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辅-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代建国之后都会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以防重蹈覆辙,宋朝也不例外。所幸常年征战在外,他练就了一副好身体,平日里也十分注意保养,不至于柴荣那般英年早逝。只需要小心防备行刺,便不必担心。

再者便是帮手,相比于柴荣的孤独,自己至少还有几个兄弟。这年头,还有比血脉相连的亲人更可信的人吗?

二弟光义年轻有为,会成为自己最重要的臂助。三弟光美的还太小。还需等待几年,不过好在有五郎!最近一段时间,皇城司的差事办得很不错,赵匡胤对此颇为满意!

“五郎,各国使臣与节度使者在汴梁期间可有异动?”垂拱殿里,赵匡胤沉声询问。

赵铮奏报道:“根据皇城司掌控的情况,并未见异动。陛下,恕臣直言,即便各国与节度使有异动。只是暗中进行,绝不会公开表现。”

“那你发现什么了吗?”

“没有,皇城司人手有限,尚未成体系。”赵铮如实道:“不过陛下。臣有种感觉,汴梁城里有些太平静,反而有些不正常,这平静之下很可能有一股暗潮在涌动。”

赵匡胤道:“你也这么认为?”

“没错!”一个“也”字足以说明问题。赵铮也算心里有数了,说道:“倒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会楚什么叉子。臣暂时把握不准。”

“嗯,这这份观察力算是不错了。”赵匡胤道:“实话告诉你,自从登基的那一天起,朕便有这种感觉,仿佛有很多事情朕都不知道……”

赵铮大概能够理解赵匡胤的心情,身为帝王,主宰江山。确有很多事情自己无法掌控,心里难免会有焦躁之感。

“那你以为,如果有事,会是什么事?又大概会何时发作?”赵匡胤沉声询问。

“但凡有事必然是关乎陛下的龙椅,回京那日的行刺失败,在想要直接暗害陛下是难上加难。当然了,也不排除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可能。”

赵铮道:“若动不得陛下,便有可能……须得防备陈桥驿旧事重演。至于何时,臣子原本以为岁末年初会不安稳,如今看来并无甚不妥。接下来需要防备的便是陛下的长春节(皇帝寿诞),还有便是……尤其是使节和外臣聚集汴梁时。”

赵铮本想说杜太后的丧礼,可话到嘴边生生咽了回去。原本的历史上,杜太后确实崩于建隆二年。不过如今蝴蝶的翅膀挥动了,杜太后的寿命或许会有延长吧!即便没有,这种话也不敢随便乱说。

“嗯,有道理!”赵匡胤沉吟许久,喃喃道:“陈桥兵变,当晚陈桥驿……”

“五郎,朕交给一个任务!”突然,赵匡胤似乎灵光一闪,面色凝重了许多,吩咐道:“你暗中调查一下,但凡与陈桥兵变有关的人和事,任何线索都不能放过,也许能从中发现什么蛛丝马迹,朕会给你一些提示和细节。”

“臣遵旨!”赵铮领命的同时,心里有些奇怪,陈桥兵变到底是赵老大你亲自策划的?还是当真是偶然事件?难道其中还有你不知道的事情?想想那夜的情景,赵铮也是疑窦重重。

赵匡胤叮嘱道:“记住,此事暗中秘密进行,除了你与朕,不可让第三人知晓。”

“陛下放心,臣心里有数!”领到这样一个重任,赵铮感觉有几分压力。更意外的是赵匡胤对自己的信任,这种事可不是谁都能托付的。

赵匡胤又吩咐道:“还有,从现在开始,汴梁发生的大小事情都需要留心,有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见此情景,赵铮不禁在想,是自己妄自揣测,还是皇帝疑神疑鬼,怎么有几分草木皆兵的感觉呢?赵铮仔细回想到了前世看过的历史资料,宋初建隆年间,除了李筠和李重进的两场叛乱,似乎并其他大事发生。

可是……当身临其境之后,才发现史书记载是多么粗糙,真实经历和纸笔间三言两语的记载有很大出入。

切身体会和后世评说全然不同,何况历史也并非一成不变,自己便是个异数。若真有个什么猝不及防的突变,五代十国变成六代十国也并非不可能。

总而言之,防人之心不可无,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赵匡胤道:“待新年之后,朕会授权你扩大皇城司密探的规模,这个皇城使你可要当好!”

