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抱怨的智慧-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诸如我等凡夫俗子,每日在世俗社会中摸爬滚打,又有几人能够达到苏格拉底的境界?大部分人都是“只要葫芦不要叶子”,自负得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结果成功无望不说,巨大的心理落差往往会让人们叫苦不迭、抱怨连连。
  必须提醒的是,骄傲和自负是人性中最普遍的弱点,任何人都必须多加注意,戒骄戒躁。即使是那些已经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一旦骄傲自负,不仅会止步不前,而且会一落千丈,令人扼腕。发明大王爱迪生怎么样?照样因为自负而“晚节不保”!
  年轻时,爱迪生不仅自信,而且谦虚,当他因为取得了很多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而被称为天才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所谓天才,不过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此后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又取得了多达一千多种的各类发明,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可是到了晚年,爱迪生的自信就变成了可怕的骄傲,他甚至对他的助手们说:“不要向我建议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也超越不了我的思维。”结果可想而知——因为他太过自负,不仅使自己停滞不前,而且使很多颇有才华的助手离他而去,因此直到去世,他再也没有取得什么重大的成就。
  爱迪生是否曾经抱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自负心理给他带来的消极影响,无疑是他自己也是全人类的巨大损失。还是那句老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认为自己一定能赢,保持必要的自信固然很好,但是过分的自信却往往会令人们自绝于胜利,甚至遗憾终生。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大家看我这个方案怎么样啊?都畅所欲言啊!张工有没有建议?没有啊,那李工呢?也没有……既然都没有,那就执行!”在深圳某服装厂的例会上,厂长郭大明故作姿态地询问了那些唯唯诺诺的下属们,然后想当然地拍了板。
  “慢着!”原来是新来的厂长助理小杨,他不看大家惊讶的目光,不合时宜地阻止道:“郭厂长,我认为不能这样匆忙决定,咱们得搞一个可行性方案……”
  “你懂什么!”没等小杨说完,郭大明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
  “不能盲目乐观,否则很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现在金融危机越来……”初来乍到的小杨还想说些什么,却被旁边的营销部经理拉走了。
  “真是的,我走过的桥比他走过的路还多!把本职工作干好了就不错!”对于小杨的多事,郭大明不无气愤。
  “是,是!”几个部门经理附和着。在厂里,郭大明就是神,不仅他自己,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这样认为。小杨的劝谏无疑是自取其辱。
  然而,悲剧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就像小杨所说的那样,金融危机越来越严重,分厂投产后不久便被迫停产,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
  此外,自负还容易导致嫉妒甚至嫉恨心理的产生。科学研究表明,一个自负的人,通常也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在学校里,他瞧不起比他成绩差的同学,更容不得比他成绩更好的同学;在职场中,他看不起那些能力稍差的同事,甚至领导和客户,而对于那些比自己能力强的同事则心怀嫉妒,尤其是那些能力不如自己但因为某些原因高他一等的人;在生活中,他们看不到别人的付出,总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更多……久而久之,这种心理日益增长,这种人就会成为一个心理阴暗、怨天恨地的人。但是抱怨又有什么用呢?还是及早纠正自己的自负心理来得更实在一些。
  

苛求他人是一把刺向自己的剑
“不要苛求别人,更不要刻薄自己,这样快乐会很容易。”——这是著名作家徐璐的名言。作家用寥寥数语便告诉了我们拥抱快乐、远离抱怨的真谛——不要苛求他人。
  所谓苛求,简单来说就是过严地要求。既然是过严地要求别人,自然没有人乐于接受。心理学家指出,无休止地抱怨,或者向他人施加压力等行为,都是对一个人的精神施暴。人们的承受能力毕竟有限,一旦这种压力达到一定程度,除了极少数人会消极躲避以外,大部分人都会本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原则回敬你。无论是哪一种结果,无疑都是人们不愿看到的,无疑都会引发一连串的抱怨。
  父母过世以后,大勇一直和妹妹小玲相依为命。大勇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小玲则在家料理家务。
  周末下班回到家,小玲一脸冰霜地抱怨道:“哥,你怎么又回来晚了!对了,刚才物业又来收取暖费了,你发工资了没有?”
