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据笔者的观察,滥用承诺的方式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尽管可能短期内会起到激发员工的效果。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一,这些话语实际上都是管理者给下属的一个美好承诺,更可怕的是一些管理者也知道无法兑现,只是为了解决短期的棘手问题,才脱口而出;二,下属跋涉在无边的沙漠,口干舌燥筋疲力尽,看到远处的绿洲和湖水,当然非常兴奋,而一旦拼命地奔袭过去,却发现只是个海市蜃楼,懊恼、沮丧和无助可能会摧垮他的神经。而很多管理者给下属的承诺不就是海市蜃楼嘛。
  正是基于这种顾虑,笔者建议多给下属期望,而不是承诺。如果某些承诺是我们可以决定和能争取到的,管理效果当然会好,但问题是,只要承诺了,就要不断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这个承诺,并且一定要做到,兑现这个承诺。一句承诺对管理者而言可能无关紧要,但是对于那些在沙漠里跋涉的人而言,却意义重大。
  应该多给下属一些期望,所谓期望,就是下属要做给上司看的,主动权掌握在上司手中,需要下属们付出自己的努力,沿着管理者设定的方向和路线行进。期望代表着上司对下属的肯定、赞赏和对其未来发展的看好,“期望导致期望的实现”。下属们都希望上司能够看好自己,并能够告诉他们,期望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肯定的方式。
  期望和承诺尽管通常只是几个字或者语气的区别,但是这确实将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期望导致期望的实现,而承诺很多时候无法兑现,进而演变成预料不到的新矛盾。成熟老练的管理者们,给下属的更多的是期望,从而激发下属的斗志和激情;那些经验缺乏的管理者则更多给下属承诺,自己给自己挖坑不可预测的坑。
  在向下属承诺了某件事情时,第一反应:别忘记了,承诺是必须兑现的;尽可能多给下属期望,而少做承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表扬之后给其更高的期望  
因为某件事儿表扬了下属之后,第一反应:要给其更高的期望
  对下属们取得成绩、进步,或者感觉他们某件事儿做得很好的时候,管理者都会给予表扬和鼓励。例如:
  “这个月,小赵的业绩突破了20万,创造了奇迹,值得大家学习!”
  “这段时间,小王的状态非常好,积极主动,进步很快!”
  “这件事情,我认为小李处理得非常好!”
  ……
  笔者认为,表扬是非常好的管理方法。但是,对于上述通常性的表扬方式,很多管理者也会提出质疑:一是认为表扬虽然能够皆大欢喜,但是却并不能带来什么更可喜的变化;二是认为某些员工经不起夸,受到了表扬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员工们每段时间的工作和努力之后,其实都需要得到一个评价,这个评价可以帮助他们总结工作得失,并能为下一步的工作指明方向和理清道路。而表扬,不仅代表来自上级的肯定和认可,而且将大大增强下属们的归属感和信心。每个下属都需要表扬和鼓励。
  表扬是一种管理方法,管理者应当熟练使用这种方法。笔者发现,很多管理者都使用表扬的方法进行管理,但并不都能正确使用。怎么讲呢?
  表扬绝对不是夸下属几句这么简单,说“你做得很好”或者“你干得不错”。这仅仅是完成了表扬的第一步,而最重要的下一步往往被忽略,那就是给“期望”,也就是表扬之后一定要给期望。
  期望是表扬的孪生兄弟,有表扬就必须加上期望。
  有些员工的确取得了某些成绩,但却经不住表扬,被表扬了就容易“飘飘然”;给期望,就表明他们做得并不是最好的,还需要继续努力。表扬能够激发员工的斗志和增强他们的信心;而这个时候了期望,给更高的挑战目标,是最合适不过的。表扬代表了阶段成果的总结,而期望则能够为下属指明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下属们期待着上司的表扬,同样也期待着上司的期望。“人们的眼睛都是长在前面的”,大家都是更多地往前看,但下属们或许是由于“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许是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多数人其实并不清晰;所以,就需要管理者们能够给他们期望,给他们指明未来发展方向,道路清晰了他们才可能奔跑起来。
  表扬下属的时候,请切记“表扬和期望不分家”!  