“臣遵旨!”赵铮欣然领命,虽说压力不小,却也饶有兴致,更关乎身家性命。

“对了,再过几日便是新年了,你继续住在礼宾院也不方便。”赵匡胤沉吟道:“等过了新年,朕会赐你一所宅邸,年纪不小了,也该有个家,否则将来委屈了符璃,朕还不好向魏王交代。”

“陛下的意思是?”赵铮顿时喜上眉梢,这么说赵匡胤是答应帮忙提亲了?

“朕答应过的事情会食言吗?”赵匡胤眉头一皱,佯作愤怒。

赵铮笑道:“自然不会,多谢陛下!”

“除夕夜宫中会设宴,你也来参加吧!”

赵匡胤的一句话让赵铮有些傻了,这是什么情况?除夕的宴会仿佛家宴的意味更浓,朝廷正式的朝贺是正月初一才开始的,自己似乎是外臣……

“是太后的意思,你来就是了!”赵匡胤补充一句,让赵铮更为不解了。

杜太后这又是唱哪出?是老太太要感谢年初定力院救命之恩?还是把自己当晚辈?抑或是认自己做义子?想起评书里面的经典桥段,赵铮一颗心砰砰直跳。

赵匡胤也不多说,只是道:“你来就是了,保准你不虚此行。”

皇帝说不虚此行,那是必然的,赵铮也不再胡思乱想,安然等待着所谓的惊喜。

……

魏王府,符彦卿夫妇也相顾愕然,宫中传来太后懿旨,让他们除夕入宫赴宴。

除夕是家宴啊!

相比起赵铮后知后觉,符彦卿自然清楚,这才觉得有些奇怪。

王妃秦氏低声揣度道:“王爷,蓉儿是光义之妻,你我也算是太后的亲家,皇亲国戚,入宫赴家宴似乎也说得过去。”

“若是平日倒也罢了,可除夕太过特殊,怕是不一样!”符彦卿沉吟片刻,低声道:“除夕你我一入宫门,这往后……”

符彦卿很清楚,这颗不简简单单是一顿饭,算是无上荣宠,却又何尝不是帝王权术呢?这顿饭吃过,以后他符家的地位便“另当别论”了。

“太后的恩宠,推辞不得啊!”秦氏喃喃自语,仿佛有几分担心。

符彦卿摇头道:“自然是推辞不得了,你没看懿旨上写明白了,让我们带着符璃一起入宫。”

“符璃?太后这是……”

“想必与五郎有关吧!”符彦卿喃喃道:“不出所料,五郎也会去赴宴的。”

“五郎?你的意思是……”

“对,就是这个意思!”符彦卿笑道:“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若太后出面,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秦氏笑着点点头,安心不少。

符彦卿道:“早些吩咐了祭祖之事,除夕夜我们不在,孩子们随意,也能快活些。唯独二丫头……唉!”

符家二娘子正是柴荣第二任皇后,如今顶着周太后的尊号别居西宫,孤儿寡母好不孤单。符家纵然想要关心探望,皇帝也是不容许的。

历朝历代,对于前代废帝的管束都是极为严格的,柴宗训能留着一条性命,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还能奢望什么呢?