  “还没有,经理说……”
  “说,说什么?一个大男人,一个月才赚1000块,还每个月拖、拖、拖,你看人家小丽的哥哥,现在都做部门经理了!”
  “他有本事,你去找他呀!别在我这待着!一天到晚不干活,你说我一下班冷锅冷灶的,哪有心思干活?猴年马月也当不上经理,都是让你给拖累的。”
  “不就今天没做饭吗?我每天在家当洗衣妇、烧饭婆,哪一天不是累得腰酸背痛的?今天我还就不做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你累,难道我就不累吗?你知不知道,现在金融危机越来越严重,我们公司又要裁员了,我的压力有多大,你知道吗?”大勇越说越气,到最后怒不可遏,随手把手里的公事包砸到了小玲身上。
  “呜——呜。”小玲像个泼妇似的号啕大哭起来。
  “这日子没法过了!”大勇抬腿出门,到外面的小饭馆喝酒去了。
  大勇并不知道,小玲之所以没给他做饭,而且向他抱怨,其实是因为心爱的男友抛弃了她。小玲非常伤心,却又无处排解,只好把烦恼发泄到了哥哥身上。但她哪里知道,哥哥正面临着失业的压力,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此一来,家庭战争在所难免。很明显,他们缺乏必要的沟通,他们不应该动不动就苛求、指责对方。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苛求他人的严重性。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过于在意自己的感受,却忽略了家人同样需要安慰和体贴。家庭生活中,相关的抱怨此起彼伏:
  ——你看人家阿娇的老公,住豪宅、开名车,你再看看你,怎么这么不努力、不争气?说,你什么时候给我买金项链?
  ——你怎么每次都落在人家小刚后面,你也争争气,给我考个第一回来!
  ——爸爸,我同学的爸爸都是局长级的了,您怎么还是个小职员啊!跟人一说都不好意思!
  ……
  类似的家庭,其幸福指数有多高,相信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得出来。这样的家庭,不争吵才怪呢。
  对于职场人士而言,对他人是否苛求,对他的职业生涯和整个人生同样影响深远。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拥有激情和梦想,敢作敢为,没有规矩和条框的束缚。这是年轻的资本,也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但是就像比尔·盖茨所说的那样——老板就是老板,职场不是理想世界。如果不能从老板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去改变自己,可能终其一生,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住豪宅、开跑车,在抱怨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了。
  老板们更应该注意,不要整天把“有压力才有动力”挂在嘴边,须知“管理无情人有情”,唯有重赏,才能产生勇夫。如果只知道苛求员工多干活,而舍不得必要的激励,你又怎么好意思抱怨员工炒了你的鱿鱼呢?因此,无论你是老板还是员工,当你对别人苛求的时候,不妨退后一步,看看局中的自己和别人。
  对于我们的朋友,我们更不能苛求什么。只要是我们的朋友,无论性格、能力、地位与你有多大的差别,你都应该学会去欣赏、去包容、去喜欢。有些事,很容易去做,比如埋怨,比如指责。但是抱怨和指责之后,你会发现这非但于事无补,还会让我们失去宝贵的友谊。与其如此,何不学着宽容?何不试着给予?
  所以,在这个不能苛求别人的世界,我们只能苛求自己:苛求自己对家人、对爱人、对朋友,以及身边所有的人都好一点,更好一点。当你找到了自己深藏已久的爱心,当你学会了欣赏和付出,你自然就远离了苛求和抱怨。随之而来的收获,同样会让你始料不及!笑着为自己祝福吧!
