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件很打击人的事。一些人可能没有盘缠路费。且天气又将变冷,那可能会心生怨恨。因此李业诩建议给这些人一定的盘缠。

依李业诩的建议,以后还是各州县先选好兵员,再集中送到长安来,经过接受军官的复检,合格的留下,那也少费些工夫。

在特卫军营里,李业诩如前面两次一样,照例翻看这些新招募的士兵名录,李恪在一旁说着话儿。

“业诩兄,你近段时间常去东宫?”李业诩的房内没有其他人,李恪歪坐在一旁,似是随口说道,脸上却是有妒意。

“嗯,是去过几次,是你那父皇和母后要我去指教你那位太子大哥!”李业诩没好气地说道。

这些日子李业诩也曾去过几次东宫,并没有指导李承乾什么,只是拉家常般聊一些天,无论什么都说,作为普通人的品行及行为准则,还有关于这个年纪内心想法的交流,就像后世军校里那些政治辅导员一样,用最平常的话讲那些大道理,一些在后世书本上学的,也讲了出来,把个李承乾听得津津有味,仿佛性子也改了一些。

长乐公主也曾来过几次,不过也只是坐在一旁听着,并没再要求赠字画或者做诗,也很少与李业诩说话。长乐在的时候,都让李业诩很是难受。看着那又满是忧色的大眼睛看着自己,很是无助的李业诩不觉得心里有些心疼。

这也让李业诩后来几次去都提心吊胆,生怕又碰到长乐公主在。

幸好天气凉下来后,长乐公主也没再遇上,听李恪说,她的婚期就在十月,看看日子也快了。

“你和我大哥都聊些什么?”李恪继续问着。

李业诩瞧过去。却发觉李恪却是一脸凝重的神色,不由的心里一动,“恪弟,你问这些做什么?”

“没什么,只是随便问问,听父皇说,太子大哥近段时间变了很多,也不在那么顽劣了,看似都是你的功劳!”李恪坐直身子,再一本正经地说着,“只是你不知道,朝中已经有人说你,刻意与太子套近乎!”

“哦!这没什么意外的,肯定有人说,但随他们说,我只是在完成你父皇的交付的使命,若没得空闲了,我就不去,又没挂什么职!”李业诩其实就就听到风言风语了。

“你为何不问我是谁在说你啊?!”李恪有些着急的样子。

“你知道谁在说我?”李业诩来了兴趣。

“是我四弟的人,!”李恪说得很认真,“四弟一直不服我大哥,而且也常在父皇面前说我大哥及我的不是…”

“我明白了,!”李业诩听出了李恪话里的意思。

“业诩兄,你说…这皇位真的那么吸引人吗?”李恪犹豫着说道。

“我这哪知道,!”李业诩放下名册,出去吩咐守在门外的李成、李万等亲卫,不许任何人靠近。

把门关上,再走回来到李恪身边,“恪弟,你…你还记得我几年前说过的吗?”

“我一直记得,来军中这两年,已经有人嫉恨于我的,所以年后,我会向父皇请命,到封地里去,行那大都督职,!”李恪小声地说着,“你放心,有我大哥在,我不会有任何想法…”

“你才情比你大哥,四弟都要高,还有那个…九弟,我们一向交好,你父皇又对我异常看重,我怕是对你不利,所以也就应承去指教你的太子大哥,但无论什么事儿,我都会站在你这边,!”李业诩也是用很低着声音道,“记住,凡事不能强求,顺势而为就行!”

“恪记住了,!”李恪用力地点点头。

李业诩不再说话,继续翻看着眼前的名册,突然名册中的几个名字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再仔细看看,确实没看错,李业诩有些欣喜若狂。

李业诩看完名单,又从头再看了一遍,没再发现什么特别让人震撼的人名,在李恪一脸惊异的目光中,走出自己的营房,吩咐亲卫道,“到新募集的士兵中,把薛仁贵、裴行俭、刘仁轨、席君卖几人唤过来…”

第三卷 兵锋 第八十七章 一堆名将

李业诩的亲卫李辉带着几人去新募集士兵所住的营房中。找这几个被李业诩点名的人。

当初建造特卫军营、军器监、特情处时,依李业诩的建议,三个地方占地都是极大,总占地约八千亩,包括一些山头和小湖,而更以特卫军营最大,有三千多亩地。

特卫军中所建的营房数量众多,并按地形共建有五个区块,每个区块能容纳五千人,基本能保证二万五千人左右入住。

这次虽然新招募了三千人,加上原有的,全军也只有九千余人,军营中还有不少的营房空置着。营房虽然都是登记在册且有编号,每个营房内入住的士兵也都全部详细登记,但因场地太大,李辉等人还是费了一些时候才找到被李业诩点名的这四人。

