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意尼勒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脚步跌跌撞撞走进血腥残酷的历史隧道。≈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汉书·西域传》说,乌孙国的东边与匈奴相连,西北面是康居,西邻大宛,南面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国家。这地方原本有塞种人居住。大月氏向西方迁移时,打败了塞王。塞王向南进入了克什米尔地区,大月氏便占领了原塞王的辖地。后来乌孙王昆莫占有了大月氏的领地。所以说乌孙人中有塞种人和大月氏人。

    塞王南迁,塞种人分散为许多小国。从疏勒起,西北的休循国、捐毒国等都是塞种人的国家。书中提到的匈奴、大月氏、乌孙、塞种之间类似多米诺骨牌式的战争迁徙运动,发生地点在今天的伊犁河、楚河流域。
第9页 :
    对于塞种人,西方史书中也有记载。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名著《历史》一书中,曾多次提到Sacae(Saka)人,研究者认为Sacae人其实就是马萨格泰人。希罗多德在书中说,马萨格泰人是一个勇武善战的强大民族,他们住在东边日出的地方。当时波斯帝国开国君主居鲁士二世(前559—前529年在位)曾派兵与马萨格泰人打仗,结果一向战无不胜的居鲁士王和他的波斯军团,在骁勇善战的马萨格泰人面前未赢得半点便宜,不仅波斯军全军覆没,居鲁士二世本人也在战斗中阵亡。

    当时的波斯人将马萨格泰人称为Saka(萨迦)人。至今仍保存的波斯阿喀美尼朝大流士一世的贝希斯登(Behistun)铭文中,多次提到了Saka的名字,并说他们的国家“在海的那边,那里的人戴着尖顶的帽子”。﹏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戴尖帽的萨迦人,分布于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草原地带,即从帕米尔、阿赖岭以北至天山、阿尔泰山,包括塔什干、塔拉斯河、楚河、伊犁河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

    汉文史书上的“塞种”,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分析,即是古波斯语中“Saka”(萨迦)的音译。在其他的汉文典籍中,又有“铄迦”、“烁迦”等不同译法,都是“Saka”的译音。

    塞种人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只有少部分人从事农业,种植糜子、大麦和小麦。他们已知道用毡房,这种毡房从外形上看是圆柱形的,里面以木料做成格子,可以张缩自如,以便携带,顶上环列着轻巧的椽木。这种便于拆卸和折叠的木格与毹,极易放在车上及马背上运走,是为适应游牧生活的智慧创造。

    塞种人实行王政制度,他们分成四个大部,每部分成若干“区”,每区由一个总督加以统治。实际上这些总督都是由各部落酋长世袭的,塞种人虽已进入奴隶制社会,但仍保留有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组织,因而各大小酋长的权力很大。由各部落酋长再推举塞王,塞王的权力至高无上。

    按照习俗,每任塞王死后,要举行隆重的葬礼。尸体先涂以香油,然后装入特制的车,巡行于塞种人各部落间,尸车所到之处,各部落人民都要表示沉重的哀悼,并以各种方式毁伤自己,或割去一片耳朵,或毁伤前额、鼻子,或以箭镞穿入左手,或抓烂自己的脸或眼部,或拔掉一绺头发等等。巡游完后,将尸体送至王族的葬地,所掘的正方形坟墓,面积甚大。尸体放入墓中,以毯相裹,并在尸体两旁堆放戈矛。

    他们实行残酷的殉葬制度,除了要缢死一个王妃殉葬外,凡是塞王的厨夫、圉人、侍者也都要杀死殉葬。王的马匹,也要杀死葬于墓门附近。最后,由部落的民众在墓上堆起丘陵,以表示求得王的宽宥。在王死一年之后,还要杀死50个奴隶和50匹马,陪葬于陵旁。
第10页 :
    塞种人崇拜祖先,认为万物有灵,对一些自然现象也予以崇拜。希罗多德说游牧的马萨格泰人在诸神中间最崇拜太阳。他们献给太阳的祭品是马,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只有人间最快的马才能配得上诸神之中最快的太阳。定居的塞种人则把土地当作母神加以崇拜。出于战斗的需要,对战争之神也很崇拜,他们把剑插在地上,向上浇奶和血,以祈求获得胜利。

