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哪行?时间不等人,一道军令随即下达,先渡河再吃饭休息!(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五十二章 黄沙百战血满滩()
黄沙渡口,三分之一的叛军过河了,为数不多的船只返回对岸。
渡河之后吃饭休息,这是赵明之前下达的命令。先行渡河的这六七百名叛军严格遵守,找块石头席地而坐,从怀中掏出干粮充饥。
硬邦邦的面饼吃起来有些磕牙,也有些难以下咽,这时候最盼望的便是有口热汤喝。
要是放在以前,有口吃的他们便很满意了,但是一段时间烧杀抢掠,喝酒吃肉的日子后,便不愿意简朴将就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天性使然,难以改变。
于是立即支起来随军携带的锅釜,舀上一锅清水,扔上几块盐巴,干肉块还有某些风干的山珍。只等着煮沸了盛上一碗,把面饼往里面一泡,大冷天吃上一碗汤饼绝对美滋滋的。
这不算什么,听将主赵明讲,定军寨富足,晚上白米面甚至肉食管够。听说还有一种富家人才饮得起的砖茶,应该很好喝吧?想想都流口水啊,到时候一定要尝尝。
不过眼下,只能先吃着汤饼凑合。
汤锅煮沸的时候,第二批叛军上岸了,瞧见热气腾腾的热腾,立即凑了上来。
大冷天饿着肚子可不行,弄上一堆篝火,再喝碗热汤才舒服。是以上岸的叛军都没闲着,捡拾柴火,生火煮汤,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扯闲篇,内容大都不堪
唯独没有人警戒放哨,更谈不上组织防御守卫
有这个必要吗?所有的叛军心里大概都想过这个问题,但谁也没当回事。
兴元府如今哪还有自己的对手?定军寨倒是有两千所谓的武侯军,可距离此间还有差不多三十里地呢?
零星的乡下村夫会来找麻烦?他们敢吗?何况偌大的黄沙渡早已人去屋空,连个鬼影子都看不到,安全能有问题?
赵明大概也是这样想的,加之尚未渡河,所以也有些疏忽大意。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外坝河与汉江交汇的三角地带那一片偌大的树林,泛黄的杨树叶尚未掉完,随风沙沙作响
异变陡然发生在一瞬间,就在船只驶返河心,准备接应第三批叛军时,杨树林骤然响起了喊杀声和急促的脚步声。
武侯军的大旗第一次亮相,泽让和唐老七一左一右护着孟韬冲杀出来。
赵明的疏忽,叛军的大意,给了他们绝好的机会。如今叛军被分隔在外坝河两岸,又没有丝毫防备,绝对是袭杀的天赐良机。
赵明瞪大了眼睛,仿佛有些不太相信,武侯军竟然出现了?叛军士卒同样满是震惊,怎么可能?他们不是在定军寨吗,何以会突然出现在外坝河?
他们早就下意识认定武侯军会固守村寨,设伏途中这种事完全在他们预料之外,轻敌大意的后果十分严峻。
哼,孟韬冷哼一声,肯定要御敌于寨门之外啊,让你们这群乌合之众去祸害家园怎么能行?
伸手一挥,泽让便带着以羌寨勇士为先锋的武侯军冲了出去。十余名箭术精湛的猎户一起出马,目标正是河心划船的叛军。
宽阔的河面上毫无屏障,避无可避,中箭是必然的。一个个船夫中箭落水,渡船失去了控制,便顺流往下游漂去。
无论是想要渡河上西岸支援,并指挥战事的赵明,还是仓皇畏惧,意图返回东岸逃避的叛军,都眼睁睁地看着远去的渡船和摇晃的水波,徒呼奈何!
叛军猝不及防被袭击,正在烤火喝汤的他们一片散乱,没有任何的组织。其中很多人连兵器都没在手边,何谈迎敌?
