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唐-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失去了江南盐漕,大唐朝廷就运转不下去。这是他对江南盐漕非常重视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宋宁虽然才是四品官,但在他心里还是有一定位置的,至少他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官的存在。而天下间四品五品的地方官多如牛毛,没有一个人能像宋宁一样直达天听。

    大殿之中,朝臣噤若寒战。

    李泌和杜鸿渐迅速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李泌迟疑了一会,还是上前躬身道:“请问太子殿下,江南民乱阻塞盐漕,为何朝廷户部没有接到江南盐漕衙门的急报?而更有甚者,江南地方官府也没有向朝廷发来急报……反而是太子殿下先得了消息?”

    李豫冷冷扫了李泌一眼,淡淡道:“李相,你的意思是本宫谎言欺瞒父皇和诸位大人吗?”

    李泌躬身下去:“老夫不敢。但事关重大,李泌参知政事,不得不问,弄清缘由。”

    李泌还真是问到了点子上。

    皇帝在震怒之后,阴沉的目光更是投射在李豫的身上。消息自然不可能有假,宋宁想必还没有胆子假传急报。但地方官府的急报没有来,江南盐漕官的急报没有报到直属管理衙门户部,户部的人毫不知情,反而消息传到了东宫,如果李豫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皇帝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可李豫既然站出来,自然就有应对之策。

    李豫没有理会李泌,而是向皇帝拜了下去:“父皇,江南盐漕转运使宋宁昔年曾与儿臣有旧,因此次民乱阻塞盐漕,系江宁郡王孔晟所起,而宋宁深知孔晟位高权重又是父皇的宠臣,唯恐消息被人压住,耽误朝廷的军国大事,所以才不得已斗胆请儿臣转呈父皇,直达天听。有不妥之处,儿臣愿意领罚!”

    皇帝的嘴角抽搐了一下。

    李豫的解释很勉强,但谁也说不出破绽来。实际上,就算是宋宁是东宫的人,这也丝毫不影响此事的严重程度。

    皇帝脸色阴沉似水,坐在龙椅上冷着脸环视众人道:“江南民乱,阻塞盐漕,关乎朝廷根基,诸位爱卿可有对策?”

    李豫躬身下去:“儿臣以为”

    李豫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皇帝不耐烦地挥挥手打断了:“太子稍安勿躁,且听诸位爱卿商讨。”

    李豫嘴角一抽,默默地退了下去,但他眼眸中的阴狠之色一闪而逝。

    众人面面相觑,都沉默了下去。李泌深吸了一口气,道:“皇上,臣以为,此事若属实,朝廷自然不能怠慢。一则,要立即出兵剿灭民乱,二则立即恢复盐漕转运。臣不才,愿意请旨,主办此事。”

    皇帝刚要点头允许,李豫在一旁冷笑起来:“李相,江南民乱盐漕阻塞,朝廷理应立即出兵平乱,立即恢复盐漕。父皇,以儿臣之见,可命李光弼从洛阳出兵直抵江南,护得江南盐漕安全。更重要的是,导致此次民乱和朝廷盐漕损伤的罪魁祸首孔晟,若不裁处,江南氏族民心自不安稳。”

    杜鸿渐笑了笑,出班道:“太子殿下,民乱阻塞盐漕,根由必有,但就因为江南盐漕官的一封急报就将罪名加诸于孔郡王之身,是不是太草率了?再者,李光弼大军正与郭子仪合兵一处,围剿河东史思明,这个时候若再分兵江南,首尾必不能兼顾。”

    “陛下,事发江南,江南还有数万江南官军在,不如下诏命孔郡王率军平叛,以孔郡王昔年平乱河南光复东都洛阳的赫赫威名,区区民乱其实不足挂齿。”

    李豫放声狂笑,声音却变得冷漠起来:“杜相,江南安定至今,哪怕是中原乱起,安贼铁骑横行,那江南亦繁盛如故。可孔晟去江南开府不足半载,江南便民乱平生,而江南士族官绅怨声载道,进京告御状者纷至沓来……如此种种,杜相敢说这与孔晟没有半点关系?”