    塞种人还特别崇拜黄金。

    希罗多德在描写中亚塞种人的特点时说,塞西安王室小心翼翼保护神圣的黄金,每年为它举行重大的祭典。当时塞种人的衣服上都以黄金为装饰品。

    近数十年来,哈萨克斯坦和我国新疆北部出土了许多塞种金器。这些金器一般以金箔锤锻而成,以动物造型为多。这些塞种人的遗迹和遗物,通过考古学家们不断的探寻,已逐渐明晰,还原了其真实的面目。

    塞种人骁勇好战。每次作战的战利品,都由君王分配给战士。他们奖励战胜敌人和多杀敌人,战士把敌人的首级割下来,作为分取战利品的凭证,同时还把敌人的头颅处理后用来做饮器。

    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是这样记载马萨格泰人的,他们饮在战场上杀死的第一个人的血,把在战争中杀死的敌人首级带到他的国王那里去,便可以分到一份虏获物,否则就什么也得不到。战士沿着敌人头颅上的两只耳朵割一个圈,然后揪着头皮把头盖骨摇出来。接着他再用牛肋骨把头皮上的肉刮掉,并把头皮弄柔软,当作手巾来保存。马萨格泰人将头皮手巾吊挂在战马的马勒上夸耀。拥有这种头皮手巾最多的人,便被视为是最勇武的英雄。

    塞种人在战争中使用的武器是战斧、矛、剑和弓箭,防身甲胄用皮革制成,再在皮甲上缝以兽骨或马蹄制成的硬片,使之更坚固。后来改用青铜和铁制成硬片,缀在外面,被称为鱼鳞甲。同时,塞种人还给战马披上鱼鳞甲,以便在战场上抵御敌人刀矛和箭矢的攻击。

    凭借着强弓铁骑,塞种人在广袤的草原上纵横奔驰,铁蹄声声叫人胆寒。

    谁能想到,嗜血好杀、不可一世的塞种人会被曾游牧于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击败。

    大月氏人与匈奴冒顿单于是世仇,凶悍强大的匈奴铁骑先后两次攻击大月氏,逼得他们不断西迁。于是,水草肥美、地域辽阔的伊犁河谷成了大月氏眼中的天堂。

    背水一战!

    为生存而战!

    为荣誉和尊严而战!

    大月氏战士在呐喊声中热血沸腾,高举着明晃晃的战刀,冲向塞种人的营地。

    塞种人的头颅成了大月氏战士夸耀的战利品,他们的孩子和女人成了奴隶,他们淌着血、流着泪舍弃家园,越过天山向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地区逃窜。小部分塞种人留在原地,成为大月氏的臣属。后来大月氏人又败于乌孙,留在天山以北地区的塞种人复成为乌孙的属民。

    新疆的古塞种人部落在公元8世纪前后被来自蒙古高原的回鹘部落即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以及突厥人所征服,然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融入维族等民族中去,他们使用的新波斯语也被突厥语族的各种语言所同化,现在只有分布在新疆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是古塞种人的唯一后裔。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压过被鲜血和泪水浸染的土地,留下弥漫的烟尘和车辙,供后人臆想和探寻。

    伊犁河流域随着汉使张骞的造访,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第11页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

    那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那是一个金戈铁马、纵横驰骋的时代。

    那是一个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决角逐的时代。

    在秦国扫灭六国之际,大漠南北的茫茫草原成了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匈奴在众多氏族、部落中发展壮大,迅猛崛起,他们的首领头曼单于亲率铁骑夺去了河套平原以南的大片土地,不断烧杀劫掠,秦、燕、赵三国边境的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领兵30万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平原以南的失地。翌年,秦军夺取了匈奴控制的高阙、阳山等地,迫使匈奴向北退却700余里。●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即便是雄才大略、挥剑决浮云的秦始皇,对匈奴来如闪电、去如疾风的游击战术也头疼不已,他下令在匈奴出没的地方设置郡县,把原先秦、赵、燕所筑的长城重新整修并连接起来,西起临洮,沿黄河北至河套,傍阴山至辽东,筑起万里长城,抵御匈奴入侵。

    公元前209年,一代枭雄冒顿弑杀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建立起一个威震四海、幅员辽阔的匈奴单于国。他控制的地区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到辽河,西逾葱岭。在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先后征服了许多部族和部落。

    公元前207年,秦朝被推翻,楚汉相争,中原大乱。匈奴卷土重来,乘机越过长城,占据河套平原和阴山一带。游牧于敦煌和祁连山之间的弱小部落乌孙,与大月氏为邻,常受其压迫和欺辱,便想依附匈奴。

