会儿送给寨中乡亲。”

王巨沉默。

梁氏最大的失误不是杀了杨定,而是围攻王家寨,鞭尸。那个所谓的祖先,王巨也不会有多少感情的,但梁氏的做法,同样让王巨抓狂了。

然而他与梁氏赵顼不同,不会放在表面上抓狂。

今年劳碌要稍好一点,但王巨仍没有著他那本中等数学书,只是将在集贤院修的那本缉古算经,又拿出刊印了。余下抽空便在看史书与兵法。

然后将历史的战役地点时间与背景进行认真的考证,再进一步推演,比如我站在失败一方,应当如何挽回局面。即便这样,他未必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但莫忘记了,他还有一根大手头,比如保捷军选将,立即挑了四名勇将过来。

而且王巨很冷静,再惨也不会惨过前世吧。

因此先是裁兵与坊场河渡,两项制度不能使宋朝财政立即变得很好,但扭转了部分财政压力。再跳入郑白渠大坑里。

为了国家,也为了他自己!

机会很快就来到了,但来得太快了。

现在王巨也不知道,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你去吧。”

王巨又开始写了一篇奏折。

这二十贯可不是开玩笑的,它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因此王巨在奏折上写了三件事,让赵顼立即下诏书于福建路和广南两路。

第一件事就是无内藏库与当地官府手令者,不得任何人招募百姓去广南路,也戒令官府严禁查办私人招募。真要是招募,必须于两地官府都写好契约,并且当着被雇人的面说清楚待遇,以及种植条款后,福建路这边的官府才能放行,那边官府才能接受。

这一条很重要,现在媒介落后,比如杨文广说有泉喷珍珠,大兵们还真相信了。第一批百姓迁徙过去,待遇还不错,未必所有人会愿意离开家乡,但终会有人因为贫困,想找一个出路。

找出路是好事,两广人烟太少了,福建路人口又太稠密了。百姓涌到两广,对于两广以后的治理与民族融合都是好事。

但问题是这个收入太刺人眼睛了,赵顼想不明白,其实道理很简单,土豪宋,非是百姓有钱,而是土豪有钱,土豪很多,那么必然有许多豪强大贾也会去南方经营。

一是募雇当地人,但这个很麻烦,地的问题就解决不了。除非他们去南方兼并,但哪里的问题有点复杂,并且蛮人比较多。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