第一四〇章内中酒

当汴梁百姓换上新桃符,挂上红灯笼时,建隆元年步入了最后三个时辰。

大部分人已经在准备祭祖和年夜饭,自古以来,人们都很在乎团圆,阖家团圆方能和和美美。

街上的行人很少,除了少数晚归的路人,基本只有开封府巡视的差役,以及巡城士兵。年年终岁尾,都城的治安必须要保证。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小心火烛,天干物燥的情况下,木结构的房屋很容易起火。尤其是在汴梁这种建筑密集的大城市里,一旦起火,风助火势,很可能是一场灾难。

为此开封府的兵丁除了勤加巡查之外,还准备了水龙和黄土布袋等紧急灭火之物,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权知开封府的吴廷祚更是再三叮嘱,才惴惴不安地回家,唯恐有丝毫的差错。

大宋王朝的第一个完整新年,谁敢马虎大意呢?

赵铮走在汴梁的大街上,瞧见如此情景之后,不由想起了火情院,大宋朝的开封府貌似有这么一个的衙门,不过而今似乎还未开设。像汴梁这种古代大城市,有应急消防部门实在太必要了。

今夜是除夕,每逢佳节倍思亲啊,可惜与前世的亲朋好友们时空相隔,再无相见可能。在大宋,则没有一个亲人,孤零零的一个人还不知道会孤独到何种地步?

之前赵铮还在苦恼,是该去定力院听梵唱,还是去马行街上喝花酒,熬过这个难熬的日子。

而今好了,杜太后直接发出邀请,让自己进皇宫参加晚宴,也算是有个去处。至于此行,赵铮本来没有特别在意,以为是皇室邀请勋贵举行的新年宴会。后世的影视剧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

可回到礼宾院更换衣物时,赵铮才发觉异常。作为皇城使,他能在很短时间内知道很多其他人不知道的消息。

汴梁城里似乎并无官员或权贵前去赴宴,而且按照惯例,新年赐宴是大年初一日重臣朝贺天子之后,才会在集英殿举办的。除夕夜更多的是团员,更像是家宴!

皇室的家宴邀请自己去参加,要是放在旁人或许受宠若惊,但赵铮更多的则是忐忑。印象里,自己和赵匡胤家似乎八竿子打不着。压根和皇室沾不上边,哪有资格参加皇室家宴呢?

难道说就因为年初陈桥兵变救了他们一家老小?就算时至今日杜太后依旧心怀感恩,有必要非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有所表示吗?怎么看都似乎不合常理。

偏生赵匡胤信还说有好事,去了保准不后悔,越是如此,赵铮这心里就越发忐忑了。

罢了,去瞧瞧吧,不就是陪着老太后吃顿饭嘛!至于危险,应该是没有的。如果赵匡胤想要收拾自己太容易了,有必要如此拐弯抹角呢!

换了衣裳,带上帽子遮住那长度还有些不伦不类的头发,一个相貌堂堂的英俊男子跃然镜前。隐约之间还真有那么几分尊贵气度。

在几名禁卫的护送下,赵铮一路同行,直接进了皇宫宣佑门。保卫宫禁安全的楚昭辅此刻就等在这里,可怜老楚除夕夜都不能回家。

不过能作为禁军统领将军。足可见赵匡胤对他的信任,足以操控皇帝生死的职位,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在担当。其恩宠非同一般。

赵铮和楚昭辅算是老熟人了,两人笑呵呵地打个招呼,跟随的禁卫留下,赵铮放心随身的兵刃然后由内侍引路前去设宴的升平楼。

楚昭辅告诉赵铮,照例皇宫大门入夜后会关闭,是不能开启的。但是今晚特殊,杜太后设家宴,居住在宫外的皇弟赵光义和赵光美要入宫,当然还有类似于赵铮这样的客人。待众人入宫之后,宫门便会暂时关闭,只到宴会结束。

看宫门口的车马仪仗,赵光义和赵光美都已经到了,可自己进入之后,宫门并未立即关闭,楚昭辅依旧在张望,似乎还另有客人。

哎,除夕夜宴越发奇怪了,赵铮感慨一声,往前走的时候,天空竟又开始飘下了雪花。转弯时瞧见那厚重的宫门,脑海中不禁想起了一个词——斧声烛影!

