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百姓们找来了附近铸造铜像的高手,准备铸造一尊通体金黄的大铜佛像。可自打铸造开始就非常不顺利,连着几次都白白地浪费了准备好的铁水,这可让这些师傅们急坏了,本来材料就紧张,这样浪费最后肯定失败。原料所剩无几时,只见铁水在炉中翻腾,取样几次大家都摇头,眼看就要失败了,高僧恍然悟出了些什么,纵身跳向炉内,霎时间炉火升腾,铁水翻滚,老铜匠心中震动,发出呼号“铸!”果然铸出了一尊通体金黄的铜佛。
佛像铸好后,疫情得到了控制,大家都说是高僧自己与佛像融为一体解救了百姓,大家就为铜佛设了香炉供拜。此后也有匪徒打铜佛的主意,但是一旦前来偷盗便头痛不止,有的当场晕倒被官府抓了起来。
不久,日军侵略到了天津,为了扩充制造军械,他们不停地搜刮一切有用的金属。日军发现了这座大铜佛,一心想霸为己用,无奈一来日本也是个信奉佛教的国家,虽然是军事行动,多少他们对于佛坛圣地有所顾忌;二来他们也想使用亲民政策,不想因为这件事情和当地的老百姓发生冲突。便想了一个计策,谎称要将大铜佛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修建宽敞的殿堂以供奉。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谁都知道他们不怀好意,但是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阻止他们,众人都期盼着大铜佛可以像传说那样抵挡匪徒。到了日军前来迁移大铜佛的日子,来了很多百姓围观,当日军利用绳索铁链牵拉的时侯,大铜佛不知从哪里溢出了鲜红的液体,恰似鲜血涌出,动手的日军各个倒地抱头,一副痛苦不堪的样子,这下百姓们欢呼起来,日军不得已才停止霸占大铜佛的念头。
第二章 镜里乾坤 天力击鼓
康熙年间,天津城里有一闲人姓赵,家中排行老二,故此大家都叫他赵二,年幼肘家境富足衣食无忧,从小饱读诗书,自视清高。壮年之时一场祸事,家道中落。其虽学富五车写得一手好字却游手好闲,没有了清高的资本却练就了一副厚脸皮。整天蹭吃蹭喝,但凡酒家商铺一见此人,便像驱赶瘟神一样四下哄散。每次被人驱赶他便放下狂言:“我终有一日可成锦缎玉封之人,到时候求我也不来。”
这天官员们得知康熙皇帝南巡途经天津的消息,这下可让天津的官员们大费周章,绞尽脑汁,如何迎驾才可博康熙皇帝龙颜一悦?
有一官员提议,北门外有一大鼓,是件古物,据说只有赋天力者方可鸣其真响,真响有万人齐贺之声。凡人只可鸣其原声。逢跨年之时才击此鼓庆贺,但从未听过其真响。何不在城内张贴告示,寻觅些力大之人来试一试。
凡能比跨年击鼓时声响大的,赏银。如能击出惊人之声,不仅有机会面圣,而且还赏金赏地。告示一出,引来了十里八乡的壮汉们,无不膀大腰圆、虎背熊腰,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一鸣惊人。
众人来到大鼓之前排起队伍,等待官员吩咐前去击鼓,赵二排在最后,大家看见他这等样貌都笑他不自量力,反正赵二平日里招人取笑已成习惯也不以为然。众人一个接一个地去击鼓都连连失败,到了最后一个就是赵二,官员们眉头紧锁,看他样貌又弱岂能击出惊人之声?已无人来,便死马当活马医了。
赵二来到鼓前。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大鼓,偶然间发现在大鼓的边缘有一个“启”字,虽然已无颜色但字的样貌还是可以看得清楚,在字下面有一个拨动的机关,赵二随之拨动,鼓内传出了一声响动,随后赵二抡起鼓槌使出浑身力气敲击大鼓,果然大鼓声响似万人齐鸣,把前来的官员们都吓了一跳,谁曾想此人便是传说中赋天力之人啊!