    公元前177年,乌孙被大月氏击败,首领难兜靡被杀,其子猎骄靡还是个婴儿。傅父布就翎侯抱着猎骄靡出逃,当时又饥又渴,他便将小主人放在草丛里,自己去找吃的东西。傅父拿着食物归来时,见母狼正在给猎骄靡喂奶,又见乌鸦衔着肉站在一旁,他大惊失色,觉得这事儿太神异了。于是,傅父抱着猎骄靡归降匈奴,并将亲眼所见告诉了冒顿单于。
第12页 :
    冒顿单于对猎骄靡的悲惨遭遇很是同情。大月氏曾十分强大,有“控弦之士”近20万,时常威胁匈奴。冒顿被父亲头曼单于送到大月氏当人质。不久,头曼率兵攻击大月氏,冒顿身家性命岌岌可危,他偷盗了一匹良驹逃回匈奴,对父亲怀恨在心。他听猎骄靡身世神异,又见他相貌不俗,决定收而养之。

    16年后,猎骄靡长大成人,匈奴孙儿军臣单于将乌孙旧部交还给他管辖。猎骄靡雄心勃勃,不肯屈居人下,他以报父仇为名,向孙儿军臣单于请命,率兵攻打远迁伊犁河流域栖居的大月氏。

    孙儿军臣单于派匈奴右贤王率部协助猎骄靡,两支精锐铁骑相约合攻大月氏,将其一举击溃。猎骄靡砍下大月氏王的头颅,将其头骨制成饮器。大月氏人在猎骄靡的追杀下,不断西迁。1米1花1书1库1 ;http://www。7mihua。com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轻的猎骄靡果敢武断,见识非凡,深受乌孙人的爱戴,他成了乌孙人一呼百应的昆莫(乌孙王)。

    复仇大业顺遂,猎骄靡却不想返回河西走廊,他占据了水草肥美的伊犁河、楚河地区,欲图霸业。

    在猎骄靡的带领下,乌孙部落迅速强大起来,有“控弦之士”数万。此时乌孙隔金山与匈奴为邻,其西北经塔拉斯河、锡尔河下游为康居,其西为大宛,以天山与塔里木盆地周围诸绿洲国家为界。

    猎骄靡得知匈奴单于将乌孙人在河西走廊的牧场据为己有,并且设王分治,以自己的首领名“昆”封匈奴贵族为昆邪王,触犯了“昆”的名讳,于是心生不满,建乌孙国,欲与匈奴分庭抗礼。

    据史料记载,当时乌孙国有户口12万,人口63万,军队18万,都城在赤谷,实力仅次于匈奴。

    汉初,因国力虚弱,百废待兴,自汉高祖刘邦始,几代皇帝忍辱蒙羞,向匈奴称臣纳贡,和亲互市。匈奴的势力如日中天,“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匈奴骑兵是当时世界上最精锐、最精良的军队。

    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掠夺在他们看来是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因此,他们经常深入中原地区大肆抢掠,严重威胁着西汉的统治政权。
第13页 :
    汉武大帝刘彻即位后,发愤图强,厉兵秣马,对匈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役,给匈奴毁灭性的打击,使强悍的匈奴铁骑消失在历史尘烟中。为巩固胜利战果,经营河西,安定边疆,汉武大帝先后在河西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同时,又建玉门关、阳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

    唐边塞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吟唱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汉武大帝数次讨伐匈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匈奴的作战主力犹存,而且西域36国还在其控制之下。要想彻底打垮匈奴,争取西域诸国支持汉朝,显得尤其重要。

    在西域诸国中,乌孙国地域广阔,兵强马壮,物产丰富,实力最强,是唯一能与匈奴抗衡的国家。汉使张骞认为若能联合乌孙国,便犹如切去匈奴右臂。

    他向汉武帝建议拉拢乌孙国:“可厚赂招,令东居故地,妻以公主,与为昆弟,以制匈奴。”

    不凑巧的是,乌孙国正闹分裂,昆莫猎骄靡的实力大不如前。猎骄靡接见了张骞,为难地说“年老国分,不能专制”。另外,大臣不了解汉朝的国势,畏惧匈奴,乌孙国不可能迁回故地。猎骄靡婉言谢绝了张骞提出的乌汉结盟的请求。

