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辅-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从嘉进小院时,韩微还在柳莺儿的肚皮上,听到消息之后,匆匆起身前去见客,榻上的柳莺儿几乎成了人干,消瘦了不少,眼神也很空洞,脸上已经没有任何表情。唯有略微起伏的胸口表示她还有呼吸,她还活着。

但凡女人到了这个地步,完全就是行尸走肉,男人不会再喜欢。可韩微偏偏就是个例外,对柳莺儿依旧爱若珍宝,每日至少三次不可少……

出门瞧见李从庆来回踱着步子,韩微便心中有数,笑问道:“世子,发生何事?”

“栖霞山的设计失败了?”

韩微了然于心,这条毒计本就有他参与的影子,听闻失败确有短暂的沉默,便默认了这一事实。听过李从庆讲述当时的情况后,韩微便低头不语。这确实是个扳倒赵铮的好机会,可惜了……

“具体怎么回事你知道吗?”韩微也觉得其中一点颇多。

“不知道,不知是有人故意,还是阴差阳错?”李从庆有些气急败坏,他一直没闹明白是怎么回事。今日在栖霞山上,光想办法自圆其说哄骗李从嘉了。

韩微见状猜到了几分,问道:“世子的说辞,李从嘉相信了吗?”

“看样子是信了,他还下了封口令,不让提及今日之事……”

“世子真打算三缄其口吗?”

“此话怎讲?”

韩微道:“此事传扬出去,打击了宋使的名声不说,李从嘉即将入东宫,只要是有亏德行礼法之事,都会被放大,会有大臣看在眼里说话的。这对令尊不是很有好处吗?”

“可若是传出去,李从嘉追查下来……毕竟只有那么几个人,跑不掉的。”李从庆对此颇为忧虑。

韩微却笑道:“事已至此,世子以为还能独善其身吗?只要把握时机,一击必中,把他从东宫拉出来,不就……”

“你的意思是……”

“回去告诉令尊,时候差不多了,该下决心了!”韩微说的很慢,一句一顿,很清晰地传入了李从庆耳中。

……

李从庆满心震惊,对韩微提到的事情有些拿捏不定,从秦淮边隐蔽的小院李出来就开始有些心神不宁。一路上思绪票的更远了,全然没有注意到,有人尾随在后……

第八十九章知己知彼

从一开始,赵铮走出接触者误区时,便开始思考淮南李重进到底与何人有接触?

他做出了分析,此人在南唐必定要有影响力,可以影响到臣民,也要能影响到国主李璟。这样的人很多,钟谟、韩熙载甚至是皇甫继勋都有可能。

除此之外,此人还要是个主战派,很可能是个军中的鹰派人物。最好是兵权在握,实力不凡,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两者一结合,人就不多了,南唐的那些文臣就不用说了,武将里面有远见卓识,有魄力北伐的人并不多。皇甫继勋貌似算一个,可赵铮觉得他更多是为了私仇,其本质还是一个怂包。

这个时候,一个人进入了赵铮的视野,那就是李景达。作为李璟的亲弟弟,爵封齐王,在没有正式确立太子之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本身实力和和影响力就不用说。

而且他还是南唐军中第一人,有兵权更有威望,战功赫赫,士卒信服,肯定还有不少亲信的将领,能量很大。

或明或暗的消息都显示,李景达曾多次向李璟建议出兵淮南,收复江北十四州。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主战派,嫌疑自然也就更大了。

在此之前,赵铮也只是怀疑而已。今日在栖霞山,他儿子李从庆出现的很巧合,表现太积极,这让赵铮开始疑心更重了,此事怕是大不简单。

于是乎,一回到金陵城,便与李元乔装出了礼物宾院,暗中跟上了李从庆。本来也没有抱太大希望,只希望能够顺藤摸瓜找到些许线索,而今确有端倪。

没有回王府,而是来了这座小院本身奇怪。仔细观察之后,便发现这个小院的位置和独天独厚,闹市中却显得很隐蔽,这就非同一般了。

李从庆进入时,他们本想跟着潜入,没想到李从庆侍卫十分警惕,防守严密。为了打草惊蛇,只得克制心中的好奇,静静在外监视。

李从庆走了,神情还是那么凝重,但嘴角已经舒展几分,一进一出心情已经全然不同。就越是说明,这其中有猫腻啊!

这座小院非同寻常,赵铮很想潜入进去看看,可又怕打草惊蛇。这个时候惊动对方绝对是愚蠢的行为,必须格外谨慎。

略微沉吟,赵铮吩咐道:“李元,调集我们在暗处的人手,监视这里。”

“是!”

