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臣-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完张儒的话之后,两个老臣都沉默了,他们不太相信张儒所说的,可张儒很多行为都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人。特别是王恕感触最深,张儒很多行为比较特立独行,似乎很多东西都是他以前就知道的一样。

然而,张儒叙述的那段简短的历史,却让两人都沉默了。

他们无法想象,有一天会有倭寇从海上来,带着坚船利炮将神州大地的国门打开,尽情屠戮中原的百姓。

他们不知道后世的南京大屠杀,可他们知道永嘉之乱,中原汉人成了胡人的走狗,成了所谓的两脚羊。

“你说的,都是真的?”良久,王恕和李东阳异口同声道。

张儒自嘲一笑:“就知道你们不会相信,可这就是事实。我不知道该如何跟你们解释这一切,说是怪力乱神也好,说是天命如此也罢,反正我来了。”

“这一切,陛下知道吗?”李东阳又问。

张儒道:“陛下跟你们一样,听了之后当成故事,没有相信过。”

王恕思忖着,以他对张儒的了解,他认为张儒不至于也不屑于撒谎来跟他们说这些,博取他们的同情。

可让他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又有些为难。

考虑了半晌之后,联想到张儒某些怪诞举动,包括大力扶持匠作监对火器的研制,王恕一点点的说服自己。

李东阳思考了一阵后道:“我倒认为陛下没有不相信你的话,如果他不相信你的话,不会对你表示这么大的支持。

不瞒你说,我就在你去了福州之后跟陛下提过建议,趁机将你一棍子打死。可是陛下没有同意,他说,他要在有生之年看到弘治盛世。”

张儒正要说话,王恕忽然接口道:“文轩,陛下寿龄几何?”

这回,轮到张儒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朱佑樘能活几岁,可是这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的。以前朱佑樘也曾问过,他硬是没有说出来。

如果今天跟王恕和李东阳说了朱佑樘能活多久,他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但是他知道,这绝对会给朱佑樘带来不小的打击,也会给大明带来不小的麻烦。

“老大人,这似乎不是一个臣子该问的问题。”张儒冷冷道。

姿态是故意做出来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告诉王恕,这不是你一个臣子能够问的问题。

李东阳笑道:“算了,不问那些了,你说说我还能活多久吧!”

张儒看了看李东阳,又看了看一脸期盼的王恕,张了张嘴,声音没有出来。

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这种事情,最是折磨人。

王恕道:“宾之还年轻,你说说老夫能活多久吧!反正老夫也是半截身子埋黄土的人了,能够多活一天是一天,也不在乎知道寿数。”

李东阳也帮腔道:“老大人都这么说了,你就说说吧!”

张儒一字一顿道:“老大人寿数九十有三。”

这下,王恕可就犯了难了,他本意是知道自己多少岁,然后看自己是不是如张儒所说那般死。这样一来,至少能让李东阳有一个很直观的判断。

可张儒说他寿数九十有三,他还有十多年好日子过,这就让他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张儒大体猜到了两人的意思,叹了口气道:“张文轩对天起誓,今日所言,若有半句虚假,甘愿受天打雷劈,家破人亡之苦!”

542。第542章 :承诺

饶是如此,两人依然有些不太相信。

誓言谁都会说,可誓言应验的,终究是少数。他们都是读书人,可不信这些所谓的誓言。

特别是当官的,最是不相信所谓的誓言。也许今天能发誓,发誓的人明天就能背叛。

张儒无奈,双手一摊:“二位大人,我也知道,要让你们就这么相信有些为难。我的某些说法,不管是谁看,都会觉得怪诞。但我说的都是事实,没有半分隐瞒。

晚生也不求二位大人能够鼎力支持,只求二位大人不要半途阻挠。晚生是个武将,同时也是个读书人,最不喜欢的,便是自己在外面走的时候被被人拉着脚。

大明前进的步伐会坚定而迅速,谁都阻挡不了。

至于身后之事,晚生没法保证。”

李东阳和王恕面面相觑,这个年轻人似乎一点都不担心他们因为怀疑而从中作梗。

人活一辈子,难免会遇到一些怪异的事,张儒所说的也不是没有可能,然而真正让两个读书人相信,又不是那么容易。

二人都是饱学之士,一些想法异于常人,在几个无声的眼神对视之后,二人同时做出了决定。

“文轩,这事我们也拿不定主意,不过我们可以保证,只要你的初衷是好的,只要事情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发展下去,我们这些老头子绝对不会给你使绊子。”王恕正色道。

李东阳也跟着道:“侯爷雄才伟略,我等自然会鼎力相助。不过侯爷当下最该担心的倒不是我们这些没有恶意的老家伙给你使绊子,你应该担心的是刘吉背后的那个人会对你使绊子才对。”

张儒点点头表示赞同:“阁老所言极是,之所以先找二位老大人,只是适逢其会而已。刘吉背后的人隐藏不浅,所图非同小可,一时半会,我这也没什么人选。不知二位大人在京中,可曾发现些许蛛丝马迹?”