刚被招募进来的这些士兵正自兴奋,领了各自的军服被褥及用物后,都在营房内热火朝天地聊着话儿,打探一道而居的人是哪里人氏,有何拿手的绝活,乍然间看到这些面无表情的军士们来营中找人。许多人都有些被吓住了。

被叫到名儿的这几人更是心里在打着鼓儿,不知道把他们叫去有什么事儿,特别是年龄最大的刘仁轨,有些全身冒汗的感觉。

刘仁轨也试着向这些穿特殊服装的威严军士打探情况,但却没人搭理他,这几名军士眼中那冷冷的目光让人莫明地恐惧。年龄最小的裴行俭却没有任何惧色,想着募兵时候一系列的考核都通过了,必定不会有坏事等着他们,说不定当时所表现的,打动了考核的将军,有好事等着他们,特别是裴行俭引以为傲的那一手好字体,在登记资料时让那些军官们都很是赞赏。

薛仁贵和席君卖虽没表现出什么,但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千万不要是报名时候出现什么纰漏被查出来。

他们几人跑了大老远的路,来到长安参加募兵。

薛仁贵因家境贫寒,来长安的路费都没有,一路以卖艺谋几个钱才到长安,他来参加这次募兵,除了想能在军中建功立业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被录用了,家中就可以有赋税方面的优惠,且还有一份薪饷,可以养家。薛仁贵想着,要把所发的这份薪饷,寄回去给家中老母及刚成婚不久的妻子。以补贫寒的家中之用。若立下战功,那份奖赏更是不少,家中的境况立马可以改善。

裴行俭原本是声名显赫的裴氏家族后人,裴行俭的父亲裴仁基是隋时名臣,裴行俭还有一兄长裴行俨,裴仁基和裴行俨在隋末大乱时为王世充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却还是为王世充所猜忌,后准备投奔李渊时被人告密,遭王世充所杀,并灭三族。裴行俭是遗腹子,裴仁基当时有身孕的妻子在此次大难中被两名忠心的家仆救出,后生下裴行俭。裴行俭自小到大家境贫寒,家中只有一个母亲,全靠两名忠心的家仆做活挣钱维持生计,后幸朝廷念其上辈的功绩,以萌生的身份成为弘文生,得以念书。裴行俭天资聪慧,自小在在母亲教导下,各方都表现不凡,一手书法更是不错。且裴行俭自小不甘平凡,想着有出人头地的日子,更想着如父兄般从军征战,闻听此次威名远扬的特卫招募士兵,在母亲的鼓励下,也来从军。

而刘仁轨原来是有官职的,陈仓尉,只是多年了没有起色,因其是个直性子的人,常顶撞上官,得不到上官的欣赏,一直得不到升迁。这次辞掉这个不起眼的小官,来报名从军,可是鼓了很大的勇气,幸好家中妻子支持他。

席君卖家境也是贫寒,原也是府兵中的一员,胸中也满含抱国志,却是志大运差之人,二十好几一事无成,连媳妇也没娶上,正巧听闻长安募集兵员,也赶过来报名了。因自小练武,身体壮实,一身武艺不凡,也被录用了。

四人各怀心事了跟在李辉等李业诩的亲卫后面,来到特卫军中高级将领所住的营房外面。

李恪正在问着李业诩为何要召见这些人。

李业诩只是神秘地说,天机不可泄露,即不再说什么,让李恪有些抓狂。

李辉进来报告说是。李业诩要找的四人已经带到,李业诩和李恪一道走出了营房。

两人那身只有军中高级将领才有的明光束甲在阳光下有些刺人眼,高大俊伟的身姿和脸上所表露的那份威严更让四人心里打着突突。

但这几人心境比之常人还是有些不凡,在李业诩和李恪面前,努力想保持那份从容的样子。

李业诩走上前一步,站在离四人约五步的距离,逐个打量着这几个彪炳史册的大唐名将们。

只是如今的四人没有一点名将的风度,虽然在李业诩面前想保持那份从容不迫的样子,但被李业诩眼睛扫过,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打个寒战,眼神躲避着,不敢与李业诩对视。

薛仁贵等人不知道眼前这位异常俊伟高大的将军是何人,但从这位将军那身装束中就可以看出,定是特卫军中数一数二的人物,更别说这样凌厉的眼神不是普通人该有的。四人看着李业诩不语只是盯着他们看的样子,心里更是发毛,不知道这位主官想做什么,想着不要辛辛苦苦被录进来,被这位主官查觉哪里不对,赶出特卫大营,那就功亏一篑了。

“报上你们各自的名来,哪里人氏,年方几何!”李业诩肃着脸说道。声音虽然不大,但包含着无比的威严。

“薛礼,字仁贵,河东绛州人氏,年二十…”