眼看着满天繁星,赵铮知道,今夜的收获只在于此了。于是两人匆匆回了礼宾院,一路上都格外小心,唯恐泄露行迹……

……

韩微并不知道一墙之隔便是大仇人赵铮,那个他处心积虑想要置于死地的人。

金陵之行并不顺利,李重进已经反叛了,可唐国出兵救援之事还遥遥无期。唐国主李璟的懦弱惧怕让他一筹莫展,唯有剑走偏锋,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李景达身上。

可是结果还是不尽如意人,李景达虽然在对宋朝的态度上十分强硬,但骨子里与其兄李璟是一样的,都有些优柔寡断。

对皇位有想法,却又在乎兄弟之情,不敢孤注一掷。明知按照这样的节奏,南唐亡国是必然,想要力挽狂澜,却不敢直接动手,迈出那关键的一步。只是一味想办法来逼迫李璟,可每次都已失败告终。

李家子孙怎么都这幅德行?非要不见棺材不落泪?这让韩微很苦恼,不过他的目的只是让唐国出兵,最终这皇帝谁来做倒也无所谓。关键是李景达这边毫无进展,让他很着急。

难道真是天意吗?为何每一次都这样的不巧?赵铮都能成功避过一劫?韩微的心里很难受。在这个讲究天人感应的年代,这样的状况造成的心理压力绝对不小,有时候甚至让人疑神疑鬼,甚至是动摇信念。

不过只是一想起一家人惨死的情景,韩微便会再一次坚定信念,此生不覆赵宋,不杀赵匡胤与赵铮誓不为人,这已经成为他活下去的动力和人生的全部意义。

保住李重进,不断为赵宋制造麻烦和祸患便是手段,促使南唐出兵势在必行。现在还来得及,赶在九月之前出兵,淮南不利的战局还有转机。

时间紧迫,他着急,李景达何尝不着急呢?错过了这次机会,南唐亡国也就开始倒计时了!

这对他而言是有利条件,再者就是李景达的宝贝儿子,到底还年轻,急功近利,不过说起话来比他那个犹豫不决的老爹要好很多。

李从庆已经蠢蠢欲动,栖霞山之事有个什么风吹草动,李景达还有别的选择吗?算是孤注一掷吧,能不能成功就看天意了。

韩微暗中祈祷,希望李景达能有个好运气……唐国出兵,再加上赵铮的一颗人头就最完美不过了。

……

礼宾院里,赵铮打个喷嚏,大晚上的,也不知谁这么念叨自己。

房间里漆黑一片,他的眼睛却睁着,全无睡意。今天发生的事情太多,必须好好理一理。

确定了李景达的真面目之后,赵铮心里的忧虑就更多了。此人在南唐地位非同一般,影响力也很大,万一他说服了李璟该当如何是好?

赵铮沉思片刻,轻轻摇头,在这一点上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李景达应该已经失去了说服乃兄的机会。要不然,他怎么会让儿子陷害李从嘉呢?

这次失败了,他还会怎么做?《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知道李景达下一步的动向。

宣扬今日在栖霞山的事?败坏自己的和李从嘉的名声?有可能,但结果不痛不痒。

多年律师职业生涯对赵铮有很大帮助,庭辩之中说话往往绕很大一个圈,最终才是真实目的。是以在制定对策时,首先要考虑的就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最核心目的在哪里?

那么李景达的目的是什么?出兵淮南,这是具体的一个答案。怎么做,他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呢?

赵铮分析了几种可能,要么他能够发动更多的大臣,劝谏李璟,甚至是公开逼迫。再者,便是使得宋唐关系尖锐对立,不可调和……具体就是让自己这边伤害南唐的重要利益或尊严,比如伤害李从嘉或者侵犯周娥皇,抑或公开杀了宋使,迫使宋唐交恶!

猛然间,赵铮发现自己竟然如此的不安全!

除此之外呢?李从庆今日的手段要是成功,李从嘉还能迁居东宫吗?想要一箭双雕,不就是对那张龙椅感兴趣吗?很显然,如果李景达是唐国皇帝,自然能为所欲为,出兵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他会铤而走险吗?赵铮沉思许久,觉得不能当成个设问句来处理。这种紧要关头,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即便是李景达没有这个心思,也得帮他一把,在后面添点柴火,然后让李璟来灭火。

挑起内乱……

赵铮想到了历朝历代,已经被无数人用滥的手段。只要南唐内部有叛乱,不安定,他们还有精力出兵淮南吗?

