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离财务骗术-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有的股权激励费用是大股东买单,但是按照现行规则,股权激励费用即使是大股东买单,也要确认费用,则贷记资本公积,故也是以损失权益为代价。收益性支出应先走利润表再影响所有者权益表,但目前有些费用直接走所有者权益表,这样就减少了费用或推迟确认费用,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变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其浮亏就直接进所有者权益表,不影响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套期化身现金流量套期,则其套期工具的浮亏也直接进所有权权益表,不影响当期损益。 。。

乱分摊(4)
如2009年上会被否的浙江永强2007年年末该公司外汇远期合同浮盈亿元,2008年末出现浮亏亿元,如果不适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将其作为无效套期处理,则该公司2007年涉嫌推迟确认亿元收益,而2008年涉嫌推迟确认亿元亏损,扣除所得税影响,两者对2008年净收益影响高达亿元,亦即如果这些外汇远期合同不适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2008年浙江永强实际净利润是亿元,而2007年实际净利润是亿元,2008年净利同比下滑高达72%。
  小结
  这些操纵核心理念是以增加非常损失换取经常收益,非常损失主要是无形资产或商誉的减值计提,而经常收益则是主营收入的增加或主营成本、期间费用的减少,所以如果你发现有些企业家是重组明星,亏损企业一收购过来,立即扭亏为盈,要小心其背后是会存在重组会计阴谋,最主要看可辨认净资产是否大幅缩水,是否计提了巨额的减值准备,合并日前后收入和费用是否存在明显异常。这种情况在中国上市公司重组会计中比比皆是,故会演绎一起起重组、掏空、再重组、再掏空的资本游戏,实际上里面会计游戏也占很大比重,尤其是权益联营法滥用,导致高价购入资产却用历史成本计量,采用权益结合法反映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往往在合并后,迅速处置被合并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资产,据此制造企业合并带来业绩显著提升的假象。
  中国38项新具体会计准则中,最难就是金融工具系列准则,正因为其技术难度系数高,所以其操纵空间也比较大,这也许正应了那句“高处不胜寒”的论断。
  金融工具系列准则包括CAS22《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CAS23《金融资产转移》、CAS24《套期保值》、CAS37《金融工具列报》,其实CAS11《股份支付》严格来说也属于金融工具的范畴。这五个准则学习起来有相当难度,一方面是有大量的金融专业术语,二是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也相当复杂,这两点导致金融工具准则成为会计准则的拦路虎,财政部《新会计准则》培训班对金融工具准则介绍基本停留在分类及基本确认和计量上,也没有深入分析四个准则全部内容。根据笔者的归纳,金融工具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非常容易引发利润操纵。
  第一是金融工具的分类
  目前将金融资产分为四大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相互重分类,其余金融资产不得重分类。四类资产实行不同的后续计量原则,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行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但前者公允价值变动部分进入当期损益,而后者直接进入权益;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持有到期投资采取摊余成本后续计量。亦即,资产定性不同对企业当期损益会造成直接的影响,美国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上有一些就是采取混淆资产性质操纵利润。
  2003年1月,美国第二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以下简称Freddie Mac)宣布重编2000~2002年度财务报表,对先前经过平滑化处理的会计收益进行重述。同年11月,重编后的报表显示:调增2000年度净利润亿美元,调减2001年度净利润亿美元,调增2002年度净利润亿美元。此外,2000年以前的净利润累计调增6亿美元。Freddie Mac的报表重述金额超过70亿美元,是美国公司史上金额最大的报表重述之一。

乱分摊(5)
Freddie Mac操纵证券分类的主要手法有两种。一种是把持有到期证券的出售作为融资处理,反映为负债,而依据FASB第140号准则《金融资产转让和服务以及债务解除的会计处理》,Freddie Mac的出售行为满足金融资产销售的全部条件,应当在出售的当期确认损益。通过这一不正当的会计处理,Freddie Mac隐匿了持有到期证券的出售损益。另一种手法更加狡黠,Freddie Mac将部分为交易而持有的证券重新证券化,然后将这些证券中留存的“受益*益”(beneficial interests)作为持有到期证券或其他可供出售证券的“受益*益”核算。还有一部分为交易而持有的证券则直接被转为准备持有到期的证券或可供出售证券核算。