王恕沉吟了一会,他没有马上回答,一个个人影从他脑海中依次滑过,过了好一会,没有任何人符合特征。

敢在张儒身上玩把戏的人,偌大的大明朝不多,他们这些老家伙有这个实力,但基本上都没这个想法。

而落井下石这样的手段玩得最好的人,从他脑海中滑过之后却无法确定。

他摇头道:“连你都没有人选,我们又怎么可能有人选。你现在是怎么打算的?是直接进行,还是等那人冒头?老夫建议你还是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说,一头头发全白了,再不好好休息,弄个英年早逝可不划算。”

李东阳尴尬一笑,生怕张儒会因此而生气,打趣道:“咱们的老大人是越老越喜欢开玩笑了,侯爷你别介意。”

张儒微微一笑,摆手道:“其实李大人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客气,文轩年轻,在二位大人面前只是晚辈而已。做事的时候文轩不喜欢别人在背后使绊子,不做事的时候,我很好打交道的。”

李东阳道:“不过我看你很多时候倒是都在做事,很少有闲暇时间。”

张儒叹道:“在沙场上杀一个人头滚滚落,不是因为那些人该死,只是因为彼此都是不同的阵营。

在朝堂上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杀人从来都不见血。

我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的,我想过可能身心的疲惫会让我走谁都想象不到的极端,也想过自己总有一天会无路可退。

可是我没有选择,我的选择就是跟天斗,跟地斗,跟人斗,斗个头破血流,斗个天昏地暗,斗个你死我亡。”

李东阳苦笑道:“斗来斗去,不还是便宜了别人。当初你要是不跟他们斗,或许不会有今天的事。”

张儒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我这人天生就是个招惹麻烦的脾气,有时候我不找事,事自己找我。”

说完,他一脸无辜的看着李东阳。

许久没有说话的王恕突然道:“文轩,作为你的长辈,我只能劝你一句,有些时候有些事,不是都能够按照你的想法做到的。可能别人有别人的无奈,你也有你的无奈。不要什么事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没有什么事是能够做到尽善尽美的。

老夫是过来人,因为脾气的缘故,吃过不少亏,甚至在南京的时候,已经不再妄想能够回到京城了。

你现在还年轻,可能有些事能够凭自己的喜好去做。可是你总有老的那一天,到那一天,你又拿什么跟那些比你更年轻的人比?”

张儒很无所谓的摇摇头:“正如您所说,我现在还年轻,我为什么要想那么远的事呢!”



李东阳插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张儒道:“是啊是啊,我现在就有近忧,我在忧心您二位到底能不能帮我;我在忧心我到底能不能活到自己将自己的目的达成的那一天;我更在忧心,死了一个刘吉,会不会再冒出来一个刘吉。

王恕道:“这你就不要问我这个老头子了,你落难的时候老夫没给你使绊子,莫非你现在已经再次崛起,老夫还能这般不开眼的给你使绊子?”

李东阳也表态道:“侯爷胸怀大志,虽然有些说法太过光怪陆离,不过我也只当是听一个故事。既然侯爷想做,又是于国于民有好处的事,我自然没理由反对啊!”

张儒开怀大笑:“哈哈哈哈。。。。这样就好,这样就好!文轩在此替大明百姓谢过二位大人了。”

他们两个的话,等于是一句承诺,张儒不怕他们轻言毁诺,因为这两个人都是要面子比要命还重要的人。

可以说,有了他们两个的支持,对张儒以后要做的事,会大有裨益。

张儒是谁?大明王朝的定边侯,可他说到底,只不过是一个后生晚辈。没有这些前辈的支持,他别说完成自己的理想,就是想要做点事都是寸步难行。

内阁虽然不是铁板一块,可一旦吏部尚书王恕和李东阳保持一致态度的话,那其他几位未必会帮张儒说些什么。

543。第543章 :引蛇1

刘健、谢迁两人都是十分刚直的人,唯一不同的是刘健的刚直在骨子里,谢迁的刚直是表面和骨子里都有。

有王恕这个同样刚直的人带头不为难张儒,这二人基本上不会做太过火的事。

徐浦在朝中的人脉和地位比不上刘、谢二人,话语权也不大,而且他是个聪明人,骨子里并非倨傲不通情理,知道张儒的势力之后,他不太可能站出来公然反对张儒。

所以张儒很开心,开心到想要去喝一杯数年不沾的杜康美酒。

“你小子别太得意,我们说不会给你使绊子,意思是你正常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的时候,可不是说我们什么事都会支持你。这大明的江山是大明的,也是大明百姓的。不管将来你的地位有多高,你都必须答应我们,不要让战火波及那些普通老百姓。”王恕严肃道。