大宋朝宫门夜开的应该屈指可数吧,今年大宋立朝头一年,杜太后尚在,希望全家团圆。倘若建隆二年,杜太后如原本历史上那般如期驾崩,那以后确实很难再有宫门夜开的机会了。

唯有的一次,恐怕就是那天晚上,也是这样的雪花飘洒的夜晚,红烛影动,隐有斧声,大宋朝便改天换地了……

也许蝴蝶效应产生,此事或许会消弭在阴差阳错之中,但作为一个“先知”,赵铮始终很难过心里那一关。每每看到赵光义,尤其是赵家两兄弟同在,相亲相爱的场面时,心里便有种怪怪的滋味。

今天也同样如此,赵铮在内侍的引导下登上升平楼,首先看到的便是赵光义夫妇。十来岁的赵光美则默默坐在一边,显得有点形单影只,他虽是赵弘殷的儿子,却并非杜太后亲生,如今年纪尚未,独自在宫外居住难免孤单。

瞧见赵铮时,赵光美礼貌点头示意,他知道在定力院是此人救了全家的性命。只是他为何会出现在家宴上呢?

年轻的赵光美不知道,但赵光义却明白,见赵铮出现,他心里咯噔一下,知道有些事情已经不可避免,故而脸上略微有一丝不自然。

倒是其夫人符蓉一脸笑意迎上来,笑道:“五郎来了!”

“见过夫人!”

“莫要客气,以后啊……”符蓉笑了笑,以后赵铮见了自己确实要该称呼,只是眼下不好说出口。

“五郎,这些日子辛苦了啊!”赵光义刚要打招呼,瞧见内侍引着几个人前来,连忙上前招呼道:“岳父,岳母,符璃,你们来了。”

赵铮回过头,瞧见正是符彦卿夫妇和符璃,楚昭辅要等待的客人就是他们?

今日这家宴是越发的有意思了,不仅有姓赵的,如今符家人也出现了。

不对,若说是家宴,符彦卿作为太后的亲家出现倒也合乎情理,倒是自己是个外人?

不过看到符璃,赵铮便回过味来,莫非这就是赵匡胤说的好事?杜太后要亲自做这个媒人?只是今天这个场合似乎有些特殊啊!

“见过王爷,王妃,郡主!”赵铮也上前见礼,一转眼,符璃正惊喜地看着自己,眼中满是情意绵绵。

符蓉见到,上前笑道:“今天可当真是一家子其乐融融啊!”

一语双关,不同的人听出了不同的意味。

赵光义听在耳中,心里有种怪怪的滋味,这以后赵铮和自己的关系可就复杂了。按理说该是好事,可是赵光义隐约之间有种不好的预感。

直到瞧见宫女送上一壶壶内中酒时,险些发呆的赵光义才赶忙回过神来,招待众人落座。

……

皇宫之外,千家万户同样团聚,其乐融融地家宴。

区别只在于钟鸣鼎食之家是珍馐美味,寻常之家是几道精致的小菜,贫苦之家要是能吃上几片肉,碗里多上点油水便算是美味了。

内酒坊工匠马三家,往年这时候能吃上吃块饼,喝上一碗骨头汤已经不错了。但是今年则不同,案桌撑在热炕上,桌上除了雪白的面饼,还有几道菜肴。一眼看过去毫无精致可言,一块块肉倒是清晰可见。

对于马三的婆娘孩子们来说,看到这些油汪汪的吃食便是莫大的幸福。还有这些肉馅的角子(饺子),对他们而言就是珍馐美味。

马三的婆娘给孩子们盛好了饭菜,嚼着一块肥肉,满嘴流油,只觉得无比幸福。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家里的光景大为不同了,不光是年夜饭,平日里也能吃上肉了。

