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虢裉斓哪康牡夭槎椴辉读恕M蝗磺胺郊赴倜椎墓嗄敬灾型弊叱隽礁鋈死矗砜取⒕倨鹚侄宰盼摇!笆乔澜伲。。 闭馐俏业牡谝环从Γ霸趺疵蝗司婀艺飧龉一褂泻谑值逞剑 比莶坏闷逃淘ィ颐土铀伲梢菜频某骞ァC挥凶拥:孟袷橇礁錾倌暝谑峙鍪郑恢嵌褡骶缁故窃诮新羰裁炊鳌>晡炊ǖ奈遥桓业敉啡タ锤雒靼住B眯姓呙峭ǔS谩癝omewhere noswheresin the world”或者“Somewhere in the middle of the world”来代指他们经过的极端荒芜并孤立的地带,表现他们的寂寞和无助。我也无法摆脱这个俗套,的确我在中文中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做替换。刚才惊心动魄的一瞬间,更加重了我的思乡之情。从格鲁吉亚开始,我已经很难从旅行中得到乐趣。
廖佳欧亚远征精彩章节……穿越斯坦回到祖国(二)
晚上6点半的时候,我找到了火车站对面的Amu…Darya饭店,这是市内最好的饭店。但是三年半前曾在这里落脚的一位汽车旅行者,评价这里是场灾难。
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热闹的地方,一层有个热闹的餐馆。房间也比较干净,甚至还有淋浴设备。前台的小伙子能说英语,告诉我到乌兹别克的关口大概是早上7点开关。我让他们早上5点半叫醒,回到房间做了顿面条就睡下来。
提供叫醒服务的是电话铃。我在梦中摸到电话,对方听到我的声音就挂断了。在睡袋里数了60下,我跳起来烧水做早饭,再把两个保温瓶灌满,又冲上了感冒冲剂、板蓝根。
退房出来天还没有亮。捷达旁边多了辆联合国粮农署的车。我启动车子,把行李放好,抖擞精神准备迎接下一个关口。
然而,我突然发现仪表盘上的时间显示是早上4点多。赶忙找出手机开机——我没带手表,时间就靠车、手机、电脑和GPS上的时间系统。通常手机是房间里的时钟,可土库曼没信号我就没有开机。果然是4点多!推算下来,打电话来的时间是2点多。真气死了,什么人这么早打电话?!难道是那些妓女的骚扰电话?
怒气冲冲地和旅馆要回钥匙,却再也睡不着。现在看来说这个饭店是场灾难并不为过。和衣躺了两个小时,天色朦胧时,再次出发。土库曼…乌兹别克边境,就在查尔珠以北30多公里。
使馆的文件,使通关变得相对容易,我也不必再贿赂海关,只需送上两张丝绸画作为礼物。早上出发后不到三个小时,我已经站在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土地上,前方路标显示,到塔什干还有846公里。
“我们不只为行商而旅行,我们火热的心被更炙热的风鼓动。为了探求未知的渴念,我们踏上通往撒玛尔罕的金色大路。”
这是1913年英国诗人James Elroy Flecker在《通往撒玛尔罕的金色旅程》的诗句。撒玛尔罕,是丝绸之路上最耀眼的明珠。
然而现实对我而言要严酷得多。尽管乌兹别克斯坦的路面要好些,公路上出现了路标,路边也有了兴旺的集市和村庄。令人无法忍受的,是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一个的检查站。乌兹别克因为伊斯兰极端势力常有活动,公路盘查十分严厉,从边境经布哈拉到撒玛尔罕,不到400公里的路上,我被拦截了近30次,行进速度可想而知。但警察们好像也不愿在大冷天里给自己找麻烦,原本凶恶的警察,念过一遍通关文牒后也会让我开路。不过念这一遍也要三五分钟,算下来,如此浪费的时间快和开车的一样长了。
我因此失去了探访撒玛尔罕的兴趣和时间,而且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一天还想踏上这条金光大道。
到塔什干的M34有一小段穿过哈萨克斯坦领土,另有一条绕远的路都在乌境内。下一个检查站,询问了拦截我的警察,得到肯定答复,可以直行——每当你有问题询问路检的警察时,他们总能热情回答,然后祝你好运。一般这种情况下,其他的检查可被免除。
乌兹别克的通货膨胀严重,但是发行的货币还是小面额的多,我换了20美元以备路上加油,结果换来了各种面额的钞票共三摞,加一次油,就去掉了大半。
GPS上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在塔什干以北的边境线向乌兹别克方向挪了两公里,害得我一阵迷茫一阵欢喜,不知自己到底在哪儿,或者两国之间不必通关?穿过一公里熙熙攘攘的街市,一道军人把守的闸门告诉我,关还是要过。“兹得拉兹!”我和当兵的打招呼,一边递给他通关文牒。很快,栅栏门开了,我进入边境检查区。这应该是中亚最热闹的口岸,集装箱货车(多来自土耳其)、大客车、小车、手推车和驴车样样不少。顺利通过乌兹别克检查站后,我站在了哈萨克斯坦国门前。
