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谷设与同娥设这之间常有纷争,因欲谷设得到支持的部落也较多,同娥设对其也没有太多的办法。两人间常为一些部落的大事小事争吵,以至一些时候,几乎要弄得兵戎相见。

此情报让李业诩兴奋不已,西突厥境内有如此纷争,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正好可以利用其相互间的矛盾,制造更大的内乱,让突厥各部的力量彼此消耗。

来自高丽的情报也让李业诩很是惊喜。

近百年来,高丽一直与突厥、契丹、靺鞨主动交好,抗击隋唐。

自贞观五年,皇帝李世民派人去高丽收葬将士的遗骸。同时放言,血债要血还,要为中国报子弟之仇后,高丽上下大骇,高丽动用全国之力,自扶余城西南行至海,修筑了长达千余里的城墙,以资防御大唐军队的打击。

此时的高丽王为荣留,但高丽的大权掌握在莫离支泉盖苏文的手上,泉盖苏文是个极有才干之人,但又是个很狂妄的人,一直致力于强大高丽军事实力,并极力支持与唐对抗,与百济交好,百济也对大唐抱有敌对的态度,高丽与百济常联合针对与唐交好的新罗,这三国间时常有磨擦纷争。

高丽王荣留也已经成年,也想着把国内的权力抓回自己手上,和泉盖苏文间也是有诸多的矛盾,矛盾还在进一步激化中。

但此次所探的,只是高丽的一些基本情况,百济和新罗的情报,由于情报人员只在高丽境内活动,还未曾去这两国,没有相关的情报发回。

但从吐蕃境内,逻些城和河源一带传回来的情报,更是引想了李业诩的注意。

如今的吐蕃在原吐谷浑即今青海都护府西南那片广大的区域内。依派入吐蕃的那些情报人员传回来的情报,贞观三年,年仅十三岁的弃宗弄赞继赞普位。此人虽然年轻,但很是有才干,他削平了周围部落的叛乱,统一了吐蕃全境。

这位弃宗弄赞是吐蕃很有作为的赞普囊日论赞的儿子,在囊日论赞被人毒死后,弃宗弄赞继承赞普位。继承赞普位后,即表现出不同凡人的气魄,一面派人追查仇人,同时训练一支归属于自己的强大军队。

当时的吐蕃在囊日论赞被仇人杀死时。诸臣和囊日论赞一些后妃们的部落举兵反叛,羊同部落和苏毗部落也乘势起兵,但都被弃宗弄赞一一击败,到贞观六年,吐蕃基本又被弃宗弄赞统一下来。

李业诩感叹,这样一个极大的好机会可以消灭吐蕃,但因为没有情报来源,不知道吐蕃境内发生如此大的变故,而错失良机。如今的吐蕃,已经有雄兵十数万,疆土数千里,国力很是强大了。

弃宗弄赞,这名字听着很陌生,李业诩想着是不是就是历史上那位挺有名气的松赞干布,想想松赞干布掌权的年代是与李世民差不多的时候,应该就是了。

据情报中所示,弃宗弄赞还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他迁都到逻些,并参照唐朝的中央官制和府兵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为了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弃宗弄赞开始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又制定了残酷的法律十五法。给十余个部族重新划分的土地,明确规定属私下占有,在百姓中划分等级。

弃宗弄赞在其国内向诸臣提出,要向周边的大唐、泥婆罗及其他部族学习文化的技术,并迎娶了泥婆罗的墀尊公主为皇后。

更让李业诩关注的是,逻些城附近的吐蕃大军,并没如往年一样,在冬天来临时拆分到各部落,而是集结在逻些城附近,看似过了年后,吐蕃大军会有新的动向。

因情报人员刚刚抵达逻些城后不久,能探听到的情报就这些,更具体的情报还待日后进一步的探查。

而呆在河源以南一带吐蕃境内的部分中继的情报人员,也传回来一条重要的情报,正有一批从逻些城来的吐蕃使者,已经过了河源,正往长安而来,人数颇多,还带着大量的礼物。

李业诩把这些译好的情报整理好,和几名部下重新校对后,即急速往长安城皇宫而去…

第三卷 兵锋 第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请婚

两仪殿内,李业诩站着等候了小半天。刚刚结束朝会的李世民才过来。

李业诩把手中厚厚的一贴他亲自整理的情报交给了李世民,道:“陛下,这些是各地传回来的情报!”