“裴行俭,字守约,河东绛州人氏,年十七…”

两人报完名,对看一眼,想不到还是来自同一个地方。

十七岁是特卫募兵最低的年龄要求,裴行俭刚刚达到。

“报告将军。小的刘仁轨,字正则,年…三十四。河南汴州人氏,是从陈仓尉转过来的…”名唤刘仁轨的说到这明显有些中气不足。

“席君卖,字宁仁,年二十三,河北魏州人氏…”

李业诩松了口气,果然是没错,就是这几个家伙,历史上同名同姓的虽然有,但应该不会这么巧合的。

李业诩虽然对历史并没有非常详细的研究,但自小酷爱军事的他,对历史上诸多的名将,很多都粗略地看过他们的事迹,这些人的名号是有些印象的。

唐代特别是唐初的名将实在是太多了,李业诩只记得一些最著名将领的少数事迹,其他一些稍次一些的,只是记着些名,不知道他们都打了哪些大仗儿。

眼前这几人的名儿,也都是看到过的,而且在大唐的军事史上,占着很重要的位置。

李业诩想不到,这些后来的名将会齐刷刷地出现在特卫新募集的士兵名单中。

李业诩仔细地打量着在他面前站定的四人,四人虽然不是长得异常高大健壮,却也是有些不同于常人,可以用风姿异常来形容。薛仁贵个头最高,李业诩从他站立的姿势上就可以看出此人一身力气不差,双眼挺有神;裴行俭看似最文弱的一个,脸看上去有些白净,一副书生气;席君卖,长得有些五大三粗,有些似程处默般的样子;而刘仁轨却是已经三十多岁的年纪,身子骨还不错,看是练过武的的,只是想不明白这位日后大唐的海军统帅,在白江口把鬼子兵揍得找不着北的人物,为何三十多了还一事无成。要来从军,白江口的那场战役可是后世军事教科书上都有的。

四人报完名头,看着又是不语的李业诩,心里更是在打着嘀咕,不知这位将军不问自己有何所长,只问这一点做什么。

这时苏定芳和郑仁泰也从另外地方过来,饶有兴致地看着营房门口站着不敢动的四人。

郑仁泰小声地过来问是不是这四人有问题。募兵的事儿还主要是郑仁泰在操持,士兵的选拔,考核都由他负责,苏定芳助其一二。若是募集的兵有问题,那就是郑仁泰这个主要负责人的再作了,也有些紧张地看着李业诩。

“本将是特卫将军李翼,这是中郎将苏定芳和郑仁泰,据募兵主官所言,你们几位都有些所长,希望你们有好的表现。在特卫里,不论出身,只看成绩!若训练成绩不合格者,即会被淘汰,若表现良好者,或者立下战功,即可被提拔…”身为皇子的李恪身份太尊贵,不能对这几位还是大头兵的人讲。

“是,李将军!”几人看着李业诩都满是崇拜的眼神,更是把身板挺得直直的,连三十多的刘仁轨也是如此。

看着这几个那眼中热切的目光,李业诩也明白过来,这几人虽然在历史上名头挺响,但现在,他们什么也没有,只是他部下的几个小兵兵而已,是否真的是人才,也要看他们的表现了,若表现好,有他这个伯乐在,自是比原来历史上的会更出色。

嘉勉了四人一番,嘱其有新兵集训中好好表现一番,是人材的话不会埋没他们。

四人满心欢喜地跑开了,刚入伍,就得到他们心中偶像般的人物,特卫将军李业诩的赞赏,那份喜悦,是无法形容的

看着四人撒腿欢快奔跑的样子,李业诩心中很是感慨,想着如今自己的军中有这么大堆未来的名将儿,将这些人好好培养,以后的特卫,将更加的出色!

只是觉得有些不明白,为何史书中就没什么关于他李业诩和弟弟李业嗣的记载呢?若没有自己这个穿越来的李靖孙儿,李靖的后人,真的没什么成就吗?

第三卷 兵锋 第八十八章 各地的情报

李业诩所住的营房内。李成跑进去对正在写报告的李业诩悄声地说道:“少爷,二少爷在门口求见!”