    出于礼貌,猎骄靡献马数十匹报谢。张骞无奈,悻悻而归。

    当然,此行并非一无所获。猎骄靡派数十名使节随张骞来到长安,气势雄伟的城池,鳞次栉比的屋宇,繁华昌盛的商业,纪律严明、威武雄壮的军队,让乌孙使节大开眼界,由衷叹服。
第14页 :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看到乌孙国进贡的马匹后,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西极天马歌》:

    天马徕兮从西极,

    经万里西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从此,神骏非凡的乌孙马名扬天下,它们的后代,如今被称为伊犁马。

    乌孙使节返回都城赤谷,向昆莫猎骄靡盛赞大汉国势强盛,猎骄靡动了心思,主动提出与汉朝和亲。汉武帝前后以宗室女细君和解忧为公主,嫁与乌孙昆莫为妻。乌孙远匈奴而亲大汉,惹得匈奴单于不满,匈奴联合车师后国发兵攻打乌孙国。

    公元前72年,解忧公主与乌孙王翁归靡遣使上书,热望汉朝出兵救援。汉宣帝命田广明等五将率领15万骑兵,翁归靡亲率5万骑兵,夹击匈奴,获得大胜。此后,匈奴由盛转衰,逐渐退出西域,乌孙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国家,翁归靡决定摆脱匈奴,与西汉结盟。1米1花1书1库1 ;http://__

    汉武帝派张骞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计划经过整整半个世纪的经营,终获成功。

    西汉取代了匈奴在西域的控制权。公元前59年,汉朝设西域都护府,长官都护负责管理西域事务。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管控。

    乌孙国抓住历史机遇,迎来了繁荣昌盛的大发展。据研究,雌栗靡为昆莫时,乌孙国畜牧业臻于最盛时期,全国牲畜数量估计高达453。6万头。

    伊犁河流域到处都有乌孙人生活的遗迹,成为考古学家和文史专家流连忘返的地方。伊犁草原上有土墩墓一万多座,据我国史学家认定,这些土墩墓属塞种人、乌孙、突厥三个时期的王孙贵族之墓。

    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的乌孙古墓群有三处,一是位于县城南巩乃斯草原上的木斯萨依与木斯依吐别克之间的白石墩乌孙古墓群;二是位于城西吐普辛与布拉克勒比纳木之间的白石墩乌孙古墓群;三是位于县城东边的乌拉斯台四周的乌孙古墓群。

    这些古墓群都呈南北向排列,每一墓群封土大小基本一致,墓内都有牛、马、羊的骨骸。墓室均为竖穴,大部分是不同规模的木墩结构,且为多室。墓室均为东西向,南北平行并列,头西脚东。有夫妇同室合葬墓,葬具有毛毡裹尸,有木棺,也有尸骨置于矩形木框架上的。随葬器以陶器为主,器皿有罐、壶、钵、碟、盘、盆。另外,还有铁器、小刀及金、银、铜装饰品。
第15页 :
    2008年8月29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管部门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于尼勒克县喀什河两岸的山坳里发现古代墓葬936座,神秘环圈状遗址3处。据考察,这些古代遗迹保留较为完整,其中有5座封堆巨大,最大的直径百米、高20余米。在封堆南北两侧各伸出一耳形土环,封堆顶部正中有形状明显的凹坑,据现场勘察分析,系一种祭祀遗迹。

    在一山口处,文管部门还发现3个东西排列的直径40米左右的规整的圆形环圈。此类遗迹在新疆地区首次发现,从环境和地表状况初步推测应与附近的墓葬区有一定关联,可能是古代人的居住遗址。

    古墓是人生走到终点最后的定格,储存着墓主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风俗等文化信息。乌孙古墓群对亚欧草原地带古代文化的研究将产生很大影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乌孙国鼎盛一时,国力因内讧分裂逐渐衰弱,随着解忧公主的回归,乌孙国与汉朝的关系渐行渐远。国运不昌,乌孙国百姓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下一场血雨腥风何时会到来呢?

    马鸣风萧萧,落日照大旗

    自古以来,伊犁河流域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素有“中亚人种博览地”之称。民族杂居、民族斗争、民族融合一直是伊犁地区发展史上的一条主线。塞种人、大月氏、匈奴、乌孙、柔然、悦般、突厥、契丹、回纥等族人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