“哦!?这么快就有消息传回来的,让朕细细看看,!”李世民接过李业诩手中的那叠情报资料接了过去。

“陛下,如此长的时间,才有各地的情报传回来,这些人已经有些失职了,!”很快吗?都快一年的时间了,才有这些并不太详细的情报传回来,已经让李业诩有些生气了。

而且这几个地方像是约好一样,都在同几天把情报送到长安,让李业诩费了好一番工夫,召集了几名小头上一道,才整理清楚这些情报。

李世民却摇摇头,“贤侄啊,你没去过这些地方,不知道路途有多艰险,朕可知道,从长安到往这些地方,少则几个月。多则要半年甚至一两年。他们能抵达这些地方,并站住脚,探查到这么多的情报,实是非常不简单了!”

李业诩知道路途是挺艰险,但半年或者一两年行程那是普通的商旅行人,像这些久经训练的情报人员,实在是有些不应该,若这段时间有异常重大的事情发生,那可能就要错失良机了。

李世民示意李业诩在一旁坐着,他先看这些资料。

李世民先找出关于西突厥的情报看起来。

“哦,突厥咄陆可汗泥孰莫贺设已病死,这朝中倒不知晓,新任的咥利失可汗使者应该还未到长安,咥利失和欲谷设有矛盾,一些部落族人也不愿听咥利失,这是好事,!” 李世民看完情报,看着身边的李业诩道,“贤侄,突厥境内情况如此复杂,你说如何办好?”

“陛下,臣正想来请示,陛下有何安排!”李业诩恭敬地说道。你皇帝没给我这个权力,心里有招招儿,现在也不会说。

“贤侄,是朕在问你呢!为何你反问起朕来了?!”李世民皱皱眉说道。

“陛下,是否要让那些人员将其冲突挑得更厉害些?”

“贤侄你所说正合朕意。你即传达命令,让他们尽力挑起其部落间的冲突,不惜任何手段,具体如何做你去制定,!”李世民脸有喜色。

“是,陛下,臣只怕他们人手不够,不一定能完成任务!”西突厥那块地域太大了,且部落众多,那几十号人,能探听到情报已经不错了,若再交付他们其他的任务,难度会很大,估计领队的许立会犯难。

“你手中还有多少人员可以派出?”

“大概还有不到百人能执行任务,但这些人,能力上稍差一些!”李业诩想了一下道。

“你再挑选一些能力佳者,抓紧训练,待年后天气转暖即派出去,往碎叶附近!”

“是!陛下!”

李世民接着又想了一下道,“以后除了很重大的,这方面一些不太大的事儿。就你做主,隔一段时间再向朕回报吧,若事事都向朕奏报,那会耽误一些事的。”

“陛下,这…臣怕所做的一些事儿不如陛下意,还是事前向陛下禀报为好!”李业诩心里暗喜,但还是推托着。

“无妨,朕相信你!情报人员份内之事,你都可以做决定,!”李世民却似下了决心,“太上皇身体欠佳,朕无心处理诸多事儿。”

“臣明白了!”李业诩不再推辞,何为大,何为小,那就由自己定了。按时间估计,那个高祖李渊,估计也快走到生命尽头了。

高丽的情报李世民看了看,并没说什么,只是紧皱着眉头。

“陛下,这高丽境内人员如何布置?”

