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幕〔淮聿⑶胰沼锏奈迨艉妥罨揪湫筒⒉荒眩耆梢钥靠斡嗍奔涞淖匝аС伞M保鲈潞笏蘸每梢圆渭尤沼锏腘3级考试,只要通过,那么她的第一阶段目标就算是达成了。
第二步:在N3资格证书取得后,她就必须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了。日语是入门简单学精难,要想真正达到日常运用的水平,光凭自学显然是不够的。小枫听取了论坛上朋友的建议,报了一个日语学习班。这样她可以在有一点基础的情况下系统地学习一门语言。同时也不会再苦恼该做哪一份练习比较好,做错了没有人帮她讲解这样的问题了。这样的课程一般时间约为半年到一年。在这个阶段的末尾,学习班会统一安排考生参加N2级考试,个别程度好的学生甚至会参加N1级考试。这也算是对这一个阶段的收尾和总结。
第7页 :
第三步:系统地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就该是运用了。因为小枫的目标是“外语型人才”。作为一项工具,语言自身就包含了很强的实用性。所以,这个阶段小枫打算跳槽去日资企业工作,这样就有了良好的日语环境。并且小枫还阅读了很多日语类书籍来培养自己的实用阅读能力,在职场和生活里慢慢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日语应用能力。这是个相当长的过程,也许需要一年,甚至两到三年,直到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可以用日语无障碍交流为止。
设定目标并不用怕心比天高,甚至可以说,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个远大的目标,胸无大志不是我们提倡的。只是对于这个目标的达成,我们必须切合实际一步步走。每个阶段的设定都要根据自己当时的实际情况和程度来考虑。也许这样是很慢,但是目标的达成不是买彩票,过分不切实际地提速,只会让你尝到失败的苦果重新走回起点。。19zs。
(3)走弯路,不等于走的是死路
完美主义者奉为经典的理论“一切问题都必定有其最好的解决方法”。也许这是没错,但是你是否能保证自己能够找到这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这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做事都希望能够事半功倍,但不意味着非要用事半功倍的办法才能完成这件事。当你还在考虑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去北京时,这个思考的时间都够你到北京的了。
发现捷径往往建立在你的经验上。下班回家这段不长不短的距离是坐公车快呢还是走路快呢?你会很自然地觉得,无论怎么样公车的速度肯定比步行快吧?可惜下班时间路上恰逢下班高峰期,堵车堵得跟什么一样,结果你回到家所花的时间比走路还要多一倍以上理论上的空中楼阁只能说是“理论上可以实行”,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往往有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客观情况影响到你这一个空中楼阁的建立。而这些突发情况,客观情况的预知和判断就需要你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际操作后才能知晓。在具有这些经验的基础上,你才能够结合实际判断什么样的方法才是达成这一件事情的最有效率的做法。
更何况,我们要到达目的地不一定非得走最短的路程,只要能够达到目的,走弯路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弯路之所以叫弯路,就是因为你在前进的过程中感觉到你似乎绕了远路,你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让这一件事更加直接这也是弯路存在的意义。这一次的绕远路让你知道下次不该这么走,下次应该怎么去走。而且往往你在尝试了各种方法后最终发现,对这件事情来说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恰恰就是按部就班的这条弯路最快捷。如果你真的不是怕麻烦犯懒惰而对这一条路视而不见,把时间浪费在寻找不知道被藏在什么死胡同里的捷径,那么眼前明明就有可以通往目的地的道路,不试着走一走,又如何知道这条路就不是你一直在寻找的捷径呢?
