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辅-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是给南唐臣民一个交代,似乎也是有意杀一杀自己的威风和锐气,然后派出了他的两个儿子李从嘉和李从善来招待自己。

很凑巧,老爹的寿诞尚未到来,儿子却要先一步庆生了。七月初七,李从嘉生辰,于郑王府设宴共贺,请柬已经送到礼宾院来了。

“赵少卿,这个……我们去吗?”

南唐致歉,秦淮河之事真相大白,董仲彦羞愧不已,原来鸿胪少卿赵大人真是见义勇为!董仲彦在深深敬佩的同时,更多是畏惧。之前竟然误会了赵铮不说,还那样的大言不惭,先后两次顶撞和诋毁顶头上司。

基于之前对形势误判,以及对赵铮太年轻的成见和小觑,董仲彦犯下了要命的错误。如今见到赵少卿大发雷霆,连南唐朝廷都主动致歉了,如此威势,他又如何敢不服?心里不害怕才怪。故而现在有个大小事宜,再也不敢多嘴,全都以赵铮马首是瞻。

“去,为何不去?”赵铮笑道:“你准备一份礼物,去给郑王祝寿去!”

李煜爱好宴饮游玩,看来果然不假,正好前去见识一番。没有的情报支持,对南唐的情况一无所知,若是再不与南唐人密切来往,那可就真成瞎子聋子了。

对了,还有他家王妃周娥皇,到底国色天香到了何种地步?那日只是隔着窗帘惊鸿一瞥,甚为遗憾,这次不知道是否有机会一睹芳容。

赵铮兀自在“打”李从嘉夫人的主意,并未想起“宴无好宴”的老话!

……

韩微既忧且喜,忧的是自己背黑锅了,是“被黑锅”。

谣言四起,满城风雨,秦淮河边,赵铮与皇甫家的冲突被颠倒黑白了,清晨就听到了这样的消息。

这招狠啊,同时打击了赵铮和南唐,挑起对立和矛盾。作为一个旁观者,他希望看到这样局面。

可是……这真不是他干的!

听说消息的第一时间,韩微就知道,自己要背黑锅了。

有很多人都会想到自己,认为这事是自己干的,比如皇甫继勋。金陵不乏智者,他们很有可能联想到淮南,这对自己接下来行动很不利。

他最担心的是皇甫继勋全盘托出,如果那个草包还有一丝理智的话,他应该不会这么做。虽说如此,但心里还是有些担忧,万一……

如果李璟误会,无意会笃定是自己不怀好意,有意挑起唐国和宋朝的对立和冲突。如果是个有为之君倒也无所谓,但李璟这等胆小怕事的懦弱君王,很可能会把自己抓起来交给宋朝人……

韩微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他有些后悔,也许昨晚的行为太过冒险了。同时,他也很疑惑,到底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坑了赵铮,坑了李璟,也把自己给坑了!

起初他怀疑是赵铮,可仔细想想,宋使没有道理这样做,完全不符常理。南唐朝廷也不会,得知唐国向赵铮道歉,并承诺追查散播谣言之人时,他就笃定了。

皇甫继勋安然无恙,看样子他没有愚蠢地将自己供出来,这是不幸中的万幸。而且他竟成功说服李璟,暂时晾着赵铮,不见宋使,这算是意外之喜啊!

相当于给自己多留出了二十天时,可李璟的态度彻底让韩微失望了,民怨如此沸腾的情况下,还能这般忍气吞声,当真不容易。看来他是笃定要当个窝囊皇帝,他是指望不上了。

但经此以事也让他看到了希望,原来南唐还有野心之辈,要不然何以会散播谣言,搅混水呢?不就是想要浑水摸鱼吗?

也罢,背黑锅就背黑锅吧,只要能找到这位野心家,一切迎刃而解。

实际上,不用自己费神,韩微相信,此人肯定会主动找上门的,等着就是了!

