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4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楼梯通往通道内。而出口则在恒逻斯城内的道君观内!出口处最开始是只能出不能进,必须要有人从通道内出来,外面开关才能启动,后面就可以从外面开启机关进入通道内。

    另外一个入口在内宫的千泉宫内,千泉宫是国王在内宫的住所,国王若不想走动,就住在千泉宫内,由太监和宫女把当晚临幸的妃子送入千泉宫。

    秘密通道的两处入口的开关都在国王触手可及的位置,又在其他任何人都极少有机会碰触的位置,从这一点来看,设计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赵子良合上设计图看着范离说道:“可是还有你知道有这么一条隐秘的通道存在!”

    “这······大王饶命、大王饶命”范离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连连磕头大声求饶,他把其他所有知道这条隐秘通道的人都杀了,却独独忘了自己。

    赵子良闭上眼睛靠在宝座后背上,手搭在扶手上不停地敲击着扶手,而此时范离浑身上下都流着汗珠。

    良久,赵子良睁开眼睛看着范离喊道:“来人!”

    一个随侍官员走进来抱拳道:“大王有何吩咐?”

    赵子良道:“范离才华出众、忠诚可嘉,在王宫的督造和设计上有大功,册封为一等男爵!”

    “谢大王、谢大王隆恩!小臣必不敢辜负大王的期望!”

    赵子良的意思很清楚,给你封爵,又不杀你,你就得闭紧嘴巴,一旦泄露一个字,那后果自己去想。范离不是傻子,怎么会不明白这些,国王欣赏他的才华舍不得杀他,给他荣华富贵,让他保守秘密。

    八月十五,中秋夜,王宫,千泉宫。

    王室成员几十口围坐在长方形的餐桌前用膳,殿内四周点燃着蜡烛,赵子良边吃边问道:“距离开国庆典只有半个月了,你们的礼服都准备好了吗?”

    陈清莹说道:“一个月前制衣署已经派了裁缝大师过来给我们都量了尺寸,明日我再派人去问问,看他们裁剪得如何了!”

    “嗯,要确认一下,如果做好了就拿过来试一试,不合适也有时间重做,别到时候当众出丑!”

    “我知道了!”陈清莹答应,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老大会不会回来?”

    赵子良道:“已经派快马去通知了,开国庆典上怎么能没有王长子?”

    陈清莹又犹豫了一下,再次问道:“听说官员大臣们和武将们在册立谁为王后的事情上争吵得不可开交?我觉得这个王后之位还是由新平来坐最好,她毕竟是朝廷公主,是玄宗皇帝的公主、是肃宗皇帝的妹妹,是当今皇帝的皇姑姑,身份尊贵,不像我,我只是一个再嫁之妇,如果立我为王后,只怕会让夫君和西秦王国成为世人的笑柄”。

    新平连忙道:“姐姐说哪里话,我还没有嫁过来之前姐姐就已经为夫君生儿育女、陪着夫君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时期,是真正共富贵又共患难的正妻,里里外外的操持,这个家如果不由姐姐来当,我第一个不答应!再说,我性子懒散,让我做王后,我还真做不好,姐姐还是勉为其难继续当这个家吧!”

    孟夫人也说道:“是啊,由姐姐做王后最合适不过!”

    王芷韵不好说话,毕竟陈清莹是她的亲娘,她应该避嫌。

    在这五个女人当中,也只有陈清莹和新平公主两人有资格竞争王后之位,她们一个生了王长子赵雷,与赵子良是患难夫妻;另一个身份无比尊贵,不是其他几个女人能比的。大臣们和武将们也正是在为她们当中哪一个而争吵不休。

    长辈们说着话,小辈们都默不出声,不好插嘴,这毕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赵子良放下筷子擦了擦嘴,扭头看向大哥赵子善夫妻,问道:“大哥大嫂,俗话时候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你们认为她们当中谁做王后最好?”

    赵子善夫妻俩互相看了一眼,赵子善摇头苦笑道:“你这是为难我们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赵子良看向几个女人,笑道:“外面官员大臣们和武将们为此事都吵得不可开交了,你们自个儿倒是在这里礼让!”

    才七岁的孙子赵睿这时忍不住说道:“爷爷,孙儿觉得册立王后这件事情应该是咱们家的家事,不应该有大臣官员们来决定,而由爷爷来决定。如果这次让他们插手册立王后之事,开了这个先例,日后他们说不定会插手其他王室之事,甚至插手王太子的册立之事!爷爷常说要公私分明,家事和国事当然也要分开才行”。

    赵子良颇为惊异地看着这个小家伙,问道:“这些话是你自己想的,还是听其他人说的?”