不久康熙皇帝途经天津,天津举办了一系列带有地方特色的欢迎仪式,待最后赵二击起大鼓,鼓声连连如万人齐贺,康熙也为鼓声之大震惊,侍知其缘由后便龙颜大悦,赏赐赵二黄马褂及黄金万两。此后赵二便在天津城里成了赫赫有名之人。谁曾想他哪里有什么天力,只是在击鼓之人里只有他识字而已。
第二章 镜里乾坤 三打大脚裤
李鸿章因成功调解天津教案,被任命为直隶总督。督职时期,在津为其效力的亲信皆为安徽子弟兵,包青头布、穿紫操衣,裤脚宽二尺有余,老百姓俗称“大裤脚”。
这些来自安徽的子弟兵依仗着李鸿章的名声,欺压天津百姓,调戏良家妇女,老百姓们苦不堪言。但是混混儿却从不惧怕。市井之人都是地头蛇,所以这些大脚裤也不敢对他们怎么样。
有一个守城的哨官名叫尤常胜,几年来东征西战,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兵熬到了哨官,也有了些积蓄,眼看到适婚年龄却无妻可寻,这次到了天津也算安顿下来,便萌生娶妻之意。
城边有一农家,住着一个寡妇田氏,因离城门较近,一来二去也算熟悉了,攀谈之中得知其有一女,现在亲戚家,恰巧也到了出嫁之龄,这下可把尤常胜高兴坏了,随之讨好便下了礼金,就等着姑娘回来择日完婚了。
到了娶妻之日,尤常胜高兴得手舞足蹈,以为自己抱得美人归,草草地打发了宾客便一睹娘子之貌。哪成想其妻样貌丑陋、体型肥硕。尤常胜非常生气,便诬陷此女并不是贞节之身想休了她。
此女有一族兄田如豹,从小练得一身武功,也是横霸一方的混混儿,听说此事后,便来到他家将尤常胜痛打一顿。虽然尤常胜也是武行但毕竟不是他的对手,被打得鼻青脸肿。此后同僚安占得知此事恼火不已,觉得丢了面子,找来了同营的武显准备一起教训田如豹。
他们和尤常胜设下圈套,让他对妻子说:“如果你兄来此探视我,我便不计前嫌;如若不然,待我伤愈一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妻子听后就跑去向她母亲哭诉此事,田氏寡妇觉得不妙,就哀求田如豹使其前往探望,希望能化解此事。
田如豹应约而来,安占藏在屋门后,武显藏在外面的草垛之中。刚一进门,安占便用棍子朝着田如豹的脑袋打去,田如豹身手敏捷一个转身将棍子握在自己手中,用力一棒将安占打晕在地。得胜后大笑一声转身出门,他哪曾知道还有武显埋伏在周围。刚出门时有些内急,便向房后的茅厕处方便,忽然见草垛里探出头来,武显由于害怕撒腿就跑,还没跑出去就让田如豹抓了回来,将他按在粪坑里,搞得狼狈不堪。
大脚裤三次都被田如豹暴打,断了寻仇的念头了。老百姓听后都大声称快。后来他们便得出一句话“发匪易平,天津混混儿难办”。
第二章 镜里乾坤 案中案
清朝光绪年初期,天津南城一带多为水沟荒地,空地分文不值,从外地来到天津谋生的、逃难的都聚集在此地,盖起房子随便占用,也无人过问。
有一个姓董的山东人,带着七个人来到了此地,其自称七人都是家中族兄,家中发了饥荒来到这里逃难。到后不久便找了一块荒地盖起间茅草屋子,这些人在此居住,每个人都是三十岁左右相貌,按理说应该已婚有子,既为逃难却不见他们携妻幼老小一同而来,几个男人相依为命,而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有到了该吃饭的时候,才轮换着到东城去买饭、买酒,让人觉得十分可疑,不过这几个人相貌和善,傻头傻脑,浑身黑黝黝的,毫无歹相,一看就是种地干活的。居民们也就没人怀疑了。
