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巨继续勒着马,一会一名衙役打听出来,是曾家的大娘子。

“曾家?”王巨冷笑一声,知道就行了,又拍马奔向县衙。

“喝喝茶,”侯可亲自沏了一杯茶端过来。

这个曾家媳妇骂得太不象样了,得让王巨消消气。

“侯知县,不用担心,我值得与她生气吗?”王巨摇头笑道。上天会不会报应,王巨不知道,但马上自己就会给这个曾家报应。

“侯知县,还是办正事吧。”王巨站起来磨墨。

然后书写。

想出这个办法的也是一个韩琦式人物,并且是加强版韩琦,张居正!

为什么张居正一死,他家悲催了,后人痛惜,但确实有很多悲催的原因,将张居正表面剖开,同样很多事做得不地道。

因此他死了,家人落得与霍光家人一样的下场。

王巨若学张居正,说不定同样如此,四面是敌啊,他真发展到那一步,他在,政敌不敢将他怎么样的,不过他一死,后人必然会悲催。但没有关系,霍光与张居正没有退路,但王巨退路不要太多。

张居正,考成法!

简单地说一句,比如一个知府,每年年初将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一一列明,抄录成册,自己一份,一份交给两府,到年底一对,那件事没有完成,直接收拾行李回县城,到县城还是如此,直接滚蛋吧。那么是不是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报表少写一点,没事,尽管少写,但查出来,不等你完成时间,直接收拾行李走人。

说复杂一点,就是京城各部司与各州县地方官员,将份内应办的事,如剿匪、欠税、刑狱、税务、生产等等,写立期限,分别登记在四本账册上,一本留给自己备底。一本京官交给御史台,地方官员交给上级官员,各州官交给转运使,转运使这一份是配合京城下来巡查官员查访,还是过渡阶段。一本交给两府,主要就是东府,这是最终审核阶段,由东府设置审核机构,如由给事中带着属僚与堂吏审核。还有一本交给皇上,以便让皇上有所了解,或者判决纠纷。

每完成一件任务,必须登出一件,如果不登,以违罪论处。然后每半年或一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顺利完成的奖励,逾期不能完成的惩罚削职。

“磨勘法?”侯可狐疑道。

“与磨勘法类似,能说是加强版具体版的磨勘法。”

宋朝设置了磨勘法也有这个意思,官员磨勘,以其政绩决定其升迁,由考课院等官员审核考察,但没有说得具体。

并且这个制度现在也糊里糊涂了。

但它依然得到了士大夫的认可的,这同样会是这种考功法的实施依据。

侯可没有看出来任何问题,然后扭头问他身边的胥吏:“赵度,你认为可行否?”

赵度想了好一会,说道:“两位明公,此法确实有很多好处,我朝用官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以文章用人,文章写得好就能当好官吗?”

“赵度,说得有理,继续往下说。”

“还有以资格用人,因此大多数官员不作为,无他,一作为不是对就是错,有人爱有人恨,就象明公修水利一样,即便做到明公这样,还会有很多人痛恨。但个个不作为,大宋江山如何治理?”

“说得不错,”王巨又道。

这个考功法就是针对这一时弊而去的。

一旦实施下去,那些混饭吃的,靠虚名上位的人,就象一面照妖镜一样照出来了。

最明显的就是欧阳修知开封府。

包拯做到了极致,欧阳修接任,他没办法做下去了,于是清静无为,俺们是雅人,不是包拯那种鲁夫。于是文人讴歌颂德,真以为雅事。

当真为政之道,是清静无为吗?

不错,为政之道最好是清静无为,但不是欧阳修那种不作为。就象西汉地方第一良吏黄霸,他不是不作为而治,作为,以诱导为主,顺势而为,因此百姓乐之而不苦,政绩也就上来了。

再如王巨,他在华池县若不是大顺城之战,也是无为而治,可否下过多少命令,强行百姓做了什么?几乎没有。然而却带着百姓做了很多事,几乎就在折腾了。但王巨这种折腾,也能称为无为而治。

当然,欧阳修自己也清楚,于是酸酸地说包拯少文学,实际这个评价真让人倒,你是官员,首任不是做事的,反而成了写文章的?那么贾平凹是不是应当做国务院总理哪?

一是照妖镜,二就是削官。

控制科举名额与荫补名额是源头,问题眼下宋朝就已存在了大量官员,不但有两万多名现任官员,还有无数官员在等侯补,据说是三补一,包括王韶仍没有得到实差!这些候补官员虽然没有福利,同样也拿着薪酬,想一想这如何了得啊?