  

没有人愿意穿着你的鞋走路  
对下属的某些做事方法不满的时候,第一反应:没有人愿意穿着你的鞋走路
  办公室里的每个职员,都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也正因此,职场才显得丰富多彩,生机无限。即便是大家都遵循相同的规定、流程和习惯,也无法消磨掉这种风格和个性。既然如此,那么作为管理者,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员工的这些风格和个性,以便提升工作效率和绩效,就成了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责。
  但是,笔者在日常管理者却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且非常普遍,就是管理者总习惯“在下属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于是我们总是会听到:
  这小子身上有我当年的影子!
  这哥们身上很有我当年那股劲儿!
  ……
  此时,言者往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其实,很多管理者都有在下属身上发现甚至复制自己的冲动。假如管理者自己是个雷厉风行、做事果断的人,他们就会希望自己的下属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否则,一旦看到那些做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人,就无法接受。如果,管理者是个敢作敢为、责任心强的人,只要发现下属在逃避责任,或者找借口,他就会非常愤怒。
  但是,当上司想要复制自己,而下属又坚持自己风格和个性的时候,很多尴尬的境况就会出现,例如:
  让他们按照我的要求做,怎么就是不听呢?
  这种事儿,说了不知多少遍,怎么就是改不了呢?
  总是磨磨蹭蹭的,我最烦这种做事方法!
  为什么总要踩着上班的点进公司呢,让她们早点从家里出来怎么就这么难?
  ……
  下属们总是在按照自己的风格为人处事。有人会比较谨慎,接受一个任务,尽管各个执行细节都被规定得非常清楚,但是,他们也会自己再认真地思考和分析,都清楚了才会去做。否则就会感觉忐忑不安,心里没底儿。即便,上司对他们的雷厉风行表示不满,他们也会坚持自己的做法。
  根据笔者的观察,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很多冲突与他们各自的行事风格不同有关。
  正如上司穿着一双自己非常喜欢的鞋子,高档品牌,尽显高贵气质。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自己喜欢,就脱下来丢给下属,“你赶紧穿上试试,肯定很漂亮”。上司的脚是42号,而下属的却是40号,尽管鞋子的品牌高档,却不适合下属穿着。
  对于管理者而言,必须明白的是:“没人愿意穿着你的鞋子走路”。其实,的确也没有必要非让下属穿上自己的鞋子,只要不影响工作结果的达成,确保执行效率,且在不违反公司流程或超出成本等刚性要求下,应当尊重下属的个人风格。上司对下属工作的评价,应依据结果、效率、成本等刚性指标予以衡量;而不应按照是否尊重了上司的风格来评判。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鞋子,尽管他们可能是杂牌的低档货,尽管并不漂亮,但这些鞋子却是最适合他们的。所以,管理者不要期望在下属身上复制自己的风格,不要试图让他们穿上不适合的鞋子奔跑;即便是高档的品牌货,即便是上司自己很喜欢。
  下属们只要能穿着自己的鞋子,遵照公司规定、要求和流程,准时跑到终点,达成绩效,就应当是被允许的,或者是被默许的。管理者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但并非完全适合下属们。遇到下属跟自己风格不一样的情况,管理者们应当具有这样的第一反应:没有人愿意穿着别人的鞋子跑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必须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
当与别人合作遇到障碍时,第一反应:思考、获知对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现代职场里,个人很难再简单的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工作,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工作或任务的推动和执行,都需要借助公司的各种资源,与同事相互配合或协作来完成。我们总要寻求别人的协助,因此与同事的良好关系已变得尤为重要。
  与同事的合作过程中,我们时常感觉到困惑:
  为什么,请求别的部门的人提供协助,总是感觉很难,常常要磨破嘴皮子?
  有的时候去请求别人提供协助,在并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的同时,为什么还会被拒绝呢?
  本来是共同的项目,为什么总有人不积极配合呢?