第六十五章万绿丛中一点红

七月初七,本来是妇人乞巧的节日,因为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缘故,也多了些关于爱情的

赞美,显得越发的隆重特别。

这一日的金陵热闹非凡,乞巧市上人来人往,许多人前来购买乞巧之物。再有出门游玩

观赏,娱乐玩耍之人同样不少,街上可谓是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相当热闹。

欢乐甜蜜的气氛中,也有不少的少男少女羞涩地牵手,抑或是互相交换信物,秋夜里多

了些许柔情蜜意。

不过南唐的达官贵人们却没有心思乞巧,而是都来了郑王府,为郑王李从嘉祝寿。

自从太子李弘冀与晋王李景遂这两个皇储热门人选死后,李从嘉成为国主李璟事实上的

长子,顺理成章成为储君第一人选。

虽然有人并不认为李从嘉会是个合格储君,比如礼部尚书钟谟,明里暗里就表达过这样

的意思。但国主似乎器重李从嘉,钟皇后也最疼爱此子,所以风向标很明确,国之储君怎么能不巴结呢?

因此今日郑王府十分热闹,收到请柬的早早到来,没收到的虽然没资格入府,但送上一

份厚礼是应该的。郑王与王妃都喜欢珍奇风雅之物,很多人都费心搜集,只为能博郑王殿下与王妃一笑。

是以王府早早的就宾客盈门,好不热闹。当然了,其中有部分知悉内情之人,此行的关注点却不在李从嘉身上,他们是准备找宋使赵铮的茬,是准备幸灾乐祸。

赵铮按时来了,虽然准时,但相对来说有些姗姗来迟。是韩王李从善亲自迎接的,兄长是“寿星”,他这个做弟弟就帮忙迎来送往。当然了,能劳动韩王殿下出动的,那肯定不是一般人。

是以来宾看到李从善陪着一个年轻公子进来,都颇为诧异?这是哪家的子弟,七皇子亲自迎接不说,态度还这般客气?不经意间全都朝赵铮看过来,眼神里满是好奇,却也像是行注目礼。

李从善笑道:“诸位,这位是从汴梁来的宋国使臣赵少卿!”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拳打脚踢皇甫绍杰,逼得朝廷道歉的那个宋朝使臣?虽然有人颠倒黑白,散播谣言,但当日秦淮河边到底发生何事,南唐的达官贵人们都知道。是以听说是宋使赵铮,多少都有些震惊。

年轻,当真是年轻,看样子比郑王和韩王年纪还要小,竟然可以代表一国出使。不过看此人气度确实不凡,自信中带着些许傲气,隐约还有几分霸气。这就不奇怪,若非如此,怎么敢当着皇甫继勋的面打他侄子呢?

南唐的达官显贵虽然心里有些愤慨,但没有一个人敢于主动招惹赵铮,得罪这样一个瘟神,以及他背后的宋朝绝对是可怕的梦魇。

赵铮很享受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哪怕有人不怀好意,但依旧是焦点,让人震惊,让人捉摸不透。

李从嘉深得李璟夫妇喜爱,赐居的王府里有一处湖泊,风景秀丽。今日天气晴朗,宴会之地就选在湖边的广场上,容纳的客人更多,方便布置不说,纳凉观星,顺带欣赏湖光夜景,两全其美。

此时湖边已经有上千盏明灯响起,将四周照的一片明亮,宛若白昼。灯光落在湖水里,亮光溢彩,更增灵动与美感。

旁边则是一处水榭,四周加了一道帷幕,乃是女客宴饮之处,由王妃周娥皇招待。

此刻不只是广场上的男客们关注着赵铮,就连帷幕之后的女客也都十分好奇,隔着帷幕的缝隙看过去。有人想要瞧得仔细,但又怕被人说举止轻浮,只能好奇地伸长脖子。不过周女英却是个例外,十岁的年纪,在场的许多夫人还把她当小孩子看。

听说救命恩人到来,周女英哪里按捺的住激动的小心脏?恰好就坐在姐姐周娥皇旁边,故而透过帷幕的缝隙,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高大帅气的背影。

“姐姐,那位大哥哥来了。”周女英压低了声音道:“那日仓皇之间,我竟然忘记道谢,今日可否……”