“哦?!让他进来吧!”李业诩应道。待李万出去后,李业诩放下了笔,搓搓有些发麻的双手。天气有些冷了,营房内还没生火炉,坐着写得久了,全身发冷,双手都有些冻麻的感觉。

“报告将军,特卫新兵第一旅旅帅李翟前来报到,!”李业嗣在李业诩面前站定,两腿一并,行了个庄重的军礼。

身材高大的李业嗣穿着全体的铠甲,衬得人的更加的英武了。

这后世的军礼只在特卫军中使用,比起现在大唐军中的礼节,更是有气势,不用说行礼的姿势也是帅多了。这种军礼也让李业诩很有感触,他时常想起后世军营中的生活,那些亲密无间的战友。李业诩想着应该向李世民建议,在全军中推广。

已经有一些军中模仿用这种礼节了,特别是有大批特卫中下级军官补充进去的左右卫军中,更是如此。人人都觉得,这礼仪比以前所用的感觉舒服多了。

李业诩也还了个礼,仔细地瞅瞅站在面前身材都与自己差不多高的李业嗣。

这小子如李恪般,成婚才一个多月,就死活要到军中来。

李靖和李业诩拗不过他,也只得同意了。

可怜的新婚妻子岑若然,也只得在府中陪着王氏说话,心里在埋怨着这对不顾家的兄弟俩…

李业诩将此事特意向兵部尚书侯君集和皇帝李世民禀报,皇帝自是没作考虑,即同意李靖这另一位孙儿进入军中,兵部也得李世民授意,行了文,准备授予李业嗣以校尉职。或许将门子弟就有这样的特权,新入军中,不必从普通士兵当起。

但到了特卫军中,李业诩只让李业嗣当新兵营的一名旅帅,让他带着这些新兵们一道儿训练。李业嗣虽然说早些时候曾跟着苏定芳和李业诩的那些亲卫进行过一些训练,也曾得到李靖的亲自调教,但初次到军中,诸多事儿还是不太清楚,李业诩就让李业嗣跟着这些新兵一起成长。并叮嘱李业嗣,不得依着自己出自李靖门下,大哥又是特卫将军,而在特卫中表现的高人一等,若发现有不守纪律的地方,将与其他将士一样受到责罚,而且责罚会更加重。

李业嗣出来前。李靖也是如此吩咐的。

李业嗣记着李靖和李业诩的吩咐,憋着口气,带着那百来号新兵们摸滚打爬,硬是把这些新兵们折磨的不成人形,训练强度比其他各旅大的多,而李业嗣更是身同士卒一样,每个训练科目自己都参加,他要向自己的大哥,还有其他军中将军们证明,他李业嗣是有实力的,并不是靠李靖和李业诩的面子才到特卫军中当这名旅帅的。

而被李业诩点名的薛仁贵、裴行俭、刘仁轨、席君卖四人“很不幸”,都被分在这个旅里。

薛仁贵、刘仁轨、席君卖三人身体比较强健,面对这些高强度的训练,并没什么感觉到吃不消,但身体有些瘦弱的裴行俭却有些吃不消了,但这位军中差不多最年少者,却是硬咬着牙挺了过来。

新兵训练时间为三个月,按军中规定,待三个月后新兵的训练科目结束,经考核后成绩不合格者,还将被淘汰出营。成绩优秀者,可以成为伙长,相当于后世的班长一级。

―――――――――――――――――――

十一月初,所派出去的情报人员终于有消息传回来了。

而此时,离那些情报人员派出去已经八个多月了。据所传回来的情报中称,各部都已经在各地驻留下来,总的情况尚好,除两名情报人员死于疾病外,其他没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并已经陆续开展工作,情报传递的途径也已经建立起来。

依情报传递的时间上看,从西突厥和高丽目标地所探的情报,经过中间几站用信鸽的接力传递,基本可以在十天半个月左右传送到长安,只是从逻些城回来的情报,时间要久很多。

第一份消息传回来几天后,各处先后传送回来几份情报,都是极其重要的,也都是如今大唐所没有掌握的。

最先送到的还是来自西突厥的情报,情报中显示,被大唐所册封的西突厥奚利悸咄陆可汗泥孰莫贺设已经病死,其弟同娥设继位,为沙钵罗咥利失可汗。即位后,就派人往长安来,以求获得大唐的册封。

同娥设即汗位后,分其国为十部,每部有酋长一人,各赐一箭,但不久又将这十部归笼。改分为左右厢,左厢号五咄陆,置五大啜,所领地为碎叶城以东,右厢叼五弩失毕,置五大俟斤,领土为碎叶城以西,如此反复折腾,使得其部落头人对其渐有怨言,且同娥设生性残暴,稍有不服从者,即杀戮或者重责,逐渐失去民心,族人都不服其所领,与另一首领欲谷设大有与同娥设分庭抗议的味道。

欲谷设为何人呢?其为颉利之侄,在族人中很号召力,在颉利被李靖所领的唐军歼灭后,饶幸逃脱,带领族人往西逃。因其族人尚多,且有颉利一些部下也先后来归附他,势力渐强。

欲谷设与同娥设这之间常有纷争,因欲谷设得到支持的部落也较多,同娥设对其也没有太多的办法。两人间常为一些部落的大事小事争吵,以至一些时候,几乎要弄得兵戎相见。

此情报让李业诩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