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要在这个时候,逼迫下属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思路。而后,管理者再对这些初始的想法或思路,进行修正和调整,也就是间接指导,这不仅给下属们提供了一次成长的机会,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差距,对管理者树立威信也将有所帮助。
  总之,管理者必须克制自己做“领衔主演”的冲动,当下属遇到麻烦需要指导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要进行间接指导,而非直接指导,这需要管理者更高的管理智慧。  
  

不要给下属设置“复杂方程式”  
当给下属布置工作或者分配任务的时候,第一反应:不要给下属设置“复杂方程式”
  管理和任务或指令下达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有管理存在的地方必然少不了下达各种各样的管理任务或指令,或长或短,或急或缓,或重要或不重要;但问题是,很多管理人员并不非常清楚自己的很多指令就像个“复杂方程式”,令执行的下属理解和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什么是管理者设置的“复杂方程式”?笔者发现:
  下属接到任务后,并没有搞清楚上司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具体的结果是什么?
  下属接到任务后,本身就没搞明白上司的要求,任务接下来了仍然很糊涂;
  下属接到任务后,感觉一筹莫展,根本没有任何思路;
  下属接到任务后,感觉很难、很复杂,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好;
  下属接到任务后,预知不到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或麻烦,感觉心里没底;
  ……
  并不是说这个任务或工作是方程式,而是上司在分配工作布置任务的时候,就像是在设置复杂的方程式一样,需要下属先要去分析、理解,然后思考很多解决思路,再一步步地解难题。事实上,下属们所希望的上司的管理指令,应该是个很简单的加减法,绝不是复杂的方程式。所以,我们也经常听到下属们在抱怨:
  这个家伙,整天就知道瞎指挥,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
  上司分给我的这个任务,根本办不到呀;
  我想连他自己都不明白,却让我去做;
  ……
  与此同时,当管理者所布置和分配的工作、任务迟迟无法完成,或者下属交上来的结果根本就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时候,管理者们也同样会抱怨,例如:
  这帮家伙死脑筋,说了半天还是不明白;
  跟他讲了好多遍啦,你看看这是什么结果;
  我要的不是这个,谁让你做成这样子的;
  ……
  好像双方都很苦恼,都在抱怨对方:管理者抱怨下属缺乏理解力、判断力、行动力甚至能力;被管理者抱怨上司下达任务不明确,自己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进行反思的,是管理者自身,而不是下属。必须清楚:在给下属布置任务的时候,是给下属设置了一道“复杂的方程式”,需要他们先去进行思考,理清解题思路,并且去解读和计算;还是,给下属们一到“简单的加减法”,他们只需要将其中的某些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就可以得到上司想要的结果呢?
  “复杂的方程式”并不代表上司的水平高,而运算“简单的加减法”也并不是说下属的能力差。在数学演算中,再复杂的方程式,最终也都会化解成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问题就在于,这个将复杂的方程式转化成加减法的过程,具体由谁负责完成。笔者建议,如果不是故意地要考验下属,就不要设置方程式。
  管理者在执行工作中,不应当给下属设置复杂的复杂的方程式,取而代之的应当是最简单的加减运算。
  管理者必须明白,向谁下指令就要站在谁的角度看问题,也就说管理者在下达管理指令的第一反应:不要给下属设置复杂的方程式。应该明白下属是否有能力完成这件事儿,行动力是否足够;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意思解释清楚。能够站在执行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是管理成熟的表现。
  执行工作,简单为要务。复杂的方程式,很可能会使得下属感觉不知所措,甚至努力半天,请到的只是错误的解。而简单的加减法,执行者不仅乐于做,他们也有能力快速得到正确的解。  
  

教练不要替运动员上赛场  
即便是下属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第一反应:教练不要替运动员上赛场
  竞争激烈的赛场上,不仅是运动员的竞赛,同时也是教练之间智慧和经验的搏杀;枯燥的训练场上,不仅可以看到浑汗如雨、百折不挠的运动员,还能看到教练们在不断示范、指导、提醒、叮嘱甚至是替换场上队员(足球)……
  运动员和教练是一个牢不可破、共进退的整体,在职场管理工作中,运动员变身为下属,而教练则变身为管理者,他们为了共同的工作目标,共同奋斗和拼搏。
  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教练绝对不要替运动员上赛场”,就是说没有哪个教练,会在比赛的时候对运动员说“你今天状态不好,让我来吧!”然后自己冲上赛场,跟其他运动员拼杀一番。
  教练和运动员,职责不同,分工不同,尽管他们的目标是完全相同的。教练主要靠自己的实战经验,理解与感悟,对形势的判断与估计,结合运动员的情况设计训练方法,以及针对竞争对手设计应对策略等。而运动员,除了要靠自己的基本素质,还要根据教练的训练和迎战方案坚决执行,并且在赛场上把自己最佳水平发挥出来,还要靠实战的智慧发挥。
  教练不会替运动员上赛场。哪怕此刻,运动员状态并不理想,甚至很糟糕;哪怕此时,运动员水平和实力并不优秀!