周娥皇轻轻摇头道:“说的是,那日母亲虽然口头道谢,但还是略显不足……隆重道谢是应该的,不过你去不行……女子家怎么能抛头露面呢?稍后姐姐派人去就是了。”

“好吧!”周女英略微有些遗憾,却也答应了。

话虽如此,周娥皇却有些为难了,丈夫前日刚刚为此事发了脾气,袒护皇甫家。如果今日道谢,还不止会怎么样?只能见机行事了。今日是丈夫寿辰,她不想再闹得不愉快,心中纵然有再多的委屈,也要压在心底,强颜欢笑。

赵铮消失在了周女英的视线中,在仅次于主位的首席落座。他虽然年轻,但贵为使臣,代表的是大宋皇帝,哪怕是国主见了,也得客客气气,位居首席也是应该的。对面则是齐王李景达,李从嘉的亲叔叔,身份尊贵,辈分也高,今日能前来已经算是赏脸了。

“郑王生辰,可喜可贺!”见到李从嘉,赵铮笑着恭贺,这种场合,可不能失了礼数。

“多谢赵少卿!”李从嘉表面上和颜悦色,十分客气,毕竟好戏在后面。

对面的李景达却笑道:“赵少卿,本王见你携带一锦盒,可是给从嘉的礼物?上国宝物,必定神奇,可否让我等开开眼界?”

“对对,让我们见识见识。”

顿时有许多人起哄,摆明的是捧杀,倘若赵铮拿不出好东西,少不得就会被鄙夷,还会有损宋朝的脸面,毕竟南唐人送上的都是一等一的珍奇异宝。

在赵铮看来,这些东西就是华而不实,富贵容易让人安逸,忽略危险,失去警惕和防备,南唐亡国与这种心理有密不可分的缘故。不过既然人家这么说了,也不能丢了面子不是!

赵铮笑道:“郑王殿下寿辰,当然要略表心意了,听说殿下喜欢琴棋书画,在下这里有一份吴道子的真迹,还请殿下鉴赏。”

李元立即奉上一个卷轴,与扈从当众展开,李从嘉是这方面的行家,在场懂画的人也不少,一眼就能看出真伪。

李从嘉连声道谢:“如此厚礼,多谢了!”

如此等若是确定画为真迹,南唐众人都是无话可说,一幅画显得很朴素,比之奇珍异宝似乎有些黯然失色。但唐朝吴道子的真迹,绝佳价值连城,而且符合琴棋书画风雅之道,更显上乘。以李景达为首的南唐权贵只是呵呵一笑,急忙岔开话题。

赵铮也只是一笑,这本来是送给李璟的礼物,而今送给李从嘉倒也无所谓。说实话,这么一副名家真迹,赵铮当真有些舍不得,后世要是有这么一幅,就完全衣食无忧了。

送给李从嘉倒也无所谓,一个文士,会珍爱名画的。这幅吴道子的真迹,不过是在南唐皇宫里存放一段时间罢了,等来日灭南唐之时,还不是回到大宋皇室手中?赵匡胤斗殴这么舍得,自己又何必在乎呢?

李从嘉笑道:“将此画挂起来,改日邀请大家过府鉴赏,今日我们先看歌舞吧!”

乐曲声响起,一艘花船从湖面上驶来,一众身着绿衣的舞姬出现在船头,翩翩起舞。绿裙摆动,长长的水袖不断挥舞,宛如风中摇摆的莲叶。

不得不说,宴会地点选在湖边,花船表演更为方便,更显得别致,与众不同。

在座宾客大为惊叹,李从嘉的脑子和心思未必在意朝政,但是安排这些事情,无人可比!