孟韬一直站在后面,虽说是武侯军主将,却不见得必须要冲锋陷阵。孟韬一直觉得,如非处境不妙,或者关键时刻必须要激励士气,主帅身先士卒是一种很傻/逼的行为。
这年头,主帅就是一支军队的核心,一旦主帅阵亡,后果不堪设想。指望慌乱中的士兵愤起复仇?或有序撤退?完全是痴人说梦。
溃败几乎是定局,一旦全线崩溃,便是悲惨的一边倒的屠杀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太多。正是因为有这种傻/逼的主帅存在,从而造就了许多“以少胜多”的佳话,也成就了某些名不符实的名将。
孟韬没有成就赵明的打算,作为孟家几代单传的独苗,必须要惜命。再者,人要有自知之明,十五岁的少年,力气还有些欠缺
作为主将,运筹帷幄,指挥有方才是最重要的。
从目前来看,虽然算不上运筹帷幄,但选择了一个不错的作战方案,以及袭击地点,这是不折不扣的事实。而且从潜伏、等待到目前发起进攻,都还算顺利。
第一波进攻必然是远程武器——弓箭。
怀安军虽然畏缩不前,却在陈贯的强烈要求下,送来了一批兵器。
当然了,曹仪为此还“迫使”陈贯写下类似声明的文书,如有闪失,由陈贯向枢密院交代,责任理的那叫一个清楚。
不提胆小如鼠,精于功过算计的曹仪,单说陈贯带回来的这些兵器,当真有大帮助。武侯军如今的装备虽比不上正经官军,却也不再是一群叫花子
羌寨和汉家猎户的箭术都不错,几乎每支羽箭射出去都有叛军倒下。第一波的弓箭打击压制后,羌寨汉子首先冲了上去。
羌人的勇武在这时候派上了大用场,隔很远孟韬都瞧见泽让那飞舞的刀影,以及不断飞溅的鲜血,偶尔还有半条胳膊,一颗人头什么的
当先的羌人勇猛拼杀,让叛军猝不及防,难以抵挡;更激励和身后本来有些畏惧的乡弄;同时也震慑了那些二心不定的土匪。
孟韬毫不怀疑,如果战事不顺利,这些土匪很可能立即溃逃,甚至倒戈相向。不过此刻,羌人的勇武表现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慑和鼓舞,所以当即提刀冲了上去
赵明站在河对岸,完全成为一个看客,亲眼看着自己的属下被围攻厮杀。
尽管他很着急,很愤怒,可除了吼叫之外,什么都做不了。
凌乱的叛军没有指挥官,没有防线,没有章法,完全是各自为战,处境实在糟糕。
很多叛军本身也是乡农地/痞出身,并未受过军事训练,跟着大军哄抢,欺压百姓得心应手。但真正交战拼杀,则不堪一击。
当然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赵明大安军的部下,厢军好歹比乌合之众强一些。但终究烂泥扶不上墙,战力有限。
何况他们面对的是羌寨的骁勇汉子,都记着上次他们兵围宁羌寨的旧怨,自然要趁机大肆报复
叛军节节败退,武侯军这边则是越战越勇,结果完全可以想象。
黄沙渡的河滩上已经一片血红,其中还有许多的肉屑与断肢、头颅尸体,叛军已然溃不成军。
他们很想逃,但被围在狭窄的河滩上,身后便是外坝河,压根就退无可退。仓皇失措的乌合之众,可没有背水一战的勇气与实力。
所以,他们要么被杀,要么选择跳河逃生。
猎户们再次出动,朝着河水中射箭,不消片刻,一大片河面变成了鲜红色,漂起了一层尸体。
当然也有一部分叛军运气好,顺水漂远,或者侥幸爬上对岸,这是他们命不该绝,没什么好说的。至于他们会不会被淹死冻死,或死于风寒、肺炎、破伤风,那就看他们造化了。
赵明站在对岸,拉上来一个浑身湿透的部下,瞧了一眼后背上的一大片血红,轻轻摇摇头,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黄沙渡口,血染河滩,尽是己方士卒的尸身,惨烈无比。
赵明闭着眼睛没有睁开,他不愿意看,不敢看,更不敢,也不知道如何面对
第五十三章 风中魅影()
黄沙渡口血染河滩,近乎一千三百人的叛军死伤多半,部分被俘,余下的正在冰冷的河水中与死神作斗争。
毫无疑问,武侯军的第一次出击大获全胜。
战斗成果相当喜人,所有将士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笑容,之前的种种顾虑和畏惧也一扫而空。
乡农出身的将士握着手中的兵器,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原来自己也可以上阵杀敌,保卫家园啊!原来叛军如此不堪一击,没有什么好怕的
而收编的那些土匪也明显乖了很多,之前他们难免有顾虑,主要是担心打不过叛军。
虽说转运使许诺了利益,土地财产都十分诱人,但钱再多也要有命花才行,空头支票哪有生死重要呢?
不过现在好了,他们不必再担心这个问题,战斗是检验实力的唯一标准,效果显而易见,自己所在的武侯军比叛军厉害!
而这其中也有自己的贡献嘿嘿,主要是还羌人贡献多一些。作为军中成员,这怎么好意思呢?以后还需要更卖力一些才行。
出身土匪的士卒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的同时,更多的还是对“主帅”孟韬的认同和尊敬。
孟公子才十五岁,但神机妙算,指挥有方,顷刻间便让一千多号人命丧河滩,太厉害了!
