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锦衣-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操劳所致。自然孩子没空管了,杨飞燕从南京托关系被陆炳训斥,从而生气回家后,孩子就一直由杨飞燕帮忙带着。杨飞燕也同意了,反正一个孩子也是带三个孩子也是看,陆吟现如今已经大了,基本不用怎么管了。无非就是带着陆玩和陆抚,更算不上辛苦,凡事都有老妈子和下人操办。

梦雪晴忙的团团乱转,有次聊起来,梦雪晴却说自己只有陆寻一个儿子,简直就是忘了陆抚的存在。不过好在陆抚还小,并不懂这么多,天天围绕着杨飞燕转,把杨飞燕当做了亲生母亲,有时候一个月能见到梦雪晴一次就不易了,对梦雪晴不禁有些陌生。

现在陆抚已经五岁了,梦雪晴依然让他跟着杨飞燕一起过。并没有让孩子回来。一来孩子认生,还有就是陆抚已经和杨飞燕有了感情,强行把孩子弄回来就有点强扭的瓜不甜了。而且梦雪晴依然很忙,忙到不可开交。

杨飞燕抱着的孩子,名叫纪揽,寻绎吟玩,抚揽扼腕是陆炳给自家孩子想的名字。纪联洪生子后非让孩子认陆炳为干爹,还得要按陆家的字来排,陆炳只能无奈苦笑。孩子到底叫了纪揽,原先想好的那么好听的名字根本没用上。

纪联洪如风一般冲入陆家院子里直奔后院而去,没见其人但闻其声。也不待下人回答,性子同样好爽急迫的杨飞燕高喊纪联洪的名字。纪联洪也懒得穿墙过院了,直接高高跃起几个蹬踏就来到了众人面前。

孩子们都认识这个成天没心没肺的纪叔叔,只不过此时的纪联洪满脸风霜被晒的黢黑。一时间孩子竟然没认出来。过了片刻才扑上去,口中喊道:“纪叔。”

“好孩子,好孩子。陆玩已经是大孩子了,陆抚也这么大了,来跟叔父掰手腕,试一下你们力气长大了吗?”纪联洪最喜欢逗孩子玩,两个小家伙一拥而上跟掰住纪联洪的手指,然后使劲掰过去。纪联洪故作不敌龇牙咧嘴的,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杨飞燕说道:“陆玩陆抚。都给我过来,你们纪叔刚回来,先让他看看你们的小弟弟再说。”

“见过嫂嫂。”纪联洪抱拳道。杨飞燕点了点头,在她看来,出去历练一趟的纪联洪既有原先的玩世不恭疯疯癫癫,更多了一丝成熟稳重。纪联洪笑道:“不愧都是陆炳的孩子,这俩小子力气可不小,长大定是力拔千钧的力士。”

见人道喜,这就说明了人的成熟和成长,如果学会了如何道喜,那就说明了此人变得世故圆滑了。纪联洪所言真情实意,又有夸赞的成分,自然让杨飞燕听起来十分舒服。杨飞燕本就是江湖儿女,你要是夸她孩子长得漂亮她只能笑笑谢过,你要说什么练武奇才力大无穷,她那就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杨飞燕说道:“还不谢谢你们纪叔的夸奖。”

“谢谢叔父。”两个孩子奶声奶气道。

纪联洪笑了笑,走到诺伊尔面前说道:“我回来了。”

诺伊尔强颜欢笑,纪联洪伸手要从诺伊尔手中接过孩子抱抱,随着伸手随说道:“来,儿子,让爸爸抱。”

诺伊尔却抱着孩子站起来往后闪了闪说道:“你这一身灰尘的,急着抱孩子,别把孩子弄脏了。孩子还小,万一碰了脏生病了怎么办!”

“是是是,是我想的不周到。”纪联洪嘿嘿笑着说道,杨飞燕看到纪联洪这么个天不怕地不怕,以前成天浑浑噩噩的人,长此以往的这么怕老婆,不禁也笑了起来。

杨飞燕问道:“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过上两日就得走。”纪联洪道。

杨飞燕惊道:“去哪里,难道还要去寻可以安身立命之处吗?”

“嫂嫂还不知道?”纪联洪惊讶道,说罢纪联洪看向门外说道:“还是让梦大家给你解释吧。”跨院门外空无一人,但片刻后梦雪晴出现在门口:“我这一进门就听到了说我,纪爷的武艺果然还是那么彪悍,竟然这么远就知道我来了。”

“姐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杨飞燕问道。

梦雪晴道:“稍等一下,随我一起去见娘,再叫上小蕊妹妹,我一起去说,也省的我一遍遍的讲了。”

“好,咱们一起去找小蕊姐姐,然后去见咱娘。”杨飞燕答应道。

众人一股脑的往外走,纪联洪和诺伊尔也随之前往,诺伊尔却故意落后一步,纪联洪陪伴其后,诺伊尔把孩子给了丫鬟,让下人先抱着孩子回去,然后拉了纪联洪一下。纪联洪会意,故意放慢脚步。诺伊尔问道:“是不是陆炳坐定天下了?”

