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杜甫诗选注-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杏花斗雪而开,故曰当雪杏。梅花先春而放,故曰待春梅。盈盈、艳艳,皆形容已放之花。 

      '四'直苦,但苦。二句是说自己所关心的只是国家的战乱,而不是个人的衰老。时方为客,故 

曰客鬓。 

…  61…

                                        发阆中  * 

                                         '一'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二'                                            '三'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 ?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 
      '四' 
愁苦 ? 

     * 此七六三年冬,由阆回梓途中所作。 

      '一'二句写人烟稀少。坐了一整天的船也碰不到一个村庄。 

      '二'二句写溪行之景。云拂地,写云随风掠地而过,正是将雨之象。 

      '三'意不在景物,故曰谁复数。锦石,水底有花纹的小石。杜诗:“碧萝长似带,锦石小如钱。” 

 (《秋日夔府咏怀》)亦见水之清澈。 

      '四'避地,为避难而流寓异地。杜甫自七五九年由华州避地秦州后,转徙至今,已近五年,故 

有“何时”之叹。 

…  62…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 

                                         '一' 
江心蟠石生桃竹,苍波喷浸尺度足 。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二'                                           '三' 
    。棒潼使君开一束,满堂宾客皆叹息 。怜我老病赠两茎,出入爪甲铿 
      '四'                                           '五' 
有声 。老夫复欲东南征,乘涛鼓■白帝城 。路幽必为鬼神夺,拔剑或 
           '六'             '七' 
与蛟龙争  。重为告曰 :杖兮杖兮,尔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见水踊跃学 
           '八'                                                      '九' 
变化为龙  。使我不得尔之扶持,灭迹于君山湖上之青峰  。噫!风尘澒 
洞兮豺虎咬人,忽失双杖兮吾将曷从'一○'? 

     * 此七六三年冬由阆回梓时作。语多赞美,而言存规讽。桃竹一名桃枝竹,今名棕竹,四川 

特产。左思 《蜀都赋》“灵寿桃枝”,刘渊林注:“桃枝,竹属,出垫江县(唐改曰合州),可以为 

杖。”按《新唐书:地理志》载合州土贡尚有“桃竹箸(筷子)”。“引”是曲调之名,汉乐府有《箜 

篌引》。章留后,章彝。留后是官名,始于唐中叶。凡节度使出缺,由部属代领其众,称为留后,意 

谓留主后务。章以刺史摄行东川节度使职权,故称章留后。 

      '一'二句写出生之地。江心,江中。尺度足,长短适合拄杖的尺度。 

      '二'二句写其奇异,连神仙也爱。江妃和水仙,泛指男女水神,因竹生江心。 

      '三'二句写章以杖遍赠宾客。一束,一捆。梓潼,即梓州。章为刺史,故又称为使君。 

      '四'二句写章赠己独厚。两茎,两根。桃竹节密而中实,故拄地铿然作响。 

      '五'二句写赠杖很及时。东南征,出峡东游。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为出峡必经之地。■,音 

曳。鼓■,荡桨。 

      '六'二句再写杖之珍贵,与“江妃”句同一手法。 

      '七'重,读平声。“重曰”和“乱曰”,都是辞赋中的习用语(汉乐府中也有用“乱曰”的), 

有总结上文、重点突出的作用;故经常出现在一篇的结尾。这里“重为告曰”,是说更有所奉告。 

      '八'尔,指桃竹杖。《后汉书》卷一百十二(下)《费长房传》:“长房辞归,翁(壶公)与 

一竹杖曰: ‘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长房乘杖,须臾来归。即以杖投 

陂,顾视则龙也。”(亦见《神仙传》卷五)又《晋书》卷三十六《张华传》:晋时斗牛间常有紫气, 

张华问雷焕,知是剑气,乃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乃掘县狱深四丈余,得剑两枚,一送张华,一自 

佩。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其子持剑过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 

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这一句实兼用这两个故事。龙,封建时代用以象征人君,这里暗讽章彝不要 

步当时军阀后尘,割据一方,搞独立王国。 

      '九'灭迹,犹扫迹或绝迹,是说不能去游历。君山一名湘山,在洞庭湖中,周七里有奇,正对 

岳阳县城西门之岳阳楼。李白诗:“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可想见境界之美。 

      '一○'结语绾合时事。澒洞,犹弥漫。豺虎,喻寇盗。双杖,应“两茎”。曷从,何从。是说 

无从走出此豺虎之窟。杜诗:“胆销豺虎窟,泪入犬羊天。”(《览镜呈柏中丞》)——沈德潜《杜 

诗偶评》云:“字字腾掷跳跃,何等笔力!” 