读书人有读书人的悲天悯人,也有读书人的傲气。

王恕真正要是发怒的话,可能比刘吉背后的人还要声势浩大。他是吏部尚书,门生遍地都是,张儒也是文人身份还好,偏生张儒是一个武将。

从太祖皇帝开始,武将在大明的地位历来不高,也就是英宗和代宗时期武将的地位稍微高那么一点。从成化年间开始,武将的地位又下去了不少。

这还是凭空多了一个张儒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如此状况,要按正常轨迹来的话,只怕现在武将的地位会更高。

树碑立传?你们战死沙场是尽职尽责,没资格树碑立传。

增加军饷?文武百官谁人不识领着太祖皇帝时期定下的俸禄,凭什么你们得增加军饷?不想干了直接扒皮走人,你不想当兵吃皇粮,有的是人想当兵。

这些道理张儒很清楚,所以他郑重其事的对王恕和李东阳道:“二位大人尽管放心,文轩有朝一日若有不臣之心,二位大人随时可以将文轩脖子上的脑袋摘掉。”

一边说,他一边将腰间的绣春刀摘下:“这刀,是我师父传给我的,我从不离身。今日为表心意,特将此刀奉上。他日张文轩有半点不臣之心,这绣春刀,便是取张文轩项上人头的无上利器。”

李东阳打着哈哈道:“我就托大叫你一声文轩,你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事。如果将来你要是起兵,我和老大人不过是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要对付你,谈何容易?如果将来你能够做到,我们拿着你这绣春刀,又有何用?”

张儒道:“二位用不用,那是一回事,这刀,我给不给,又是一回事。给,是为了表示决心。其实晚辈的心不大,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然后急流勇退,找一个山水秀丽的地方,带着娇妻幼子,安安静静的度过余生。”

王恕笑道:“倒是我们着相了,文轩可比我们要看得通透些。世事如棋,谁都不知道下一步到底会怎么走,我们身处红尘之中,反倒是沾染了不少污垢淤泥。罢了罢了,既然文轩坚持,这绣春刀,老夫收下便是。

有朝一日若是你起兵造反,这绣春刀绝对不是割掉你张文轩项上人头的无上利器,而是割掉我王恕项上人头的无上利器。

我只是个文人,一辈子没跟别人打过架。你一只手能对付我这样的货色四五个。

你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到时候我唯有一死,让你终生愧疚。青史留名你就别想了,只怕佞臣传里面得有你张文轩的名字。”

张儒翘起大拇指:“老大人,你真绝!”

王恕算是抓住他的死穴了,文人爱名,张儒虽是武将,却是文人出身。

同样,他知道张儒重情,他是王周的爷爷,如果他自杀是因为张儒,只怕会让王周和张儒之间兄弟反目。

而这些,都不是张儒想看到的。

李东阳打岔道:“二位别说这些了,还是说说当下该如何是好吧!那些都是以后的事,以后的事谁都说不准。可眼下,却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刘吉背后的人到底是谁?如果不找出来,他将来会不会再次冒出来兴风作浪?”

张儒沉吟道:“李大人这问题的确是当下最应该解决的问题,这段时间焦头烂额的,我一时半会真的不知道什么办法比较好了。”

王恕笑道:“还有你小子解决不了的问题啊!”

李东阳帮腔道:“这事也不能怪文轩,他火急火燎的从福州回到京城,好不容易把人给就出来了,背着骂名在太和殿给群臣上了一堂课。以为这幕后黑手已经出来了,谁知道刘吉直接自杀。这种事别说放在文轩一个年轻人身上,就是放在你我二人身上,也未必有头绪。”

王恕翻了个白眼:“我看你啊,就是被他的甜言蜜语给收买了。这小子什么脾性,老夫可比你要清除得多。

他一根肠子能转九道弯,别人根本猜不透他的想法。他要是没有主意,可不会找上门来问咱们。”

李东阳闻言向张儒投去狐疑的目光。

张儒尴尬的笑了笑:“晚辈心中的确有一个不太成熟的计划,就是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执行,所以想找老大人讨个建议。没想到李大人也在,索性就把这烫手山芋交给二位了。”

李东阳哭笑不得,对张儒指指点点道:“你啊你啊,真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了。说说你的计划吧,看看咱们的定边侯,有什么锦囊妙计。”

张儒不好意思的道:“锦囊妙计谈不上,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下三滥招数而已。不过这事得您二位配合才行,只有您二位配合了,这个人才会觉得有机可趁,到时候冒出来了,我才能将他抓出来。”

王恕皱着眉头问道:“你小子心里该不是又憋着什么坏吧!”