    “孔晟奉皇命开府江南,执掌江南山南两道军政,江南民乱盐漕阻塞,他难辞其咎。父皇,儿臣以为,若不严惩孔晟,则无法服众!目前河东史思明叛乱未平,江南若不安稳,必然导致朝廷国库空虚,从而祸乱整个天下,还请父皇三思!”

    李豫言辞慷慨,掷地有声。

    李豫话音一落,不少太子派系的朝臣纷纷出班附和,一时间大殿之中乱成了一锅粥,皇帝脸色铁青,心里的怒火在一点点升腾着。

    李泌向杜鸿渐投过担忧的一瞥。两人虽然有心为孔晟说些公道话,但奈何局面和形势已经在李豫的推波助澜下不受两人控制,甚至也不受皇帝控制了。

    如果皇帝不惩罚孔晟,恐怕真的是难以面对这些朝臣了。

    皇帝心内波澜起伏,但真的是怒了。正如李豫所言,此事孔晟难辞其咎。反正自打孔晟一去江南,江南就乱了,平静了几十上百年的江南繁盛地,孔晟在江宁开府后就发生民乱,是不是太巧合了一些?

    皇帝缓缓起身,一步步走下丹墀来,神色越来越难看。

    他环视众臣,阴沉的目光从李豫身上一扫而过,淡漠道:“传朕之诏命,罢孔晟总领江南山南军政之权,罚俸半年,择日返京,朕要当面责罚。此外,命江南处置使杨奇速率军平乱,恢复盐漕。告诉杨奇,若是江南盐漕有失,朕饶不了他!”(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三章 钦差特使来

    第六百九十三章钦差特使来

    徐州。

    江南民乱的消息传到江北,人心浮动。很多往江南做生意的商贾和从西域来的胡商队伍也大多临时改变行程,暂时留在徐州等待观望。

    定王李侗凝立在徐州高大巍峨的城门楼上,眺望着江南的方向,那本来商旅络绎不绝的官道上人烟稀少,天地间虽然一片绿色,却显出几分萧索气息来。

    李侗皱了皱眉,知道此刻并不是赐婚队伍前往江宁的最佳时机。倒也不是他害怕民乱,而是猜测孔晟现在应该是忙于平乱和稳定江南局势,恐怕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来完成大婚。

    既然如此,既然纪国姐姐的身体还是病怏怏的,倒不如暂时留在徐州将养几日,看看情势变化再说。

    但纪国却是心急如焚,恨不能一天飞到江宁去与孔晟团聚。只是此行以定王李侗为主,作为被赐婚的纪国夫人,她也不能表现得太急切,免得落人话柄。

    就这样又耽搁了五六日,听闻江南那边传来消息说民乱已经平息,贼首袁瑛等业已束手就擒,李侗这才传令下去,一行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徐州城,向江南的方向而去。可队伍还没有渡江,李侗又得到禀报,说是朝廷派往江南宣旨的特使一行已经在一日前渡江,赶在了他们的前头。同时得到的消息还有太上皇患病和皇太子李豫返回长安的事儿。

    李侗皱了皱眉,他深邃的目光投射在渡口处,本地官府的地方官吏们正带着大量人手为他们准备渡船行礼,作为皇帝亲生的皇子、亲王,还有一个虽然没有了公主名头的皇帝亲女随行,这一路上,地方官可是小心逢迎不敢有半点怠慢。

    李侗心道:“江南民乱,恐怕父皇要因此迁怒于孔晟,如果……太子那边显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吧?而这传诏的人是礼部侍郎冯琦,正是太子的心腹,此人去江南……孔晟危矣!”