所以王巨劝说赵顼对现任官员中的老病贪暗的人进行劝退。老病贪容易甄别,但那些无能的官员如何甄别?

那么考功法一执行,那个官员退得才叫快,不用十年时光,官员就削去了大半。然后兵那边再动动手,坊场河渡各项产业动动手。宋朝整个就一身轻了。

这个不用赵度解释,王巨说道:“好处不用说了,赵度,你来替它挑挑刺。”

“明公,那小的就斗胆说了,我朝现在磨勘制与此法相比,是显得糊涂,但糊涂有糊涂的妙处,具体有具体的弊病。”

“说说弊病在何处?”

“其实地方官员主要职责就是税务,生产,以及刑狱,但是税务意外很多,比如灾害。”

“灾害可以申报。”

“灾害是可以申报,但有的官员好功急利,他们在任时会不顾百姓死活,提高税务,到了下一任官员来了怎么办?少报是失,多报那么会民不聊生。丰年可以多征,雨水欠佳,不算是灾害,但只能少征。因此只能适当地糊涂,一旦这种新法执行下去,所有官员都会变成酷吏。还有揖匪,有的匪徒狡猾,实在难以抓获,比如行刺明公的匪徒,便无法抓获,若是实施这个考功制度,朝廷必限制侯知县定期破案,侯知县若是良臣,只能回家种田了。若是狡猾之吏,又会逼迫下属,下属只能胡乱地抓嫌犯,生生将嫌犯屈打成招,造成许多冤案发生。所以一旦实施,必与我朝宽厚为本有所冲突。”

侯可道:“赵度此言倒是有可能……”

王巨来回走了几步,不是有可能,而是肯定,说不定王安石进京后,它立即就成了“为虎作猖”的第一杀器。

“赵度,你家是几等户?”

“二等户。”

“可有圈田发生?”

“小的家中确实有几百亩地,不过家父想圈田时,被小的劝阻。不过两位明公,小的可否求一个情,小的家中确实隐了一些田,但大家都在隐田,能否在最后处理时,两位明公高抬一下贵手。”

“什么叫最后处理?”

“两位明公虽未说,但小的知道,最后两位明公一定是雷霆万钧之手段去处理。”

“你倒机灵。”

“侯明公对小的十分不屑,不过小的吃这行饭也有十年之久,倒也能看出一些颜色。”

“赵度,若不让你吃这行饭,做我的傔人如何?”

“做明公的门人,小的愿意啊,明公莫非拿小的开心?”

“没有,但做我的傔人,你的变通本官很喜欢,圆滑我也不排斥,不过用心得持正,不可为非作歹,不可欺压良善。”

“小的只是看看脸色行事,倒从来未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侯可无语,看着这个奏子道:“你敲走了我的一个胥吏,那这个奏子怎么办?”

“那就不上奏了。”王巨叹了一口气说道。考功法,多好的用官法门?但赵度一番话说后,他不敢往京城送了。王巨将奏子收起,对赵度说道:“那你随我来。”

“好来。”

侯可却有些心惊肉跳,他是一个长者,所以不喜赵度。

但王巨却对赵度“一见钟情”,再想一想王巨的那些手段,要命的还有王巨的才情,因此喃喃一句:“不知是大宋的祸,还是大宋的福?”

王巨是没有听到,若听到,他一准会说:“老侯,不要管我哪,先将你家那两个外甥管管好。”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来,赵度在路上说道:“明公做得对,若是在平时,可以上奏朝廷。不管对与错,至少给京城那些高官们一个印象。但小的现在听闻官家与韩公略有些不和。这时候上陈书奏,弄不好就会成为出气筒。”

这倒不至于,但弄不好会成为王安石敛财的最大帮凶。

两人回到家中。

刚进门,就看到房东坐在屋中,王巨奇怪地问:“李员外,这么晚了有何贵干?”

房东也姓李,没办法,谁让姓李的人多呢。

李员外搓着手说:“明公,有一件事,我不大好意思说。”

“说吧。”

“我想将这个房子收回去,不租赁了。”

也就是我不将这个房屋子租给你住了!

第三二一章松溪

“李员外……”全二长蒙头了。

“二长子,什么都不要说,李员外,难不成就让我们今天晚上搬出去?”王巨说道。

“我那敢哪。”

“那什么时候让本官搬呢?”