李东阳看张儒的眼神也充满了警惕。

张儒嘿嘿一笑:“没有没有,有些事真的不是您想的那样的。是这样的,我想让二位去锦衣卫北镇抚司昭狱休息一段时间。”

王恕勃然作色:“你小子说什么?让老夫一把年纪了去昭狱?”

544。第544章 :引蛇2

文人最爱惜的就是名声,王恕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锦衣卫是什么地方?

那是一个即便你清廉如水,也能把你弄得浊如泥浆的地方。一个活人进去,活死人出来的地方。

当然,王恕也清楚张儒不可能会让成为后者,可进昭狱,就等同于在自己身上泼污水,这样的事,打死他的不肯做。

李东阳没有发怒,皱眉看着张儒:“这是什么意思?”

张儒拉着王恕的衣袖,谄笑道:“嘿嘿,老大人别发火,别发火!我的想法是,利用您二位的名声,到时候朝中文武百官定会攻讦于我。待时机成熟,刘吉背后的人就会觉得有机可趁。

到了那个时候,他也会发动他的人对我攻讦。

只要二位大人把你们自己的人找出来,其他的人,就全部交给晚辈去处理。说不定到时候群虫无首,那幕后之人会按捺不住寂寞,跳出来好好玩一玩。”

王恕余怒未消,气冲冲道:“你想玩可以找别人,何必要老夫赔上一世清名。”

张儒笑道:“老大人先别生气,晚辈自然不会让您做自毁声誉的事。您放心,只要到时候抓住了人,晚辈自然有办法说服陛下恢复老大人清白。这样一来,只怕不仅不会让老大人蒙羞,反而还会让老大人在朝中和民间声望更高。”

王恕还是气呼呼的:“听你这意思,要是没有抓住刘吉背后的人,你还得让我背这黑锅了?”

张儒嘿嘿笑道:“这您放心,绝对不会。”

王恕怒气稍平,狐疑道:“我说你小子怎的就跟我杠上了呢?朝中不少人是正直的官员,声望高的更是不在少数。刘健谢迁都有不少门生,你偏偏选上我,是不是觉得我好欺负。”

张儒似笑非笑的道:“那可不是这样,您老在我心中那是高如泰山般的存在,晚辈这小胳膊小腿的,哪敢欺负您老。只不过王周是我兄弟,您是长辈,这份好处,总不能给外人不是。”

“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以前邱老夫子会说此子狡猾如狐。一个简单的小事,他都能想得如此周全,此子若是登阁,我和其他几个,怕是连立足之地都没了。”李东阳感慨道。

之所以在坚定了要除掉张儒的决心之后,又被皇帝说动,跟那次和邱濬之间的谈话多少有些关联。

邱濬说张儒狡猾如狐,心思缜密,行事果决,说他是这个时间难得的人才。

李东阳不愿意相信,这世间惊才艳艳之辈这么多,为何邱濬单单对张儒青眼相加?他当时对邱濬的说法是不以为意的,他觉得老夫子有些夸张了。

后来回到家中之后一想,才发现这么些年,貌似邱老夫子除了对一个年轻的杨廷和表示赞赏之外,还从来没有如此夸赞一个人。

他不由在心里加重了张儒的分量,毕竟一个能让步轻易对人赞许的老夫子赞赏有加的年轻人总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

而后,他开始慢慢了解张儒的为人,在了解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个年轻人似乎文官武将都相处得不错。文人中几位内阁成员虽然不至于对他赞赏有加,却也对他无恶感,特别是天下官员之首的吏部尚书王恕,更是直接在身上贴了张文轩这个标签。武将之中不少勋贵和他交好,少有人对他有意见的。

后者倒是可以理解,毕竟历朝历代,除了一些为国尽忠而死,留下赫赫威名的武将之外,其他人根本无法青史留名。而张儒却能够做到让那些普通的士卒在战死沙场之后扬名立万,而且还私人出资,安顿好了所有将士的家人。

这每年的开支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