而且新年之际还能穿上一件新做的花衣裳,算不上好料子,但对缝缝补补再三年,自打成亲之后都不曾穿过新衣裳的她而言,简直无比幸福。

“他爹,吃,快吃……”婆娘夹了一块肉放进男人的碗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马三看着婆娘和孩子们满足的笑容,心情有些复杂,能让家人过上吃上几顿好饭,穿上两件新衣,算是很不错的好事。说实话,作为一个男人,这些年当真有些亏待了婆娘和孩子。

可是他很清楚,买肉和买花布的银钱是从何处来的,这钱拿得可不舒心,有些烫手啊!五坛子内中酒悄悄送出了库房,才换来了今日满座的吃食,和几尺花布。

偷运内中酒,自打前朝世宗皇帝在时,便是要杀头的。虽说年终岁尾仓库混乱,加之自己多年做事,熟悉其中门道,加以遮掩或许能够蒙混过去。可万一要是被人发现了,自己这条小命怕是保不住。

自己要是死了,这一家子人该怎么活呢?今日他们还能吃上一口肉,若没了自己,兴许连一口米汤都喝不上。

外面的雪还在下,雪地里无家可归的人不少,那种滋味有多难熬,当年在薄州老家是有过体验的。马三不想,不想让孩子们再遭那个罪。

可是这不是自己说的算的,纵然酒坊丞那里蒙混过去,来日那些人再让自己偷酒,抑或做别的什么事情,又当如何呢?

那人如此煞费苦心,当真只是为了几坛子内中酒吗?

第一四一章大宋皇族

偌大的府邸里,一身锦袍的男子摇摇头,仿佛想要尽快过了那股酒劲,然后匆匆忙忙往后院书房走去。

推门进去时,已经等候多时的黑衣男子急忙上前道:“恭贺主公新年!”

锦袍男子点头道:“嗯,适才侍奉老父宴饮,让你久等了!”

“不妨事,主公身居高位,却仍注重孝道,勤谨侍奉父亲,在汴梁已然传为佳话。”

“嗯,你前来所为何事?可是有重要消息。”

黑衣男子禀报道:“回主公,杜太后在宫中设家宴,赵铮和符彦卿夫妇带着七郡主前去赴宴了。”

“宫中家宴?”

“今日除夕,应是家宴,除了这几个客人外,都是皇族中人。”

“客人?不见得吧,应该是皇亲国戚才是。”锦袍男子冷笑道:“看来明日必有惊天动地的消息,要你准备的东西妥当了吗?”

“五坛子内中酒已经准备好,没有惊动酒坊丞。”

“那找个时间送出去吧,不出所料,明日最佳。”锦袍男子吩咐道:“再告诉那二人,适时出现,加以提醒……”

“主公,这样做,有用吗?”

“有用,我不是想杀人,只是想要在某些人心里种下猜疑和仇恨的种子,想要看看来日会不会长成参天大树。”

黑衣男子道:“是,属下已经找好了几个阉人,前去送酒最为合适……还有,他们都曾是宫中内侍,据说有昔日的徒弟和伙伴依旧在宫中当差,西宫那边似也能联系上。”

“哦?果真吗?”锦袍男子惊喜不已,冷静片刻之后又摆手道:“切莫大意,此事至关重要,先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

“是,属下知道轻重。”

“眼下重要的是让外边的人先动起来,至少让他们的心思动起来,这汴梁城里不安分的人太多了。”锦袍男子嘴角拂过一丝冷笑,仿佛满脸的戏谑和嘲讽。

“是!”黑衣男子点头道:“对了,主公,橐驼儿说要回故宅祭拜一下亲人,属下没有拦住。”

“罢了,为人子者孝道第一,回去祭拜一下韩通也说过去。”锦袍男子道:“橐驼儿不是莽撞人。他自己心里有数。今日除夕,你也早些回家去陪伴家人吧!”

……

除夕夜不能回家的人有很多,比如李元,作为皇城司密探,赵铮的亲随,他今晚便不能回家。

越是喜庆要紧的日子,其实越是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