“恩。”纪联洪说道:“可以这么说,起码大片疆土已经在文孚手里了。”

“那他什么时候帮我复国?”诺伊尔依然在痴心妄想,也说不上她是真聪明还是真傻,纪联洪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你得容他有空吧。”

“那你呢,找到适合咱们复国的地方了吗?”诺伊尔质问道。

纪联洪笑了笑说道:“回头咱再说。”

“废物,我看陆炳就没把你当做兄弟,人家夏大德都面南背北当了好多年西凉的王了,你还在陆炳手下当个碎催。”诺伊尔说话一点也不养人,纪联洪只是笑笑并没有说话,他是爱诺伊尔的,所以并没发火,同样也事事包容着诺伊尔。

诺伊尔也没再说下去,与纪联洪一起去陆老妇人那里去了。

陆老夫人范氏夫人正坐在那里念着经,陆家三位儿媳妇一起到了,陆老妇人无动于衷,到底是把经念完了才出了内堂。陆老夫人说道:“发生了什么,怎么大家都聚过来了,哦,联洪,你也来了。”

“伯母。”纪联洪行礼道。

陆老夫人点了点头,梦雪晴说道:“娘,老爷夺下了天下。”

陆老夫人手中盘着的念珠一滞,随即再度转动起来说道:“朱厚熜死了吗?”

“没有,他现在逃到了巴蜀,被我们称作残明。”梦雪晴答道,陆老夫人叹了口气说道:“我是朱厚熜的乳母,我是看着这孩子长大的,在我眼里他就宛如我的孩子是一样的。虽然这些年他做了这么多对不起炳儿的事情,但是我还是狠不下心来去记恨他,在我看来这就好比两兄弟打架一样。当然我不会多言,他们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我都不懂,故此不妄言,否则定会扰乱炳儿的心智的,让他到时候左右为难。而今炳儿拿下了天下,各位媳妇儿也算是功德圆满了,而朱厚熜没有死,也算是万幸之事。”

“姐姐,你早知道了?”杨飞燕不满的的说道,虽说不满,但是满脸带着笑,自己和梦雪晴情同姐妹,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儿记恨,而陆炳夺了天下成了皇帝,这乃是幸事一件,泽中天大的喜讯,让杨飞燕不禁有些难耐心中的狂喜。从此,她就贵为皇妃了,而儿子也就成了皇子,女儿则成了公主。如果父亲杨登云泉下有知,定会感到欣慰的,也正如他所说过的那样,这一生做的最对的两件事,就是与杨飞燕的母亲相爱和把女儿嫁给陆炳。这一次,再度证明了父亲的抉择之正确。

梦雪晴笑道:“当时天下未定,咱家老爷什么脾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我怕他在想出什么怪点子来,而且我这不也才回来吗?哪里有空讲了。”

“好了好了,我不过是发句牢骚,姐姐就说了这么多句,妹妹再也不敢了。”杨飞燕说道,众人笑作一团。

梦雪晴说道:“我想这次纪爷前来,就是来接我们进京的吧。”

纪联洪点点头说道:“现如今天下基本已经稳定,主公命令众人安排好各方事物后都来参加开国大典。开国大典二十天后在北京开始,我这次率领依仗前来,由新任礼部尚书徐阶带领,来迎接老夫人如今,还有就是诸位嫂嫂入主后宫的。只不过我思念家人心切,先行一步回来了,我想再过几个时辰,徐阶和依仗以及护卫部队就该到了吧。”

梦雪晴点点头说道:“娘,您的意思?”

“举家入京,炳儿能面南背北自然是陆家的幸事,亡夫若能泉下有知也该欣慰了。”陆老妇人做出了决定说道。

老太太开明,万事都好办了,众人随即各自安排下去,安排好山东的事物待依仗一来,开始动身进京了。

第九十六章子嗣多了也发愁

说来也巧,进京的队伍中,除了张清泽紧赶慢赶第一个到来之外,其余的人竟然同时来到了京城之外。城门大开,迎接着原来的各地功臣,陆炳站在城楼之上望着众人。风吹过了陆炳的脸颊,陆炳的眉头微微皱起,心说道:“朱厚熜没有儿子愁得慌,现如今我陆炳有四子一女,竟更是发愁。”