…  63…

                                        岁暮  * 

                                                              '一'                '二'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 , 
              '三'               '四'                '五' 
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 

     * 七六三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诗即作于此时。 

      '一'两句承上用兵写吐蕃兵势的浩大。雪岭,在松州嘉城县东八十里,春夏常有积雪,故名。 

      '二'到处流血,天天流血,故曰天地日流血。 

      '三'用汉终军请缨事。见得当时没有能奋不顾身以殉国难的人。 

      '四'爱,是爱惜,是说如果于国有补,我敢惜一死吗? 

      '五'寂寞,是说没有事情作,指自己为朝廷所弃,他乡作客。不甘懒散偷生,而事与愿违,所 

以心惊。惊,跳动。 

…  64…

                                          释闷 * 

                    '一'                      '二' 
四海十年不解兵 ,犬戎也复临咸京 。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湖 
   '三' 
城  。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 
      '四'                      '五'                     '六' 
升平 。但恐诛求不改辙 ,闻道嬖孽能全生 。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 
              '七' 
不见风尘清 。 

      * 这是一首七言排律。诗云“十年”,当作于广德二年(七六四)春。时复自梓州来阆州, 

拟由嘉陵江入长江出峡。释闷,犹排闷。所谓“排闷强裁诗”也。杜又有《遣闷》《拨闷》等诗。 

      '一'逢天室十四年 (七五五)至此凡十年。 

      '二'咸京,即指长安。秦都咸阳,在京师 (长安)附近,故变言咸京以便押韵。七六三年十 

月,吐蕃入长安。 

      '三'二句用典。《庄子:徐无鬼篇》:“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 

无所问途。”失道,即迷失道路。代宗出奔陕州,是为了避吐蕃之乱,不同于黄帝之访道,故曰“非 

关”。《晋书》卷六《明帝纪》:“(王)敦将举兵内向,帝乃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据同书《王 

敦传》,于湖即芜湖),阴察敦营垒。敦使五骑追帝,帝亦驰去。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 

 ‘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问妪,妪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久,而止不追。” 

 (又见《世说新语:假谲篇》)代宗奔陕,有似于晋明帝之微服出行;但晋明帝尚有准备,有目的, 

代宗则只为逃难,因事起仓卒,故曰“忽是”。这两句都是用的反衬的手法。 

      '四'二句婉而多讽。下二句正言致“升平”之道。 

      '五'减轻剥削,是致升平的第一件事。辙,车行之迹。曹植诗:“改辙登高岗。”这里借言改 

变旧政,施行新政。 

      '六'诛锄宵小,是致升平的第二件事。嬖孽,指宦官程元振。《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元振 

专权,人畏之甚于李辅国。吐蕃入寇,元振不以时奏,致上(代宗)狼狈出幸。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请) 

斩元振,上削元振官爵,放归田里。”故曰“能全生”。责代宗之护恶。 

      '七'江,指嘉陵江。诛求应当改辙,却偏未改辙;嬖孽不应全生,却偏能全生,国事竟是这样 

出人意料之外,所以说“错料事”。这当然是在说反话,所以终不免有“不见风尘清”的慨叹。 

…  65…

                                        天边行  * 

                                         '一'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二'                                           '三'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 
      '四' 
消息 。 

     * 此诗亦重到阆州时作。杜诗往往以篇首二字为题,此亦一例。 

      '一'天边老人,杜甫自谓。大江,嘉陵江。声泪俱下曰哭。 

      '二'二句申言临江义位之故,亦即归未得之故,是国家大事。陇右,陇右道,唐代十道之一。 

今甘肃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及青海东北部地。河源,在青海省境。七六三年七月,吐蕃“尽 

取河西、陇右之地”,十月“入长安”,十二月“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通鉴》 

卷二百二十三)。即此二句所咏之事。 

      '三'二句临江所见,即景寓情。上句含世乱之象,下句慨已之不能奋飞。秃鹙,水鸟。“后鸿 

鹄”,犹言后飞鸿鹄,飞字从上文而省,句法与“东飞鴐鹅后鹙А保ā锻认馗琛罚┱!