一日下午,董大汉提壶外出,打算去买些热水泡茶,来到田家开的杂货店,拿出一文钱对田掌柜的说:“来一包叶子。”当时买茶叶需要在很远的城外才有,所以杂货店才代为零售,茶叶末一文钱一包,名为“满天飞”。不过天津可不管茶叶叫“叶子”,抽烟的烟叶才叫“叶子”,烟叶也分四种叶子、锭子、杂洋、兰花,碾成碎末也弄成一包。田掌柜按照天津的说法把烟叶卖给了董大汉。他哪知这是烟叶,接过叶子放在壶中,喝了起来。周围的人笑成了一团,水的味道也不一样,这时董大汉才察觉不对,便以为田掌柜欺负外地人,转身走进店里,挥拳将田掌柜痛打一顿扬长而去。
店后不足五十步有一家打铁的铺子,打铁汉姓何,身大力足,从小练就一身功夫,大家都叫他何如牛。他不喜欢外地人,自从姓董的占了荒地还盖了房子一直都心里不快,听说他们打了田掌柜后大怒,来到董大汉的住处叫骂,哪成想其八人飞身外出,身着夜行衣手持刃器,没说话上前就厮打起来。何大牛功夫了得,八人都不是他对手,反而让他一一擒住,身受重伤。何大牛实在觉得这八人有些蹊跷,就扭送至衙门。这一送不要紧,在严厉审讯下他们招了实话,原来他们在山东是帮悍匪,打家劫舍,此次出逃是因为截船杀人后暴露了身份,才潜逃于此,为了这一桩小事竟落得官府手中。何如牛也因擒贼有功得到了衙门的奖赏,原本是一桩斗殴,误打误撞地掀出了案中案。
第二章 镜里乾坤 顶罪
替人顶罪蹲苦窑的事情,我们经常能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黑道中人,大哥犯事需要小弟来顶罪,每次大哥都会说:“出狱之日就是你当大哥之时。”何曾有几人成了大哥?其实不全是黑道中人喜欢用这种手法,晚清时期,外国人在中国遭到杀害,晚清政府为了平息外国人的愤怒,找不到凶手,常常就会愚使百姓顶罪。
在天津的三岔河口处有一所教堂,老百姓都称其为望海楼教堂。这所教堂早年间是法国传教士所建,传教所用,还会收留被遗弃的孩子成立孤儿院,为眼睛失明的孩子成立盲人学校,做了不少好事。那个时候,老百姓思想封闭,认为只要是反对外国人就算是爱国,总觉得外国人没有好心眼。
传教士中有两名女教士,懂些医术,经常会到穷苦人家去给他们看病,愚昧的人们就以为他们去从病人身上取东西来配药。教堂建成不久,城乡内外发生了拐卖孩子的事情,不知道是有人造谣还是真有其事,老百姓们集结成群去教堂闹事,哪成想这一闹不要紧,发现了一大帮失明的孩子,老百姓们就以为这就是被拐的孩子,眼睛被挖了去,一怒之下,烧了教堂,杀了十八名传教士。当时另一名女教士在外行医,但也未躲过此劫。
此事一发引起了极大轰动,法兰西对此十分不满,要清政府给个说法,吓得慈禧忙让钦差大臣到天津处理此事。焚烧的痕迹还在,但凶手却不知道是谁,钦差担心会被降罪,便让总兵为其寻找顶罪的好汉。在天津“顶罪”这种现象很常见,都是大户人家犯事找混混儿顶罪,他们会付给顶罪者家人一大笔钱,但这些都罪不致死,也是在后来,顶罪的出狱后变成富翁成了比较普遍的现象。总兵找来了十八个木匠为其顶罪,每人家中可得顶凶金二百两。但当钦差下令,杀人偿命的时候,十八个人都傻了。暗地钦差便游说他们说:“顶罪的都是英雄好汉,且杀人偿命中外皆知,中国如无人偿命,外国人会笑话中国无英雄,天津是个出英雄的地方,岂能因为贪生怕死失去嘉名。”十几人被骗,都称愿以死护国之尊严。
在行刑的时候,十几人说笑自若,从容就死,法兰西也就此平息了。钦差办妥慈禧交给的任务大受封赏,加官晋爵。但这十八个人无一不是含冤而死啊!
