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辅-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皇甫继勋答应了,因为李景达许诺给了他足够的好处,他自己也觉得有成功的机会。可惜成功的机会被他自己搞砸了,皇甫继勋与他爹皇甫晖相比差远了。他早早地开始准备了,正因如此泄露了天机。

赵铮带着周女英出城的时候,皇甫继勋负责的东城已经严阵以待,镇江而来的守军入城最便捷的方向正是东门。出于谨慎,赵铮将这个消息通报了韩熙载,顿时引起了猜疑。

那个时候,李璟打算瓮中捉鳖,或者说以防万一的命令还尚未下达,皇甫继勋凭什么未卜先知,这样有自知之明?

于是乎,韩熙载只是略微敲打,先是派人围了皇甫家的宅邸,然后带着圣旨来东门转了一圈,借国主李璟之口好好夸奖皇甫继勋防御有功。皇甫继勋立即疑神疑鬼,随即看到唐国精锐大军调动,便心知不妙。

作为一个资深墙头草,他还怎么愿意跟着李景达冒险?于是乎声称自己得到消息,有人可能谋反,所以才严阵以待,正准备奏报国主的。然后很笃定地将李景达的一些准备和谋划全盘托出,同时也将自己撇的干干净净。

韩熙载是个老狐狸,他要得只是平稳帮国主判定动乱,一个皇甫继勋没必须过分为难。于是乎,逃过一劫的皇甫将军成为守城的主力。

他不仅没有配合镇江军打开金陵城门,并且给予了最为沉重的打击。计划全都失败了,李从嘉这块招牌没有出现,预计里应外合也成了空口白话。

一群叛军,想要攻陷城池高大,有大军守卫的金陵城谈何容易?尤其是军心乱了。这个时候,连那些李景达的心腹将领都在怀疑,齐王是不是骗了他们?那些个普通士兵就更加疑神疑鬼了。

军心散了,还如何打仗?在金陵守军猛烈还击下,叛军很快乱了套。当有外围的勤王军队到来时,叛军彻底乱了。全都四散奔逃,抑或被俘虏,抑或主动投降,抑或负隅顽抗被杀。

李景达仓皇出逃,而皇甫继勋则亲自率领前去追杀,上演了一幕从亲密战友到仇人见面快速转变的好戏。

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就这样戛然而止了,听到兵戈之声,金陵的百姓都惊恐不已。都在想着怎么避难的时候,官府便宣布叛乱结束,金陵城的百姓在一片猜疑中,像是没事的的人一样,秦淮河边再次恢复了往日喧闹。

当李从嘉和李从善踩着月光回城的时候,叛乱已经结束,将士们已经在清理并不惨烈的战场。

兄弟俩来不及多看,匆匆往皇宫而去。刚一如踏入宫门,钟皇后和周夫人便扑上来,着急问道:“娥皇和女英呢?”

李从嘉支支吾吾了半天,给出了一个说法。意思是自己被李从庆蒙骗出城,险些遇害,多亏妻子和小姨报讯,在宋使赵铮的帮助下突围出来。妻子为了舍身相救,让自己先走……他临阵脱逃的卑鄙行为被掩盖,变成了为了顾全大局,不得已含泪离开的厚道悲**。

当然了,为了圆上这个谎,李从嘉也不敢再污蔑赵铮,反而将他形容成拼死相助的大恩人。现在只能这么说了,回头再让妻子帮着说谎,她肯定不会拒绝,赵铮的说辞便无关紧要。相信他会识相配合的,否则……

李从嘉虽然将信将疑,但六哥既然这么说了,也不好拆台,一直默不出声。得知两个女儿下落不明,身处险境,周夫人已经哭成个泪人。

钟皇后却神情几动,若有所思地看着儿子,平静道:“这么说,娥皇、女英现在可能是被赵少卿救走了?”

第一〇七章愿为一只狐

钟皇后的心情有些低沉,今日虽然惊险,但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齐王李景达的叛乱被剿灭了,再也没有人威胁到儿子的储君之位,天亮之后便可名正言顺迁入东宫。

可是儿媳妇周娥皇姐妹与宋使赵铮失踪,让这件事蒙上了一层阴影,已经不是美中不足的问题。倘若周家姐妹有什么闪失,对皇室以及东宫吴王的打击不小。

宋使若是死了,后果可能更为严重。听说宋军已经包围扬州城,李重进覆灭在即,宋帝赵匡胤已经亲临江边。一江之隔便是唐**事要塞镇江,守军都被李景达调出来叛乱了,防守十分虚弱。一旦赵铮死了,赵匡胤以此为借口渡江南征,后果将不堪设想。

“母后莫要担心,目前得到的消息是六嫂他们暂且性命无忧。”李从善道:“我已经安排人追击李从庆,只是钟山林密,夜间搜索多有不便,只能等到天亮……”