   。 想看书来

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公平或不公平
公平是什么,不公平又是什么?这是一组非常深刻、非常微妙的哲学命题。在这里,我们抛开那些深奥的大道理,只说说公平或者不公平与抱怨或者不抱怨的关系。
  先看一个有关公平的故事:
  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多年来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该学会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每期学员毕业时,会给他们出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实战能力的实习题。
  在尼克松当政时期,曾经有一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了尼克松总统。为了奖励他,学会赠给了他一只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金靴子。但是在接下来的26年时间里,却再也没有人能够获此殊荣。
  最有意思的是,在克林顿当政时期,学会居然给学员们出了这样一道难题: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
  后来克林顿卸任,布什走马上任,学会的实习题也有所改变: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
  由于之前26年时间里无数前辈都无功而返,许多学员都放弃了角逐金靴奖的机会。他们抱怨说,这个任务并不比推销三角裤简单,因为现任总统根本不需要斧头,即使需要也用不着亲自购买。
  直到2001年,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的出现,才再次打破了这一推销极限。然而,用乔治·赫伯特自己的话说,他却没花多少工夫。他说:“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农场,里面有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总统先生,有一次我有幸参观了你的农场,发现里面长着许多大树,有些已经枯死了。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斧头。眼下我这里正好有一把非常适合砍伐枯树的斧头,如果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上的地址给予回复。’后来,他就给我汇来了买斧头的钱。”
  曾经有记者这样问过布鲁金斯学会的负责人:26年的时间里,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也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难道说他们的能力真的不如乔治·赫伯特吗?为什么不把金靴奖发给他们?换言之,布鲁金斯学会不公平。对此,该负责人回答道:“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其他的学员,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就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在乔治·赫伯特成功之前,布鲁金斯学会的每一个会员都有机会赢得金靴奖,这就是公平!当乔治·赫伯特将那把斧头成功地推销给布什总统后,他就赢得了金靴奖,这也是公平!与此同时,他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这样一个哲理:很多我们自认为难以做到的事情,并不见得真的难以做到;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和积极的进取心,有些事情才愈发显得难以做到。人类的通病,就是轻而易举地将某些事情用“不可能”简单化,这也是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碍,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精神牢笼,把对梦想的憧憬化成奋斗的动力,这辈子你可能真的与成功无缘了。
  所以,每一个成功路上的竞赛者都应该立即为自己制订一个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用热切的渴望、积极的行动去实现它,而不是一味地去抱怨世界的不公。因为世事没有绝对的公平,一味地追求公平只会让人心理失衡;一味地为了公平而争斗,只会让我们舍本逐末,失去更多。更何况,又有谁会在意一个失败者的抱怨呢?
  再看一个不公平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柳玫去一家公司应聘信息员职位,一路上过关斩将,终于到了老板面试这一关。谁知那位老板只是和她简单地交谈了几句,看了看她的简历,就说:“对不起,我们不能录用你——你连自己的简历都保管不好,我们怎么放心把工作交给你呢?”
  原来早上临出发时,柳玫走得急,一不小心碰翻了茶杯,溅湿了简历,再重做一份已经来不及了,她只好带着那份留有水渍、皱巴巴的简历前来应聘,谁知问题就出在了这上面。
  这能怪谁呢?回家后,柳玫没有丝毫抱怨,没有埋怨那个老板小题大做,她只是非常认真地用钢笔抄写了一份简历,并给那家公司的老板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贵公司是我心仪已久的单位。您对我的近乎苛刻的要求,正反映了贵公司在管理上的认真与严谨,精益求精,这也是贵公司长久以来保持兴旺发达之所在。我一定铭记您的教诲,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心尽责,一丝不苟。”柳玫发自肺腑的话语,详略得当的简历,以及娟秀清丽的笔迹,让对方眼睛一亮,当即打电话通知她第二天来公司报到。
  柳玫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她在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抱怨老板的不近人情,而是立刻采取补救措施,为自己制造新的机会。因此,不要抱怨你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存在就是合理的”,你所受到的待遇是有它“存在”的背景、条件和原因的。一个失败的人,自身肯定会有欠缺的地方。与其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你自己改变了,一切都有可能改观。
  所以说,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公平或不公平。如果不能摘下个人感情的有色眼镜,保持端正的心态,用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去生活,那么你将永远找不到公平,永远活在抱怨的天空下。更何况,公平不公平对每个人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真的需要那些所谓的公平吗?谁都无法否认,在很多时候,公平不公平其实并不重要。让人们耿耿于怀、愤愤不平的所谓公平,不过是人们进行争斗的借口,或者说是“抱怨症”患者的偶尔发作而已。
  

抱怨者习惯为失败找借口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失败者总是找借口,成功者永远找方法。”这里所说的借口,无疑是抱怨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失败面前,人们总能找出种种借口,编织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懦弱、错误和无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总是充斥着这样那样的借口和抱怨:
  “这个客户太难伺候了,我真无奈!”
