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辅-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李璟宣布,九月初五在东宫设宴,一来是庆贺太子乔迁之喜,同时也是为宋使赵铮送行。

使命完成,身体逐渐好转的赵铮接到了赵匡胤的圣旨,赶往扬州觐见。江南之行,到了尾声,归期已经到来!

第一〇九章霓裳羽衣舞

唐国东宫修葺一新,继李弘冀之后迎来了新主人——太子李煜!

历史的脚步滚滚向前,不是能轻易改变的,李煜终究还是走上了这个位置。这是一个荣耀的开始,是否还会有一个悲情的结局呢?

赵铮现在并不关心这个问题,没有发生的事谁也不好说,只是……看李从嘉的性情,结局只怕也**不离十。

至于周家姐妹,美则美矣,可身份限制,想要染指怕是不能。周女英年纪太小,赵铮不至于有很“**”的想法。至于周娥皇,有那一次的情缘已经算不错。毕竟贵为唐国太子妃,故而一开始就告诫自己不要有非分之想。

只是没有记错的话,几年之后,这位美人可能会香消玉殒,难免让人有些伤感和担忧。至于周女英,会不会手提金缕鞋,衩袜步香阶,成为李煜的小周后,这就不好说了。赵铮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李煜这种草包,凭什么左拥右抱天下数一数二的美人呢?

闲话不提,赵铮今日来东宫,是作为宋使见证唐国确立太子。同时这也是唐国皇室对他的答谢和送行宴会,赵匡胤攻陷扬州,平定淮南,诏书送来,让自己前去觐见。

赵铮知道赵匡胤的目的,他是着急知道唐国这边的情况,决定接下来的对江南的政策。哪怕国内不平静,唐国国势江河日下,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江淮地区仍旧是个庞然大物,对淮南,对整个宋朝而言都是莫大的威胁。如此情况下,赵匡胤不得不格外谨慎。

今日的宴会,唐国勋贵重臣全都有出席,连同各国使臣代表也全都列席,其中以赵铮的身份最为尊贵。一个是他代表的是天下正朔宋朝,另外一个身份便是唐国的恩人。

其实李璟和钟皇后何尝不知道,李景达叛乱有赵铮推波助澜的成分呢?只是知道又能如何?李景达有反叛之心,也已经谋划多时是确信无疑的。如果不是赵铮打草惊蛇,敲山震虎,这个隐患也不知道会隐藏到什么时候。

对李璟而言,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爆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为儿子扫清障碍太重要了。再者,此次平叛,若是没有赵铮的提醒,也不会这样顺利。即便是在淮南的事情上便宜了宋朝人,但大赢家终究还是唐国,更何况李璟自始至终,不曾有染指淮南的打算。

赵铮还是坐在首席,对面的李景达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太子李从嘉。很奇怪,太子妃周娥皇却不见人影,这些天她也不曾探望自己,倒是周女英来了几次。不见也好,避嫌是很必要的。

李璟和钟皇后到了,他们也是来力挺儿子李煜的,落座之后少不得一些场面话,同时表达了对宋使赵铮的感谢,同时祝贺宋军平定淮南。对此赵铮一一表示感谢,同时也祝贺李煜入主东宫。

不管怎么说,赵铮对他夫妻有救命之恩,在公开场合下,李煜的态度还算友好。当然了,这是在不知道赵铮给他戴绿帽的前提下,否则可能会直接提刀杀人。

宴会随即开始,赵铮注意到,韩熙载和皇甫继勋的两人座次明显上升,是因此在此次平叛之中立下大功的缘故。韩熙载倒也罢了,皇甫继勋真是捡了个便宜,赵铮看着他小人得志的样子,不免暗自摇头。

也罢,先让他得意几年。李璟父子真是没话说,皇甫继勋这等三心二意的墙头草,即便是将功折罪,也不该这么重用吧?谁知道他们怎么想的?李煜对其更是格外重视,俨然倚仗为左膀右臂。作为储君,在老爹允许下争取军中将领的支持没错,可是如果识人不明的话……赵铮不由暗笑,将来有你哭的时候!