  但是,在现实管理工作中却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例如:
  上司在验收下属工作结果的时候,发现下属没有做好,就自己直接操刀上阵去拼杀;
  月底了,发现某些业务员的业绩不理想,于是管理者马上跟随业务员冲出了办公室;
  项目管理中,如果认为项目经理做得不好,管理者就抛开他,自己直接行使其职责;
  对下属提交的某个报告,感觉存在问题多,毛病较大,便自己动手开始进行删除、修改起来;
  ……
  作为管理者,在对下属工作感觉不满意的时候,自己亲自出马,固然能起到不同凡响的结果,但问题是下属却因此失去一次成长、体验的机会。教练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出一名优秀的、伟大的运动员,帮助他们打破世界纪录,获得冠军;而不是自己去参加比赛,展示自己的实力。
  如果教练自己代替运动员参加了赛场,下属们当然可以在赛场旁边观看和感悟,但相比由下属自己去做,而上司在旁边进行指导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必须培养下属自己上赛场参赛的能力和意识,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的是教练的指导和提醒。尽管下属们在比赛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可能不尽人意,失误频发甚至被对手淘汰,但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管理者,所应当表现出来的绝对不是“你下来,我上”;而应当是给以鼓励;并且告诉他们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做会更好。
  即便是下属还不够成熟,技能还有待提高,亦或是状态不够好;作为管理者,也要注意自己此时的第一反应:教练不要替运动员上赛场。  
  

复杂地形要做“向导”而非“指路人”  
当团队面对较为复杂或艰难的问题时候,第一反应:要做个“好向导”而非“指路人”
  团队管理中,总会遇到一些复杂和艰难的状况,面对这种情况,管理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将直接决定着最终的结果:既可能是顺利跨过艰难险阻,战胜“敌人”;也可能是前功尽弃,遍体鳞伤。
  当团队遇到难题的时候,如果管理者扮演指路人的角色,只是站在某个地方,用手指指某个方向,说“朝那个方向走吧”,然后看着下属们远去,自始至终就像一名旁观者。如果扮演的是向导角色,从问题解决的初始,就是一名参与者;他会始终走在队伍的前面,不仅引领着队伍的行进方向,而且会告诉大家哪里有地雷、哪里会有陷阱,哪里可能会有埋伏,或者走哪条路会是捷径。
  在遇到复杂情况,管理者只是去充当指路人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例如:
  当紧急状况发生的时候,管理者只是指手画脚,告诉大家“应该这样”或者“应该那样”;
  当遇到复杂的麻烦,下属根本不知道朝哪个方向走,也没有信心,而管理者也只是指指某个方向;
  下属们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只能自己去面对和摸索,而根本得不到及时指导和帮助;
  执行过程中突然遭遇到了危机,下属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上司在哪儿;
  ……
  并非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管理者去做向导,而只有在复杂、棘手问题出现才需要。
  管理者需要掌控重要流程和重要环节,但同样要对团队工作当中存在和出现的复杂、棘手问题给予高度关注。一方面,这些问题解决难度比较大,如果在下属没有经验和思路的情况下,管理者的“向导”角色将是必需的;另一方面,如果这些复杂或棘手问题,一旦因为应对或解决不得当,就容易导致不良恶果。
  所以,如果前方的道路比较简单、平坦,那么指路人就能把效果发挥出来;但如果是路况较为复杂,弯路、岔路多且泥泞坎坷,下属们更希望有个向导,而不是指路人。
  好的向导,始终跟大家走在一起,依靠自己的经验、阅历引领着大家一步步探索;