  “要是给我换个搭档,事情早就成了!”
  “全世界都在闹金融危机,怎么能怪我呢?”
  ……
  这些都是失败者的声音。表面看来,他们似乎很有道理,借口背后却隐藏着他们对困难的妥协和对生活的迷惘。很多人甚至会在事情开始之前就为日后的失败准备下借口或理由,以免到时候自己受不了打击。应该承认,这是一种不错的养心术,但是由此造成的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却是所有人都不愿意接受的。
  因此比尔·盖茨说,一个善于为失败准备借口的人,无论怎么掩饰,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懦夫!翻开历史,看看身边,哪个成功人士没有经历过失败?重要的是面对失败,你还有没有从头再来的勇气。人生如梦,成功则是一个不断失败而最终胜利的游戏,与其怨天尤人,哭天抢地,何不鼓起勇气,向命运回击?否则,成功将与你无缘,失败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生而为人,同样是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没什么可抱怨的,也没什么可遗憾的,更不必为了失败而丧气!经历了寒冬的洗礼,必然是春回大地!
  在英伦三岛,有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莎士比亚,但他肯定听说过“霍布戴尔香肠”。10年前,霍布戴尔先生在曼彻斯特一所小学“工作”——负责看门、拖地板、擦黑板、整理桌椅等,报酬是每周5英镑,他的工作平凡而又充实。
  可是后来,老校长退休,新校长约翰逊上任,为加强管理,他建立了新的考勤制度,要求每个教职工早晚都要在考勤簿上签名。大字不识的霍布戴尔不会签名,只好回家。
  失业的霍布戴尔到处求职,但是有谁需要一个不识字的人呢?多次碰壁之后,他想,也许我应该找一份不需要识字的工作。正巧,隔壁卖香肠的琼斯太太去世了,家人工作太忙,准备转让香肠店。霍布戴尔便用自己打工攒下的积蓄,盘下了香肠店,由于他服务热情、童叟无欺,香肠店的生意越做越好。霍布戴尔抓住时机,大做广告,广开分店。
  最“疯狂”的时候,霍布戴尔请来了电影公司,将自己的事迹拍成了电影——《一种香肠的诞生》,在英国各家电影院轮回放映,并雇用飞机在空中做广告。很快,“霍布戴尔香肠”就誉满大不列颠,同时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一位记者在采访时问他:“霍布戴尔先生,您没有受过教育,但是您获得了成功。您设想一下,如果您会读和写,您将干什么呢?”
  “或许还在那所小学校当看门人,一个星期收入5英镑。”霍布戴尔笑着回答。
  霍布戴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生活真的很公平,它可以让人意志消沉,也可以让人百炼成钢,关键就看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命运也真的很公平,在关闭一扇命运之门时,上苍必定会为我们留一扇希望之窗。与其死守着那扇紧闭的大门怨天尤人,何不转过身来,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窗呢?
  另一方面,霍布戴尔的事迹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存没有绝境,走出门去,外面就是一片蓝天。只是有时候,潜力和成功是被逼出来的。所以,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怨天尤人,因为等待你的,可能是一片更宽广的天地。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肯不肯“逼迫”自己。学历不等于能力,知识也不见得绝对改变命运,只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才有可能走向成功,创造奇迹。
  就像哲人所说的那样——你只能成为你头脑中的你。要想赚大钱,创大业,做大事,必须敢想敢为,百折不回。古人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身边的成功人士则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成功并不难,就怕你没有成功的信念。只有树雄心、立壮志,有了崇高的目标,就会产生进取心,才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想都不敢想,做都不肯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