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原来论语可以这样读-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子说:“年轻人是可畏的,怎么知道将来的人们不如现在的人们呢?但是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声,那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无闻,是没有名声。王阳明说:“无闻是不闻道,非无声闻。孔子说:‘是闻也,非达也。’安肯以此望人?”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孔子还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何尝让人不求好名声?
  这一章教人及时向学,仔细辨别,也有乐育英才的意思。
  陶渊明《杂诗》: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须努力,岁月不待人。


子罕第九(6)


  9。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法语是合乎法则原则的告诫。巽同逊,恭顺,与是赞许称赞,绎,本义抽丝,引申为导绎分析。末如之何,无可奈何。
  孔子说:“合乎原则的告诫,能不服从吗?真实改过才好。恭顺的赞许,能不开心吗?分析他的真伪是非才好。只开心不知道思考,只听从而不知道改过,这种人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孔子这番话,出自肺腑,直白中肯,学者要反省一下自己。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比不说不从还可恶。不说不从还有转变的希望,故意地不绎不改,还能有什么办法?
  9。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一章重出。
  9。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三军之中,可以夺取他的主帅,一个普通男子,却夺不了他的志。”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就是不可夺志。
  9。27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敝是破,緼袍是绵袍。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出自《诗经·卫风·雄雉》,意思是,不忌妒不贪求,走到哪里不顺当?
  《论语传注》:夫耻己之无而恨人之有则忮,耻己之无而羡人之有则求。
  何足以臧,臧是好,这怎么算得上好呢?
  孔子说:“穿着破绵袍和穿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耻辱的,大概只有子路吧。”子路听了,从此常常念这诗。孔子说:“这本来就是道所要求的,怎么算得上好呢?”
  子路没有贫富之念,别人穿狐皮大衣,他穿破棉袄,也不觉得羞愧,孔子表扬了他,子路有点沾沾自喜,孔子又点了他一下,是提醒他要目光远大。
  有人认为这是两章合到一起了,“不忮不求”下面别为一章,我觉得没意义,这两句诗正是针对緼袍狐貉来的,分开了算什么?
  9。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要到寒冷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陈毅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这句话重在讲大节。君子要能经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
  9。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知者不会迷惑,仁者不会忧愁,勇者不会畏惧。”
  《中庸》: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好学力行知耻是方法途径,不惑不忧不惧是状态,治天下国家是功用。
  《大学》《中庸》都不长,可以读一读。
  苏轼《留侯论》: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操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古人说文章是“苏潮韩海”,东坡文势如潮,首先是意思正大,有气魄。
  9。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适,是往。权本意是秤砣,引为事物的变动性、灵活性,因为秤砣在秤杆上移来移去以求平衡。
  “唐棣”一句是逸诗,华同花,偏或作翩,反同翻,偏其反而是花之摇动,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哪里不想念你,住的地方实在远。
  孔子说:“能够一起学习,未必可以共同向道;可以共同向道,未必可以一起坚定守道;可以一起坚定守道,未必可以权衡轻重灵活应变。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孔子说:“这是没有真正思念,如果真在思念那还有什么远的?”
  这一章有人认为“唐棣”之下是另起一章,又有人认为前半截有错简,反正这一章挺费解,照我的意思,不如断章取义。
  前半截讲了学问进程,也有交友的道理。
  权与经相对,就是灵活性和原则性。
  朱熹说:“经是万世常行之道,权是不得已而用之。”又说:“虽是权,依旧不离经,权只是经之变。”
  后半截不太确定。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
  大概是这个意思。


乡党第十(1)