  好的向导,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跟大家齐心协力,共担风雨;
  好的向导,纵然遇到潜在的危机或陷阱,也能够提前预知并化解;
  好的向导,能够大大增强团队的信心,使得大家坚定的跟着走下去。
  作为管理者,在遇到棘手或者艰难的情况时,第一反应应是:提醒自己要做一名好的向导,能够带领自己的下属面对挑战,并且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带领下属们跨过每一个艰难险阻。笔者建议管理者们“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不是只做一个轻松的“指路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次犯错不批评  
当员工因为过错而做错了某件事情时,第一反应:第一次犯错不批评
  没有不犯错的员工,甚至事情做得越多,犯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笔者看来,其实工作的过程更像是“试错”的过程,我们总是在经历“犯错—总结—成长”的过程。因此,作为管理者就必须要重视一个问题,第一次犯错的员工以及第一次犯某个错误的员工。
  一些管理者,对待员工的错误,向来持有非常苛刻的态度和做法。他们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认为“你错了,就是错了”,没什么好说的;而后,就是一顿严厉的批评甚至否定。不管你是因为什么犯了错误,更不管你是否第一次犯这种错误,反正错了就要挨骂。
  于是,总会出现下面的问题:
  下属做错某件事儿,结果被大骂一顿,但下属心理感觉很委屈,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做;
  上司认为下属怎么能犯这种错误,如此低级,简直是不能容忍;
  上司在下属犯错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从来不是反思自己,有没有尽到提醒和指导的责任;
  ……
  笔者原来的老板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叫做“稽所教,教所稽”,意思是说:我们所检核的必须是我们曾经教过的,而我们所教的就应当是要检核的。借用到批评上来就是,我们所批评的必须是我们曾经教导过、提醒过的,而我们曾经教导过和提醒过的而又被触犯的,才是我们要批评的。
  或者说就是:员工第一次犯某项错误,是不应该或者根本不应当被批评。因为管理者负有教导和提醒的职责,如果是因为我们的过失而没有对该所犯事项进行教导或提醒,责任就在我们自身,应当被批评的就是我们自己。问问自己,有没有尽到提醒和指导的职责。对员工可能会犯错误的地方,我们应当事前做出提醒和指导,以帮助其避免犯错;特别是对于那些新员工或缺乏相关经验的员工,就更是如此。
  事实上,原本有太多应当是管理者没有尽到提醒和指导职责的情况,而由员工自己被迫承担了。员工犯了错误被批评,无可厚非;他们可能没有什么怨言,但对于管理者而言,就丧失了一次树立和行使管理权威的大好机会。因为,他们第一次犯错的时候,更需要的是指导,更应该明确的是为什么这样是错的,到底错在了什么地方,今后应当注意到什么;或者奢侈地讲,如果他们能够听到管理者主动承担没有尽到提醒的责任这种说法,那么他们会感悟更多,起码就有管理者的责任感。
  员工第一次犯某项错误,管理者可以进行教导或提醒,但是如果问题再次重演,那就要批评,且要严格地批评。不严格批评不足以让他们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重复犯错的不可饶恕性。重复犯错就是可耻的浪费,就是典型的内耗事件。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批评应当正面导向  
即便是员工犯了错误需要给以严厉批评,第一反应:批评应当正面导向
  批评是很多管理者的重要且最常用的管理手段之一。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不难发现周围此起彼伏的批评甚至谩骂之声,例如:
  你到底干得了干不了,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
  连这点事儿都做不好,你是干什么吃的?