      '四'二句再申言哭泣之故,是家事。骨肉,这里指兄弟。九度,九次。极言其多,不一定是九 

次。 

…  66…

                                        阆山歌  * 

                                          '一'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二'                                            '三'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 
      '四' 
青壁 。 

     * 此和下《阆水歌》并同时之作。此篇专咏阆山之胜。 

      '一'二句点出阆州名山及其方位。灵山在阆州城东北十里,传说蜀王鳖灵登此山,因名灵山。 

玉台山在阆州城北七里,上有玉台观,唐膝王 (李元婴)所造。杜甫另有《玉台观》诗。 

      '二'上句写山上,欲尽不尽云,即所谓薄云。下句写山脚,将崩未崩石,即所谓危石。 

      '三'这两句,先写出脚下,后写山上。根,石根,亦即山根。江流汹涌而石根不崩,安知不是 

有鬼神呵护。所以浦起龙说:“那知其无,正见其有。”气,气象。嵩华,中岳嵩山与西岳华山。敌, 

匹敌,即“草放虚岚翠”之“敌”。是说灵山、玉台可与嵩华并高。见阆山而联想嵩华,已逗下“中 

原未归”意。 

      '四'青壁,即石崖。青表其色。壁状其峭。 

…  67…

                                         阆水歌   * 

                                           '一'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波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二'                                             '三'                      '四'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 ,阆州城南 
         '五' 
天下稀  ! 

      * 此专咏阆水之胜。阆水,即嘉陵江。 

      '一'形容江色之清绿。石黛,即石墨。青黑色,诗词中因多称“青黛”。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 

相因依,犹相融和。因兼有黛碧二色。 

      '二'仇注:”日出浪中,照水加丽;春回沙际,映水倍妍。”沙际,犹言水边岸边。岸草先绿, 

故春似从沙际而归。 

      '三'水鸡,水鸟名。 

      '四'阆中是举全部而言。《旧害书:地理志》:“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胜事,这 

里指山水之美。可肠断,极言其美之可爱。《杜臆》:“阆中胜事,总结上文,而赞云‘可肠断’, 

犹赞韦曲之花,而曰 ‘恼杀人’也。”(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诗:“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五'阆州城南三里有锦屏山。错绣如锦屏,号为天下第一。 

…  68…

                                                             *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录一) 

                                          '一'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二'                                            '三'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 
      '四' 
路难 。 

     * 七六四年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峡。二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 

同时严武又先有信邀请,于是便决定重还成都。这几首诗就是由阆州还成都的途中所作。七六三年, 

严武封郑国公,故称严郑公。 

      '一'首四句都是预拟整理草堂之事。杜甫在成都草堂曾设置水槛,所谓“新添水槛供垂钓”, 

其目的在于防护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一年多没回去,恐怕药栏也要陡从江槛一道儿落进水里了。 

是说打算回去后修补栏槛。 

      '二'二句言回草堂后还要清理一切花木。新松,指前此手种的四棵小松。这两句斩钉截铁的话 

也流露了杜甫那种善恶分明、爱憎分明的思想和性格,富有教育意义。如果以为杜甫只是对“新松” 

 “恶竹”而发,那是很不够的。《齐民要术》:“竹之丑者有四:曰青苦、白苦、紫苦、黄苦。”所 

谓恶竹,当指此类。 

      '三'二句自诉穷老,希望朋友照顾,是寄诗本意。黄阁老,指严武。唐时两省 (中书省和门下 

省)官员相呼为“阁老”。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戍都尹,故称“黄阁老”。紫金丹,烧炼的丹药。 

这句是说怕只有神药仙丹才能挽救我的衰老呢。 

      '四'二句申明上文。七六二年七月杜甫与严武分别后,漂泊梓州、阆州,至是,前后搭三年。 

空皮骨,只剩下皮包骨头。前闻其语,今身经其事,故曰信有。古乐府有《行路难》曲。 

…  69…

                                         草堂 * 

                                                               '一'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清除初乱时,反 
                                           '二'                                '三' 
复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 。西 
                           '四'                                '五' 
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 。其势不两大,始 
           '六'                                '七'                               '八' 
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 。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 
                              '九'                                '一○'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 
              '一一'               '一二' 
孰肯辨无辜         ?眼前列杻械  ,背后吹笙竽。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 
                              '一三'                                  '一四' 
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  。国家法令 
                   '一五'                                '一六' 
在,此又足惊吁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  。弧矢暗江海,难为游 
      '一七'                               '一八'                                '一九' 
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雍棒芜  。入门四松在,步履万竹疏  。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 
      '二○'                               '二一'                                '二二' 
所须       。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 
                             '二三'               '二四' 
飘飘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  ,骨髓幸未枯。饮啄愧残生, 
食薇不敢馀'二五'。 

     * 严武既再镇蜀,杜甫也便在“殊方又喜敌人来”的心情下,于三月间自阆州率领妻子再回 

到成都草堂。此诗即初回时所作。杨伦评此诗云:“以草堂去来为主,而叙西川一时寇乱情形,并带 

入天下,铺陈终始,畅极淋漓,岂非诗史?” 

      '一'仇注:“以成都治乱,为草堂去来,四句领起全意。”适无虞,刚刚安定。 

      '二'七六二年七月,严武被召还朝,徐知道据成都反。大将,指严武;群小,指知道等。 

      '三'歃,音霎,即歃血 (以口含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