  在操纵证券分类的过程中,Freddie Mac特别偏好于将为交易而持有的证券(该类证券波动巨大的未实现损益应在当期确认)重分类为其他可供出售的证券(该类证券的未实现损益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通过上述操纵手法,Freddie Mac累计藏匿了逾17亿美元的利润。
  2009年,IASB根据G20伦敦峰会倡议,提出了简化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的建议,拟将金融资产的四分类改为两分类,一类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另一类是以摊余成本或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这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可能退出历史的舞台。
  第二是资产证券化
  CAS《金融资产转移》要解决重点内容就是资产证券化的会计问题,资产证券化最主要问题是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标准,安然设立了近60页长名单的SPE(资产证券化载体),将安然金融资产转移到SPE上,安然终止确认所转移的资产,并确认巨额的资产转让收益;但事后发现,安然对Raptor(安然设立的SPE之一)资产做出保值承诺,这样安然就要承担Raptor资产减值风险。本来,Raptor作为安然资产证券化的SPE,安然以投入的资产为限承担责任,也就是只以转移资产为责任限额,如果SPE经营失败,也不连累安然其他资产,Raptor投资者的利益并不随转移资产价值的下跌而受影响,所以并不承担Raptor的风险、Raptor投资者购买的并不是Raptor的股票而是对安然公司的债权。同时事实上这相当于一个期权交易,安然出售了一个Raptor资产的看跌期权,Raptor的投资者拥有Raptor资产的看跌期权。为了防范安然类似的利润操纵,《金融资产转移》规定:企业因卖出一项看跌期权或持有一项看涨期权的,使所转移资产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应当在转移日计量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以避免利用资产证券化隐瞒债务。
  安然公司借此利用众多SPE隐瞒了大量的负债和亏损,这使得SPE一度被很多人视为逃避税收和会计监管的工具而“声名狼藉”。2003年12月24日,FASB发布了第46号解释的修订版(FIN 46R),根据FIN 46R,可变利益(variable interests)是指实体中随着实体净资产(扣除可变利益)公允价值变化而变化的合约、所有权或其他经济利益。VIE和SPE的不同之处在于,承担VIE主要风险和收益的“第一受益人”需要把VIE资产合并入自己的财务报表,作为表内资产加以披露。
  根据FIN46条款,凡是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任一条件的SPE都应被视作VIE,将其损益状况并入“第一受益人”的资产负债表中:(1)风险股本很少,这个实体(公司)主要由外部投资支持,实体本身的股东只有很少的投票权;(2)实体(公司)的股东无法控制该公司;(3)股东享受的投票权和股东享受的利益分成不成比例。
  设置这样的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大的金融机构通过“孤儿”公司控制表外资产,却能把大量的风险和收益隐藏。FIN 46条可以保证,至少有一家机构会把这样的表外资产并入报表。
  VIE通常以证券等作为担保,发行诸如短期商业票据等短期产品(很多获得债券保险商提供的违约保险)以获得融资,然后购买一些更长期限的证券,包括CDO、MBS等很多与次贷相关的资产。当市场繁荣景气的时候,VIE可以一直这样滚动“良性”运作。
  当市场繁荣景气的时候,各家银行“合理地”遵循了FIN46(R)等要求,尽管涉及大量的VIE资产,但“巧妙地”通过各种安排使得自己并未成为主要受益人,从而无须进行并表处理,但是当市场开始陷入泥潭的时候,一系列连锁反应就开始了,银行各种形式的介入都会使得自身将承受VIE造成损失的主要部分,因此将不得不面临并表处理的要求。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套期会计(1)
宋献中在财政部《金融工具会计》课题报告中指出:套期会计是衍生工具会计中最复杂的部分,它包括了套期关系的认定、套期有效性的评价、套期会计核算、套期的披露等等诸多方面,处理方法复杂,技术难度较大,列报成本较高,因此,无论是对于准则的制定者还是实务工作中的会计人员都有相当的难度。而且,报表使用者对套期会计也难以理解,尽管新会计准则对套期会计制定了相当严格的判定标准,但由于套期关系的认定、套期有效性的判别都依赖于管理者的职业判断,加上报表使用者本身的知识背景以及对企业的信息掌握并不完备,这就为管理者实施操纵和滥用套期会计提供了机会。复旦大学施欢欢、鲁直、张文贤在一篇文章中介绍:安然公司在2000年年报附注中对于交易目的的衍生合约和套期保值目的的衍生合约分别采用逐日盯市的会计处理和保值会计处理。在逐日盯市会计方法下,用于交易目的的远期合同(forwards)、互换合同(ss)、期权(options)和能源运输合约以公允价值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价格风险管理中的资产和负债”项,同时将未实现的收益及损失确认在“其他收入”中。套期保值会计用于非交易目的的合约。当用于保值的合约标的与被保值标的价格的变化有较大相关性的时候,即保值合约能起到保值作用的时候,用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当发现保值合约不能起到保值作用的时候,停止使用套期保值会计,对保值合约价值的变化确认收益或损失。也就是说管理层可以主观判断某一衍生工具是用于保值目的还是交易目的。如果是交易目的,就可以按公允价值调整合约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相应的收益或损失。