(4)成功并不等于万事大吉
在你好不容易达到你的目标之后,不要认为这就万事大吉了。如同失败一样,在这次成功里你努力做了些什么事情,哪一些对你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哪一些是可以再省一省让这次成功更轻松,哪一些是可以再加把劲让这次的成功更锦上添花?好好分析一下,然后将所有值得保留的、值得坚持的留到下一次任务的时候继续发扬,为了下一次的成功作准备。
第8页 :
哦,还有,请尽情地开心庆祝,经过刻苦不懈的努力使得这一项工程的顺利完结,经过寒窗苦读使得这一次考试金榜题名,经过艰苦的训练使得这一场比赛顺利晋级这一切都是值得开心、值得举杯道贺的,因为这是你付出了汗水和努力,克制住了想要拖延、想要放弃、想要逃避的诱惑而取得的成功,这是你应该得到的奖励。然后,好好记住这一次胜利带给你的喜悦,当你下一次遇到困难,想要拖延想要逃避想要放弃时,将这一份喜悦的心情翻出来细细回味一下,然后让自己为可以再一次体会这一份喜悦而努力。无论怎么样,成功总比失败来得开心多了。
(5)过去的成功不代表什么
上一次成功对于下一次的工作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不要以为你这一次成功了,那么在下一次任务里就算稍微拖一拖也没关系——反正我已经成功过了。成功不可能复制,就算是一模一样的任务,这一次成功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你下一次就不会失败。所以在这一次任务开始的时候,放下你依依不舍的上一次成功带给你的喜悦,收拾心情为了下一次成功努力吧!上一次成功值得带到下一次任务中的只有那些经验和总结,那些正确的做法,那些你避开了错误的做法,还有那些可以更完善的行动和经验。而无论你下一次任务是否成功,也请你仍然冷静地对待,好汉不提当年勇,不要用诸如“真奇怪我上次明明做得很好的,怎么这次会这样”来推脱责任,那样只会让人觉得你上一次的成功是侥幸的成果。__
4。端正态度:我才是事情的执行者
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去执行的终究是执行者自己。虽然你经常会在重复着以前的失败时不停对自己说“不行,我不能这样,这次我要振作”,但最终还是被自己的潜意识左右了自己的做法。该如何端正自己?这是自我管理上的问题。因为说到底,当自我能够管理好自己,约束好自己,那么拖延也自然而然地不复存在了。
(1)完美的自己
行动上虽然一直严于律人宽于待己,但潜意识上完美主义者对于自己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他们不允许自己有不懂的事情存在——比不过专业研究者,至少也要懂个皮毛好糊弄不明真相的群众。所以,他们经常把时间浪费在看各种杂学知识上,不管是天文地理国内国际股票汇率什么的,总是喜欢看个一二三然后没事卖弄。在这里笔者并不是要阻止各位完美主义者对于知识的热衷,只是希望他们并不用那么刻意营造出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出来。虽然没被揭穿前可能自我感觉良好,优越感满满的,但一旦碰上一个刨根问底的人问个不停从而损害到你的完美形象,你能否像没事人一样一笑置之?是否过了很久都一直耿耿于怀?
抛弃完美的第一点就是抛弃自己心目中那个完美的自身形象,正确地看待自己。虽然你经常会在脑海中塑造一个如同游戏里所有天赋技能的点数都是最高值的角色一般的自己,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你根本没有,也没法子让现实的自己达到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你希望你自己精通八国语言,可你有那个时间和天赋去学习么?你希望自己体育万能,可你连最起码的身体锻炼都不去做。你希望自己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可事实上你自己正为拖延所困扰并且还为此在看这本书因此,别再苦苦为自己的完美形象烦恼了,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的——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一般,正视自己,才能让自己发出最真实而耀眼的光芒。
第9页 :
(2)优点和缺点
正视自己是什么呢?就是认清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己好的一面在哪儿,不好的一面又在哪儿。擅长的是什么,不擅长的又是什么。不要刻意去追求面面俱到的所向无敌,发挥你的长处——你理科好,那就努力把理科学得更好;你画画好,就努力在美术上发展;你细心周到,你擅长烹饪这些虽然小,但都是属于你自身的闪光点,不要总是在你不擅长的事情上努力,如果希望外界更多地给予自己好评,那就多多表现出你优秀的一面;反之也一样,如果能弥补缺点那自然很好,但是若是不懂硬要装懂——明明英语只有半桶水还硬要死撑自己精通;明明五音不全还非要自我感觉良好地当麦霸不擅长的事情请不要总是将其展示出来,那样只会让外界对你的评价越来越低。而一旦你得到了许多来自负面的评价,那就更容易让自身产生危机感与空虚感。