宴会开始了,李璟夫妇和李从嘉、李从善兄弟几次向自己祝酒,可惜伤势未愈,只能饮用茶汤代酒。

在唐国,既然是宴会,自然少不得歌舞助兴。舞姬很快就出现在宴会上,宫廷乐舞开始上演。美则美矣,但终究平常,甚至不如上次李璟寿宴时的窅娘的表演惊艳。

可就在众人意兴阑珊的时候,突然音乐一变,一众身着轻纱绸衣的女子鱼贯而出。人们注意到,窅娘就在其中,但领衔的却另有其人。有人定睛一看,发现正是太子妃周娥皇。

赵铮瞧过去,见周娥皇一袭白色衣裙,配上绝世的容貌,如同谪落人间的仙子,婆娑出尘,高雅动人。

钟皇后笑道:“娥皇复原了前唐玄宗时的《霓裳羽衣舞》,今日亲自领衔表演,为太子贺,为唐国贺!”

霓裳羽衣舞?众人听到之后,都不免震惊。相传这是盛唐时期的宫廷乐舞,声势浩大,舞蹈优美,乃盛唐一绝。诗人白居易曾有诗云: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足可见此舞的精彩,以及世人的惊艳和赞叹。

可是中唐开始,纷争渐起,战乱不断,《霓裳羽衣舞》也就此失传。自从安史之乱之后到如今两百年,再未可见那盛大精彩的乐舞。而今天,周娥皇尽然复原了,还要亲自表演。在座之人顿时来了兴趣,如此千古惊艳,几成绝唱的舞姿可不能错过。江南盛唐遗风犹存,相对开放,加上今日乃是大喜庆祝,王妃亲自乐舞之事无人在意。

赵铮不由感慨,周娥皇在音乐舞蹈方面的造诣当真是高超,竟凭着些许残存的曲谱复原《霓裳羽衣舞》,当真难得。从这个角度来看,她与李煜倒算是“天作之合”。

然而,他并不知道,周娥皇得到残谱已经数年,一直有心复原,却始终难以成功。但自从钟山回来之后,却心生灵感,连续忙碌数日将曲谱补充完整。然后立即选舞姬排练,甚至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探望某个万分关切之人,没有多余的时间休息,只为了今日亲自一舞。她怕错过了今日,便再也没机会表演,这是为他跳的第一支,也是最后一支舞。

丝竹声起,舞蹈开始,白色的舞衣让所有女子看起来都如同仙女一般,尤其是领衔的周娥皇,高贵典雅,不容亵渎。

《霓裳羽衣舞》描绘的是唐玄宗向往神仙,前去月宫见到仙女的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风姿卓越的女子仙气十足,飘渺的仙境之中舞姿婆娑,那样的优雅,那样的动人。磬、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乐器同奏,悠扬动人的乐声将人完全引导到那个舞蹈的仙境之中。偌大的东宫,所有人的眼球全部被三十位美丽舞者所吸引,目不转睛,看的出神。

周娥皇跳的很好,以窅娘为首的舞姬们配合的也很好,他们的乐舞天赋都很高,也都训练有素。哪怕时间仓促,也已经很纯熟。周娥皇是三十个舞者的核心,全场的焦点,国色天香的容貌加上绝美的舞姿,惊艳不已。

可是全场的目光她都视而不见,只知道投入其中,尽情舞蹈。中间的抒情部分,她表演的很流畅,当真情实感流露其中时,舞姿便也有了灵魂,越发的美妙。

丝竹声陡然一变,繁音急节,乐音铿锵,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霓裳羽衣舞进入曲破的环节,也是整个表演的高/潮部分。

一众舞姬绕成两层的大圆,将周娥皇围在核心,不断舞动白色的衣袖,宛如如梦如幻的仙境。

周娥皇则在其中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那样的从容优雅,舞姿更是精彩绝伦。出尘的仙子仿佛走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但她只想走入一个人的心中,她的舞只为一个人跳。