    赵睿道:“当然是我自己!”

    赵子良没有说孙子这番话说得有什么不对,且不管它对不对,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有自己的想法,这可不多见!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这番话提醒了赵子良,在册立王后和王储的问题上,不能任由朝臣们去争吵谁合适,而是在这种事情上要进行立法来规定,以法律制度来维护王室的权利和王位的继承等问题可以减少很多麻烦、纷争,甚至可以减少叛乱的发生,虽然这不是绝对可以避免王位之争造成对国家造成的损失,但它比传统的立长、立贤立嫡有着一定的先进性。

    赵睿的母亲刘氏见儿子插嘴,吓得连忙呵斥:“睿,你胡说什么,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知道吗?”说完又连忙起身向赵子良行礼道:“父王恕罪,是儿媳没有管教好,请父王责罚”。

    赵子良摆手道:“嘴是长在人身上的,人长了嘴除了吃饭喝水之外就是要说话的,一个人只要说得有道理,不论他年纪大小,我们得要认真对待,不能因为他年纪小就不当一回事!且不说他说得对不对,只凭他能说出这番话,就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这在这个年龄的小孩子当中不说绝无仅有,但也是凤毛麟角的!睿儿不错,长大了一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但不可骄傲自满,要努力学习,学习使人进步,学习能让自己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会被时代抛弃!为什么人老了就会被别人称为老古董呢?因为很多老人家都还活在过去,他们没办法接受新鲜事物、没有去学习新的学问!我这些不仅仅是对睿儿说的,也是对你们这些人说的!”

    这时新平公主说道:“夫君,不论是在中原还是在西秦,文人们都喜爱吟诗作赋,这也是所有读书人都喜欢的。有达官贵人和地方官吏还专门举办过吟诗作赋的比斗,但都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我想做这件事情,就是在我西秦范围内,每三年举办一次全西秦诗词歌赋对联大赛,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作诗、作词、作赋、作对联。首先由各县学正进行比赛选拔出优胜者数人,这些人再在各都护府进行比试,最后各都护府的优胜者前往恒逻斯进行最后的比斗,每一个科目各选出三个名次,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给他们发放奖赏!”

    赵子良点头道:“这个想法倒是不错,由你出面主持应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这对于推动我西秦的文化学术有好处。不过,我觉得你不能以个人的身份来组织和举办,应该成立一个协会,把在这些方面颇有才能和建树的一些名人请过来,大家一起组成这样一个协会,例如李白、王维等等这些人在诗词方面的造诣已经得到了天下的认同,有他们加入协会,你这诗词协会就会被人世人所认同。不过,你举办这种赛事的经费和购买奖品的钱从哪儿来?”

    新平说道:“可以拉广告啊,当年夫君你在长安主持武举之时采用了拉广告的办法不但替朝廷节省了钱财,还赚了一大笔,这事早就被各地官府和商家们所熟知,现在我们西秦各地官府每当举办什么大的比赛,都会找商家拉广告赞助,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吧?”

    赵子良笑道:“当然可以,只要你能做出成绩,不违法操作、不仗着自己的身份胡来,我都是支持的。你们其他人也是一样,喜欢做什么就去做,最好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给王室抹黑就行”。

第983章 最高规格的接待() 


    随着西秦建国庆典日期将近,受到邀请的东西方各国国王、国主、城邦领主、部族首领或使臣们纷纷跟来恒逻斯城。对于那些有实力的国家,赵子良在王宫两仪殿的偏殿接见其国王或国主、使臣,而那些没有实力的国家的国王或国主、没有建国的城邦领主、部族首领们或使臣,一律由政务远正副首相刘眺和独孤问俗在王宫外的礼宾堂接待。

    截止八月二十八,除了北天竺三十六城邦部族首领们和中原朝廷的使臣还没有赶到之外,其他受邀的各国国主或使臣都已经赶到恒逻斯城并在西秦政务院的安排下住进了礼宾馆。

    当晚,刘眺进入王宫向赵子良禀报:“大王,中原朝廷派来的使臣明日下午抵达恒逻斯,关于接待的规格,臣等难以决定!”

    赵子良听后沉吟片刻后问道:“仪仗队和鼓乐队都操练完成了吗?”

    刘眺道::“已经操练完成,仪仗队一共一百五十一人,全部由相同体型、身高、体重的百战勇士组成,鼓乐队八十一,全部由精通音律的乐师组成,随时可以排上用场!恕臣直言,接待中原朝廷使臣时,使用鼓乐队是应当的,但是用仪仗队似乎有些不妥啊!”