“明公,莫要让小的为难,这些都是明公自开春以来的租赁费,小的一文钱也不要了。”李员外指着桌子上的缗钱说。

“你可以不仁,本官不可以无义,这样,快则明天傍晚,慢则后天,本官自会搬出去。至于租赁费用嘛,也就按照到后天结算吧。二长子,与李员外算一算。”

王巨说完,进了里屋。

“李员外也是被逼的啊,”赵度说道。

当时替王巨租这个房屋时,侯可用了一番心血,以前他在仪州担任过判官之职,当然也听说了烧酒,不过据说王巨生活不奢侈。因此这个房子呢,不能豪华,也用不着简陋。

并且渠工最扯皮的就是灌溉耕地,于是挑了李家。李员外有两个儿子,全部在经商,实际行商利润远超过了土地盈利,但这时代多数百姓仍认为土地才是一家人安身立命的真正来源,它不会动,不会少,不象做生意,有赚有亏。但有没有想过,一旦生意巨亏,别人上门来讨债,这个地还能守得住吗?

不过终有一个时代拘束性,就象若生活在一个浮躁的年代,离婚就象家常便饭一样,除了有的确实是因为过不下去不得不离,多数当真不离不可吗?

然而有人转过这个弯,比如李家的两个孩子,他们就专门做生意,有地,只有几十亩,就在泾阳城外,对这几十亩地李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李家两个孩子也在长安城立足了,在那边治了新房子,所以这个宅子多空荡荡的,只有李员外与他的老伴,还有几个下人居住。侯可这才替王巨介绍,让王巨住了进来。

也就是说李员外让王巨搬出去,与他的利益无关,而是城中一些豪强相逼,不得不让王巨搬出去。

所以王巨不让全二长子说。

实际他们交了租赁费,也立了契约,还有几个月才到期呢,然而怎么办,房子是人家的,李员外不顾契约精神,难道要打官司不成?

随后赵度看着王巨一大家子。

归娘浪埋回去了,他写来一封信,说他父亲也在生病,那就没办法再回来了。

朱俊到秋后也要带着妻子孩子回延州。

葛少华将王崇带到杭州去。

不过这一家还有不少人,当然,管用的眼下武的只有全二长子、陆平与野龙咩胜,至于李三狗的儿子赵壮仍在随全二长子他们习武,呆在王家寨,赵壮也圈成了绵羊。

文的是陶青与黄良,这两人才学基本够用了,好歹是一个正规的举子,就是磨练不够,仍不能大用,所以王巨才从侯可手中敲来了赵度。家中有不少人,但能重用的人不多。

不过大伙儿都没有注意他,一起在气愤地议论着。

“好了,都不要再说了,陆平,你立即回军营,让他们替本官修几栋茅屋,本官索性搬到渠工上居住。”

“喏,”陆平道。李员外撵人了,毫无疑问,也很难在这个泾阳城中再租到房屋,不如自己盖房子。

陆平刚要走,王巨又说道:“吩咐兵士们,再盖几间牢房。”

“喏。”陆平立即骑马再次冲出县城。

王巨又说道:“这位是赵度,以后也是我家的人了,你们相互认识一下。”

随后他又拿出那个札子,立即用火舌烧掉。

他写出来,让赵度挑剔。

不是这个考功法有了缺陷就不能用,但那得看什么缺陷。

比如他所说的坊场河渡,并且还是加强版的坊场河渡法,应当比王安石的更详细,更全面,注意的地方更多。

但没有缺陷吗?

还会有,比如地方官员苛刻了,强行摊派现象仍会发生,多得钱哪,那么政绩就有了。若是地方官员认为自己是士大夫,耻于言利,不管不问,最后又不知被拍卖成什么价格。这不奇怪,后来的制度更加完善了,同样有几亿资金的工厂几块全就卖给私人的怪事发生呢。但能因为这些可能发生的弊病而不去做吗?

再比如对冗兵与冗官的下手,争议与弊病更多,但这两个现象,现在得到大多数士大夫认可了,已经有了执行的土壤。

然而这个考功法,功利主义太浓厚,逼得官员作为,同时也有违宋朝的“温厚”,还有王安石未来的种种做法,因此它是一个救时良策,却不能呈上。

但他相信这个考功法还会产生作用,只是现在自己没有想到如何应用它。

“明公,小的听说了朝廷诏书要释放战俘?”

“赵度,你就不要小的了,你虽未中举子,也是读书人,以后大家共处一屋檐下,就称呼字吧。”

“那个那个……”

“就称呼子安。”

“那小的,那我就斗胆了,子安,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快我们就要释放战俘?”