第二章 镜里乾坤 如出一辙
是非争端起因无几,财情二者不过如此。在《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将,我想能让人们记忆深刻的也不过十几位,其中武松和武大郎算是大家熟知的,武松高大威猛、身手不凡,武大郎身材矮小、唯唯诺诺,武松为其兄报仇杀死了西门庆与潘金莲,最后惹得官司逼上梁山。当然这些都是杜撰,但是在天津,却有与武松、武大郎相似之人之事,但这事的起因却是为了钱财。
乾隆年间,天津有兄弟二人沈仲德、沈仲顺,仲德身材高大威猛,能骑善射,一身好武艺,于乾隆五十九年武举。其兄沈仲顺是个做生意的,身材矮小,视钱如命十分吝蔷,凡是被别人欺免,只要是不丢钱财,从不与人计较。仲德有情有义被大家以武二哥相称,仲顺自然被大家称为武大。
仲顺为人吝啬加之头脑灵光,在天津城也算是个有钱的主,但还算不上什么大富大贵之人——仲顺在一次做生意的时侯得到了一块美玉,此玉色泽丰韵、洁白无暇,其料型完整且浑然天成,是件稀缺的古件,仲顺一直对此喜爱有加,视为瑰宝。
城中有一富豪也是爱玉之人,他的这种喜爱已经到了极端,但凡谁家有好玉,他都会想尽办法将其据为己有,手段阴损。有十几人就专门为他打听这些消息。
富豪听说仲顺手中有一珍宝美玉,每日处心积虑如何把玉弄到手,他知道仲顺吝啬贪财,献出了一个合伙做生意的办法。那个时候做茶叶生意并不是谁都做得来,一来风险高;二来渠道窄但利润颇丰。富豪托人找到了仲顺打算一起贩运茶叶,起初仲顺也心存疑虑,但在富豪的吹捧诱惑下冲昏了头答应下此事。
回到家中,他左思右想,觉得这件事情有蹊跷,猛然想到原来富豪是打美玉的主意。转日向富豪提出撤资的请求,谁知他不但不答应,还要仲顺将美玉送出以抵违约的代价,仲顺哪里肯,富豪就令其手下一路追打讨要,邻家的小孩见状跑去找仲德。仲德此时正在靶场射箭,闻得此事飞奔而至,见其兄已被打得一动不动躺在那里,鲜血一地。一怒之下拉弓就射,结果将追打的十几名鹰犬射死七人,其余仓皇而逃。
仲顺不曾想被打得一命呜呼,仲德将家中事务打理好后,带上兵刃来到富豪宅中寻仇,杀死富豪火烧宅院之后,隐踪匿迹,再也没有露过面,老百姓们纷纷猜测,或许这沈仲德也效仿梁山好汉,上山当了草寇。
第二章 镜里乾坤 瓜园埋尸
炎炎夏日,西瓜算是最好的解暑水果之一。从前各地都有关于西瓜的比赛,到了西瓜收获的季节,在集市上招募参赛的瓜农,看看谁家的西瓜不仅大还要体态圆润,不仅外形要好还要将瓜切开品食,优胜者会得到重金奖赏。不过不是每次的比赛都会皆大欢喜,就在一次西瓜的比赛中却牵出了一件离奇的凶杀案。
七月正值夏暑之时,骄阳似火,别说在外面走了,就是侍着不动都会大汗淋漓。有一个商人从外地返乡途中经过一片瓜地,此时他又累又渴,便在瓜地旁边的大树下坐了下来,拿出水囊喝点水,闭上眼睛想休息一会儿。一不小心将自己的钱袋露在了外面,就是这一不小心,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瓜田里有一个看瓜的瓜农,身材瘦小,浑身黑黝黝,一看便是个务农之人。但这瓜农可不简单,曾经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恶霸,几年前因强抢民女、掠夺钱财被官府通缉,事情败露后他隐姓埋名来到瓜田给雇主看瓜,这一过就是几年。过惯了纸醉金迷、酒肉佳肴的日子,这种辛苦的生活他自然不甘心,但也没办法。