    赵子良疑惑道:“有何不妥?”

    刘眺道:“古时诸侯会盟,也有安排兵士们持戈载歌载舞的先例,这主要是为了显示军威,因此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如果我们在接待其他各国国君或使臣时安排仪仗队在场倒是符合礼仪,但是如果用来接待中原朝廷使臣,似乎含有不臣或以下犯上之意!”

    赵子良摆手道:“仪仗队并非古时诸侯会盟时安排的兵士们载歌载舞,它是高规格礼仪接待的体现,一般外国国君或使臣前来,我们西秦才不会轻易使用仪仗队,只有例如大食国哈里发、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这等人物到来,才配得上享用出动仪仗队这种规格的接待,我们西秦出动仪仗队、由本王亲自接待中原朝廷使臣,这是最高规格的迎宾礼仪,这一点你一定要派人跟中原使臣说清楚,把接待整个过程流程详细告诉他们,别到时候闹得出丑就不好看了!”

    刘眺点头道:“是,臣一定派人办妥此事!”

    八月二十九,下午申时。一队旌旗飘扬、队伍人数庞大的使团从北门进入了恒逻斯东城区,这就是由大唐大皇子、雍王殿下李适率领的中原朝廷使团,庞大的中原朝廷使团的到来引起了恒逻斯全城几十万百姓们的围观,围观的队伍从北外十里之外的官道上一直排到王宫太极广场四周,沿途都有西秦兵士站岗进行警戒和维持秩序。

    李适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末期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封鲁王,不久又改封雍王,以元帅的名义平定叛乱之功拜书令,与郭子仪等八人图形凌烟阁,虽然他没有亲自指挥平叛,但总算是有这么一个天下兵马元帅的名义,不知道的百姓们还以为他的功劳最大。

    沿街两侧的百姓们听说使团最前面骑在马背上穿着华丽服饰、头戴金冠的年轻贵胄是雍王李适,都纷纷举手大喊打招呼:“雍王殿下!”

    “欢迎殿下来西秦!”

    百姓们热情的招呼声一浪接一浪,这让李适很是疑惑,向左侧的王缙问道:“西秦的风气这么开放吗?大街上向本王挥手打招呼?”

    王缙连忙解释道:“殿下,这是西秦百姓们表达热情的方式,您看这么多百姓前来迎接您,也只有当年西秦王率军从中原返回恒逻斯时才有过一次这种情形!”

    “哦?原来如此,想不到本王在西秦民间有这么高的声望!”李适说着微笑起来。

    京兆尹、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领度支、盐铁、转运、铸钱、租庸等使刘晏说道:“殿下,这种情形之下,您应该微笑着挥手或点头向百姓们致意,以显示您亲民,听说西秦王就是这么干的!”

    “哦!”李适听了之后有些不情愿,勉强露出微笑向街边两侧的西秦百姓们挥手。

    十里长街让李适走得有些不耐烦了,问道:“王缙,这条街怎么这么长,何时才到?西秦王在什么地方见本王?”

    王缙说道:“殿下,稍安勿躁!您现在代表的是大唐朝廷和王室,代表着陛下,您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注意,所以万万不可有什么差池,以免贻笑大方。这条街叫长安街,是以大唐帝都长安而命名的,可见西秦王及其下属官员和百姓们心里还是心存朝廷的。这条从东到西足有二十里长,我等是从北门进城的,因此是从中间开始走的,也要走十里才能抵达西秦王宫门口,按照事先说好的,西秦王会在王宫门前的太极广场接见殿下!”

    “在王宫门口?嗯,不错!他要是在王宫见本王,那倒是有些太不讲礼数了!”李适说道。

    长安街上一路各种店铺、几层高的各种式样的楼房让李适的目光接应不暇,“这??????王卿,这里的房子为何能建得这么高大?”

    王缙说道:“据说西秦使用了一种叫水泥的物事,这东西具有很强的粘合效果,可以用在建造城墙、堡垒、道路和房屋之中,坚固结实,极为耐用!我当自从进入西秦的庭州境内踏上的道路就是用这种水泥建造的,用水泥建造铺设道路不但平整、而且经久耐用,任由风吹雨打也不损坏”

    李适惊奇道:“哦?还有这种东西?西秦王为何不献给朝廷?难道朝廷会亏待了他?”

    王缙苦笑道:“殿下,西秦之事殿下也清楚,虽然西秦名义上还是大唐属地,西秦王也是大唐之臣,但毕竟是已经分家了,他愿不愿意把此等事物进献给朝廷全凭他自愿,朝廷又不能强迫!”