丝竹声停了,但周娥皇的舞还未停,舞而不歌是《霓裳羽衣舞》的特点。舞姬衣袖甩起的缝隙中,她惊鸿一瞥,回头看到赵铮正专注地看着自己。

周娥皇嫣然一笑,百媚暗生,更加的优美,高贵出尘之意更甚,更加的不可亵渎。周娥皇全然无视众人,她的眼眸和心中,只有那一个观众,她的舞为他而跳。

这一刻,仿佛天长地久。周娥皇衣袂飘飘,白影舞动,宛如一只翩翩起舞白狐,只为他临别的回顾!

第一一〇章腹中有子

赵铮走了,东宫的宴会结束便直接启程了,赵匡胤那边催促的比较急,不能耽搁。因此李元等人早已做好准备,仪仗就在东宫之外等着,接到赵铮之后,直接出城。

金陵码头已经备好了大船,直接送宋朝使团前往扬州的瓜州渡。此行不单单是宋使归去,随行的还有李璟的儿子李从益和新任的唐国户部尚书冯延鲁。

他们名义上的使命是朝觐上国天子,犒劳宋军。同时也肩负了应付赵匡胤,打探宋军虚实和动向的重任。总之一句话,他们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宋军有没有渡江的打算,尽量设法阻止。别看今日东宫大宴,实际上唐国上下还是多少有些紧张,李璟一直放不下心。

听闻赵匡胤停留扬州,心中更是忐忑,故而派人前去劳军,缓和宋唐关系。这也是赵铮须得尽快返回的原因,赵匡胤要接见唐国使臣,须得先了解江南情况,赵铮无疑是最为清楚之人。

这恐怕是此番江南之行最后一个任务,只要完成就算是圆满了。不对,赵铮有个遗憾,那就是橐驼儿韩微又逃走了。抓获李景达之后,已经确定与之勾结的淮南代表就是韩微,可惜搜遍了金陵,也不见其人影。

不用说,肯定是当日突袭秦淮河边小院,狡猾的驼背嗅到了危险,立即逃遁了。此事让赵铮有些遗憾,也有些担心,韩微实在是个危险人物。让他离开,天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出现。阴魂不散,暗箭伤人,让人防不胜防啊!

……

临走之时,唐国国主李璟和钟皇后,太子李煜和周娥皇夫妇亲自送行,礼仪规模之高,绝无仅有。

“赵少卿一路走好!”

“多谢国主、娘娘!”

李煜也上前道:“赵少卿,若有闲暇,欢迎再来江南,孤定设宴款待。”

赵铮心中暗想,这厮是真心欢迎自己吗?嘴上笑道:“多谢殿下,江南风光秀美,栖霞红叶,玄武湖光皆为绝佳美景,可惜此番没机会欣赏了,实在遗憾。若将来有机会,定要饱览一番。”

目光落到太子妃身上,对别人,赵铮只是礼节性地寒暄几句,见到周娥皇的楚楚神情时,心里莫名地有些悸动。

白狐、白衣、霓裳羽衣舞,莫非……

心念刚及此处,赵铮便暗自摇头,虽然自信,但不能自恋。占了美女便宜,还指望人家倒贴,这种事情不多,应该是自己想多了。

毕竟李煜和周娥皇号称是“天作之合”,毕竟今日正经是李煜的好日子,周娥皇一舞兴许只是为夫君贺。也许那《霓裳羽衣舞》的曲谱,还是人家夫妻一同补全的。今日一别,多半再无相见之日,明知没有结果,何须多想呢?