平时瓜田来人不多,偶尔路过的人也都是穷苦百姓。这天正好他走出棚屋小解,看到了树下休息的商人,见他睡得正熟,刚要转身向回走,忽然灵光一现仔细观察,此人衣着整洁打扮体面,肯定不是穷苦百姓,那饱满的钱袋露在外面,此番景象让这瓜农起了歹心。
瓜农走向前,摇了摇商人说:“这位兄台,日渐西落想必你是赶路回乡吧?”商人醒来见有人来询,便起身:“正是如此,没曾想这一睡竟然睡了这么长的时间。”瓜农暗自窃喜:“前面须穿过一片树林才有一村,想必你到达之时早已家家闭户,且夜路危险,如兄台不嫌弃,可到我棚屋休息一晚,吃些便饭,明日赶路也不迟。”商人也见如此便欣然答应并连声道谢。
这瓜农做事谨慎,须了解一番后再动手,饭后二人便攀谈起来。瓜农以前也算见过世面,自然和商人聊得很投机。开始商人还有些拘谨,后来打消了顾虑,瓜农也了解了商人仅此为商,也无其他背景,便伺机动手。他谎称到后面的瓜地里摘个西瓜来消暑,转身进了屋,从棚屋中取出刀来,趁商人不注意从背后猛砍几刀下去,商人猝不及防,当场死在了瓜棚前。
瓜农谋害了商人性命,将其随身钱财以及值钱的东西搜罗一空,然后就在棚屋后的瓜地挖了一个深坑,把商人的尸体扔进去掩埋,清理好后连夜逃窜,消失了踪影。
过了几日,雇主到瓜地里去巡查,却怎么也找不见了瓜农的踪影,雇主以为瓜农厌倦了这单调乏味的日子而另寻他路,但仍觉得不事先告之,令他十分恼怒,无奈之下只能自己看管瓜地。这一年西瓜的收成并不好。
转过年,雇主自己看管瓜田有了明显的起色,西瓜得了丰收,但在众多的西瓜之中,棚屋后的一个西瓜格外大,体态丰满圆润,色泽也好。雇主感到很奇怪,按常理,棚屋后接触阳光最少,怎么会长出如此硕大的西瓜。不过他还是很高兴,因为这样就可以去参加西瓜比赛,说不定能拿个奖赏,此后对这个西瓜更加悉心照料。
到了西瓜比赛的日子,他割下西瓜,小心翼翼地抱到集市上去比赛,但凡见此瓜者都称赞这次的头奖得主非它莫属。经过轮番筛选,此瓜进入了比赛的最后阶段,就是切开品食,大家都翘首以待。不料这一刀下去,硕大的西瓜分切两半,鲜红的液体一喷而出,但显现出的并不是鲜红的果肉,而是血肉模糊的肉泥。这下惊呆了所有在场的人,马上有人报了官,官府将雇主押送公堂审问,但雇主也道不出个所以然来,就将瓜的接种和收割说了一遍,官府人员岂能相信?便和雇主一起来到了瓜地。
到了瓜地找到那根藤,的确是刚割下不久,办案的官员也对棚屋后能长出大瓜而不解,但此官员经验丰富,想了想或许和这土下之物有关,唤人来要向下挖地一看究竟。挖了不久,商人的尸体显现,奇怪的是尸身未腐,面目表情狰狞,而那条大瓜的瓜藤竟然是从商人的口中生长出来,此乃怨念而生替之伸冤啊!雇主看后吓得半死,哪知自已看瓜这些时日一直守在一个死人旁边,惊恐之余他将雇佣瓜农以及瓜农无故消失的事情禀明了官府,这才得以洗脱干系。经他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