  根据笔者的观察,目前套期会计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适不适用套期会计,二是适用哪种套期会计,Freddie Mac就涉嫌将不符合套期会计的衍生品投资作为套期工具处理,从而推迟确认衍生品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将本应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损益列入所有者权益下的资本公积,主要违规情节有如下四种情况。
  1。 隐含期权套期策略
  为了规避借款人提前还贷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2001年1月以后,Freddie Mac就“隐含于按揭资产中的期权”执行了一项套期策略。该策略以利率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为套期工具,旨在为隐含期权公允价值的波动保值。
  Freddie Mac在这一项目上的会计操纵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证券分类的操纵导致了一个连带错误:根据第133号准则“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为交易而持有的证券不能作为被套期项目,不适用套期会计。但由于Freddie Mac曾将部分为交易而持有的证券转为持有到期证券或其他可供出售证券,这对该策略中被套期项目的核算方法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根据第133号准则,不论是基于何种目的进行套期,事前建立严密的套期计划、事中进行及时的损益报告是对企业执行套期会计的两个起码要求。前者要求形成“有关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实施策略”的正式文档,后者则量化为至少一个季度对套期有效性进行一次评估。Freddie Mac对其执行的隐含期权套期策略既未建立管理文档进行追踪,也未依据准则进行足够的测试以对套期活动的有效性做出准确评估,因此,它按照所谓的套期会计执行的损益估算严重缺乏准确性。

套期会计(2)
在重述前的各季报表中,高达65亿美元其他可供出售证券(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波动损益没有得到及时、恰当反映(即与对应衍生工具的套期利得和损失进行抵消),而是按照第115号准则反映在“累计其他综合收益”,掩盖了套期活动抵消公允价值波动的有效性。
  2。 固定支出互换
  以2000年12月1日为生效日,Freddie Mac用名义金额为86亿美元的固定支出互换与名义金额为36亿美元的固定收入互换为组合,作为现金流量套期保值的工具。这一项目是Freddie Mac执行第133号准则过渡调整政策的一部分,管理层希望借此减少第133号准则的执行对业绩的冲击,但这一举措同样被证明是一种操纵。
  2001年1月1日,Freddie Mac将原组合中名义金额为86亿美元的固定支出互换中的75亿美元重新指定为新的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将名义金额为36亿美元的固定收入互换中的大部分重新指定为公允价值套期工具。但Freddie Mac同样没有按照第133号准则的要求,对上述固定支付互换中的66亿美元现金流量套期建立跟踪文档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测试评估。自查报告显示,Freddie Mac利用此项操纵将这66亿美元现金流量套期的利得和损失长期反映在“累计其他综合收益”,累计掩盖了逾38亿美元的套期损失。
  3。 通过“政府证券结算公司”结算的交易
  2000年第4季度之前,Freddie Mac通过买(卖)国库券或机构债券同时执行回购(转售)协议的方式与单一交易对手(single counterparty)缔结合成的远期合约,双方最终以这些合约的净值为基础进行结算。对于这项业务,Freddie Mac按套期保值会计进行了处理,这并不违背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2000年第4季度,Freddie Mac开始通过“政府证券结算公司”(GSCC)对这些合约进行清算,同时继续按套期保值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然而,由于使用了GSCC的交易平台,Freddie Mac可以与不同的交易对手分别签订上述两个协议。这项预期外的交易结构变更维持了远期合约以净值结算的基础,同时有效降低了交易费用。然而,这次变更也代理了特别的影响—远期合约不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对衍生工具的定义。由于Freddie Mac没有及时进行会计政策变更,交易利润被递延到“累积其他全面收益”,累计减少净利润亿美元。