“高丽这些年朕还无暇顾及,待过些年再说吧!”李世民叹了口气,“你只要让人探查其国内动向,若有重大事态再向朕奏报,其他的你做主。”

“臣明白!”李业诩知道,高丽被隋两帝几次打击后,国力也是大降,暂时还不会对大唐构成威胁,李世民现在最关注的还是西突厥。

李世民最后拿起吐蕃的情报看了起来,脸上的表情出现了诸多的变化。

“可惜。吐蕃国内大乱,我们都未曾知晓,错过了许多的大好机会,!”李世民看着李业诩道,“如今吐蕃元气已复,雄兵十数万,正如贤侄前番所言,我朝对吐蕃了解的太少了,日后其将是我大唐强大的对手!”

“如今吐蕃人正想四处求学,以求自身国力得到发展,陛下,臣先冒昧地向陛下建言,若吐蕃人入朝求取这些制造、耕种技术,千万不可将我朝这些技艺,传授与他们…”这是李业诩今日最想与李世民说的话。

历史上,正是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带去诸多代表当时最先进生产力的营造与工技书籍、工匠,还有各种种子,许多治病药方,大大地提高了吐蕃的国力。这是李世民执政最大的失误,以至为大唐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终致大唐多次被吐蕃攻击,青海之地丢失。连长安都曾被吐蕃人占领。

虽然历史书上都美化文成公主的进藏,但有头脑的国人都知道,那只是往自个脸上贴金而已。两国相争,只有削弱对手的说法,哪里能够把对手变得强大起来的道理。

“哦!?这个朕自是知道,!”被李业诩如此说,李世民仿佛也有一些触动,脸色很是凝重,“贤侄,你说,此次吐蕃人来长安。会有何事?是向我们朝贡?求这些技艺,或者请婚?”

“陛下,这个臣不知,所派出人员也未打探到,但臣猜测,定是求技艺、甚至可能请陛下赐婚!”

“吐蕃人入朝请婚,!”李世民皱着眉头在想着什么事儿,“如此高寒之地,路途遥远,朕如何舍得宗室女儿下嫁!”

“陛下,吐蕃人还未开化,蛮野之人,怎可让我朝女子嫁入那蛮番之地,且弃宗弄赞已经娶了泥婆罗的公主为皇后,若其再向我朝求婚,定是图其他,!” 李业诩站起了身道,“吐蕃人慕我中华之鼎盛和繁华,想求学技术,以壮大其国力。弃宗弄赞求皇上赐婚,正是其赞普位未稳,想提高其在周围部族中的名望!”

“贤侄,言之有理!朕会细细考虑的…”

“陛下英明,!”若李世民真的如此,那将是大唐的万幸。只是历史上记载,吐蕃人是在数次请婚后,李世民终于答应的。但有他李业诩在,无论如何,要想想好办法,一定要阻止那个什么文成公主下嫁。

――――――――――――

贞观八年末,大雪纷飞中,长安来了一群特殊的使者,正是李业诩和李世民所说的吐蕃使团。

一些特殊的鸿胪寺官员接待了这个使团,将近百人的使团安置在一处很大的园子里,外面有诸多禁军士兵把守,吐蕃人被告知,远道而来的使者。安全上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李世民在太极殿接待了吐蕃使团,在大唐诸多属国使节目光的注视下,吐蕃使者献上了丰厚的礼物!

吐蕃主使以一口不太流利的汉话说道:“尊敬的天可汗陛下,我乃吐蕃大论禄东赞,带来同样尊贵的吐蕃赞普对大唐皇帝的问候,吐蕃愿尊大唐为上国,此番我们带来尊贵的赞普所送呈给大唐的礼物,愿世代与大唐修好,同时赞普也向大唐皇帝请求,请大唐皇帝赐婚,赞普愿娶一名大唐公主为皇后…”

在大唐朝臣的耳中,还有那些对大唐习俗已经异常熟悉的各属国使节看来,禄东赞之话说得有些不伦不类,让人听着不是味儿。

李世民听了,却无所表示,淡淡地说道:“贵使从吐蕃来到长安,不远万里,并带来诸多礼物,朕也自有一番赏赐给吐蕃赞普,使团诸人一路辛苦,还请在鸿胪寺歇息几日,至于请婚的要求,如今多大唐诸公主,或有婚配,余者皆未到婚嫁年纪,因此赐婚之事,实在是没有可能!”