土匪之中,有些人也曾号称杀人如麻,但和孟公子一比,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
他们向来尊敬勇者和智者,孟公子才智卓绝,虽说没有亲自动手杀敌但果断坚决,着实让人佩服。
原本传言说他是诸葛武侯亲传弟子,他们还不相信,甚至嗤之以鼻。但如今已然深信不疑,想想若非有诸葛武侯这样的兵法大家教导,十五岁的少年能这般厉害?
除此之外,似乎找不到别的合理解释,一定是这样
孟韬不知道,在士兵心中,自己已经开始被神化,更不知道被说成是千人斩般的凶恶存在。
这场胜利来的很及时,给了武侯军将士,也给了自己信心,兴许也给了兴元府在苦难中观望的百姓,甚至远在剑门关的怀安军信心。
虽说胜利有很大偶然性,若非赵明和叛军轻易大意,想要取胜并不容易。但毕竟是胜利,很好地鼓舞了士气是不争的事实。
赵明手下兴许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值一提,如果面对的是邵冲亲率的光化军部署,会是什么情况委实难料。
说实话,孟韬不想继续冒险,这个时候最希望还是怀安军早些到来。但愿此时的曹仪不是个悲观派,可以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
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武侯军也就两千兵马,今日一战便阵亡了七八十个,受伤的更是有两三百人之多,其中还有些许重伤或者残废的
虽说事先已经约定好,伤亡者会重金抚恤家属。但孟韬觉得,相比于明晃晃的银钱,女人还是愿意看到自家男人粗狂的脸,孩子还是想要父亲的拥抱,老人最不希望白发人送黑发人
但凡打仗,死亡不可避免。
这次是趁敌大意,伏击突袭,却已然有这么惨重的伤亡,若是正面拼杀,伤亡率简直不敢想象
如果这些伤亡名额属于怀安军,孟韬一点也不心疼,他们是吃军粮拿军饷的禁军,为国征战是他们的责任,战死沙场也包括其中。
说直白一点,主要是和这些人不认识,谁会为一个陌生人的生死而悲伤呢?武侯军则不同,无论是乡农还是羌人,以及这些改邪归正的土匪,哪一个死了都让人心疼。
“把阵亡者的遗体收敛好,回去好生安葬!”孟韬沉声叮嘱,他很想走过去亲自瞧瞧,但终究没有过去。
满河滩的鲜血和尸体视觉冲击力太大,站在其中,兴许会呕吐不止,所以没必要丢人和给自己找不痛快
“是!”唐老七立即前去安排,武侯军的兵卒立即行动,效率很高。
几日的队列训练,如今武侯军在听命行事方面表现还算不错,已经基本能够做到令行禁止,这在某种程度是战斗力的保证。
“孟公子,那些抓获俘虏如何处置?”
“这个”
“孟公子,可要把他们斩杀,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大抵是适才有亲朋战死,一位部下义愤填膺地提出一个建议。
“不,带回去,先看押起来,熬上几日再说对外就说这些人被我们收编了,厚待之”
孟韬也很想把这些恶行昭昭的叛军斩杀,但杀人是要有目的和意义。单纯为了泄愤而杀人是不可取的行为,更多时候,还要考虑一下后果、影响和整体大局。
这时候杀了这些人,确实能震慑人心,以儆效尤,但更大程度只能震慑寻常百姓不再加入叛军。
已经加入叛军,或被裹挟其中的那部分,则会被逼上绝路,没有了弃暗投明的可能。
孟韬并不心疼他们的性命和前程,主要是考虑分化瓦解叛军。给那些人留一条活路,留个选择,兴许会有一批人倒戈投诚,对平叛而言大有好处。
至于寻常百姓,或者摇摆不定者,眼下也该有主意了。究竟是加入武侯军,还是加入叛军,似乎不难选择
“还有,让黄沙渡的百姓先避去定军寨,吃了这么大的亏,叛军恐有报复”孟韬道:“回去之后立即做好警戒,在兴元府到定军山一线布置岗哨,严密监视叛军行动,稍有异动,立即报告”
孟韬看了一眼对岸暴怒中的赵明,这厮吃了这么大亏,能不报复吗?
惊讶,悲愤、哀叹
此刻的赵明心情很复杂,尽管很不想睁眼,但终究还是要面对这个血淋淋的事实。
一千三百将士就这么没了,其中不少还是他大安军的亲信,这个结果让他难以接受。除了发出歇斯底里的怒吼,什么都做不了。
低估了孟韬,低估了武侯军,此时他才清楚地意识到这个事实,可惜为时已晚。
冲过河去为部下报仇?愤怒之下会有这个冲动,但理智告诉他不能。
刚刚遭遇惨败,依靠仅存的这数百惶惶不安的部下,对付大胜而归,士气高涨,人数数倍之多的武侯军,完全是鸡蛋碰石头,极不明智。
要想报复,只能回去找邵冲,请他再派大军征讨定军山可问题是,回去之后该怎样向邵冲交代呢?