  4。 “房地产信托投资”套期
  1997年2月,Freddie Mac通过发行普通股和总额为40亿美元的永久股息下调型优先股,成立了两个近乎全资(拥有的股权)的子公司,从事房地产信托投资(REIT)。REIT优先股在两家子公司的账上列为股东权益,在Freddie Mac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列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利润表上反映由优先股股东享有的收益。
  公认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一家或多家被合并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不能作为被套期项目”,但为了将这些优先股也纳入套期会计的核算范畴,从1998年第4季度起,Freddie Mac改变了上述报告方式,将REIT优先股作为债券列报,同时把股利支出改作财务费用。通过这项操纵,Freddie Mac累积藏匿了亿美元的利润。
  经过事后调查,被Freddie Mac用做利润调节的衍生金融工具多达10余种,累计隐匿利润(抵消损益后)接近50亿美元。除此之外,Freddie Mac还在金融资产转让和证券化、金融工具股价等手法,隐匿了近4亿美元(抵消损益后)的利润。。 最好的txt下载网

套期会计(3)
第四是公允价值确定
  FASB在2006年9月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在有序的市场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价格或清偿债务所付出的价格。这个定义强调公允价值的计量要以市场为导向,并将所有的金融工具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有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工具,比如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类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第二层次是交易市场不活跃的金融工具,比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这类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应参照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由客观数据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第三层次是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工具,比如公司授予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这类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需要管理层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估值模型确定。美国第157号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是有顺序假定的,首先看是否适用第一层次的标准,不适用的情况下再逐级向第二层次、第三层次判断。在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中,第一个层次的计量依据最为客观,而第二和第三个层次带有明显的估计性质。
  FASB157要求公司必须对所有资产和负债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分布做出详细的披露,这样一来,对于华尔街的每一家公司,投资者和分析师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你有多少第三类资产?我不管你的第三类资产包括了什么,不管你标榜你的资产质量如何之高,只要是第三类,它们就只有一个帽子:“毒性资产”,于是第三类资产的估值由“盯模”变为“盯零”,直接零值冲销,这导致华尔街对公允价值会计规则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停止公允价值计量,保留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可这又被支持公允价值计量的人士批评为这是发烧的人埋怨温度计有问题进而要求修订刻度的荒谬之举。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撰文指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暴露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公允价值较之于历史成本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公允价值较之于历史成本更加动态,更能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实时价值,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并通过公允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