    “算了,不说这个了!”这个话题有些敏感,李适虽然年轻,但在政治上还是颇为老练的,他岔开话题问道:“待会见了西秦王,是本王先向他行礼,还是他先向本王行礼?本王应当如何称呼他?”

    王缙说道:“殿下,您虽然是大皇子,代表是大唐朝廷和陛下,但在爵位上是比不上西秦王的;无论是在大唐中原还是在西秦,论威望您更是无法企及;论辈分您比西秦王小了两辈,所以您应该先向西秦王行礼!”

    辈分小真是一种悲哀!李适颇为无奈,他问道:“那本王岂不是要称呼西秦王为姑爷爷?这也太??????”

    王缙心中暗笑,“这倒不必,殿下只需称呼西秦王即可!”

    使团终于到了目的地,穿过了漫长而又华美的长安街之后,李适、王缙和刘晏带着使团走到了太极广场,此时太极广场周围的百姓人山人海,中间被大量的兵士隔开,太极广场上站着一大群衣裳华丽、整齐的官员和兵士。

    李适看见广场的正中间树立着一尊硕大的雕像,惊奇道:“石头雕塑可以做得这么大吗?这得需要多大一块石头才行?那雕像是谁?”

    刘晏说道:“看形貌,像是西秦王赵子良!”

    李适不由冷笑:“看来西秦的官吏们当中也不乏阿谀献媚之辈,他们树立这种雕像彰显西秦王的绝世武功,无非是要讨好西秦王罢了!”

    王缙连忙道:“殿下、慎言!西秦王和西秦百官、大将们已经在广场上等着了!”

    西秦鸿胪寺的主事人刘单快步走过来迎接,向李适一行人拱手高声道:“恭迎大唐皇帝使臣、雍王殿下及所有使团大小官员前来西秦参加建国庆典,请雍王殿下下马步行,下官是西秦鸿胪寺主事刘单,将全程陪同殿下及使团官员们走完所有迎接仪式流程!”

    李适等人纷纷下马,把马匹交给随从马夫们,李适向刘单拱手道:“原来是刘大人,有劳刘大人了,不知接下来会如何安排?”

    刘单回礼拱手道:“雍王殿下客气了,殿下无需担心,一切自有下官为您引路走完流程,您只需要照做就行!”

    “好!”

    “殿下、各位大人,请随下官来!”刘单说着在侧前方走着。

    走了几十米,众人来到一条铺着红色羊毛地毯处,赵子良身穿王服站在这里,隔着二十多米的距离,刘单一边走一边回头低声对李适介绍道:“殿下,前面站立着就是我王,按礼制您应先向我王行礼!殿下随行官员停下之后应站成一列,殿下与我王见礼完毕之后要向我王一一介绍随行朝廷大员!”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适才十三岁,年纪太小,他一直呆在王府之中,因此只是听说赵子良之名,却并未见过其人,赵子良当然也没有见过他。

    李适点点头,回头向王缙低声吩咐几句,很快带着众官员走到赵子良面前,使团队伍停下,李适按照刘单的安排上前几步向赵子良拱手稍稍弯腰向赵子良行礼道:“李适奉皇帝陛下旨意率团前来参加西秦建国庆典,见过西秦王!”

    赵子良笑着拱手回礼道:“雍王殿下及使团各大臣官员们远道而来,本王有失远迎!这一路上还顺利吧?”

第984章 李适的震惊() 


    李适道:“多谢西秦王挂怀,路途中很顺利!进入西秦之后,本王和使团随行官员大臣们都很吃惊短短的十年时间,西秦王竟把这西秦之地治理得如此富庶,西秦热浪滚滚的大沙海、一眼尽是白色的天山雪景、热气蒸腾的大清池、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水泥大道等等美景都给本王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西秦各地还有很多美景,西秦的百姓也很欢迎殿下,殿下可以在这里多住一些时日!”赵子良说完看向李适身后的随行官员们,说道:“殿下的随行官员之中有些是本王认识的,有些是不认识的,可否请殿下引见?”

    “请!”

    在李适的介绍下,赵子良与李适的随行官员一一进行了认识,双方互相行礼。这次随同李适前来的官员都是重量级人物,王缙就不说了,他是皇帝的宰相,刘晏此人在玄宗朝就已经官至侍御使,日后也是宰相级人物;元载,这也是日后宰相级人物;皇帝的起居郎常衮,此人日后也是宰相级别的人物,这一连来了三个日后的宰相,让赵子良颇为惊讶。

    认识了李适的所有随行官员之后,赵子良对李适说道:“雍王第一次来西秦,可能对我西秦的一些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