  乡党第十
  10。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乡党第十》记的是孔子言语容貌衣服饮食以及应事接物。
  乡党,家乡,这是做人的第一步,他日立朝廷、交邻国,都是以此为根基,所以先记乡党。
  恂恂,恭顺信实。便便,擅长谈论,或说闲雅之貌。
  孔子在乡里,恭顺谦逊,好像不能说话。他在宗庙朝廷,说话明白晓畅,只是极谨慎。
  孔子是在家里谦恭,在首长跟前大方。我身边有些人,在领导跟前简直要吮痈舐痔,在同事跟前耀武扬威,真是可耻。
  10。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侃侃,孔安国说是和乐,朱熹说是刚直,上对下不难于刚直而难于和乐,所以解和乐。訚訚,孔安国说是中正,朱熹说是和乐而诤,下对上不难于和乐,而难于中正,所以解为中正有诤貌。
  踧踖dújí,恭敬不安的样子。与与,近于徐徐,威仪适中的样子。踧踖有不安的意思,与与侧于稳重,孔子既恭敬,又稳重,既不懈怠,也不紧张。
  孔子上朝时,和下大夫说话,和颜悦色,和上大夫说话,理直气壮。国君临朝,他恭恭敬敬,仪容得体。
  这一章记孔子在朝廷上遇上接下之不同。
  10。3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摈,同傧,这是做动词,接待宾客。
  勃的本字是孛,《说文》分析孛字说:人色也,故从子。这大概就是根据《论语》这句话推导来的。孛字的甲骨文,下部是子(小孩),上部是头发,表示小孩生长迅速,本意是蓬勃或旺盛。
  躩jué,或解为举足戒惧,择地始下,或解为疾行。
  揖所与立,左右手:所与立,就是一起作傧的人。揖左则移手向左,揖右则移手向右。这样看孔子是承傧,那他左边是末傧,右边是上傧。俞樾从下文“宾退复命”判断孔子是上傧,上傧在右,左右手就是左其右手,这个解得挺有道理。还有人说有为上傧,有为承傧,这一章兼而有之。
  襜(chān)如,衣服抻畅。
  翼如,如鸟舒翼,风度翩翩的样子。
  鲁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快了。对同立其他傧相作揖,朝左右拱手,衣裳随势摆动,整停不乱。快步前进,如鸟舒翼,风度翩翩。宾退了,必向国君复命,说:“宾客不再回头了。”
  这一章记孔子为傧相之容。孔子热情谦恭,大方有礼。
  10。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阈yù,门坎。摄齐(zī),提起衣服的下摆。
  降一等,走下一级台阶。
  逞是放松。没阶,走完台阶。
  孔子进入公门,欠身低头,好象不容直着身子走进去。不站在门中间,走路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位置,神色变得庄重,脚步加快,说话象说不够的样子。牵衣升堂时,恭敬敛身,屏息凝气。出来时,走下一级台阶,颜色舒展,怡然和悦。走完台阶,疾步向前,姿态如鸟儿展翅。回到自己的位置,恭敬不安。
  这一章是孔子上朝退朝举止的全过程。
  还要看他记得层次井然。


乡党第十(2)


  10。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圭,玉器,上圆下方,孔子聘问邻国,拿国君的圭作信物。
  ,小步。
  享是献,享礼是呈献礼物。
  私觌(dí),私下会见。
  孔子出使别国,拿着国君的玉圭,弯腰低头,好象不胜其重。执圭在上,好象和人作揖,在下,好象给人东西。脸色庄重,战战兢兢,脚步很小,好象沿着一条路线前进,献礼时,和颜悦色。私下会见,轻松快乐。
  这一章记孔子出使邻国的情态,有人说孔子从来没当过使者,这是孔子演礼。这个不清楚,然而可以肯定孔子出使必会如此。
  10。6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指孔子,容貌由中达外,不是常人可及。冠服容易取法,人人都可做到。
  绀,gān,深青透红,緅zōu,黑中透红,这是祭服之色,亵服,便服。袗zhěn,单衣。絺chī,细麻布。绤xì,粗麻布。缁zī黑色。麑ní,小鹿。袂mèi,袖子。短右袂,是为了便于作事。有人说是卷起右手袖子,有人说没有一袖长一袖短的道理。右读又,右袖就是手袂。寝衣不是睡衣,是被子。
  帷裳是用整幅制作成的礼服,杀是剪裁。吉日,或说正日,或说每月初一。
  孔子不用青中透红,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紫色做家居服装,夏天,穿粗麻布细麻布的单衣,一定要外加一件罩衫才出门。黑衣内用羔羊皮裘,素衣用小鹿皮裘,黄衣用狐裘,平常在家里穿的皮裘长一些,右手短一点。睡有小被,要一身半长。用毛长的狐貉皮当坐垫。除了服丧期间,大带上没有不佩一切备用玉器的。如果不是朝祭的正式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吊丧不穿黑羔裘,不戴玄色冠。每月初一,一定要穿朝服上朝。
  10。7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齐,同斋,明衣或说衬身内衣,或说浴衣,明有明水明火,取明洁意,当从后说。
  变食,改变平常饮食,不饮酒不茹荤迁坐。
  迁坐,从内室迁到外室。
  斋戒,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斋戒时,一定要改变平常饮食,改变平常的居处。
  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洁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厌,同餍,吃饱,可引申为满足。脍,是细切的肉食。饐,粮食久而溲臭变色,餲ài,粮食久而变味。
  吃饭不因米精便多吃,吃肉不因肉切得细便多吃。饭食变味,鱼肉臭了不吃,变色了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当时的不吃。(或说不到该吃饭时不吃)割得不正规的不吃。调味品不合适不吃。肉虽然多,吃的分量不超过主食。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祭时)买来的酒和干肉不吃。不去姜,也不多吃。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些人解为食务求精,脍务求细,也太小看圣人了,不值一驳。
  10。9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参加公祭,不把祭肉留到第二天。家祭的肉不超过第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乡党第十(3)