王巨默然。

汉唐都不是这样,看看王玄策,班超,但在宋朝就不行了,如果王玄策到了宋朝,那准会被司马光给批死。反正王巨也搞不懂,司马光那本《资治通鉴》是怎么写出来的。

而且这股风还往后传呢,比如后来的那个中企代表,被一个小国家官员指着鼻子骂,他在国内横不横不清楚,但那时他不顾自己出自泱泱大国,反而点头哈腰,唯唯诺诺。

所以宋朝使者出使到辽国或西夏,往往十之八九都会丢人现眼,特别是出使西夏的使者。

然而西夏使者过来呢,就好象美帝使者来到了中国。

老百姓不争气吗?错,宋朝老百姓都憋。皇上不争气吗,那怕就是宋徽宗那样的主,还想开疆拓土,当然赵构除外了。这个问题就是出在诸多司马光身上了。

“子安,我真想不懂,是我朝打胜了的。”

“那个你不用管,记住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呵呵,”赵度一乐,又与黄良他们攀谈了。

“赵度,抽空将我那本数学书底稿翻出来学一学,特别是那些丈量田亩的,多学一学,然后你们再抽空,教保捷军的兵士,秋天来了,我有大用。”

“喏。”

“野龙咩胜,明天天一亮,你就带着大伙,准备收拾行李。”

第二天早上起来,野龙咩胜带着家人收拾行李,王巨又去了渠工。

人多,材料器械都是现成的,包括木料,茅草,斧凿刨锯,到了下午,几十间漂亮的茅草屋便建好了。

房前一条小溪潺潺流淌,小溪边几十株杨树宛若巨人一般耸立,夏风一吹,沙沙作响。溪边草色青青,倒是远处因为缺水,连草儿都没有长好。

不过附近的景色很雅致。

军士们又用碎石和着泥土砌了一个可供防护的院墙。

王巨听说后,立即骑马过去看了看,很满意,而且这条小溪就是以后的一条支渠,于是说道:“陆平,回去准备搬行李吧。”

“泥巴还没有干呢。”

“不要碰墙壁就行,太阳渐烈,几天墙就干了。”

“好,那我回去通知。”

王巨搬家,可是城中的几十户人家却傻眼了。

他们想法与韩琦差不多。

你就是皇帝又能拿我如何?是不错,是拿你没办法,但赵顼终是皇帝,并且这个皇帝已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了这个大义。

难道韩琦能将赵顼推翻吗?

不能推翻僵持下去,总要有一个输赢,谁才是最后的赢家,谁才是最后的输家,到了真正翻破脸皮时,韩琦会有什么下场?或者学王莽曹操?但宋朝现在有没有这个土壤?

放在王巨身上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换在平时,王巨还真有些难办了,可以挤县衙,然而得要吃要喝吧,这些人一起出手挤兑,连吃的喝的都得不到。要用人手吧,胥吏与衙役一起不配合。最后怎么办?屈服!

但这些用来对付平常官员的招数放在王巨身上,不起作用了。

要人手,工地上几万军士,什么样的人手没有?

要吃喝,工地上什么物资没有?

可能不如城中住得舒服吧,但王巨以前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很长时间连饭都吃不饱!

这一行中除了朱俊与李万元外,又有那一个人是来自富贵人家的?

因此这些人做梦没有想到王巨这么快就搬出去了,一点妥协的余地都不留给他们。

消息传出,十几户豪强全部脸色巨变,这下子他们风光了,将一个国家大臣,一个总掌八县超级水利的长官逼住进了茅草屋!

…………

“这条小溪可有名字?”

“有,叫松溪。”

“为什么叫松溪?”

“它是从仲山松岭流来的,因此叫松溪。”赵度说道。

王巨忽然想到了未来的苏东坡的东坡,说道:“那也不错,以后我再著书时,便别号松溪先生。”

“这个号也雅致。”

“二长子,将那些人犯带到这里来。”王巨喝道。

逼得好啊,既然不留情面,那么大家一起不给情面吧。

第三二二章小痛痛

全二长子带着几十名保捷军迅速赶向泾阳城,将人犯带回来。

在渠工受益上要分成几个部分,一是朝廷的,二是各大主户的,三是平民百姓与军士的。

朝廷不打算置官田,仍是一个受益群体,不过变得很隐形,一是粮食,这不管交给谁种,朝廷都会得到粮食。二就是税务,从这方面说,最好是交给平民百姓,他们一不敢隐田,二不敢逃税。三就是收益,若从收益上讲最好交给军士,这些良田分到军士手中,朝廷不指望征税了,但可以免其原有的粮布,这个开支可不小,一人一年得有十几贯费用。无论如何交税,平民百姓不可能交十几贯税。

但何为朝廷?

在有的士大夫眼中这个朝廷就是这个国家,包括富人穷人,甚至包括蕃人蛮人。

但在有的士大夫眼中,这个朝廷就是各个权贵豪强。余下的人都是该死的,所以才有了贩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