何必破坏人间夫妻感情,何况符璃还在汴梁城里等着自己。赵铮只是轻轻点头示意。然后转身骑上高头大马,扬长而去。今日一别,金陵种种便为过往,只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没想到刚走出不远,周女英出现在街边的一处楼上,她的身份无法参加东宫宴会。却不能不为大哥哥送行,于是只好用此招了,尽管周夫人反对,她还是溜了出来,等候在街边。

“大哥哥,一路走好!”周女英大喊一声,赵铮也是点头示意,就此别过。

女孩子当众如此,原本该羞涩的,可是周女英没有。而是痴痴地看着赵铮远去的方向,怅然若失。

周娥皇更是如此,远远瞧见妹妹的身影之后,心中感慨。至少妹妹可以公开大声跟他道别,可自己什么都不能说。当着众人的面,还需要克制情感,唯恐被看出什么端倪。一时间,心中悲苦惆怅,不由自主地有些眩晕,随即直接倒了下去。

“娥皇,你怎么了?”李煜抱住妻子,颇为惊疑。

钟皇后立即吩咐:“快传御医!”

太子迁居东宫之日,太子妃晕倒绝对是大事。很多好事者都伸长了脖子看着,这算怎么回事?不吉之兆?

两位御医来的很快,轮流把过脉之后,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高声道:“恭喜陛下、皇后、恭喜太子殿下。”

李煜父子还略微有些愕然时,钟皇后已经率先反应过来,面带喜色期待着。

御医喜滋滋回答道:“太子妃乃是喜脉,是有了身孕。”

“娥皇有了身孕?”李璟和钟皇后都颇为欣喜,作为祖父母,有孙儿自然高兴。尤其是太子李煜只有一个儿子,而今有了第二胎,自然是好事。

李煜却有些意外,脸上虽然带着笑容,却有几分惊疑之色。钟皇后瞧见之后,若有所悟,问道:“娥皇这身孕有多久了,怎地未听她说。”

御医肯定道:“约莫一月出头,时间不长,兴许未有恶心嗜睡等妊娠症状,太子妃未有察觉也不奇怪。”

钟皇后一听,放下心来,转身道:“从嘉啊,看来栖霞之行也并非胡闹,至少给母后带回个皇孙来。”

“母后,儿臣……”李煜有些不好意思,心中揣度,一月出头的话倒是没问题。肯定在栖霞山上有的,除此之外最近几个月并不曾与妻子同房,她在王府不曾接触别的男人。也罢,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孩子。

若时间不到一月,那就麻烦了……二十天前,妻子可一夜未归,是和赵铮这个外男在一起……虽说赵铮重伤,有小姨子女英在场,妻子的品德也不至于,但心里还是略有膈应。幸好超过一个月,可他万万不会想到,会有阴差阳错的情况……

周娥皇迷迷糊糊听到御医的话,心中顿时泛起了惊涛骇浪。一个月多点,正是栖霞山那次有的……那么,这个孩子……想不到一夕之缘,竟然有了孩子。他走了,原以为此生再无牵连,却不想有了这个爱的结晶。

第一时间,周娥皇有些惊喜,也许这是上天送给自己的礼物,弥足珍贵。可略微冷静,仔细一想,便惊恐不已。万一丈夫有所察觉,那后果……她实在不敢想。

不过听到钟皇后和李煜的对话,周娥皇放下心来,至少没有人怀疑这个孩子的身世。那就可以平安生下他(她),抚养长大。只是他们父子(女)只怕注定骨肉分离,可能他根本不知道有了这个孩子。

一瞬间,周娥皇的思绪和感情十分复杂,饶是她心神稳定,善于控制情绪,脸色还是有些苍白,额头上也有些冒汗。

见如此情况,钟皇后立即关切道:“娥皇这是怎么了?”

两位御医道立即道:“兴许是太子妃最近过于劳累,所以胎像有些不稳,所以……”

钟皇后一听顿时有些着急了,问道:“可还妥当?”

“皇后放心,只要好好休息,再辅以药物调养安胎,应该无碍。只是在此期间,太子殿下不可与之过分亲近,太子妃也不宜有太大情绪波动,否则对胎儿不利,或有流产或早产可能。”御医虽然紧张,却仍旧据实相告。

“从嘉,听到了没有,这几个月不许招惹娥皇,更不敢让她不顺心,母后等着抱孙子呢!”