    “李豫竟然回了长安……父皇果然还是妇人之仁……孔晟不在长安,恐怕这长安之中再无人可以抗衡李豫,父皇这样做,完全不考虑后果。”

    李侗沉吟半天,迟迟没有下渡江的命令。

    纪国在车轿里等待得有些不耐烦了,忍不住从车帘里探出头来,露出明眸皓齿娇艳如花的容颜,压低声音道:“小弟,还不赶紧渡江吗?”

    李侗扫了纪国一眼,勉强笑了笑:“纪国姐姐,稍安勿躁。今日风大浪急,我看不如明日再说吧。”

    纪国呆了呆,抬头望了望天,柳眉一挑。这天湛蓝无云,而江面上更是风平浪静,哪里来的风大浪急?这不是扯淡的吗?这小子不知道要搞什么鬼,一路拖延,莫非他心中有鬼?

    纪国是心直口快的人,而且不拘小节,况且她现在已经没有了公主的名号,索性就从车轿上跳下来,也不顾侍女的阻拦,闯过去不满道:“小弟,天气甚好,你不渡江想要干什么?我们这么多人,留在渡口过夜吗?趁着天色还早,过江去没有两日就到江宁了。”

    李侗心里苦笑,嘴上却平静道:“纪国姐姐,此去江宁还有不短的路程,也不急在这一两日了。我主要还是担心姐姐的身体,这江上与陆地不同,还是等明日一早再定行程吧。”

    李侗挥挥手,大步走去,他不想再跟纪国扯下去了。

    纪国皱着眉头望着少年李侗远去的背影,这一趟从长安出来,她突然发现,往日这个自己不怎么关注的幼弟李侗,在皇子中绝对是最不起眼一个的定王,皇后的亲生儿子,竟然一反在京的沉默低调,变得成熟干练,而且颇有主张。

    李侗此次主动请缨充当皇帝的赐婚使,本来是一个美差和交好孔晟的最佳机会,但若是孔晟因为江南民乱而失宠,他就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政治倾向。他想要拖延几日,无非是想看看江南那边的动静。如果一切都是他的猜测而不是现实,再去江宁也不迟。

    如果孔晟被罢了官,还赐婚个头啊。他必须要考虑是不是派人回长安征求皇帝的意见,然后再定。

    江宁。

    江宁郡守刘平山率本城官员在城门口迎接朝廷特使礼部侍郎冯琦。早在冯琦来的前一日,朝廷和兵部关于命江南处置使杨奇率军平乱的八百里加急命令已经传到杨府,只是杨奇感觉很滑稽,德清民乱已经平定,江南官方向长安的军报似乎还没有传到长安去。

    冯琦也来得很急。作为一个文官,他能疾驰千里在短短数日内从长安赶到江宁来,身体已经到了所能承受的极限。但是皇命和太子之命在身,他不敢怠慢。

    因为冯琦品阶低于杨奇,杨奇作为江南藩镇、钦命开府仪同三司,自然不会出城迎接冯琦,尽管他是钦差。至于孔晟就更不用说了。

    郡王府中,孔晟依旧在院中躺在自己发明的半自动躺椅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乌显有些急躁不安,他在孔晟身边不断转悠着,孔晟皱了皱眉,扫了他一眼,淡淡道:“乌显,你心神不安,所为何来?”

    “朝廷命杨使君平乱的军令一日前抵达。今日,陛下钦命特使礼部侍郎冯琦也已经到了,估计此刻已经到了杨使君的府上。”乌显压低声音道:“郡王,我们……”

    孔晟挥了挥手:“那又如何?”

    “郡王,我最近听说,很多江南世家大族派人前往长安告郡王的黑状……这冯琦是太子的人,陛下派他来,末将担心……”乌显支支吾吾道。

    有些话他不能明说,也不敢明说。

    孔晟忍不住笑了,扬手指了指乌显道:“没想到你这夯货粗人,还能有几分政治敏感性。太子的人又能如何?你怕什么?稍安勿躁,静观其变就好!”