就在此时,一抹亮丽的粉红出现在船头,身后是一众绿衣舞姬,再往后是一片碧绿的莲叶。

而她,正是这万绿丛中一点红,娇艳欲滴,美的惊艳。

ps:最近几天脖子疼的厉害,看医生说可能是颈肌劳损,也有可能是颈椎病。先开了药吃着,若是没有好转,就真是颈椎病的毛病,再进一步检查治疗。

有鉴于此,不能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低头打字,更的少些,书友们见谅啊!吃点药,稍微缓解一两天,恢复正常。

第六十六章窅娘

万绿丛中一点红,自然也就万众瞩目。

无数彩灯的映照下,花船缓缓靠岸,一众绿衣舞姬如同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一点红踏足登岸。

水袖舞动,如同风动莲叶,绿浪翻滚,轻灵动人,然后一朵荷花先是含苞待放,在众人的瞩目中缓缓绽放。

也直到此时,众人才有机会看到那一点红的姿容。一等一的美人自然不必说,否则李从嘉也不会拿出来显摆。

十七八岁的年纪,眉目宜喜宜嗔,眸子如同一汪秋水,一眼看过来,仿佛有一筐筐菠菜送来。明明没有主动媚惑,却是那样的吸引人,再配上胜雪肌肤点绛唇,一副娇美的容颜展现人前。

并非国色天香,也不是小家碧玉,在一头青丝和发髻上珊瑚钗点缀下,更多了几分轻灵,娇娆却并不妖媚,自然也就越发的养眼。

最吸引人该是玲珑的身段,没有一丝赘肉,想来是时常跳舞的缘故,身姿极为匀称。舞裳束腰,纤细灵活的小蛮腰使其舞姿更加动人。

胸前则突兀有致,漏出的玉颈一片雪白,如同白天鹅一般。两条腿在舞裙之下看不见,但连环的动作不断,极为灵活。

裙摆并不长,是以双脚是露在外面的,赵铮一眼便瞧见那小巧的三寸金莲,想不到缠足从这会便开始了。就是这一双脚来回跳动,使得一身红裙鲜艳夺目。

更精彩的场面还在后面,仆从在场地中间搭起一个台子,准确说就是五寸宽的两条木板,悬空搭成了十字。

方寸之间,距离地面三尺的木板舞台上,红衣舞娘翩翩起舞。她始终目视前方,或看向李从嘉,或看向赵铮,抑或看向周围的宾客,始终不曾看脚下。

但腾挪之间却是那样的精准,每一步都踏的很稳,在狭窄的空间里不断变化脚步,舞姿也越发的轻盈美妙。

转身之间仿佛要坠落下去,在众人惊呼之前,红衣舞娘凭借柔韧的腰肢稳稳保持平衡,长袖飘动,下腰向后看去。那一双眸子从特点的角度,“仰视”正席之处,李从嘉心中一颤,府中舞姬竟然如此柔媚动人,往日怎么没发现呢?一时间竟有些“惊喜”。

可是舞姬的目光却在赵铮身上,虽然明知她是奉命而为,但见到那水汪汪的美眸饱含柔情,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赵铮,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赵铮与舞姬的目光正好对视,眸子是美,也确实动人,但凡是个男人,看到此情此景,心里要是没有点想法才怪。只是如此,是否有些自作多情的嫌疑呢?陶谷前车之鉴犹在,不得不防啊!

红衣舞娘轻轻起身,回眸一笑,然后飞快地在十字木板交叉处旋转,一众绿衣舞姬也开始旋转。动作正是模仿盛唐时期的胡旋舞,人说江南盛唐遗风犹存,从这一点看到确实不假。

三寸金莲不断旋转,长袖混的浑圆,裙摆也旋转起来,宛若红云,在场之人无不连声叫好,这次连赵铮都有些惊叹了。

后世精美的舞蹈见多了,可技艺这么娴熟,动作如此轻盈动人的当真不多,不由得让人赞叹。

一曲终了,旋转逐渐放慢,那一团红云也慢慢安静下来。难得她竟然没有晕,稳稳地站在木板上楚楚行礼,平衡能力让人自叹弗如。

“奴婢窅娘以此舞恭贺郑王殿下生辰,祝殿下年年岁岁,事事如意!”

窅娘?