  10。10食不语,寝不言。
  吃饭、睡觉不说话。
  10。11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
  有的本子是: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瓜当在菜羹之内,没必要单列,所以当是必。
  齐同斋,严肃虔敬。
  即使粗饭菜汤,也一定要祭一祭,也一定恭敬严肃。
  10。12席不正,不坐。
  席子不放端正,不坐。
  《史记》记这一句在“割不正,不食”下。所以这一章可能是错简,记孔子斋戒时的饮食起居。
  10。13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乡人饮酒,等老年人走出去,自己才出去。
  《千家诗》上有一首《社日》: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0。14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傩nuó,迎神驱鬼的模式。
  阼zuò阶,大堂前东边的台阶。
  乡人傩礼驱鬼,孔子穿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孔子在小区里住,不把自己当成大人物,出门请老人先走,大家举行活动,自己也很积极地参与。
  10。15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孔子托人向别国的朋友问候,再拜送所托之人。
  10。16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季康子送药,孔子拜谢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孔子敬而且谨。
  《圣经》上说耶稣: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样疾病、各样病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
  孔子谦称自己不了解药性,耶稣倒是颇像我们道教的张天师,靠治病赢得了大批信徒。


乡党第十(4)


  10。17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并不问马的情况。
  这一章还有两种句读。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不同否,孔子问伤人又问伤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知道没有伤人,又问有没有伤马。
  显然第一种好,以人为本嘛。
  10。18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待食于君,君祭,先饭。
  荐是供奉。
  国君赐熟食,孔子必正了席位先尝一尝。国君赐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先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先养着。侍奉国君同食,国君祭祀时,自己先吃饭。
  10。19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绅,是大带。
  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头朝东卧,身上加披朝服,拖着大束带。
  10。20君命召,不俟驾而行。
  俟,等待。
  国君召唤,不等驾好车马先步行出发。
  这几章是记孔子事君之礼。
  10。21入大庙,每事问。
  这一章重出了。
  10。22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朋友死了,没有人料理后事,孔子说:“由我来负责丧事。”
  10。23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朋友赠送的礼物,即使是车马,如果不是祭肉,孔子受赠都不拜。
  祭肉礼重,不得不拜,“朋友有通财之义”,车马也没什么好拜的。
  义上看得透,才能车马不拜。义上看得重,才能殡死者。


乡党第十(5)


  10。24寝不尸,居不客。
  尸是寝尸,很庄敬的样子。
  睡眠是不像祭尸,平常居家,不像客人那样。
  通常认为寝不尸是睡觉不像死人,这个不待孔子而然。
  《集注》认为“客”字是“容”,意思也通。“客”是旧文,从“客”就是了。
  10。25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齐衰,zìcuī,丧服。狎,亲近。冕与絻同,也是丧服。亵,有人说是燕见,不好。当解为亲近轻慢。
  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俯凭车前横木以示敬。
  负版,孔安国是持邦国之图籍,望文生义了。朱彬《经传考证》认为是“负贩”,《礼记·曲礼》: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这个就挺有道理。还有人认为版是哀服之领,负版就是凶服,这个也有理,不过不敢肯定。
  作,起。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即使平时很亲密,一定改变态度,表示哀悼,看到戴絻的和盲人,虽然卑亵,也必定作色示敬。乘车时看到穿凶服的,负贩之人,一定凭轼示敬。主人以丰盛筵席款待,一定起身示谢。迅雷大风,变色表示不安。
  这一章记孔子容貌之变,变中始终有个敬。
  10。26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绥,是上车时拘挽手的绳索。内顾,回头看。
  孔子登车,必先正立,抓好绥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看,不高声急言,不指指点点。
  孔子乘车,沉稳而自然。
  所以我喜欢读《论语》,就是读了这样的文字会少很多浮躁之气。
  10。27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共,有人说是供,子路扔给它们粮食,有人说是拱,子路拱手致敬,一般从后者。
  嗅本作臭,岂作臭。有人说惊视,有人说用鼻子嗅,有人解作振翅。振翅最通顺。
  见人们颜色有变就起身飞走,盘旋空中,瞻视许久才安聚下来。孔子说:“山梁上的野鸡,懂得时宜啊,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