原来城墙下众人纷纷对城楼上的陆炳行礼,陆炳三令五申不准行跪拜大礼,于是众人倒也是遵从。在场大部分都是陆家的元老,早就习惯了,即便以前在陆家军中也不过是单膝礼罢了。而众人所站的位置也令人不难看出一二,老夫人早就被陆炳跪拜着让入皇宫之内。而梦雪晴身为陆家主母,也没在其中,剩下的大部分人则不然,陆绎和陆寻作为陆炳的儿子,日后的皇子被簇拥在中间。段清风和沈紫杉此时也赶了回来,像他们以及纪联洪这种身份的也早就被让入了宫中,剩下的都是亲密程度或者地位略低一个档次的了。两兄弟极会做人,把许洋让与中间,两兄弟站于许洋后半步。许洋推辞半天,但盛情难却也只能免为其就了。

陆绎身旁围拢着的大多是一些实战派和齐鲁书院出来军官,还有重头戏韩素发等人,而陆寻身旁围绕的都是梦雪晴的亲信以及追随者,不难想象,有朝一日两兄弟如果到了继承的时候,这帮人会各为其主发挥自己的能量。随龙伴驾,不光是为了效忠自己的主公。更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但令陆炳感到万幸的是,两兄弟之间亲密无间,抓着对方的小臂一起入了京城。起码表面上兄弟感情还是没问题的。陆炳叹了口气,只盼着自己言传身教的好,能够让兄弟重视这份亲情吧,天下其实没什么,若是当个孤家寡人还不如种豆南山呢,在大殿之上,陆绎说了南方的军功。着重推举了弟弟陆寻的功劳,而陆炳则欣喜的夸奖了两人。五天后,开国大典开始。陆炳登基坐殿。成了新国第一位皇帝,国号新。万民敬仰,重臣纷纷恭贺。

一切就按照程序进行着,浩大却不铺张。严肃却不刻板。气势宏伟的新国开国大典就这样按照简化了的礼节结束了,无需多费笔墨。

随后新国发生了几件事儿,渐渐都算得上大事,还需一一道来。首先一件,就是陆炳去除跪拜礼,即便是普通的百姓见到自己也不必跪下,更别说各级官员了。不管男女,膝盖代表着是一个人的气节。一个动不动就膝盖一软下跪的民族,能有什么气节和骨气。故此除了跪天跪地跪父母。剩下的就是信徒的跪拜礼和对死人的祭奠了,其余的跪拜礼全部去除,仅保留了男人的抱拳礼和女子的万福礼做为基本礼节。

同时新国恢复因为战乱暂停的科举制度,虽然依然以儒家思想为主,却并不独尊儒术,推举思想大融合,更是把科举之中令人深恶痛绝的八股取消了。陆炳参加过科举,深知八股其害,培养出来的虽有人才但还会令人死板的,而且八股简直没什么用处,只能让人刻板套用。故此,科举的考试选材不再固定在四书五经中,范围增大不说,还增添了许多实用考试。科举变成每年一考,为国家源源不断提供人才,却又不至于人才一次性大批袭来无处分配或者筛选的工作量加剧,导致分化太粗,要因材施用。

除了保留观政阶段,也就是让官员见习的制度,但增长观政期,所有人必须由基层干起,然后逐步晋升,而成绩之差也不过只成了一个辅助因素。同时科举的考试内容也按照齐鲁学院所推崇的那样,除了儒家的礼乐射御书数,还要讲究策论,也就是治国之策的探讨,这才是先行科举的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还对武举制度进行了修改,不再把武举当成武官再度升职一场考试,而是彻底取消了武举,改为军中考核。也就是说经历过科举的人,如果有志于弃笔从文,可以加入军中。科举中第者从小旗开始,立军功提拔,当然愿意当官的也是如此。而军旅之中,自上而下每年要做报告审核和评判,以此作为晋升的关键。

陆炳注重全面发展,除了大的科举,陆炳还增添了两场小科举,一个是发明科举,从而出现了一个新部门,叫造物局,这场科举由造物局住持,五年一届。如果你有什么特别好的发明创造,都可以申报上来,从而评判其功效如何。申报数目不限,题材不限,作用不限,以思想创新和实用这两个标准为主,理论和实际两手抓,不管哪一方面卓越都是可以的。一旦被选录,入主造物局任职,而造物局的薪俸十分高,更有全国最先进的机械和大量资源可利用,矿产资源图书木材等等等等。这就给新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精神,还提供了国家科技进步的力量。

另外一场小科举则是三年一期,叫伯乐科举,由异人馆住持,提拔各行各业的能人,进入异人馆入职,入职后根据能力可入朝为正官。之所以三年一期而非五年一期,是因为来应考的人因为涉及各行各业,所以人数可能比科举还要多,乃是在民间选拔各行各业的千里马。只要你认为自己在这行里特别有建树,完全可以来试一试。用陆炳的话说,工部官员好多都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人,让他们修渠建城,这不是扯淡吗,如果仅为了预算什么的,那要户部干什么的,需知人善用,把人才放在他们应有的岗位上,让每个人都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才能。