赵铮心中一动,难怪舞姿如此动人,原来此女竟是南唐除了大小周后,另外一个青史留名的女子。本是个采莲女,不久前被选入宫中,尤其是舞姿见长,三寸金莲更是别致,今日郑王府宴会被选来领舞。

后世有说法,残害无数女性的陋习裹脚就是从她这开始的。当然了,窅娘裹脚则是为了美观和跳舞,其初衷没错。

“赵少卿,如何啊?窅娘一舞,比之汴梁舞姬如何?”

“妙,舞姿轻灵优雅,如同凌波仙子,不错!”赵铮轻声符合,舞蹈确实美,赞赏是应该的。至于宋朝和南唐之间作比较?有这个必要吗?李从嘉是虚荣心作祟吧,跳舞这种事比起来有意义吗?

“好!”李从嘉赞赏道:“当真是舞姿动人,精妙绝伦,既然赵少卿都说好了,赏赐是应该的。窅娘,你想要什么?”

“窅娘先谢过殿下,谢过赵少卿……”

见到美人盈盈下拜,李从嘉心头又是一动,经不住有些热血上涌。他只是吩咐安排歌舞,选用最好的歌舞姬,却没想到有这样标志的美人儿。让她去勾搭赵铮?他有些舍不得了。

也罢,色诱之事就先作罢,即便实施也需要换个人。至于窅娘,既然是王府舞姬,那她就跑不了,肉在锅里,不着急。不过此时,有些话题还需要她起头,美人儿还是有任务的。

窅娘欠身悠悠道:“窅娘略通些许舞技,乐舞一体,词曲才是舞蹈的精华所在。奴婢本想排演一出关于七夕的舞蹈,可惜没有好的词曲。今日高朋满座,英才济济,奴婢斗胆请诸位高才赠奴婢一阕词,也好编排新舞。”

“嗯,合情合理,那诸位就动点心思,为窅娘作一阕词吧!”李从嘉笑道:“如此也不枉窅娘惊艳一舞。”

“好!”在场但凡有点文采的,答应的很痛快。江南文风鼎盛,生活安逸,尤其是这些达官贵人,平日里填词作曲,歌舞娱乐再平常不过了,这些都是小菜一碟。

何况是为美人填词,更多了几分兴致。再说了,今日实在郑王面前填词,若是精妙,得到郑王殿下的赏识,对前途是大有好处的,何乐不为呢?

“赵少卿,你也来上填上一曲吧!”李从嘉转身看着赵铮笑了笑。

窅娘恰当地接口道:“是啊,听闻大宋东京汴梁繁华,文教昌明,少卿乃大宋才俊,可否填上一曲,让小女子开开眼界呢?”

“这个就算了,本官并不善文辞,只恐贻笑大方啊!”赵铮笑了笑,这玩意当真玩不来。让自己写诗作词,除了抄还能如何?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抄袭的好,免得对不起那些尚未出世的名人。

可话音落地,韩熙载却笑道:“听闻少卿表字文彦,自然是文采飞扬的俊彦之士,还请不吝赐教,让我们开开眼界吧!”

赵铮心里咯噔一下,韩熙载这般手眼通天?将自己的表字都打探清楚的?不过也不奇怪,汴梁那边可能散播,即便是礼宾院里,偶尔也会提及。这下好了,被南唐人给抓住,用来挤兑自己。

如果不通文墨,岂非对不起这个表字?这可是赵匡胤亲自赐的,岂非有损圣誉?尽管他本意是勉励,可如今却给自己找麻烦了。

窅娘提出这个请求,李从嘉接口,再到韩熙载指正,很显然都是冲着自己而来,是逼着自己填词,怎么看都像是之前安排好的。

既然如此,嘿嘿……

赵铮笑道:“这个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在下才疏学浅,只怕污了姑娘的眼……若窅娘你只是想要精美词作,何须劳烦他人,让郑王殿下赏你一篇不就是了。”

“哪里哪里,本王只是偶尔作乐,词作上不得台面,还是请赵少卿……”

李从嘉少不得客套几句,赵铮却抢先道:“郑王实在是谦虚了,‘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