  这是我要的结果吗,有没有长脑子,连这点事儿都做不好!
  ……
  笔者的问题是这些话语,是管理意义上的批评吗?当然不是,充其量只能算是谩骂。管理者都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而这些压力使其对下属的错误进行放大,如果管理者不能克制自己的愤怒、怨恨、遗憾和后悔的情绪,就非常容易导致很大的怒火,而直接就对下属发泄怒火,用发泄替代了批评。
  如果不是痛骂一通,管理者感觉自己心理就不舒服,心情就不能平静。这里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批评?”是上司为了发泄自己的怒火吗?是因为下属犯了错误需要严厉打击吗?还是要帮助员工认识问题并改正?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批评方式。
  一是:把骂人、怒火发泄作为批评,既然是骂人嘛,当然就要专拣刺激性的,难听的词语;而结果呢,上司们的怒火平息了,心情平静了,但全然不顾下属的感受。
  二是:把批评作为一种指导和帮助手段,指出下属问题所在,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带着帮助员工成长的心态来批评、教育。这不仅是为员工指导自己的问题所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且也让员工知道了今后该如何处理类似事项。
  批评是一种管理手段,但绝对不是简单的、粗俗的管理手段。不能用怒火的发泄代替批评,更不能用否定代替批评。批评不能,也不应该带有否定倾向,没有人愿意被否定。批评中如果带有强烈的否定,那么有可能会带来一些恶果:使得被骂的下属萌生出很大挫败感和失落感;而挫败感是工作的大敌,挫败让下属失去斗志和信心,从而可能进入一个黑暗的调整期;上司的谩骂结束之后呢,下属们有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否知道了今后该如何去做呢,这些都是未知数;下属们会对自己的上司失望,因为他们会感觉自己的上司只知道骂人,而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和帮助他们;久而久之,员工的挫败感累积起来,而又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待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将使得问题变得非常严重。
  批评应当正面导向。工作不可避免地都会犯错误,作为管理者,当发现或者意识到下属犯了错误,第一反应应该是:清楚自己是来解决问题的,是来帮助员工解决问题的。所以,批评必须要遵循正面的导向,能够帮助下属认识到以下三个问题:
  一批评是为了让下属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二批评是为了让下属知道问题发生在哪里;
  三批评是为了让下属知道后续该如何做。
  只有这样做,批评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管理手段,也才能够发挥出管理的效用。对于下属们所犯的错误或疏忽,管理者当然需要表达出自己的明确态度,可以批评甚至可以很愤怒地批评,但绝对不要采用否定的方式。批评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发挥出真正的管理作用。  
  

多给期望,少给承诺  
当教育员工希望能取得更好效果的时候,第一反应:要多给期望,少给承诺
  日常管理工作中,笔者经常会听到一些管理者在跟员工说这样的话,例如:
  要是你的业绩,能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达到20万,我就给你申请升主管!
  如果你能再干几个月,公司就会升你做经理!
  如果你能够搞定这个大客户,我帮你申请加薪!
  如果我们团队这个月超额了,我就去给大家申请加奖金!
  等这个项目完成了,我去给大家申请休假!
  ……
  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能够看到这些都是管理者的“承诺”,且是“危险的承诺”,因为从这些话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些都不是这位管理者所能决定的,他必须向上级申请。而这就存在一些风险,如果上司不乐意,没预算,或者承诺所升职的人上司根本不看好的话,结果就可能非常尴尬。
  所谓承诺就是管理者必须做给下属看的,主动权是掌握在下属手中,其结果可能会使管理者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且一旦承诺不能严格兑现,各种不可预期的后果都可能会发生,甚至会很糟糕。
  管理中总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难题或者较难完成的工作,每当这个时候,不太成熟的管理者就容易采用类似给下属承诺的方法,甚至是并不负责任的承诺,例如升职或加薪,来试图激发团队的斗志和士气。而这些承诺往往又是很有效果的,能够帮助员工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是,据笔者的观察,滥用承诺的方式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尽管可能短期内会起到激发员工的效果。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一,这些话语实际上都是管理者给下属的一个美好承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