钟皇后的吩咐,李煜不敢不听,即便不吩咐,他也未必会亲近周娥皇。他甚至怀疑,那日在栖霞山是妻子将计就计,趁机怀孕。于是心中甚至还有些许厌恶之情,想要用孩子绑住自己?哼,做梦!

“两位御医,你们便留在东宫,精心为太子妃安胎。皇孙安然降生之日,必有重赏!”钟皇后对儿媳妇这一胎还是相当关注的。

此时,周娥皇“恰好”醒来,正要起身却被钟皇后阻止了。

“好好躺着,也太大意了,有了孩子也不注意保养。前些日在钟山……这些天有忙着排练跳舞,还好孩子安然无恙,否则……这几个月千万小心,安然将孩子生下来。”

“谨遵母后叮嘱,是儿臣大意了,幸好孩子无恙!”周娥皇自己心里清楚,这个孩子弥足珍贵,容不得半点闪失。

“嗯,好好养着,这孩子是有福气的,你们刚刚迁入东宫,他便来了。”钟皇后使个眼色,立即有人将喜讯传出去。原本有人说太子妃晕倒不吉利,而今看来是东宫双喜临门啊!

周娥皇全不在乎,看着丈夫李从嘉有些古怪的神色,心中一动,说道:“母后,御医也交代了,儿臣有了身孕,无法侍候太子殿下。可否让那位黄家妹妹入东宫,顺便选几位采女入东宫,也好侍候太子,为皇家绵延子嗣。”

李煜没想到妻子这样大度,一时间还有些惊喜。从钟山回来多日,黄姝婷一直被禁足在宫中,任他如何求情,钟皇后就是不松口,让他很是无奈。今日妻子开口,看来是大有希望。至于选采女,更是求之不得。

钟皇后回头看了一眼李煜,轻声道:“娥皇大度,更不可辜负她!也罢,看在孩子的面上,就让她入府吧!选采女的事,让礼部去办吧!”

“多谢母后,黄家妹妹入东宫,便给个……”

周娥皇刚开口,钟皇后便打断道:“让她入东宫已经是抬举,还要得寸进尺要位份吗?”说话间看了一眼李煜,沉声道:“做个侍妾就是了,从嘉你记住了,宠着是可以,但尊卑有别,尤其是娥皇有身孕,更要注意。倘若让母后知道东宫有人兴风作浪,休怪母后不客气。”

“是!”能让黄姝婷回来已经算不错,李煜也知道分寸,其他的只能来日再想办法。

“好了,让娥皇好生休息,我们出去,百官还等着朝贺太子双喜临门呢!”

众人走了,周娥皇躺在榻上,手掌轻抚小腹,这里有一个生命正在成长。这是上天的恩赐,让她无限惊喜,多日愁眉不展的俏脸上终于多了几分幸福的笑意。

第一一一章臣有一计

赵铮并不知道周娥皇有了身孕,此时他已经登上大船,顺江而下,明日便能到达瓜州,然后登岸到扬州去见赵匡胤。

随行有两位南唐使节,李从益是李璟的第八子,与李煜和李从善不同,颇有几分英武之气。李璟派他出使,兴许是为了展示唐国皇室仅有的英武之气吧!

至于冯延鲁,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其父是南唐之前的礼部尚书冯令额。冯延鲁几年前就成为唐国的户部尚书,看起来一身正气,但丝毫不呆板,善于那种有理有据的辩驳,还能不弱了气势。

还别说,冯延鲁在外交方面还真是有一套,曾经数次出使汴梁。有丰富的经验,对宋朝高层也颇为了解,因而才能肩负如此重任。

赵铮心中有数,宋军是否渡江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是唐国人说了算,甚至赵匡胤说了也不算。且先让人家拜会了皇帝再说,现在客客气气招待着就是了。

金陵到瓜州的距离并不是很远,前日晌午开始登船装运,夜里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