  为什么感觉大家对共同的工作,并不能全心投入,都有等待的心态?
  ……
  在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得到同事积极而有效的支持根据。我们的经验,寻求同事协助并不能单纯依靠对方的职业道德或职业素养,而更多的则是需要某种亲密的私人关系,因为这才更令我们放心。任何渴望在职场上有所作为的人,都有义务建立属于自己的良好人际关系网,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优质资源。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呢?
  任何人付出自己的心血、努力或智慧,都会对结果和收益抱有某种期望;也就是说,任何人在合作中都想获得某种收益。要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满足对方的这些需要。
  怎样才能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沟通,对在沟通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我们就比较容易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
  沟通被普遍认为是现代职场中的国人最薄弱的技能。有个朋友跟笔者谈到一件事,有必要在这里讲一下。他的部门负责策划和组织一项大型活动,其中大量琐碎的工作需要某个部门协助。然而,双方在事前沟通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障碍。那个部门的负责人既不说不给支持,也不说给;而是不断地诉苦,说部门里面的人手本来就不够用,现在的工作也很繁杂,等等。
  笔者这位朋友对此很纳闷,他想,既然令这位同事这么为难,那他为什么又不明确拒绝呢?后来,通过搜集来自第三方的信息,终于搞清楚,那位负责人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出现在主办方的名单里,仅此而已。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工作协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拨开这些障碍所散播的迷雾,我们会发现,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我们并不清楚合作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无法满足对方的需求,就容易使问题复杂化。
  与人合作,就必须知道对方想要的或者所期望的是什么,能满足的就要认真满足;如果不能满足的,就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弥补。
  现代工作关系的最佳合作方式就是共赢,要想达到双方的共赢,就必须找到所谓的共赢点,这个点的关键就是首先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也就是把对方想要的作为共赢点。
  每天甚至每件事儿,我们都有跟其他人合作的可能;和谐顺畅的合作关系,当然是我们所期待的;但是,如果我们觉察到合作中出现了某些问题,就需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合作方想要的东西我们没有满足。
  在我们寻求同事协助的时候,如果遇到障碍,笔者建议的第一反应就是:必须马上去了解对方想要什么,然后想办法满足。  
  

让对方知道他很重要  
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真诚的协作,第一反应:让对方知道他很重要
  职场中,同事们以项目组的工作方式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是常见的一种协作模式。合作中,有时我们是工作主导者;有时,我们则是辅助者。无论是哪种身份,都要求参与的各方,和谐沟通、目标一致、步骤协调,顺利推进项目的执行,取得既定成果。
  像演戏一样,主角、配角或者群众演员都需要密切配合,把戏演好。不论这些人从哪里来,隶属于哪家公司,也不管他们的私人关系怎样,只要化好妆、穿上戏服,就得一切服从剧情和听从导演的安排。甚至,即便某些演员在私下关系很糟,甚至是宿敌,但只要是剧情或导演需要他们去热情拥抱,他们就会去热情拥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呈现给观众一台精彩的表演。
  一台精彩的演出,绝对不仅仅是主角的精彩,而是所有演员、剧务等通力协作的结果;也就是说,精彩的演出需要所有参与者的辛勤和智慧,每个人都很重要。任何人的疏漏、松懈和不专业,都可能会给剧情带来缺憾。
  其实,这距我们的项目推动是同一个道理。项目推动过程中,有主导者,有协助者,但不管是哪种身份,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重要的。即便如此,在日常项目中,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说法:
  总是感觉自己很不重要,总是被别人当做可有可无;
  总是最后一个得到消息,遗憾自己为什么总是被忽略;
  让干什么,咱就干什么,反正成绩跟自己关系也不大;
  我们只是辅助者而已,跟着干就是了;
  ……