所以不管你喜欢的是什么,不管你擅长的是什么,努力发掘它们出来,去做更多,去将这一些属于你的优点磨炼得更加优秀,让自己活得更加充实和自然。
(3)努力不是毫无意义
大家都听过伤仲永的故事,说的是仲永小时候智慧过人,天才过人,小小年纪就会吟诗作对,这程度放到今天就是神童级别。于是仲永他爹就四处带他去炫耀说自家儿子多么多么了不起,才小小年纪就可以怎么样怎么样。仲永自己也渐渐感觉真的只靠天赋就可以吃遍天下了,不再努力学习,结果到了二十岁时还是只会他在小时候的那点皮毛,这已经一点也不特别了,只能“泯然众人矣”。
智力、能力并不是天生的。爱迪生也说过,天才是来自百分之一的天分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当自己遇到不懂的事情时,不要立刻就觉得大受打击——“我连这个东西都不会,我不要干这件事了”。你用这个借口而不去努力,很可能只是想逃避“弄懂这件事情好麻烦”这件事而已。
5。拒绝该拒绝的,才能拼尽全力
在生活中,们经常遇到那些难以开口拒绝的事情,比如上司的宴请、客户的应酬,当我们十二万分不情愿地接受时,我们就会以拖延的方式做出无声的抗议。仔细想想,哪些事情是你极为讨厌,对自己是没有必要的?而什么事情又是与之相反,渴望去做的?这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让你极度地不开心。但是如果可以好好地回绝的话,自己也不用常为这些事情而烦恼了——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些事情是没有必要存在,而哪一些事情是不得已必须去做的。这一个判断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往往会让他们觉得模糊,他们会因为觉得这些事情是必需的社交、必需的应酬、必需的学习、必需的工作而将其全盘接受。
第10页 :
(1)拒绝无意识的行为
很多爱拖延的学生常会在必须复习、写作业的时候整理自己的书桌和房间。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就是不知不觉地想去这么干。仔细想想,这有必要么?这种大脑为了拒绝一件事情,而产生出来的这种渴望去做和这件事毫不相干的事情的刺激,大部分可以将之归类为无意识的行为。这些行为多反映在突然希望去看书、去逛街、去购置生活用品上。当自己产生这些无意识的冲动时,学着去拒绝——因为那和你要去完成的事情风马牛不相及。而你更没有必要把刻不容缓的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
(2)拒绝无理的要求
很多人在社交时往往喜欢扮演一位受人爱戴,无论谁都不会对其厌恶的角色。尤其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希望外界对他们的评价都是那么的完美无缺,谁也不会讨厌他们。这就直接表现在他们从不直接招惹、得罪别人,也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要求,甚至在对方还没要求他之前他就把别人的活儿揽了过来。这虽然可以增加别人对他的好感度,但久而久之总会给人一副“老好人”的印象。你有没有遇到过同事将自己的活儿推给你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她忙着其他的活儿,而是她要赶去美容店好不错过这次预约。当你为了不讨人嫌而不管是什么要求一股脑儿揽下的时候,或许已经给别人留下了“这是个老实人,活儿推给他就行了”的印象。而在这份久而久之中你更是越来越忘记了怎么去拒绝这些请求,因为你真的十分不乐意。
偶尔强硬一点对自己并没有害处。当你有余力,对方也实在腾不出手时,善意的帮助是一桩美事。而你明明都为了赶工忙得焦头烂额,对方还不知廉耻地笑嘻嘻把属于自己的活儿塞给你,然后自己在一旁喝茶聊天时,请让对方知道你并不是无报酬的小喽啰。也不用觉得自己拒绝帮对方的一个忙就欠了他一个人情一样,这本来就是他该做的事情,你的帮忙是善意,你的拒绝是你的权利。
(3)拒绝杂乱无章
在整理房间时,我们经常能在杂物间里、自己久未打扫的床底下、多年未打开的抽屉里发现那些很让人怀念的却又没什么用的东西。比如装了空调后就再也没用过的老电风扇,虽然你觉得可能某一天空调坏了就可以拿出来用;比如积压了很久很久的过了时效的旧杂志,虽然你觉得也许某一天有心情时就会翻出来看一看;比如已经淘汰已久的球面显示器和古旧的486主机它们占据在你房间的一角,除了占地方积灰尘外基本毫无用处。