举国欢腾,本来汉人官本位的思想就严重,惟有读书高也是为了做官。这下大家出头的路子就多了,不再只有读书才能有所作为。各行各业都推崇起了陆炳,道我主圣明。有些朝代重文轻武。有些朝代重武轻文,可是陆炳却在乎全方位的发展,在这样的推动下,各行各业都有了发展,所有人都绞尽脑汁,希望能有更好的发展,借此光宗耀祖发扬光大。

说完应对民间的两个政策。就说说官场之上。首先在顺天府试用的政策在新国全国推行,就是国家养人和高俸养廉,同时正如在顺天府那样。锦衣卫和各项法纪部门进行配合,严格执行不能再让贪墨的事情发生。并且,实行举报制度和连坐,如果发现上司贪墨或者违法之举。可以进行举报。每个人有三次误报的机会,一旦误报不会把姓名公开,保证举报者的安全。如果三次皆错那就是诬陷,需降为普通百姓,并受三个月的牢狱生活。另外如果举报成功,可以升职加官。这下官员身旁就有了无数只眼睛,帮助着锦衣卫监视着所有官员,从而减少了锦衣卫人数的扩张和冗官的发生。没有人敢在这方面舞弊,更没有敢于不理会举报。否则就会被下属举报,层层举报防不胜防,故此谁也不敢在专权弄权了。

百姓听闻此政更加推举陆炳,官老爷们再也不敢欺辱百姓了,下属也在人性的驱动下看着自己的上司,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记下来。同时他们也会殚精竭虑的工作,因为若是他们犯法,同样有下属可以举报,即便没有下属的百姓亦可以举报。

本来陆绎曾给陆炳反应过,此一言还得到了严嵩的支持,两人都担心这样的操作操之过急,官员们会因为变化太快而受不了。同时担心人心惶惶,失去了最近的信任。陆炳称的确信任度是有所降低了,让人处处提防,可是自由源于规矩,没有规矩的自由就是乱来,陆炳并笑称不破不立,有时候不要因为身居高位思前想后的考虑太多,要快刀斩乱麻,当变则变不变则乱,否则谈何新国的这个新字呢?

不光陆绎和严嵩,其实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过陆炳这次没有集思广益,声称先试上一试,若是不行再慢慢修改,起码这样的政策有利于民,而官员如果给他们讲通了也会明白的。出乎大多数人预料的是,这项制度不光得到了基层官府官员和官差的拥护,一些地方官员也极其赞同,反对的声音几乎寥寥无几。

这倒不是虚情假意的附和,而是源于陆炳看穿了大明官制鄙陋的根,这些年他就一直在研究这个,当时在官场之中看的就更加明白了,现如今既然登了大宝之位自然要抓紧改革了。首先不是每个官员都有雁过拔毛的能力和权力,如此就造就了许多迫不得已的清官和逮住机会就狠捞一笔。而高俸养廉针对的是工作级别,陆炳按照职位重要和工作劳烦度重新制定了级别,从此大多官员都有了一份不低俸禄,即便相对清闲的职务也比以前的日子好过了。而高俸也让大部分普通官差脱离了老爷发俸的窘境,不必担心被克扣和拖欠了,同时高俸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百里为官,只为吃穿,大部分官员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有钱人家的不在乎更多的钱财要的是荣耀和权钱交易让家族更上一层,而没钱官员因为薪俸太低捞钱是不得已打的举动。现如今好了,有了高俸禄,就不用为了生计而贪墨了,再说陆家法纪严苛,一旦被发现所有的一切将化作泡影。

国人讲究颐养天年,况且新国定下的政策,到了一定年龄,不管是否在任都有大量的钱财,足以给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除了外界的监察压力,还有就是人的虚荣心,除了心理有问题的除外,大多数人还是希望百姓拥护的,没人希望自己口碑很差,没有民心被人天天背后谩骂。既能得到物质生活,又能获得口碑,被人敬爱拥护,只要脑中没病的都会愿意如此。

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则威。

官制的改变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说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就是官场风气也为之一正,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样的好处,平时遇到了问题,不再是拼钱拼关系,而是就讲的公正二字和新国国法。

至于法律,除了少量的修改之外,新国国法还是基本延续的大明律。对此陆炳声称求之不得,还需一通商议。众人集思广益商讨出一套法律来,不能听于一人之见,尽量寻求公正公平二字。天下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公,简简单单的公平二字,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实行起来却是难上加难。

陆炳立出,有国法,民法,和刑法三样,并开始向民间征求意见。

说起征求意见,陆炳和陆绎的不同就是陆炳喜欢商议,虽然有些优柔寡断,但陆绎却又显得有些太过绝决了,容易陷入一意孤行的错误方向。

陆炳的集思广益和公平概念在新国处处都有所体现,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