    孔晟也从长安来人那里获得了老皇帝病重和李豫返京的消息,以及不少江南世家豪门进京告御状的事儿,这让他举一反三很快心里就得出了基本的判断以他对李豫的了解,李豫肯定不会放过这样打击自己的机会,而宋宁这边迟迟没有动静,显得更加疑云重重。

    看来,这宋宁背后站着的靠山,竟然是东宫!难怪。难怪宋宁能独揽江南盐漕这种肥差多年,而且还在江南权势冲天,连杨奇都不曾真正放在眼里。有现在的东宫太子、过去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和楚王李豫撑腰,宋宁还有什么好怕的?

    但是……背后站着东宫,孔某人就不敢动你宋家了?孔晟心里冷笑起来,老子连李豫都照扁不误,何况是你一个小小的江南盐漕官。(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四章 斩汝之狗头(1)

    第六百九十四章斩汝之狗头(1)

    李彪急吼吼闯进来,大唿小叫:“郡王,陛下钦差礼部侍郎冯琦到,他正在杨使君府上,派人传信过来,说是让郡王过府去听候陛下诏命!”

    乌显脸色一变。

    孔晟可是堂堂的江宁郡王,之前还是长安候,在长安来说都是位高权重无人敢轻视的大人物。而在这江南一地,没有一个人官阶地位比孔晟高,那冯琦竟敢让孔晟去杨奇府上听候他宣布皇帝诏命?

    虽然皇帝的诏命是什么,暂时无人知晓。但冯琦的这种傲慢的态度无疑也说明了一些问题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如果孔晟得了封赏,冯琦焉能摆谱?

    联想起最近的民乱以及江南一地的是是非非,还有那些江南豪门联手进京告黑状的种种传闻,很多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孔晟这个不可一世的江宁郡王,要倒台了?!

    乌显怒道:“郡王,区区一个礼部侍郎,放肆之极!他竟敢让郡王去杨奇府上听候诏命,真是狂妄!”

    孔晟嘴角掠过一丝冷漠的弧度,他神色微变,摆了摆手道:“李彪,你亲自去杨使君府上,告诉冯琦,就说本王今日有恙,不能鞍马劳顿,让他来郡王府宣诏。”

    孔晟霍然起身,冷冷大喝道:“来人,取官袍,本王更衣!”

    李彪赶去杨奇府上。

    杨府正厅,礼部侍郎冯琦正满面笑容与杨奇及宋宁、刘平山等本地官员笑谈叙话。只是杨奇和刘平山的神色微微有些古怪,他们两人万万没有想到,这冯琦竟然架子大到了这种程度,要让孔晟一个郡王过府听宣。

    这从一个侧面足以说明,冯琦来宣布的应该是不利于孔晟的诏命。而根据杨奇的判断,恐怕这一次,孔晟是自身难保了。

    刘平山则是有些惶恐不安。他已经投向孔晟,万一孔晟被皇帝罢官免职甚至承担更大的罪责,他今后该情何以堪?该如何面对宋宁暴风骤雨一般的报复和打压?

    宋宁则面带得意的笑容,虽然他很少在冯琦喋喋不休的发言中插话,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他内心深处的兴奋劲头。

    他沉默了这么久、背后营运了这么久、忍耐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孔晟倒台的一天。如果不是顾忌杨奇的存在,恐怕他都要笑出声来。

    宋宁不认为孔晟能在东宫太子殿下的亲自参奏下还能保住权势。由他在背后设计和推动的这场德清民乱,就是一个无形的圈套,早就将孔晟一点点套了进去,想要全身而退,谈何容易?

    李彪大步流星闯进厅来。

    冯琦脸色一变,沉声道:“来者何人?竟敢擅闯杨使君府邸,当着本钦差和诸位大人之面,你何敢嚣张至斯?”