如此也能削弱唐国实力,为将来平定江南做准备。更重要的是隐患,李景达这样的人存在始终有危险,将来的事情说不好。他若不死,万一哪一天掌权,对宋国始终是威胁。

而今是个机会,索性借李璟之手,将他彻底葬送,也好永绝后患。如此也算是对李从嘉的一点补偿吧,毕竟给他带了绿帽子……

想到这里,赵铮又想起了周娥皇,那美艳无比的容貌,那柔美动人的体态,那风景万种的笑容……

许久,赵铮才收摄心神,当务之急是对付李景达。李璟对这个弟弟没有丝毫警惕,这才是最恼火的事情。

看来必须要想法将李璟的注意力引向李景达,逼他露出狐狸尾巴。还有秦淮河的那个小院,里面也不简单啊!

念及此处,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也许这是个办法……

第九十章登门拜访

齐王府,李景达脸色阴沉,肃穆的背影给人感觉格外沉重和压抑。

李从庆站在后面,神情越来越不自然,半晌之后低声道:“父王,是我的失误,我错了……”

“你错在哪里了?”

“前日栖霞山的事情没有办好……”

李景达道:“一件微妙的小事,办好的效果非同凡响,可以小博大,做不好,麻烦也不断啊!”

“我已经善后了,六哥……李从嘉愚蠢至极,并未有怀疑。”李从庆道:“那几个纨绔子弟不敢胡言乱语的,不过……”

“不过什么?”李景达皱眉问道。

李从庆道:“父王,孩儿想着,守口如瓶就算了,什么之后也该透露一下,在添油加醋一番……”

“哦?”

“比如中秋前的一两日散播出去,迁居东宫的大宴上刚好人尽皆知,会不会特别有效果呢?”李从庆沾沾自喜道:“反正到了那时,即便是消息泄露,李从嘉也没时间去怀疑和追查……想想到时他的表情,还有大伯……李璟的反应……”

听着儿子得意的笑声,李景达问道:“这是你自己想的主意?”

李从庆知道父亲已经有猜疑,因此不敢隐瞒,如实道:“不是……父王,孩子私下里去见过驼背,向他讨个计策……”

“他怎么说?”

见父亲没有怪罪,李从庆才试探道:“他说,事已至此,已经别无他法,唯有……请父王下决心吧!”

“哼,为了让我唐国出兵淮南,韩微也是处心积虑啊!”李景达一声感慨,可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却不得而知。

李从庆趁机道:“父王,他或许动机不纯,但话说的一点没错。事到如今,不能犹豫了……宋军要是灭了李重进,可就隔江虎视眈眈了,皇祖父一手创下的江山可就要毁于一旦了,你能无动于衷吗?

既然大伯……李璟不敢担负这个责任,有负皇祖嘱托,那你就该……再者,暂时骗过了李从嘉不假,可若时日长了他回过味来,或是发现什么端倪,我们可就暴露了……他可是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主……将来若是坐上皇位,只怕要猜忌我父子,齐王府还有宁日吗?”

李景达沉默了,不过拳头也紧紧握起,显然是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中。

“父王,孩儿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常言说富贵险中求,何尝我们其实更多是为了自保,左右是个死,还不如搏一把试试,是贵不可言,还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那些情分也就无需顾忌了。只要保全了唐国的基业,就是对皇祖尽孝啊!”

说完之后,李从庆说完了,看着父亲的拳头握紧又松开,又再次握紧,他知道的自己的梦想并不遥远了。保全唐国将来的安危是很重要,这是父亲最在意的事情,但对李从庆而言,还有个更吸引人的地方。

父亲李景达要是坐上皇位,自己就是太子了,将来这唐国的皇位……嘿嘿!皇家子孙,谁要是对皇位没有点心思那才奇怪。

李景达沉默了很久,问道:“赵铮最近在做什么?”

“他啊……”李从庆道:“从栖霞山回来之后,他便没闲着,每日好几家地拜访朝廷重臣,前日去了潘佑家,又去了韩熙载府上饮酒……”

“是吗?”李景达道:“栖霞山的事,从嘉没看出来,那赵铮呢?”

李从庆道:“他以为是李从嘉要算计他……”

“算计到最后还把自己算计进去,你以为赵铮会怎么想……”李景达道:“他可非同一般,不可小觑。”

“如果是这样……”李从庆有些担心了,要是赵铮怀疑到自己头上来可就麻烦了。

“已经晚了!”李景达很无奈,奉命去镇江整顿的军务,连着三日不在金陵。很多事情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延误了很多啊!

“父王,他毕竟是个外人,在江南毫无根基,翻不起多大的风浪吧?”李从庆有些侥幸,仿佛不太自信。

“哼哼,话虽如此,可……”李景达道:“他这几日频频拜访各位重臣,会不会另有文章呢?”

“不至于吧……”李从庆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更得加快速度了。”

“是啊!”李景达道:“这小子来江南日子不久,造成的麻烦却不少……任由他闹腾下去,唐国危矣!”

