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离记-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序道,“诸位客气了,君太师的气顺不顺,本官还全指着你们呐。”

    官兵愈加胆寒,“沈大人请吩咐。”

    沈序指了指来时道路,“承阳府一向太平,多亏诸位尽心守关,可近几日的风声总有些蠢蠢欲动,扰得皇上总不安稳。自然了,君太师忠君爱国,皇上不安稳,他也心烦气闷。”

    官兵糊涂了,他们区区一干人,守关还能管住风?

    “承阳府乃天子脚下,属下尽职尽责,不敢懈怠。可……”啥意思?

    沈序且问,“这阵风从哪来?”

    众人感受了一下风向,“西边以北。”

    沈序再问,“那里是什么地方?”

    “紧邻落中府。”

    沈序赞赏点头,“不错,看紧了。龙体近日抱恙,吹不得这阵风。”说完,策马往前追去,留下一众官兵胆战心惊,默默派人加守承阳关。

    承阳府衙前,刘恪接到消息,领着一帮人在门前跪候。

    自从杏成县一事起,来的官是越来越大,现下更有皇上亲临,羡煞多少人。外人眼红之余也纳闷,怎么与皇上都打上交道了,刘恪还是区区一地方官?只有他自己知晓,接的都是掉脑袋的差事,能活着就不错了。

    第一匹马头赶到,一群人也不敢看是不是皇帝,磕头就喊,“皇上万岁!”

    永隆帝赶了一晚的路,累得精疲力尽,下马就找软榻歇息。刘恪不敢怠慢,指挥了一群人招待,忙忙碌碌来来往往,比赶集还热闹。

    “沈中丞来的好慢,在后头说本师什么坏话?”

    府衙中,君珑揉着太阳穴道,视线犀利,可见不是一般的官家打趣。

    “说君太师忠君爱国,替皇上分忧,乃百官之表率,让他们好好学着点。”沈序笑着拉刘恪帮衬,“刘大人以为是不是这个理?”

    “是是是,当然是。”刘恪还能说什么。

    君珑瞪着两人,发话道,“马上着人把所有关口封了,不管是谁,一律不得进承阳。”

    刘恪忧心,“可京城所有物资往来必经承阳府,万一断了,恐怕有不小麻烦。”

    君珑质问,“有反贼意图对皇上不利,刘大人以为龙体还不及物资重?”

    刘恪心一沉,怎么又有反贼!

    沈序道,“京城储备充裕,支持月余不成问题。反贼要反,也就是近两日,速战速决再把关口开起便是了。需要刘大人费心操持的还是承阳府戒备问题,必要时可联络别地相助,莫要让反贼有机可乘。”他有必要说明一点,“切记,不可用落中府和临江府的兵力。”

    早年为便于京周管控,包裹京城的一圈地,有三分二全部划分为承阳府,紧邻便是落中府和临江府。不许从这两地借兵,几乎等同于孤军奋战,这不是给他出难题嘛。

    刘恪心里有答案,反贼肯定与落中、临江脱不开关系。不然皇帝好好住着行宫,怎么丢下百官独自就回京了!

    这同是君珑思考许久的问题,他突然带着皇帝回京,必会给苏曜留话柄。

    “让中书省草拟一份圣旨,今日之内下发行宫百官。”他对沈序道,“就说苏家笼络襄王意图造反篡位,本师为了周全皇上先行回京,让六部尚书奉旨归朝,其余人暂且行宫待命。”

    沈序颔首,“是,下官一会就办。君太师也劳累一日了,还是早些歇息。”

    刘恪听见苏家帮襄王篡位,愣了好久,这才回过神,“对对,下官准备了房间,太师先歇息,其余交予下官来办。”

    君珑头疼不已,起身要走,似有若无的撇了一眼沈序,“皇上龙体抱恙,近日吹不得风,有劳二位看紧点。”

    沈序垂首一笑,真是一刻也放松不得,意味深长道,“幸好下官忠心耿耿。”
第一百一十一章 惊鸿初见
    漪涟折腾了一晚没睡,清晨时好不容易入眠,却被一个梦累醒了。她头昏脑涨爬起来,眼睛肿胀不适,衣裳被汗水湿了一片。

    今晨,李巽和陆宸来看她好多次,她没有见,不知见后该说些什么。现下,听说柳文若来了苏楼,却想和他说说话。她寻路去找,柳文若被单独安排在一个很偏僻的屋子,门外有官兵看守,官兵没有为难漪涟,可能是李巽特意交代。

    入屋时,柳文若刚醒来,苏曜对他下的药量很重,到现在还一阵阵发晕,“陆姑娘,幸好你无恙。如你伤了分毫,在下真没脸再见姨父。”

    漪涟为他添了被茶水,又洗了一把热毛巾,“苏曜使阴招,怎么能怪你。”

    “在下本该更细心的提防,不能叫你受罪。”他擦了把脸,清醒多了。

    漪涟道,“你叫他一声姨父,我叫一声叔,虽然都不是亲的,将就将就,也能算亲戚,怎的比旁人还见外。”

    柳文若一听,便知道昏睡期间发生了什么,放下手,“苏曜都告诉你了?”