“韩王殿下,请你一定要救回娥皇和女英……”周夫人已经泣不成声,丈夫大司徒周宗已经死了,两个女儿关乎周家的地位和未来。尤其是长女周娥皇,自明日起便算是唐国太子妃,将来是要母仪天下的,要是有个什么闪失,对周家而言便是天崩地裂。

钟皇后道:“夫人放心,娥皇是我儿媳妇,一定会尽全力救她们的。从善,你先送周夫人去休息,然后加派人手去营救你六嫂。”

“是!”李从善领命而去,周夫人虽然担忧,却也是知理之人,知道适可而止。

钟皇后单独留下了李从嘉,皱眉道:“越来越不像话了,母后叮嘱过,为何还要出城?”

“母后,我……被从庆骗了!”李从嘉有些心虚,难免吞吞吐吐。

“他怎么骗你的?”

“这……”

钟皇后脸色顿时一沉,冷冷道:“为了那个贱婢?”

“母后恕罪,是从庆买通了别宫的侍从,说姝婷有了身孕,我才……”李从嘉讪讪道:“儿也是为了子嗣着想。”

“哼!”钟皇后冷哼道:“你只有仲寓一个孩子,子嗣单薄没错,可也不能因此宠着那个贱婢。唐国皇孙需要有高贵的血统,最好都是王妃嫡出……与多宠些娥皇,还怕没有子嗣?”

“是,儿臣谨记!”

“但愿!”钟皇后表情冷淡道:“你准备处置那个贱婢?”

“啊……母后,不是姝婷的错……”李从嘉顿时支支吾吾,看着母后阴冷严肃的神情,有些慌张了。

“她一个贱婢回来了,堂堂王妃却生死不明,你准备怎么交代?”钟皇后沉声道:“你的那些说辞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自己心里清楚。母后或可勉强信了,可是满朝文武,唐国百姓信吗?”

“这……”李从嘉顿时无言以对。

“那个贱婢必须死……”

“母后,姝婷她没错,她是无辜的……”

“无辜?狐媚惑主的贱婢而已……”看着儿子惊慌,还带着几分哀求的神色,钟皇后眉头一动,沉声道:“罢了,母后只是先将她关起来,娥皇平安回来便罢了,若是回不来,她必须死。记住,明日便要入住东宫,吴王的名声最重要。因为一个贱婢撇下王妃这种事,绝对不能有!”

李从嘉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母后是真的动怒了,如果周娥皇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么他可真是赔了夫人,又要折妾啊!原本还有些幸灾乐祸,盼望着赵铮就此一命呜呼,全在却不得不担忧,甚至祷告他好好地活着……

……

担心赵铮的人很多,赵匡胤站在扬州城下,遥望西南方向,心中也颇有忧虑。

金陵到扬州的距离不远,不过两百里而已,借助飞禽传讯,速度很快。赵匡胤在第一时间就接到了金陵发生兵变的消息,如此局面,求之不得。

虽然已经兵围扬州,但李重进仍在负隅顽抗,附近的一些州县依旧掌握在叛军手中。若是唐国及时出兵,还是有翻盘的可能。

不过这时候,唐国发生兵变,哪里还有力量出兵北上?不但救援不了李重进,未来几年之中,怕是也无力北顾,这有利于大宋稳定淮南,休养生息。对于宋朝而言,这场叛乱,简直就是求之不得的及时雨。

通过各种渠道,赵匡胤基本弄清楚了来龙去脉,是赵铮在背后主导,成功逼反了李景达,这份功劳,不言而喻。赵匡胤很是得意,果然是没看错赵铮,确实是个人才,心里还盘算着等从江南回去,该好好重用。

却不想,今日傍晚传来消息,赵铮下落不明,生死攸关。赵匡胤不免很是担心,对于赵铮去钟山的行为,在他看来是保护李从嘉这个正统,对付李景达,至于其中的复杂情感关系,他就不得而知了。

想起赵铮的功绩,以及一些特殊的事情,赵匡胤默默道:“文彦,你可要活着回来!”

……

而此时,钟山之上,重伤在身的赵铮正在于两个美人一道星河夜话!