    其实冯琦是多此一问。他为京官,又是数得着的核心衙门的京官之一,怎么可能不认识孔晟身边的四大勐将之一的李彪呢。况且,李彪身着四品宣威将军袍饰。他不过是明知故问故作姿态罢了。

    李彪冷冷一笑,抱拳道:“冯侍郎真是贵人多忘事,本将李彪,孔郡王麾下宣威将军,当日在长安,冯侍郎曾在长安候府门前多次求见拜谒郡王,每一次都是本将出面接待,不成想这才短短几日不见,冯侍郎竟然当面不识本将了。”

    冯琦嘴角一抽:“原来是李将军。倒是久违了!”

    李彪冷笑着:“不敢当。杨使君,冯侍郎,我家郡王说了,身体有恙,不能过府听宣,还请冯侍郎挪步郡王府,宣布陛下诏命罢!”

    冯琦霍然起身,冷冷道:“本官乃陛下钦差,奉皇上之命来江南宣布诏命,本官此番代表的是皇上,而不是本官本人,孔郡王抗拒不从,这是要抗旨不遵吗?”

    李彪神色不变:“冯侍郎慎言!我家郡王身体不适,如果冯侍郎不肯前往郡王府宣旨,那就等我家郡王将养起来,日后再来杨使君府上听宣吧!”

    李彪说完就走,再也不说半句废话。

    冯琦脸色变幻,嘴角越来越冷漠和不甘心。他是想借皇帝的圣旨打压孔晟,好好杀一杀孔晟的威风,结果孔晟却不来,反而要让他让步。

    冯琦知道,如果孔晟以身体不适为借口,他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但皇帝的诏命,他却不能拖下去事实上,冯琦也不想拖下去,他恨不能早日宣布,将孔晟踩在脚底下。

    他跟孔晟没有个人私仇,无非还是因为太子李豫的关系。作为李豫太…子…党一系的骨干大臣,冯琦天然就站在了孔晟的对立面上。

    冯琦心里思量权衡了片刻,终于还是脸色铁青环顾众人道:“既然孔郡王身体不适,杨使君,诸位大人,且请随本官往郡王府宣布皇上诏命!”

    郡王府。

    冯琦高举着皇帝的圣旨,冷冷道:“请孔郡王下拜接旨!”

    冯琦神色倨傲,他锋锐的目光满是挑衅和傲慢,他从没有这样的机会踩在孔晟头上,如今焉能放过这样打压孔晟又可以在江南官员面前耀武扬威的机会。

    孔晟神色冰冷,他缓缓从怀中掏出皇帝的御赐金牌,一字一顿道:“本王拥有御赐金牌,就是陛下当面,孔晟也有不跪之权。冯琦,你一个小小的礼部侍郎,竟敢假借陛下圣旨,在本王面前耀武扬威?!”

    冯琦心里一突。

    杨奇等人更是面色一变,他们都忘记了孔晟还身怀皇帝遇刺的金牌,可以面君不跪。既然面君不跪,接旨就不用说了。

    宋宁心里却冷笑道:“孔晟啊孔晟,你就算是有御赐金牌又能如何?圣旨一宣,你就完了!”

    冯琦脸色铁青,却是无法再跟孔晟顶牛,只得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江宁郡王孔晟、江南道处置使杨奇等接旨”

    冯琦不疾不徐宣布着皇帝又臭又长文绉绉的这道圣旨,圣旨先是对江南民乱表达了朝廷的高度关注,又用不小的篇幅指斥孔晟在江南理政不得需要承担责任,最后才切入正题,罢免孔晟总领江南山南两道军政要务的权力,要求杨奇立即率军平叛,平息江南民乱,恢复江南盐漕。

    杨奇心里长叹一声,又是如释重负。

    孔晟虽然没有被皇帝问罪,但却被夺了军政大权。这意味着孔晟变成了闲散郡王,在江南再无半点权势。但这对杨奇来说却是好事。而虽然孔晟再无权势,但毕竟还是郡王之尊,能有一个郡王做杨家的女婿,杨奇也没有任何话说。

    在杨奇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很不错的结果了。

    刘平山等人一颗心沉到了谷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