海关有个会说英语的女人,与别的官员相比,她要热情得多,十多分钟就帮我把所有的表格填好。当我以为就可以走了的时候,她告诉我,能够给我办理车辆手续的人还没上班,我得等一两个小时。边检站里就有个咖啡馆,也供应食物,她建议我去那儿坐坐。
哈萨克方面的边检站有两三个足球场那么大,咖啡馆要穿过广场,在一个隐蔽的角门里,里面坐的,都是边防军军官和海关官员。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知道我是中国记者,见我进来纷纷招呼。我要了杯热咖啡,又照着军官们面前的盘子点了一份煎蛋。边吃边和他们简单地交流几个词。我在伦敦买了本中亚短语书,哪料想那书最多能在游牧部落中使用,而关口和公路上穿制服的人,都是受俄语教育长大的。可恨不知俄语短语书塞到了什么地方,以至于除了最基本的日常词汇,无法和人交流。哈萨克人的友好让我吃惊,一个军官竟然替我付账!海关方面,花儿——刚才帮忙的女人名字发音我没学来,她说就是“花”的意思,似乎要下班了,问我能否带她一段,她住在120公里外的希姆肯特。
“当然可以。”我说,但是要等我办完所有手续。花儿非常高兴,她催促海关的负责人尽快给我出具带车入境的手续。又过了半个多小时,有关手续完毕,各项费用加在一起,约30美元。一路过来土库曼最贵,乌兹别克次之,分别是116美元、65美元,最合理的还是哈萨克斯坦。
确认所有手续妥当之后,我把暖箱搬到后面,请花儿坐进来,希姆肯特就在通往阿拉木图的路上。出关之后我先找了地方加油,付钱的同时拿出一张5美元的钞票交给花儿,算是感谢她刚才的帮忙。她迟疑片刻,接过钱端详了一下,非常高兴:“要是我的三个儿子知道我们有了5美元该多高兴呀。”她说。“谢谢你的帮助。”我是真心诚意的。到希姆肯特的路很长,能有个聊天儿的伴儿也很好。花儿,43岁。看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些,衣着简朴、得体。她很愿意有机会锻炼英语,告诉我海关的工作,并不是她的本职。她在初中教语文,海关每周去两次夜班,完全是为了生计。她的英语基本靠自学,是看着美国电影学来的。难怪她的语感不错但单词的发音不太准。
花儿是单身母亲,带着三个分别是16、14和13岁的男孩子。远嫁异乡的她,婚姻不幸,离婚后回到家乡希姆肯特。眼看孩子们就要长大成人,她快出头了。大儿子曾经这样跟她说:“妈妈你就再等三年吧,三年之后我就能带钱回家了。”然而她也为孩子们的前途担心,前苏联解体以来哈萨克斯坦经济形势每况愈下,这两年也没有太大的好转,孩子出来以后,很难找到工作。俄罗斯这些年因为人口负增长,一直鼓励独联体国家的公民移民,我问花儿是否想过。她点头,但自己是不可能的,她不知道到了俄罗斯自己能干什么,倒是儿子们,或许可以凭着年轻去闯一闯。希姆肯特还有10公里,花儿很高兴就快到家了。二儿子一定已经给她铺好了床、放好了洗澡水。儿子们的懂事是她最大的安慰,她盼着孩子们长大后一家人能有幸福的生活。这个顽强的女人,我衷心地祝福她。
哈萨克斯坦的路检比土、乌两个少得多,一两百公里一个的检查站看到通关文牒也都相当客气,最多按照规定登记即可。
真正的麻烦现在不是路检拦截而是天气和路况。五天前席卷新疆的暴风雪也经过了哈萨克斯坦东南部,M39路面积雪严重,有的还有结冰的情况。因此尽管哈萨克的公路是这三国中最好的,大雪却使情况变得异常糟糕,只有少数路面的积雪得到了清理,多数情况下,得在雪路上缓行。
不久又开始下雪,将近傍晚时分,我又驶入了大雾地带。一段十多公里的纯雪路面,已经很难分清路基在什么地方。我是按照路标向左走到这条路上来的,其他车辆都直行,路标上直行的地名地图上没有。
但是当十多公里雪地上只有我一辆车时,我明白了直行也可到我要去的地方,而且那才是大路。
廖佳欧亚远征精彩章节……穿越斯坦回到祖国(三)
中亚各国原本是一个国家,修路时自然不分彼此,从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到哈首都阿拉木图的大路M39,就要经过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伊斯坦布尔的吉尔吉斯斯坦签证官建议我从楚绕行。连着在两个检查站询问过警察,他们都说不必到楚。还是从Merke下M39北上,但不走去楚的A358,而是走A359,到布拉格未申卡,从那里再折向M39,可以少走上百公里。A359有一小段穿过吉尔吉斯斯坦,但是没问题,那段路不需要签证。