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人给我们这一类忠告:“那些你觉得未来有可能会用得上的东西,是最该丢弃的。”很多让你感觉到沉重、郁闷的东西,让你回想起不开心的回忆的东西,统统丢弃到垃圾桶吧。就当是整理房间,同时也给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大扫除。那些无用的东西让你自己变得烦躁而无法集中精神。丢弃、拒绝那一些让你觉得心烦的杂物,也许这很是无奈而难以决定的事,但是当自己真的抛弃一些对于自己来说已成为负担的事情,也许你会真的觉得轻松而自由,更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来。
(4)拒绝精神麻醉
在我们遇到瓶颈时,经常会有转换心情的想法,比如“哎呀,反正想到死也想不出来,干脆去玩会儿游戏转换心情”。这种想法表面上看非常合理,反正想不出来再怎么冥思苦想也是浪费时间,不如去转换转换心情,说不定还有灵感呢。但不用说,这也是一种逃避的方式,是利用一些其他的事情对自己进行精神上的麻醉。当时间就这么流逝掉,你不仅耗费了精力和时间,工作仍然是一筹莫展,而你期盼的灵感仍然没有出现。
当工作和学习遇到瓶颈时,不要指望娱乐可以为你带来转机,娱乐只能暂时麻醉你的意识,好让你得到短暂的解脱。真正遇到瓶颈时,尽可能寻求可能给你帮助的资料和人。如果真的没有办法时,将这件工作暂时放下,开展另一件次重要的事情,不要让时间白费掉。
第11页 :从目标设定开始进行一场告别拖延的大实战
6。从目标设定开始进行一场告别拖延的大实战
心理层面的问题解决后,就是实际行动了。请记住,一个习惯的养成和改正都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总是戒烟、戒酒失败。所以,在这段改正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比你拖延时还要困扰还要纠结的情况,这里并不是要给各位压力,而是想跟各位说,这个过程中,痛苦、不开心、纠结是肯定会有的,而无论如何,请你别放弃。
再者,当自己已经理解了什么是拖延,自己的拖延属于哪一种类型后,对于接下来所介绍的那些方法,如果仍然像你对待其他事情那样拖延掉,那么仍旧毫无意义。仅仅只是看和想是无法治疗你的拖延症的,请记住这一点。
7米7花7书7库7 ;http://www。7mihua。com
(1)目标
赛跑有其终点,每件事情也有属于其本身的一个终点。这个终点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拖延毛病”。不错,这是个很好的目标。可这并不是一个具体可见的目标。什么是解决自己的拖延症?要到什么地步才能算是根治你的拖延症?这个目标太过模糊,不具有可操作和可预见性。具体到行动上也一样。既然要根治拖延,就至少要做到每一件事情都不拖延。要每一件事情都不拖延,我们就必须先确定我们即将要开始的任务的目标,然后细化。这就像是给自己做一个日程表一般。但是我相信大多数拖延症患者看到计划表就会产生条件反射般的厌恶感。因此,我们虽然要求你确定一个具体可见的目标,但是并不支持你将这个目标过分细节化。具体来讲,目标的制订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可见性
可见性,指的是你所制订的目标可以被第三者具体地看出来,可实施出来,而不是过分笼统。比如,如果你制订定一个目标是“我要有条不紊地开展这次工作”,这很好,可是“有条不紊”这个词过于笼统。我们所制订的目标应该是必须能被具体的行动所定义下来的目标,例如“接到这份任务后,我先要把这次会议的内容向下属讲解,然后开始打电话联系供应商,商量下一批货物的出货时间,再去核实一下材料是否能够如预订计划一样送达”这样具体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制订得具体可见。而当你如目标一样,讲解完这次会议的内容,打完电话并确认好了材料,第三者可以很清楚、很明确地看出你这次工作的展开非常有条不紊。
具体性
正如上面所讲,拖延症患者对于制订的目标往往不是很清晰,过分笼统。像是“我要瘦下来”,“我要成绩变好”,“我要更加成熟冷静”,简单来说,就是拿这些形容词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样你无法确定自己该做些什么,才能达到你这些形容词所形容的标准,也不清楚自己得做到什么地步才能达到自己所认为理想的境界。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目标制订得更加具体些,比如瘦下来是具体瘦到50公斤还是45公斤,成绩变好是考试成绩能够到多少分还是名次要排到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