    漪涟眼神游移到一边,点点头。

    “你信姨父真是十恶不赦的乱臣?”

    漪涟心里很乱,不懂怎么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不知道。”她反问,“你一直跟着他,你怎么想?苏曜说的是不是事实?”

    柳文若的回答异常笃定,“我不管事实,只管跟着他。”

    漪涟想起他提过的‘信仰’,忽然好奇起来,“你怎么认识他的?”

    柳文若垂眸,想起了下雪很早的那个冬日,防寒的茅草屋顶落了厚厚一层白色,长巷显得干净漂亮。巷里有个摊子,生意做了好多年。每日揭开锅盖,热气腾腾,冬日里看着十分暖心。

    一个男孩从巷子经过,嗅着随风飘来的味道,是菜花卷,还有烤饼,肯定是放了肉末的。他按着空荡荡的肚子,不敢看,加快脚步准备绕过去。

    摊主看男孩神情奇怪,向他招呼,“小娃子要不要买点花卷子,热乎的,一文两个。”

    男孩脚步顿住,摇头。

    长巷里的是贫苦居民,做生意卖不了高价,摊主自己也是长巷里的人,一文两个全当邻里相互接济。可男孩身无分文,他买不起任何东西。摊主心下可怜,送了他一个菜花卷,热哄哄的,让他放在手心里暖暖身子。

    正好赶上买卖结束,男孩不愿白拿东西,硬是帮着摊主将板车推回家。

    摊主目送弱小的身影跑进皑皑白雪里,对前来迎接的妻子道,“小娃子挺实诚,可惜了。”

    男孩怀揣花卷回到家,是个篱笆围成的大院,仅有五间破顶的烂屋子,却挤了了上百人,全是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人。许多人为了在破房子里占得一席之地,互相打得头破血流。没钱医治,故意跑到冷风口把血冻住,冻僵了,就不疼了。

    男孩弱小,不敢跟人前挤,只能坐在篱笆旁瑟缩身子。

    他掏出那只花卷,路上捂得紧,还会冒热气,白白的,嫩嫩的,看得就暖洋洋。他不知道,在寒冷的冬天里,一股升腾的热气有多么遭人惦记。有人看见往屋子里传,一传二,二传四,短短时间,有十个比他大个的男人围堵过来。

    他们二话不说,一把抢了男孩的花卷。可十人怎么够分?

    为了吃上一口热乎的,几个男人居然自己打了起来。男孩不服气,也冲上去抢。无奈他气力不够,没抢到花卷还被人狠狠打了几拳,有一拳打在他肚子上,他忍不住呕吐,吐出来的都是水。

    “住手!”

    突然,一个声音喝止了一帮人。以为是地方官来查,男人们忙拉开距离,谁知竟是个身穿华服的男子,撑着纸伞,傲气十足站在风雪中。他,是君珑,那年还是礼部尚书。

    男人们不知来者是谁,只看一身打扮肯定有钱,不敢贸然得罪,纷纷走开了。

    男孩一时没爬起来,被接了一把,是君珑扶了他,“好东西要躲着吃,你太不谨慎了。”

    他回头寻找,没了花卷的影子,肯定是进了他人的肚子。

    君珑从随从手里拿过一锭银子,暗自塞给男孩,“拿着,回头多买几个,吃饱了再回来。”

    银锭子可以买多少花卷呀,男孩心动,却不接,“我不能拿你的东西。”

    “为何?”

    “不想欠人情。”

    从十岁的孩子口中听见这句话,君珑很意外,以为是家里大人教了他耍心思。谁知男孩铁了心不肯收,眼眸很倔强,是傲然骨气。这骨气触动了君珑心底某个地方,他仿佛看见了多年前的冬日,也有个人落魄在雪地中,同样不肯服软,那是他自己。

    “也罢。”君珑道,“我宿于城中仙云客栈天字三号间,五日后启程回京。若你改变主意,五日之内可以来找我。”他撑着伞翩然离开。

    结果刚走出大院,男孩已经跟了上来。

    “这么快改主意了?”君珑心觉高看了他。

    谁料男孩道,“我不会去客栈,就在这里跟你道谢,多谢你救了我。”他的声音还比较稚嫩,说的话却很成熟稳重。

    君珑饶有兴味,“你追上来仅为了说这个?”