问题是A359在Mapsource软件上没有体现。我摸上来的时候已经天黑。哈萨克虽有比较完善的公路路标系统,但在风雪雾的夜里什么也看不清,惟一能做到的,就是确保自己不要开到路基下面,至于方向,只有对照手里的地图和GPS上的国境线来估计。
公路上几乎没什么车,大家可能都去走比什凯克了。天冷极了,得把暖风开到最大。偶尔窗外会有一点灯火,我大着胆子停下来看过,是养蜂人摆在公路边的小摊。这些偶在风中摇摆的灯火,让我确信自己没有走错路。摸索前进了近两个小时,突然有辆阿拉木图牌照的奥迪车超过了我。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导航员来了!我紧追奥迪不放,车速陡然提高了两三倍,反正有他的尾灯做路况提示,一切向他看齐就是了。奥迪大概被我追急了,车越开越快,我则越咬越紧,直到公路和M39汇合,他才拐进路边的加油站。
我也跟着进了加油站加油,一边走过去向他们表示感谢。司机看起来十分厚道,车上好像还有他的家人。知道我也要去阿拉木图,他表示可以给我带路。
这之后的旅途变得相对容易,雪停了,天上甚至出了星星,希望明天也是好天气。快11点,我们到了阿拉木图。我问了去哈萨克饭店的方向,然后拿出仅存的两张丝绸画送给他们。正要离去,那司机过来敲窗子,比画着让我跟他们回家。我犹豫了10秒钟,他们看起来都是良民,但去不妨。我把使馆的文件给他看,以示自己也是好人一个。
带我回家的好心人原来是个警察,叫阿尔波特,他的妻子卡米拉就是坐在副座上的女人。他们住在市郊一栋简单的平房中,车可以就停在院子里。进门换了鞋,阿尔波特直接把我的鞋放到厨房的暖气上烤,这个小小的举动令我非常感动。家里的五个孩子(有两个是阿尔波特弟弟的孩子)没想到还有个外国人回来,非常兴奋,立刻去找了俄英字典来和我对话。小儿子马拉特还在正装修的房子里翻起了跟头,不久又换了衣服表演跆拳道。我虽然疲惫不堪,还是被这家人感染,融进他们的快乐中。
一夜大雪,12月6日早上起来,阿尔波特已在帮我扫车上的落雪。
我打开手机——经过三个没有漫游的国家,在哈萨克斯坦终于又能使用手机了!昨夜入睡前我给西蒙发送了短信,告诉他自己已经到了阿拉木图,被一个好心的警察带回家,顺利的话第二天就能回到中国了。
西蒙的回信已经来了:“相信我,泪水蒙住了我的眼睛,我为你骄傲!多多保重!”
有一天他们到了西伯利亚北部,我也会为之骄傲和流泪的。
大雪使本来就结了冰的阿拉木图街道变得更加难走。阿尔波特要送我到去霍尔果斯的公路,在前面带路,几个孩子突然穿行马路,我刹车不及,撞上了他的后保险杠,幸好有ABS,我向右打轮(右面是棵大树,没敢使劲),才没整个贴上去,只损失了左角灯、划伤了小叶板,前杠歪了点儿。阿尔波特的车则无大碍。
安全行驶的金身已破。我着实懊恼了一阵,接着又庆幸起来——这是个很好的警钟,回国的路还有400多公里,穿越400多公里白茫茫雪原,任何急迫、焦躁、畏惧和轻敌的念头都是特别有害的。现在更要格外小心。
天飘着微雪,从阿拉木图向北的A350公路上铺着厚厚的积雪,只在路中间有断断续续的黑色柏油路面露出来。反光镜里,车轮卷起的雪雾,被强劲的西风扬起来,好像一团白色的狼烟。
通往霍尔果斯的A353公路,有几十公里特别艰难的冰坑山路。我小心驾驶着,企盼出山之后的路况会好些。然而不论路况如何,我都要过去,这是回家的必经之路。想到祖国在艰难跋涉中越来越近,我无法不激动,几次不自禁地对着录音笔兴奋地高喊:“中国,我就要回来了!”接着是忍不住的笑声。
翻过一座山后,天有些许放晴的意思,路况也好了些。目极之处的公路中央,有条黑线伸到天尽头。13点45分,边境还有80公里,我被几个边防军拦住。他们说这是到霍尔果斯前最后一次路检。士兵们很友好,我和他们照了相,拿出一大桶土库曼买的纯净水,请他们中的一个人帮忙倒。阿尔波特家用水不便,我没有洗漱。洗了脸,擦上护肤品,人精神了很多。把水留给哈萨克士兵们,一路高歌猛进。
边境小城扎尔肯特,距中国还有20公里。在城西的加油站加满油,我对着车玻璃把头发梳好。我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回到我的国家,尽管边境上没人在等我。和大师、杨波在狼堡分手时,曾约定他们到哈萨克斯坦来和我汇合一起到上海,但由于阿富汗战事,体育部所有中、西亚的采访都取消了。7月底送我去二连的朋友们倒是想来接我,被我谢绝了,冰天雪地的,我们还是在北京见更好。
哈萨克人非常友好,一辆被截住的车把我带到去中国的路口,只要再走20公里就是祖国!一辆挂着“新F”车牌的大货车摇摇晃晃开过来,几个月来见到的第一辆中国车。我按响喇叭向他们问候,没有得到回应。不要紧,中国的国境线已经出现在GPS上了!