“父王,既然如此,不如直接……可好?”李从庆比划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李景达道:“既然要跟赵匡胤翻脸,肯定不能让他活着回去,不过还不能着急……总之,他活不过中秋。”

“对啊,那夜……李璟要在东宫宴请百官,到时候正是机会一网打尽!”李从庆有些兴奋。

李景达道:“镇江和采石的驻军都是为父的亲信,唯独这金陵城里只有少部分……”

“皇甫继勋掌管着部分守军,父亲以为在他身上做点文章可否?”李从庆提出一个建议。

“他?”李景达道:“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得谨慎啊!”

正在此时,心腹来报:“宋使赵铮送来拜帖,午后前来拜访齐王。”

李景达父子对望一眼,赵铮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在外人看来,他拜访唐国重臣显贵,必然要来齐王府。可是李景达和李从庆却不以为然,总觉得赵铮是来者不善!

“让他来吧,也好会会,看看他到底有什么阴谋诡计?”李景达想着了,答应了!

……

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酒肆茶楼不少,这些地方是饮酒酬唱,欢娱休闲之地,却也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媒体平台,路边社的核心地带。

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只要有趣,只要新鲜,诸如某勋贵包下了哪条花船上的姑娘,金陵城里哪家的小媳妇红杏出墙等等,在这里都能听到。如果你愿意,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有人会主动将来龙去脉给你调查清楚。

高手在民间,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亘古如此!

今日最劲爆的消息竟然和吴王殿下有关,皇室趣闻本就有市场,再加上李从嘉可是金陵城里的名人和才子,百姓自然关注。

内容就更劲爆了,竟然是吴王与宋使赵铮,带着王妃与舞姬在栖霞山行秽乱之事。这其中的细节又被各种演绎,香艳奇妙之处众多,然后被大肆宣扬……

涉及皇室第一才子李从嘉,与江南第一美人周娥皇,还是这样香艳的段子,极大激起了百姓的好奇心,被人津津乐道。瞬间便满城皆知,传的沸沸扬扬……原来吴王这样风/流,与王妃之间的闺房之乐这样别致……

当然了,宋使赵铮也夹杂其中,成了一个风/流浪荡之人,有人将之余多年前的陶谷相提并论。一时间《鹊桥仙》和陶谷当年所作的《风光好》瞬间成为秦淮花船上最流行的唱词。

赵铮站在河边,听到有人歌女唱道:只得邮亭一夜眠时,不禁感慨。那样国色天香,风情万种的美女,可惜只有栖霞一夜眠,回味无穷,却也遗憾啊!

就在出神的功夫,李元已经快步回来,点头道:“大人,我们的人跟踪的最先散播谣言之人,发现与他们间接接触之人,绕了很大圈子,确实有那个小院有关。”

“这就对了……”赵铮问道:“给李景达的拜帖送去了吗?”

“送去了,已经同意大人去拜访了。”

“那好!”赵铮嘿嘿一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前去登门拜访吧!”

第九十一章行刺与追凶

金陵城流言四起之时,宋使赵铮骑着高头大马,摆着仪仗,在数十名禁军将士簇拥下,高调前往齐王府拜会李景达。

一走到秦淮河边,立即有人认出来,这不是流言中的另外一个男主角吗?

现在赵铮在金陵可是名人,先是在秦淮河边痛打皇甫绍杰,然后在李从嘉的宴会上写下了风靡江南的《鹊桥仙》,而今又因为与吴王殿下一起秽乱山野,人尽皆知。

江南百姓原本正津津乐道,而今看到赵铮,少不得要指指点点。甚至有不少人出来“夹道欢迎”,目的就是围观这位宋使的“风”采。

万众瞩目啊!

赵铮瞧见这个状况,只是淡淡一笑,出名有什么不好的?看看后世,有多少人绞尽脑汁,用尽各种办法搏出位也不能。而今自己在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轻而易举便名声大噪,多难能可贵啊!

嘿嘿,哪怕这个出名不是好事,咱也欣然接受,完全就是抱着一副淡然处之,甚至是自黑的心态来看待。

男人嘛,风/流而已,能怎么着?金陵男人们羡慕之处正在这里。尤其是有身份的男人,都知道窅娘的身姿是如何柔美妖娆,将这样的女子纳入私房,床榻之上的滋味……当日那些参加过国主李璟寿辰宴会的官员,都忍不住啧啧叹息,好生羡慕。

所以,男人们看待赵铮的眼神并不见得都是鄙视,江南风气开放,并非都是固守礼教的老学究。当年陶谷之所以丢人,那是因为他之前装出一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