一时间,赵明欲哭无泪
孟韬和赵明都走了,一个面带微笑,一个捶胸顿足。
黄沙渡口瞬间安静下来,瑟瑟秋风中除了满河滩的鲜血和尸体,似乎了无生机。
那些战死的叛军并无人收尸,有的被河水冲走的,留在岸上的多半会被野兽果腹
谁也没有注意到,一道轻灵的魅影在河边的树林闪过,目睹良久之后,秀眸逐渐阴沉凝重,弯弯柳叶眉也拧在了一起。朝着定军山方向若有若思地看了一眼后,转身留下一道莫测的背影,消失在秋风之中
第五十四章 峨眉刺?()
武侯军喜气洋洋返回定军山,路过汉江的另一支流堰河时,等候在此的阿黎立即率部前来迎接。
阿黎没有直接上前线,尽管她声称羌寨作战,首领必须当先,但还是被孟韬拒绝了。
如今羌人是武侯军的一员,必须听命行事,哪能容她“胡闹”呢?
刀箭不长眼,前线何其危险,怎么能让一个女人冲锋陷阵呢?虽说并肩作战有几分小浪漫,机缘巧合说不定还会成为美谈甚至佳话,但孟韬更在意阿黎的安全。
这番好意,阿黎算是被迫领受了,但要将她完全搁置在后方却不答应。无可奈何,孟韬只好让她率部在堰河畔等候。
如果黄沙渡的战事不顺利,他们将立即后撤,到时候的少不得需要人接应。并会在堰河组建第二条防线,重要性也不可小觑。
阿黎勉强接受了这个任务,自打大队人马出发之后,便一直站在河畔凝望,心中不由自主地有些忐忑和记挂。
她悬心战事胜败,悬心羌寨勇士的生死,兴许还在悬心某个人的安危
直到瞧见众人喜气洋洋返回,那个英俊的少年郎站在面前,一颗悬着的心闪过一丝淡淡的涟漪后,终于稳稳落地了。
“胜了?”阿黎眼眸闪烁,虽然隔着一层轻纱,仿佛依旧能够看到她脸上浅浅的笑容。
不似悲伤时的楚楚可怜,也不似那日的霸气严肃,而是一种如沐春风的笑意,发自内心的高兴
“夫人,大胜歼灭了上千叛军,那些狗娘养的大安军被擒杀了一大片,总算报了那日的围攻羌寨之仇,只可惜给赵明那家伙跑了”羌寨汉子说话有些粗俗,但丝毫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
“你们都没事吧?”阿黎看着孟韬,隐约略有强调地问出一句话,满含关切之情。
“我这不是好好站在你面前嘛!”孟韬淡淡一笑,随即遗憾道:“不过有十几个羌家兄弟伤亡我已经派人收殓他们的遗体,好生安葬,抚恤其家人”
“嗯!”阿黎的表情也略微低沉,却也没有过度悲伤,经历过扎戎寨主的葬礼后,关于生死她已经看淡了很多,不过关系紧要或者心中在乎的人自然另当别论
众人回到定军山,留守的陈贯也欣然出来迎接,前方的战报已经提前送回,喜人的战果让他惊喜不已。
他没有随军出征,虽说素知兵略,但并不等于实际运用有多好,陈贯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谦虚的。
再者,武侯军将士主要认同的是孟韬,他指挥起来不见得得心应手。所以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态度,将前线全权交给孟韬处理。
陈贯则留下坐镇定军寨,除了提供后续的支援和接应外,转运使大人也生出一个念头。如果孟韬战败,他会在再走一遭剑门关,以死相逼,迫使曹仪出兵。
不惜性命彻底与撕破脸皮,曹仪如果还在乎曹家的名声,将门的颜面,必然会比较为难,兴许会有出兵的可能。
不过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必要了,武侯军战胜,也算是狠狠打了怀安军一巴掌。如果曹仪的脸皮不是特别厚,现在该有所动作了
“好啊,果然是英雄出少年!”陈贯拍着孟韬的肩膀,笑道:“你又给了老夫一个惊喜,没想到你不仅心思精巧,经商有道,兵法谋略也颇有见地”
“嘿嘿,陈公谬赞了,侥幸而已”
“老实说,兵法是与何人所学?”陈贯少不得心生疑问。
“呃,定军山下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