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的最后几公里路翻浆严重,大包和大坑并存。这最后一个外国边检站过得也不够想像的痛快。哈萨克人让我开车在两个院子来回兜了三圈,才有人出来给我办理手续。
趁着他们踢皮球的工夫,我把手机运营商调成中国移动,给家人朋友们打电话报平安,我就要回到国内了!
这个海关的负责人是俄罗斯人,一路上有不少俄罗斯族的哈萨克官员。他收走了通关文牒,理由是前面已是中国,我不再需要它了。而后我接受了几个中亚国家中最严格的海关检查,幸而入境申报单和车辆入境手续都没有纰漏。检查以向海关人员“赠送”药品结束。他们拿走了两瓶还没开启的念慈庵,还有一些其他感冒药。
哈萨克时间12月6日15点57分离开哈边检站,北京时间18点整(哈萨克斯坦和我们有两个小时的时差),进入中国霍尔果斯口岸。终于回来了!
著名旅行作家廖佳作客新浪聊天实录
2004年4月29日下午,知名旅行作家,汽车旅行探险家廖佳女士携新书“玩路者”来到新浪做嘉宾聊天,以下是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知名旅行作家,汽车旅行探险家廖佳女士携新作路来到新浪做嘉宾聊天。
廖佳:各位网友大家好!可能有一些网友已经认识我了,我主要是做汽车旅行探险,做一些旅行写作,应该说和新浪互相了解很长时间,这一次来,是五一马上就要到了,很多的朋友打算驾车出去,我出了一本在国内旅行的《玩路者》,希望和大家就自驾车的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主持人:廖佳女士做了很多次的旅行,并且第一次是亚洲的第一人完成了单车欧亚大陆的旅行,旅行过33个国家,并且开始旅行写作,是著名的旅行作家,并且有独资穿越欧亚大陆的著作,今天携带她的《玩路者》,希望对大家的旅游有一定的帮助。
现在的聊天室有很多的网友问廖佳女士一些问题,请廖佳来回答问题。
网友: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自驾出游的一些注意事项?
廖佳:很多的朋友想利用黄金周的时间想出去旅行,首先是安全第一。之后这样出去,才能在安全的基础上有一个好的假期。中国很大,但是,如果没有年假,七天的时间稍微短一点,所以稍微有一点遗憾,但是自驾车可以带你远离人的地方,这几年国内的旅游业发展的很快,我最近这两天看一下新闻,黄金周一到,各地的旅游介绍非常多,但是你看到到处都是人,就是说五一到底是干什么,是看人还是享受旅游的快乐。如果你自驾车,设计好的旅游热线,可能相对冷门,但是有一个很好的假期。
网友:你在驾车旅行的时候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困难,有没有什么心得?
廖佳:可能在国内来讲,路比较难走,有几方面,一方面是确实道路本身在施工或者是断头路或者毛路,或者草原上没有车辙等等,还有一种就是很多的货车超载,公路上的驾驶环境不好,有一些司机开车品德差一些,车德差一些,造成道路安全上有隐患,如果有困难的话,这方面象很多的朋友开车出去过,可能有一些体会。其他的心得,四个轮子掌握在你的手里,方向盘在你自己的手里,自驾车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安排你的行程和假期。根据我的感觉,有一个非常好的路线,你要走这样的路线你不会走,就是绿色公路,风景好的公路