    男孩低下头,“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五日,所以先道谢。”他已经三日不吃不喝,全身精疲力尽,说不定今夜睡去就不会醒来。

    曾几何时,君珑也过着不知下顿的日子,苦味谁人知。

    他蹲下,用纸伞替男孩遮去开始飘扬的雪花,“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摇头,不愿说。

    “你的举止不像难民,从哪来的,家在哪里?”君珑难得耐心问一个人的过往。

    男孩道,“从祖林来,家里做生意……曾经。”

    曾经他与父亲相依为命,以酿酒为生。父亲嗜毒,欠了许多债,把家里的积蓄败光后借了地头的钱,半月前因无力偿还被活活打死。邻家的大伯替父亲做了担保,结果也被牵累,弄得家破人亡。他是逃出来的,不愿说名字,不愿再欠人情。

    “命很有用,别随便扔掉。”君珑问他,“你愿不愿意跟我走?”

    男孩迷茫,“去哪?”

    “我去哪里,你便去哪。”君珑道,“不愁吃穿,独屋独院。我会请人教你读书写字,还能教你功夫。如果你不想提名字,我给你另取一个。”

    男孩知道大户人家肯定需要许多劳力,多他一口不算多,如果能凭自己填饱肚子也是好的,“你想我做什么差事?”

    君珑低笑道,“不要你做苦差事,叫我一声姨父便可。”

    男孩惊讶的瞪大眼睛,“……为什么?”

    君珑道,“看着喜欢,想认个外甥哪来这么多理由。”

    男孩不是好骗的,认亲也该叔侄相称,怎么会认外甥?不过,他很欢喜,与君珑说话总莫名觉得高兴,所以害怕,“我,我还有仇家,会连累你。”他手指搅着衣角,内心很矛盾,既担忧连累别人,又担心君珑调头离开。

    还好,君珑没有走,傲然言之,“你那些仇家,奈何不了我。”说着再一笑,笑容映在纸伞下,比白雪更亮眼。

    男孩低下头,脸颊泛起红晕,头一次像个孩子。

    “愿不愿?”君珑追问。

    男孩迟疑点头,轻轻弱弱喊了一声,“……姨父。”

    然后,君珑摸了摸他的头,思虑片刻后告诉他,他往后的名字唤作柳文若。

    在漪涟的印象里,柳文若无论与谁都在笑,笑而疏离,像立于烟雨中的柳树,拂水不留痕。你不知他在想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明明存在,却丢了灵魂。可听完这段往事,漪涟恍然明白所谓的信仰,他不是没有灵魂,而是把全部的生命都倾注给了一个人。

    “这么些年,你瞧瞧把他娇惯成什么样了,真不知道谁养谁。”漪涟打趣说,笑没多久又愁起来。

    柳文若感叹,“我能做的不过如此,不像姑娘,能让他高兴。”

    这句话此刻听来颇有压力,漪涟无言以对。

    柳文若似有打算,“听姨父说起过,遇见姑娘的场面颇为精彩,不知能否说予我听听?”

    “我?”漪涟那时才六岁,许多事早就没了印象,“他管捡不管养,带我转悠了三五日便丢上陆华庄,哪有什么精彩事。”

    她从记事起便不知父母是谁,在邻里的接济下摸爬滚打,硬是凭着韧劲活下来。每日进森林掰个嫩笋,或是抓条小鱼,再喝两口山泉水就能过日子。所以安宁村大火那日遇见君珑,没怎么矫情就跟着走了。

    上陆华庄前,君珑带了她先走了一趟临江城,发生了什么事,她忘了。

    只记得他们下榻在一家客栈,客栈里有软软的被褥,香香的帷幔,漪涟第一次枕着枕头睡觉,和稻草的触感天差地别。结果一兴奋,失眠了,半夜里还瞪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那时候的她天天满山跑,没人教规矩。左右睡不着,她摸黑进了君珑的房间。

    君珑的客房仅燃着一盏烛光,本人睡在榻上,手里轻握着一卷竹卷。漪涟看不懂字,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所以打量起君珑来。长长的睫毛,黑黑的头发,她记得在大火中相见时,那双眼睛漂亮的像宝石。还有皮肤,好像很细很滑……

    漪涟好奇,很想摸一下,她也真的这么做了。结果贼手一伸,被君珑一把擒住,“大半夜不睡觉,打什么坏主意?”