李世民谢意刚落,禄东赞边上的一名高大壮实的吐蕃人站前一步道:“大唐皇帝这是在欺骗我们吐蕃人,我们刚刚到达长安,还听闻有公主下嫁,婚事规模盛大,拒绝我们赞普的求婚,分明是看不起我们尊贵的赞普!”

此话一出,朝中哗然,朝臣们皆怒目而视。

吐蕃使团中会说汉话的人倒不少,这个看似粗俗之人竟然也会说别扭的汉话。

“你是何人,敢如此对大唐皇帝如此不敬!”司空长孙无忌站了出来,怒斥道。

接着一些大唐属国的使者了站出来,指责吐蕃使团说话无礼,冒犯天威。

“请大唐皇帝及众位大臣别见怪,此乃使团副使米桑布扎,是我吐蕃第一勇士,生性耿直,有冒犯大唐天威之处,还请多多包涵!”禄东赞站出来对着长孙无忌说道,同时对米桑布扎说了句吐蕃话。

“大唐乃礼仪之邦,自不会与你们一般见识,!”长孙无忌见李世民没有什么表示,悻悻地退了下去。

“听闻大唐皇帝也曾将公主许婚于突厥归附之将执失思力,将郡主下嫁契苾何力,我吐蕃愿尊大唐为上国,并世代与大唐修好,每年愿送呈进献贡物,大唐皇帝可否如他们一般,赐婚于我赞普?!”面对李世民直接的拒绝,禄东赞还是请求道。

“我大唐公主乃千金之躯,如何能下嫁到那番蛮之地!”魏征站出来说道,“我朝以宗室女许以执失思力与契苾何力婚约,那是他们入朝为将,且为我大唐立下诸多的战功!如此,你吐蕃赞普如何能比?其愿入朝为官吗?”

“这…”禄东赞傻眼!

第三卷 兵锋 第九十章 与吐蕃人的比试(上)

不待禄东赞反应过来。魏征再上前一步,面对着禄东赞质问道:“你可知执失思力乃我大唐之安国公,契苾何力为右骁卫大将军。若你们的赞普愿入朝为官,久居长安,并为我大唐征战四方,此方可以与执失思力与契苾何力相比,想必吾皇会同意你们的请婚的!”

魏征说的义正言辞,众臣和诸属国使节都暗暗地点头称道,连李世民也在心里赞赏魏征此言。虽然说魏征说的此话应该由皇帝来说更合适,但从皇帝口里说出来有些强人所难的意思。

还未等禄东赞再开口,李世民接着说道:“朕已经说了,如今大唐之公主或有婚约,或未成年,没有可嫁之人,贵使就不要多费口舌了,即使要请婚,也待几年后再说,且由你们的赞普亲自到长安来求婚,朕才会许,!”李世民依然是很平淡的口气。

当年的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为其太子尊王求婚,李世民同意许婚。但要求尊王到长安来亲自求婚,尊王却没胆到长安来,李世民想着弃宗弄赞也肯定没这个胆量到长安来的,如今大唐国力强盛,朝中猛将如云,李世民说这些没有任何担忧。

李世民也一直注视着禄东赞,看这位虽然年纪不大的吐蕃正使,却在他这个皇帝和这么多大臣面前没有惧色,即使被魏征如此诘问,也没有慌乱的样子,其为大论,应该不是寻常的角儿,李业诩所提供的情报里,为何没有关于这一个人的叙说呢?