  项目合作过程中,即便大家的角色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所有人的感觉必须是一样的:我的角色很重要,我的参与对整个项目推进是必不可少的。假如,个别参与者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甚至感觉自己经常被忽略,那么他们就会被暗示自己的工作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可做好也可做得不好,总之无论怎样都“无所谓”。于是,消极的参与、被动的动作、隐蔽的怠工等给整个项目推动埋下隐患。
  任何合作项目的成功推动和执行,都需要所有参与者积极地、主动地、全力地贡献自己的经验、才智和努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最好的方法:让所有的人感觉到自己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项目的主导者而言,在负责推动项目过程中,第一反应应该是:让每个人知道和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告知每位参与者他们的重要性;并且,还要在执行过程中,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其中包括项目信息的及时沟通、推进问题的参与决策等。这样一来,大家能够感受到自己受重视,也会因为自己的重要而更加努力。  
  

不要单独就餐  
如果希望跟你的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一反应:不要单独就餐
  在一些人看来,职场具有冷酷的一面。确实,假如我们不想真正融入到团队中,真正成为团队里的一员,而只是以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审视,那么,我们看到的只会是一些忙碌的身影、质疑的表情、冷漠的话语……
  加入一个团队,并不代表你能融入这个团队;融入了一个团队,并不代表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不代表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所有的这些,其实并不取决于你的学识、资历、技能和智慧,而取决于你能否让团队的每个个体,都能真心地接受你,也就是说,你需要跟大家建立良好的工作甚至私人关系。
  我们总能看到,某些独来独往、游离于团队之外的人;
  我们总能看到那些自以为是、傲慢轻狂的人;
  我们也总能看到个别被疏远、被排斥的身影;
  ……
  必须明确的是:我们的工作、成长都离不开团队,没有谁可以独立于团队之外。而团队是什么?基本来讲就是各种关系的交织,每个人都是一个交织点,并扮演跟其他点连成线的使命,与其他同事交织在一起、连接在一起。
  良好的工作关系能给我们带来的帮助,是有目共睹的。而由于同事关系不好所产生的误解、麻烦、纠纷甚至攻击,或许很多人也曾经历过。所以,对于想在职场有所成就的我们而言,积极与同事搞好工作关系,彼此交织、连接是非常必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工作关系看起来仿佛都是在工作中培养的,其实不然,真正良好的工作关系,更多的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私下的交往中,确立和不断增进的。
  如果想跟同事们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笔者建议的第一反应:不要单独就餐。就是说,当我们需要在公司附近吃午餐或晚餐的时候,请邀请我们的下属、同事或上司共同就餐。
  随着城市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已经很少有人能中午回家吃午餐了。人们大都在公司附近的餐厅、饭店里解决(当然,也会有人自己带午餐)。每天中午,劳累了半天的人们,都三五成群地出现在公司附近的餐厅、饭店里,在相互交谈中度过难得的午餐时间。
  请不要单独外出就餐。跟同事同去就餐,离开了气氛压抑、精神紧张的办公室,人们的心情放松了,相互之间更加轻松、愉悦,这是下属、同事以及上司之间交流的最好机会。
  大凡成功者,都善于主动与别人接触,建立起庞大有效的关系网络,并利用关系网开展工作,最终促进各方共赢。管理者们要始终积极与外界保持联系和沟通,而与同事和下属们共同进餐,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信号。
  一来,与下属或同事的关系,已经开始变得超脱于日常工作之外,更加亲密和和谐,你会发现原来在工作存在的一些摩擦和误解,就是在开心的午餐中得到了化解。
  二来,通过这种轻松方式的沟通,我们能够更加直接、深入地了解,员工们目前在想什么,在担忧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于是他们的心理波动更易于我们掌握和觉察,以便可以在轻松中予以疏导和调节。
  三来,可以及时地将我们正在考虑的问题透露一些给下属,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感受,进而完成修正,而不致于产生明显的对抗。
  总之,不要自己单独就餐,哪怕你的工作压力很大,时间紧张,也请在就餐的时候,邀请你的同事、下属或是上司,共进午餐。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遇到同事请求帮助时,第一反应: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日常工作中,总会有同事提出请求协助的需求;面对同事的需求,我们通常的做法包括:
  一、能够调动自己的资源给予积极的协助,相信双方的合作是共赢关系;
  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