    漪涟胆子大,“枕头太软了,我睡不着,能不能跟你睡?”说完就撅起屁股往榻上挤。

    君珑忍俊不禁拦下她,“女儿家要懂矜持。”

    漪涟野惯了,哪里懂什么叫做矜持,“什么意思?”

    君珑随口解释,“比方说女儿家不可以随便盯着别人看。”

    “眼睛生来是看,为什么不可以?”漪涟除了胆子大,也不害臊,直言说,“大哥哥,你长得真好看。”

    君珑额角一跳,彻底被逗笑,“小小年纪就懂调戏人,谁教你的。”

    “村头大婶说的,碰到好人要夸赞,还告诉我受了别人的恩,可以以身相许。”漪涟凑上去胡言乱语,“大哥哥,你长的好看,我能不能许给你?”

    君珑好笑不止,“可以。等你成人之后如果还这么想,我就考虑考虑。”

    “现在呢?”

    “回房睡觉去。”

    “不能跟你睡?”

    “不能。”

    隔日,她就被嫌弃的送上了陆华庄。

    想到这里,漪涟嘣的把水杯往桌上一锤,吓了柳文若一跳,“姑娘这是怎么了?”

    漪涟又羞又怒,“从前就是一副嘚瑟样,有什么了不起的。随手捡个娃,再随手一扔,还不如留着我自生自灭。夸他不买账,端着架子只懂矫情,还考虑?考虑啥?真当我鬼迷心窍,被猪油蒙了心?要不是老娘年轻不懂事,他乐意我还不乐意了。”

    柳文若没有听懂,生生被气势给震住了,“……陆姑娘。”

    在他迷茫的眼神中,漪涟意识到自己失态,一回神,心里却是一道暖流淌过。她苦笑,“傻话真是不能乱说,老天都听着。”

    柳文若知道她肯定是想起了往事,虽然嘴上不饶人,眼角边却带着笑,一点也不像在生气。如此,是时候劝一句,“陆姑娘,孰是孰非,不可听信一面之词。如果你拿捏不准,至少请听过姨父的话再判断。”

    漪涟的笑意凝住,心情沉重无比。孰是孰非贤者都难论断,为什么要她去考虑大道理。

    “……我想见见他。”漪涟道。其实心里的话简单的多,就两字,想他。

    柳文若道,“想见就见,姨父肯定也想见你。”

    客栈中那一声‘阿涟’印象刻骨,漪涟只要一记起,心就扑通扑通跳,“哪这么简单。”她难得会叹气,“刚才探子来过,皇帝下令断了承阳关口,尤其忌讳陆华庄弟子。我小小百姓一个,拼了性命也爬不进京城。”

    柳文若意外很乐观,“其他人行不通,但姑娘可以。”

    漪涟狐疑,“我能怎么办?”她一个激灵,小声问,“你是不是有密令之类的东西?”

    柳文若微笑摇头,“什么密令都不如皇令好用。”

    漪涟泄气,“皇上都被掳回京了,去哪里找皇令。”

    柳文若不紧不慢,“姑娘忘了,姨父给过你皇令。”

    漪涟茫然,“在哪?”她眼珠子一转,一拍桌,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王之术
    众人聚集到苏楼正厅,各个绷着脸皮,好似一坨乌云压在顶上散不去。

    苏曜装病八年,假戏真做,一双腿基本算废了。如今真相大白,他还是坐着轮椅,病容憔悴,“方才探子来报,承阳府严兵守关,观其动向,随时可能兵发落中。王爷,我们须早做准备。”

    正如事先所料,皇帝乍然离宫,百官群龙无首乱成一片。此时只需苏曜出面解释前因,理所当然会变成君珑挟持皇帝归京意图不轨的局面。百官由恐慌变为怨愤,高喊着要肃清逆贼,还大兴盛世安宁。

    君珑往日宿敌之多,昔日隐忍不发是不敢,而今借此契机,声讨最激烈的便是所谓的君珑党。不禁令人想起唐非大厦倾颓的一日,墙倒众人推,好不讽刺。可君珑不是唐非,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主动权,孰胜孰败尤为可知。

    一夕之间,战争一触即发,双方势在必行。

    李巽目光落向身穿官服的两人,一人是兵部尚书,董世,另一位是刑部尚书,周胥。

    “二位尚书以为如何?”

    董世不太乐观,“京城兵力约三万,承阳府单主力军就有五万。反观落中近些年削减兵力,最多只得三万,加上行宫大概八千官兵,正面冲突落于我方不利。臣还担心,贸然行事,是否会将皇上至于危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