八月十四,秋高气爽,金陵的天气不错,满天繁星清晰可见。反倒是月亮,时不时被云彩遮挡,让星辉成为这个夜晚的主角。

对于前世一直生活在都市中的赵铮而言,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如此灿烂的星辰,对此十分享受。可是两个美人似乎并无多少兴趣,尤其是周女英一直缠着讲故事。

为了度过漫漫长夜,本来是三个人轮流讲故事的,可后来不知不觉就成了赵铮的独角戏了。什么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甚至是西厢记这些故事,在赵铮的一番改动,去掉朝代印记之后,全都讲了出来。

两个美女听的如痴如醉,牛郎织女鹊桥会她们倒是熟悉,姐妹俩一起抬头看着天上的银河。找到了牵牛星之后,多希望自己是另一侧的织女星,可惜……想到汴梁城里另有其人之后,心里难免有些黯然伤神。

听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不知其为女儿身,不免笑骂梁山伯呆瓜,却不知这是赵铮以前的外号。

待听到两人深爱,最终化蝶双宿双栖,不免有些唏嘘。周娥皇则是在想,如果有可能,当真情愿和他一起化蝶双飞,可惜永远不能。

至于西厢记里,张生和莺莺之间,更是不能。身为王妃,私下相会是完全没有可能的。礼法就是这样严酷,此生注定不能再有非分之想。

周女英全然不知姐姐一番悲苦的心情,笑问道:“大哥哥,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好听的故事啊!”

“嘿嘿,都是以前听别人的讲的……”赵铮呵呵一笑,搪塞过去。

不想周女英立即道:“大哥哥,那你再讲一个好吗?”

周娥皇摇头道:“女英,够了,赵少卿受伤了,也累了,让他歇会吧!”

黑暗中虽然看不清周女英的表情,但是她期盼的心情完全能够感受到,赵铮道:“那好吧!”

“好好,这次是什么故事呢?”

赵铮略微沉吟道:“这次是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相传前唐的时候,有个书生上京赶考,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多余的盘缠住店,故而住在荒野中的一处破庙中苦读。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

实际上,这美丽的姑娘是一直修行千里的白狐,被书生苦读所感动……爱上了书生,白狐也千方百计帮助书生赶考。书生高中,金榜题名,当白狐赶去祝贺时,发现书生取了一位尚书的女儿为妻……”

“啊!”周女英顿时大喊道:“这书生也太忘恩负义了!”

“也未必,也许书生并不知道白狐爱着他,何况人狐终究殊途,他们注定不能在一起。”周娥皇说话时,仿佛感同身受。

周女英悻悻问道:“大哥哥,后来怎么样了?”

赵铮淡淡道:“关于这个故事,其实有一首歌,我唱给你们听!”