“尊敬的天可汗陛下既然如此,那本使无法再求,待回逻些后,将此意思转告我赞普,由我们尊贵的赞普定夺,!”禄东赞见李世民如此说,并且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也没再继续要求。

“贵使团不远万里来到长安,想必除了请婚,必定还有其他事儿,今日不妨一并讲出来,!”李世民还是以那淡然的口气说道。

“多谢天可汗陛下,听闻大唐上国一些制作及酿造工艺俱是不凡,各种丝绸及用物很是珍奇。我们尊敬的赞普想与大唐互市,用我吐蕃独有的一些物品与大唐互换这些,我方更是愿意提供那些能在高原上持久奔跑的战马,!”禄东赞恭敬地对着李世民说道,“还有我赞普久慕中华之繁盛,此次想让本使带一些中华书籍类回逻些,再派一些喜爱中华文化之士,到长安来求学,不知天可汗陛下可否应允?”

李世民心里咯噔一下,还真的被李业诩说中了,吐蕃使团来果然怀有许多目的,若没有李业诩前些日子的提及,此等宣扬中华文化之事,他可能会不作考虑即答应了。

“贵使刚才说,愿尊我大唐为上国,并年年朝贺进献贡物,为何使团此来,既没有送呈你们那赞普尊大唐为上国之奏书,也未对朕行君臣之礼,只送来些许礼物,可见你们的赞普并不是诚心要与我大唐交好。”李世民加重了语气说道,“如今还要求朕与吐蕃互市,还想派人到长安求学,如此无诚心者,朕如何能答应!”

禄东赞更是傻眼,想不到他们带来如此多的礼物,且还多是异常贵重的东西,竟然被大唐皇帝说成些许之礼,忙解释道:“吐蕃乃高寒穷荒之地,实在是没有更多的物品可以贡献,大唐上国无比繁华,这些礼物自是不入天可汗陛下的眼,但这都是我赞普竭尽所能搜集的,还请天可汗陛下见谅。且我赞普不识汉字,无法俱表,只是让本使转达他对大唐皇帝的敬意,并不是不表诚心…”

“既是如此,那朕也不计较,但吐蕃与大唐互市,及派人到长安来求学之事,待你们的赞普上表尊大唐为上国为再作考虑!”李世民话里不容商量,“且如今印刷之术方始兴起,我大唐典藏之各种书籍少之又少,实在无法提供许多制作技巧上的书籍,只有一些佛法上的书籍,朕可赠送部分与你们的赞普!”

“多谢天可汗陛下,本使一定将天可汗陛下的旨意转给我们尊敬的赞普,!”禄东赞脸色有些发白。

出发前与弃宗弄赞所商议之事,禄东赞一件都没办成。不过幸好大唐皇帝还答应送一批佛经给弃宗弄赞,这也是弃宗弄赞要求的事儿之一,但最需要的书籍大唐皇帝却没答应,看来要自己派人偷偷地到市面上去买。自己与赞普的目的,仿佛都被大唐皇帝洞悉了。想到这,禄东赞有些冒冷汗的感觉。

“如今天气也是异常之寒冷,贵使团在鸿胪寺安排下多歇息一些时日,遍尝长安之风味,看看我大唐之繁华,待春后天气暖和了再归去,朕也准备一些回礼与你们的赞普,!”看到禄东赞脸色有了变化,李世民有些得意。

“多谢天可汗陛下,!”禄东赞作了礼道,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转了话题,“天可汗陛下,听闻贵国朝中猛将如云,武功俱是不凡,我朝诸多武士都是异常仰慕中华武学,想来长安研学武艺,今我吐蕃第一勇士米桑布扎也随团到此,想与大唐上国猛将切磋一下。可否请天可汗陛下请出上国之勇猛者,与我吐蕃第一勇士比试一下身手!”

禄东赞说着,脸上还有一丝傲然的神态。

作为吐蕃第一勇士的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