“好啊,好啊!”周女英立即兴奋不已。

赵铮清了清嗓子,才唱道:“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

千年修行千年孤独

夜深人静时

可有人听见我在哭

灯火阑珊处

可有人看见我跳舞

……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

周娥皇默默地听着,黑夜之中,泪水经不住再一次流出。这便是天意,此生注定如此,她觉得自己就是那只白狐,只能做一只白狐,只希望他能记住……

第一〇八章归期至

ps:上章末尾关于白狐的故事做了修改,改为歌词本身叙述的故事,麻烦各位读者回头重新看下。之前是有意写的生硬糟糕,本来是想让赵铮借故事表达心境,但仔细思考,觉得这样安排不好,有些生搬硬套,不合理,所以做了修改。因为“白狐”这个情节,真的很重要,期待后面的情节吧!

~~~~~~~~~~~~~~~~~~~~~~~~~~~

暗夜之中,李从善派去的军士无法上山搜救,却也起到了一些作用。李从庆见到这个阵仗,哪里还敢明目张胆地追杀。

慢慢地,李从庆更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自己这边擒获李从嘉的行动失败,那父亲那边进攻金陵城是什么结果呢?

派出两个人出去打探消息,得到的回报让他心凉半截,陷入了惊恐之中。父亲的行动失败了,皇甫继勋临阵倒戈,致使齐王大败,而今正在被追捕,下落不明。

竟然失败了!

李从庆似乎有些难以接受,咒骂了皇甫继勋几句之后,终于意识到现实是多么严峻。

什么唐国未来的命运,他早已经不在乎了,现在担心的只是自己的处境。梦中的皇位已经远去,齐王世子的高贵也荡然无存,他们父子现在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叛党。被抓到便是阶下之囚,注定身首异处。侥幸逃走,便是丧家之犬,亡命天涯。

逃!

本能的求生**告诉李从庆,该逃走了。相比之下,保命是当务之急。即便是对赵铮恨的咬牙启齿,也只能望山兴叹,复仇暂时是顾不上了。

苍茫黑夜之中,李从庆消失在山野之间,要逃去哪里,能逃到哪里,他一无所知,只知道要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正如李景达最初预料的那样,以防万一真的派上用场了,李从庆留在城外,算是为齐王府留下一条根。

没有了李从庆的追杀,钟山之上变得安全多了。这里靠近金陵城,平日里来往的人多,并没有什么大型野兽,是以赵铮与周娥皇姐妹平安度过一个夜晚。

一曲《白狐》之后,众人各怀心思,相顾无言,一夜就这么过去了。天亮的时候,李从善找到了他们。

周家姐妹安然无恙,但赵铮的情况却严重了,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沉重的伤势之下,人陡然变得十分萎靡,几乎昏厥。

周家姐妹心有戚戚,直到此时才清楚地意识到赵铮伤的有多重。而这些都是为了救她们造成的,尤其是周娥皇,心里最不是滋味。周女英则十分后悔,昨晚不该缠着大哥哥讲那么久的故事,该让他好好休息的。

李从善道:“六嫂,女英姑娘莫要担心,还是尽快送赵少卿回城医治。”

“好!”两个美人含泪答应。

李从善则是松了一口气,虽然赵铮重伤,但几人性命无忧,这便是最好的结果。无论对谁,都能有个交代了。

众人回到金陵城,见到两个女儿安然无恙,周夫人喜极而泣,泪流满面。但是两个女儿的反应都很冷淡,仿佛更多是在意重伤的赵铮。

李璟和钟皇后亲自出面,对赵铮表示感谢。他们心里清楚,如果不是赵铮力战,李从嘉和周娥皇谁也回不来。李从嘉心中虽然有些不情愿,却也不能忘恩负义,少不得要亲自出面道谢。

一时间,赵铮成为唐国皇室的大恩人,身份也水涨船高。李璟派出了唐国最好的几位御医,联合为赵铮诊治,用的全是最好的药材。如此做,是为了向天下证明他们知恩图报,同时何尝不是对赵匡胤有所交代。

至于那八位战死宋朝禁军将士,遗体都被收殓火化,唐国方面厚重抚恤其家人,方方面面处理的十分妥当。

因为叛乱的缘故,李从嘉迁居东宫未能按原计划的进行,少不得要推迟。至少有两件事办妥之后,才能进行。一个是抓到叛乱匪首李景达父子,另外一个便是等候赵铮的伤势好转。

御医诊治之后,断定赵铮的内伤是撞击所致,好在体质健壮,并未伤及根本。诸位名医联手,加上上好药材调养,正在逐渐好转。饶是如此,整整过了二十天,才算好了个大概,日常行动全无问题,只是要痊愈,还需要仔细调养两三个月。

在这期间,李景达落网了。皇甫继勋很卖力,亲自带人追到镇江,将狼狈不堪的齐王抓了回来。如此既证明了自身的清白,也立下了一件大功。

国主李璟对其大加赞赏,并且予以提拔和赏赐,皇甫继勋陡然间被提升为唐**中数一数二的将领,几乎成为此番叛乱中最大的赢家,完全始料未及,任谁也没有想到。

至于李从庆,唐国上下也大肆追捕,却毫无踪迹。仔细想想,偌大的江南,一个人要是有心躲起来,想要找到之着实很难。

走掉了一个李从庆,赵铮并不担心,反而觉得是好事。此人的存在,对唐国而言是个隐患,将来少不得让唐国人费神,对宋朝是有好处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好消息。李重进在得知唐国动乱之后,便知道援助无望,陷入负隅顽抗的绝境之中。士兵们因此信心动摇,原本来苦苦支撑的城池纷纷倒戈,投降宋军。扬州成为孤城一座,最终扛不住石守信的进攻,城破陷落。

李重进见此情景,完全绝望,随即点燃宅邸,自/焚而死。扬州陷落,李重进之死,宣告了持续数月的淮南叛乱结束。

这件事意义重大,李筠和李重进先后覆灭,成功震慑了宋朝国内各地节度使。他们都心生惧意,不敢再有非分之想,赵匡胤算是坐稳了皇位,宋朝也基本统治算是确立了。

与此同时,宋朝的国境线成功推进到了长江边,大军隔江虎视眈眈,兵锋成功威胁到了吴越和唐国。

吴越那边什么反应还不知道,至少唐国上下目前处在深深的不安之中。李景达叛乱很快被剿灭,虽不至于让唐国伤了根本,造成的影响却很恶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注定会不平静。对于李璟而言,稳定内部,为儿子李从嘉造就一个良好的继位环境成为重中之重。

所以唐国根本不敢与宋朝有丝毫冲突,尤其是镇江前线守军被李景达调开,防守空虚,实在让人心惊。

当此之时,李璟倒也不慌不忙,他首先做了一件事情。李景达被抓获处死的那一日,李璟在朝堂上宣布吴王李从嘉改名李煜,册封为太子,即日迁入东宫。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没有人觉得意外,只是时间略微有些突然。李璟也是无奈,因为叛乱,这个步骤他不得不提前。

弟弟李景达的叛乱,让李璟再次看到皇室相残的可怕,果断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哪怕李从嘉有所不足,还是要让他继位,以免兄弟之间再起纷争,手足相残。

随后,李璟宣布,九月初五在东宫设宴,一来是庆贺太子乔迁之喜,同时也是为宋使赵铮送行。

使命完成,身体逐渐好转的赵铮接到了赵匡胤的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